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社會調查報告 >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範文十一篇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範文十一篇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篇1

調查人: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範文十一篇

xx大學x院系x專業x班李娟呂曉琳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蘇州市吳中區新豐村

調查方式:

走訪村民,問卷調查,拍照等

1、人口

勞動力

大量年輕勞動力流向城市,留守老人,婦女,兒童較多。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該村人口結構也不太協調,人口老齡化趨勢日趨明顯。

2、土地

耕地

在以前該村經濟也主要是靠農業及跟農業相關的副業,但是後來農民的土地都被國家徵去了,農民的土地沒了,有的也只是很少的農民的自留地。

荒地/其它土地

因為荒地一般都不歸他們私人所有,所以這部分土地的使用權不在村民手中。除了一部分被上面劃為墳墓的集中劃分地。

其他的一些土地,一般的都用來蓋集中型的商業廠房,現在的拆遷越來越多,就是這個原因、地理位置不錯的,也會被用來發展商業,以便提高經濟發展。

3、土地制度

網格化土地督察制度,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的土地是承包制度。

4、生計(農業/非農產業的生產經營狀況)

<1>農業

打工

打工一般多數是為了供孩子上學,來錢比較快一點、都是家裏的頂樑柱,也就是男人出去的多一些,女人就在家找個能貼補家用的活幹幹、順便照顧家裏。

經商

現在農村的經商途徑有:開個個體經營的店面(因為國際教育園建在了本地,學生很多,所以這些商店收益很好)或是招收幾個受手藝人,出外包攬活計,做個小老闆。或是幾家一起合資承包一些小型公司。有些村民且本村有一些村辦企業,其中吸納了很多本村的村民,使得村裏的農民都有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從而充分利用了當地的勞動力資源。使得本村村民收入提高,從而也促進了本村經濟不斷髮展。

5、村莊的歷史

一般歷史

新豐村位於蘇州市吳中區中北部,坐落於風景秀麗的石湖之畔,該村的西面、北面被着名景點上方山所環繞;南臨蘇州市國際教育園,風景秀麗,人文氣息渾厚。村內有一村級公路通往外部。該村歷史現已無法考證。但據村裏人介紹,他們的祖輩們一直就居住與此;又結合吳中區具有較長的歷史,故可推斷該村歷史也較為悠久。但具體情況不詳,還請見諒。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篇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得到迅速的發展。農村——中國的主體,所以要想得到真正的發展,改善農村的經濟結構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為此,今年暑假我進行社會實踐,瞭解農村的發展情況。我做了以下社會實踐調查:

地點:南陽鎮

時間:20xx-7-01到20xx-7-24

調查程序:總體觀察——實地考察——調查問卷——整理總結

主要內容:關於環境、人文、經濟的發展情況

經實地考察,我得知:早在改革開放前,南陽地處山溝,沒有絕對的地理優勢,人們的生活十分貧窮,基本只能滿足三餐而沒有剩餘的費用。人們的衣着也十分單調,並且款式單一,基本談不上好看。

由於生活貧困,只能解決温飽問題,生產水平較低,當時只求飽,根本顧不上營養。有時甚至要吃樹根。

居住條件也不理想,一般都是多户一家四合院,住房相對較緊張。房子都由土木建造而成,安全係數低,不美觀。

出行基本都是步行,要到縣城看病,極其不便。

然而今非昔比,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上升,基本過上了小康生活,在物質條件滿足的同時精神文化也不斷上攀。

現今人們告別了單調時代,穿上了豐富多彩的衣服,趕上了時尚的潮流。在食用方面,人們注重的是營養,各餐均衡搭配,基本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更有雙湖二級公路的建設,打通了與外界交流的動脈,迅速帶動南陽經濟的發展。不少企業都選擇在南陽投資建設,工廠多了,人們不再失業,做到有勞有得。

如今,在南陽的建築面積不斷擴大,一片新氣象,不再是以前的老房子。高高的磚瓦房拔地而起,既美觀又安全。

在物質得到滿足的同時,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每年春節都會舉行一系列當地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動。還開了書店,在業餘時間人們都會去看看書。與此同時,互聯網的開通,使人們獲得信息的速度加快,同時也滿足了精神需求,無論是在學習、娛樂、做生意都改不少,過上了快節奏的生活。當地人基本都裝上了電腦,跨上了信息時代。

在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負面影響,環境質量下降。產生的垃圾處理不當、污水未經處理排到河流中、大量的森林被砍伐。為此,我希望政府做一些努力,不斷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帶頭先行,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在享受生活的同時還要保護環境,繼而不斷提高生活質量。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篇3

基本概貌。定黎村位於南寧市武鳴縣甘圩鎮西部,距甘圩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與南寧市西鄉塘區雙定鎮接壤,本村為巖石山村,石材豐富。自XX年貫穿村子而過的017號縣道修繕後,到鎮及縣城的道路已擴建為5米寬的水泥路。本村XX年被自治區列為扶貧村。

人口民俗情況。全村包括兩個自然屯,即定黎屯和板蒙屯,分13個村民小組,共782户,總人口2797人(截止XX年3月)。本村無住茅草房、樹皮房農户,90/%以上的農户均住上磚混結構的樓房或平房。全村有困難黨員户4户、困難家庭學生15户、困難羣眾10人、五保户口10人。村民的居住較為集中,全村共有三姓:即姓陸、姓何、姓林,三姓村民均為壯族民族,共具壯族的風俗習慣,鄉風民俗較好,村民熱情好客,幾年來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的教育活動,使村民道德水平,精神文明上了一個新台階。全村村民和睦共處、團結共進。

農業生產情況。本村耕地面積4780畝,其中水田面積1600畝,旱地面積318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木薯、甘蔗、密本南瓜、指天椒、花生、香蕉等經濟農作物,基本上達到多元化農業。其中密本南瓜是本村農產品特色產業,全村年種植面積達1800畝,年產量2160000公斤。

畜牧生產情況。本村畜牧生產方面以養雞業較具規模,全村有15户以公司+農户為模式的.養雞基地,每户養雞數量在5000~8000只不等。養豬主要以家庭散養為主,不具發展壯大規模。

水產養殖情況。全村有3個魚塘,水產養殖90畝,品種主要以羅非魚、草魚等為主。

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本村環村道路的硬化率達90%,屯道、巷道尚有3.5公里還未能硬化,爭取以後逐年完善;全村水利渠道9.6公里,XX年以前均未進行硬化處理,年久失修,XX年在政府落實新農村建設政策後,通過全村兩個自然屯的羣眾自籌部分和政府補貼部分的方式已對2.2公里的水利渠道進行硬化維修,目前尚有7.4公里還沒有得到維修解決;人飲工程方面,XX年,隨着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開展,村委在相關部門的關照下,通過專項資金(材料)下撥和村民自籌資金進行投入實施,已經解決了本村定黎屯的自來水環屯入户工程,但板蒙屯的人飲改造還未能得到解決。板蒙屯人飲工程始建於1994年,由於當時規劃設計落後,水管管道多處經過牛欄、豬圈地面下,衞生得不到保證。加上經過近16年的運行,目前管道已多處老化鏽蝕,到處爆裂滲漏,在管道經過牛欄、豬圈的地方,水管爆裂後易回吸髒水,從而導致用水不衞生、不安全;通訊方面,全村移動電話和有線電話的總擁有率已達80%,每家每户都安裝有衞星電視接收機,100%的家庭都能看到信號清晰的電視節目,電腦網絡的運用正在申請安裝。

公共設施建設情況。定黎村村委辦公樓1棟二層樓,建築面積180平方米,該辦公樓於XX年建成使用,建樓資金由村民自籌,政府補貼的方式募集。樓房建成至今,牆體無大裂縫,房頂無漏水,安裝了鋁合金窗。上下共有8室,包括會議室、計生服務室、用水者協會、調解委員會、文化活動室等辦公場所。村中心國小1所,教學樓1棟二層樓,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全校教職工14名(含3名幼兒園教師),11個班;學生306名,教室和教師辦公場所嚴重不足。我村文體活動場所較少,部分教師、羣眾建議修建一個戲台供學校、羣眾逢年過節開展文體活動所用。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篇4

20xx年暑假期間,我在浙江省金華市的廣大農村地區,就農村垃圾處理問題,做了調查。以下是我以金華市金東區的農村垃圾處理實際情況為調查對象,結合所能查詢的各種資料。

(1)農村垃圾問題的分類

首先,隨着現代化農村經濟產業的不斷髮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日常垃圾的種類和數量都呈現一種不斷增長的態勢。對於種類繁多的農村垃圾,我們可以把它分為兩類:生活垃圾和產業垃圾。

其中生活垃圾是指農村生活中直接產生的廢棄物,包括液體廢棄物和固體廢棄物。據調查得知,其中比如生活污水在內的液體廢棄物,在污水處理系統相當不受重視的現當代農村中,仍以直接排放入河或露天處理為主。而固體廢棄物,則包括了廚房廢棄物、日用品廢棄物、家電廢棄物、燃料廢棄物在內,是這次社會調查的重點。

工業垃圾,主要是指紮根於廣大農村地區的工業產業在其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垃圾。由於發展農村工業產業具有地租便宜、勞動力廉價、監督力度低等特點,導致了中小型企業向農村靠攏。而中小型企業着力於企業快速發展,往往容易忽視工業廢棄物等的處理,加之監管不到位,是農村垃圾處理的重難點。

(2)農村垃圾問題的現狀

本次社會調查主要集中在金華市金東區的多個行政自然村,以圍繞典型對象的實際情況為依託,以網絡、期刊、學術報告等資料為基礎,所作調查分析。

1)大部分農村的都建有了集中的垃圾處理處,調查的二十一個行政自然村,有十九個都建有多個露天的垃圾傾倒處,其中多為人數過六百的大型自然村。未有集中垃圾處理設施的兩個自然村,人數都在二百人一下,其中的翁村更是實際人口八十五人,常住人口不足三十。即便如此,據調查可知,這十九個建有垃圾傾倒處的自然村裏,以人口過一千五的午塘頭村和小黃村的垃圾處理頻率最大,每天都有專人處理傾倒處的垃圾。隨着自然村的規模的越來越小,垃圾處理頻率也越來越小。因此在幾個規模相對較小的自然村的垃圾處理處,垃圾處理狀況極不樂觀。

2)在液體廢棄物調查方面,二十一個受調查的自然村中,只有五個自然村全部或部分建立的地下排污系統。除已經全部完成新農村改造工作的午塘頭村和小黃村,其餘三個自然村只在舊村改造過程中建設了部分污水處理系統。而二十一個受調查自然村中,有十六個自然村直接與寬六米以上河流相接,包括小黃村在內的十六個自然村全部將污水直接排入河流之中。其中有五個自然村村周圍有直徑過十米的露天水塘,有三個自然村有多個大小不等的露天水塘,其中只有極少部分保持良好水質。大部分的農村液體廢棄物直接排入水塘中。

3)在農村工業垃圾處理的調查上,二十一個受調查自然村中,工業八個自然村周圍建有工業廠,其中尤以小黃村為典型,村周圍大大小小建有十多個工業廠,有水泥生產,工藝品加工,成品生產等幾個類別。而其村周圍的工業廠的共同點是勞動力缺口較大,留守村中的三分之一村民都有就職於周圍廠的經歷。而村周圍廠的建廠土地,是從20xx年以來,村民農業用地規劃所得。在工業垃圾處理方面,廠周圍固體垃圾廢棄物隨處可見,其中有生產廢料、建築垃圾等。其中大多是直接傾倒於廠房周圍,由於廠房周圍沒有大面積農業用地,因此沒有直接利害關係當事人,因此農村工業垃圾問題並未引起大家所重視。

(3)農村垃圾處理中所存在的問題

1)農村缺少系統便利的規範垃圾處理廠。因此,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一般以直接填埋為主。而規範的垃圾處理廠,往往相隔很遠,造成了垃圾規範處理成本過大。

2)大部分農村缺少完整的地下污水排放系統,也沒有配套污水處理設施。隨着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農村地下污水排放系統正在逐步完善,但現有的老舊部分的污水排放問題得不到解決,往往直接露天排放。而配套污水處理設施的短缺,直接後果就是由原來的分散排放轉變為集中排放,污水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

3)村民的環保意識還不夠,其中尤以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上最為明顯。調查中除少部分規模較大、資金雄厚的自然村,在村中各處配備了大量垃圾桶等用於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外,更多的受調查自然村的垃圾處理點遠離村民集中居住區或處理點較少導致一部分村民的處理距離很遠,這就造成了相當一部分村民的不自覺處理垃圾問題。這也反映處理村民的環保意識不強的問題。

4)工業垃圾老大難問題。由於現在農村經濟生活與周圍工業發展息息相關,農民直接利益往往和村周圍的工業廠密不可分,在拉動經濟,改善村民物質生活方面,村周圍工業廠的作用不可忽視,這也就導致了在工業垃圾處理的問題上,很多村民沒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認識,反而會站在既得利益者的角度來為止掩蓋錯誤甚至是犯罪事實。因此在農村垃圾處理問題上,工業垃圾問題往往牽涉多個利益集團,最後導致無人管、無法管的局面存在。

(4)關於農村垃圾處理問題的思考

隨着社會主義現代化步伐的不斷向前,社會發展,人民生活安康。但在相對落後的農村地區,農民的生活質量往往不能和收入呈相同步伐發展。其中尤以居住環境問題特別突出,在很多農村地區往往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卻不注重內在發展動力挖掘,會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以粗獷的發展為主。加之很多農民由於自身水平有限,沒有長遠陽光,忽視了很多問題。農村垃圾處理問題,如廣大農村居民生活息息相關,也是改善農民生活環境,追求農村經濟發展又好又快佈局所不容忽視的。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篇5

(一)認識不到位。部分領導幹部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還未能把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資金投入不足,推動力度不大。部分基層幹部缺乏積極性,有畏難情緒,有的認為要辦的大事急事很多,沒有時間、精力解決社會保障問題;有的認為社會保障工作投入太大,等有了經濟實力再去解決;還有一種是將適當的收費和減輕農民負擔簡單地對立起來,認為去向農民收取費用不合時宜。從保障對象農民來看,也存在種種模糊的認識。有的擔心政策多變,對參保後是否能拿到養老金心存疑慮;有的甚至認為繳納保費是政府的亂收費行為,存在牴觸情緒。反映在農村合作醫療上,農民對合作醫療制度信心不足,認為合作醫療統籌力度太小,解決不了看病的'大問題,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有的只注重温飽,健康投入意識差;還有相當比例的農民存在投機心理,認為自己身體好,參加合作醫療的錢互助給他人,自己吃虧了,不願參加等,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了合作醫療的參加率。

(二)進展不平衡。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方面:一是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困難較大。按照現行參保辦法,農民20歲開始參保,若60歲時要領取養老金,必須每年繳納1800元左右,連續繳納40年。雖然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363元,具備了建立農村養老保險的條件,但很多農民收入在平均數以下,如果扣除生活消費支出後,其可支配收入有限。尤其40歲以上的羣體參保困難更大,他們的子女教育開支較大,而他們參保繳費時間短,繳費標準高,成為參保的弱勢羣體。市、鄉兩級財政每年給每個參保農民的補貼較少,大部分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實力較弱,補助能力有限。調查發現,許多農民認為,由於政府補貼和集體補助較少,目前的繳費機制基本等同於“自己吃自己”,還不如自己存銀行,參保積極性不高。此外,農村養老保險沒有社會統籌基金,缺乏社會保險資金的共濟。二是鄉鎮企業養老保險擴面難度大。鄉鎮企業中勞動密集型企業和農副產品加工型企業多,中小型企業多,原始積累少,經濟實力差。目前企業普遍不景氣,職工收入比較低,要普遍建立鄉鎮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困難較大。鄉鎮企業有着靈活機制,企業職工有活就上班,沒活就回家種地。哪家企業效益好,工資高,職工就往哪流動,增加了保險的管理成本,也給鄉鎮企業職工參保帶來了較大困難。

農村合作醫療方面:由於籌資額度仍較低,加之我市經濟增幅不快,農民收入增幅趨緩,而藥品價格及醫療費用不斷增高,農民抵禦大病風險的能力相對較低。由於大病醫療救助制度還沒很好地建立起來,救助基金沒有穩定的來源渠道,基金數量少,弱勢羣體的醫療保障問題未能徹底得到解決。調查中一些羣眾深有感觸地説:“不怕貧窮,只怕生病,窮可以致富,病特別是大病,足以傾家蕩產。”鄉鎮合作醫療機構管理體制不理順,工作人員從衞生院臨時抽調,無編制和預算經費,難以保證長期運轉。

農村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工作方面:一是低保户“進來容易出去難”問題。一些有勞動能力的低保户產生了“等、靠、要”的依賴思想,進來了就不想出去,容易產生“養懶漢”現象。加上審批過程中對低保户家庭經常性收入核准難,隱性收入、金融性收入核查難,導致部分低保户家庭實際收入雖然高於低保標準,但仍然被列入低保對象。二是低保工作機構不健全。鄉鎮無低保工作機構,由民政辦兼職,村(居)委會則由村(居)會計兼職,農村低保面廣、量大、要求高,又無專職人員,造成了低保工作被動,規範化程度不高。三是醫療救助費用報銷機制不合理。不管是合作醫療還是醫療救助費用報銷,目前實行的都是先墊再報的制度,即先由個人把醫療費用支付給醫療機構,再由個人向有關部門和組織進行申報,核實後補給個人。但部分困難家庭對墊資部分顯得力不從心,影響醫治效果,迫切要求個人在支付醫療費用時把報銷部分直接扣除。農村社會福利工作有待加強。特別是農村老年人的福利目前僅僅停留在對“五保”老人的生活保障上,需進一步探索建立普惠式的老年人社會福利機制。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篇6

在學校的統一安排和佈置下,我利用暑假時間在xx省x縣進行了一次以陝西貧困農村致貧原因為主題的社會實踐。這次活動從7月15日至8月15日,歷時1個月。在這次為期1個月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調查走訪的形式,對自己所居住的農村基本情況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增強了自己對社會生活的認識,鍛鍊了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實踐能力,增強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現將此次社會實踐與調查活動的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調查背景

隨着改革開放政策的發展和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是,在社會發展進步的同時,我們同樣不能忽視貧富差距擴大,農村發展相對緩慢的現狀。我國城鄉差距拉大,二元經濟特徵明顯,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現在農村發展地區之間存在差異,至今仍存在貧困縣及貧困家庭。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關係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處理好農村的發展問題,促進農村發展,提高農民年生活水平,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二、調查目的

通過開展這次對關於貧困農村致貧原因調查的社會實踐,瞭解農村發展現狀和農民生活現狀,增強對社會現狀的認識,增強自身的憂患意識和使命感,鍛鍊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在調查中總結農村致貧原因,探求農村脱貧致富的方法與對策。

三、調查時間與方式

此次關於貧困農村致貧原因的社會實踐從7月15日至8月15日,歷時一個月。採取入户調查的形式,向調查對象發放調查問卷,並以座談的形式向調查對象詢問家庭基本情況及對農村脱貧致富的看法和建議。

四、農村致貧原因調查結果

(一)文化素質偏低

由於種種原因,在農村,很多農民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較低,許多貧困人口因貧困而失學,又因失學而成為新一代貧困人口。勞動力文化素質低,既是貧困的結果,又是造成貧困的原因。貧困農户的勞動力文化素質狀況較差,觀念保守,由於勞動力文化素質低,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接受先進知識的能力和水平較差,不能及時有效的接受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知識,缺乏脱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二)疾病

對貧困農户來説,生病以後,常常是小病扛,大病託,對不能在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療費用就成了這些農户的沉重負擔。首先是這個家庭的負擔加重,生活質量不同程度的下降;其次是家庭成員的心理受到嚴重衝擊,要抽出人手專門伺候。這類貧困户因為長期積累的醫療費用和長期生病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自身無精力和信心擺脱貧困。

(三)缺乏勞動力

現在農村年輕人大多選擇在外打工,很少在家,家庭中壯年勞動力缺乏,加之老人年老體弱,無法從事生產勞動,沒有經濟收入,造成老人生活來源無保障,生活非常困難。對農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殘疾人,體弱或年老喪失勞動力的人,不僅對家庭收入沒有貢獻,反而還會增大家庭支出,帶來更大的負擔,導致家庭長期陷入貧困之中,難以脱貧。

(四)供養子女讀書

在農村,許多家庭認為只有讀書才是出路,供養子女上學,接受良好的教育。因供養子女讀書而致貧的,家中往往收入結構單一,以種植業為主為主。子女上學時的各項高額費用增加了家庭支出,給這類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生活負擔。這類貧困户隨着子女的成長,讀書畢業和就業後,一般都能擺脱貧困。

(五)缺少資金和項目

農村經濟結構單一,以種植和養殖為主。有些貧困家庭有開展養殖或其他脱貧致富的想法與計劃,但由於家庭貧困,缺乏資金支持,想法或計劃難以實施。另外信息不暢導致農民缺乏科技信息和致富信息,缺乏脱貧致富的項目。缺少脱貧的項目和資金,導致農户生產生活停留在原來的水平,難以提高。

(六)缺乏科學技術

當前,部分農村地區網絡等先進,快捷,信息量大的傳媒方式幾乎沒有,報刊等平面媒體也不普及和發達,僅有電視等相對傳統的傳播媒體,這就造成了媒體傳播的方式和手段先天不足的問題。信息不暢,農民嚴重缺乏科技信息,加上政府對農民生產技術指導不到位,農民種植,養殖缺乏科學技術的指導,導致難以增產增收。信息的不暢使農民難以把握市場的發展動態和需要,在選擇農作物品種,種植方法以及調整產品結構等環節出現盲目性,出現扎堆現象,導致農產品價格大起大落,出現豐年不豐收的現象。

(七)自然災害

藍田縣屬於季風性大陸氣候,季風氣候顯著,時常會發生旱災和洪澇災害。藍田縣部分地區農田水利建設不配套,排澇和灌溉功能不全,部分地區農業生產處在一種“靠天養”“聽天命”的狀態。旱災及洪澇災害給農作物帶來了巨大損失。有的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的農户,若遇天災,如種植業減產減收,養殖業遇動物疾病等,就可能造成導致收入減少,造成生活困難。

(八)扶貧資金不足

現在,多數縣鄉把經濟發展放在了首要位置上,專注於那些經濟效益好,見效快,能夠給財政帶來收入的項目上。扶貧項目見效較慢,所以投入到扶貧上的資金很少,所佔比重不大。有些縣鄉兩級財政比較困難,由於財力不足,扶貧資金投入甚微,甚至根本沒有投入,使脱貧工作進展緩慢,使貧困人口脱貧難度進一步加大。

(九)物價上漲

隨着經濟的發展,商品生產和銷售的成本上升,加上一些企業的不法行為,導致物價不斷上漲。不斷上漲的物價增加了家庭生活支出,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也增加了貧困人口的生活成本,帶來了生活的負擔和壓力。

(十)貧困户主觀脱貧意識差

貧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擺脱貧困的信心和決心。部分貧困人口文化素質低,思想消極保守,沒有發展動力,安於現狀。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幫扶,黨員幹部捐物捐資的情況下,認為政府的幫扶是應該的,在這種情況下便產生了嚴重的懶惰依賴的思想,有困難找政府變成了他們的理所當然,因此,缺乏自力更生的動力和決心。

五、意見及建議

(一)通過發展產業項目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以發展農業產業化為主要途徑,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農產品為原料,以加工或銷售企業為為龍頭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產業,通過拳頭產品帶動基地建設,通過基地建設聯繫千家萬户。根據地方特色和優勢發展以種養林果為主的特色農業。依靠科技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鄉鎮應根據本地實際需要,通過招商引資,不斷引進新項目,推進地方經濟的發展,為貧困户脱貧致富搭建平台。

(二)提高貧困人口素質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農民文化水平,教育從小孩子抓起,減少新一代文盲。政府應加大對農業科技培訓的投入,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使大多數貧困人口掌握一至兩項實用技術及操作技能。農村的信息來源簡單缺乏,在這個方面各個對口部門應主動進入農村農户進行面對面,手把手理論指導,傳授技巧方法。建立扶貧培訓基地,狠抓勞務輸出培訓,為貧困農民外出務工和尋求就業門路創造條件,通過培訓基地源源不斷的將他們推薦到省內外企業務工,增加貧困農民的收入。同時加快農業實用科技推廣應用步伐,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努力提高糧食產量,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不斷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加強水利設施建設,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防範洪澇及乾旱災害的能力。俗話説“要致富先修路”,應加強道路水利等涉及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便利與外界的交流和發展,加強與外界的經濟交流,使農產品產的出,同時能運的出,也能夠將本地區缺少的資源運進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農民脱貧致富創造條件。

(四)建立長效的社會農村保障體制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面向農村貧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要提高和擴大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和保障範圍,增加農村公共衞生支出,建立農村醫療救助制度。三是建立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輟學救助機制,切實解決貧困適齡兒童的輟學問題。如:認真落實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兩免一補”政策;免收在城鎮務工的貧困農民工子女的借讀費;在籌集的扶貧發展基金中拿出部分資金資助輟學的貧困生復學,幫助貧困家庭子女完成學業。四是要儘快建立農民養老保險金制度,使外出務工的農民能在為家庭和當地創造財富的同時,解除自己的後顧之憂。

(五)建立扶貧信貸制度

當前農村貧困農户的資金短缺現象十分嚴重,農户貸款難和信用社放貸難同時存在。對於有勞動力有項目但缺資金的貧困農户來説,如果能得到政府提供的小額貸款,然後用在養殖或其他項目上,就有可能通過這些經營儘快擺脱貧困,走上致富的道路。所以政府及信貸部門應該制定相關優惠便利的政策對部分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户實施小額信貸,幫助貧困户解決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無資金的問題,為其自力更生脱貧致富創造條件。

(六)增加扶貧專用資金一是建議縣委,人大,政府在審定財政分配方案時,從財政中劃出適當份額作為全縣扶貧基金使用,建立扶貧發展基金專户幫助重點貧困人口脱貧。二是每年從預算外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存入扶貧發展基金專户,作為扶貧資金使用。三是實行非農經濟反哺農業經濟的辦法,可按非農企業營業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作為扶貧專項資金使用。

(七)加強衞生防預宣傳及建設工作加強鄉鎮衞生院,衞生所的設立和管理。充分發揮鄉鎮農村診所作用,向農民加強宣傳,使農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就醫習慣,宣傳農村合作醫療的方針和政策,讓積極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國家相關部門應擴大病種救助範圍,提高救助標準,也可根據醫療費用的多少進行救助,減少農民看病的費用,減輕負擔。

(八)控制物價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狀況,政府應採取有效地宏觀調控政策,穩定市場,依法打擊查處哄抬物價,私自漲價等違法行為,控制物價過快上漲及不合理上漲,維護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和合法權利。使農民不因物價的過快上漲而增加家庭負擔,影響生活水平的提高。

六、感悟與收穫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收穫很多,一方面通過這次實踐,我走入了社會,走進了農村,瞭解了社會現實和農村現在的發展以及農村家庭的生活狀況。貼近了生活,開拓了視野,將在學校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鍛鍊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學習,充實了自我。培養鍛鍊了自己的才幹,同時提高並樹立了服務社會的思想。增強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有些東西以前沒有嘗試過,有些知識還很匱乏,生活經驗不足,這些都是我以後需要加強學習和改進的地方。

雖然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時間很短,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使自己接觸瞭解社會,增強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同時讓我明白了學會適應社會的重要性。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對於現在的我們,越早接觸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經歷在社會上生存的困難,就越能增強自身的危機意識,促使自己不斷學習,促使自己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生存能力,有利於自身今後的發展。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篇7

今年七月,XX省司法廳和XX省法學會組織開展了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社會調查。XX省是個農業大省,農業人口占全省人口的80%以上。開展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專題研究,將有助於總結我省“三五”普法和依法治理的成果,為“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規劃的實施提供可資借鑑的經驗。為了全面瞭解和掌握我省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客觀現實,調查中運用了比較的方法,分別在城鄉各選擇了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調查地區(桐城市新安渡鎮和安慶市大觀區)進行深入調查。通過實地調研,結合我省“三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已經取得的經驗,我們提出如下研究報告。

一、農村的法治環境與農民的法律意識問題

隨着三個五年普法規劃推進式的實施,我省農村法治化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農民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有所增強。在全社會依法治國的大環境下,農村依法治理的法治環境大有改觀。

農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培育和形成,不能脱離他們賴以生存的鄉村的法治環境。筆者認為,農村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在微觀上是進行法治宣傳教育,在宏觀上就是要造就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讓農民在良好地法治環境中形成法制觀念、培養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從“一五”普法到目前正在實施的“四五”普法正是有條不紊地實踐着這個目標。只有形成一個全社會崇尚法治的社會環境,法治國家的目標才能實現。在我國目前以政府推進為主要方式的法治進程中,這樣的“法治環境”需要各級政府去營造。“三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是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四五”規劃的目標是實現由提高公民法律意識向提高法律素質的轉變。可見,法律觀念、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相互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繫。因此,農村的基層政權和組織應當對法制觀念、法律意識、法律素質有明確的認識,才能夠使其職責有明確的定位、行動有明確的方向。

通過調查和資料分析,我們發現,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現象:

1、在職責上缺乏明確的定位。普法和依法治理是各級政府的法定職責,還是具有政策性和臨時性的工作?作為推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基層政權機關和組織,應當充分認識到普法和依法治理是政府的職責。

2、在方法上往往以法律條文的宣講作為硬性指標。由於對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存在模糊認識,灌輸法律條文幾乎成為培養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的主要方法。

3、在實施過程中未能形成基層組織與農民之間的雙向互動關係。“普法”似乎也在向農民“攤派”法律知識,“依法治理”則是以法律為“罰則”治理鄉村。

4、在評價機制上,注重於形式的普及,有些經驗於文字總結與模仿複製。儘管這些問題是非主流的現象,但是在今後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不能不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存在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點則是認識問題和觀念問題。為此,必須明確什麼是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如何“增強公民法律意識”和“提高法律素質”?

法律意識是人們關於法律和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法律意識包括法律思想(理論)、法律觀念(法制觀念)和法律心理。法律意識有個體法律意識、羣體法律意識和社會法律意識之分,個體(公民)法律意識的形成取決於公民的法律心理,以及法治環境的影響。羣體法律意識具有團體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在我國農村不應忽視傳統性和地域性的衝擊和扭曲。社會法律意識是全體公民普遍的法律心理和觀念,它與傳統的法律文化、主流法律觀念的傳播有着密切關係。社會法律意識和羣體法律意識是公民的個體法律意識形成的重要環境因素。個體法律意識和羣體法律意識對社會法律意識內容與發展有較大的作用。在通常情況下三者是協調一致的,但在特定的情況下也可能發生衝突。

筆者認為,“一五”普法在於喚醒公民的法律意識;“二五”普法在於培養積極向上的羣體法律意識;“三五”普法着眼於營造全體公民共同的社會法律意識。“四五”規劃就是在三個五年普法的基礎上,為鞏固普法和依法治理的成果,提出了由法律意識的培養轉變為法律素質的提高,因為法律素質是法律意識的內在本質。由於傳統法律文化和法律觀念的影響,農民的法律意識與依法治國、依法治省提出的目標還存在着差距,今後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工作應當主要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農民對法律價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識的追求。法治國家的社會基礎則是公民對法律的尊重和敬仰,因為法律的價值代表着公平、正義和秩序。普法和依法治理的目的是建設一個法治社會,這是各級政府的職責,但是不能因此認為普法和依法治理就是政府的單方行為。作為以行政指導為主要特徵的普法和依法治理活動中,各級組織特別是政府部門,不僅應當將法律知識告之於民,而且還要讓農民知道法律的價值是什麼?法律是人們安居樂業的行為規則,法律是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武器,懲罰不是法律的全部。只有讓農民真正認識到法律的功能和價值,法律才能讓農民所接受,對法律的認知和運用才能從自發到自覺。我省農村基層人民政府推行的“送法下鄉”、“送書到户”的活動,有其積極的因素,應當予以肯定。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人手一冊法律書,不等於人人都知法和懂法了。

2、讓農民通過生產和生活實踐,全面、正確地理解法律。長期以來,傳統法制觀念中,“法即是刑”、法就是“懲罰”的觀念影響着人們對法律的正確理解。誠然,對違法者的懲戒是法律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是不是法的全部。在普法的法制宣傳中要力戒這種片面的傾向。農村的社會生活受到法律調整的領域十分廣泛,普法和依法治理中應當結合農村的特點,在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給農民予以法律幫助和法律引導。例如,農民負擔問題;打白條問題;糧食收購問題;計劃生育問題等等。讓農民通過法律幫助和指導,認識到保護老百姓也是法律的重要功能。只有這樣,作為農村中主要社會主體的農民才能形成法律觀念、培育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

3、充分尊重用法律途徑解決糾紛的方式。在農村存在着一種較為普遍的法律觀念和法律心理:解決矛盾和糾紛,總是謀求法律訴訟之外的方式來解決,無論正當與否,一般都把訴訟看作不光彩之事。作為普法推進者的基層組織往往遷就這種現實,解決糾紛與矛盾以息事寧人為原則,有時甚至不惜犧牲法律原則。今後在普法中,首先應當樹立法律的權威,以法律為原則作為解決爭端的依據和方法。各級政府應當正確地引導和評價公民的訴訟活動,尤其是農民訴政府的行政訴訟案件,更應當端正認識。

二、我省農村普法與依法治理的法律實踐問題

我省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存在着許多認識問題、觀念問題以及法律實踐中急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現在將這些問題有重點的提出來,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或制定相應的對策,將會大大推動今後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一)農村基層組織的法律定位與作用。

在農村普法與依法治理工作中,實際承擔具體工作的基層政權組織(鄉、鎮人民政府)和基層羣眾性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它們的工作直接關係到農村實施普法和依法治理規劃的實際效果。普法和依法治理的長遠性目標是實現法治國家,階段性目標是實現各個時期普法“規劃”提出的具體任務,基本出發點和歸宿則是建設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肩負着如此重任和職責的基層組織對其法律地位應有正確的定位。

普法和依法治理是全社會的工作,應當動員社會各階層參與。鄉、鎮人民政府是我國基層行政機關,其行政事務千頭萬緒,各項行政工作如計劃生育,農業税費、農業生產等等,很難説哪項工作為主,哪項為次。如果將普法和依法治理僅僅理解為某項工作職責(並且有專人負責貫徹落實),這可能有悖於普法和依法治理的本意。筆者認為,普法和依法治理並不是一項單列的工作,它是貫穿於各項工作中的原則精神,在政府工作的各項職責中都要體現與貫徹普及法律和依法治理的原則。換言之,普法和依法治理的主體(推進者)是任何部門與任何人員。任何工作必須以普法和依法治理原則為指導,我們不能把普法與依法治理僅僅理解為是司法行政部門的職責。從這個意義上講,基層組織是普法與依法治理的參與者、倡導者、推廣者與服務者。

村民委員會是我國農村基層自治性羣眾組織。它雖不具有國家機關的性質。但村民委員會的組織形式與法定職能,使其在普法與依法治理工作中應當發揮積極和重要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村民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

1、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對村民進行守法教育;

2、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3、調解民間糾紛,促進村民團結和家庭和睦;

4、協助政府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生產秩序、生活秩序;

5、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村民委員會的職責和任務與普法和依法治理所提出主要任務是相同的,基層羣眾性組織組織的各項工作正是亦步亦趨地實踐着普法與依法治理的目標。目前,農村普法工作中,應當充分發揮村委會的功能和作用,使其從被動地完成工作任務轉向積極地開展普法宣傳。

(二)關於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工作方法問題

調查發現,農村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在工作方法上存在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

首先,在“普法”工作上,主要表現出的特點是放任性和無序性。農民往往把收看電視中的法制節目,作為自發的法治思想的啟蒙。誠然,法律的普及可通過多種渠道,在當今電視已作為簡便、快捷、普及的傳媒工具,其在普法工作的功能不可低估。有些工作開展比較好的地方,還利用農村廣播網進行宣傳,利用集市大會進行集中宣傳,利用村民大會請司法人員上法制課。還有的地方採取“知識帶動型”普法,即向在校的中國小生進行有意識的普法教育,再通過學生將法律知識傳播到廣大農户等等,這些都不失為好方法。筆者認為,凡是有利於普法工作實施的經驗,都應當是值得肯定的好方法。但是針對當前農村普及法律的工作方法存在放任性和無序性的局面,我們應當着手做好以下工作:

1、在傳媒工具上,開展多渠道、多方式的普法工作。可以利用電視中現有法制節目,還可以利用農村有線廣播。在調查中農民普遍反映,瞭解法律知識的渠道主要於電視,如中央電視台的“今日説法”,“法眼看天下”等都是農民十分喜愛的節目。因此,筆者建議,能否將現有的電視法制節目進行整合,開設電視節目的法律頻道,專門地、系統地、生動地宣傳法律。在依法治國和依法治省的大環境下,開設法律頻道電視節目作為推進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實施手段是很有必要的。這對於廣泛地宣傳與普及法律,拓寬普法渠道,改進工作方法都有積極的意義。我省的有關部門可以在這些方面進行嘗試。

2、在普法的工作方針上,農村普法不能只把農民當作普法的對象。根據普法規劃的精神,農村普及法律和依法治理是針對農村各級組織和公民。特別是“執法者”的法律觀念、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對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起着決定性的影響。因此,筆者認為,農村各級組織在普法和依法治理中首先應當從“自律”開始,將自己作為法律的學習者和接受者,模範地執行和遵守法律、法規,然而才是法律的推廣者。對於農民則應採取多種形式,結合生產,生活實際,切實地運用法律去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讓法律的服務功能、保障功能、授益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改變“法就是制裁”的觀念,讓農民從“要我學法律”到“我要學法律”。

其次,農村“依法治理”工作中化解矛盾的主要方法是民事調解。傳統法律文化與法律觀念,直接影響着人們的法制觀念和行為準則。在農村,調解成為“執法”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以息事寧人,止爭息訟為目標的調解,在法律上、在觀念上、在文化上都有很深的社會基礎。因此充分運用調解的方法,對建立我國農村安定的生產、生活、秩序和法律環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有些地方將調解的範圍已擴大到無所不及的領域,如果把調解作為解決一切矛盾糾紛的必經手段,則可能沖淡了法律的權威性。筆者認為,在肯定調解為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同時,應當樹立法制觀念並且尊重當事人運用訴訟等法律手段的權利與選擇。必要時基層組織應當鼓勵與宣傳訴訟方式的積極意義。如果一味排斥、迴避或阻礙“打官司”,甚至將訴訟本身附加許多非法律因素,那麼我們通向法治的道路也不會是坦途。畢竟司法是法治的保障。

(三)關於農村普法與依法治理的經費問題。

實地調查中反映較集中是普法的經費問題(有關文字材料卻沒有提及),經費緊張制約了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進行。誠然,普法工作都需要一定的財力支持,希望有關部門予以重視。但是,筆者認為,對普法經費也應當澄清一些誤區。普法和依法治理要求在各項工作中都應當普及法律知識,培養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這些內容是在日常工作中必須得到體現和實施。不能因為在工作職責中增加了“法治”的內涵,就應當相應地增加“經濟”成本。遵守法治規則和秩序是各級組織與人員應盡的義務,而且依法治理只會降低和減少耗損,提高執法水平。當然,我們應當在重視解決經費問題的同時,動員和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活動,如:法律援助、法律扶貧、法律志願者等等都是解決資金問題的有效途徑。

(四)關於農民義務法治化(減輕農民負擔)問題。

在農村工作中,減輕農民負擔始終是一個重要話題,從中央到地方一般都把“農民負擔”作為專用術語並賦予特定內容予以關注。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農民負擔”一詞越來越具有貶義、甚至有“違法”的意味。我們應當認真思考,農民應該不應該有“負擔”?應當負擔哪些義務?“減輕農民負擔”是減輕什麼“負擔”?如何減輕農民負擔?這些問題都與法律有直接和間接的聯繫。所謂負擔,主要是指社會主體所承擔的責任、任務或者費用。農民負擔是指農民作為生產者應當依法向國家交納的各種税費。不可否認,當前我國農民負擔相對於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民的收入而言是比較沉重的。這裏有政策性問題,但更多是執法工作中存在違法、恣意地對農民增加的“負擔”。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級人民政府三令五申,嚴禁增加農民負擔,大力減輕農民負擔,但是有些地方收效甚微。筆者認為,解決農民負擔的根本途徑是將農民負擔法治化。讓農民在依法履行法定義務的同時,能夠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各級政府以及有關部門也應當強化這樣的工作職責,就是要切實維護法律保障機制和保證行政救濟(行政複議、行政訴訟)途徑的暢通。只有將農民負擔問題納入法制軌道,喚醒農民的法律意識,制約行政權力的濫用,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農民負擔問題。在具體作法上,筆者建議:

1、用“農民負擔法治化”代替“減輕農民負擔”的提法。因為,農民負擔是農民依據法律規定應當承擔的税費義務。承擔和履行法定義務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減輕”農民負擔是相對於“增加”農民負擔或者農民負擔過重而言的,這裏除了政策性因素之外,農民對於不合理,不合法的增加的負擔,完全有權利依法行使法律“抵抗權”,予以拒絕。對此,司法機關應當正確發揮法制保障功能,成為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的堅強後盾。長期以來使用的“減輕農民負擔”一詞,其內涵已經發生了變化。所減去的額外税賦既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容易使農民造成負擔就是不合理、不合法的錯覺,難以分清合法與違法的界限,從而形成強烈的對立情緒。使用“農民負擔法治化”用語,不僅明確了農民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關係,而且也寓意着法津同時依法保障農民們合法權益。這種提法的變換,其意義遠遠超過詞語本身的含義。

2、加強農村和農民的權利和義務的立法。將農民法定義務(負擔)及其承擔形式以法律規範的形式予以公佈,通過地方立法,制定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明確權利和義務。對農民的權利和義務進行立法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有法可依,更重要地是強化農民乃至全社會的法律意識,這對於農民義務法治化和推進農村法治化的進程,其意義是十分重大的。我國是農業大國,我省是農業大省,在這個方面實行立法,不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關於農民法定權利義務的立法應當力求詳盡,防止執法中由於較大的自由裁量權,使得法律規範流於形式。

3、基層組織的執法人員應當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農民負擔問題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原因之一是基層組織及其執法人員違反法律和政策,任意增加農民負擔。“三五”普法和依法治理規劃將執法人員作為重點教育對象,要求他們熟練掌握和運用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自身法律素質、秉公執法,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4、疏通農民尋求法律救濟的渠道。農民負擔問題納入法制軌道之後,法律的“雙刃之劍”的功能應當充分體現出來。法律要求農民依法履行法定義務,同時,法律對農民的合法權益予以依法保障。對於任何部門侵犯農民合法權益的行為,農民可以依法尋求法律救濟,對於行政機關的行政侵權行為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複議、行政訴訟或者獲得國家行政賠償。然而,現實的法律實踐並不樂觀。儘管最高人民法院曾經指示,對涉農案件各級人民法院應當提供快捷的法律通道。但是有些地方法院受到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對農民負擔案件仍然存在不立案或拖延審判的現象。農民在尋求法律救濟的道路上,出現了不會告、不敢告、不能告或者告不贏的不正常現象。法律救濟渠道的不暢,必然導致法律在農民心目中的公信力和權威性的下降。有些地方的農民對於“負擔”問題採取抵制、對立和越級上訪等手段,可見,暢通的法律救濟不僅僅是在保護個案中農民的合法權益,對於在我們農業大國和農業大省建設良好的法治環境,建立法治社會有着極其深遠的意義。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篇8

調查時間:20xx年8月12日至20xx年8月15日

調查地點:江蘇省灌南縣長茂鎮

調查方法:實地走訪

調查目的: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是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只有發展縣域經濟

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農民各方面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廣大農民羣眾走

上富裕之路,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才能成為現實。

為了瞭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20__年的暑假期間,我進行了暑期

回鄉實踐調查,調查的對象是我的家鄉—江蘇省灌南縣長茂鎮,我就我的家所在的村—西盤村,進行了為時四天的調查走訪,走訪時得到了廣大村民的信賴與支持。調查時也針對村裏開展的一些工作,對部分村民進行了實地調查走訪,以取得更好的調研效果。

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求和內容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是最終要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以促進農村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教育和文化水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支持。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要是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法制建設五個方面進行,以達到經濟發展、管理民主、文化水平提高、農村公共事業發展和人們法制觀念增強的目標。

以下是我的調查經過及內容:

(一)村莊基本概況

我村坐落於文明的沂河大堤之南。沿着經過長茂的204國道直往北大約半小時的車程,便可以到達我村。暑期回家不久,我找到了村長,得到了村長的熱情款待,當我説明了此行的目的時,村長很是讚賞,並對我此次的調查和實踐表示大力支持,從而也增加了我對調研的信心。

通過與村長的談話,我首先大致的瞭解了我村的基本狀況,我村距鎮大約5公里,全村總面積2500畝,共有十個村民小組,全村總人口2593人,其中勞動人口有1000人左右。經濟發達程度居灌南縣的中等以上水平,村名的生活總體水平還可以,但近幾年,村裏的勞動力越來越多的向城裏轉移,許多村民都

有在外地買房的思想,還有部分村民有在鎮上買房的打算。

由於我村地形比較平坦,土地臨河而依,村裏耕地類型主要有水田和旱田兩種,屬於亞熱帶地區,主要糧食作物有稻穀,小麥,玉米等,經濟作物有西瓜,香瓜,葡萄,辣椒,蔬菜等,這些經濟作物大多以大棚種植為主,成熟後向外市出售,增加了村民們的經濟收入。

近幾年,我村的農業生產也有了很大的科學性。我村前幾年建了一個小的農業站,聘請了幾個專業大學生。從此,這個小小的農業站成了村民們的諮詢會所,村民們在施肥,播種,除害方面有什麼疑問都會去諮詢,而且專業大學生們也會給予耐心的指導。這次回來做這次調查研究,我從學校圖書館收集了許多有關農業方面的書籍資料,看村裏發展的這麼好,都不好意思拿出來了,但當我把資料拿出來的時候,村長十分激動,他説:“放心!我們這些村幹部一定不會辜負你們的期望,很感謝你帶來的資料,也謝謝你們學校領導這麼關心我們農村的發展,相信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和你們的關心,我村的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

(二)村莊建設情況

農村基礎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是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通過對我村概貌分析,村民住房沒有進行統一規劃,主要類型為磚,石,木材型房屋,較過去的'土坯房有很大的改善,少數村民的房屋傾向於洋房化,尤以道路兩旁人家為主。而且村裏許多主幹路都鋪上了水泥路,日常助行工具多以電瓶車,摩托車為主部分家庭擁有私人小轎車。

我村的基本設施建設也比較完善,村委會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國小,醫務室,診所等保障村民生活的設施也很健全,到目前為止,村裏幾乎所有人都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國家政策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還有今年回家讓我值得一讚的是,我們村配置了專線公交車,方便了出行。

我村近幾年的廠房建設也在不斷的擴大。典型的以輕工業為主,有服裝廠,紡紗廠,繡花廠等,這為村裏的婦女提供了很好的就業機會,聽村長的話裏,我村有望在未來的幾年裏擴建一個食品廠,還有每逢豐收過後,田裏總會有許多秸稈,燒了污染環境,於是村長積極鼓動村民,建議建一個養豬場,田裏的秸稈就可以加工出來餵豬。

(三)農村文明程度

我村文明程度得到較大提高,努力培養新農民,形成文明鄉風,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本質要求和突出特徵。着力推動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實施了農村科技服務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村文化服務網絡建設工程以及農村黨支部活動中心、鄉鎮文化活動中心、鄉鎮農村書社、村農家書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廣泛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推動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活動,多渠道開展新型農民的培訓。農民的素質不斷提高,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和法制意識逐步增強,愛國守法、勤勉自強、團結合作、孝悌和睦的文明風尚在農村進一步樹立,城鄉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協調發展

隨着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逐年加大了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國小校舍、農業信息網絡、電化教育設施建設發展較快。目前,全鎮共有2所中學、10所國小,實現了區級標準化學校。不斷加大對農民科技培訓力度,組織實施了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科技入户、陽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訓農民達x萬人次以上,培養一大批農村科技能人。廣大農民積極學用新型科技,農用新科技在農村得到廣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斷健全,基層組織進一步加強

在國家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大環境下,我村廣大幹部羣眾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普遍增強,以憲法為核心,農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重點的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廣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20xx年在全鎮12個村實行了村幹部直選制度,全面推進了村黨支部“兩推一選”,一批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講奉獻、有知識的農村能人、致富能手進入“兩委”班子,村黨支部書記與村委會主任實現“一肩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農村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在全鎮“兩委” 30名幹部平均年齡為25-45歲,大專以上文化10名,高中、中專17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機制。先後出台了《長茂鎮鎮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範化建設標準》,在指導全鎮村務公開活動中,實行“五統一”(統一內容、形式、程序、時間、建檔),做到“三為主”(村務公開以村“兩委”、監督小組、鎮農經中心為主),突出“一個重點”(以財務公開為重點),把羣眾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村中重大問題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徵詢意見,將財務公開延伸到村民小組,使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經過村長介紹,我對村裏的基本概況有了更多的瞭解,但是實地走訪時必不可少的,我找了孩童時玩的較好的朋友,説明來意後,他們都很願意幫我,他們把村裏現做的大爺大嬸們叫到一起,因為他們是村子發展全過程的見證人。我和他們圍在一起親切的聊了起來,從他們的話語裏我聽出了幸福的聲音。

綜上所述,可見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大多數村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認為進一步對農村發展的瞭解是一條在實踐中鍛鍊成才的好途徑,是支持農村改革,發展和維護穩定的好辦法,也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好形式。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篇9

一、當前造成農村社會不穩定的因素的主要方面

1、土地問題

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土地問題作為影響農村社會穩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現形式,這就是徵地補償。隨着道路建設的發展和工業開發、小城鎮建設的推進,建設性項目徵地範圍逐漸擴大,但由於不同期項目的補償政策不統一,就容易引起農民的不滿情緒。徵地補償問題牽扯到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民在這個問題上是空前團結的,在形式上往往表現為集體上訪或越級上訪,如果處理不妥,將可能會激化為。從我鎮信訪形勢來看,反映土地方面問題的佔相當一部分。村幹部在這個問題上基本上沒有發言權,因為羣眾認為他們是政府代表,替政府講話,因此對他們不信任,有發言權的往往是村中真正德高望重的人。我們在處理涉及徵地事件時,一定要千萬謹慎。

2、農村村務公開問題

農村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是農民實行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一項重要舉措,大多數農民對於這項關係自身利益的事情相當關心。但是,在有些村組,村幹部卻對這項工作並不熱心,所以造成村務尤其是財務的公開不規範、不徹底,甚至是流於形式,引發羣眾上訪造成農村社會不穩定。

3、農民法制意識問題

雖然法制建設在農村逐步加強,但受觀念影響,部分農民還不習慣用法來解決爭端,而依靠單純的私力解決,明明違了法,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

4、農村幹部的工作問題

一方面有些鎮村幹部工作作風飄浮,羣眾觀念淡薄,工作方法簡單,激化了矛盾,造成了幹羣關係緊張;另一方面由於某些考核制度的不合理,逼得下面要麼弄虛作假,要麼侵犯農民的利益,把幹部直接推向農民的對立面。

5、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題

隨着經濟的發展,加上農村文化的相對缺乏,賭博迷信、賣淫等違法犯罪活動在一些農村地區發展蔓延,已成為誘發多種犯罪的社會毒瘤。

6、勞資矛盾問題

我鎮屬於工業經濟發展鎮,基本上每家農户都有人在企業工作,農民與企業主之間因工作、報酬引發的矛盾逐年增多。同時由於目前辦企業的門檻較底,開關廠比較多,勞動法律制度執行不徹底,企業職工(農民)的權益不能有效保障,導致了羣眾性事件的加劇。

7、外來人員管理問題

近幾年,我鎮的外來人口逐漸增多,由於制度和力量的缺乏,我們明顯感覺到社會穩定工作的壓力,主要包括流氓惡勢力、衞生防疫和計劃生育等。

二、引發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

1、經濟上的因素

經濟的發展,拉大了貧富差距,加上外來人員大多從經濟欠發達地區而來,巨大的差異特別是暴富的榜樣激發了人們對財富的慾望,與此同時,人們的致富能力卻顯得不足。這種慾望與能力的不相稱,促使一些人鋌而走險,通過種種不正當手段謀取利益。這就導致不講信用、坑蒙拐騙和偷盜搶劫醜惡現象的增加,引民不穩定因素。

2、政治上的因素

小平同志曾經指出:如果沒有小民主,那就一定要來大民主。羣眾有氣就要出,我們的辦法就是要使羣眾有出氣的地方,有説話的地方,有申訴的地方。總之,要讓羣眾能經常表達自己的意見,使他們有意見就能提,有氣就能出。有小民主就不會來大民主。羣眾把氣出了,問題儘可能解決了,怎麼還會有在民主呢?而從目前來看,鎮村幹部下組入户少了,針對農民的會議也開得少了,與農民面對面的溝通少了,羣眾直接向幹部和組織反映情況的機會也少了,農民參與政治的渠道相對變窄了。這就使得農民對政府的瞭解下降、信任下降,不尋求正規渠道、手段解決問題,造成羣訪、圍堵公路等增長。

3、文化上的因素

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的不可避免的社會矛盾和衝突,對農民的思想也產生了深刻的衝擊和影響。農村社會分化帶來多元化的社會形態,農民的社會價值觀念和倫理道德觀念亦面臨分解與重建的過程。但是由於規範的制定遠遠落後於變革的速度,舊的價值觀念喪失對大眾的內在約束力,而隨着外來文化和城市文明的傳播,廣大農民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結構將會不斷趨於豐富和多元化,一些與主流意識形態不同甚至相反的價值觀念也會大量湧現,致使各種觀念相互碰撞與衝突頻發。社會所倡導的價值標準與實際生活中人們所奉行的行為準則在許多方面相背離,使得人們在處理集體與個人、公與私、義與利等重大問題上愈來愈向後者偏移,農村各類關係的調節由道德槓桿為主逐步演變為利益槓桿為主,利己主義思想逐漸抬頭。於是在圍繞宅基地、承包田、農民負擔、計劃生育、投工投勞等利益,產生了幹部與羣眾、羣眾與羣眾等諸多矛盾體。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時疏導和化解,就可能激化,導致經濟、民事糾紛上升,不穩定因素增多。

4、組織上的因素

當前,我國正處於一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封閉性社會向開放性社會的社會變遷和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的改革極大地震撼和衝擊了我國的農村社會結構,各結構要素之間恆定的關係不復存在,分化與整合之間

難免會出現失衡與失調現象,從而導致農村社會穩定難以持續維持,大量非穩定因素產生。進入社會轉型期之後,組織結構也由一元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並形成了大量新型的經濟組織和民間組織,其結構模式多樣化及異質性特點十分明顯。實際情形是農村政治體制改革仍處於滯後狀態,作為國家基層政權的鄉(鎮)政府組織,及農村自治組織的村,在農村政治結構中仍未健全和完善,特別農村自治還在試驗階段,不能有效地整合農村新興的各種社會力量,就無法相應提供足夠的參與管道,致使衝突和摩擦不可避免,極易誘發社會不穩定因素,影響農村的穩定。

5、制度上的因素

村級組織對社會穩定工作重要性缺乏認識,治保會、調解會力量不足、戰鬥力不強,護村隊、護廠隊作用沒有發揮,各項工作措施沒有落到實處,導致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水平得不到提高。

基層安全措施不能落到實處,重宣傳輕管理。許多措施和制度在制定或者評比、掛牌後,就不注意加強經常性工作,出現號召多,過硬措施少,指導、推動、督促、檢查的力度更加不夠,造成責任不落實、工作沒人抓,引發安全責任事件。

三、發揮基層黨委在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主要措施

1、完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實踐證明,一個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對農村社會穩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要繼續發揚黨內民主,擴大羣眾參與,深入實踐和推進村黨組織班子的直選 工作,夯實黨組織的羣眾基礎,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要建立健全村治保會、村調委會等基層綜治機構建設,選好配強治保會主任、調委會主任,充實人員力量,加強業務培訓,提高綜治工作水平,充分利用他們的地緣、人緣優勢,發揮他們在維護基層農村穩定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要組建治安義務巡邏隊,充分挖掘民力資源,利用廣大羣眾參與治安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組織志願者隊伍,結合各地實際,開展重點部位、重點地段、重點時段的治安巡邏。要發揮派出所、社區保安隊,作為治安巡防的主力軍作用,做好本轄區範圍內的治安防範工作。同時完善健全農村羣防羣治網絡。

2、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通過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和學習型家庭、學習型社會創建活動不斷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深入開展文明示範户、衞生示範户評選廣泛開展農村羣眾性文化活動,推進村級文化活動中心建設,用先進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佔領農村,推動農村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加強學校教育,注意對青少年的教育保護,預防違法犯罪。

切實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在民主和法治的社會裏,權利的行使與義務的履行一樣,都有利於社會發展和穩定。人民羣眾的權利得到切實保障,社會穩定也就有了保障。而恰恰是當人民的民主權利沒有保障時,社會會陷入混亂。我們一定要加快政治體制改革,切實保障人民羣眾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完善村級組織內部的監督制約機制,提高決策水平,深入實施村務公開工作,提高村務的透明度,保障村民的自治權利和民主權利。

3、加強農村法制宣傳

要以開展民主法制村建設為契機,針對農村和農民的特點,以普法為先導,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動,在普法的'內容、形式、組織領導等方面都要有所創新。首先在普法的內容上,應着眼於提高廣大農民的民主意識和法制觀念,圍繞農業、農村中心工作,開展有針對性的普法教育活動。着重抓好五大類法律知識的普及教育:一是民主政治類的法律知識,二是維護穩定類的法律知識,三是民事經濟類的法律知識,四是基本國策類的法律知識,五是農業生產類的法律知識。通過這些與農村工作、農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大大提高農村羣眾的法律知識水平,增強農村羣眾的法制意識和觀念。其次,在普法的形式上,對村幹部和普通村民應分別採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對村幹部和村民代表可以採取組織集中學習培訓的方法進行,對普通村民則可由村幹部帶動學法,向村民宣講法律知識,並利用有線電視、廣播、宣傳欄、圖片展覽、印發法制宣傳資料,舉行文藝演出等多種方式,開展經常性、形象化的法制宣傳教育,寓教於樂,使普法教育滲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最後,在農村普法的組織領導方面,農村基層組織應落實相關的普法教育保障措施,如建立村幹部定期學法制度、普法考試製度,落實一個固定的普法教育場所,建立一個固定的法制宣傳欄,每年要有一定的普法經費等,從而推動普法教育活動正常有序開展。加強村規民約的建立完善,從源頭上加強對不穩定因素的控制。

4、加大對農村弱勢羣體的救助力度

全面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應保盡保。深入實施城鄉居民合作醫療,緩解和減輕羣眾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提高農村居民健康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努力提高職工養老保險覆蓋面,解決羣眾後顧之憂。推進鎮慈善分會和愛心助學基金建設,擴大受益面。

5、深化平安創建工作

推進平安村(居)創建工作,鞏固創建成效,在創造特色、探索經驗上下功夫,努力使每一個地方和單位、每項活動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經驗,營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社會治安環境。創建過程中要切實加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基層組織配套建設,充分發揮村(居)委會、調委會、治保會等組織的作用,加強對黨員羣眾的教育管理,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辦好自己的事。

加強司法所建設,強化為農服務的法律援助職能,做好重點人羣管理,主要包括做好歸正人員、涉毒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落實防範控制措施,防止、減少重新違法犯罪;加強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中心建設,做到底子清、台帳齊、責任明。

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農村惡勢力,堅持從重從快的的嚴打方針,對農村各種黑惡勢力團伙及其成員,進行全面及時的打擊,徹底摧毀農村黑惡勢力犯罪分子及其殘餘分子。提高防範水平,特別是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廣技防促防範,通過安裝電子監控裝置等高科技手段,對要害部位和要害部門實行全天候監控,提高專業防範水平。

6、預防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要完善預警機制,建立健全公共性、突發性、處置預案,建立健全不穩定因素排摸機制,並使之規範化、制度化,同時堅持集中排查和經常性排查相結合,及時掌握新問題、新矛盾。加強司法信訪聯動中心建設,完善調處網絡,發揮綜合優勢,儘可能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探索建立農村社會穩定評估預警體系。

創新解決矛盾的體制改革技術手段,探索建立糾紛雙方自主談判協商制度,由鄉鎮或村為糾紛雙方提供一個平台,鼓勵農民通過平等協商的辦法解決問題,並使之形成制度(章程)。探索從法律服務市場尋求解決辦法,即政府面向社會將糾紛作為標的進行招標,由中標的社會法律中介機構負責解決糾紛。

總之,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工作,既是保一方平安、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更是對我們基層黨委執政和工作能力的的檢驗,我們一定要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切實做好維護農村穩定各項工作,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篇10

前言:

以我們的家鄉北流為參考【提供內容】,通過對家鄉農村的考察、農民及村委會的諮詢、到北流市相關單位的諮詢及網上查詢有關“三農”的信息和到銅州市場、望街嶺市場的考察等多種調查途徑來了解農村及市場的重要的微觀經濟信息,主要針對豬肉上漲原因、農民的掙錢方式和消費方式的探討以瞭解和思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情況及發展問題。

一、從北流的豬業情況探討豬價上漲原因。

通過到北流市物價局,經貿局,畜牧局等單位及到銅州市場,望街嶺市場的考察和在農村的瞭解等綜合信息分析,今年豬價直線上漲的微觀的直接導火線是豬販難以找到豬屠殺,因此導致了豬價短期內猛漲,而加上養豬的成本早已上升了很多,因此豬價就一直居高不下了。

雖然豬販在找豬鏈條上難找到豬屠殺,但市場上依然供夠於求,並沒有出現不夠賣,搶購豬肉的現象。據我多次到市場上的考察及詢問賣豬肉的人,豬肉一般也要到下午六點後才勉強賣完。分析原因我認為有以下:

豬販在找豬鏈條上難找到豬屠殺是因為宰殺豬的頭數減少了很多,但由於所養的豬也比以前大了很多,因此豬肉的供應量比以前並沒有減多少。以北流下半年肉豬宰殺數據為依據分析,北流下半年的生豬宰殺量為⒕16萬頭,比上年同期減少46405頭。以上年每頭60公斤,今年每頭85公斤計算,得上年下半年的豬肉量為112⒏0300萬公斤,而今年同期為120⒊6000萬公斤。當然從數據結果看顯然有出入,但可以説明豬肉的供應量也並沒有減少很多,再加上豬肉貴很多了,需求也應該比以前少了些,因此可以説市場上豬肉供求基本穩定,是供夠於求的。

而市場上既然豬肉依然供夠於求,為什麼價格依然居高不下呢?

①養豬的各種成本早已上升了;

②市場習慣是價格上漲時一般是不容易快降下的;

③主要還是豬販依然找豬難,害怕給養豬户的價低了就找不到豬宰殺了。

其實養豬的成本早已上升了,但為什麼直到今年才開始漲,而且是在短期內猛漲?就是因為以前豬販不愁找不到豬宰殺。在豬販和養豬户之間,有市場力量,主宰市場話語權的'是豬販,養豬户沒有市場話語權。因此此次豬價上漲根本原因是我國養豬的大部分是農村散養户,導致養豬户市場力量弱,養豬成本上升但豬販給的價並沒有隨着養豬成本的上升而上升,農村散養户養豬無效益甚至賠錢,嚴重挫傷了農村散養户的積極性,又由於這幾年來農民的掙錢的門路寬了,農民有出去打工的掙錢門路,很多農户就放棄了養豬。農村散養户由幾年前的幾乎每家都有養豬很快就減少到只有很少的農户養豬了。雖然養豬的成本早已上升,雖然農村散養户養豬早已無收益,但直到今年豬販找豬難才開始漲。這是市場力量自我調節的結果。

而為什麼少數農村散養户養豬無收益甚至虧本依然在養着豬呢?主要還是因為這少數的散養户的婦女沒能力找其它的掙錢門路。養豬的基本是在家的農婦,她們都是不去外面打工掙錢的。另外因為家裏有糧食,而且還可以種木薯番薯的餵豬,她們所算的養豬成本只是所要買的豬料成本而不把糧食等計算在內。因此依然有少數農村散養户養豬堅持着養豬。

結論:①此次豬價上漲,農村散養户,有規模的養豬户和豬販都在此次豬價上漲中都有獲益,但獲益很多的是有規模的養豬户和豬販,散養户依然獲益很少。而最希望豬價上漲的便是農村散養户和有規模的養豬户。

②合理的豬價應是多少?

③雖然豬價高了很多,但放棄了養豬的散養户不會因為豬價上漲就開始養豬,因為豬價上漲對農村散養户來説依然收益不多,倒不如外出打工。為了豬價的合理長期穩定,我國的養豬業應如何發展呢?我覺得應該大力發展規模較小的小養殖户,可以鼓勵現存的散養户發展成小養殖户,這樣散養户投資較小,政府應給予養殖技術和市場等的扶助。

二、對農民掙錢方式的探討。

農民工顯然已成為一個龐大典型的階層。從農村的瞭解來看,外出打工,從事非農產業已是農民掙錢的主要方式。從年齡和性別來看,大多數農村孩子讀完國中就外出打工了,尤其是女的。不讀書的年輕女子一般都是外出進廠打工;而男青年,有的也是進廠,有的則去做建築工,而對於中年男女,一般都是夫妻雙雙在本地做建築工,早出晚歸,而到農忙時節則不去做幾天,在家種完田再去從事建築工。

另外農民掙錢的方式有搞運輸的,在村裏搞各種服務於農村的小生意或在鎮上做小生意等,而養豬,果樹養魚一般都是副業。從事這些的一般都是不從事建築工的。

其實,農村掙錢的最大特點是農村每户既從事農業,又從事非農產業。以我們北流農村來看,每一農户一般種有田種有果樹(果樹主要為荔枝和龍眼),從事這些都是在一定的農時做,忙完農時又去從事建築等非農業來掙錢。

結論:

①隨着這近兩年來農民工從事的工資有所提高,就07年來説,到外地從事建築工的每個人一般一天都有100元以上,進廠的一般每個月也有一千以上的工資,而在本地從事建築工的一天也有五十左右。再加上每年也有一定的果錢收入和賣糧收入等,因此一般的農户家庭都掙有了一些錢,也有了一定的消費能力。但農民所從事的工作卻是很辛苦的。

②如果建築業萎縮,蓋房子少了,許多農民工便失去掙錢的門路而成為剩餘勞動力;而擔憂的是如果粗放的勞動密集型業增減,那麼將有大多數文化不高沒有一技之長的年輕農民工,尤其是女工將會找不到工作而成為剩餘勞動力。

③其實隨着農村掙錢門路的增多,幾乎沒有在家閒着的勞動力,因為既從事農業又從事非農業業來掙錢,又忙又苦,應該説農村幾乎不存在剩餘勞動力。

三、農村消費方式的探討。

1、吃。

農村幾乎每户都種田,所以糧食不用買;蔬菜一般也是自家種有,所以在吃方面要花錢買的主要是豬肉和油。如果只把豬肉和油作為食品支出除以農户的總消費支出,那麼農村恩格爾係數估計至少應低於百分之二十。由於農村沒有菜市場,一般只有豬肉買,而自家種的蔬菜受時節影響比較單一,所以農村平時每餐吃的菜很單一,缺乏營養全面。我認為在農村可以適當搞點多樣的菜肉市場賣。

2、住。

在解決温飽問題,吃穿不用愁後,農村人的主要任務是蓋房子改善居住環境。農村人之所以節約,就是為了攢錢蓋房子。大概估算下,近年來農村建房每間要6千至7千範圍(已包括簡單的裝修)。建一層的約要二萬五,建兩層的約要四萬五。可以説一般農民建的房子至少要攢夠兩年半才夠錢。

現在幾乎每家農户都建有一層以上的房子(包括一層),有少數是三層的,但大多數是一層或二層的。而按照習慣,,農民都有建到三層的要求,因此未來農民的錢主要依然是用在蓋房子上。

現在也有很多農户如城市那樣建有衞生間,加上很多農户已不養豬了,因此農村的糞池少了很多。因此農户建衞生間應該推廣,這既方便了農户,又能大大改善農村的衞生環境。

3、用。

現在幾乎每家農户都有摩托車、固定電話和電視機等。而現在電腦在農村幾乎還沒有。我認為有幾個原因:

①現在農民的經濟方式似乎不需要電腦;

②農民普遍認為電腦是難學的,自己文化底,是學不會電腦的的錯誤觀念。

③電腦不象電視機。按照一般台式電腦價,其實有相當多的農户買得起,但每年所需網費才是農民不買電腦的主要經濟原因。以前電視要一千幾,之所以能普及每家每户,主要就是因為電視使用不需要什麼成本。

隨着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雖然安裝有線電視每年也需要一百左右的費用,但相當一部分農户安裝了有線電視。如果每年網費能降到三百,再加上對農村進行宣傳,我估計應有安裝有線電視的一半的農户買電腦使用。

在教育普及的現代社會,在農户的家庭支出中,子女的教育支出始終是擺在優先的最重要的位置。不僅農村,包括城市在內的所有居民家庭支出中,子女的教育支出始終是擺在優先的最重要的位置。在非義務教育階段,只要考得上,每個居民家庭都會盡力送。

總結:

①我國要想把大量的農村人口轉為非農人口,提高我國的城市化水平,我認為應該大力發展縣鎮經濟,讓大量的農村人口轉變為本地縣鎮的非農人口。因為房價就遠超出了農民的經濟能力,尤其是大城市的房價,大量的農民是買不起的。即便是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農民工依然是買不起租不起。就現在的農民工在城市的居住狀況來説,在城市從事建築工的農民工基本上是居住在工地上,不需花錢;而進廠打工的廠家都建有職工宿舍樓以解決農民工住的問題。農民工進城打工主要是為了掙錢回家,而農民工本身就掙不了多少錢,加上城市的生活消費又高,生活費都得省吃檢用,因此農民工依然是不會買經濟適用房或租廉租房的。

②因為中國人多地少,因此農民僅靠分散的純農業生產是致富不起來的。現在農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就是因為農民有從事非農產業的掙錢門路。因此,拓寬農民的掙錢門路讓農民有從事多種行業的選擇是農民致富的關鍵。其實現農村的很大特點就是農村經濟依然以農業為主,但農民從事的工作確是農業和非農產業都從事。

③如何發展出有特色的農村經濟讓廣大農民富裕起來呢?以我們北流市塘岸鎮來説,幾乎沒有一個行政村辦有企業。主要是農村缺乏資金、技術、市場信息(知識),而又沒有人願意到農村投資,農村沒有什麼條件能吸引投資。從查閲成功緻富的農村來看,無一不是靠一班有些資本,有關係,有能力懂市場的村幹部利用自己的本錢及靠人際關係和能力籌集到資金來在村裏搞企業而使農民富裕起來的。因此,要把大量的農村人口轉為縣鎮人口,必須大力發展鄉鎮農村企業。

總慨之,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要大力發展鄉鎮農村企業,也要扶助農户發展較系規模的家庭式農業,千方百計拓寬農民的掙錢門路,走出一條有特色的農村經濟發展。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篇11

調查背景:

據xx市夏季社會農村調查瞭解,雖然國家已經免除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學費,但是仍然有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因為負擔不起食宿而輟學在家工作,每個月只有40元錢可以幫助一個孩子實現上學的夢想。

今年夏天,我有幸參加了這個團隊14年來的教學和幫助學生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我瞭解了我孩子的學習和家庭情況。

實際用途:

熟悉農村,體驗生活,通過教學和幫助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和家庭情況,在大學裏實踐所學,豐富暑假生活。

練習內容:

暑假在x縣xx鄉xx國小教書,在周邊貧困村開展助學活動。我在那裏度過了一個忙碌、充實、辛苦、快樂的暑假。我之所以努力,是因為我在工作中不斷從內心學習、理解、提高新的東西;幸福是因為克服困難是我不變的目標,成功的喜悦是我永恆的追求。

教學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孩子的心是純潔的像一片碧玉,像一池清泉,像一片綠蔭。

考慮到他們的心智發展,我選擇了遊戲與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正確的。我將教學內容安排如下:

第一課時:利用多種遊戲讓孩子瞭解心理。畢竟,心理存在於生活的每個角落。

第二課時:講故事讓孩子總結道理,講自己的故事。

第三、四小時:教歌曲《感恩的心》,引導孩子感恩社會,感恩集體,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兄弟姐妹。

第五和第六個小時:教授歌曲《年輕的'強者》,激勵孩子們尋找夢想,玩一個關於理想美麗的島嶼幫助孩子確定夢想並給予鼓勵。

第七和第八小時:談論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如何高效地學習。

由於孩子們的合作,教學進行得很順利。孩子渴望學習,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聰明活潑可愛是形容他們的絕佳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專業優勢,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鞏固了所學知識,也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知識儲備的不足,所以返校後要加強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ehuidiaocha/dykvn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