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 >

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7月28日,一番長途驅車過後,還未卸下行李,匆匆吃過午飯,便趕往報告廳,學習了一堂題為《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理論課程。

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的活動,在黨的歷史和中國革命的歷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鬥爭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開創實施了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把黨建設成為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全面進行了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積累了局部執政的成功經驗;在革命鬥爭中培育了延安精神。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小米加步槍,何以得天下?毛澤東總結了“三大法寶”,強調黨“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衝鋒陷陣的英勇戰士”。黨在延安時期創造輝煌業績的經驗啟示我們,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積極推進理論創新;着重思想建黨,培養出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

現場學習《黃土地的兒子——xx》

7月29日,迎着朝陽,我們徒步來到楊家嶺革命舊址。首先,一場主題為《黃土地的兒子——xx》的現場教學,通過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解,讓我們瞭解了總書記年輕時勇於面對,不畏艱辛,在逆境中成長的經歷。

由於文革期間父親被“打倒”,不到16歲的xx就被迫遠赴陝北插隊。當時,近三萬名北京知青插隊到延安,而xx是其中第一個當上大隊支部書記的。在延安插隊時期的歷練,讓他看到了人民羣眾的力量,看到人民羣眾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瞭解了社會。

總書記曾回憶道,“我的成長、進步應該説起始於陝北的七八年間。最大的收穫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羣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這幾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鍊很大,後來遇到什麼困難,就想起那個時候,在那樣困難的條件下還可以幹事,現在幹嘛不幹?你再難都沒有難到那個程度。一個人要有一股氣,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戰的勇氣,什麼事都不信邪,就能處變不驚、知難而進。”

聽過總書記年輕時的經歷,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作為當代大學生,作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應當學總書記艱苦奮鬥的精神,成為奮鬥在青春、成才在青春的衝鋒號角。

參觀楊家嶺革命舊址

延安,革命聖地。從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這裏領導、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石,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一説起延安,人們的敬意便油然而生。這不僅是因為在那個中華民族生死攸關的時期里黨中央在這裏運籌帷幄,為奪取全國政權奠定下堅實基礎,更因為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偉大的延安精神。

站在楊家嶺革命舊址前,內心很是激動,很想知道在這十三年期間,在如此艱苦惡劣的條件下,我們黨是如何克服裝備落後、物資短缺的艱難困苦,是如何在極為不利的形勢下取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的。來到這兒,我找到了答案——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一切靠自己創造。

憶苦思甜,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沒有革命先輩的浴血奮鬥,哪來今天和平繁榮美好生活。作為當代青年人,深知此時肩上的責任有多麼重大。國家培養我們,自然要為國家作出應有貢獻。如今的條件環境與延安時期的相比已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過境遷,但延安精神沒有過時。在這個嶄新的時代裏,傳承與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開拓創新的務實精神,對光大革命傳統,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時代風氣仍有無比的現實意義。

觀看紅色演出《延安保育院》

離開楊家嶺革命舊址,來到大劇院,通過欣賞一場《延安保育院》的舞台劇表演,文藝工作者們用他們的方式,將我們帶回到那個革命年代,體會到那段艱苦歲月裏的純真情懷與人間大愛。

這是一個關於愛與成長的故事,無邪的稚子之心,無私的教師之心,無畏的戰士之心,拳拳愛意感人肺腑。在那個戰爭與危難交織的年代,延安保育院的工作人員,用大愛撫平孩子們的悲傷與恐懼,用生命譜寫了保育院的情懷與奉獻。

那些因戰爭而被收留的孩子們在保育院裏成長,這裏的生活艱苦而又快樂。保育院的孩子們是不幸的,但保育院的孩子們更是堅強的。他們是種子,註定要經歷風雨才能發芽;他們是花朵,註定經歷了寒冬才能綻放。

參觀延安革命紀念館

29日下午,我們共同前往延安革命紀念館。徜徉於展廳之中,撫觸歷史,不禁讓人唏噓。1935年10月19日,衣衫襤褸的紅軍跋山涉水歷經千辛萬苦到達陝北,黨中央入駐延安,從此,荒無人煙的陝北高原成為了中國革命的搖籃,成為了億萬有志之士魂牽夢縈的聖地。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從這裏走出,毛澤東思想在這裏形成體系並日漸成熟,國共和作聯合抗日在這裏實現……延安誕生一個又一個奇蹟,創造中國革命的赫赫功績,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新篇。

理論學習《延安精神及其時代價值》

我們來到延安,學習延安精神。到底什麼是延安精神?它的當代價值又是什麼?29日晚,一堂《延安精神及其時代價值》的理論課程,為我們詳細解讀了延安精神的內涵與本質。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執着於“解放全人類,把人類社會推進到空前未有、無限光明、無限美妙的幸福境地”的崇高理想,他們勤政為民、埋頭苦幹、無私奉獻,從羣眾工作的多個層面,都為我們樹立了豐碑和典範。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艱苦奮鬥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充分展現了黨和人民羣眾之間的魚水深情,體現着共產黨人為民務實清廉的行為風範,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在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積極弘揚延安精神,認真汲取延安時期的歷史經驗,有效繼承延安時期黨的優良傳統,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對於密切黨羣關係,切實踐行羣眾路線,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取得羣眾滿意的實效具有重要理論指導價值。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靈魂。堅定而正確的政治方向,對於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説,必須把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統一起來,依據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廣大人民羣眾的願望,從實際出發,確定不同歷史階段的主要任務及實現該任務的有效途徑,並使自己的政治主張有效地轉化為億萬羣眾的行動綱領。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曾指出:“政治方向就是指示全國人民要走的路”。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抗戰必勝,建國必成”的政治方向,體現了黨當時在理論和道路上自信,也體現着黨對民心、民意和民望準確把握的自信。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的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也是遵循客觀規律、務實管用地解決好發展問題的必然要求。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延安精神的本質,是黨的政治立場和行為準則,也是黨的根本宗旨。延安時期,共產黨人堅信“只要我們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的信念。他們勇於為人民的利益而死,積極探索、實踐愛民、親民和利民政策,把陝甘寧邊區建設成為了民主、模範的抗日根據地。從1937年到1946年,邊區先後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民主選舉,選民的參與度高率達百分之八十以上。當時,不僅面臨緊張的戰爭環境,而且交通閉塞、文化程度不高、選舉手段落後,但是人民羣眾之所以對民主選舉有如此高漲的熱情,是和選舉本身真正體現了他們的意志密不可分的,也是和他們對這種權利真實運行有效性的高度認可密不可分的。

艱苦奮鬥、自力更生是延安精神的標誌。我黨和中國革命是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發展壯大的,鑄造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甘於奉獻、以苦為樂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依靠這種精神,我黨戰勝了國內外強大敵人,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使革命事業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現場學習《為人民服務》

7月30日,站在張思德紀念廣場上,面對張思德人物雕像,仰望山壁 “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腦海中不由想起,“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也是對每一個共產黨員的基本要求,是共產黨員黨性的最重要體現,只有樹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才能明確人生道路上的奮鬥目標,才能真正成為一名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

為人民服務,要全心全意,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虛心假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克已奉公、不謀私利,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一個共產黨員永遠應該具備的精神品質。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為人民服務可能會有不同的形式,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會變。

共產黨員的先進性,首先體現在思想上,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這是黨章的要求,是每一個黨員必須具備的,每個黨員的崗位不同,但意義相同。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要時刻想着居民羣眾,解決居民羣眾的實際困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象焦裕祿、鄭培民、牛玉儒、任長霞等同志一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多年來,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為準則。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和絢麗多彩的人文環境下,知識經濟迅猛發展,思想意識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但是,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仍需要所有黨員不懈努力與不斷追求。我們需要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更需要深刻領會為人民服務精神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為人民服務”是我們工作的實質。

我們不能回到張思德那個年代,但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作為一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我應該結合自身實際,立足本職工作,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正確面對成功與失敗,正確對待榮譽與名利,踏踏實實,全心全意,始終保持自身先進性與模範性。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參觀棗園革命舊址

離開張思德紀念廣場,我們來到棗園革命舊址。舊址之中,一孔孔簡陋的窯洞,一件件樸素的陳設,一幅幅珍貴的圖片,訴説着那段火熱壯烈的革命記憶。駐足於此,我感悟,感悟共產黨人領導全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精神源泉;我明白,明白延安棗園的點點燈光為何能將神州大地點亮。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是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當倍加珍惜。青年大學生要肩負起歷史重任,繼承發揚延安精神,認真學好專業文化知識,積累社會經驗,汲取能量營養,努力成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為國家奉獻的優秀青年。

參觀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行程最後一天,我們告別延安,前往照金。四小時車程後,來到照金。正要下車,天不作美,大雨傾盆而至。雨越下越大,擎着雨傘,趟着水流,我們徒步來到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歷史畫卷中,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是華彩一章。它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一塊非常重要的革命根據地。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點燃了當時西北民主革命的火種,為後來陝北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創造了條件,獨特的照金精神也在此時形成。

步入紀念館序廳,巖板石片鋪就的地面與氣勢恢宏的鑄銅雕塑即刻將我們帶入肅穆莊嚴的氛圍。主展廳展示了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從初創到鞏固發展的光輝歷程,一件件珍貴革命歷史實物和史料文件的生動展示,彷彿將我們帶入歷史的現場。每一段講解、每一段視頻、每一件展品的背後,都是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一段段革命的回憶。紀念館二樓,十幾幅大型油畫在柔和的燈光下生動閃現,宛如置身於美術館,讓我們在藝術化的氛圍中感受革命情懷。而在陝甘邊革命英雄紀念展區,百餘名英雄的姓名和照片,記錄着一個個鮮活生命的存在。有些英雄,甚至沒有照片,但卻更讓人感懷。

烽火歲月煉真金,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帶領羣眾建立西北根據地的革命鬥爭實踐中形成了照金精神。照金精神,是獨立自主的探索精神,是團結奮鬥的合作精神,是敢於犧牲的獻身精神,是對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精神。回顧歷史,緬懷先烈,照金精神仍舊值得當下的我們繼承與弘揚。

總結

四天時間在充實的學習中倏然而過。來到延安,只是學習延安精神的開始。離開延安,更要把所學所悟真正用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以實際行動踐行延安精神。當代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去爭取實現。作為一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我更清楚自己應該努力走在青年隊伍的先頭,爭當先進,爭做榜樣,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用延安精神書寫無悔青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ehui/yqqem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