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 >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參考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參考

學生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怎麼寫?下面是本站整理的2篇關於2019年度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格式範文,歡迎閲讀!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參考

範文一

近幾年,我國許多高等院校紛紛開設電子商務課程,學生反映強烈。北方交通大學是我國率先開展電子商務教學的高校之一,1992年就開設了《條碼技術與電子數據交換(edi)》的選修課,1996年該課被列為物資管理和國際企業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在新制訂的九八級教學大綱中,《電子商務》被列為管理工程專業的必修課程。在教學實踐中,北方交大已經形成由教師的電子教案、學生的電子作業、交互式的遠程網絡教學系統以及電子商務網絡案例教學模擬試驗等構成的全方位多媒體教學體系。作為教育部遠程網絡教育試點,已經在因特網上實現了“電子商務”課程的遠程網絡教學。“電子商務”是北方交大學生們的熱門話題之一。社會實踐報告

那麼,在校大學生們是怎樣看待電子商務這個問題的呢?1999年底,由與北方交通大學電子商務協會共同對北方交大的在校學生做了有關電子商務的問卷調查。調查採用書面問卷形式,受訪大學生575人,研究生38人(其中mba20人),這些學生分別來自各個年級,涵蓋了電信、經濟、管理、法律、運輸等多個專業,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調查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包括以下幾個問題:1、你知道什麼是電子商務嗎?2、你能就電子商務對社會的影響談談自己的認識嗎?3、你能説出電子商務的一般流程嗎?4、你知道什麼是edi嗎?5、你對電子貨幣瞭解嗎?第二部分是獲得電子商務的途徑,包括以下幾個問題:1、除了上課外,平時你從哪些方面瞭解電子商務的知識(依次舉出三種途徑)。2、請列出你閲讀電子商務論文的具體報刊名稱。3、你參觀過電子商務的展覽會嗎?社會實踐報告

對電子商務的認知程度

在被調查者中,60.5%的本科生和100%的研究生表示對電子商務的概念有一定了解。數據顯示,大學生們對電子商務表現了較大的關注,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對此的認識也越深。在對電子商務的概念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中,認為電子商務對社會有很大影響的佔23%;認為有一定影響,但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的學生佔46%;認為中國目前發展電子商務尚有難度,對老百姓影響力有限的佔31%。這一方面説明

在校大學生對電子商務的發展與對社會的影響的認識還較為冷靜,另一方面也説明,我國電子商務的人才培養和在校教育與社會的需要還有一定的距離。社會實踐報告

這不能不讓我們擔心,電子商務正以令人難以想象的高速度發展,而目前的教育及受教育者能否適應市場的需要?在對電子商務的瞭解程度進行深入調查時發現,問題確實很多。

表示對電子商務流程有明確認識的同學中,本科生僅佔32%,mba佔80%,大部分非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對電子商務具體貿易流程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

在對edi的認識上,僅有不到9%的人(研究生32%)表示曾有過了解;4%的人(研究生18%)能就edi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且這部分人全部是經濟管理類學生。可見,在深入系統的學習中,電子商務逐漸體現了它的學科性——以經濟管理為主。在這方面,經濟管理類的學生有其專業的優勢。但是所佔社會實踐報告

比例之少,尤其是其他專業無人瞭解的現狀實在令人擔憂。

在對電子貨幣的調查中,僅有1人在網上使用過電子貨幣。本科生中僅有9人表示對此作過專門的研習,而且都集中在計算機專業和信息通信專業。研究生中也僅有4人表示自己曾鑽研過此類問題。另有10人表示對此很有興趣,這個數字是相當低的,僅佔總人數的2%。電子商務是一個跨學科的領域,在涉及到電子商務發展

的關鍵問題——金融電子化與貿易安全上,電子專業、法律專業的學生有獨特的優勢,但尚未引起經濟管理專業的重視。就目前而言,真正認識到電子貨幣與自己已經很近的學生並不多,對此投入很大精力的學生更少。

對電子商務的學習途徑

第二部分的調查主要是想了解學生學習電子商務知識的途徑,瞭解哪些報刊上刊載的文章學生引用次數最多。經分析,除去開設電子商務課程的專業,大部分本科生是通過計算機類的雜誌(43%)和報紙(30%)來了解電子商務知識的,從專業書籍與廣播電視上學習相關知識的並不多。社會實踐報告

調查數據顯示,被學生引用的電子商務方面的論文來自91種中英文報刊,一方面反映了學生的閲讀面很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媒體對電子商務的報道數量也在加大,同時也反映了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的專業報刊尚未面世,面向大眾的宣傳方式仍是以面為主的普及,較少涉及具體的實施細節,系統介紹電子商務知識的報刊並不多。

在普及電子商務方面受到學生們認可的媒介主要有《計算機世界》、《互聯網世界》、《信息與電腦》、《中國計算機用户》、《市場與電腦》等幾家刊物。經過進一步調查瞭解到,這些排名靠前的報刊,在1999年都專門設立了電子商務普及類的專欄或專題講座。在人們迫切想了解電子商務知識的時候,選擇系列刊載的報刊無疑是讀者的首選。但是沒有一家刊物所佔的比例超過15%。

最後,在沒有任何組織的前提下,大多數學生(本科生的65%和研究生的89%)都主動去過電子商務的展覽會,從中瞭解電子商務的最新發展動態和最新技術應用。社會實踐報告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學生們對電子商務都十分感興趣,不少人通過閲讀課外資料或參加展覽瞭解電子商務,有目的地學習電子商務知識。但是,他們缺少系統全面的學習。在電子商務成為21世紀貿易主要手段的趨勢下,電子商務的普及與教育工作若能更上一層樓,將會推動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與壯大。

範文二

留守兒童是農民工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兒童問題是農民工問題的一部分,或者説,留守兒童問題是農民工問題派生出來的一個問題。留守兒童問題的產生,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個環節存在缺陷而共同導致的。

1.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根源:農民工問題

農民工是指在本地鄉鎮企業或者進入城鎮務工的農業户口人員,農民工是我國特有的城鄉二元體制的產物,是我國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據有關部門的調查,我國農民工的數量為1.2億人左右。在一定的時期內,農民工收入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城鄉二元制户籍壁壘只能逐步拆除,一部分農民工帶子女進城需要居住、生活、管帶、上學等條件難以一一滿足;因此,留守兒童的存在是一個帶有必然性的社會現實。

2.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成因:三大機制缺失

家庭、學校和社會是少年兒童社會化的三大機制。而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正是這三大機制的缺失所致。

(1)家庭問題

留守兒童的家庭生活問題,特別是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兒童,其生活狀況是不容樂觀的。優秀的勞動力大部分都離開鄉村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殘成了農業的主要勞動力。留守兒童在其稍有一點力氣的時候,也不得不加入到勞動者的隊伍中去,即使他們不去幹那些高強度的體力活,也要承擔各種家務勞動。過早的分擔家庭負擔對他們的健康成長的影響也極大,從而不利於兒童的成長。現在暑假寒假的留守兒童探親流越來越大。

(2)學校問題

由於父母雙方或一方不在身邊,對留守兒童學習方面的幫助和監督大大減少,從而把希望寄託在學校上。家長作為聯繫學校和學生的特殊紐帶,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教育只有在社會和家庭的密切配合下才能產生應有的效果。

(3)社會問題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兒童心理方面產生了很大的變異,他們多在性格方面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抑鬱和孤僻,很難融入正常的同齡人羣體。加之,目前農村的社會活動和人際關係基本上是以家庭和親緣關係為紐帶展開的,對於自己家庭及親緣關係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難處境,他們雖有同情的態度,卻也無可奈何。於是留守兒童們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有得不到社會關愛的情況下,只能靠自己對生活及社會的理解生活並發展自己,於是道德滑坡、學習偏差、心理缺失等現象在他們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現可。

總之,留守兒童處於社會化未完成的人生初期,他們最易受環境的影響。當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缺陷,單獨或二者、三者同時對他們的成長產生消極作用時,他們的德、智、體、美、勞的健康發展就遇到了嚴重障礙而產生的一系列統稱為“留守兒童問題”的問題。

3.留守兒童問題的表現

留守兒童大多有一些不健康的表現

(1)情感問題

留守兒童最大的問題是情感孤寂問題。對於尚處在中國小生階段的留守兒童,依戀性情感還是他們基本的需要之一。但由於其家庭的不完整性和缺乏父母的親情感染以及農村現有社會體系對他們的關照不多,他們的這種依戀性情感很難得到滿足。造成留守兒童情感孤寂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因其父母長年外出,長時間缺乏親子之間的直接互動。

(2)道德行為問題

兒童的道德行為關乎到支撐兒童成長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脊樑問題,切不可小視。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Piajet)通過對兒童認識形成過程的研究表明,低齡段的兒童從行為到思維或從感知運動格局到概念的過渡還沒有完成,其間經歷着“一個緩慢的分化過程”,“這個過程依賴於同化性轉換作用”,而在這種同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便是對成人行為的模仿。這一模仿過程是通過成人行為的耳濡目染,其中不僅有語言表達方式與語言內容,更有為人處世的道德行為。而家庭正是這種接受耳濡目染最直接、最多、最深的環境,特別是温暖的家庭氣氛、和諧的親子關係、關懷與愛護的父母態度,有助於親子之間的認同傾向,是發展道德良知的最佳環境。無論道德知識、道德情緒及自我控制的意志力的培養,都是從家庭開始的,父母平時對兒童的教誨、獎勵與懲罰的控制方式、管教方法與態度、行為示範等對於兒童的抗拒誘惑、罪疚感的態度以及對是非善惡的判斷,均能產生積極的決定性的影響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現代傳媒對留守兒童幼小心靈的不良滲透。當前互聯網等新興現代媒體已經滲透到大部分農村,外出務工的父母又大都給孩子足夠的零花錢以彌補其對孩子的關愛不夠,這就為留守孩子自由出入網吧和各種娛樂場所提供了經濟條件;同時,農村孩子缺少公共活動的場所及設施,而電遊室、網吧的大門則向他們隨時敞開,加之他們缺乏成人的管教或管教不嚴,因此,沉迷於上網和遊戲就成了部分留守兒童課餘的主要生活方式。現代傳媒除給農村少年兒童帶來新的學習、溝通方式之外,其中一些腐朽、庸俗和低級趣味的文化和有害信息也會給留守兒童的心靈帶來傷害。

留守兒童遠離父母,無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上的引導與幫助,在情感上也得不到關心,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偏離主流的道德價值觀,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一部分留守兒童缺乏基本的禮貌常識,自制力較弱,自立、自理能力較差。逃學上網玩遊戲的現象十分普遍。

(3)學習行為問題

學習行為是衡量兒童整體行為的一個重要指標。按照艾利克森(Erikson)的人格理論,少年兒童時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培養,有賴於在成年人(主要是家長)的激勵、支持和鼓勵之下獲得對學習知識渴望的滿足。由此可見,學習行為對於留守兒童全面健康成長的意義是多麼重要。大部分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都在中等以上的水平,二分之一強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為良好。

(4)社會交往問題

在留守兒童的社會交往行為方面,我們用了“社交能力”、“好朋友數目”“交朋友的目的”等項指標來測量。

社會交往是人的社會生存方式的一個重要方面,人際交往能力是兒童成人之後立身處世的基本能力。兒童和周圍人或其他兒童的交往活動,直接影響着兒童心理各方面的發展。社會交往既是社會行為發展的表現,又直接推動社會行為的發展。家長及監護人最感頭疼的問題就是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

導致留守兒童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有:

①他們缺乏來自於家庭、學校和社區的有效監管和控制。

②留守兒童尚處在社會化的初始階段,對社會現象和本質的認識都是膚淺的,極易產生行為道德失範,再加之其身心正處在發育期,這就使其在心理上缺乏自我防範意識,在生理上沒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

③當前我國社會處於轉型時期,城市不良文化向農村的滲透,導致農村社會治安問題日益嚴重。

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留守兒童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

因為留守兒童的家庭大多主要勞動力外出,社會上的不法分子往往鑽上這個空子,對留守兒童家庭實施不法侵害。我們所到的16個鄉鎮中有13個鄉鎮的農民向我們反映了這方面的事例,包括入室盜竊時打傷留守兒童,對留守女童進行猥褻、騙誘,企圖拐賣留守男童等。

②對突發性事件應變自救能力差,偶發性事件頻發

在漣源市荷塘鎮2019年的5.31特大洪水災害中,有12名兒童和8位老人、婦女死於洪水中。這其中大部分死亡人員家庭中的主要勞動力都外出務工,12名兒童中有11名屬於留守兒童。因此,一旦遇到突發性事件,這些家庭幾乎無應變自救能力,只能坐等厄運。而溺水身亡、交通事故等對一般人來説的偶發性事件,在留守兒童身上卻頻頻發生,這樣的例子在調查中也不少有。

③留守兒童離家出走

因為現在城鄉信息溝通的日益密切,城市生活的誘惑,加之因情感的孤寂想到外面世界去尋求刺激,最容易導致這些管理失控的孩子離家出走。

湖南省位於長江中游,是一個農業大省和人口大省,轄14個市州,122個縣區,2354個鄉鎮,47471個行政村。現有人口6697.7萬人,其中農業4320.02萬人,佔總人口的64.5%。近年來全省大批農村勞動力向東部沿海地區轉移,是勞動力輸出大省。2019年全省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達1291.76萬人,其中跨省勞務輸出730萬餘人;勞務總收入600.59萬元。在同年,我省農村居民純收2838元,其中工資性收入人平1081.23元,打工收入佔農民人平收入的38.1%。

五.留守兒童的現狀及特點

(1)留守兒童比例偏高,隔代撫養隱憂重重

(2)易出現心理偏差和性格缺陷

(3)學校監管不力,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欠佳,違紀現象多

(4)易受不良環境的影響

六.緩解留守兒童問題的辦法

1.修訂《義務教育法》

新訂的《義務教育法》應有相關條款,做出有利於在農村留守或隨父母流動的農民工子女享受公平性的義務教育利益的規定。

2、加強實施《未成年人保護法》力度

保護未成年人法的實施細則與司法解釋,應有利於加強對不法侵害留守兒童的犯罪行為人的懲治力度,並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體現這一精神。

3.進一步明確學生傷害事故學校責任範圍

在法規規定中,完善農村學校學生的非刑事性的人身傷害的追責制度,進一步明確學校責任的範圍、教師的責任與義務;目的是加強學校與教師的責任,以利於保護留守兒童和全部兒童。

4.加強網吧管理

通過法治途徑,強化網吧的管理力度以保護留守兒童及其他兒童,避免他們在網吧環境中受到負面影響。

5.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步伐,每個鄉鎮,建設(或採取擴建方式)一至兩所九年一貫制的住宿學校,滿足留守兒童的住宿制就學的要求。

6.學校應該成為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主渠道。對於農村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羣體,學校除了知識的傳授和學業的管理外,要給他們更多的心靈關懷。

7.應加強農村基層社會組織的建設。加強農村的社區建設,發揮社區對留守兒童的監護和教育作用。

8.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次,改進家庭教養方式,提高管教質量,再次,建立積極的親子依戀關係。

9.改變雙親外出的方式,父母外出務工時,最好留一個在家監護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保持家庭的完整性和家庭教育與影響的有效存在。如果不得不雙雙外出,則一定要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ehui/xpyyj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