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大綱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大綱

報告名稱:青木關地下水調查報告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大綱

社會實踐調查時間:xx年11月26日

姓名:某某

班級:xx級師範1班

一、 青木關基本情況

(一)地理位置:

青木關位於106°17′35′~106°19′45′e和2°47′~29°49′49′n之間,在地理單元上包括縉雲山中段、川東平行嶺谷區;在行政單元上包括重慶沙坪壩區青木關鎮、鳳凰鎮,北碚區歇馬鎮。

(二)自然地理狀況

青木關地區處於縉雲山背斜地帶,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多淺丘平壩,平均海拔225米,地勢北高南低,山峯與谷底的相對高差在200米—300米之間,地勢起伏和緩。屬於西南巖溶區,巖溶地質環境特殊。

青木關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以温暖濕潤的氣候為主,多雲多霧。冬暖夏熱,氣温年較差大,多年平均氣温為16.5℃, 無霜期達360天,降水豐富,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250mm,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流域面積達13.4平方千米。

青木關地區多發育地帶性土壤黃壤和非地帶性土壤石灰土,植被主要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覆蓋率較高。自然資源豐富。

(三)人類活動狀況

青木關是重慶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總人口3.5萬人,下轄兩個社區和五個村。農業主要有林業、水稻種植、以及蔬菜種植,實習過程中我們還看到了漁業。青木關鎮工業基礎雄厚,以摩托車、汽車配件為主導產業,有建築、建材、有色金屬鑄造、表面出理、紡織業等企業128家,各類技術型從業人員18932人,其中在鄉鎮企業的有6000人。鎮內文化、教育、醫療、通訊、交通、供水、電力、天然氣等基礎設施齊備,功能完善,交通便捷。319國道橫貫全鎮,湘渝線回龍壩火車站、國家渝懷鐵路西南編組站距該鎮僅10餘公里,渝隧高速公路、重慶外環高速公路在青木關鎮交匯。

二、 青木關地下水形成條件

青木關地區位於縉雲山背斜軸部,其中發育有斷距不大的橫斷層,在須家河組砂頁巖地區的單斜山地貌,發育了一系列次成谷和匯水窪地。地區內斷層區構造裂隙多,長期受溶蝕作用,形成了良好的下河管道系統。因此地下水多沿斷層分佈。該地區碳酸鹽巖分佈,水熱條件利於巖溶作用的發生,巖溶地貌大量分佈,易於地下水的賦存。須家河組砂頁巖一般呈中粒至細粒結構,質地疏鬆,裂隙多,利於蓄水。青木關地區全年降水豐富,利於地下水的蓄積。青木關地下水多以上升泉的方式出露,實習過程中,我們看到的地下水出露有風化裂隙水水井、遛公橋温泉水、青木關温泉游泳池、馬家灣溶洞、姜家龍洞等地。(見附頁調查區簡要地質地形圖)

三、 青木關地下水類型

(一) 裂隙水:實習中,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口風化裂隙水井,該裂隙水發源於縉雲山背斜一翼上,存在於三疊須家河組砂巖中。該地下水賦存於巖體的風化帶中,水量較為穩定,但也隨降雨的變化而變化,有季節變化,夏季水量較大,冬季較小,且隨着壓力的抬升,滲透出地表。水呈酸性,離子含量較多,水質較好,當地居民有直接取水作飲用和生活用水。

(二) 承壓水:青木關地區承壓水多有出露,温泉水資源非常豐富,實習中主要考察遛公橋、青木關温泉游泳池、田坎間等處出露的承壓水。該地處於破碎斷裂帶上。由於構造運動的發生,存在於巖層空隙中的泉水隨着地殼的下沉而隨之下降,越下地温越高,泉水温度也隨之增高,在承壓作用下,便以上升泉的形式出露,形成温泉。温泉温度多在30℃左右,並不算高,水量較大,水中含硫較多,離子豐富。

(三) 巖溶地下水

青木關處於西南巖溶地區,考察地區又石灰巖分佈。實習過程中,主要考察了馬家灣溶洞中的地下河。溶洞中有落水洞,無卵石,可判斷地下河是從縫隙中流入溶洞。洞內多石鐘乳、石筍,有部分巖層可看出背斜構造。由於實習是在冬季,水量較小;據觀察,地下河曾淹沒溶洞內的河漫灘,因此判斷夏季水量較大,受大氣降水補給,水量年變化大。地下河循環較快,水質較好。

四、青木關地下水開發利用現狀

(一)利用現狀

青木關地下水資源非常豐富,風化裂隙水水井由於水質好,附近居民有部分取用,温泉水利用也較廣泛,如遛公橋處,居民用温泉水進行洗衣服等日常生活,另一處是將温泉水引出,修建游泳池。劉家灣地下溶洞也有人出入的痕跡,判斷附近居民也有取用地下河的水。

青木關地下水雖有利用,但利用得並不是很到位。比如風化裂隙水水井,曾經有人利用水質酸性的特點做豆花,現在已經沒有了,並且由於自來水的普及,除去少部分農民引水灌溉之外,風化裂隙水、地下河等已經少有人取用。温泉水開發利用也不到位,如温泉游泳池由於水温不高,修建環境不好等原因,客人並不多,盈利也比較微薄。還有許多地方的温泉水流入骯髒的小河溝,被污染了。

(二)建議

1、充分利用地下水資源,尤其是青木關豐富地温泉水資源。但要注意利用的適度。

2、積極治理水污染,保證地下水的水質。

3、植樹造林,恢復植被,涵養水源。

4、有關部門加強對地下水開發利用形式的探索,加強對地下水利用的監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9lxjo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