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 >

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3000字

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3000字

我相信,通過對社會問題的調查研究,可以培養我關注社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嘗試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對於我們大學生社會行為能力的培養,發現、研究、並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大的好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3000字,歡迎大家參閲。

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3000字

第1篇: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3000字

隨着社會注意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與此相關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

其中尤以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社會問題突出。在大學裏,我決定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探討“空巢”出現的原因。我相信,通過對社會問題的調查研究,可以培養我關注社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嘗試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對於我們大學生社會行為能力的培養,發現、研究、並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大的好處,所以我決定利用大學生涯的第一次關於“空巢老人”現象的社會實踐調查。

一、社會“空巢”現象概述

隨着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暴露了出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儘管近年來中國經濟保持世界頭號速度的高速增長,但與此相輔相成,理應配套發展建設的社會主義文化、法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出現的財富分配問題的解決卻沒有很好的適應當下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現實,這就進一步催生了社會問題的產生,而且絕大多數都是由這兩者脱節所引起的。

(一)“空巢”現象是近幾年出現的比較顯著的社會問題。“空巢”是指家庭

中出現的由於子女外出而家中無人的現象,“空巢”老人是由於子女外出而只將父母留於家中,造成老人無人奉養的現象。

(二)“空巢”現象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它從某種程度上説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由於我國長期的經濟發展格局所造成的。

(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決定為新中國規劃了一份嶄新的藍圖,從此中國決定改革開放,東部、中部、西部、的經濟都有了巨大的發展,但是也造成了,東、中、西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越來越大,東部地區由於顯著的地緣優勢,在經濟上展現出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而西部和中部由於深居內陸,基礎設施差等原因而喪失了同東部地區競爭的地位,這也就造成了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總量的巨大差異,而“空巢”現象的產生與這一發展結果直接相關,隨着東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出現了更多的工作機會,有更好的教育、醫療、生活條件,越來越越多的年輕人為了追尋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待遇,開始想東中部遷移,而這一現象就造成了“空巢”家庭的產生。

二、“空巢”現象分析

通過查閲資料我得知“空巢”家庭多集中於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例如西南、西北、華北等地,其中尤以甘肅、雲南、山西、貴州、青海等省份居多。而這也從一個側面佐證了以上的結論,這些地區基本上都處於內陸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為滯後,因為本地的工作機會少,工資水平較之東部地區低,於是,很多一些人便將家庭託付於年邁的家中老人,隻身前往東部或其他經濟發達薪資較高地區尋找工作。

(一)“空巢”現象的出現應當説不是人們的本意,很多家庭,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其中還有很多人在外地成了家,這無形中便將老家中的生活負擔寄予家中老人身上,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的是,大多數在家中“留守”的老人們已經很年邁了,讓他們照看本已窮困的家是非常不容易的,況且,老人們的身體大多不好,一旦出現一些急性的疾病,那麼後果就很嚴重了。而這一點也是“空巢”家庭讓很多人感到痛心的原因之一。子女們長期在外,只能在經濟上給與家中父母一些支持,但老人們需要的真的不僅僅是這些。

(二)根據我的一些調查,我所在的省由於處於西部地區,“空巢”家庭不在少數,“空巢”家庭是缺乏温暖,缺乏關愛的家庭,在家庭生活中,老人需獨立承擔家務瑣事,使老人本就虛弱的身體更加的不堪重負,更為令人擔心的是,老人由於長期缺乏來自家庭的温暖,更使老人變得少言寡語,精神狀態不佳。

三、社會“空巢”現象的弊端

“空巢”家庭對於老人的傷害是巨大的。

(一)早前,媒體曾報道貴州省的一户家庭所發生的慘劇:一位老人在家中突發心臟病,因無人照料而死於家中,幾個月後才被人發現。事後調查發現,老人的子女長期在外,老人在獨自在家中。這個家庭是典型的“空巢”家庭,然而這僅僅是中國成千上萬户“空巢”家庭中的一個縮影。眾多的“空巢”老人因為子女不在身邊,做飯,家務等瑣碎事物都必須由老人親自來做,甚至是生病了也要去自己看醫生,若是出現一些急性病(高血壓、心臟病)則很難得到及時的救治。

一方面,眾多的“空巢”家庭分佈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交通不便,醫療條件差,大多數的“空巢”老人生病都不能就近就醫,而造成的病情延誤往往造成嚴重後果。

同時,不能忽視的是,“空巢”老人們的心理及精神狀況也因為長期缺乏來自親人的關心和照料而不容樂觀。長年累月的孤獨,石老人開始越來越少和人交流,人是社會化的產物,需要不斷的與外界交流獲取信息才能得到生活的樂趣。科學家曾做過實驗,將一個人長期禁閉於一個封閉的空間內,不能與任何人交流,參與試驗的人無一能忍受孤獨寂寞的煎熬,設身處地的想一想,那些長期孤獨寂寞的老人們每天都在忍受孤獨的痛苦,精神狀態自然不好,長期下去,很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何談幸福的晚年?

另一方面,與“空巢”家庭相似的是,中國有了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這同時也是“空巢”家庭的另一個惡果。外出的打工的年輕父母將孩子寄給老人看養,而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由於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容易變的自私,冷漠,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成長的陰影,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二)值得欣慰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了“空巢”家庭對老人孩子的傷害,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行動起來,也有部分在外務工的青年人嘗試在家鄉尋找工作,以便照顧老人和孩子。當然“空巢”現象的解決也不能一蹴而就,這就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依靠全社會的力量來共同減少和消除“空巢”家庭的產生。

四、解決“空巢”現象的措施

(一)前文提到,“空巢”現象的產生是當下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結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應該採取多方面的措施。

1.在經濟層面上:一定要注意發揮“先富帶後富”的作用,不論是地區經濟、個人、還是從經濟實體上説都是非常必要的。應該注意均衡發展西、中、東部地區的經濟,優化經濟發展格局,提高中西部地區對外資的吸引力,大力推動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淨化投資環境,挖掘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資源和潛力,提高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就業,從而在根本上解決空巢問題。當然這將是一個長期的工程,絕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循序漸進的實施。同時,在社會主義分配製度上,應保持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陪制度,堅持進行社會主義改革,縮小社會收入差距。

2.在政策層面上:政府應當給予中西部地區一些政策支持,給予中西部地區一些合理的政策傾斜,例如在xx大上獲得通過的允許農民將土地進行流轉的問題,這一政策很好的解決了農村勞動力外流的問題,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空巢”家庭的產生。

3.通過以上的種種措施來逐步解決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問題,從而解決“空巢”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給予老人們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

五、調查總結

儘管這是我大學生活的第一次社會實踐,肯定還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相信,通過對“空巢“現象的認真分析我加深了對社會問題的認識,提高了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

回想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學到了很多,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這些在學校裏是學不到的。

知識的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識猶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這次通過對“空巢“現象得的研究,對我來説很陌生,但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須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對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瞭解,才能更好地應用於工作中。

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有了深刻感觸,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在今後我要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磨練自己的同時讓自己認識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會就已體會社會更多方面。

第2篇: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調查目的:時下,大學生通過利用課餘時間找份兼職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打暑期工、實習體味生活已經成為了一股熱潮。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掙錢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卻認為掙錢並不是大學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學把打工看作是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許多學校也積極鼓勵大學生多接觸社會、瞭解社會,一方面可以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積累工作經驗對日後的就業大有裨益。通過調查可以瞭解當代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學生生活實踐情況,從而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大學生社會實踐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解決方法,使大學生能正確對待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見真知。在往後實踐中能更好地接觸社會、實踐自己的專業技能,尋找發展的機會。

調查對象:大學生成長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關注的問題。而大學生社會實踐已成為培養合格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決不能忽視或放棄大學生社會實踐。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了在讀大學生50名,其中廣州大學20名,中山大學10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10名,華南理工大學5名,廣東工業大學5名。年級分別為大一學生5名,大二學生30名,大三學生15名。

調查內容:本次調查通過對大學生有否參加過暑期工、兼職或實習,最想參與何種社會實踐,所參與的打工或實習是否與所學專業相符,能否體現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以及在工作或實習中獲得了什麼等問題進行展開。

調查方法: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詳見附錄)

調查結果:從調查中發現,許多大學生都認為兼職是大學生的第二個“課堂”,通過兼職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東西。“存在就是合理”,職業沒有高低之分,無論什麼職業都有其可取與不可取之處,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學生覺得只要是能夠賺錢的工作,就可以去試一試,品牌代理,促銷等以前不會是大學生從事的工作,現在都成為了大學生們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學認為如果要參加社會實踐,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職佔40%;而56%的同學有做過兼職,20%打過暑期工,14%參與過實習,表示從未做過的僅佔10%;現在大學生兼職、打工,除了做家教(14%)、網絡的實習實踐(6%)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兼職或打工時從事派傳單、商品促銷(22%)、校園銷售(14%)、當餐廳服務員(8%)等簡單、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卻與所學專業知識相去甚遠,76%學生認為所實習或兼職的工作與自己專業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僅24%的人認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夠使大學裏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的只佔38%,在實習或工作中66%的人滿意自己的課外實踐能力;12% 的學生認為兼職是為以後的求職做準備,在選擇實習或打工目的是什麼的時候,有32人選擇“接觸社會,積累工作經驗”,佔了總數的64%,選擇“賺取生活費”,佔了20%。從選項人數中顯示,大學生兼職以賺錢和充實自己為主要目的。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將打工看得很重了,錢雖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過打工獲取的經驗對將來就業時有所幫助應該是更多學生考慮的問題。大學生在打工時間上的彈性還是很大的,這應該和他們寬鬆的學習環境有一定關係。56%的人會選擇在假期實習或打工,30%會選擇任何沒有課的時間,12%會選擇週末。有31人認為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上贊成合理兼職或打工實習,19人很贊成兼職、打工,沒有人反對。54%的人都提出學校除了提供就業指導以及專業課程外,還應該提供實習機會,22%覺得學校應該提供就業體驗,至於選擇素質拓展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各佔12%。

調查結果分析:在調查中發現沒有人在參加社會實踐上選擇“參加„三下鄉‟活動”一項,説明當代大學生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較,他們的求學經歷、生活條件、所處社會大環境都相對優越,也沒有經過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們意志往往比較脆弱,克服困難的能力也較差,常常是對社會的要求較高,對自我的要求較低。當前,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成為不少地方採用人才的兩個新標準。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參與“三下鄉”實踐,其目的是為了支援農村的教育事業,同時給農民帶去相應的指導,本着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同時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並從羣眾中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於知道自己的將來的學習生活工作。現在大學生,除了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來自城市的,往往這些學生家庭環境好,父母親更是不允許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參加所謂的 “三下鄉”實踐活動,這樣,學校所提倡的通過 “三下鄉”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就未能夠達到。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在個體價值觀體系中,人生價值觀處於主導地位,決定着總的價值取向,對價值觀系統中其它價值觀起着指導和制約作用。由於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主要是圍繞自己出發,致使大學生自身社會閲歷和實踐經驗不足,更不用説參與“三下鄉”活動服務人民了。

另外,沒有人選擇反對大學生兼職、打暑期工或實習,大家都認為只要不影響學習能夠積攢經驗可以為以後的工作打基礎。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説,應當刻苦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運用知識的技能。從大學生活的開始到走進社會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誰不想在將來的社會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認為大學生必須投身校園內外的各類實踐活動,有助於鍛鍊品質,提高能力。可見其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不可牴觸的重要性。不能否認有過打工經歷的同學,看起來要比其它同學更成熟、社會適應力更強,但對於學生,社會適應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標,大學期間主要的任務是學業結構的搭建,即知識結構、專業結構的搭建,為了打工影響甚至放棄了專業知識的學習,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結論與建議: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人自覺改造客觀世界,使外部對象發生某種改變的現實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人的活動,而人是社會的人,處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之中,因此,實踐不是單個人孤立的行為,而是社會的活動。所以,實踐作為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一個階段,是在社會歷史中不斷髮展演變的。實踐的主體是人民羣眾。“三下鄉”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新時期的深化發展,是促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有益補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實踐出真知,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份,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檢驗所學理論知識的標準,社會實踐不但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發揮自我才能,展現自我風采的舞台,也是培養和鍛鍊同學們綜合能力的一個階梯,更是一個大學生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前的演練場地。瞭解國情是年輕人的首要任務,這就需要放眼960 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對占人口80%以上的農民有所瞭解才行。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可以使同學在實踐中更好的認識國情,貼近社會,從而確定比較正確的人生前進方向。作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導大學生將強烈的使命感轉化為學習、服務、實踐、奉獻等實實在在行動,把行動變為責任,將會使大學生在人生軌跡上樹立起更高的起點。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應該説不僅有助於他們較快適應、融入社會,同時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必由之路。

一切認識都來源於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説明了親身實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並不排斥學習間接經驗的必要性。實踐的發展不斷促進人類認識能力的發展。實踐的不斷髮展,不斷提出新的問題,促使人們去解決這些問題。而隨着這些問題的不斷解決,與此同步,人的認識能力也就不斷地改善和提高。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主要表現在認識和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但是認識一經產生就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對實踐進行指導。處理人與人之間社會關係的活動,即人類的社會交往以及組織、管理和變革社會關係的活動。如政治活動、社會改革實踐、階級鬥爭等。因此,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實踐,使實踐與認識相結合。大學生可以通過調查研究瞭解實際情況,結合所學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務社會,這是一種雙贏的選擇;二是志願者服務,將專業知識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利用專長服務社會,回報社會。三是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培養自身的社會責任感,這是一種貫穿於日常生活當中的社會實踐形式,以小見大,以細微之處見長,是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一種長效機制。現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形式。很多學生利用業餘時間到各地和很多行業去進行社會實踐和社會考察,回校後進行認真的討論總結,用他們自己的視角來理解社會,思考未來的人生道路。

通過這次的社會實踐,讓我學會了很多東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個人在工作崗位上的那份熱情。正因為如此,我才漸漸地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創造自己的事業,就必須付出加倍的努力,憑着一個人對工作的執,堅定的信念會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業之路。

在實踐的這段時間裏,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體會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這時才發現自己是最幸福的。因為我還在學習的階段,還沒能真正地接觸事業,沒能真正地瞭解到工作的難處和辛苦。想起來,還是覺得自己現在還是不錯的了,能在這麼好的環境下讀書,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基礎,只是,我覺得個別慚愧,都怪自己不夠爭氣,不珍惜這好的時間和機會去好好讀書,整天都無所事事,在家裏一點事也不會做。是這一次社會實踐給了我學習的機會,同時也給了我一次記憶深刻的經歷。

第3篇: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3000字

經過幾天的休整,當剛回到家時的興奮與愜意漸漸淡去,我回想了一下自己這半年的學習生活,雖然在學校裏的生活平靜而快樂,可我卻看到了“危機”———就業危機。在大學這個相對自由的天地裏,同學們都在努力的通過各種機會來磨礪和充實自己,希望能多學習一些東西對自己將來走進社會有所幫助。然而,大學只是一個溝通校園與社會的橋樑,是我們步入社會前繼續充實自己知識的“深加工廠”。最終我們還是要面臨社會和市場無情的競爭與淘汰,僅僅依靠校園裏的知識是不夠的。於是,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讓自己在寒假這個短暫的時間裏學到一些校園裏學不到的東西,從而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寒假。

經過了一番思考後,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母:獨自到附近的裝飾裝修公司去應聘。由於考慮到自己各方面的實際情況(一沒經驗;二沒學歷;三時間有限),決定進行為期10天無償的義務勞動,主要目的是體驗和學習,以便儘早適應社會的工作環境。在得到父母的認同後,我決定第二天就出去找單位應聘。

實踐中———行動

15日一大早和父親在外面吃過早飯後,我揣着自己僅有的身份證和學生證,開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求職。

雖然在電視上看過人家應聘,心裏也作好了被打擊的準備,可畢竟是第一次,站在應聘單位的門外還是緊張的打起了退膛鼓。一直在一旁的父親看出了我的心思,説道:“要不我去幫你問問,看看人家要不要人,你再進去。”“不„„不用了,我自己去問,不行我再換一家,你„„你還是先回家吧。”我拒絕了父親的“幫助”,因為我知道,從小到大我一直都生活在父母的扶助中,現在的我如果不邁出這獨立的第一步,那麼這次應聘將失去意義,即使得到這份工作,對我來説也沒什麼實質性的收穫,因為我已輸在了起跑線上。待父親轉身離開後,我穩了穩自己的心緒,深呼吸,帶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了艾帝爾裝飾公司的大門„„

半個多小時過後。

“成功了!”我帶着難以掩飾的欣喜走了出來,因為急着想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家人,回家的腳步也顯得輕快了許多,可沒想到一抬頭,發現父親就在不遠處的拐角處等着我。原來,他這既是監督我(怕我半路落跑)又是關心我(怕我遭受打擊),頓時體會了父親的一片良苦用心。在確定我這次單獨應聘成功後,他也只淡淡的對我説了一句:“看來真的是長大了。”是呀,就在這一刻我發現自己真的長大了,不再是那個什麼事情都要等父母安排妥當了再去做的小孩子了。這又不禁有讓我想起剛才臨離開公司,經理退還我學生證時對我説的話:“我之所以錄用你,是因為我欣賞你的就業危機意識和這種敢於單獨到社會裏推銷自己的勇氣,對於你這樣一個剛上大一的女孩子來説,能做到這兩點是很不容易的。”想到這裏,再一次慶幸自己之前沒讓父親為自己去打探,否則,這份工作説不定就丟了,而我也少了一次考驗自己信心和勇氣的機會。

當天下午2:00我準時來到公司,和辦公室的同事打過招呼後,見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我就找了兩本書關於家居專修基本常識的書看,因為上午和經理商量過,由於我的能力和時間有限,一些複雜和長期的工作我也不能做,於是就安排我每天早上做一下辦公室(包括衞生間)的清潔工作,以及簡單的客户接待工作,其它時間就自己看書學習或看別的同事如何製作電腦效果圖。而要作到接待客户時能應付一般的提問就必須先增加自己這方面的知識,於是決定先看看書熟悉一下。我拿着書翻翻看看,不知不覺已經快5:00了,這時一直在外面忙的經理回來了,見我書快看完了就説到:“快看完了啊,速度挺快的嘛,看的怎麼樣了?看完了我要檢查的,你要能複述出來才行。”“啊!?”我心裏不禁一驚:怎麼辦呀,我翻的太馬虎了,複述恐怕„„經理沒理會我的驚訝去忙自己的事情了。這時我才知道,經理這麼説一方面是要考驗我的學習吸收能力,一方面是要求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一定要認真仔細,看書同樣如此,決不能走馬觀花,要對自己負責。尤其是一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更是不能馬虎的,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而讓我深切體會這一道理的是第二天的清掃工作。

一直都認為打掃衞生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工作,家裏的清潔工作我也只是偶爾做做,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可這次的清潔工作,讓我改變了對清潔的看法。把辦公室的衞生做完之後,我開始了衞生間的清潔工作,把地板上的水漬掃乾淨以後,擦了牆壁與鏡子,看看沒什麼要弄的了,準備出去看書了,忽然想起了“細節決定成敗”:既然我是出來鍛鍊的,就要得到老闆的認同才行,而像我這樣的清潔工作誰能做,怎樣才能讓我的工作更出色?就是更細緻的清潔!從新審視了整個衞生間,我發現自己之前的工作的確是不夠徹底的:牆上的瓷磚上還有星星點點的小水漬和污垢,洗漱台下面也有不少灰塵,而問題最嚴重的還是便池上的污垢。看到“任務”還如此“艱鉅”,我就脱去外套準備來大幹一場,説句實話,在自己家裏我還沒這麼勤快過呢,但為了工作我決定“犧牲”了,還好沒有什麼異味,但心裏還是有點不舒服,面對一些頑固的污漬,我也顧不上衣服會濺到污水,拿着刷子就使勁的刷,不覺間時間就已經過去了兩個小時,看着被自己打掃的整潔一新的衞生間,忘記了痠痛的胳膊和鞋子上的水漬。雖然這件是並沒有被經理注意到,但我自己卻有了收穫,那就是對“細節決定成敗”更深層的理解:人與人之間在智力和體力上的差異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大,很多小事,一個人能做,另外一個人也能做,只是做出來的效果不一樣,往往是一些細節上的工夫,決定着事情完成的質量。

漸漸的工作步入了正軌,我也慢慢的適應了我的工作,可時間過的很快,10多天的實踐工作即將結束,經理特別為我開了一個簡短的小會:

1)檢查《家居忠告》的學習情況;(因為那天經理説要檢查,第二天我就準備了一個筆記本,把書又從頭認真的看了一遍並做了筆記,可經理卻要求我不能只講書本上的知識,還要結合自己的看法來談,這樣才能有所提高和收穫。)

2)談談各自的缺點和不足,共同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與同一個辦公室的小王和小鄒相處了一段時間,大家互相也有了一定的瞭解,通過談自己的缺點來更加清楚的認識自己,改正缺點彌補不足,共同進步。)

3)學習《基本營銷禮儀》;(接人待物處處都是學問,與人的溝通除了語言的表達外,最重要的就是肢體語言即禮儀,為了能給客户留下較好的服務印象,順利開展接下來的工作,基本的營銷禮儀是必須掌握的。)

4)列舉分析哲理小故事;(很多有趣的哲理小故事是啟迪人生的金鑰匙,工作中的不明白的很多事理都可以在這樣的小故事中找到答案。)

5)對自己近期學習情況的總結。(雖然從表面上看我似乎就是看了一些書,作了一些讀書筆記,可我覺得我所收穫到的遠不只這些。首先,有規律的工作時間,讓我在寒假依然能有正常的作息時間,而不是一味的睡懶覺。其次,家居的一些小常識也幫助我養成了更健康的生活習慣。再者,讓我更清醒的認識到了自己在面對就業這一方面還欠缺哪些東西,以便我能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做到有的放矢的去彌補。)

我短暫的實踐生活就這樣結束了,除了收穫以外留下的是更多的思考„„

實踐後———感悟

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讓我明白了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學生投身改革開放,向工農羣眾學習,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這次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奮鬥目標。社會是另一個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既能讓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體現,更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陶淵明説過“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希望以後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從實踐中得到鍛鍊。

(本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標籤: 實踐 報告 大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ehui/mm3pk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