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 >

暑假社會實踐報告範文3000大綱

暑假社會實踐報告範文3000大綱

我以我心看家鄉

暑假社會實踐報告範文3000大綱

——“遊覽”解放前後家鄉變化所感摘要:我的家鄉——安龍縣位於貴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洲。地跨東經104。59‘——105。41’,北緯24。55’——25。33’。其東,東北,北,西分別與冊亨,貞豐,興仁三縣和興義市接壤,南以南盤江與廣西隆林自治縣相望。

安龍歷史悠久,古蹟眾多,山川秀麗,是個風情濃郁的多民族縣。安龍人民勤勞,樸實,聰慧,用辛勤的勞動建設自己的家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縣各族人民正團結奮鬥,繼往開來,共創美好的明天。自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縣人民精神煥發,鬥志昂揚,改革創新,勤奮創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1989年,全縣實現了第一步經濟發展戰略目標。各項事業欣欣向榮,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百業興旺。

關鍵詞:改革開放全面發展政策方針共同致富

下面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安龍的歷史,瞭解它,熟悉它。

一、農業

安龍自然環境優越,農業資源豐富,是綜合性農業地區。

解放前,由於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縛,加之地區偏遠,交通閉塞,文化落後,農業生產水平十分低下。新中國建立以後,黨和政府認真貫徹執行“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帶領各族人民變革生產關係,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推廣農業科學技術,促進了農業生產的不斷髮展。1988年,農業總產值x551萬元,比1952年的1101萬元增長5.86倍。其中,種植業增長4.x倍,林業增長x.45倍,牧業增長24.1倍,副業增長5倍。

解放以來,農業生產發展幾經曲折。五十年代初期,實行農業互助合作,農業生產穩步發展,農業經濟充滿生機。1958至1960年,受“左”傾錯誤影響,加上自然災害,造成農業產量大幅度下降。由於廣大幹部羣眾對*,“四人幫”的倒行逆施進行抵制,興修水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堅持推廣農業科學技術,糧食產量才得以在5000噸左右徘徊。十年間,平均每年增產幅度僅0.96%。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實行經濟體制改革,普遍推行家庭經營承包責任制,逐步調整農村產業結構,農林牧副漁業得到全面發展。1988年與19x8年相比,農業總產值增長152%,農民人均收入增長5.9倍。

二、水利電力

縣境水力資源較為豐富,內河水能理論藴藏量98001千瓦,可興修水力發電站5x座,裝機69642千瓦,年發電2x958.4萬千瓦小時。解放後,電力建設從無到有,取得初步成就。

新中國建立後,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水利電力建設,在“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水利電力建設是國民經濟基礎建設”思想的指導下,本縣根據境內自然條件,因地制宜,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治水辦電,五十年代初期,培修攔山溝,小山塘,攔水壩,打井建井,努力提高抗禦乾旱和水災的能力。農業合作化後,掀起大辦水利熱潮,蓄水,引水,提灌等幾十個工程上馬,為後來的水利建設奠定了基礎。六十年代中期,以整修,歲修為主,進行蓄水工程和機械提水站建設。七十年代,貫徹“蓄,小,羣”的方針,興修了大量的山塘水庫,提水引水工程和以筏子河電站為骨幹的一批小水電站。19x8年以後,“建管並重,講求實效”,實行配套挖潛,綜合利用,對全縣水利電力設施檢查,整修和續修配套,提高了效益。到198x年,共建成灌溉水利設施499處,蓄水量1610萬立方米,提引水總流量6144立方米每秒;干支渠41x條,總長506.3千米,有效灌溉面積13x808畝,保證灌溉面積106351畝:治理海子21處;建成水電站39座,裝機總容量3412.5千瓦,年發電量5x9.x萬千瓦小時,架設輸電線路228.53千米,使縣城和各區所在地,廠礦,企業以及農村38.9%的農户用上了電。1989年輸電線路併入國家電網。水利電力事業的發展,為促進本縣國民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工業

清代及民國時期,安龍是以農業和家庭手工業想結合為核心。自然經濟佔統治地位的經濟形態。工業生產極端落後,僅有水銀,硝磺,煤。生鐵等小規模礦產採練,生產手段原始,產量極底。唯家庭手工業種類稍多,有鐵木農具加工,造紙,釀酒,紡織及食品加工等。均為家庭作坊式生產。直至民國29年(1940年)貴州製糖廠在本縣建立以後,始有小型近代工業出現,1949年時,全縣工業總值43.3萬元,95%以上系私營手工業產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ehui/3kvvl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