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使用調研報告4篇

使用調研報告4篇

本文目錄2020年使用調研報告基層工會經費使用情況調研報告新農村建設公益設施使用狀況調研報告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使用調研報告

XX年月日下午,我們來到xx國小進行了有關班班通設備管理和使用情況的調研。

使用調研報告4篇

xx國小地處較為偏遠,是一所規模不大的村小,校容整潔有序,共有8位教師,80名學生,實行包班上課。學校共有6個班級,均已安裝交互式多媒體設備(電腦+液晶電視)。

一、調研基本情況

我們事先根據想了解的內容,製作了一個表格,擬定了幾個問題。

1.學校教師接受信息技術培訓情況,還有何需求

該校8位教師,平均年齡40歲,老中青都有,年齡差距較大,但全部接受過至少區一級的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雖然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老師們普遍反映還希望再接受課件製作方面的培訓。談話中我們瞭解到,目前教師具有自己查找、下載課件的能力,但對課件需要進行一些本地化、個性化的改造,需要進行一些取捨、整合。

從這裏我覺得至少有兩點啟示:一是教師需要掌握一種大眾化的課件製作工具的使用方法;二是我們提供給教師使用的資源最好是大眾化軟件工具的產品,以便於他人修改、整合。不能修改的一定要是知識點的元積件,可以在大眾化工具中調用。

該校楊校長還提出對班班通設備使用維護方面的培訓,這是因為教師使用過程會遇到軟件或硬件方面的問題,這樣的培訓顯然也是必需的。但是,鑑於各地配備的班班通設備過於龐雜,軟、硬件各有不同,最好能有專門機構能收集整理一下該種設備在使用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找到解決辦法,然後再進行鍼對性的培訓。

2.班班通設備使用效果如何,有無使用效果的實證材料

根據瞭解,該校每班設備每週使用10餘節,但沒有使用記錄,使用效果較好,但沒有實證材料。

關於使用記錄,我們當即提出,他們可以有兩種方式選擇,一是製作使用記錄簿,每位老師上完課後進行記錄。有條件的話,也可以使用設備管理軟件進行使用登記、記錄。二是省電教館開發有信息設備管理和應用平台,在電腦上安裝客户端之後,只要聯網,服務器就可以自動記錄設備使用時間、次數等。(也就是在這時,才知道該校教室未通互聯網)

關於使用效果,這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也確實需要對比研究,只有實實在在地做研究,留下實證材料,才能判斷設備使用的真實效果情況,或是糾正使用不當之處,或是總結好的經驗模式。

3.有無維護技術人員,待遇如何

該校沒有專職的維護技術人員,由教導處一位電腦較為精通的副主任兼職進行管理,績效內好像沒有專門體現維護管理設備方面的工作量。

大量的設備安裝到學校以後,維護管理成了大問題,隨着時間的推移,維護管理的工作量會越來越大。從我們瞭解到情況,目前在學校從事電教或網絡管理的教師,待遇一般偏低,影響了他們工作的積極性。隨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進,有關方面應該認識到他們工作的不可替代性和獨特性,需要提高他們的待遇。

二、存在的其他問題

在和老師們的談話中,我們也瞭解到一些其他存在的問題。

1.資源問題

該校的設備是由區統一招標採購的,採購時未配備資源,所以老師們覺得資源缺乏。其實,資源不是缺乏,而是不知道在哪裏找。安徽基礎教育資源網,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上都有豐富的資源,而且是免費下載的。隨着國家公共資源服務平台的開通使用,大家獲取教育資源會越來越方便。這隻要稍加培訓或給老師們充分的信息就可解決。當然,如果招標時能把資源問題考慮進來更好,但招標的資源一定要適用,如果是和資源網上重複的資源就沒有必要了。

2.互聯網的問題

其實該校已通過adsl聯接了4m寬帶,只要佈線就可以實現班班通了,但不知為什麼造成了脱節。優質資源班班通是教育信息化的既定目標,這個問題應儘快解決。

3.安全問題

我們發現該校教室都未安裝防盜窗、防盜門,存在安全隱患。班班通設備還是比較昂貴的,防盜需提上日程。其實學校早有打算,主要是經費問題打了壩。

4.電費

我們瞭解到,該校在未安裝班班通設備時,每月電費200多元,使用班班通設備以後,每月電費達到了400多元,增長一倍。估計隨着設備的使用更普遍,該校電費還將繼續增加。對於這樣一個國小校來説,一年6000元的電費也不是個小數目,其他農村學校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5.黑板問題

該校安裝的黑板上頂沒有封實,灰塵較大。

以上是我們在該校瞭解到的一些具體情況,對於我們如何推動班班通設備的管理維護和使用,發揮設備的效益,還是很有幫助的。

基層工會經費使用情況調研報告2020年使用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近期,我們根據上級工會組織的要求,有針對性、選擇性地對部分基層工會的財務收支使用情況進行了集中調研,具體情況如下:

一、總體情況

一是獨立建帳工會財務管理相對規範。在調研的xx家單位中,有x家機關事業單位和x家企業工會是獨立建帳的,企業工會建帳的以上市企業、規模企業居多。這類企業工會財務帳冊由工會專人單獨管理,財務收支由工會主席把關(審批),收入、支出情況清晰、明白。獨立建帳工會的各種經費提留也都能按照規定標準執行。機關事業單位如:縣教育局、縣人民醫院、xxx公司等能嚴格執行工會會計制度,企業單位,如:xxxx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工會經費收支情況有單獨的明細表,有預算計劃,收入部分經費來源、支出部分資金去向都十分清楚,並且比較規範,嚴格執行了工會主席“一支筆“審批制度,公司行政對工會組織開展重大活動還給予經費補助,XX年工會費提留x萬元,公司行政補助xx萬元。但也有少數工會沒有提留工會會員費。

二是工會財務掛靠行政財務現象普遍存在。在所調研的單位中,有x家機關事業單位工會和xx家企業工會財務掛靠在行政財務上,在行政財務上設立了一個科目。這些單位的工會組織經費雖然也能正常用於職工教育、培訓以及福利等方面,但經費由行政代管,單位的行政領導直接負責工會經費的使用和審批,工會主席沒有審批權,這是與《工會法》相違背的,甚至有個別企業在行政方面不能正常支出的費用放到了工會科目中支出,明顯違反了工會財務制度的有關規定,工會經審組織形同虛設。

三是沒有單獨建帳現象仍然存在。在所調研的企業中我們發現,還有2家企業沒有單獨建帳,更沒有獨立銀行帳户,一家是新建立工會的企業,另一家是規模不大的民營企業。後者家族式管理現象比較突出,凡事老闆一個人説了算,對提留工會經費認識不到位。

二、問題根源

一是有些單位法人法制觀念淡薄。對工會工作認識不足,重視不夠,錯誤認為只要組建了工會,上級工會就認為履行了職能。在經費撥繳上,個人意願想撥多少就撥多少,撥不足沒有關係。

二是基層工會主席存在“好人主義”思想。大部分規模偏小企業,基層工會主席不敢行使自身應有的權利,認為自己的職務是老闆給的,凡事得看“老闆”的眼色,工作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甚至放棄對工會管理的權力,致使工會組織在企業的地位嚴重削弱。

三是基層工會經審組織作用沒有發揮。大部分基層工會經審組織形同虛設,僅限於報表的籤,沒有對基層工會經費收管用的情況實行審查監督,喪失了經審組織的職能。再加上一部分企業規模比較小,實際情況是沒有配備經審人員。

三、幾點思考

一是從抓基礎工作入手,建立獨立帳户。根據《中華全國總工會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工會經費獨立核算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工會要依法取得工會社團法人資格,並憑法人證書辦理單獨開立銀行賬户手續”。通過開設工會帳户,基層工會要根據經費獨立原則,建立預算、決算和經費審查監督制度,按規定設置總賬、明細賬、現金和銀行日記賬簿,經費管理堅持實行主席“一枝筆”審批制度,按規定建立會計檔案並妥善保管。

二是從抓執行法規入手,收好工會經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等文件的具體要求,基層工會要督促本單位按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及時足額計提撥交工會經費。《中華全國總工會關於收交工會會費的通知》也明確規定,基層工會要按規定收足收齊工會會員繳納的會費。基層工會要積極向上級工會和本部門爭取政策允許下的補助資金。基層工會各項收入來源必須合理合法,對不符合規定的資金和經費,不能收取,也不能進入工會帳户代為管理。

三是從抓完善制度入手,規範經費使用。各級基層工會要嚴格執行預決算制度,按上級工會規定要求及時編報年度預算和決算。工會經費的支出要按年度預算安排項目,做到量入為出、收支平衡,工會滾存經費結餘不得出現赤。工會經費使用要合理,基層工會經費重點用於維護職工權益、開展職工教育和職工羣眾活動等方面,做到用得合理、職工滿意。嚴格遵守財經紀律和財務制度,各項支出要按國家和上級工會的有關規定辦理。基層工會財務要實行民主管理,每年至少一次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經費收支情況或定期公佈財務帳目,接受職工羣眾的監督。

新農村建設公益設施使用狀況調研報告2020年使用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按照縣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活動的要求,農委組成調研組,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強農富民”這一主題,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認真對我縣新農村建設公益設施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專題調查研究,並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對策,現將具體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縣新農村建設是從XX年開始的,藉助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重點實施了2鎮8個村、16公里的村內道路硬化工程,受到了國家和省市扶貧辦的好評,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自覺地進入了新農村建設軌道。

XX年,我縣濃河、祥順兩鎮分別被確定為省、市新農村建設試點鎮,21個村被確定為省、市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着力實施了“五改、四建、三化、兩擴、一併”工程。完成改路142.09公里,其中硬化通鄉通村公路6條、72.29公里,硬化村內道路30個村、69.8公里,完成濃河鎮地下排水工程1300延長米,完成水泥明溝排水工程23.3公里;完成改水18個村屯,新增自來水用户4880户;完成改廁6個村、918户;完成户用沼氣改灶試點380户;完成改房770户,農村住房磚瓦化率達到68.7%。新建村衞生所5所;新建村文化活動室9個;新建標準化中國小校舍9所,維修19所;新建“萬村千鄉”農家店40個。完成綠化村屯27個,建村內公園3個,在山後屯、創業屯推行農家通透式綠籬院落建設;完成街道亮化9個村,安裝路燈460基杆;推行自我管理日常保潔環衞模式,全面淨化村屯衞生環境。擴大有線電視、擴大程控電話覆蓋面,入户率分別達到70%和73%。將鳳山鎮下青山屯併入道壕橋屯,22户農民喜遷新居。

XX年,全縣繼續擴大新農村建設成果,總投入資金15567.237萬元,其中公益事業和基礎建設投入4645.235萬元(農民自籌投入724.7萬元),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6831萬元;農機化建設投入220萬元;農業開發及土地整理項目投入3871萬元。重點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三化、三改”工程和農業生產及基礎建設“四擴、四建”工程。三化。一是道路硬化:完成20個村(場)通村通場公路和15個新農村建設重點村村內道路硬化80.45公里;二是四旁(村旁、屋旁、路旁、水旁)綠化:完成27個新農村建設重點村綠化任務。三是村屯淨化:完成5個村水泥排水明溝建設;創建生態文明示範村10個;在新農村建設重點村全部推行了自我管理、日常保潔管理模式。三改。一是改水:新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5處;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自來水入户率達到100%。二是改灶:新建户用沼氣680户,其中新農村建設試點村400户。三是改房:啟動了富強、紅旗兩個新型節能房建設試點,建稻草板節能房20棟、1680平方米;建農民集資樓2棟90户、6400平方米,其中富強村農民集資樓採用地下熱源供暖新技術,取代了燃煤供暖。稻草板房和地下熱源供暖新技術,節能環保,經濟適用,深受農民認可。今年全縣新建磚瓦房850棟、57740平方米,農村住房磚瓦化率達到71%。四擴。一是擴大北藥種植規模,新增北五味子人工種植5941畝,累計達到3萬畝,林下種植刺五加1萬畝;二是擴大畜牧業養殖規模,大鵝養殖達到35萬隻;三是擴大特種養殖規模,狐、貉養殖發展到3.1萬隻;四是擴大食用菌生產規模,木耳、蘑菇等發展到1480萬袋。四建。一是完成了50公里鬆幹堤防達標工程建設;二是完成鏵子山水庫消險加固工程建設;三是完成烏鴉泡低產田改造灌區配套等農業開發工程建設;四是實施了濃河鎮西樂等5個村、富林鄉雙河等2個村的土地整理項目建設,項目區規模3萬多畝。到XX年末新農村建設累計投資3億多元,有力地推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XX年,全縣農業總產值實現12.9億元,其中畜牧業產值實現2.8億元;糧食總產達7.5億斤,比上年增長10.3%,實現災年奪豐收。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5270元,比上年增長7.8%。

XX年在新農村建設重點實施“8815”工程,即建設新農村示範村8個,建設整村推進村8個,建設通暢公路村15個,硬化通村公路18條。

一是完成8個扶貧開發推進村道路硬化和15個村通村公路70.207公里,其中通村公路56.207公里,村內道路硬化14公里。村內道路硬化總里程達到141.37公里,村屯50個,佔村總數的61%。 二是完成水泥排水明溝13.9公里。三是全縣泥草房改造任務2200户。目前已拆扒泥草房959户。集中統建節能稻草板房114户,主體工程已完工。分建稻草板房112户,基礎已完工;農户自建磚房1733户,目前主體工程已完工。四是在8個村建設户用沼氣池1500個,目前已完成950個的建設任務。户用沼氣池總數達到2479個。五是完成亮化4個村。亮化村屯總數達到19個。六是完成綠化18個村,其中建設高標準生態示範村8個。綠化村屯總數達到68個,佔83%。七是完成庭院硬化鋪裝4個村。八是完成改造庭院柵欄4個村。九是完成村級“三室”11個建設任務。“三室”總數達到35個,佔82個行政村的42%。十是完成村內公園建設3個。總數達到5個。

二、新農村建設的典型做法

1、整合資金,科學調配使用。為了集中財力幹大事,我們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則,集中投放”的原則,把試點村鎮建設資金、扶貧開發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林業生態效益示範資金、畜牧繁育改良資金、水利農田基礎建設資金、農村危房改造資金、通鄉通村公路建設資金、土地整理資金、農機大型機械更新補助資金等與新農村建設相互關聯的項目資金由政府統一整合,捆綁起來向新農村建設重點村傾斜,在項目實施過程合理搭配,定向投放,足額到位。同時,將文教、衞生、廣播電視等部門的校舍維修、文化陣地、農村醫療、有線電視等社會事業建設項目一併向新農村建設重點村傾斜,把新農村建設“拼盤”做大做實。

2、強化幫扶,實施合力共建。圍繞全縣新農村建設的大局,我們建立和落實了部門幫建和幹部幫扶工作機制,縣直87個部門幫建82個村,全縣589名副科級以上幹部和1297名一般幹部幫扶714户貧困户,幫扶1886名貧困生。即縣副處級以上領導每人包3户貧困户和1名貧困學生,鄉鎮黨政班子成員每人包2户貧困户和1名貧困學生,縣直副科級以上幹部每人包1户貧困户和1名貧困學生,縣直機關、事業單位的幹部每人包1名貧困學生。實行一幫三年,責任不變,對象不變。去年以來,全縣各部門幫建新農村摺合資金319.9萬元,縣直機關幹部幫扶貧困户、貧困生摺合資金37.3萬元。

3、落實責任,實施目標管理。為確保新農村建設等重點工作落到實處,我們探索實行了重點工作目標責任承諾管理制度。縣委、縣政府黨政副職、各鄉(鎮)及縣直部門黨政主要負責人,按照縣委、縣政府確定的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目標、任務、責任在電視上向社會作出公開承諾。縣委成立目標承諾管理領導小組,下設目標承諾管理辦公室,抽調得力人員專事督查考核工作,對各鄉(鎮)、各部門各項工作指標完成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按照每月自報、季度公示、半年督查、年終考核四個階段進行,並嚴格兑現獎懲。

4、積極引導,發揮主體作用。一是尊重農民的決策參與權。凡涉及籌資籌勞的事宜,都要求各村召開村民代表會或村民理事會,由村民自行決定。二是引導農民參與建設。結合村民“一事一議”,動員受益羣眾積極參與投工投勞,參與項目建設。祥順鎮大林子村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和廣播宣傳動員,只用2天的時間便籌集資金10多萬元,完成了村級資金籌措任務。三是調動農民在工程建設上自覺地充當監督員,在村屯管理上主動當好維護員,較好防止了重建輕管的傾向。

5、自加壓力,力求增量擴面。新農村建設面廣量大,是需要硬性投入的工程。xx雖然是省級貧困縣,財力十分薄弱,基礎相對落後,工作壓力相對很大,但是我們不等不靠,不依賴省市,不搞中看不實用花架盆景式的建設,而是把新農村建設做為一項歷史責任,抱定小縣要有大作為的決心,自我加壓,加大投入,不斷擴大新農村建設覆蓋面。

三、存在的問題

1、環境衞生很難保持長期清潔。一是道路的清掃難。二是垃圾出村難。三是監督管護難。

2、後續管護費用難以解決。一是照明路燈用費難以解決,全縣安裝路燈的19個村,其中有16個村的路燈用電能照明,費用很大,村裏難以承受。二是公園內的管理費用難以解決。村內公園建成後,後續的設施的維修、栽花種草、衞生保潔費用很大,村裏沒有多餘的資金來解決。三是綠化、香化、美化費用難以解決。村內道路硬化後,相配套的路邊綠化、栽花種草的人工費很高,村裏難以承擔。四是三室取暖費用難以解決。農村三室建築面積較大,一般都在120—140平方米之間,冬季取暖大約需要2萬元以上。

四、建議和對策

1、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一是道路清掃實行門前三包,農户負責冬季清雪、日常衞生保潔;二是以居住街道為單位,選出街長負責監督;三是教育農民儘量做到柴草出村;四是農户生活垃圾實行袋裝,及時清理出村,村外設置垃圾填埋處理廠,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2、注重新型能源建設,降低管理成本。一是今後安裝的所有路燈,均安裝太陽能路燈,解決費用難題。二是在今後再建的“三室”在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節能取暖問題,建議建地下燃池,解決冬季取暖問題;三是要充分利用農村户用沼氣、太陽能等清潔新型能源解決取暖照明問題。

3、動員農民出資出勞。街道香化、美化實行門前三包,由村集體統一提供花籽,分户育苗、分户栽花、分户管護解決管理費用問題。

4、發揮黨員及羣團組織帶動作用。一是組織黨員組建義務服務隊,對村內休閒公園等公益設施實行義務管護;二是利用婦女、共青團、民兵等羣團組織發動廣大青年、婦女積極投入到建設家園的活動中來。通過黨員和羣團組織的帶動作用,引導農民自覺參加公益建設活動。

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使用調研報告2020年使用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是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機構開展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和場所。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我國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設施的建設也帶動了設施的管理,促進了設施的有效使用。但從總體上看,還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問題和困難,需要認真研究加以解決。

一、基本情況

黨的“xx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將資金和項目持續向基層傾斜,相繼實施了縣級文化館圖書館建設規劃、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規劃、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修繕項目,基本實現了“縣有圖書館、文化館,鄉有綜合文化站”的建設目標,設施條件也大為改善。據統計,XX以來,全國共竣工公共文化設施項目近34000個,其中縣及縣以下的佔99%。竣工項目總面積2600多萬平方米,其中縣及縣以下佔88%。截至XX年底,全國縣級圖書館、文化館基本全覆蓋,全國鄉鎮綜合文化站基本全覆蓋,村級文化活動室覆蓋率也達到65.3%,中央、省、地市、縣、鄉、村六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初步確立。全國每萬人擁有公共圖書館設施面積由XX年的45.4平方米提高到XX年的78.2平方米,增長了72.2%;每萬人擁有文化館(站)面積由XX年的93.7平方米提高到XX年的234.2平方米,增長了149.9%。全國公共圖書館閲覽室座席數由XX年的43.9萬個提高到XX年的73.46萬個,增長了67.3%。全國平均每個鄉鎮綜合文化站面積由XX年的199.9平方米提高到XX年的598.2平方米,增長了199.2%。

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改善,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帶動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全面建設。為了管理好、使用好這些文化設施,充分發揮這些設施的作用,文化部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積極策劃並實施了一批文化項目,從設備投入、經費保障、內容建設等多方面提高公共文化設施的服務能力。如設立鄉鎮綜合文化站設備購置專項資金,加強公共數文化建設,建立公共文化機構經費保障機制(“三館一站”免費開放)等。通過這些工作的開展,確保了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有效使用,提高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水平,基層人民羣眾的文化需求不斷得到滿足。據統計,全國文化事業費由XX年83.66億元增至XX年的480.10億元。全國人均文化事業費由XX年的6.51元提高到XX年的35.46元。全國公共圖書館人均藏書量由XX年的0.33冊提高到XX年的0.58冊。XX年,全國文化館(站)組織的文藝活動次數是XX年的兩倍多,舉辦訓練班培訓人次是XX年的5倍多,全國公共圖書館總流通人次是XX年的近2倍。

近年來,全國各級文化部門圍繞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與管理,創新思路,紮實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績,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一是強化政策保障是基礎。國家層面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規劃(如設施建設規劃、設施建設標準、“三館一站”免費開放政策等)有效保證了各級政府部門對文化建設的投入,提高了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速度和管理能力。二是文化設施建設(包括規模大小、功能佈局、形象設計等)應當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後期的管理使用相適應,與當地文化資源環境相適應。三是集中組織實施是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尤其是鄉級村級)建設的有效手段。通過區域內統一招標、統一設計等方式,有效降低了建設成本,使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更加統一規範。四是整合各種資源,在基層(尤其是鄉村兩級)建設集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民政、體育及計生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中心是建設基層文化活動場所的主要方向。五是創新服務內容是管理好使用好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核心。只有以人民羣眾的需求為導向,不斷改革創新,提供適用性的文化產品,才能切實提高公共文化設施的使用效率。六是建立基層公共文化機構的業績評價機制是保障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有效使用的重要手段。

二、主要問題

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體現為四個脱節:一是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和管理使用脱節,“重建設、輕管理”、“重硬件、輕軟件”的現象在部分地區依然十分突出;二是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保障能力和政策要求存在脱節。基層公共文化工作還面臨着人才不足、資金不足等諸多困難,這和相關政策的要求是不匹配的;三是文化部門的權力和責任存在脱節。文化部門在基層公共文化建設工作中責任重大,但在資金分配、人員配置等方面話語權有限,實際管理手段有限;四是基層公共文化產品的需求和供給存在脱節,文化機構提供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還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羣眾多樣化文化需求。

具體看,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設施缺位。通過多年快速建設,我國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已經基本形成,但整體上看依然是“低水平、廣覆蓋”,部分地區基層公共文化設施仍存在數量不足,標準不高的現象。從縣級看,普遍存在建設年代久遠、建築面積相對不足的問題。據統計,全國28.8%的縣級公共圖書館和32.7%的文化館建成於1990年以前。這些圖書館的空間佈局大多不符合現代圖書館技術要求和建設標準,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隱患;全國仍有22.3%的縣級公共圖書館和28.4%的縣級文化館建築面積低於最低標準(800平方米),造成許多優秀文獻資料只能“束之高閣”。從鄉鎮級看,個別地區還存在鄉鎮綜合文化站覆蓋不全、面積不足的現象;從村級看,全國覆蓋率只有65.3%。因此,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任務依然艱鉅。

(二)管理缺位。相對於設施建設,設施的管理和使用是一項更加長期而重要的工作。如果設施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設施的使用效果將會大打折扣。長此以往,設施就有可能遭到棄用或者挪用。據統計,全國705家縣級公共圖書館年流通人次少於10000人,佔22.9%;全國1050個縣級文化館年服務人口少於10000人,佔31.8%;全國1368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年服務人口少於1000人,佔33.7%。設施管理缺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基層公共文化資金相對不足,使用效率較低。從資金總量看,近年來,以“三館一站”免費開放為契機,已經初步建立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央與地方共擔的經費保障機制,但從總體上看,經費投入仍然相對不足,難以滿足基層人民羣眾的基本需求,難以滿足建設文化強國的需要。一方面,受整體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約,部分地區文化財政投入水平較低;另一方面,由於税收減免程序和手續繁雜等原因,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積極性不高。從資金的使用效率看,由於缺乏完善的資金監管機制和績效考評機制,缺乏多元化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資金使用效率比較低下。如部分地區存在免費開放配套資金到位率偏低,甚至擠佔挪用免費開放資金的現象,造成中央免費開放資金難以切實發揮作用;文化部門對規模巨大的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沒有太大的話語權,造成資金管理和使用的脱節等。

2、基層公共文化單位人員不足,專業素質不高。不少地方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編制得不到落實。據統計,全國鄉鎮綜合文化站從業人員83676人中,在編人員47240人,僅佔56.5%,平均每站僅1.4人。另外,由於缺乏職業門檻,基層文化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據統計,XX年全國縣級兩館具有高級職稱和中級職稱的人員,分別佔從業人員總數的5.9%和27.9%。全國鄉鎮綜合文化站具有高級職稱和中級職稱人員僅佔從業人員總數的1%和9.4 %。

3、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內容總量不足,適用性較差。總體上看,以羣眾文化需求為導向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模式尚未完全建立,廣大羣眾喜聞樂見的公共文化產品比較缺乏。一是資源總量偏少。如XX年全國公共圖書館人均藏書量僅為0.58冊(基層羣眾人均藏書量更低),遠低於國際圖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的人均藏書量1.5-2.5冊的標準。二是適用性不強。如部分基層文化機構花大力氣組織的文藝節目,難以得到農村羣眾的青睞;部分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的藏書內容偏離三農(農村、農業、農民)特點,農民看不懂、用不上,實際效果非常有限。三是流動性不強。如區域內的圖書流動服務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電子化的文化資源還不能進入千家萬户。

(三)制度缺位。一是政策不到位。關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經費、機構、人員、管理等,在國家層面缺乏剛性要求和制度安排;公共文化服務的設施建設標準、服務標準的制定也相當滯後。二是實施不到位。在很多方面,儘管已經出台相應政策,但在執行中很難落實,也沒有相應的制約措施。如中宣部、中編辦等六部委出台的《關於加強地方縣級和城鄉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要求確保每個鄉鎮綜合文化站配備不少於2個以上的人員編制,尚未得到真正落實。三是考核不到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績效考核評估機制尚待建立,許多基層文化部門和公益性文化單位工作積極性不高。

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基層文化發展基礎薄弱,歷史欠賬較多的客觀原因,也有部分基層黨委政府和文化單位領導主觀認識不到位的原因。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需要國家層面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從根本上保障文化建設長期穩定發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全國文化系統和文化機構開拓創新,紮實工作。

三、主要政策建議

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將進入新興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的階段。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管理和使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要充分考慮並不斷適應這些新變化。

加強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和使用的主要思路是:以不斷滿足基層人民羣眾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為導向,以中西部和貧困地區為重點,繼續深化改革、加強制度建設,不斷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保障能力,促進基層文化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協調發展,提高基層文化設施的使用效率。主要建議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進一步加強基層公共文化制度建設。一是要加快推進文化立法工作,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文化機構的定位、文化投入的保障、文化活動的開展等相關內容,明確各級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權力、責任和義務,明確各級文化部門與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等。二是要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建立健全包括基層在內的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標準體系、公共文化機構的服務標準和公共文化經費的保障標準和方式等,從制度上解決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促進文化服務日常化和規範化,提升文化設施利用率。三是要建立健全考核機制。一方面,要結合現有的文化統計數據,探索出一套科學規範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把文化改革發展列入各級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入各級政府效能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基層公共文化工作的績效評價考核和監督機制,制定具體考核標準和量化指標,明確獎懲措施,建立服務項目公示制度,定期開展檢查督導工作。

(二)進一步完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針對縣級文化設施老化陳舊問題,要加快改造步伐,使其具備基本功能;針對個別鄉鎮綜合文化站缺失、部分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標準偏低的問題,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實現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完全覆蓋;針對多數農村文化活動場所缺失的問題,要借鑑部分地區先進經驗,整合各種資源,在每個行政村建設集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民政、體育及計生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村民服務中心。

(三)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一是要繼續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要督促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佔財政支出比例”的要求,增加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的投入。要努力增加政府非税收入用於文化的投入,提高彩票公益金用於文化事業的比重。二是要落實公益性文化事業捐贈減免的各項政策,積極引導企業、個人等社會力量資助和興辦文化事業。三是要加強資金監督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要建立健全財政投入激勵約束和績效管理機制,明確績效目標,把向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作為財政投入的重要依據;要創新財政投入方式,探索將財政對文化投入由以前直接撥款為主轉為購買服務、項目補貼、以獎代補、基金制等多種方式;要協調財政部門,儘快制定出台國家層面的《“三館一站”免費開放經費管理辦法》;要提高文化部門在資金安排和管理中的話語權,切實做到資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銜接。

(四)進一步加強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一是要貫徹落實中宣部、中編辦等六部委《關於加強地方縣級和城鄉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明確核定鄉鎮綜合文化站人員編制,確保每個鄉鎮綜合文化站配備不少於2個以上的人員編制,穩定基層文化隊伍。二是要抓緊建立推行職業資格制度。文化機構從業人員要通過文化行政部門或委託的有關部門組織的相應考試、考核,取得職業資格和崗位培訓證書才能上崗。三是要推行人員聘用制和崗位目標責任制,逐步打破人員能進不能出,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局面,促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才資源合理配置和流動。四是要加強對基層文化單位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積極扶持鄉土文化能人、民間文化傳承人,建立相應的補貼和激勵制度,增強基層文化工作的活力。

(五)進一步豐富基層公共文化產品。一是基層文化部門和文化機構要轉變觀念,真正實現從辦文化到管文化的轉變,從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向文化產品的提供者的轉變。二是要進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單位內部機制改革,完善監督考核機制,提升公共文化機構的管理和服務水平。三是要改進服務方式。針對基層羣眾的文化活動習慣,利用傳統節慶和地方特色活動,開展羣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文化活動,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滿意度,讓農民羣眾自覺主動加入農村文化建設中來。四是要加強文化資源的流動性和數化,提高文化資源的利用效率。

標籤: 調研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knmo7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