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產業扶貧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產業扶貧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產業扶貧是我州全面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和“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蒐集了關於產業扶貧調研報告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

產業扶貧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產業扶貧調研報告範文(一)

產業化扶貧是國務院扶貧辦“一體兩翼”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貧困羣眾增收長效機制,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貧困地區逐步培育支柱產業,促進貧困羣眾脱貧致富穩定增收的一項重要舉措。按照州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規劃領導小組的要求,州扶貧開發辦公室組織各縣扶貧開發辦公室、各科室對“xx”以來的產業扶貧項目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州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重大意義

產業扶貧是我州全面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和“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我州扶貧開發工作在堅持原有各項扶貧措施的基礎上,不斷拓寬扶貧思路、探索扶貧途徑、創新扶貧機制,圍繞整村推進、整鄉推進、連片開發,以產業扶貧資金、貧困村互助資金、小額信貸資金等,通過扶持農户、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等方式實施產業扶貧,對穩定增加農民收入,從根本上構築起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長效機制奠定了基礎。

實施產業化扶貧的必要性主要表現在:

1、實施產業扶貧,是實現新綱要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實現新綱要提出的“兩不愁、三保障”的奮鬥目標,必須以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貧困人口收入增加為前提。新綱要明確把產業扶貧作為專項扶貧的一項重點工作,將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工作任務之一,要求“到2019年,力爭實現1户1項增收項目,到2020年初步構建特色支柱產業體系”。從我州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看,完成這樣的目標任務仍然需要大力發展產業,建立貧困地區貧困羣眾穩定的增收長效機制。

2、實施產業扶貧,以增加貧困羣眾收入和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為目標,既是一項重要的扶貧手段,更是黨委、政府關心“三農”最現實最具體的體現。

3、實施產業扶貧,是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國民經濟和全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加快產業化扶貧進程,發展農村經濟,解決貧困人口温飽,提高貧困人口生活質量,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

4、實施產業扶貧,是貧困羣眾脱貧致富的迫切需要。按照國家2300元扶貧標準,全州還有貧困人口72.24萬人,有低於785元深度貧困人口11.56萬人。加快產業發展,千方百計增加羣眾收入,實現貧困地區經濟持續發展任務緊迫而又艱鉅。

目前,我州產業扶貧的重點主要集中在種植、養殖和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基礎項目上,包括三七、辣椒、草果、咖啡、香蕉、八角、茶葉、甘蔗、蔬菜、馬鈴薯、木本油料、中藥材和畜牧業等產業。通過近幾年的扶持和發展,這些產業正在由“散、亂、小、低效”向“集中、有序、規模、高效”轉變。

二、我州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現狀

“xx”期間,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我州高度重視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提出了基地化、規模化、標準化、商品化和組織化的“五化”目標。針對不同類型的區域,制定了不同的產業扶貧措施。山區圍繞“山”字做文章,突出特色,做大做強畜牧、林果、中藥材等產業;半山區加強結構調整,培育特色產業,突出抓好糧、畜及經濟林果發展;壩區以市場為導向,狠抓名、特、新、優品種發展,突出規模效益,發展精品農業;邊境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特色農業、熱區產業和邊境貿易、生態旅遊等產業。圍繞開發式扶貧的方針,扶貧開發重心已從夯實農村基礎設施,逐步轉向抓產業開發並舉,特別是建立貧困地區貧困羣眾穩定的增收長效機制,已成為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據統計,“xx”以來,累計投入各類產業扶貧項目資金16.79億元,其中:產業扶貧專項資金6861萬元,上海對口幫扶產業資金3585萬元,易地扶貧產業資金799.35萬元,信貸扶貧項目資金1229.8萬元,小額扶貧到户貸款資金15.39億元,互助資金1500萬元。在整村推進、整鄉推進、縣為單位連片開發項目中用20—30%的資金髮展產業。扶持發展了三七、辣椒、蔬菜、草果、咖啡、香蕉、甘蔗、木漆、劍麻、水果、茶葉、木本油料和母豬、肉牛、山羊、蛋雞等一批種植、養殖特色產業項目。到目前,基地建設步伐加大,截止2019年,全州三七在地種植面積16.06萬畝,累計總產值達166.57億元;辣椒種植面積145萬畝,預計產值達23.2億元;茶葉種植面積48萬畝,預計產值達4.56億元;核桃種植191.99萬畝,產量200萬公斤,產值2.64億元;油茶種植156.89萬畝,產量937.5萬公斤,產值7.1億元。存欄生豬、大牲畜、出羊和家禽分別達356.79萬頭、149.86萬頭、39.99萬隻和1246.92萬隻,分別比上年同期增6.12%、4.25%、5.21%、5.77%。出欄肉豬、肉牛、肉羊和家禽分別達507.86萬頭、56.12萬頭、40.60萬隻和1694.96萬隻,分別比上年同期增11.04%、4.25%、15.77%、7.61%。2019年畜牧業產值達60.4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25.76%,人均畜牧業純收入達696.7元,比上年同期增31.48%,畜牧產業已成為我州廣大農民羣眾增收致富和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得到全面發展,全州有重點龍頭企業72户,其中國家級1户、省級26户、州級65户,有國家扶貧龍頭企業4個,有農民專業合作社547個。形成了特安吶、苗鄉三七系列產品;一吃福、彝品香等辣椒系列產品;凱鑫企業生產的源升茶葉系列產品;豐林花生油等特色產業。通過產業扶持和龍頭企業及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增強了羣眾的造血功能,促進了貧困村羣眾穩定、持續增收。

三、存在困難和問題

一是產業扶貧專項資金投量不足,需要與可能差距大。整村推進項目村中用於產業發展的資金僅為財政投入資金15萬元的10%,產業發展資金偏少。每年的互助資金投量僅為100萬元,僅僅只能安排10個項目村,而產業扶貧專項資金每年只安排1600萬元左右,每年每縣(市)只能實施2~3個產業項目。產業資金安排與貧困羣眾發展產業需要矛盾突出,遠遠滿足不了生產發展的需要,受益的農户相對較少,帶動和輻射的面不大。

二是羣眾認識有偏差,產業培育難度大,羣眾增收緩慢。在整村推進項目中,個別村對基礎設施比較重視,對優勢主導產業的發展思路和規劃不夠清晰,加之部分農民受傳統小農意識的影響,雖然資源比較豐富,但由於經營粗放,科技運用率低,產業開發規模小、結構不合理,嚴重製約着支柱產業的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明顯,專業合作組織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特色經濟優勢沒有得到很好的發發,產業培育難度大羣眾增收緩慢。

三是產業化水平依然十分滯後。產業佈局分散、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低、市場規模較小、龍頭企業自我發展能力弱,帶動面小,服務體系不完善、合作組織發育不足等問題突出。

四是產業項目週期長,扶貧效益難以顯現。產業扶貧項目投向重點大多是種植、養殖業項目,生產週期較長,抗自然災害、抗市場風險能力較弱,效益短期內難以顯現。

四、2019~2020年主要工作目標任務

緊緊圍繞貧困村和貧困户,以羣眾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目標,立足資源優勢,以“公司+基地+農户”,“合作社+基地+農户”,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模式,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帶動、羣眾參與”的方式,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突出特色產業培植,提高農村生產經營的組織化、協作化、規模化程度,提升扶貧開發工作層次,促進企業增效,農民增收。

力爭到2019年,全州實施6000個貧困村的整村推進、開展10萬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實現扶貧對象有飯吃、有水喝、有房住、有學上、有醫療、有產業。到2020年,解決深度貧困問題,基本解決石漠化連片特困地區貧困問題,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

五、主要措施及建議

1、加強領導,做大產業。要發展產業,要明確抓領導,領導抓。要成立產業化扶貧發展領導小組,實行領導親自抓產業,掛鈎產業,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強化引導,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緊緊圍繞培育產業、促農增收核心,引導貧困羣眾轉變傳統種植模式,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種植業。要抓住農民外出務工多,農村土地閒置新特點,引導羣眾招商引資,發展規模種養殖業。要加大政策宣傳,抓住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引導羣眾發展種草養畜,發展優質水果、木本油料等,增加羣眾收入。

2、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和部署,緊緊圍繞“三農”發展大規劃,在各縣(市)選擇交通、區位、資源、合作基礎良好的鄉(鎮)、村作為試點,探索建立具有法人主體資格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逐步做到實施一個整村推進項目,着力培植一項支柱產業,組建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要發揮產業扶貧的作用,結合全州“xx”加快建設“四大基地”的發展規劃,充分利用小額信貸扶貧資金、互助資金、信貸扶貧項目和整村推進等扶貧項目優勢,加快貧困農村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着力推進“一鄉一業”和“一村一品”,培育、引導一批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並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帶動貧困羣眾增收致富。要抓好能人帶動。由於貧困羣眾市場意識、創業意識淡薄,難以形成闖市場合力,所以要培養一批能人來推動。

3、立足資源,科學規劃。產業扶貧怎麼抓,首先要有思路,有規劃。要做好規劃就是要圍繞基礎產業培育、基礎設施改善、基本素質提升、基本保障構建、基本隊伍建設,把安居温飽、產業發展、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農民素質提高、農業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主攻方向,採取多種形式,對各縣(市)已實施或正在組織實施的整村推進項目村、整鄉推進試點、邊境地區整村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產業項目等各類項目,結合實際,遵循羣眾意願,認真進行產業規劃。加強對扶貧項目的備選,做好可行性研究和項目實施的前期工作,不斷強化項目儲備。按照國家和省的安排部署,依據片區規劃及國家和省的要求,高標準、高質量抓緊編制完成好我州8縣(市)的縣級產業規劃(2019~2019年)報省審定,並提前做好組織實施工作。

4、打造亮點抓好示範帶動。各縣(市)要在產業扶貧建設中,選擇1~2個增收項目明顯,輻射帶動能力強,覆蓋面廣,羣眾易接受,龍頭企業參與的種、養、加項目,作為縣級特色支柱產業或主導產業,扶持做強做大,做出成效。

5、注重整合,加大投入。建議州設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財政、審計、監察部門加大資金監管,確保發揮效益。要積極整合財政、扶貧、發改、農、林部門及金融機構資金,合力扶持產業做大。鼓勵民間企業投入產業發展。各縣、各部門要按照國家和省批覆的《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2019~2020年)》規劃提出的產業發展目標任務認真組織實施。

6、加大培訓,提高素質。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經營能力為核心,開展種植、養殖實用技術和農業產業化技能培訓,圍繞產業發展開展各類技術推廣應用,建立實用技術推廣基地。積極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調整就業結構,拓寬就業渠道。通過項目、資金、培訓等方式扶持致富帶頭人、技術能人、農村經紀人創業興業,扶持他們參與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的能力。

產業扶貧調研報告範文(二)

20XX年是鄖縣建特色產業促農民增收的主題活動年、完成“三個確保”的關鍵年,又是深入開展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要年。為推進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探索產業扶貧的新路子,自3月份以來,縣扶貧辦組織專班,採取聽取彙報、實地查看、走訪座談等形式,對全縣產業扶貧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成效及做法

實施產業扶貧是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重中之重,是提高扶貧開發整體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壯大縣域經濟實力的有效舉措。近年來,鄖縣搶抓重點村建設機遇,以整村推進為平台,突出農民增收核心,強力推進產業扶貧。2019年全縣“果菜藥桑”特色產業基地面積已達到67.87萬畝。其中已啟動的105個重點扶貧村突破16萬畝,人平達1.3畝,其中柑桔8萬畝、木瓜4萬畝、桑園1.5萬畝、蔬菜1.2萬畝、中藥村0.8萬畝、茶葉0.5萬畝;養殖小區11個,為農民脱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主要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合理規劃。

因地制宜、合理規劃是產業扶貧的基礎性工作,只有科學規劃,才不至於讓農民的苦幹變為白乾,才能讓農民儘快看到希望,得到實惠。全縣在實施產業扶貧時,進行反覆調查、充分論證、科學規劃。堅持把重點村致富產業建設與全縣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化經營和退耕還林有機結合起來,圍繞“果菜藥桑畜”等特色產業,突出柑桔、木瓜、胡桑三大主導產業,按照多鄉一業、數村一品和規劃進村入户的要求,辦示範樣板,發展畜禽養殖等特色經濟板塊。現在基本上形成了丹江庫區柑桔帶、退耕還林和二高山地區木瓜帶、低山丘嶺桑蠶帶、城郊鄉鎮和國道沿線蔬菜帶的產業格局。。

(二)整合資金,傾斜使用。

產業扶貧,資金是關鍵。鄖縣整合財政、扶貧、發改、林業、移民和畜牧等各類資金,集中捆綁、傾斜使用,強力推進產業扶貧進程。一是加大財政扶貧資金投入比重。啟動實施的重點村,在整村推進項目建設中,其中安排到重點村的財政扶貧資金至少40%用於產業發展;二是互助資金全部扶持。2019年鄖縣被列為全省扶貧互助資金試點縣後,在城關鎮黃土樑村、白浪鎮楊溝村和胡家營鎮土地溝村等3個村開展了村民生產發展扶貧互助資金試點工作,把互助資金項目的投向全部放在興建致富產業上,切實解決了貧困户想發展又缺資金的難題,真正使致富產業扶貧到户。如:黃土樑村貧困户尚智雲去年6月份借款3000元,養殖1000餘隻雞,9月底全部出售,還清借款後,三個月內淨賺1500餘元。三是小額信貸重點扶持。把扶貧到户貼息貸款的投向重點放在興建致富產業上。重點村推進到哪裏,貼息貸款就安排到哪裏,有效緩解了產業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加快了產業建設的步伐。2019年度扶貧到户貼息資金32萬元(貸款金額640萬元),共發展產業基地9600畝,發展牲畜1萬多頭、家禽8000多隻。四是幫扶資金集中扶持。將中直、省市縣對口幫扶資金集中用於發展產業。近年來,社會幫扶資金600餘萬元,其中用於產業扶貧近500萬元,2019年中國恆天集團幫扶鄖縣200萬元,繁育經果林種苗100餘萬株,全部用於重點村產業發展。五是整合資源拉動產業。由縣產業辦牽頭把產業化扶貧與退耕還林、庫區村產業發展緊密結合,集中力量、形成合力,打造柑桔產業村和木瓜重點村。

(三)多方促動,紮實推進。

產業扶貧的主體是農民,如何把農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是做好此項工作的關鍵。鄖縣多方促動,讓農民儘快得到了實惠,調動了農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一是壯大龍頭企業拉動。首先,立足特色優勢產業,出台了扶持龍頭企業發展的政策,建立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項基金,對白泉酒業、十堰渝川泡菜公司、鄖縣南化紅酒廠等10家市、縣級重點龍頭企業,予以重點扶持,幫助龍頭企業壯大塊頭,加強與基地聯結,增強了拉動能力。其次,緊緊圍繞資源優勢,大力開展招商引資,興建龍頭企業帶產業。培育發展市級農業龍頭企業6家,縣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引進推廣農業優良品種30餘個,推廣適用技術20餘項;新開產業效益明顯提高,產業優勢更加突出。二是培植各類典型帶動。通過提高品質、擇優發展,以優質品種推進重點村產業建設提檔升級。在重點村創辦柑桔高產高效示範園樣板、畜禽養殖小區樣板等產業示範樣板20餘個、2萬餘畝。在畜牧產業發展過程中,重點抓了品種改良、種草養畜、小區特種養殖;同時,加強產業村典型和產業典型户的培養,為後來啟動的重點村樹榜樣。三是突出重點推動。貧困户的產業發展既是重點,又是難點,他們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力,發展產業難度較大。鄖縣建立一名縣領導帶一個扶貧工作隊幫一個重點村,黨員幹部結對幫扶一個貧困户的幫扶機制。以“擇貧而扶,極貧重扶”為宗旨,幫助貧困户發展高效經濟林(園)或找準穩定增收的致富項目,從貧困户的種、養、加和產、供、銷上全程服務,切實把扶貧到户的機制落實到實處。

(四)加強領導,強化服務。

加強領導、強化服務是實施產業扶貧保障。一是領導重視。鄖縣十分重視致富產業的發展。縣委、縣政府將致富產業建設作為重點項目,列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民脱貧致富的重要工作優先安排,成立了縣鄉兩級“扶貧產業建設開發領導小組”,明確了相關部門的職責,並將其納入目標考核責任制,形成了產業發展的合力。二是加強培訓。一方面注重產業建設的建園標準化和管理的科學化。圍繞致富產業基地建設,聘請農業專家和農業技術人員進村入户進行現場培訓,實現户平擁有1個科技明白人的目標。另一方面注重產業品種的優良化。在重點村培育科技示範園和示範户,充分發揮他們的示範帶動和推廣輻射作用,實現了產品升質、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三是培育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產業發展的載體,在農民和企業、生產和市場、政府和企業、農民和其他組織以及農民和農民之間構架了橋樑,起到了連接和粘合作用。全縣打破傳統性小而全、分而散、粗放性的經營模式,把農民有序的帶進農業產業化運行軌道,不斷培育和引導羣眾發展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城關鎮黃土樑村把扶貧互助合作社與桑蠶協會有機結合,形成大户帶小户、富户帶窮户的拉動機制,全力發展桑蠶產業,僅兩年時間就發展胡桑1000餘畝;胡家營鎮土地溝村探索出“支部+協會”的模式,把黨在農村的政治優勢與專業協會的經濟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目前,該村種植桑樹20萬株,年養蠶1500餘張,產值達60多萬元,年收入過8000元的養蠶大户達30餘家。

二、制約產業發展的因素

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全縣產業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部分產業有了一定的規模,但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制約該縣產業化發展因素逐漸顯現,主要表現在:

(一)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帶動力弱。

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雖然有11家,但真正上規模、上檔次農產品加工企業並不多,大多數企業經濟實力弱、科技含量不高、產品結構單一、品牌意識不強、輻射面狹窄、產品加工轉化率較低,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銜接不緊,“公司+基地+農户”的格局未完全建立,產業發展多由政府包辦代替,企業自建基地意識不強。

(二)產業發展技術含量不高。

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普遍較低,農業科技推廣不深入,農民習慣於傳統種植,產業發展產前服務的多,產中、產後服務的少,種植栽培管理粗放,產量普遍較低,優質品種比例較小,市場競爭力低,農民把握市場信息和駕馭市場經濟能力較差,盲目、被動地應對市場,很容易出現生產環節快速發展,產品銷售環節過剩或短缺的現象,使農民增產難以增收,農民增收顯得十分脆弱。

(三)扶貧到户機制不健全。

目前,該縣金融部門對農業產業的投入與扶貧部門對接不緊,由於銀根緊縮和貸款聯帶責任等原因,金融部門門檻高,貧困户可望而不可及,存在“嫌貧愛富”現象,貸款難的問題突出,直接影響了貧困户發展產業的信心。由於貧困村和老區村大多分佈在偏遠地區、自然條件極差、基礎設施落後,財政扶貧資金大部分投在基礎設施上,投到產業發展上較少,儘管全縣啟動了互助資金試點工作,可以緩解部分農户生產發展困難,但覆蓋面太窄,目前只有城關鎮黃土樑村、白浪鎮楊溝村、胡家營鎮土地溝村三個村。另外,由於農業相比其它產業而言,屬高投入、低產出、見效慢的產業,社會幫扶資金往往選擇投入成本相對低、產出利潤相對高,見效比較快的行業,加上政策引導還未完全到位,導致社會幫扶資金對農業產業的投入較少。

(四)農產品營銷體系不夠暢通。

全縣農產品銷售網絡仍不鍵全,已建立的農產品市場規模較小,高檔次農產品集聚較少,農民市場化意識不強,傳統的“家庭式”營銷模式根深蒂固,經營方式基本上還是一家一户、單兵作戰,組織化程度較低,缺乏對市場信息的正確把握;雖然有些鄉鎮村建立了中介組織,但與千家萬户聯繫不緊,沒有與農户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

三、幾點建議

為了完成“三個確保”的目標任務,該縣今年明年將啟動實施83個重點村(20XX年41個,2019年42個),全縣扶貧工作面臨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要求高等特點,全縣要強抓國家扶貧開發的機遇,大力實施產業化扶貧,不斷激發產業化扶貧活力,真正讓農民有一個穩定的增收渠道。

(一)要立足優勢確立工作思路。

一是立足優勢產業建基地。圍繞全縣特色優勢產業,逐年增加產業化扶貧投入,建成柑桔、木瓜、小水果等特色農產品基地,引導農民提高基地建設質量,實現基地產品的優質、高產、高效。同時,在城鄉郊區要充分利用交通優勢、市場優勢、信息優勢,繼續推廣大棚蔬菜種植。二是長短結合抓規劃。堅持以短養長、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長抓柑桔、茶葉、木瓜、核桃、小水果、中藥材等,短抓煙葉、蔬菜、畜禽養殖等,,使一家一户的小產業匯聚成千家萬户的大產業,形成“數村一品、多鄉一業”產業格局。三是大力實施農村“五通”工程,繼續圍繞農村支柱產業搞好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徹底改變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落後的狀況;四是繼續鞏固生產發展互助資金項目。互助資金項目是新階段扶貧到户的新模式,是解決貧困村發展生產資金短缺,幫助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有利於扶貧資金髮揮最大效益。我們在辦好試點的同時要加強鞏固提高。

(二)要培植龍頭提升經營水平。

搞好產業化扶貧,培植龍頭企業是重點。一是堅持以“特色、精品、高效”為目標,圍繞資源開發上項目,圍繞特色農業搞加工,力爭一年扶持2-3個龍頭企業,通過3年時間,在全縣逐步扶持和培植20家有基礎、有優勢、有特色、有前景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做優龍頭企業,帶動千家萬户脱貧致富。二是充分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特色優勢和政策優勢,採取大規模、寬領域、多渠道的招商引資,吸引省內外客商到鄖縣投資興業,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龍頭企業。三是按照用好一個能人、開發一片基地、壯大一個產業的思路,大膽啟用懂技術,精管理、善經營、能帶動一方羣眾致富的能人,出台優惠政策,搞好跟蹤服務,搭建展示舞台,讓他們創辦企業。四是建立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考核指標體系,實行動態管理,重點對企業的信用等級、財務狀況、扶貧效益和經濟效益等重要事項進行監測,健全和完善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的准入和退出機制,促進農業龍頭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三)要拓展市場,健全營銷網絡。

一是大力發展信息中介組織和網絡型中介組織,以各類專業協會、企業、合作社和能人銷售為依託,逐步形成縱橫交錯、運轉靈活、輻射全國的農產品營銷網絡。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合理佈局、完善功能、增強輻射的思路,想方設法擴建現有市場,開創新型市場,對接外地市場,開拓國際市場。三是不斷完善市場信息收集發佈、質量安全檢測、網絡服務和配套設施建設;規範市場交易規劃和市場準入制度,建立農產品銷售綠色通道;堅決打擊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和欺行霸市的不法行為。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產品加工經營企業為龍頭,以千家萬户家庭經營為基礎,培育農村的中介組織——專業協會和合作社,提高農民的組織程度,走“農户+協會或合作社+公司”的路子。

(四)要依靠科技打造精品名牌。

一是深入推廣科技。結合產業化扶貧基地建設,建立以農廣校為核心、以鄉鎮服務中心、企業技術服務為骨幹的技術服務推廣體系和技術培訓體系,力爭每年培訓農户2萬人次以上,使大多數農户掌握了1~2門農村實用科學技術。二是培植精品名牌。始終把依靠科技攻關、培植精品名牌產品擺在重要的戰略位置,力爭形成一個支柱產業有一個名牌產品當龍頭,一個系列產業有一批拳頭產品作支撐,一個鄉鎮有一批特色精品作支柱的科技創新格局。三是推進標準化生產。以質量安全為核心,按照國家、行業、地方的質量標準建設基地,對產品的生產、加工、貯藏、運輸、銷售全過程進行標準化管理,提高產業的科技含量、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打造精品名牌。

(五)要整合力量建立長效機制。

一是加大對產業化扶貧領導。實施產業化扶貧是山區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是推動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產業化扶貧工作的好壞,直接關係我縣扶貧開發工作效果,各級各部門一把手要親自過問、親自抓,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要廣泛深入宣傳,教育廣大羣眾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堅持領導聯繫制度,對重點扶貧企業,幫助指導發展,協調解決難題;堅持部門幫扶制度,發改局、財政、扶貧、工商、税務、金融等部門密切配合,搞好管理服務,積極為扶貧企業找信息、選項目;加大對產業示範區建設的扶持力度,以點帶面,推動產業化扶貧工作有效開展。二是建立項目資金整合機制。把財政、扶貧、發改、農業等部門和社會各方面力量整合起來,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集中使用,各記其功”的原則,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項目,通過項目帶動,促進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三是建立多元聯動的長效發展機制。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引導、企業主導、效益推動、羣眾參與、產業發展的聯動機制,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為推進產業化扶貧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通過各種措施,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農業產業經營,形成產業化扶貧的整體合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g94gj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