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職業調查報告(通用3篇)

職業調查報告(通用3篇)

職業調查報告 篇1

相關報告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國本科生簽約率為39,未簽約率為59,另有2的本科畢業生雖已簽約但被僱主解約。究其原因,就業難不光有社會大環境的問題,大學生自身在求職方面也同樣存在着眾多問題。近日,易才網就此現象進行了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專項調查,發現大學生在求職的三個環節上問題比較嚴重。

職業調查報告(通用3篇)

以特殊才能為後盾

調查顯示,78%的大學生就業目標不明確,對於未來的職業選擇完全是一種迷茫狀態,他們不知道要找什麼工作,也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甚至連自己的性格與特長都不瞭解。他們到處投放簡歷而沒有針對性,以至於求職成功率極低。

建議(易才網就業指導專家王進彥,下同):在校大學生要增強職業生涯規劃的自主意識,在求職時既需要認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瞭解社會需求,以求定位準確。

在職業選擇時要明確以下幾點,你究竟要什麼?你擅長什麼?你是什麼類型的人?在何種情況下有最佳表現?你有什麼比別人佔優勢的地方?再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以及自己在某一方的特殊才能來判定職業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以特殊才能做後盾,求職將更有競爭力。目前就業競爭比較激烈,身上有“亮點”的學生更容易被注意,也更有可能被用人單位選中。因此,發掘並增強就業競爭力應從發現自己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入手,發揮自身特長,並不斷強化,有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一個方向準備一種簡歷

作為求職敲門磚來説,簡歷製作是求職過程中的第一步,也是相當關鍵的一步。用人單位通過簡歷上的信息,對應聘者進行初步的資格篩選。求職者最終能否獲得面試機會,簡歷就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調查顯示,現在仍有一些學生製作簡歷不惜工本,彩色打印、銅版紙印刷、貼藝術照,而一份簡歷洋洋灑灑寫四五頁的大學生在20左右。

建議:太過花哨的求職材料反而容易讓招聘者感覺求職者華而不實,不如把自己的學習、特長、經驗等關鍵信息通過最簡潔、顯眼的形式展現在一張簡歷中,做到詳略得當,簡單明瞭,而且一種職業方向最好準備一種簡歷。

例如,你想應聘市場類職位,最好詳細描述在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校期間的一些學生活動和社會實踐情況;如果是應聘研發類職位,最好詳細描述專業學習情況和項目經歷,包括所使用的平台、工具、語言等等。對於那些沒有什麼工作經歷的應屆生,不需要造假,也可以把簡歷寫得吸引人。即使沒有長時間的工作經歷也會有在學校時的各種實踐或者兼職工作經歷。要好好挖掘自己的長處、仔細闡述自己的能力,也許用人單位會因為你具有的某種特別的優勢而選中你。做什麼事都要用心,即使是對於寫簡歷和麪試,也要當作一個項目來做,這才能在簡歷環節增加自身的另一個亮點,增加成功的機率。

不能貪圖一時的安穩

現在的人才市場大多呈現一種怪現象,一方面大量的求職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不少企業卻抱怨人才難覓。85接受調查的hr經理表示,現在的大學生還是怕吃苦,像公司業務員、銷售員這樣絕大多數涉及“底薪提成”收入和每月業績掛鈎的崗位,都很難吸引大學生的目光,而一些文職類的工作卻吸引了不少大學生尤其是女生的青睞。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有些求職者聽説公司距離自己住地需要40分鐘的車程而放棄面試的機會。

建議:據易才網相關數據統計,截至4月底,招聘職位數居首位的工作是營銷人員,佔總職位的18.53,缺口較大。相反,辦公室文員、文祕、行政助理等文職類人員明顯供大於求。求職意願為文職類崗位的人數比高達21.23,但文職類崗位招聘數量僅佔總招聘量的5.33,競爭最為激烈。

現在許多單位對文員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例如外形、身高、專業限制、英語水平、寫作水平,製圖軟件的使用等。而且,大多企業要求文職類人員在28歲以下,因此文員往往幾年後將面對職業轉型或再次就業。而且文職類工作的薪水是固定的,提升機會比較少,很難有所突破。但做業務、銷售就不一樣了,按業績説話,多勞多得。大部分企業的優秀銷售人員都是從應屆生開始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企業選擇他們時更多的是看重他們能吃苦敢於拼搏的精神。

年輕人就應該有衝勁,不能一味貪圖生活上的安穩,而不思進取。其實,很多人浪費了大好的時間,如果早點兒就業,積累經驗,現在沒準已經是擁有主管級別的高薪一族了。

職業調查報告 篇2

為了有效地推進我區""規劃的實現,加快富民強區和"兩個率先"進程,區政協將《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列為去年重點調研課題併成立了課題組,通過走訪,調研,座談等形式深入瞭解我區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梳理出我區職業教育發展的突出問題,對發展思路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對"職業教育"的再認識

1、職業教育的新內涵。職業教育是以培養學生作為中、初級技術工人為主、從事技能型操作人才的中等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經濟競爭力,成為經濟轉型期的重要特徵,要求造就一支宏大的技能型人才隊伍和高素質勞動者,因此發展職業教育是推進產業優化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前提。黨中央、國務院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大局出發,高度重視和關心職業教育工作,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將職業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把中等職業教育作為今後一段時期內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職業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機。

2、市職教的新環境。近年來,我市職業教育得到快速發展,服務經濟、服務社會的能力得#from 本文來自大學聯考資源網 end#到增強。市級職教中心,區級職教中心,特色化的教育機構,民辦的教育機構生機勃勃。市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鼓勵發展職業教育,優化和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創新培養模式,重點建設50個骨幹示範專業、10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和職業教育實訓基地。要求60%的中等職業學校達到國家重點職業學校標準"。各區縣也將分別重點建設一所職教中心,整合職教學校、職工培訓、社區教育培訓機構,使全市職教資源配置更加合理。

3、區職業教育的新要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大量的技術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是推進區城市化、工業化的迫切需要。為本區的現代製造業、服務業提供人力支撐,促進社會就業和解決本區徵地農民子女就業,特別是通過對徵地轉移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的技能培訓,是提高城市就業率,穩定社會秩序的重要途徑。

二、我區二十年職業教育發展的成果

我區職業教育起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經過20多年的艱難創建,現有國家級新港職業學校和省級市龍潭職業高級中學兩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已取得了顯著的辦學成果。兩所職業學校從最初只有幾個職教班,發展成了今天擁有l00多個班級4000多人的職教規模。現有省級示範專業一個,市級示範專業兩個,專業設置主要針對我區經濟開發區的需求,涉及服務、加工製造,IT信息技術等。每年都有千餘名職校畢業生,其中有70%是本區農民和城鎮居民的子女,為解決他們的就業緩解就業壓力起到積極的作用。幾年來我區職校生的就業率均達到98%,畢業生普遍受到了駐區企業的歡迎。除此之外,我區職校還堅持服務社會的辦學思想,開展對下崗職工、徵地農民、待業青年的技能培訓,積極做好拆遷徵地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期間,全區職業教育共培養畢業生5800人,培訓城鄉勞動者近3萬人次,基本形成了以中等職業教育為主體,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與普通教育相通的職業教育體系,為全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並在全市職教領域具有重要的影響。

三、制約我區職教上台階的問題

我區社會與經濟正由轉型期向着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變化期轉變,""規劃明確了全面達小康、建設新的目標,提出科教興區發展戰略。但是,我區職業教育無論是規模還是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特別是與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發展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的要求相比,都還有一定的差距。處於全市制造業中心的區必須充分認識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其他地區的職業教育都在跨越式的躍進,相比之下我們的差距在進一步的拉大,表現為:一是傳統的價值取向使職業教育先天不足。許多人存在鄙薄職業教育的觀念,認為"只有成績差的人才去讀職業學校",加上全國大幅增加普通高校的招生規模,客觀上也刺激和強化了追求讀大學的傾向。大學聯考升學的導向作用,致使生源不足,經費不足,設備不足,師資不足構成職教四大共性困難。二是企業、行業和社會力量沒有形成辦學合力。社會各方共同辦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不高,技術培訓的機構很多,政出多門,形式多樣,資源分散,學生實訓和就業缺乏規範統籌,導致職業學校辦學遭遇很多難題,出口的不暢影響進口的興旺。三是辦學分散,專業重複建設,特色不鮮明。我區職校佔地面積小且校區分散,發展空間受到限制,重複建設多,資源浪費多。我區職校設置的專業以就業為導向方向正確,但專業特色不夠鮮明,輻射面較窄,示範性不夠強,培養的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比較薄弱,可持續性發展能力較差。四是實習實訓設備落後,缺少財力支撐。辦職業教育必須有與技術進步相適應的專業實習實訓設備,以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場地進行實踐操作和技能訓練。目前各職校的實習實訓設備落後老化,現有的實驗室,技訓室也只能保證最基礎的教學要求,加上使用後維護不夠及時,造成比較先進、難度較大的教學無法正常開展。五是專業教師嚴重短缺,培養培訓的難度較大。我區職業學校均由普通中學轉型而來,文化基礎課教師過剩,專業課教師不足,專業課教師隊伍與專業辦學需求相比,是杯水車薪,造成職校發展缺乏最基本的人才保證。

四、加快發展我區職業教育,提升辦學水平的建議

1、優化辦學機制,練好內功,打造職教品牌

(1)讓品牌轉變成辦學效率。特色是一種獨特而穩定的個性品格,是辦學的生存之本、拓展之源、立足之地。一所學校沒有特色就沒有個性,沒有自己的旗幟,名校就名在"特"字上。區職教辦學歷史長經驗豐富,需要總結優勢在那裏,成熟的東西在那裏,特色在哪裏,讓專業特色更加清晰,讓品牌成為無形資產。比較其他地區職校的辦學特色,感覺我們的宣傳不夠到位,特色還不夠明顯。要從就業率,家長的評價,企業的滿意度三個方面來考量,做到辦學思路上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顯著特徵;在人才規格上,實行知識、能力、素質三者並重發展的培養特色;在辦學模式和辦學體制上搞聯合,教學內容上搞綜合,人才培養目標上搞複合。

(2)走規模集約化之路。政府統籌職教資源、加強職教中心建設,會起到綱舉目張的效果。職業教育由於和市場關係緊密,學生實訓的成本很高等諸多原因,必須講求效益,一是育人成才的社會效益,二是教學管理的質量效益,三是招生就業的規模效益,四是產、教、研結合的成果效益,五是開源節流的財經效益。實踐證明,學校必須堅持走規模、結構、質量、速度、效益和諧發展之路,新港和龍潭兩所職校實行合併,異地重建、徹底整合;建立職教中心,有效地減機構、精人員、滿負荷、高效率,學校才能實現五大效益都提高的目標。相信職業教育一定會和普通高中同步發展,找回90年代職教的輝煌。

(3)多元的資金注入。資金問題是永恆的問題,目前辦學主要來源於財政撥款,渠道單一,參考各地的做法是:引入民資,企業設備支持、實訓支持、自辦工廠,校廠一體,培訓轉移支付等多渠道解決經費問題,用企業管理的辦法管理、經營學校,在浙江和廣東已有成熟的經驗。

(4)提升教師"職教"的本領。組織教師到企業實踐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培訓提高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教師專業技能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職業學校密切與企業的聯繫、加強校企合作的具體體現。《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要建立職業教育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優化教師的能力素質結構,建設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促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通過這種實地培訓,瞭解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產業發展趨勢等基本情況,熟悉企業相關崗位(工種)職責、操作規範、用人標準及管理制度等具體內容,學習所教專業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新方法,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和用人標準,完善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方法,開發校本教材,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針對性。組織教師到企業實踐,教育行政等政府相關部門牽線搭橋,結合學校專業設置的情況,協調相關行業部門,選擇一批在行業中代表性較強、技術水平較高、職工培訓基礎較好、重視和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骨幹企業,作為重點聯繫的職教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做到雙方受益。

(5)以職業道德引領學生成長。現實的教育結構,社會的價值取向,職校難以獲得優質的生源,作為國民教育重要組成部分,職業學校承載提高國民素質的重任。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一方面困難很多,另一方面又特別的重要,關係到國民素質的底線,也是學校生存的底線。提升學生素質要大力加強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建設,薰陶學生良好道德品質,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形成。要營造價值導向鮮明的校園文化環境,使學生能從老師、同學身上感受到激勵、尊重和友愛,從班級和團隊活動中感受到和諧與温暖,從校園人文、自然環境中感受到積極向上的力量,從各項活動中找到自信,自覺形成誠實勞動,敬業愛崗,遵守紀律,執行規範的習慣,在工人的崗位上體現責任、實現價值。

2、定位本區產業,圍繞市場,提供人才支撐

(1)服務於區位的產業結構。隨着本區傳統產業的改造和先進製造業落户、高效生態農業與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大批一般技能就業崗位正在轉化為高技術含量的崗位,對人力資源的結構和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職教要與招商、工商、勞動、開發區管委會等部門信息對稱,專業設置緊貼市場,啟動職校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開發研究,調整教育教學內容,進一步擴大製造類專業和重點骨幹專業的招生數量,調減重複設置的專業,壓縮長線專業的規模。同時面向市場經濟設置專業,培訓徵地農民,為社會培養急需、適用的人才。

(2)服務於本區徵地農民子女的就業要求。我區勞動力資源豐富、成本較低,是本區招商引資參與經濟競爭的重要優勢所在,但應該看到,與勞動力低成本相併存的是勞動力的低素質、低效率。隨着產業升級對勞動力素質要求的提高,廉價勞動力的競爭正在轉化成技能素質的競爭。通過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力素質,把勞動力的數量優勢轉化為建立在高素質、高技能基礎上的人力資源優勢。加快職業教育發展重點在徵地農民子女,他們急需職業教育,渴望能夠致富,保證就業和家庭的生存安全。"要致富,學技術","讀完國中上職中,打工緻富一路通",這真實地説出了農家子女對職業教育的態度。

(3)用好駐區高校資源走聯合之路。由於經濟的快速變遷和國際產業的接軌,人力需求結構將漸呈燈籠型,中間大部分是擁有高級技術知識的專業技術人員。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主要是技術工人,非常容易被其他的培訓機構的學生取代,必須增加技術的含量,增加前沿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目前職業教育的高移是必然趨勢,國家今後的重點將放到發展大學層次的技術院校,因此要未雨綢繆,積極與高職院校聯合辦學,在專業、師資、信息、升學等方面的進行合作。

(4)實訓基地建設要積極推進"工學結合"。改變以學科為中心的培養辦法,切實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把學生技能培養擺在教育教學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學校加大加快教學投入,積極改善辦學條件,配置高性能的基礎性教學硬件,加大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先進實驗設備投入,積極將實訓基地向企業延伸。

3、統籌各方力量,政策扶持,優化職教環境

(1)創設有利於職業教育發展的輿論氛圍。大眾媒體要大張旗鼓地宣傳職業教育在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意義,在實施科教興區的特殊重要地位,在促進就業、增強勞動者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宣傳優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勞動價值和社會貢獻,摒棄重學歷輕技能、輕視職業教育的思想觀念,使新的求學觀、擇業觀和成才觀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走出先天不足後天發展不良的窘境。

(2)積極爭取國家,省、市三級財政的支持。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已經做出安排,決定在""期間部署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的"四個計劃";本市將建設10所國家級示範性重點中職學校,拿出2億元的專項經費創建30個國家級、省級和市級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增加專業設施設備,提升教育層次,要做大做強職教中心,這些機會不能錯過。

(3)增加公共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把職業教育納入全區教育事業的總體規劃,集中勞動、工會、民政、農林、街道等部門的培訓經費,將職業學歷教育、在崗培訓和成人教育整合為"大職業教育",增加教育經費,使職教和普教齊頭並進均衡發展。

(4)將職業教育納入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建議政府出面組織企業、教育、勞動等多家部門的專家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結合區域經濟特點統籌規劃;政府組織企業與學校聯合辦學,聯辦實體,雙方互動,雙方互利。

(5)人事部門給予政策傾斜。允許職業學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並適當考慮解決他們的編制、待遇等問題,給予技師以上的"雙師型'教師一定的政策傾斜,增加職教專業教師的比例。

職業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課題:創造低碳生活

二、調查人:張紀巍李晨琪

三、調查來源

1、居民生活問卷

2、網上查閲

四、調查目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緩解生態惡化。

五、調查內容

1、現在基本情況及存在問題:現代社會正處於高碳生活,低碳生活已經引起了全世界人的關注。雖然當前,不少的人們對低碳生活的意識已經開始轉變,從節約水電,降低能耗,減少具有污染性材料的使用等日常小事入手,不斷培養文明、責任的低碳方式。但仍有不少的人對低碳生活的觀念還比較模糊,長期以來形成的生活習慣還難以改變。2、什麼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低碳不僅僅是企業行為,也是一項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低碳(lowcarbon),意指較低(更低)的温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簡單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歸真的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因此低碳生活是我國提倡生活方式之一。3、低碳生活與我們生活的聯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其實是一直都在排放着二氧化碳,比如我們坐汽車要耗費燃油,燃油燃燒就產生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氣中就增加了碳排放。我們每天都要看電視、用電腦,這些家電都耗費電能,電能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如何通過節約能源節制我們的日常生活,如,少用空調、暖氣,少開車,少坐飛機等,都屬於低碳生活的一部分。4、低碳生活的意義:全民低碳生活,對緩解全球變暖有非常巨大的效果。二氧化碳在地球上能存在上百年,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人們把更多的目光聚焦於減少農業生產領域的二氧化碳,卻忽視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張女士説,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跡,據測算,1999年—--年間,城鎮居民生活用能已佔到全國26%,我國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7噸。按照78.5公斤碳排放量需一棵樹來算,人均每年消費8噸的南京每年就要種101棵樹。

5、調查分析:調查問卷發放50份,收回50份,有效問卷48份,根據調查,分析如下:我們生活中的碳排量比前年增加6%。

不少的人也有了低碳的意識,不少學校也都組織了宣傳低碳的活動,通過在濰城區東方家園下小區的觀察,近年來,人們的素質有了很大提高,一些大人小孩見到垃圾會主動撿起。6、建議及措施①將>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和年度計劃,在經濟發展中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②嚴格對建設項目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的生產主體工程與防治污染設施同時設計;同時建設;同時投產)使用。現在,全國建設項目環評執行率和“三同時”執行率在95%以上。

③健全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從中央、省、市、縣四級政府建立環境/低碳管理機構。

④健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使環境管理沿着法制化和規範化軌道發展。

六、調查結果:通過調查,我們瞭解了低碳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及碳排放量,通過我們自身對低碳的理解及查閲資料進行宣傳,使更多人瞭解了低碳生活的意義所在,並且開始了低碳生活。從而與以前相比,減少了碳排量。

七、調查實踐感悟

通過本次的調查社會實踐,首先是提高了自己,在與他人的交談中鍛鍊了自己,並且幫助他人提高了自我素質,實現了低碳生活,為小區做了貢獻,為他人做了貢獻,為地球做了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ewm97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