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扶貧調研報告4篇

扶貧調研報告4篇

本文目錄扶貧調研報告縣專項精準扶貧工作情況調研報告範文扶貧到户政策措施調研報告範文認真貫徹精準扶貧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一、概述

扶貧調研報告4篇

**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的牧業旗。全旗共轄8個蘇木鎮;161個嘎查(村),其中以牧為主的嘎查90個、以農為主的村71個;568個村民組(獨貴龍);總人口17.85萬人,其中農牧業人口12.76萬人。6月末,全旗牲畜總頭數198萬頭(只),但貧困農牧民(未解決温飽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飼養牲畜僅3羊單位。

**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旗,經過多年的扶持與發展,全旗的貧困程度雖有所減輕,但受自然災害、地理環境、人口素質、農牧業基礎設施狀況等影響,貧困面還比較大,貧困程度還比較深,到底仍有42個貧困嘎查村,佔全旗嘎查村總數的26%,未解決温飽人口1.68萬人,低收入人口2.11萬人,分別佔農牧業總人口的13.2%和16.5%,無灌溉飼料地或人均不足1畝水澆地2.7萬人,佔農牧業總人口的21%,特別是牧區無畜少畜户(人均不足5個羊單位)人口2.2萬人,佔農牧業總人口的17.2%.。

二、致貧返貧的主要原因、影響因素及存在問題

(一)致貧返貧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牧區貧困户中致貧返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種情況:一是因病致貧,比如因家中一人或幾人患了一種需長期醫治的疾病,每年需花費不少醫藥費而貧困,約佔貧困户的50%;二是因災致貧返貧,主要是長期的自然災害使生產生活基礎條件得不到改善,收入低,加上底子薄,沒有其他收入來源,生產性收入只能維持基本生活而致貧,約佔貧困户的25%;三是因學返貧,主要是學雜費逐年增高,一個學生從國小讀完大學就得需要幾萬甚至十幾萬元,不僅大學的學費居高不下,就中國小的雜費也讓一些農牧户難以承受,特別是近年學校大量合併,多數自然村都沒有國小,許多國小生和學前班孩子都需要家長陪讀,在人力、物力、財力上開支都很大,一個國小生一年也需要幾千元的費用。約佔貧困户的10%;四是因殘致貧,有些家庭的主要勞動力致殘或是殘疾人,因不能從事正常的勞動,更不能去謀取發家致富的非常複雜的事情而致貧,約佔貧困户的5%;五是懶惰致貧,一家人不好好種地養畜,更不會去勤勞致富,一年到頭等救濟而貧困。約佔貧困户的5%;六是其他原因致貧返貧,如孤寡、借貸等原因致貧返貧,約佔貧困户的5%。

(二)影響和制約貧困農牧民脱貧解困的主要因素及存在問題

1、自然條件惡劣,自然災害頻繁。

右旗自古以來就有“旱巴林”之稱,十年九旱,低山丘陵面積較大,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劣,自然災害十分頻繁。1995年秋,全旗遭受百年不遇旱霜凍,農作物受災面積達41.9萬畝,返貧人口達1.02萬人;1998年7月全旗遭受特大洪澇災害,直接造成經濟損失1.61億元,返貧人口達3.07萬人;8月16日遭受6.3級地震,持續時間30多秒,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250萬元,返貧1.87萬人;春旱十分嚴重,6月20日以前降水量不足10毫米;更是多災之年,不僅遇到了30年不遇的夏秋連旱,而且在9月5日至9月8日,北部的4個蘇木鎮又遭受嚴重的雪災和霜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148.5萬元,11月3日又發生了4.2級地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31.4萬元,預計總返貧人口2萬人左右。同時,全旗有近5萬多人生活在布病、地甲病、結核病、高氟水等地區,致病患者多達1.3萬人,因病致貧現象較多。

2、農牧業基礎建設薄弱、生產單一,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差。

右旗目前有耕地面積62.25萬畝,其中水澆地面積為15.55萬畝,人均1.21畝,主要集中在東南部西拉沐淪河北岸的衝擊平原,這一地區履蓋1個蘇木、2個鎮1萬多人。近年來,全旗的扶貧開發工作主要以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為主,但應對連年頻發的旱災、洪災、雹災、早霜等自然災害的能力仍然不強,這些不僅制約了農牧民增產增收,並易因此而致貧、返貧。截止底,全旗仍有三分之一的貧困獨貴龍仍是以養牧為主,其他收入基本沒有,生產生活都靠賣畜,至今尚有無畜户或少畜户(人均不足5個羊單位)5400多户。

3、農牧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程度差。

隨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場調節的比重日益增大,對於一家一户以分散經營方式為主而文化素質偏低的農牧民來講很難對諸多的市場信息做出準確的判斷,如果同一品種的農畜產品在某一階段的供給大量增加,而國內需求增輻不大,產品不能大量出口時,農牧民收入就會大幅降低。

與此同時,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用於農牧業生產的新品種、新技術大量湧現,要求農牧民加強這方面技術的學習,並將其運用到生產經營中來,絕大部分農牧民則無所適從,很難把先進適用且市場需求空間較大的新品種和技術運用到生產經營中來。

另外,一些貧困地區農牧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勞致富的信心和幹勁。

4、牲畜分配不均,牲畜佔有量差距大。

牲畜是牧民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但多數地區牲畜分配不均,多的多少的少,據統計,全旗18.5%的養畜大户飼養着全旗70%的牲畜,如崗根蘇木張勇一家4口人,飼養700多隻羊,人均175個羊單位。而貧困農牧民(未解決温飽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飼養牲畜僅3個羊單位,還有一部分無畜户。

5、勞務經濟發展緩慢,富餘勞動力比較多。

勞務經濟發展緩慢,隨着農牧業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使原來大量的手工勞作被機械代替,就使一大部分農牧民從以往的生產勞動中擺脱出來,形成大量勞動力資源閒置。目前,全旗有閒置勞動力達3.5萬人之多,但由於受傳統觀念和語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勞務輸出量不大,仍有相當一部分勞動力資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加上近年禁牧舍飼又使大量的剩餘勞動力重新返回牧業生產中,勞務輸出難度大。每年組織輸出人數在1萬人左右。

6、牧區生產生活支出高,成本大,收入不穩定。

一是牲畜這種生產資料的生命性決定了牧區具有人畜雙重消費的特點,特別是一遇災年,需要購買大量飼草料,出現成本大於銷售的現象。同時,禁牧舍飼也加大了牲畜飼養的成本。二是由於牧區地廣人稀,居住分散,牧民在教育、醫療、交通、水電、食品等方面消費較高,年人均達1264元,佔純收入的52%。三是與農區建設相比,國家對草原建設投入較少,畜牧業基礎建設欠帳較多,需要建設投入較大,牧民自己無力承擔。加強畜牧業基礎建設,轉變畜牧業經營方式,是提高農牧民收入的先決條件,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四是扶持牧户所需投入較大,如每户建一處草庫倫(6000元),扶持10個羊單位母畜(3000元),每户需投入9000元。據統計,全旗1128元以下收入的牧户有17285户,約需投入1.5億元。五是右旗屬高寒低温區,且持續時間長,取暖時間長達6個月,牧民維持基本生存狀態所需開支較大。

7、公共設施落後,社會事業發展緩慢。

全旗每百平方公里有鄉鎮0.078個,每百平方公里有等級公路4.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有醫療機構(含醫療點)0.25個,每百平方公里有中國小1.04個。一半以上的嘎查村不通電話。儘管各嘎查村已經通電、通路,但村路質量還有待於提高,電網質量和電價仍存在很大的城鄉差別。同時,又是地甲病、氟病等地方病區,全旗病區人口達4萬多人,佔農牧民人口總數的34.6%。

8、扶貧開發資金投入不足。-,每個“千村扶貧開發工程”的嘎查村3年投入資金20萬元,項目只能覆蓋1-2個獨貴龍組,發展灌溉飼料200—400多畝地。如財政扶貧資金項目中直接到村到户資金額為213萬元。項目覆蓋人口3萬人。人均只有71元,遠遠不能達到解決温飽問題的要求。這樣只能解決極少一部分貧困人口的温飽問題。另外,由於牧區農牧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路途較遠,項目建設成本相對其它農區就高一些,費用大一些。

三、牧區扶貧開發中值得借鑑的一些做法

在扶貧開發工作中,主要堅持開發式扶貧和到村、到户原則,以解決貧困人口温飽和實現低收人口穩定增收為目標,主要實施了整村推進扶貧,世行貸款扶貧,產業化扶貧,移民擴鎮扶貧、科技扶貧,社會扶貧,勞動力轉移培訓等項目,並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收到了顯著的效果,為儘快改變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創造了基本條件。一些好做法、好經驗值得在今後工作中借鑑和繼續應用。

1、整村推進扶貧項目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資金投入分散,扶貧成效不明顯的問題。從起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本着“渠道不變、投向不亂、集中使用、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各項扶貧資金,集中投入,配套使用,加大了對重點嘎查村項目實施的投入力度。

2、產業化扶貧項目從調整產業結構出發,大力推進產業化扶貧。一是通過扶持培育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增強其輻射和帶動作用,積極引導龍頭企業與貧困農牧户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合作共贏關係,最大限度地降低貧困農牧民進入市場的風險。二是圍繞主導產業的發展加大了對種養殖基地的建設,重點扶持培育出一些扶貧專業村、專業小區,通過產業化建設,使小區(專業村)的貧困農牧民實現脱貧致富。

3、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是加快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實現“減少農牧民,富裕農牧民”,的新的戰備性扶貧措施。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以“定單培訓”方式通過各培訓機構對那些收入低、生活困難、具有國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壯年勞動力進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讓他們真正掌握一門實用技術,從而達到“培訓一人,轉移一人,脱貧一户”的目的。

4、科技扶貧在扶貧開發過程中,特別是項目建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都離不開先進實用的科學技術作為支持和保證,離不開科技資源和科技成果的轉化。

5、社會扶貧對扶貧開發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是一項社會性工作,不是一個部門、一個單位或一個項目能完成的任務,必須動員社會各界力量,讓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扶貧工作中來。在這項工作中,市直、旗直各扶貧聯繫單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四、進一步探討解困辦法和扶貧的新途徑

扶貧開發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的工作重點和難點擺在了各級扶貧部門工作者面前,進一步研究探討貧困地區的解困辦法和扶貧的新途徑是一項新的課題,根據多年的扶貧工作經驗,鑑於以上牧區貧困户存在的不同致貧返貧的因素及存在問題,採取不同類型扶貧方式十分必要。貧困原因不同,貧困程度不同,其脱貧的難度也各不相同。對某種原因暫時致貧返貧的,如因小孩上學,或蓋房娶媳婦而致貧的家庭,當兒女走上工作崗位或兒媳婦娶進門後,此類家庭通過自己艱苦創業,可以在一定時間內脱貧。如果在扶貧工作中再給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持,這類家庭脱貧速度會更快。但是,對天災、人禍等原因致貧的貧困户就不同了。特別是一些家裏有長年卧病在牀需醫治的病人,因自身無力也無法從事或找到一個什麼職業,那麼,脱貧的難度就會相當大。

所以,如果不從這些具體方面來研究問題,只是簡單沿襲過去的結對掛扶、給錢給物、扶持致富項目等扶貧工作的思路、辦法,只能是治標而不治本。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必須根據當前貧困户結構對症下藥,重新調整扶貧工作思路。應當全方位、全覆蓋的建立、健全一種新的運行機制和政策。以下幾種方式僅供探討。

1、對通過扶持能夠在一定時限內脱貧的貧困户,應當繼續採取“扶”的政策和辦法。在過去的扶貧工作中,我們也積累了許多好的做法與寶貴經驗,仍然可以在這類貧困户扶貧中繼續運用。

2、對因病、因殘等原因致貧的貧困户,脱貧對他們來説極其困難,為此,應當對他們實行特殊的保障政策。一是醫保,二是養老保險。由政府出錢,為這些貧困户建立專門的醫療養老保險,確保他們以後過上基本無憂的生活。

3、對特殊無正常收入來源的貧困户來講,應當以政府為主“養”起來。儘管當前已在農村實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在並未全部覆蓋到位、標準較低的情況下,並沒有解決他們的温飽問題。因此,要根據這個地區的農民人均收入水平,至少按滿足正常生活需要測算適當的比例給予生活保障。至少幫助他們修建好住房,不再漏風漏雨。另外,再輔之實行社會救助、結對幫困等辦法,從而真正讓這少部分人擺脱貧困。

4、對於農村牧區懶漢型的貧困户只是極少數的,但確實存在,每個村都會有。對這種貧困户,不能像平常那樣再去用救助的方法,不能一味地去扶,否則,越扶越懶。要採取“逼”的辦法,根據不同對象,由鄉、村兩級負責,幫助他們發展生產,並幫助教育他們自食其力,自己找飯吃。對經過幫助仍懶惰不幹的貧困户,不再列入幫扶範圍。

5、對於機關部門聯繫幫扶貧困户這項工作,今後只幫能脱貧的貧困户,同時,每個部門都拿出一些資金進入“保、養”基金專户統籌,按照新的“保、養”制度使用。同時,應當發動企業、單位以及富裕起來的農民,像“希望工程”那樣,自願參加,自找對象,結對幫扶。從而形成政府、社會、企業、個人參與的新型運作機制。

以上幾種方式方法只是對今後扶貧工作方面提出的一種思考,但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方法關鍵是效果,關鍵在制定具體的、可操作的政策性制度的前提下,形成以旗、鄉(蘇木)兩級政府為主,社會為輔的扶貧工作制度、政策以及相應的運行機制。

縣專項精準扶貧工作情況調研報告範文扶貧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一、那坡縣精準扶貧的基本情況

那坡縣地處中越邊境,與越南高平、河江兩省的苗皇、河廣、通農、保樂、保林5個縣接壤,邊境線長207公里;全縣國土面積223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2萬公頃,轄有2鎮7鄉127個行政村3個社區;全縣總人口21.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6萬人,世居民族有壯、漢、苗、瑤、彝等5個,是一個典型的“老、少、邊、山、窮”地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目前,那坡縣貧困人口量多面廣,扶貧開發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加快那坡縣貧困人口脱貧步伐,促進邊境繁榮和邊疆的鞏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xx年6月,那坡縣按照上級精準扶貧工作部署,開展了扶貧對象精確識別和動態管理工作。全縣召開縣級工作動員部署會3次,召開鄉鎮級工作啟動會10次,培訓人員達5962人次。貧困村申請98個,貧困農户申請27309户,按照國定、區定任務分解,擬定59個貧困村20816户81952人為精準扶貧户,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和“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採取“一申請、兩公示、一公告”的程序和方法,把真正的“窮人”識別出來,真實填寫《貧困户登記表》,全面掌握全縣貧困狀況,並全部完成識別和通過鄉鎮審核公示和縣級審核公告,確保了扶貧開發攻堅戰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順利推進,為精準扶貧打下基礎。

二、那坡縣開展精準扶貧的主要做法

(一)精準識別,深入開展建檔立卡工作。

一是精準識別貧困人口。

二是精準管理貧困户信息。

(二)精準幫扶,全面落實扶貧責任制。

一是實現幫扶責任的全覆蓋。

二是確定幫扶項目。

三是確定幫扶項目完成時限。

四是確定脱貧時間。

(三)精準管理,創新社會扶貧機制。

一是實施幹部結對幫扶機制。

二是實施教育扶貧培訓補助。

(四)強化扶貧對象的信息管理。

一是建立長期的工作機制。

二是建立貧困户進退機制。

(五)精準考核,完善扶貧開發體制機制。

一是督促檢查,深入指導。

二是保障經費,加大監管。

三是建立幫扶監測機制。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民素質偏低增加了精準識別難度。一是農民的文化素質低,思想覺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準,給精準識別增加難度。二是部分羣眾對貧困識別工作不瞭解,對精準扶貧的目標和要求不明確,造成有些家庭户對入户調查工作不支持,嚴重影響精準識別工作推進。

(二)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分佈廣,增加了精準扶貧難度。一是地區發展差異,貧困地區的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向沿海地區轉移就業,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殘、小,勞動能力有限,無法有效參與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導致貧困農村“造血”功能的梗阻。二是貧困人口素質較低,扶持難度大。全縣70%以上的絕對貧困人口是國小以下文化,導致發展無門路、生產無技術、外出務工難,在農村實施規劃扶持項目中出現勞力緊缺和種植項目後期管護難到位的現象。三是一些農村幹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責任心不強,作風不民主,對貧困人口認識有偏差,認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是搞形式,扶貧到户不一定能兑現,導致鄉村幹部對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工作不夠重視。四是精準識別要求規劃到村、幫扶到户、差別到人,而識別過程缺乏剛性標準,難以做到讓羣眾心服口服。

(三)資金緊缺,影響精準幫扶的項目實施。一是資金不足,項目安排有限。貧困村所需要扶持的項目多資金量大,而每年自治區扶貧辦下達的專項財政資金有限,無法滿足貧困村扶持需求。二是部門整合資金難度大,不利貧困村“整村推進”工作的開展。雖然貧困村都有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掛點聯繫,有不少單位資金有限,沒有資金投入貧困村參與基礎設施和產業開發,“單位包村、幹部包户”工作機制沒有真正落實。三是屯級公路建設標準低,建設難度大。如XX年新建屯級砂石路每公里建設補助標準為12萬元,道路硬化建設為每公里 26萬元。XX年建設補助標準有所提高,新建屯級砂石路每公里建設補助標準為15萬元,道路硬化建設為每公里30萬元,但這與交通、發改等部門建設補助標準仍相差較大。四是產業開發資金有限,產業開發難於形成規模。圍繞貧困村產業開發項目,只是軟枝油茶、水果種植和養母豬養殖,實施的項目分散,形不成大規模。如去年參加全區扶貧示範工程“十百千”軟枝油茶項目申報和競選,和參加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區小型公益設施建設項目的申報和競選中,那坡縣沒有得到專家評審團的認可,項目落選,連片產業開發無法實施。五是“興邊富民”試點項目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影響項目建設進度。在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暨“興邊富民”先行先試點建設中,共有基礎設施、增收產業、環境與生態、社會事業建設等項目,涉及扶貧、發改、住建、水利、文體、衞生、電業等部門,雖然得到區內外有關部門的一些資金整合,但由於資金缺口較大,影響了項目的實施。

四、推進那坡縣精準扶貧工作的幾點建議

長期以來,扶貧開發存在着貧困人口底數不清、情況不明、針對性不強、扶貧資金和項目指向不準的問題。通過基層的實踐操作,我們認為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應圍繞以下幾方面來開展。

(一)大力宣傳,保障建檔立卡工作有序開展。進一步對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的意義和目的進行再宣傳、再動員,充分發動羣眾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基層幹部工作的責任感,加快推進工作。對實際工作中好的經驗做法加以推廣,對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予以解決,表揚先進,鞭策落後,確保工作有序開展。

(二)做好羣眾申報工作,確定幫扶依據。組織動員羣眾申報自己的收入情況,理清羣眾收入來源,算清羣眾年度收入總賬,是搞好精準扶貧的基礎。農民種地收入好算賬,打工收入很直觀,財產性收入比較固定,經營性收入相對隱蔽。所以,要做好羣眾的思想工作,讓其放下包袱,主動申請登記,從而彙總出每一户比較符合實際的收入基數,作為村民相互對比和是否確定幫扶的依據。

(三)注重評議張榜公示,確保精準識別。在羣眾代表充分醖釀評議識別的基礎上,以村委名義進行張榜公佈識別出的貧困户,徵求羣眾意見。在一定時間內徵求的意見提交羣眾代表再次醖釀評議,並進行二次張榜公佈徵求意見。經過二次徵求意見後,支部、村委會同羣眾代表共同研究確定精準扶貧對象。經調查研究,認為張榜公示是保證精準識別、公平公正的關鍵所在。另外,在此常規方法的基礎上,操作過程中還可以將調查人口以多少劃分,分割進行。根據貧困村實際情況,將農户劃分成小組,由小組提出貧困人口對象,經羣眾代表評議,這樣就可以減少矛盾,便於工作開展。通過自願申報、羣眾評議、調查對比、公告公示、建檔立卡等措施,完成貧困人口精準識別任務。

(四)強化評議手段,實施分類管理 。根據每户村民上年度收入情況,組織黨員代表、羣眾代表進行民主評議。具體為:以村為單位,按照每户家庭經濟收入情況,結合本村貧困人口指標數,從低到高進行分類排隊,然後選擇確定貧困户。操作過程中可以將貧困村、貧困農户進行分類:一是將貧困村分一、二、三類進行優先扶貧開發投入建設發展。第一類是開展以通路、通水、通廣播電視和電話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優先扶持;第二類是以發展“一村一品”為重點的產業基地建設進行幫扶;第三類是以科技培訓為重點的脱貧能力建設進行扶貧。二是對貧困農户再進行分類管理。第一類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體弱喪失勞動力的,大病大災造成生活困難而無力翻身的。全部納入低保範圍,民政部門按當地農村低保標準進行復核,並負責建檔立卡,列為救助對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們從扶貧對象中剔除出去。第二類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區確定的貧困標準以下,且有脱貧致富意願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貧的農民。針對各自的脱貧意願,有針對性地選擇致富項目,最好一個村選擇一個比較共同的產業,形成比較優勢。第三類是上年收入超過全區確定的貧困標準的農户。政府要幫助這類農户鞏固脱貧成果,防止返貧現象出現。要從扶持政策、金融貸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給予支持,調動他們進一步發家致富的積極性,從而使其帶動更多貧困户脱貧致富。

(五)落實幫扶方式,全面推進“六個到村到户”。一是結對幫扶到村到户。完成對貧困村、貧困户的登記造冊,建檔立卡,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制定幫扶計劃,明確掛牌幫扶責任人,確定具體的幫扶任務、標準、措施和時間節點,做到“一家一户調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帳、一家一户一個扶貧計劃、一家一户結對幫扶、一家一户回頭跟蹤扶貧效果”,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貧困户應扶盡扶。二是產業扶持到村到户。引進產業附加值高,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安排扶貧對象勞動力就業和輻射帶動周邊扶貧對象發展生產,吸引勞動力回鄉就業。通過土地流轉,統一規劃。以本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為依託,擴規模,提檔次,集中力量整合產業項目,打造地區產業品牌。改變農户個人自產自銷、粗放經營的低競爭力模式,提升產業競爭力。從而提高農户收入。三是教育培訓到村到户。通過實施“雨露計劃”等培訓工程,增強貧困羣眾自我發展的能力,加快“輸血”式扶貧轉向“造血”式扶貧的工作進程。改進“雨露計劃”實施方式,以貧困家庭和進城進園安置貧困户勞動力為重點,集中扶持貧困户職業學歷教育培訓和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增強貧困羣眾自我發展能力。四是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對貧困村長期患重病、重度殘疾、年老體弱的低保户、貧困户開展摸底調查,登記造冊,實施危房改造計劃,並將補助資金撥付到位。五是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户。對於確實過於偏遠的農户,要靈活運用扶貧搬遷、生態移民等扶貧政策。將農户調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的地區居住。遷入地要積極為搬遷户協調解決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學、衞生等必須的生產生活配套設施,並積極為搬遷户規劃產業發展,確保搬遷户搬得出、安得穩、能致富。六是基礎設施到村到户。對貧困户地理位置偏遠,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的問題。加強道路交通、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户生產生活條件。

(六)落實扶貧資金,實施精準投入。一是進一步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全面實施貧困村整村推進工作。對59個貧困村,要充分藉助各單位、各部門的力量,強化資源整合。建議縣委、縣政府進一步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加快貧困村項目建設進度,出台硬性文件規定。要求全縣各部門在編制規劃上報建設項目時重點傾斜安排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開發等項目建設,建立“三位一體”(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大扶貧格局。二是認真做好扶貧貸款和互助資金試點工作。拓寬融資渠道,引導農户積極發展生產,增加收入。要有計劃地發放扶貧到户貸款,兑現貼息資金,計劃申請龍頭企業貼息貸款;按計劃申報互助金試點貧困村。三是圍繞精準扶貧工作,將“雨露計劃”、扶貧培訓、互助金試點、社會幫扶等扶貧項目精準扶貧到貧困户和貧困村。扶持貧困户 “兩後生”就讀職業技術院校和貧困户子女就讀高中、開展貧困户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和貧困户勞動力轉移技術培訓等。幫助貧困户“兩後生”就讀技術院校和貧困户子女就讀高中費用困難問題。通過各種扶貧培訓,使貧困户勞動力掌握種植養殖技術和外出務工技能,以提高貧困户勞動力生產技能達到增加貧困户經濟收入的目的,為貧困户後續發展奠定基礎。

扶貧到户政策措施調研報告範文扶貧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按照市扶貧局《關於開展XX年度扶貧調研活動的通知》安排部署,我局組成扶貧到户政策調研組,分別深入到鄉鎮、貧困村組和農户家中進行了實地調研,對貧困村、貧困户扶貧到户政策的落實和需求等情況進行了細緻的調查。在此基礎上,經過認真分析研究,形成扶貧到户政策專題調研報告如下:

一、扶貧到户工作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實地調研和綜合分析,我們感到:近年來,國家對扶貧工作進行重大調整,實行新的扶貧標準,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以來,國家全面推行“兩項制度”銜接工作,更加關心關注民生問題,在產業扶貧、移民搬遷、小額扶貧貸款等專項扶貧工作和基礎設施、公益事業、教育、醫療、基本社會保障等行業扶貧方面,加大扶貧到户力度,努力使扶貧政策全面覆蓋低收入人口,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事實證明,現階段實施的扶貧到户政策是切實可行的。

但是,通過日常工作和本次調研活動的分析研究,我們發現,當前開展扶貧到户工作仍面臨着諸多困難和問題。一是生存條件差。貧困户大多數居住環境惡劣,資源貧乏,生產生活資料嚴重匱乏,即使有資源也多因交通閉塞、信息不暢,難以得到有效開發。這既是貧困的主要原因,又是一些貧困人口初步脱貧以後又大面積返貧的根源。二是脱貧意識低。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思想觀念陳舊,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後。還有一部分人有一定智力障礙,生活上往往靠幫靠救濟,脱貧意識極其薄弱。三是發展技能低。農村專業技術人員極其缺乏,貧困人口中能掌握到1-2門實用技術的羣體只有很少一部分,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和動力。四是收入水平低。多數貧困户是純農户,貧困勞動力多數從事第一產業,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地,缺技術、缺資金、缺門路,日常生活比較艱難。五是教育負擔重。一個高中生每年需要一筆不小的支出,貧困户家庭往往為了上學負債累累,上大學負擔就更重,極易形成貧困→輟學→再貧困的惡性怪圈,使貧困户家庭難以擺脱弱勢地位。六是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在貧困户收入來源中,貧困户農業收入所佔比重過大,一遇乾旱、冰雹、凍害等自然災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貧。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額醫療費用,又減少了家庭收入,這一增一減,對於貧困户家庭無異於雪上加霜。

二、扶貧到户政策措施探討

鑑於目前貧困户存在的諸多問題,扶貧到户政策措施的研究必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才能更加合理有效。結合我縣實際情況,應加強以下幾方面扶貧到户政策措施的落實:

(一)專項扶貧到户政策

專項扶貧到户政策主要以貧困户發展種養業項目為主,在種植業項目上,扶持資金主要用於種子、化肥、農藥等,尤其是便於管理、效益好的項目要給予重點支持。發展養殖業,扶持資金主要用於種苗、防疫、場地建設,同時要求貧困户加入村級專業合作社,走統一防疫、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之路,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不論發展何種產業,規模不要貪大求洋,而要與我縣的產業基礎、資源或當地農民的實際需求為主,有市場,有銷路,有效益。

在貧困户的項目確定上,要通過村組幹部、農户和產業部門技術人員共同商定的方式,結合本地產業發展規劃,貧困户的人口素質、經濟狀況,以及自然環境和市場情況,為每一個貧困户提出項目建議,最終由農户自己決定發展何種項目。通過以上方式,使確定的項目更加符合本地和農户實際,從而有效提高項目成功率。

在資金來源上,可通過貼息貸款、互助資金、產業直補等渠道解決。同時,鼓勵農户自籌解決一部分。

在扶持資金到户途徑上,實行一卡通直接到户最直接、最方便、最有效。

(二)行業扶貧到户政策

要進一步整合交通、水務、電力、教育、衞生、國土、能源及民政等各部門力量,儘可能地加大對貧困村、貧困户聚集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開發和社會事業發展項目的投入,力求做到全覆蓋。讓貧困區域羣眾早日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發展增收致富產業奠定基礎。對貧困户子女上學除了免學費之外,還應給予一定生活補助,對貧困家庭大學生實行獎勵政策,確保順利完成學業。對農村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對臨時性貧困給予救濟,對大病實行醫療救助,儘可能減少貧困户家庭經濟負擔。

(三)領導幹部包扶低收入村

1.明確包扶措施。以市級、市直部門領導,縣級、縣直部門和鄉鎮領導為主導,縣直部門相配合,形成包扶領導負責協調引進項目和資金,包扶部門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的工作機制。採取黨員幹部直接幫扶的形式,以建檔立卡的貧困户檔案為基準,分別與貧困户“一對一”結對幫扶,承擔幫扶任務。

2 .創新包扶方式。堅持以人為本,因户制宜,實施項目幫扶、產業幫扶、就業幫扶、科技幫扶,充分調動包扶領導、包扶單位、包扶村三個積極性。

3.注重包扶成效。對包扶工作要一抓到底,不可半途而廢。每年都要確定一批包扶重點村,包扶一批,消化一批,脱貧一批,逐步實現低收入村脱貧致富。

4. 強化包扶責任。要把幫扶貧困户作為黨員幹部義不容辭的責任進行落實。包扶工作建立台賬,一定五年不變,貧困户不脱貧,黨員幹部不離開,並將此項工作做為選拔重用幹部的重要依據。

(四)扶貧到户的組織機制

1、建立扶貧到户的組織保障機制。縣級政府要統籌扶貧資源,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羣眾主體”的扶貧到户組織保障機制。要進一步強化和發揮扶貧領導小組作用,明確各職能部門的扶貧責任,並監督落實。

2、建立扶貧到户的跟蹤管理服務機制。充分利用貧困户建檔立卡成果,強化貧困户動態管理,因户制宜地進行扶持,對到户扶持資金一律實行“一卡”通直達,確保貧困户及時足額地獲得資金扶持。嚴格黨員幹部幫扶到户制度,對於“一對一”結對幫扶的黨員幹部,要明確責任,實行不脱貧不脱鈎,確保貧困户五年內脱貧。

3、建立扶貧到户工作的羣眾監督機制。要堅持公開、透明的工作方針,從貧困户確定項目資金扶持到脱貧退出機制等都要堅持程序。要利用張榜公佈、網上公示等形式進行公開,使扶貧到户工作全程接受羣眾監督,確保各項扶貧政策落到實處。

4、建立扶貧到户工作的考核機制。可由相關部門共同制定出台考核辦法,對各部門落實和執行扶貧到户政策情況實行年度考核。通過對包括貧困户能力建設、生產生活條件、產業發展、收入狀況等各方面指標的提升幅度來衡量工作成效的好壞。通過考核各級領導和部門包扶責任制的落實情況,把包扶工作與領導幹部政績掛起鈎來,進行獎優罰劣,確保扶貧到户工作真正取得實效。

五、當前扶貧到户工作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我縣近幾年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明顯成績,全縣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但也面臨着一定的矛盾和困難,特別是扶貧到户工作推進難度大,效果不理想。其主要矛盾和困難是:

(一)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以我縣XX年我縣貧困户有户27270人,由於到户資金很少,貧困程度深,底子薄,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重,壓力大,大多資金只能主要用於以公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上,其他生產發展項目就沒有資金投入了,到貧困户手中的資金更有限了新階段扶貧開發以來 以前到重點村的資金就更少了。至於整合資金到貧困村就更困難。上級給資金部門多,安排的資金也不少,但由於各部門強調各部門的資金使用範圍,管理分散,僅僅依靠扶貧部門一家,光扶貧資金很難在改變重點村的面貌。有時扶貧資金還被整合到別的部門,資金嚴重短缺,扶貧到户難度很大。

(二)扶持標準低,貧困户受益面小。新階段扶貧開發方針雖然要求的是“工作到村、扶貧到户”,可由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事實上是很難落實的,到重點村的資金主要是用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即便是用在到户項目上由於扶持資金少,貧困對象多,又要強調公平,無論是生產發展還是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貧困户自己配套一部分,這些户無力配套,到户政策就成空的了,還如扶貧貸款貼息,真正的貧困户在銀行是貸不到款的。在現行整村推進項目選擇操作過程中,很多真正的貧困人口就因參與項目的門檻過高而被排斥在外,受益率相當低,而中等户與富裕户在很大程度上佔用了扶貧資源。

(三)到户項目難規劃、難實施。貧困縣貧困人口存量大、對象多、貧困程度深、基礎薄弱,這些都會導致到户項目難規劃難落實。貧困户貧困的根源主要在於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而穩定的收入來源又主要靠一定的產業作支撐。扶貧到户,應首先解決產業發展問題,但如果縣域經濟沒有一定規模的產業化龍頭企業,一個區域沒有形成規模化產業基地,沒有一批明白人帶動,沒有供銷一體化服務,貧困户的產業是發展不起來的,即使是規劃了項目有資金支持也難以落實,難以實施,難以發展起來,產生效益。所以縣在發展上首先考慮的是事關全局的大項目,集中資金建龍頭企業,實行龍頭帶動,以大帶小。走“公司+基地+農户”的路子。扶貧到户再加上扶貧部門力量有限,手段單一,這涉及到千家萬户的項目,如果僅靠扶貧部門是難以完成的。是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農村貧困現象突出二是產業發展水平低,產業扶貧入户率低。一是產業市場化程度不高,產品流通渠道不暢。二是產業集中度不高,主導產業規模小,龍頭企業少,產業鏈條短,產品多為初級產品,增值率不高,部分產品處於微利或無利狀態,比較效益低。三是科技含量不高,科技服務體系不完善,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附加值低。四是產業扶貧入户率低,享受金融支持的農户數少,享受產業扶持的農户佔60%, 四是勞動力素質低,自我發展能力不足。據調查發現,在參與調查的重點村中,勞動力中文化素質普遍低下, 國小佔41.7%,國中佔36%,高中佔12.7%,大專以上文化9.6%,

六、對扶貧到户政策的意見和建議

根據貧困地區基礎條件和生產發展現狀,對於今後扶貧到户政策落實,建議:

(一)創新扶貧機制。

一是建立健全扶貧到户的組織保障機制。縣委、政府要統籌縣直部門、鄉鎮、村的力量,形成一個"以縣級政府為主導、縣級扶貧開發部門協調、相關部門配合、農村基層為實施載體"的扶貧到户組織保障機制。扶貧部門應增加力量,增設機構,特別是要在鄉鎮設立扶貧辦,配備2-3工作人員,專職專業的做業務工作,使扶貧工作有錢辦事有人辦事。二是建立健全扶貧到户的跟蹤管理機制。扶貧資金應重點扶持貧困户,對不屬於貧困户的對象不能享受扶持,其中包括扶貧搬遷資金,貸款貼息資金,產業扶持資金;對到户的扶持資金一律實行財政撥款、銀行直達農户"一本通"的做法;三是進一步加強千名領導幹部幫扶機制。建立黨員幹部幫扶到户制度,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把幫扶效果與評先表模、提拔晉升掛鈎。四是建立健全考評機制。科學制定考核評估機制,每個村成立一個扶貧考核評估小組,對照考評細則對扶貧到户情況進行評估。

(二)重點扶持產業發展。

1、扶持貧困户發展產業,是解決貧困户穩固脱貧並逐步致富的根本途徑。貧困户只有生產發展了,有了比較穩定的收入來源,才能從根本上脱貧。在扶持方式上:一是扶持種、養、加項目,每年在申報項目時,要明確規定,有30%以上的資金用於扶持貧困户發展種、養、加項目。種、養、加有周期短、見效快,貧困户易接受、有基礎優勢。二要大力推進互助資金覆蓋面。試點實踐證明,互助資金是支持貧困户生產發展非常好的平台。三是大力培植龍頭企業。要樹立培植龍頭企業就是支持農民的意識,每個重點縣重點扶持2-3個產值過億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採取加大專項發展資金、扶貧貼息貸款力度等方式,促使龍頭企業不斷髮展壯大。四是進一步完善“公司-基地-農户”模式,讓農户廣泛參與產業化建設中遇到的產、銷、技等方面的問題。使村企共贏、貧困户受益。 據我縣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以村為單元,採取全面户動,同時推進,分步實施比較好,但必須把握一個最主要的原則就是:實事求是的制定貧困户扶持、發展方案和規劃,將項目真正履蓋到應該幫扶的貧困户,將資金、優惠政策確確實實的落實到貧困户,不能走過場,搞形式主義。

2、 扶貧本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歷史任務,雖然我們大多數貧困户基本解決了温飽問題,但相對貧困、貧富懸殊越來越大,我們根據貧困户也是人的四種需求(生存需求、生產需求、精神需求、實現理想需求)進行初步概算,對貧困户直接扶持的平均額度在4-5萬元/户比較合適,其構成為:一建三改0.5萬元,發展經濟3.5-5萬元,當然這些不能把公路、基本農田建設、衞生、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計算到其中,其操作辦法可採用:成立農村貧困户聯盟生產發展專業合作社的形式和五户連户形式進行。

3、在對貧困户扶貧資金的投入上,銀行或信用社雖然在有國家貼息時,其仍然是扶富不扶窮,90%以上貧困户根本不可能從銀行或信用社得到信貸資金幫助和扶持,所以,對貧困户的資金扶持上主要是財政扶貧資金,在其投入時,可為貧困户基礎設施建設——一建三改投入無償資金1 萬元,為其發展生產和產業建設投入1-5萬元。這些資金在投入時,首先由村民代表按國家標準評選出貧困户,在由村、鄉將花名冊報縣政府,在縣政府核審屬實後,一次性將扶持資金撥付到鄉鎮財政所,再由鄉鎮扶貧工作員、財政所工作員、縣駐村幹部、鄉駐村幹部、村主要幹部直接對貧困户扶持使用,對貧困户多元化投入資金除財政扶貧資金外,目前尚未其它渠道來源。

4、我們現在的扶貧模式是“參與式”扶貧,既然是羣眾參與,那麼在以村為單元的項目選定過程中,既有黨員代表、羣眾代表、貧困户代表參加,他們本來對自村的貧困户都十分清楚,再加上每個村選擇的項目等也都進行了公示,因此,在對貧困户制定“扶貧政策項目菜單”時,首先應根據貧困户的文化程度、勞動力構成、家庭經濟狀況、社會資源狀況選定不同的扶持項目,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建議讓貧困户“看單點菜”。

最後是到户途徑:實行扶持資金直達。按照農户申請、村委會推薦、鄉鎮申報、扶貧部門考察論證能否扶持並確定扶持標準、立項的程序,確定每年扶持的對象和範圍。對立項扶持的農户,項目完成經驗收後,扶持資金直達該農户。

認真貫徹精準扶貧工作調研報告範文扶貧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扶貧開發工作是促進農業增產,加快農村改革,實現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為進一步掌握扶貧開發工作進展情況,瞭解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難點和問題,緊緊瞄準貧困人口,以“減少貧困、縮小差距、增加收入、構建和諧”為目標,以“整村推進、連片扶貧開發”為抓手,以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為中心,以增加貧困羣眾收入為重點,積極拓寬扶貧資金籌集渠道,不斷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創新扶貧開發機制,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增強貧困對象的自我發展能力,探索與**縣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扶貧工作新模式,紮實推進創新創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現就對全縣扶貧開發進行的調研情況形成報告如下。

一、 基本情況。

**縣地處**邊界,下轄十個鄉鎮,總面積728 平方公里,境內以山地丘陵為主,約佔總面積的80%,全縣總人口52萬,其中:農村人口46萬多人,佔總人口的88.5%,有19個貧困村,全縣現有人均收入低於2763元貧困户12264人,通過調查分析,致貧的原因:1、因家庭勞動力缺少致貧的3820人;2、因遭受嚴重自然災害致貧的1160人;3、因孤寡殘、五保需社會保障致貧4225人;4、其他原因致貧3059人。

二、扶貧開發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以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穩步推進整村推進項目實施。

XX年度上級扶持我縣19個貧困村整村推進財政扶貧資金310萬元,安排扶貧計劃項目38個,通過項目的實施,新建水泥公路24條32公里;水利設施4條1350米;綠化、亮化工程1處;文化活動廣場9處。近幾年來,在上級扶貧部門的大力扶持下,通過鄉、村廣大黨員和羣眾的努力,全縣19個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明顯改善,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得到了進一步完善,極大的方便了廣大羣眾出行。隨着周圍環境的不斷美化,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在悄悄改變。部分村子安上了路燈,鋪上了水泥路,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休閒娛樂文明適度,社會環境穩定和諧的新景象,使廣大幹羣對全面小康目標的實現充滿了信心。

(二)、以促進生產發展,全力推進產業扶持。

今年是產業扶持第一年開始,上級下達產業扶持資金380萬元,我縣19個扶貧村以主導產業建設和貧困户增收幫扶工作作為重點,力求通過整村推進,使各村級主導產業有較大發展,大部分貧困户都能具備脱貧的能力。通過反覆調查,深入研究,結合各村實際,幫助全縣19個貧困村制定主導產業基地建設目標任務計劃,使19個貧困村在整村推進中進一步突出重點、明確建設任務,同時,也解決了以往各重點村在整村推進中發展主導產業項目建設的難題。

(三)、以增加貧困農民收入為中心,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

為了做好“雨露計劃”培訓轉移工作,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同時,我辦領導班子深入基地調研檢查指導培訓工作,要求有關部門對培訓輸出學員家庭遇到的困難結對幫扶,為輸出人員創造良好的外出的環境 。今年我縣完成“雨露計劃”培訓共210人,下撥資金19.8萬元,其中職業教育培訓80人,撥付資金12萬元,轉移就業培訓130人,撥付資金7.8萬元,全部通過“一卡通”直接發放到貧困對象手中,轉移就業率達100 %,有效的增強了貧困羣眾的就業能力,增加了收入,提高了貧困羣眾的生活水平。

(四)、以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為重點,確保移民搬遷的政策落實。

扶貧移民搬遷工作是一項民生工程,涉及面廣,必須由政府主導,組織各方面力量參與實施。因此,縣委縣政府專題研究了扶貧移民搬遷工作,要求有關鄉鎮及部門要明確任務、加強領導、強化措施,找準工作着力點,同時要求縣級相應資金配套到位,確保全縣扶貧移民搬遷工作強力推進,並以縣政府名義下發了扶貧移民搬遷工作方案,成立了以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領導組。

20xx年省下達我縣扶貧移民搬遷任務598人,通過鄉、村、組層層把關摸底,在充分尊重移民對象的意願下,全部進行集中安置,移民集中安置點建設堅持“五統一分”。即: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資金管理、統一竣工驗收,確定在長平鄉淡塘村“工業園安置點”,安置點主體工程已封頂,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全面起動,全縣108户598人已簽訂協議搬遷入住。

三、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加強組織領導,營造全縣上下齊抓共管的濃厚氛圍。一是成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加強對全縣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細化分解扶貧開發任務,將責任落實到鄉鎮和幫扶部門,確定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將扶貧工作納入全縣年度綜合目標考評體系,加強檢查,嚴格獎懲,確保完成各階段扶貧工作目標任務。二是對照整村推進開發目標,通過重點突破,示範建設,圓滿完成了 “整村推進”貧困村建設任務。三是切實加強貧困地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啟動貧困村幹部培訓工程,不斷增強貧困村班子的整體戰鬥力和扶貧開發能力。四是結合黨的羣眾路線等活動,組織開展一系列訪貧問苦活動,進一步增強全縣各級各部門、機關幹部關心扶貧、支持扶貧、參與扶貧的主動性,並且每年年終歲末,縣委縣政府領導開展了走訪慰問活動,走訪低保、五保户,優撫對象,受災羣眾,幫助他們找資金,找政策,找出路,在全縣範圍內形成講扶貧、議扶貧、幹扶貧的良好氛圍。

(二)堅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大力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

以貧困村村屯道路,人飲、通電、貧困户住房改造等工程建設為重點,幫助貧困羣眾解決“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生存難”等實際問題,為消除貧困地區自然條件障礙,奠定發展基礎創造出良好條件。

(三)堅持以貧困村產業培育為支撐,着力解決貧困農民增收問題。因地制宜選準發展項目。將產業開發與貧困地區的自然資源優勢緊密結合,選準果品、蔬菜等特色經濟產業作為優勢產業,實行片區開發,綜合佈局。

(四)堅持以提高貧困羣眾基本素質為根本,大力實施智力扶貧。一是積極開展扶貧方針政策宣傳,引導貧困羣眾樹立法紀意識、市場意識和自我發展脱貧的信心,主動參與、主動發展,依靠自身力量脱貧致富。二是實施科技扶貧工程,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普及農業科普知識,推廣農業新成果、新方法,努力增強貧困羣眾就地創業、自主脱貧能力。三是實施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抓好貧困勞動力的轉移技能培訓,增強貧困羣眾的基本務工技能,拓展就業門路。

(五)落實項目資金監管措施,提高項目資金使用效益。嚴格執行項目資金管理責任制,使用報批制、公示公告制、專户核算制、縣級報賬制、監督審計制等“六項制度”。

四、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我縣扶貧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但離摘掉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的帽子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形勢下,扶貧開發面臨以下問題和困難:

(一)扶貧形勢依然嚴峻。通過扶貧整村推進後,我縣貧困現象呈現出新的特徵。一是剩餘貧困人口大多居住分散,其居住條件很差,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極弱。二是這部分貧困羣體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在國家實施低保政策後,儘管這部分人温飽已得到解決,但現金收入較少,生活質量不高。三是貧困羣體弱勢地位十分突出。由於城鄉二元結構導致農民整體收入遠遠低於城鎮,而貧困羣體的收入更不能與城鎮收入相比,在長期的貧困狀態下,其思維方式更加保守,心理素質極其脆弱,容易滿足現狀,不思進取,“等、靠、要”思想嚴重。因此必須對這部分人實施全方位的扶持,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關心。四是貧困對象綜合素質低,接受新思想,掌握新技術難度大,脱貧致富能力低。五是現階段扶貧政策及力度在不斷加大,而資金的投入嚴重不足。

(二)貧困人口致貧和返貧因素依然存在。由於農業生產的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始終存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夠健全,羣眾因災、因病等致貧、返貧現象時有發生,建立扶貧開發長效機制的任務十分緊迫。

(三)是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重點村所要解決的問題多,面很廣,所需的財力很大。幾乎所有的重點村修幾條水泥街道,就需要好幾十萬元,財政扶貧資金本身都不夠用,還要羣眾自籌幾萬元,才能完成項目建設任務,自籌資金佔所有資金的比例一般在20%—50%之間,有的村因居住的很分散,由幾個自然村組成,工程量很大,所需資金就加大很多,自籌資金量和財政資金量投入幾乎是1比1,甚至更多,造成貧困村自籌資金的籌措難度很大,工作極其難做。加之扶貧開發主要任務是解決貧困村羣眾的行路難、吃水難等影響羣眾生產生活的困難,主要面向全村羣眾,對於絕對貧困户沒有扶持資金。

五、對今後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面對困難和問題,今後要加快扶貧開發進程,我們必須理清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管理機制,努力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對今後扶貧開發工作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一)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要抓住編制“xx”規劃的有利契機,以道路、供水、環境整治等為主要內容,按照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適度超前的思路高起點做貧困村扶貧開發整體規劃,統籌安排教育、衞生、文化等農村公共設施建設,這就需要各部門通力配合,利用本地優勢資源,想盡千方百計向上爭取資金,通過整合各部門資金來加大力度,重點解決好貧困村行路、飲水、衞生、移民等與羣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基礎性建設,切實改善羣眾的生產和生活條件。

(二)進一步開發壯大特色產業。要充分利用本地優勢,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寓生態建設於資源開發中,大力發展內容豐富的綠色產業。加大力度招商引資,積極樹立“要我做為我要做,給物不如給項目”的理念,變救濟式扶貧為開放式扶貧。以“築巢引鳳”的開放心態,把企業引進來,把扶貧户、扶貧資金與企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激勵措施,讓企業得以突破發展,最終實現“特色產業做大、優勢產業做強、貧困羣眾致富”的目標。

(三)積極創新扶貧開發機制。在具體工作中要創新並做到七個方面的結合:一是扶貧項目的確定要與貧困羣眾的利益相結合;二是選定貧困對象要與低保政策相結合;三是整村推進要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四是政府引導與羣眾積極參與相結合;五是項目整合與資金整合相結合;六是項目建設與職能部門和社會監督相結合。

標籤: 扶貧 調研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e6309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