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關於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調研報告

關於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調研報告

根據縣政協常委會XX年工作安排,近期,縣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就我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關於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目前,我縣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45所,其中單設初級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國小36所(含教學點),在校學生15563名,其中國中生4619名,國小生8944名。

20xx年初,我縣被確定為青海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地方試點縣。目前,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學校44所,享受營養補助的學生6610名,佔在校學生總數的48.74%。其中國中生xx02名,佔國中生總數的26.02%,國小生5408名,佔國小生總數的60.47%。去年,全縣享受營養餐補助資金378.3萬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我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以加強領導、強化宣傳、健全制度、規範管理為重點,科學制定營養食譜,合理選擇供餐模式,努力改善學生食堂設施,不斷提高學校後勤保障水平,使這一民心工程得到了較好的實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是加強領導,確保職責任務落實到位。成立了平安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明確了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及辦公室的職責任務,加強了對營養改善計劃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工作指導。各學校也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實行了校長負責制。縣政府與各成員單位、縣教育局與各學校、學校與相關責任人均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層層落實了責任。二是建立健全制度,確保營養改善計劃順利實施。制定印發了《平安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方案》、《平安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管理辦法》,建立健全了資金管理、食品安全、企業准入、績效考核、責任追究等方面的工作制度,為營養改善計劃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大力宣傳,確保惠民政策深入人心。採取懸掛橫幅、張貼宣傳畫、發放宣傳單、召開家長會等多種方式,廣泛開展營養改善計劃這一惠民政策的宣傳,在全縣初步營造了全民參與、共同推進的良好氛圍。四是認真調研,科學制定供餐方式。針對我縣目前農村非寄宿制學校數量多、分佈廣和教學點學生人數少、大多數學校暫時無學生食堂、炊事員編制短時間內難以解決、食品衞生監管難度大等實際,在供餐方式上實行了兩種方式,即縣第三中學、縣職業技術學校特教班實行了學校食堂供餐模式,其他學校實行了企業配餐模式。五是公開招標,嚴格配送企業准入制度。將全縣44所學校營養餐配送任務分為兩個標段,以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了供貨商,並以中心學校為甲方、供貨商為乙方、縣營改辦為監督方,簽訂了《營養食品供貨協議書》,縣營改辦與供貨商簽訂了《營養食品質量安全保證協議書》,保證了供貨質量和食品安全。六是專人負責,嚴把營養食品驗收關。各學校均設立了配餐室,安排專人負責營養食品的驗收、保管、加工和發放工作。同時,建立和實行了索證索票、食品留樣、台賬管理制度和工作人員健康檢查、持證上崗制度,嚴防食品安全事故發生。七是統一核算,規範了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將學生營養膳食補助專項資金納入國庫管理,實行分賬核算、集中支付的辦法,做到了不克扣、不截留、不擠佔、不挪用,專款專用,有效保證了資金使用的安全、規範。八是跟蹤監測,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各實施學校在對每名學生身高、體重等健康狀況進行監測的基礎上,建立了學生身體健康檔案,為營養改善計劃績效評估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教育、工商、衞生、監察等部門加強了對各學校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

三、存在的問題

我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雖然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缺編缺人的問題。各學校沒有工勤人員編制,未配備專門負責營養餐的工勤人員,使營養餐的驗收、保管、加工到分發等各項工作任務都由授課教師承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影響了教師正常的教學工作。

二是食堂(伙房)不規範的問題。大多數學校無學生食堂(伙房),營養餐只能臨時湊合,不能滿足實際需求。有的學校學生在操場或教室進行加餐,既不衞生,又不文明。

三是食品倉儲設施簡陋的問題。全縣幾乎所有的學校配餐室只有簡單的幾張課桌和書櫃,設施簡陋,沒有必要的食品倉儲保鮮設施,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

四是營養餐品種比較單一的問題。目前,我縣所提供的營養餐只限於牛奶、雞蛋、蘋果、花生和火腿腸等,品種比較單一,有少部分學生出現厭食現象。

五是一些工作制度落實不到位的問題。雖然從資金管理、食品安全、企業准入、績效考核、責任追究等方面建立了比較齊全的工作制度,但在有的方面還存在落實不到位的問題。

四、幾點建議

(一)逐步解決缺編缺人的問題。建議縣政府按學校規模和實際需要,給各中心學校和規模較大的國小增加1-2名工勤人員編制,並妥善落實工資待遇,逐步解決營養餐工作缺編缺人的問題。也可採取富餘教師轉崗或招聘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的方式逐步解決。

(二)注重學校食堂(伙房)建設。把學校食堂(伙房)建設當做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的重點來抓,加大力度,爭取項目,在大力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中西部農村國中校舍改造工程、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建設學校教室、學生宿舍的同時,同步考慮、同步建設學校食堂(伙房)。落實好《平安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方案》中提出的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學校食堂(伙房)建設規劃,儘快完成6所寄宿制學校食堂的改擴建和規模較小的學校(教學點)利用佈局調整閒置校舍改造成食堂(伙房)或配餐室,並配備清洗、消毒、冷凍(藏)、蒸煮等設備,為學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條件。

(三)科學制定營養食譜,適當變換營養餐品種。教育、衞生等有關部門應加強對營養配餐的指導,在保證學生各種營養成分攝入量的前提下,指導學校制定更加符合實際的營養食譜,達到營養均衡。為避免學生因身體差異而產生厭食現象,食譜要交叉營養配餐,根據學生口味進行適當的替換。學校應每週公佈食譜,接受師生、家長的監督。

(四)完善制度,強化監管,確保學生飲食安全。把食品安全擺在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的首要位置,建立和完善確保食品安全的各項工作制度。一是進一步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保障實施方案。二是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嚴把生產、採購、貯存、加工、供應、食用等各環節關口,做到全程管理、全程監督,發現隱患,及時解決,嚴防食品安全事故發生。三是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供餐准入制度和退出制度,學校食堂(伙房)、供餐企業必須在辦理餐飲服務許可證並經相關部門審核後方可為學生供餐,對達不到要求的要進行整改或停止供餐。四是嚴格執行《餐飲服務食品採購索證索票管理規定》,進一步規範索證索票管理,健全食品採購台賬。五是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不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做到防患於未然。六是進一步加強對後勤管理人員和食堂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培訓,增強食品安全意識,提高食品安全操作技能,並堅持持證上崗和定期檢查制度。七是進一步完善協調聯動機制,強化教育、財政、工商、衞生、監察等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為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獻計出力,努力構建“領導重視、責任明確、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時,繼續加大對營養改善計劃的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户曉,深入人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dg3zj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