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青島:產業集羣策動增長方式嬗變

青島:產業集羣策動增長方式嬗變

以名牌企業眾多聞名全國的青島市,其產業結構正從以海爾、海信、青啤、雙星、澳柯瑪、即發“六朵金花”為代表的“輕型化”向“集羣化”轉變。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青島西海岸採訪過程中發現,隨着中石化1000萬噸大煉油、麗東化工等項目陸續在這裏安營紮寨,該市已初現了石化、造船、汽車、家電、電子和港口六大產業集羣輪廓。

青島:產業集羣策動增長方式嬗變

山東省委副書記、青島市委書記杜世成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全面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集羣是最具戰略意義的選擇,只有順應產業自身發展規律,形成上下游銜接的產業鏈條和產業集羣,才能降低成長成本,提高要素效率,才能實現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從而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這是青島在結合自身綜合條件的基礎上,以科學發展觀審視全市未來發展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2001年以來,青島的GDP始終保持15%以上的增速。去年,青島依託大企業在工業經濟上實現了“三突破”: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突破3000億元,利税突破200億元,利潤突破100億元。大企業既是青島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也在產業配套上為發展產業集羣提供了廣闊空間。在青島市家電產業集羣中,僅海爾、海信、澳柯瑪三大龍頭企業就帶動了800多家配套企業的發展。近年來,青島市委、市政府因勢利導制定了《鼓勵大企業集羣發展的政策》,出台了22條扶持政策和措施,鼓勵大企業加大投入力度,積極開發核心技術,向產業價值鏈的高端邁進,向上下游產業延伸。同時,在石化、造船、集裝箱等領域培育大公司大集團,進而培育大企業後備梯隊,形成梯次發展的優勢企業羣體。

發展產業集羣,最忌諱政府行為的偏差。譬如,延續計劃經濟下發展“支柱產業”的套路,或者搞一個專業化工業園把相關的企業都弄在一起的做法。青島在確立集羣龍頭企業的過程中,不是人為扶持哪個企業,而是充分尊重市場競爭法則:這些龍頭企業要麼是激烈市場競爭中勝出的佼佼者,要麼是國家特大型企業的重點項目,都是有着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都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集羣效應。這種順勢而為而不是拔苗助長的尊重規律的態度,大大增加了產業集羣的成功率。去年,青島市獲得中央電視台評選出來的“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稱號和“企業家最滿意獎”。

目前,青島已形成了以海爾、海信、澳柯瑪、朗訊、LG為核心企業的家電電子產業羣,以大煉油、二甲苯、芳香烴和PVC為核心產品的石化產業羣,以轎車、輕重卡車、客車及車輛零部件為核心產品的汽車產業羣,以集裝箱船、遊艇及船舶零部件為核心產品的造船產業羣,以港口運輸、集裝箱作業等現代物流、臨港加工分撥、港務機械製造為核心行業的港口經濟產業羣等六大集羣。產業集羣基本上呈現了三種模式:海爾模式、即發模式和中船重工模式。

海爾模式是典型的名牌疊加型的集羣,以三洋、愛默生為代表的一大批名牌企業集聚在海爾周圍。目前,海爾在青島及周邊地區累計吸引供應商74家,其中有海外知名企業33家,國內龍頭企業24家,許多國際和國內大企業紛紛把代表核心技術水平的研發中心轉移到青島,從而搭建出一個集研發、製造、採購、物流等於一體,輻射力巨大的產業平台。同時,海爾千萬級別的製造規模,使產業鏈上溯和下溯無限擴展,譬如,海爾冰箱和空調吸引了三洋、廣州冷機、台灣瑞智壓縮機等企業前來建立壓縮機總裝廠,壓縮機總裝廠產業規模逐步擴大,吸引了為壓縮機制造配套的電機廠、漆包線與熱保護器廠等零部件廠前來“掛靠”;而這些零部件廠又吸引了五金件衝壓、鋼板剪切、銅材等原材料與原材料基加工的工廠前來,從而形成了一個以家電為核心的完整的產業鏈。目前,在青島及周邊地區,已形成了年產壓縮機1200萬台的中國北方最大的家電用壓縮機配套基地,塑料配套加工能力達到15萬噸的全國最大的家電用塑料加工配套基地,鈑金配套加工能力達到35萬噸的全國最大的家電用鈑金加工配套基地等等。

即發模式是非典型的名牌疊加集羣。全國針織行業綜合實力第一的即發集團,雖然品牌還不太突出,但其製造能力卻是世界級的,目前,即發年出口生產能力達到1.3億件。正是這種世界級的製造能力,集聚了伊藤忠、東棉、丸紅、三菱等國際名牌大公司前來合作搞面料和服裝生產,形成了面料和服裝兩頭的名牌集羣,即發自己佔據着產業鏈條的中心位置。即發這種把製造做成名牌進而集羣名牌企業的做法,反過來可能又將加快即發品牌的成長速度。即發的這種集羣模式的成功,為發展集羣提供了多樣的路徑選擇。

中船重工模式是典型的大項目集羣。中船重工作為國內最大的造修船集團,民船產量約佔全國的30%。這家中國造船業龍頭計劃總投資100多億元在青島建設9個大項目。隨着中船重工的“六廠四所”——武漢重工鑄鍛公司、宜昌船舶柴油機廠、武漢船用機械廠、重慶齒輪箱有限公司、陝西柴油機廠、武昌造船廠以及725研究所等有關研發機構新增的科研系統集成、大型船用配套總裝能力,逐步向青島轉移,一大批配套廠和科研院所積極跟進,其他品牌企業也聞訊而來。2004年12月,中海油投資17億元的海洋石油工程基地簽約,中海油有關負責人説,選擇在青島建設海洋石油工程基地,就是為了與世界級的海西灣造修船基地聯合,打造全球最大的海洋石油工程基地。目前以中船重工為龍頭的造修船產業羣,集聚了國內的重點配套企業和研究機構。

以大企業為龍頭的產業集聚和發展,使青島市產生了巨大的產業吸引力和滾雪球效應,促使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一是六大產業集羣已經成長為青島工業的核心力量,強勢拉動着青島經濟。經過近幾年的苦心經營,去年六大工業產業集羣在全市工業產值的比重已超過50%,預計到2010年達到1萬億元。屆時,石化、汽車、造船、電子、家電、港口六大產業集羣將基本形成規模,產值比重佔到全市工業的70%左右。二是有效地加快了農村的工業化進程。正如杜世成所説,“青島加快產業集羣化的過程實質上是城市大工業向農村擴散和滲透的過程,有力地拉動了‘三農’問題的解決。”

目前,青島的海爾、海信、澳柯瑪、雙星、紅星化工等大企業都在本地以及全國各地農村建立了許多工業園區,新引進的內外資大項目絕大多數也建在農村,這樣使農村具備了加快工業化進程的產業大軍。青島郊區電子家電、機械製造等總產值億元以上的經濟板塊現已達到20多個,呈現出新的“青島現象”

《[推薦]青島:產業集羣策動增長方式嬗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dg3wk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