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我市建材工業發展調研報告

我市建材工業發展調研報告

着力調整結構,加快建材工業轉型升級

我市建材工業發展調研報告

建材工業是我市的傳統支柱產業,是我市實施“3331”百億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XX年全市建材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00億元,利税12億元,產值上億元的企業35家的目標,必須加快以水泥、玻璃、電瓷、化工陶瓷等為重點的建材工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建材工業轉型升級。

一、客觀評價我市建材工業發展

近年來,全市建材工業快速發展,形成了以水泥、工業陶瓷、電瓷、玻璃為主導的建材工業體系。建材企業達500餘家,其中水泥企業38家,工業陶瓷企業176家,電瓷企業80家,玻璃生產企業2家,化學建材企業6家,化工管材企業1家,新型牆體材料企業120家。主要產品在全省乃至全國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浮法玻璃產品佔全省的90%以上,工業陶瓷佔全國的70%以上,電瓷佔全國的30%以上。建材產品產量不斷增長,僅去年水泥就增長15%,工業陶瓷增長了17%,混凝土外加劑增長了20%,新型牆材增長了12%。大量新工藝、新技術被採用,水泥行業發展了新型幹法水泥;工業陶瓷採用了隧道窯、梭式窯等新工藝;電瓷企業推行了煤改氣工程,普及清潔能源。“十五”期間,取締了浪費資源、影響環境的55家小水泥、小玻璃、小陶瓷企業。

二、正確認識我市建材工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儘管我市建材工業近年來發展較快,但整體上是“大而不強”。即產量大、企業數量大、職工數量大、能源消耗大,但在規模、技術、產品結構上與國內先進水平相比存在着相當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數量多,龍頭企業少。全市現有建材企業500餘家,但規模大、帶動作用強的龍頭企業很少。38家水泥企業中,只有日江、正大等2家年產100萬噸以上,蘭豐、久久等2家年產60萬噸以上,達到國家產業政策鼓勵的年產200萬噸以上規模的只有1家在建企業印山台水泥,其餘均是年產10萬噸左右的小企業。239家工業陶瓷企業中,年主營業務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只有42家,目前還沒有一家上億元的龍頭企業,缺乏採用自動化流水生產線,年產值上億,甚至5億、10億的龍頭企業支撐。規模達不到,成本降不下來,利潤上不去,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弱,被淘汰的可能性大。

2、產品銷量大,銷售利潤小。由於國家基本建設加快,房地產業的高速發展,產品供需兩旺,價格穩中有漲,但企業的利潤並未隨銷量上漲而上漲。一是因為煤、電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擠佔了利潤空間;二是我市建材行業內部惡性競爭競相壓價,兩敗俱傷,造成建材產品市場份額大利潤少。

3、低檔產品過剩,高端產品短缺。一方面中低檔產品大量積壓,供過於求;另一方面高端產品嚴重短缺,供不應求。目前全市38家水泥企業中採用立窯生產的有35家,由於國家對建築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低標號產品的需求量將會越來越少,這類企業的市場也會越來越萎縮。同時,根據國家有關政策,XX年換髮水泥行業生產許可證,這35家立窯生產企業很可能拿不到新的生產許可證。工業陶瓷行業中,80%的企業都在生產化工填料,20%的企業都生產研磨瓷球,產品相似度在90%以上,屬低水平重複生產,“人無我有”的個性化產品幾乎是空白,而且200多家企業僅有4個商標。

4、節能減排壓力大,可持續發展空間小。建材工業是環境污染的大户,每年排出的大量廢氣、廢渣、廢水對環境影響很大。建材工業又是資源消耗大户,我市水泥每年要消耗石灰石600萬噸,工業陶瓷每年消耗瓷土45萬噸。除此之外,資金、能源、交通方面也制約了萍鄉建材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建材企業貸款難問題突出,很多企業“不缺技術不缺市場,就是缺少資金”。工業陶瓷因本地煤炭達不到技術要求,需要從山西、內蒙古等省區購進,成本大幅度增加,削弱了市場競爭力。交通運輸成本較大,據測算,年產100萬噸的水泥廠需要700輛次/日的車流量,XX年全市水泥行業發展的目標是1000萬噸,僅此一項就需要7000輛次/日的車流量,工業陶瓷、電瓷、玻璃等都是對交通需求較高的產品,目前的鐵路運力滿足不了需求,大部分產品還是通過高成本的公路運輸。

三、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做優做強我市建材工業

(一)推進“生產基地化”,提高產業聚集度

1、科學佈局建材產業,引導企業向基地集中。一是科學佈局產業。根據各縣區現有產業實際,綜合考慮建材行業的各方面要素配置,在全市科學佈局水泥、電瓷、工業陶瓷、玻璃、管材等產業,為塊狀發展、集羣發展、規模發展奠定基礎。二是實行“抱團”發展。充分發揮生產基地化便於集中管理、集中服務的優勢,實現政策、服務等資源共享,降低成本、減少投入,開展企業集中與合作,加速產業集聚、專業化分工,不斷完善產業鏈。三是培育基地支柱產業。水泥行業應根據其運輸成本高、銷售半徑小的特點,綜合考慮資源、交通、環保等條件,在各縣區培育發展一户上規模、上檔次的龍頭企業;工業陶瓷要以安源區(含經濟開發區)、湘東區為主要生產基地,安源區(含經濟開發區)依託管理、技術優勢,走“高”、“精”、“尖”的發展道路,湘東區依託湘東陶瓷產業聚集區,吸納企業聚集,五年內引進企業150家,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電瓷業應抓住蘆溪電瓷整合擴產的有利時機,靠大聯強,組建航母級企業上市融資;玻璃工業圍繞安源股份新型浮法玻璃,新型牆材圍繞武冠實業,實行聚集式發展。

2、積極引進配套產業,形成產業鏈。一是發展循環經濟產業鏈。充分發揮建材工業消化工業廢棄物多的優勢,大力發展配套產業。充分利用陶瓷生產中的煤灰、陶瓷廢泥、破碎殘次品以及煤矸石等廢料生產空心磚,利用粉煤灰生產水泥,產生的餘熱建熱能發電廠,根據我市粉煤灰、煤矸石、爐渣等工業廢棄物多的實際,建議把這類相關企業納入建材工業生產基地,充分、有效地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二是引進上下游產品。引進高嶺土、石英砂等要素企業為玻璃、陶瓷提供原材料;引進焦化企業解決陶瓷企業的能源問題。依託工業陶瓷企業引進陶瓷化工、瓷土開採加工、彩印包裝、耐火材料等相關行業;依託玻璃工業引進發展玻璃深加工和應用企業。三是集成配套服務。在生產基地內集成研究中心、設計中心、會展中心、物流中心、營銷中心、信息中心,通過發展研究所、創意園、試驗基地等,提高生產基地對企業的吸引力,增強建材企業的內在實力。

3、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着力打造建材“航母”。一是着力調整結構。水泥產業要重點支持和發展日產5000噸的上慄印山台、日產4500噸的湘東蘭豐和日產2500噸的蓮花惠金;工業陶瓷和電瓷要重點發展綠寶陶瓷、中天化工、新景特陶瓷、神馬實業、五星陶瓷、強聯電瓷、高強電瓷等企業;玻璃行業要重點發展安源股份新型浮法玻璃;新型牆材及化工建材要重點發展以武冠實業以龍頭,聯友建材和眾大高新材料為骨幹的企業。二是實行強強聯合。以蘆溪縣強聯電瓷共鑄企業集團為契機,鼓勵幹法水泥、高壓電瓷、工業陶瓷等行業的企業強強聯合,讓資金實力強的企業聯合起來,組成既分工又合作的聯合體,避免無序競爭,共同解決發展難題。三是大力招商引資。陶瓷產業要盯緊佛山陶瓷產業轉移,水泥行業力爭引進能夠提升產品檔次,形成規模效應的水泥巨頭,蘆溪電瓷大力引進中國中材集團的投資。四是鼓勵併購重組。對市場競爭力弱的小企業,鼓勵以“大魚吃小魚”的方式併購,擴大企業規模,整合優勢資源,提高市場競爭力。

(二)實施“品牌特色化”,提高核心競爭力

1、發揮特色優勢,做優做強傳統產品品牌。一是發揮資源優勢。充分發揮萍鄉境內石灰石品位高、資源豐富,高嶺土抗拉力、高絕緣,粘土性能好的優勢,加大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力度,關停一批資源浪費大的小企業,做好節能降耗文章。二是發揮勞動力優勢。充分發揮我市建材工業起步早,培養了大量熟練工的優勢,主要培養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建議在萍鄉高專設立材料專業,將其作為萍鄉建材工業培養輸送專業人才的基地,同時,從外地引進工程師、研究人員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在技術學校、職業學校等設立建材專業班,培養熟練工人;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相結合,與各建材企業聯姻,加大對農民工的建材專業知識的培訓力度,形成建材產業大軍。三是發揮市場優勢。建議設立萍鄉建材產品展銷市場尤其是設立工業陶瓷產品展銷市場,做大做強萍鄉建材品牌,讓全國乃至世界認可萍鄉建材,形成“買建材到萍鄉”的共識。要發揮傳統建材產品在省內外、國內外的“知名”優勢,做好品牌,除繼續打造“青峯”、“久久”等省內知名品牌外,要充分發揮“武冠”這個萍鄉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的帶動作用,全力打造“中國工業陶瓷之都”,對外統一推介“萍鄉電瓷”證明商標,着力培養一批在省內、國內甚至國際上都能叫得響的品牌。

2、加快新產品研發力度,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一是加大科研投入,鼓勵有條件的建材企業設立技術研發中心,安排不低於年銷售收入3%的資金用於研發,省、市的科研資金要向有新成果、新產品的企業傾斜。二是加強與科研院校聯合。針對企業規模較小,研發資金不足的普遍情況,促成產學研聯合,利用中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市校合作院校的科研資源,研究新產品,開發新技術。三是組建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針對我市中小企業無力組建科研機構的實際,建議組建重點企業或重大關鍵技術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鼓勵行業協會、行業龍頭企業組建研發平台,發揮服務平台一頭聯繫企業,一頭聯繫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優勢。通過自主技術創新、引進消化科技成果、提供高端檢測和行業信息等方面的服務,有效解決建材行業的共性問題。

3、加快科技創新,打造發展平台。一是積極採用新技術。水泥行業要重點發展幹法水泥,XX年幹法水泥的比例要達到70%以上。工業陶瓷要向環保、蜂窩、電子等高科技陶方向發展,全面淘汰倒焰窯,大力發展燃氣窯燒成技術,積極採用靜壓、熱壓注成型等先進的成型工藝。電瓷行業要向“高電壓、高強度、高等級”的大套管、大棒型電瓷方面發展。玻璃及其他建材要重點開發和生產優質浮法玻璃、高檔工程玻璃、鋼骨架複合管、安源管道、騰飛新型塑料管材等產品。二是建設“三個中心”,壯大“一個市場”,即建設“人才培育培訓中心”、“國家級產品研究開發中心”、“國家級產品檢測中心”,壯大“萍鄉建材大市場”,以此為平台扶優扶強,做大產業。同時,整合市硅酸鹽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資源,加大科研力度,為建材產品推陳出新發揮作用。三是創新營銷方式。利用三維圖像進行產品的整體效果展示,利用互聯網進行與顧客的互動營銷,設立“萍鄉建材網”,集中宣傳萍鄉建材,發展網上營銷。

(三)實行“管理規範化”,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1、打造“誠信平台”,破解惡性競爭難題。建材行業內部惡性競爭問題,特別是工業陶瓷長期以來互相壓價、相互拆台的問題,成為制約行業發展壯大的一大頑疾,有關部門要摸清情況,找準原因,提出可行性意見,破解難題。一是加強調查摸底。各縣區、鄉鎮街有關部門尤其是主管部門要深入企業,瞭解情況,推廣建立企業“誠信檔案”,提倡企業打造誠信平台,良性發展。二是統一税收標準。實行以銷定税,嚴厲打擊企業偷税漏税行為,嚴格禁止縣區、鄉鎮街降税讓利,使企業在同一起步線上競爭,自然優勝劣汰。三是鼓勵企業錯位競爭。惡性競爭的根本原因在於市場容量有限,產品相對過剩,根本的解決措施就是減少過剩產品。要通過加強產業調控,引導過剩產業、產品的生產企業轉產。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發展優質品牌,提高科技含量,開發高端產品,避免在同一層次上拼殺。四是加大監管力度。成立包括公安、檢察院、法院、工商、建材行業辦等執法、職能部門在內的專項機構,對在競爭中“耍小動作”、不按規則出牌的企業,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該罰款的罰款,該吊銷執照的吊銷執照,該判刑的判刑,同時在相關媒體上公佈,降低客户對該企業的信任度。

2、解決企業難題,提供優質服務。一是解決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中小企業貸款難是一個普遍性問題,要繼續加強政銀企合作,發揮政銀企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建立銀企洽談合作機制,強化中小企業擔保機構的擔保能力,創造條件組建農村合作銀行,爭取南昌商業銀行在萍設點,扶持企業上市。同時增強企業的信用意識,建立“產權明晰、責任明確”的現代管理制度,降低銀行貸款風險,形成良好的融資環境。二是解決企業資源問題。建議市政府組織對全市礦產資源進行全面勘查,探明詳細儲量,做出科學規劃,服務長遠發展。三是解決交通運輸成本高問題。一方面要根據生產基地的佈局提高運力,有條件的地方應提高鐵路運輸的比例。另一方面,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充分發揮其作為“第三利潤源”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上的作用。

3、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建立內部管理長效機制。一是做企業合法利益的“代言人”。以行業協會的名義保護會員的正當利益,促進行業良性發展,使企業形成“有困難,找行會”的共性思維,辦成單個企業難以辦到的事情。二是做企業溝通聯繫的“橋樑”。建立會員企業定期聯繫制度,促進會員之間加強聯繫,加深感情,加大協調,爭取把矛盾化解在行業內部。三是做企業發展的“服務員”。開展經常性的調查,為會員企業提供本行業發展規模、產品結構、質量水平、裝備情況、人員素質與企業需求等方面的情況,邀請專家論證,制訂行業發展規劃,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7emwp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