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收入調查報告十篇

收入調查報告十篇

收入調查報告 篇1

近期,市委辦公室組織專題調研組赴雷公、煙店、辛榨、接官、趙棚等五鄉鎮抽樣調查了**個農户,具體瞭解了他們20xx年及20xx年兩年收入情況,預測了該市20xx年農民收入狀況,分析研究了明年農民增收的措施和辦法。

收入調查報告十篇

一、**户農户20xx年農民收入特點

據調查統計,**户農户共有人口*人,勞動力*人,耕地.*畝。從**户調查統計資料來看,20xx年農民收入有如下特點:

1、農民收入增長較快,增幅較大。從調查的**户來看,20xx年人平純收入為*元,比20xx年的*元增加*元,增長.*%。是自*年以來首次出現兩位數的增幅。

2、勞務收入已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20xx年,**户農户預計可獲取勞務收入*元,佔總收入*元的.%。典型的如辛榨鄉白楊村朱佐鋒等**户農户,20xx年預計可獲勞務收入*元,佔總收入的*元的%。打工收入最多的是白楊村*組楊天軍家,他家*口人,*個勞動力,共有*個勞力外出打工,其中*人在北京建築工地打工,*人在廣東深圳打工,年可獲打工收入*元,佔家庭總收入*元的%。

3、糧食生產收入呈恢復性增長,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20xx年,**户種植業收入為*元,佔總收入*元的.%,其中糧食收入為*元,佔總收入的%,糧食生產收入佔總收入比重較20xx年提高*個百分點。

4、牧業收入是農民收入的必要補充。20xx年,**户牧業收入為*元,佔總收入*元的%,牧業收入佔家庭總收入比重較20xx年提高*個百分點。

二、20xx年農民收入高幅增長的主要原因

今年,國家扶農政策力度大,農副產品市場行情好,農民收入呈現高幅增長是一種必然。從調查走訪的情況來看,導致農民收入高幅增長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1、政策因素增收。今年,由於農業税税率下降*個百分點及糧食補貼和良種補貼政策的實施,**户共減免農業税*元,獲得國家糧食直接補貼款*元,水稻良種補貼*元,政策因素合計增收*元,人平.*元,佔增收比率為.*%。

2、價格因素增收。今年與去年相比,各種主要農產品價格均有較大幅度上漲。中秈稻由去年的-**元/百斤上漲至-**元/百斤,每百斤上漲**元左右;小麥由去年的-**元/百斤上漲至-**元/百斤,每百斤上漲**元左右;油菜籽由去年的每斤*-*.*元上漲至每斤*.*-*.*元,每斤上漲*.*元左右;生豬由去年的每斤*-*.*元上漲至每斤*.*-*.*元,每斤上漲*.*元左右;雞由去年的每斤*元上漲至*元,蛋由去年的每斤*.*元上漲至*.*元,魚由去年的每斤*.*元上漲至*.*元。僅中稻一項,按去年產量計算,**户可增收*元,人平因價格就可增收.*元。**户因價格因素可增收*元,人平可增收.*元,佔增收比率為.*%。

3、發展產業化增收。今年,各地繼續圍繞優質稻、畜牧、林果三大產業,推進產業化經營,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一批農户通過與禾豐、午時藥業、神丹等龍頭企業對接,發展優質高效農產品,增收明顯。**户中,20xx年比20xx年多養豬頭,多養雞隻,多養肉牛*頭,多養鵪鶉只,多養蜜蜂*箱,多種中國香稻、大蒜、金銀花等經濟作物**畝,僅此一項,**户共增收*元,人平增收.*元,佔增收比率為.*%。

4、農作物增產增收。今年與去年相比,水源充足,病蟲害較輕,農作物普遍增產。僅中稻一項,**户農户20xx年中稻產量為斤,比20xx年的斤增產斤,增長*.%,**户共增收*元,户平增收*元,人平增收.*元,佔增收比率為.*%。增產最多的一户為接官鄉顓廟村*組謝朝良家,他家種有中稻*.*畝,20xx年產量為斤,畝產斤(每畝實有面積*平方米),比去年分別增收斤、斤,增長.%、.%,僅此一項,他家就增收.*元

5、面積增加增收。由於政策扶持的力度較大,農產品價格回升較快,廣大農民種田積極性普遍高漲,部分農民過去拋荒的田塊重新又種上了莊稼,過去的部分荒地、旱地被改種了水稻等農作物,還有部分轉包田地的農户又重新收回了承包地。**户中,共有*户增加面積.*畝,共可增收*元,人平可增收.*元,佔增收比率為.*%。

三、存在的問題

今年,農民增收形勢很好,農民普遍反映田有種頭,農民有奔頭,但實際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應引起我們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

1、農民收入不平衡,差距較大。**户農户中,人平純收入最高的達到*元,最低的只有*元。**户中人平純收入在*元以下的有*户,佔%,*元以下的有**户,佔%,*元以上的高收入户有**户,佔%。部分高齡家庭收入仍然微薄,生活十分艱難。部分農户收入不低,但支出較大,如子女上學、就醫看病、建房等,往往入不敷出。

2、農民增收渠道不多,門路不廣。**户農户中,有*户仍然以純農業收入為主,佔%,他們中人均純收入最高的只有*元,最低的僅有*元。純農業收入中又以種植業收入為主,種植業收入中又以糧食收入為主,牧業、林業、魚業及二、三產業收入所佔比重很少。就我市現狀來看,人均耕地不足*畝,人均佔有耕地資源量太少。因此,依靠純農業增收潛力很小。

3、農資價格上漲過快,成為農民增收一大障礙。今年,以化肥、種子、農藥、柴油等為主的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上漲,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民的生產投入成本。據調查,碳氨已由去年初的**元/百斤上漲至現在的-**元/百斤,磷肥由**元/百斤上漲至**元/百斤,複合肥由**元/百斤上漲至*元/百斤,農膜由*元/噸上漲至*元/噸,種子漲價%左右。各類畜禽飼料價格也均隨着糧食價格有較大上漲幅,仔豬、雞苗價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漲。

四、關於20xx年農民增收工作的幾點建議

今年,由於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影響,農民收入有顯著提高。明年,政策扶持有限,市場價格上揚的希望不大,農民收入要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缺乏可靠的增長點。由此來看,明年農民增收的形勢將會十分嚴峻,任務將十分艱鉅。20xx年,面臨嚴峻的增收形勢,我們應採取更加積極的心態,明確新思路,搶抓新機遇,實施新舉措,突破制約農民增收的'“瓶頸”,力爭明年農民收入人平增加*元以上。實現這一目標,關鍵是要抓住五個方面:

一是要調動農民積極性增收。要以國家的好政策為契機,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取向,繼續深化農村税費改革,進一步落實好農業税全免政策,讓種糧農民得到更多實惠。繼續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和銷售市場,堅持實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政策,切實保護農民利益。繼續加快水電路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以產出和轉化為重點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切實做好依法完善農村土地二輪延包工作,穩定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妥善處理好土地經營權穩定與流轉的關係,在保證農民合法利益不受損失的情況下,積極引導耕地向種田能手、大户集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效率。繼續引導各類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開發“四荒”資源,發展高效農業基地。大力宣傳農民身邊的致富典型,用典型引路,讓典型現身説法,從而逐步消除廣大農民思想上存在的“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小農意識,樹立增收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二是要提高農民素質增收。目前,由於資金投入不足,政策推動不夠,農村基礎教育受到較大沖擊;農民教育比較滯後,農民就業只能向二、三產業中的簡單勞動領域轉移,靠身體幹活,靠體力吃飯,收入低下,就業不穩定,容易形成轉移中的逆向反覆。要不斷適應新形勢下農民增收的需要,整合農村教育資源,制定農民教育規劃,實施農民素質工程,建立農民培訓長效投入和運作機制,培養一批市場型、技能型、現代型的新型農民。當前,要切實普及農村九年義務教育,降低輟學率;加快推行高中義務教育;突出抓好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努力造就一大批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生產經營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

三是要轉移農民增收。當前的經濟和社會形勢迫切需要儘快把農村富餘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使農村富餘勞動力走出家門,跨出省門,衝出國門,到更廣闊的領域和空間去掙錢致富。目前,我市二、三產業發展滯後,可供安置富餘勞動力就業的平台狹窄,可以承載就業的小城鎮發展緩慢,要改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數量少、層次低、空間小、速度慢、管理差的現狀,必須在抓好向大中城市轉移的同時,積極推進縣域經濟“一主三化”進程,即以民營經濟為主體,加快工業化、產業化、城鎮化的發展步伐。通過推進工業化,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擴大農民轉移空間。通過推進農業產業化,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努力實現勞動力從純粹的農業生產環節向加工、流通環節轉移。通過推進城鎮化,發展二、三產業,實現勞動力就地轉移,減輕大中城市的壓力。通過推進經濟民營化,積極鼓勵農民啟動資本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為富餘勞動力轉移搭建更加寬廣的平台。

四是要解放農民增收。就是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發展戰略、城鄉二元社會結構、城鄉二元生產方式,進一步把農民從舊有的體制中解放出來,從農村社會結構中解放出來。關鍵是要突破傳統生產方式的牽制,積極推進土地使用權流轉,發展農業規模經營,依靠農業現代化解放農民。突破傳統工作方式的慣性,引導農民不圍繞土地打轉,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依靠正確的政績觀解放農民。突破傳統管理方式的束縛,不對農户外出設卡刁難,不隨意變更外出農户的土地承包權,依靠開明的觀念解放農民。突破傳統就業體制的限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取消歧視農民工的政策,依靠城鄉一體化解放農民。突破傳統行政體制的障礙,精簡機構,消除宂員,轉變職能,建立有限政府,依靠精兵簡政解放農民。

五是要維護農民利益保增收。就是在經濟上保護農民的物質利益,在公共服務上滿足農民的必要需求,在政治上尊重農民的民主權利。具體來説,在經濟上,護農、愛農、幫農,嚴厲打擊坑農、傷農、害農行為。在公共服務上,進一步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搞好公益事業發展,提高農民受教育和醫療衞生水平,促進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在政治上,要強化村民自治建設,建立農民自治組織,維護農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重點是進一抓好政務公開和財務公開,強化農民參與村級事管理。

收入調查報告 篇2

根據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街道認真組織實施低收入農户調查工作。為做好此項工作,街道成立低收入農户調查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辦公室並落實了調查員,進行了宣傳發動和業務培訓。制定了工作計劃,明確了責任主體、具體工作內容和完成時間,並按規定程序運作,現已基本完成此項工作,根據對各村調查情況的彙總分析,提出了街道低收入農户奔小康工程的工作思路。

一、基本情況

街道組建於5月,區域面積52.788平方公里,下轄51個行政村,2個社區,有農民13126户,村民39031人。經調查,低收入農户1962户,低收入農户人口數4239人,户數佔街道總户數15%,五保户20户,低保户169户,絕對貧困户343户,低收入户1430户。

二、致貧原因

1、因缺少生產資金而致貧的農户有240户。

2、因自然災害而致貧的有11户。

3、因子女上學致貧的有145户。

4、因大病和慢性病致貧的有853户。

5、因缺少勞動力而致貧的有528户。

6、因缺少耕地林地而致貧的有40户。

7、因其他原因致貧的有145户。

三、最需要的幫扶措施

1、要求解決生產資金的有477户。

2、要求落實龍頭企業或合作社帶動的有11户。

3、要求解決農產品銷路的有45户。

4、要求發展來料加工的有115户。

5、要求發展農家樂的有13户。

6、要求進行農業技術培訓的有83户。

7、要求進行職業技術培訓的有76户。

8、要求介紹外出務工的有297户。

9、要求解決遇災救助的有390户。

10、要求解決子女上學費用的有295户。

11、要求解決醫療費用的有1137户。

12、要求下山脱貧的有18户。

13、其它的有551户。

四、脱貧措施

1、政府要發揮橋樑作用,引導農村信用合作社向缺少生產資金低收入農户收放貸款,使農户生產得以正常進行。

2、農產品難賣,不但嚴重阻礙農產品的商品化,使投入得不到回報,還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政府應加大農產品信息平建設投入力度,及時發佈農產品供求信息,確保供求順利實現。引導低收入農户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從打造過硬的農產品品牌,拓展農產品市場份額中實現自身的經濟收入增加。

3、大力發展適宜家庭手工加工的來料加工產業,使低收入農户足不出户即可取得加工勞動報酬,以補貼日常生活開支。

4、勞動力素質低是低收入農户存在的普遍現象,也使他們的勞動侷限於傳統的種養殖範圍,科技含量低難以生產出高附加值的農產品,使增收難以實現。因此,大力推進農業技術培訓、提高勞動者的勞動素質,應該擺上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

5、為低收入農户牽線搭橋,跟用人企業單位接洽,簽訂用人合同,使勞務輸出的家庭實現勞務輸出,增加收入。

6、遭受自然災害而該家庭又無法予以克服的受災户,街道應積極溝通,協同有關部門提供財政資金,幫助度過難關,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

7、高度重視低收入農户子女上學費用給家庭帶來的`沉重負擔,對這些家庭的上學費用,考慮給予適當減免或全免,以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8、醫療費用問題是圍繞低收入農户的緊迫而突出的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應進一步探索建立農村新農合制度,報銷費用是否可以向低收入羣體傾斜。國家也要加強對醫院和藥品價格的監管力度,以保障低收入羣體的合法權益。

9、針對一些交通不便、生存條件惡劣的少數高山低收入農户,有關部門制訂特別的優惠政策,引導下山移民,改善生存環境,早日改變面貌。

10、針對街道大量土地被徵用的現實,政府一方面要切實抓好被徵地低收入農户農民養老保險金的徵繳工作,一方面加強轉移就業技能培訓,使失土農民實現轉移就業。

收入調查報告 篇3

*年**月**日時,接到**單位關於疫情的電話報告(中心實驗室發現疫情),疾控中心於**月**日時派出專業隊伍,包括流病、實驗室、消殺等人員前往現場,目的是。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疫情的發生、發現與報告

*年**月**日時,報告單位發現疫情發生,於**月**日時報告疾控機構,疾控機構**月**日時響應預案,派出專業隊伍,**月**日時初步核實事件發生情況,**月**日時完成網絡直報。

二、病例定義

1、疑似病例 2、臨牀病例 3、確診病例

三、流行病學調查

1、事件發生場所的一般情況介紹

2、病例主動搜索和首例病例調查(指針病例調查)

3、病例的三間分佈

A、發病曲線

B、地點(班級)分佈

C、性別、年齡、職業

D、臨牀症狀與專歸

4、流行病學病因調查

四、實驗室採樣與檢測

應儘量詳細描述採樣時間、樣品陳放器皿、保存條件、採樣人數、樣品總數等,擬送檢檢測項目,**月**日中心實驗室檢測結果。。。。。

五、假設或初步結論(結論分析)

1、根據。。。,初步判斷該事件是呼吸道傳播病暴發,波及範圍(包括人數、地理範圍),罹患人數,死亡人數。

2、目前疫情處於發病上升期(高峯期、下降期),擬通過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控制易感人羣)為主的防控策略。

六、採取措施

1、事件某單位及時介入干預處置、疫情及時上報

2、根據事件定級,啟動X級預案響應

3、該事件共調查了x人,其中y人接受治療,z人接受醫學觀察,共處置了(y+z)人 X、y、z三個數字的涵義有別於波及人口數和罹患人數

4、 擬對教室、宿舍等地約㎡採用過氧乙酸燻蒸等方法消毒 5、宣傳教育

七、下一步工作計劃或建議/事件評估與經驗總結

1、病因:流行病學病因與病原學病因

2、控制效果

3、成本

3、經驗總結/侷限性

落款:

八、附錄;

1、病例一覽表:包括序號、姓名、性別、年齡、班級或地址、發病日期、主要臨牀症狀、治療方案(無治療、買藥、診所、醫院治療)、專歸(痊癒或好轉、死亡)、專歸時間、備註(如重症病例)

2、密切接觸者一覽表:包括序號、姓名、性別、年齡、班級或地址、落實醫學觀察時間、結束醫學觀察時間、是否出現類似症狀、出現類似症狀時間、落實醫學觀察單位或負責人

3、現場處置隊伍人員組成:流病、實驗室、消殺 4、現場物資準備:

事件現場調查工作方案

前言:*年**月**日時,接到**單位關於疫情的電話報告(中心實驗室發現疫情),疾控中心於**月**日時派出專業隊伍,包括流病、實驗室、消殺等人員前往現場,擬定調查方案如下::

一、建立病例定義

1疑似病例:

2臨牀診斷病例 3確診病例

二、進行病例搜索,確定首發病例或查找指針病例

1、病例搜索:擬採用病例一覽表,電話訪談+直接訪談的方式調查,調查時間從X月X日至X月X日。

2、採用個案調查表重點調查首發病例或指針病例。

三、資料初步統計分析,形成假設

1、病例三間分佈的描述

2、形成假設

四、流行病學病因調查

根據假設開展流行病學病因調查,擬開展流行因素追溯取證調查、病例對照/隊列研究等方法,具體再描述一下。

五、實驗室採樣與檢測

擬採及標本,做方面的檢測,以真實或排除。

六、採取措施

根據初步假設或初步結論,擬提出以下處理意見。 1、? 2、? ?

疾控機構績效考核:暴發疫情規範處置評估量表

(1) 基本數據

數據在“㈥採取措施”部分體現

收入調查報告 篇4

農業穩,農村穩。”可見“三農”問題是當前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個重大的緊迫而繁重的政治問題經濟問題。對於這樣一個農業大鄉來説,要實現富民強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突出抓好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因此促進農民增收必須有新思路和新舉措,採取綜合性措施,在發展戰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上有一個大轉變。針對上述原因,我認為,要使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應該如是做。

解放思想,增強市場意識,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加大農業產業增收結構調整力度,自覺按照市場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想要發展就必須擁有市場,這是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一是增強市場主導意識,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依靠市場引導生產,大力發展“市場農業”和“訂單農業”。按照市場的要求來進行生產,不僅僅要以當前市場為導向,還要以未來的市場變化趨勢為導向,形成“人無我有”的局面,搶佔先機;

二是增強質量效益意識,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是在農產品相對過剩的背景下進行的,因此調整產業結構必須要適應市場化的需求,把提高農產品質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優”的格局,提高農業產業經濟效益;

三是增強特色創新意識,調整農業結構不能盲目跟隨,別人怎樣調整就跟着怎樣調整,這不僅僅會嚴重挫傷農民調整農業結構的積極性,還會使農民減收,因此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必須樹立創新意識,注重特色,形成“人優我特”,促進農業增收。

擴大勞動力轉移輸出,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認真落實省市縣關於加快農村剩餘勞力轉移輸出的政策意見,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措施來抓。一是要強化宣傳,大力營造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輸出的良好氛圍,切實轉變農民“死守家門、固守土地”的封閉觀念,提高勞動力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二是堅持就地轉移的和外出轉移兩手抓,推動農民就業多元化,鼓勵農民自主創業,促進農民持久穩定增收。

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單純從大農業方面來促進是遠遠不夠的,保持農業的穩定發展,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困難的問題,有道是“無工不富”。因此促進農民增收必須大力發展二三產業,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促進農民進廠就業,使一些有後顧之憂的農民既能搞好農業生產,又能增加勞務收入;

二是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引導農民“洗腳上岸”,發展個體商貿業和運輸業,多方面拓寬增收渠道,保持農業增收穩定。

強化培訓,逐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科學技術的第一生產力,當今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農民素質偏低已成為制約農民增收的瓶頸,要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突破這個瓶頸,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一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雜誌、互聯網等手段,為農民解疑釋難,最快捷的推廣農業實用科技,普及農村致富實用技術,滿足人民對科技的渴求;

二是利用省市扶貧培訓的契機,使一批農業生產骨幹走出去,洗腳上岸進課堂,培養他們的市場頭腦和科技頭腦,提高一切圍繞市場轉,一切依靠科技乾的致富本領,再讓他們去培訓農民,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夯實農業基礎,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一是鼓勵農民組織農業協會,按市場化要求組建股份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户”和“公司+協會+農户”的方式,開展農產品流通,農業生產及農村社區服務,促進農產品的產供銷市場一體化,拓展增收空間。二是優化基層幹部隊伍,着力選擇和和使用有技術、

有經濟頭腦的農村基層幹部,團結帶領農民發家致富,務實創新的開展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夯實農業基礎,增強農業發展後勁;

加大資金籌措力度,積極編報項目向上爭取資金,搞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規劃和管理;

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確保農業穩產高效;

加快農業新機具的推廣,推動農業機械化步伐,提高農民勞動效率;

加快實施農村實事工程,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優化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發展農村經濟,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使農民這個羣體隨着經濟的發展,儘快富裕起來,是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構建和諧社會中所不能迴避和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為此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增強促進農民增收的緊迫感和自覺性,振奮精神、紮實工作,儘快實現農業收入的較快增長,努力開拓農業和農村工作新局面,為建設小康、和諧做出更大的貢獻。

收入調查報告 篇5

有關數據表明,近幾年來,燕郊地區農民收入持續不斷增加,年勝一年,對數據深入分析發現,村民們推陳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傳統農業模式,發展多項經營的商品農業,另外農民思想也發生轉變,不再固守土地,離鄉務工也推動了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從鎮政府提出“農民增加收入一個主要途徑是調整 農業 產業結構”以來,鄉黨委、 政府 帶領燕郊村民緊緊圍繞 糧食 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抓調整,突出本地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訂單農業、大棚農業。在種植小麥,玉米的基礎上,建設大棚生產基地,種植綠色生態食品,憑藉燕郊是北京郊區的良好區位,大棚種植漸漸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幾年來看,20xx年農業的比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農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農民增加收入的另一個主要途徑是外出務工收入據XX年年 統計 ,全鄉總勞力8206人,其中長年外出務工 勞動 力2966人,約佔總人口20.4%。從調查情況來看,外出務工勞動力按每年最低純收入2400元來算,全鄉僅外出務工一項可帶回資金712萬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驕人的成績同時,也存在着中國底層勞動人民的普遍弱勢。

當前農民的消費開支負但仍然過重,據調查,農民的收入主要支出於農業生產、 醫療 費、學費等。由於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有較大程度的增長,農業生產的費用仍然要佔農民收入相當大的比例;另外是醫療費用支出,農民一旦生病住院,醫療費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勞動力生病後,致使該家庭勞動力缺乏,常常很快就會返貧。

另外,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不高,雖然鄉黨委,政府加大了對農民的培訓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農民的素質有所提高,但是農民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主要體現在生產 經營 管 理 技能、 文化 科學素質和觀念意識等方面,既影響了農業的生產,也影響了勞動力的移,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只能做苦力和勞動密度高的行業,未能以勞動力產生勞動價值,造成了人力資源的優勢不能顯現。

農民經營生產方式粗放。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生產規模過於狹小,規模經營還只是少數;二是 科技 含量低,農户缺少農作物新品種的應用、種植、病蟲害有效預防等技術,新種一種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時間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細耕種的田間管理以及精確的經濟核算,造成了生產資料的極大浪費和生產成本的增加。

農民的信息來源渠道單一。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户從真正意義上相對獨立的生產經營單位成為相對獨立的經營者和決策者,改革把農民推向市場經濟的前台,農產品以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在這種情況下,農民正確地掌握信息,指導生產經營成為在市場中取勝的必要條件,但從目前來看農民的信息來源渠道單一,農民信息不靈是農村的一大普遍現象,這就造成了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困難加大。

農業結構不合理。一是種植結構不合理,大多數農民仍然把糧食生產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在買方市場的條件下農民增收產困難加大;二是品種不合格,突出表現在經濟作物中“大路”品種多,特色品種少;三是產業化經營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導產業品牌做大做強。

近年來,黨中央 國務院 高度重視“三農”問題,連續兩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關於“三農”問題的,解決農民增收問題,是當前各級黨委、政府的一箇中心工作,事關全局,意義非凡。 “農業興,農村富;農業穩,農村穩。”可見“三農”問題是當前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個重大的緊迫而繁重的政治問題經濟問題。對於燕郊這樣一個農業大鄉來説,要實現富民強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突出抓好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因此促進農民增收必須有新思路和新舉措,採取綜合性措施,在發展戰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上有一個大轉變。針對上述原因,我認為,要使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應該如是做。

解放思想,增強市場意識,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加大農業產業增收結構調整力度,自覺按照市場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想要發展就必須擁有市場,這是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一是增強市場主導意識,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依靠市場引導生產,大力發展“市場農業”和“訂單農業”。按照市場的要求來進行生產,不僅僅要以當前市場為導向,還要以未來的市場變化趨勢為導向,形成“人無我有”的局面,搶佔先機;二是增強 質量 效益意識,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是在農產品相對過剩的背景下進行的,因此調整產業結構必須要適應市場化的需求,把提高農產品質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優”的格局,提高農業產業經濟效益;三是增強特色創新意識,調整農業結構不能盲目跟隨,別人怎樣調整就跟着怎樣調整,這不僅僅會嚴重挫傷農民調整農業結構的積極性,還會使農民減收,因此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必須樹立創新意識,注重特色,形成“人優我特”,促進農業增收。

擴大勞動力轉移輸出,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認真落實省市縣關於加快農村剩餘勞力轉移輸出的政策意見,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措施來抓。一是要強化 宣傳 ,大力營造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輸出的良好氛圍,切實轉變農民“死守家門、固守土地”的封閉觀念,提高勞動力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二是堅持就地轉移的和外出轉移兩手抓,推動農民 就業 多元化,鼓勵農民自主創業,促進農民持久穩定增收。

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單純從大農業方面來促進是遠遠不夠的,保持農業的穩定發展,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困難的問題,有道是“無工不富”。因此促進農民增收必須大力發展二三產業,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促進農民進廠就業,使一些有後顧之憂的農民既能搞好農業生產,又能增加勞務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引導農民“洗腳上岸”,發展個體商貿業和運輸業,多方面拓寬增收渠道,保持農業增收穩定。

強化培訓,逐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科學技術的第一生產力,當今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農民素質偏低已成為制約農民增收的瓶頸,要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突破這個瓶頸,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一是充分利用 廣播 、 電視 、雜誌、互聯網等手段,為農民解疑釋難,最快捷的推廣農業實用科技,普及農村致富實用技術,滿足人民對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貧培訓的契機,使一批農業生產骨幹走出去,洗腳上岸進課堂,培養他們的市場頭腦和科技頭腦,提高一切圍繞市場轉,一切依靠科技乾的致富本領,再讓他們去培訓農民,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夯實農業基礎,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一是鼓勵農民 組織 農業 協會 ,按市場化要求組建股份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户”和“公司+協會+農户”的方式,開展農產品流通,農業生產及農村 社區 服 務 ,促進農產品的產供銷市場一體化,拓展增收空間。二是優化基層幹 部隊 伍,着力選擇和和使用有技術、

有經濟頭腦的農村基層幹部,團結帶領農民發家致富,務實創新的開展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夯實農業基礎,增強農業發展後勁;加大資金籌措力度,積極編報項目向上爭取資金,搞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規劃和管理;加強農田 水利 設施建設,確保農業穩產高效;加快農業新機具的推廣,推動農業機械化步伐,提高農民勞動效率;加快實施農村實事工程,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優化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發展農村經濟,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使農民這個羣體隨着經濟的發展,儘快富裕起來,是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構建 和諧社會 中所不能迴避和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為此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增強促進農民增收的緊迫感和自覺性,振奮精神、紮實工作,儘快實現農業收入的較快增長,努力開拓農業和農村工作新局面,為建設小康燕郊、和諧燕郊做出更大的貢獻。

收入調查報告 篇6

消費者對於通脹的厭惡,對於GDP的冷漠,以及對於投資的擔憂,與企業界的'態度差別很大。為您編輯了“居民收入逆週期討論”

近兩年在較高通貨膨脹的宏觀背景下,消費者對於通脹的厭惡,對於GDP的冷漠,以及對於投資的擔憂,與企業界的態度差別很大。這一態度差異具有國民收入統計方面的依據。從收入分配看,居民收入逆週期,企業利潤份額順週期。即持續一段時間的高增長可能帶來通脹的上升,導致居民收入增長率的下降,引起公眾的情緒和對宏觀政策的負面評價,進而導致宏觀政策調整滯後於經濟信號。然而逆週期只是在短期波動劇烈的時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長低通脹持續一段時間,居民收入增長率也會降下來。所以從較長的時間段來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順週期的。

一、居民收入逆週期

圖2顯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佔名義GDP的比例與名義GDP的增長率有非常強的正相關性,簡單説就是利潤份額是順週期的。這裏考慮名義GDP,包含了通脹率順週期的情況。在不考慮滯後等細節的時候,説到一個變量順週期可以理解為與真實GDP正相關,也可以理解為與名義GDP正相關。名義的勞動收入、利潤和財政收入都是順週期的,這一點沒有問題,但是利潤份額順週期有更強的意思。財政收入份額也是順週期的,只有勞動份額是逆週期的。再分配中的變化對這樣的週期性沒有大的影響。

利潤份額順週期的情況在其他經濟中也存在。由於給定的固定資產折舊率和一般的工資粘性,以及借貸利率的事先決定,企業利潤對於經濟景氣的彈性一般來説都比較大。中國的情況更進一步加強了利潤的彈性。一是很大的國有部門包括政府和企業的就業和工資對於短期經濟景氣的反應很差,再是利率顯著缺乏彈性。後者在企業負債率比較高的情況下影響更大。

不過,居民收入份額與名義GDP的短期反向變化並不必然導致居民實際收入增長率與實際GDP增長率的反向變化。後者比前者更強。從前者到後者,需要幾個有關的彈性達到一定的量值。這包括通脹率對GDP增長或缺口的彈性,利潤和勞動收入對於名義GDP的彈性以及再分配中的一些情況。主要參考工業利潤和名義GDP的關係,再考慮通脹率對GDP的彈性,可以認為圖1中的情況是可能的。

但是考慮到通脹的滯後,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與GDP的同期反向變化關係仍然難以成立。在需求擴張引起高增長的早期,通脹還沒有起來,居民收入份額雖然下降,但絕對的增長率仍然上升,這導致了真實收入增長率上升。在晚些時候,CPI通脹率上升,居民真實收入增長率才開始下降。所以應當存在一個滯後的負相關關係。這裏,CPI通脹率特別是食品通脹率的變化,與更多的變量有關,難説有一個確定的滯後時間,在一些情況下,就可能出現同期負相關的結果。

最近幾年勞動年齡人口增長率下降,這早晚會導致利潤率的下降,但是否會影響到利潤和勞動收入的份額並不很確定。從其他同類型經濟的情況看,經濟增長率顯著下降的過程確實伴隨着勞動報酬份額的上升。這是一個比較長時期的變化趨勢,在短期內難以產生很顯著的影響以至達到使居民收入和GDP增長率反向變化的結果。最近兩年的情況,可能仍然是以週期性變化的影響為主,但勞動收入份額的長期趨勢可能已經發生併產生了一定的效果。

二、通脹對金融資產本金的影響

需要強調的是,逆週期只是在短期波動劇烈的時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長低通脹甚至通縮持續一段時間,居民收入增長率也會下來。所以從較長的時間段來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順週期的。

三、反通脹輿論的影響

在過去兩年,基於較高的通脹,對於宏觀政策上刺激需求的傾向或者可能性有不少批評,而本來就存在的對投資高增長的擔憂進一步增強,對20xx年底的“4萬億”政策的負面評價也在增加。這樣的輿論可能對今年以來的宏觀政策產生了相當的影響。儘管很多企業感受到了嚴重的困難,盼望政策寬鬆,但消費者更擔心政策寬鬆引起通脹回頭。回顧過去,同樣的情況在1988年前後和1994年前後的高通脹時期也出現過。

這裏的分析是希望從收入分配的角度來理解企業界和消費者羣體的不同感受。消費者對於通脹的厭惡,對於GDP的冷漠,對於投資的擔憂,與企業界的態度差別巨大。考慮到逆週期的情況,對問題的理解也許有助益。當然,與總量上收入份額波動相關的,還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問題以及其他一些問題。逆週期只是很多問題中的一個。

這樣來理解,過去治理通脹有時候在一定程度上“矯枉過正”是有基礎的。持續一段時間的高增長可能帶來通脹的上升,導致居民收入增長率的下降,引起公眾的情緒和對宏觀政策的負面評價。如果沒有收入分配方面的積極調整,可能性很大的政策選擇就是保持一段時間的緊縮,直到有所過度。這或許就是一種被動調整。

在被動調整開始的一段時間,居民收入增長率比較高。但是,如果在GDP增長率比較低情況下,調整持續時間太長,對企業和財政收入擠壓太過,就可能導致內生的通貨緊縮。1996-1999年,在主動緊縮和被動緊縮中,調整後居民收入增長率顯著高於GDP增長率,導致了企業的很多困難,最後產生了大規模的下崗和銀行壞賬,居民收入增長率隨之降下去了。

收入調查報告 篇7

放假期間,我和表妹經常跟着奶奶一起去菜市場買菜,看着那些起早貪黑的農民們,我心中不由產生了疑惑,農民的生活究竟怎樣呢?它們的年收入又會是多少呢我回到家後,把想法説了出,表妹聽到後,也想和我一起去一探究竟,於是在春節的前幾天裏,我們對此展開了調查。

我們首先是在菜市場進行訪問調查,我們剛走到一個賣菜的老爺爺身旁,還只是開口説了兩句話而已,就被他婉言謝絕了:“我還要賣菜,沒有時間……”沒想到我們第一個採訪對象就失敗了,接着我們又連續採訪了多位農民,可是大多數都是以要賣菜,沒時間為由拒絕了我們的採訪,最好的結果是聽完了我們的意,卻只是笑笑,便不再回答,忙活了一上午,卻什麼信息都沒有找到,“一計不成,咱再生一計”,於是我們兩打算去農民家裏瞧瞧。

我們拜託一位朋友的媽媽幫我們聯繫了一兩户農民,第二天,我們便起了個早牀,在朋友媽媽的帶領下,我們到了農民家中,還沒進門,我和表妹就愣住了,四層樓高的房子,還是用磚一塊一塊砌上去的,屋前的院子也很大,走進屋去,臘香味便撲鼻而,定睛一看,原屋裏掛滿了過年吃的臘貨,在後院我們看到了幾頭大大的肥肥的豬,我還沒回過神,表妹便問:“請問你們年收入是多少啊?”我這才反應過,進入了主題,“哈哈,我們一年收入有八萬多呢!”她説時,臉上還洋溢着滿足感,沒想到農民的收入也不差啊,接着我們連續採訪了幾位,得到的結果也幾乎一樣。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也成了富人,賺了錢,平日裏我們總是瞧不起農民,這才知道,原農民過得也還不錯,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啊,雖然這次調查坎坎坷坷,可我們卻得到了我們想要的答案,我們覺得十分開心!

收入調查報告 篇8

在這個暑假,我回到了我的故鄉,在在經過城市喧囂的洗禮後返回故里,使我品味到了農村生活的純情樸素,也體驗到了“迴歸自然的人生境界”。使我的身心都得到了不錯的調養。同時,我也還有一項特殊任務,那就是進一步瞭解農村的生活狀況,為此,我做了一系列的調查,使我能更好的完成這次的實踐運動。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處在西南山區的貴州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土地比較瘠薄,生產工具落後。雖然煤炭資源豐富,但卻因交通不便難以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控油“西南煤海”的稱號。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農民依然停留在土地上,農民的主要收入,則主要來自外出打工人員的工資。

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形勢下,進過調查,出來以上制約農村發展的因素外,我發現,困擾農民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的原因還有以下兩種災害。

其一便是天災,主要是乾旱。今年如春以來,西南地區發生嚴重乾旱,連吃水都成為了問題,用"百年不遇"來形容我們西南地區一點都不為過。整個春天,西南地區基本上滴雨未落。這期間正是農作物(主要是稻穀)播種的關鍵時期。而灌溉用水的天價又讓農民卻步,只好眼睜睜地看着播種的季節到來卻無計可使。也有部分農民捨不得將土地荒廢而用抽水機抽水插秧的,這樣做也只是確保秋天有一點點收穫,其實根本沒有盈利可圖,有的甚至年投入的那部分資金也未能收回。所以農民辛勤勞動下來,基本上算是無償勞動。更何況人多地少,生產的糧食嚴重不夠,更不用説用節餘去換錢了。

這些年隨着退耕還林工作的開展,林業發展很快(主要墅業),由於先前缺乏市場經驗和戰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種無非是李子、梨、蘋果、地瓜之類的水果,除富士銷路好一點外,其他幾種則難以出手。因此果農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還要面對"賣果難"的尷尬。尤其是今年,我們村由於嚴重的乾旱,玉米等被曬得只剩下枯死的秧苗,農民損失更加嚴重。

困擾農民的另一因素為人為因素。部分領導的決策失誤,也給農民留下了無法彌補的損失。盲目發展烤煙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種不佳,質量不高,土地不宜,收成小,更換品種或農業結構轉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上述的兩種因素,導致農民的人均收入極低,入不敷出的現象嚴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經商,形成以工養農和以商養農的格局。

當然,隨着人蜜唸的改變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的科技投入逐漸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蓋技術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廣。在土地資源緊缺的目前,兩項技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廣,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貴州作為全國經濟比較落後的省份,其所含的銅仁地區又是比較落後的地方,嚴格地説,以上的情況並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通過此次調查,我感慨很多,作為農民的兒子,我深切地體會到了廣大農民終年勞作的艱辛、痛苦和無奈。不過我堅信,隨着農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民的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

收入調查報告 篇9

一、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我縣轄8鎮3鄉,123個行政村,耕地面積148萬畝,總人口3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8萬人,種植業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煙、萬壽菊為主,養殖業以生豬生產為主,養魚水面3.83萬畝。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問題和中心任務,也是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幾年來,縣委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實加強三農工作,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用心採取調整農業結構、擴大農民就業、加快科技進步等措施,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農民收入實現快速、穩步增長。據統計,20xx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651元,同比增長14%;20xx年為4218元,同比增長16%;20xx年到達4881元,同比增長15.7%,個性是20xx年我縣農業和農村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糧食總產量實現4.2億公斤,增長5.8%,創歷史新高,農業總產值實現24.22億元,增長9.6%,畜牧業產值實現8億元,增長7%,轉移農村富裕勞動力3.9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9億元,農民人均收入實現5358元,增長9.8%。

二、當前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在農民收入連年增長的形勢下,我縣的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存在許多的問題和不足,農業結構單一、基礎設施差、農民增收難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成為制約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結構調整問題。

一是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還不夠突出,品種結構和生產佈局還沒有大的變化,農業的質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縣雖加大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但在調整過程中過於強調糧經結構,種養結構比例的改變,重視面積和數量的擴張,應對提高農業質量,培育品牌,忽視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對萬壽菊、烤煙等具有市場競爭潛力的優質、特色農產品扶持開發不夠,形不成規模經濟。對農業結構調整的認識還不夠全面,還沒有從根本上跳出就農業調農業的小圈子,農村一、二、三產業結構仍不合理。

二是農民分散種植,難以構成規模。農户農業生產屬於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為主。由於生產分散,不能構成必須的規模,銷售也以自產自銷為主,形不成規模效益,從而限制了農户收入。

三是農民既是決策者,又是生產者和管理者,還是銷售者。在廣大農村,由於信息閉塞,農民即要掌握先進的生產管理技術,又要應對千變萬化的市場信息,往往無法兼顧。四是農民隨大流現象突出。農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獲取信息潛力弱,不能及時得到準確信息。在產業發展之初,嫌種子或生產資料價格太貴投資大,怕技術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確定市場銷路好壞。他們往往是在看到左鄰右舍或親戚因發展某種產業致富,而跟隨進行產業調整,一擁而上,往往出現增產不增收的狀況。

(三)投入問題。農用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過快,生產成本較高,抵消了一免三補政策使農民增加的收入,據20xx年備春耕期測算,農資在去年的高價位基礎上部分品種如國產二銨雖然價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價格相比,化肥價格普遍上漲2030%以上,個性是鉀肥價格噸價5600元,比20xx年上漲1700元,因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畝增加成本2530元,全縣農業增加投入3100萬元,佔農業總投入的7%。而且糧食價格偏低,按照此刻的投入水平測算,如果玉米價格在1.1元/公斤,大豆價格在3.2元/公斤,水稻價格在1.5元/公斤時,農民種地效益幾乎為零。

(四)鄉村債務問題。由於鄉鎮企業和村辦企業大部分停產倒閉或改制,有的給鎮村兩級經濟留下沉重的負擔,負債相當嚴重。目前,我縣123個村負債8223.9萬元,村均負債66.9萬元,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負債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夠還銀行利息,嚴重影響鄉鎮和村組織正常工作的開展。許多村組織在發展和壯大羣眾經濟上缺乏思路,步伐緩慢,不敢擔風險,導致羣眾經濟無項目,空殼村現象還在必須範圍內存在。另外,有許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幾萬元的收入,實際上羣眾公用資金往往是負數。在這種狀況下,領導班子威信自然降低,羣眾的凝聚力愈加弱化,無錢辦事問題嚴重製約着農村經濟的發展。

(五)農業產業化問題。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整體運行狀況較好,在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等方面,發揮了必須的作用。目前,全縣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組織已發展到19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4家。全縣加工型龍頭企業資產總額已到達54820萬元,實際加工潛力到達187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1200萬元,創利潤3980萬元,上繳税金1776萬元。全縣直接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農户到達3.7萬户。像萬壽菊產業在省級龍頭企業山東諸城蓮春色素提純有限公司雞東分公司的帶動下,經過9年的發展,基地面積也由試種時的1500畝穩步增長到3萬畝,萬壽菊生產基地累計種植萬壽菊16.5萬畝,產鮮花16.5萬噸,有3000多農户種植萬壽菊,總收入1.15億元,户均收入3.8萬元,企業繳納税金470萬元,萬壽菊這個產業已成為雞東縣的富民產業,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農業產業化支柱產業。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是農業產業化整體水平不高。龍頭企業有所發展,但發展步伐仍較緩慢,企業規模小,農產品加工不足,產品檔次低,目前,全縣省級龍頭企業僅有2户,基地總面積4萬畝,佔農作物播種面積的4%,同其他地區相比,無論是數量、規模還是帶動潛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必須的差距。大多數龍頭企業對農產品仍停留在粗淺加工的層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術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較低,產品缺乏競爭力,企業效益不明顯。

二是經營主體和農民的利益聯接不緊密。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中介組織建設滯後,產業化經營體系還未完全構成,難以適應產業化發展形勢的需要,龍頭企業與農户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很微弱,還沒有真正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且利益聯結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場波動時難以構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在交易中農户牌弱勢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維護。而作為農民一方,也必須履行訂單合約,會出現產品注射高價處的違約行為。

三是扶持發展措施不力,專項資金少。國家、省項目扶持資金有所增加,但長期以來公共財政和民營資本對農業投入欠帳太多,財政支農資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業規模現狀整體落後,資金扶持力度明顯不足,農業公共服務條件仍然較差,產業化科技裝備水平落後,許多好的發展設想難以實施,缺乏有效的產前、產中、產後跟蹤服務,表此刻產前對市場的預測潛力弱,產中的技術服務不配套,產後的銷售服務跟不上。

收入調查報告 篇10

有關數據表明,近幾年來,燕郊地區農民收入持續不斷增加,年勝一年,對數據深入分析發現,村民們推陳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傳統農業模式,發展多項經營的商品農業,另外農民思想也發生轉變,不再固守土地,離鄉務工也推動了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從鎮政府提出農民增加收入一個主要途徑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來,鄉黨委、

政府帶領燕郊村民緊緊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抓調整,突出本地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訂單農業、大棚農業。在種植小麥,玉米的基礎上,建設大棚生產基地,種植綠色生態食品,憑藉燕郊是北京郊區的良好區位,大棚種植漸漸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幾年來看,農業的比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農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農民增加收入的另一個主要途徑是外出務工收入據20xx年年統計,全鄉總勞力8206人,其中長年外出務工勞動力2966人,約佔總人口20.4%。從調查情況來看,外出務工勞動力按每年最低純收入2400元來算,全鄉僅外出務工一項可帶回資金712萬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驕人的成績同時,也存在着底層勞動人民的普遍弱勢。

另外,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不高,雖然鄉黨委,政府加大了對農民的培訓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農民的素質有所提高,但是農民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主要體現在生產經營管理技能、文化科學素質和觀念意識等方面,既影響了農業的`生產,也影響了勞動力的移,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只能做苦力和勞動密度高的行業,未能以勞動力產生勞動價值,造成了人力資源的優勢不能顯現。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問題,連續兩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關於三農問題的,解決農民增收問題,是當前各級黨委、政府的一箇中心工作,事關全局,意義非凡。農業興,農村富;農業穩,農村穩。可見三農問題是當前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個重大的緊迫而繁重的政治問題經濟問題。對於燕郊這樣一個農業大鄉來説,要實現富民強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突出抓好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因此促進農民增收必須有新思路和新舉措,採取綜合性措施,在發展戰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上有一個大轉變。針對上述,我認為,要使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應該如是做。

解放思想,增強市場意識,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加大農業產業增收結構調整力度,自覺按照市場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想要發展就必須擁有市場,這是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一是增強市場主導意識,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依靠市場引導生產,大力發展市場農業和訂單農業。按照市場的要求來進行生產,不僅僅要以當前市場為導向,還要以未來的市場變化趨勢為導向,形成人無我有的局面,搶佔先機;二是增強質量效益意識,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是在農產品相對過剩的背景下進行的,因此調整產業結構必須要適應市場化的需求,把提高農產品質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優的格局,提高農業產業經濟效益;三是增強特色創新意識,調整農業結構不能盲目跟隨,別人怎樣調整就跟着怎樣調整,這不僅僅會嚴重挫傷農民調整農業結構的積極性,還會使農民減收,因此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必須樹立創新意識,注重特色,形成人優我特,促進農業增收。

擴大勞動力轉移輸出,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認真落實省市縣關於加快農村剩餘勞力轉移輸出的政策意見,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措施來抓。一是要強化宣傳,大力營造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輸出的良好氛圍,切實轉變農民死守家門、固守土地的封閉觀念,提高勞動力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二是堅持就地轉移的和轉移兩手抓,推動農民就業多元化,鼓勵農民自主創業,促進農民持久穩定增收。

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單純從大農業方面來促進是遠遠不夠的,保持農業的穩定發展,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困難的問題,有道是無工不富。因此促進農民增收必須大力發展二三產業,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勞動密集型,促進農民進廠就業,使一些有後顧之憂的農民既能搞好農業生產,又能增加勞務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引導農民洗腳上岸,發展個體商貿業和運輸業,多方面拓寬增收渠道,保持農業增收穩定。

強化,逐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科學技術的第一生產力,當今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農民素質偏低已成為制約農民增收的瓶頸,要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突破這個瓶頸,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一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雜誌、互聯網等手段,為農民解疑釋難,最快捷的推廣農業實用科技,普及農村致富實用技術,滿足人民對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貧培訓的契機,使一批農業生產骨幹走出去,洗腳上岸進課堂,培養他們的市場頭腦和科技頭腦,提高一切圍繞市場轉,一切依靠科技乾的致富本領,再讓他們去培訓農民,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夯實農業基礎,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一是鼓勵農民組織農業協會,按市場化要求組建股份,採取公司+基地+農户和公司+協會+農户的方式,開展農產品流通,農業生產及農村社區服務,促進農產品的產供銷市場一體化,拓展增收空間。二是優化基層幹部隊伍,着力選擇和和使用有技術、

有經濟頭腦的農村基層幹部,團結帶領農民發家致富,務實創新的開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三是加大投入,夯實農業基礎,增強農業發展後勁;加大資金籌措力度,積極編報項目向上爭取資金,搞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規劃和;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確保農業穩產高效;加快農業新機具的推廣,推動農業機械化步伐,提高農民勞動;加快實施農村實事工程,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優化農業,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發展農村經濟,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使農民這個羣體隨着經濟的發展,儘快富裕起來,是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構建和諧社會中所不能迴避和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為此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增強促進農民增收的緊迫感和自覺性,振奮、紮實工作,儘快實現農業收入的較快增長,努力開拓農業和農村工作新局面,為建設小康燕郊、燕郊做出更大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ye469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