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關於馬鈴薯的調查報告

關於馬鈴薯的調查報告

20**年,甘州區按照市委“堅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條路子、實施三大戰略、推動科學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實施十大工程的戰略部署,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目標責任,制定和下發了甘州區 “馬鈴薯加工及種薯繁育基地建設工程20**年實施方案”。把中國西部馬鈴薯加工及種薯繁育基地建設工程作為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以佈局科學化、種植標準化、品種專用化、生產集約化、產品優質化和加工精深化為目標,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種薯、專用薯生產,穩定發展鮮食薯生產,延伸產業鏈條,提升全區馬鈴薯產業的層次和水平。

關於馬鈴薯的調查報告

一、 基本情況

20**年全區種植馬鈴薯面積3.64萬畝,其中隴薯3號為8000畝,克新4號為1XX畝,大西洋1000畝,其它15400畝。主要分佈在安陽、花寨、大滿、小滿、黨寨、龍渠、甘浚、新墩等鄉鎮。在大滿鎮四號村, 黨寨鎮二十里堡村馬鈴薯種植示範基地、明永鄉沿河村等建立連片示範點3個,建立安陽王阜莊村等3個馬鈴薯協會培訓基地,產量達到9.3萬噸。目前,企業已收購5萬噸,佔總產量的53.8%,其中有年金龍公司訂單面積1.7萬畝,畝均產量3.5噸,預計收購5萬噸,現已收購3萬噸,佔應收購總數的60%,每噸收購價730元;張掖市玉鑫澱粉有限責任公司訂單面積0.8萬畝,畝均產量3.5噸,預計收購2.8萬噸,現已收購0.7萬噸,佔應收購總數的25%,每噸收購價600元;瑞達等其它公司收購0.9萬噸,每噸收購價550—600元。

就全區馬鈴薯生產發展情況來看,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種植技術日趨成熟。近年來,農技部門積極推廣實施高新節水、科學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利用農機補貼激活民間資本,在機械化耕作上尋求突破,為今後大規模生產奠定了基礎。同時,加快馬鈴薯品種改良步伐,不斷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20**年全區脱毒種薯種植面積約為2.37萬畝,良種覆蓋率達65 %,馬鈴薯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技術體系已日漸完備和成熟。

二是龍頭企業實力逐步增強。目前,已建成規模較大的馬鈴薯全粉生產企業1個—張掖市有年金龍馬鈴薯雪花全粉食品工業公司,經過幾年的發展,公司固定資產現已達1.1億元,包括年產6000噸馬鈴薯雪花粉生產線、3000噸顆粒粉生產線、有年生產複合薯片等小食品2500噸的生產線、年產XX噸精澱粉生產線和年產1500噸食用酒精生產線,公司年原料消耗量5.95萬噸,儲備能力XX噸。20**年該公司計劃加工馬鈴薯5萬噸,其90%的原料靠我區供給。建成規模較大的馬鈴薯精澱粉生產企業1個--張掖市玉鑫澱粉有限責任公司,年加工馬鈴薯精澱粉1萬噸,可帶動甘俊、明永等周邊鄉鎮種植馬鈴薯2萬畝。公司採取訂單形式與農户建立合作關係,通過為種植基地先墊付種薯款、部分化肥農藥款、承擔部分運費和適價收購種植户的等外品等優惠政策,激勵農户擴大種植規模,擴展原料基地,使企業和農户之間基本形成了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產業化經營機制。

三是種植效益逐步提高。我區的土壤、氣候、水肥條件,對發展馬鈴薯生產具有一定的優勢,加之近年來通過推廣應用地膜覆蓋、覆膜高壟、機械化耕作、膜上覆土等節水增產新技術,大大增強了馬鈴薯的節水抗旱能力,為種植馬鈴薯節本增效奠定了基礎,使全區特別是南部沿山缺水鄉鎮種植結構得到了進一步調整優化,種植效益不斷提高。

二、馬鈴薯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甘州區馬鈴薯產業雖然有了較快發展,但受項目、資金、技術、種植規模、經營模式等因素的限制,我區馬鈴薯產業與省內定西地區和山丹、民樂等縣區相比,存在較大差距,總體上仍然處於種植規模偏小、加工轉化率偏低、市場競爭力偏弱的局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對發展馬鈴薯產業的認識不足。由於把馬鈴薯產業單純理解為馬鈴薯種植業和加工業,對該產業在種薯繁育、技術投入、收購貯運、結構調整、加工轉化、銷售增值等多環節、多領域系統化發展明顯認識不足,除沿山區鄉鎮外,絕大部分鄉鎮把玉米制種最為農民增收的主要產業,忽略了馬鈴薯產業的發展。

二是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目前全區規模較大的馬鈴薯產業龍頭企業只有有年金龍、玉鑫澱粉有限責任公司兩家公司,在倉儲、運輸、銷售等環節還沒有叫得響的企業或其它經濟組織,有的鄉鎮雖然也有一些加工企業,但規模小、檔次低,多為家庭式作坊,很難形成氣候。企業與農户利益連接機制不暢,企業和農户之間仍然是簡單的商品售買關係,契約意識、法律意識、誠信意識都比較淡薄,今年馬鈴薯市場受大環境影響,農户將非訂單馬鈴薯摻雜在訂單馬鈴薯中進行出售,使馬鈴薯單產產量大幅攀升,而收購企業在收購等級上嚴格控制,合同價每噸雖達730元,但實際許多農户難以達到企業設定的等級標準,減等後,每噸價格為550—600元。

三是沒有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的貯藏體系。由於沒有一定規模的保鮮貯藏設施,一方面原料集中收穫後企業無法及時收購原料,造成部分原料變質、流失;另一方面原料的貯藏能力不足,貯藏量遠遠不能滿足企業全年生產的需要,影響加工能力的最大發揮,比如,有年金龍馬鈴薯全粉加工廠目前貯藏的原料只能供其生產到6月份,加工生產線處於半年生產半年休息的狀況;加之由於沒有一定規模的保鮮貯藏設施,種薯的貯藏問題得不到根本性地解決,使馬鈴薯品種退化速度加快。

四是技術服務跟不上生產需要。近年來,由於種薯多由返銷户個人組織,品質良莠不齊,質量沒有保障,導致環腐病、黑脛病、晚疫病、枯死、收穫期塊莖腐爛等病害頻頻發生,極大地影響了農户的種植積極性。同時,由於社會化技術服務機制不完善,企業、鄉鎮對農户的技術指導不到位,無法滿足羣眾需要。馬鈴薯機播和機收面積僅佔種植面積的15%和25%,加工馬鈴薯的播種和收穫機械化程度還很低,生產勞動強度大,影響了農户種植的積極性。

三、下一步發展思路及措施

今年的生產、收穫已成定局,近期內,我局將深入種植基地和企業,與鄉鎮配合,督促企業按照合同約定,及時收購訂單內馬鈴薯,做到應收盡收。同時,與企業協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收購合同外馬鈴薯,確保種植農户收入不減,種植積極性不減。

為進一步加快馬鈴薯產業發展步伐,在做好今年工作的基礎上,下一步,我們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一)擴大基地規模,實現規模效益。堅持“沿路沿線、集中連片發展”的原則,分別在南部沿山區安陽、花寨、大滿、龍渠、甘浚等鄉鎮,建設高澱粉專用薯生產基地2.5萬畝,川區小滿、黨寨、上秦、鹼灘、新墩等鄉鎮建設鮮食薯生產基地1.5萬畝,解決企業原料問題。在交通方便、灌溉便利、羣眾素質高、經濟基礎好的村社,引導農户連片建設馬鈴薯種植示範點(片),建成一批規模較大的專業村、專業社,培育一批種植能手和種植大户,實現規模效益,促進規模發展。

(二)壯大龍頭羣體,提高加工轉化能力。堅持“抓大、扶強”的原則,在進一步提高有年金龍馬鈴薯全粉加工公司輻射帶動能力的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批有實力、有規模的馬鈴薯繁育企業和加工企業,加強與銷售終端市場的聯繫,擴大訂單面積。大力扶持建設一批中小型加工企業,動員馬鈴薯主產區的農户從事馬鈴薯加工,逐步形成小規模、大羣體、多龍頭、強產業的馬鈴薯產業經濟新摸式,實現馬鈴薯產業由量的擴張向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轉變,由依靠大量外銷和鮮食為主向儘可能的就地加工增值轉變。同時支持已建成加工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和新項目引進,幫助企業儘快達產達標,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實現企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税的目的。

(三)規範市場秩序,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積極做好種薯市場和專用薯市場的拓展和開發工作。進一步規範企業和農户的生產經營行為,規範合同、訂單和契約,增強產、運、儲、銷和精深加工等各個環節的履約意識和誠信意識,依法保護產業關聯各方的合法權益。加大市場監管力度,督促種子、植檢、質監、公安、工商管理部門強化服務,依法打擊無證生產經營和違規違法生產、銷售馬鈴薯種子的行為,促進馬鈴薯產銷市場健康有序運行。

(四)擴大良種推廣,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利用我區現有的技術和設備資源,創新運行機制,建立脱毒微型薯標準化、規範化、規模化生產繁育基地,同時,加強與市農科院、河西學院農學系等科研院所的技術合作,充分利用國內外馬鈴薯優質品種資源和技術資源,提高種薯繁育技術水平,促進規模發展。在強化脱毒種薯生產繁育工作的同時,發揮品牌效應,抓好良種推廣,依託現有農技隊伍,積極推廣普及適合本地氣候、土壤、水肥條件的專用型、高澱粉型、鮮食型品種,不斷提高良種覆蓋率;加大規範化種植技術的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力度,強化馬鈴薯種植技術體系和質量控制體系,為種植户提供及時、迅速、有效的技術指導,推動馬鈴薯生產向標準化方向發展。

(五)發展專業協會,提高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堅持政府引導,建立信息和流通體系,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成農民自主的馬鈴薯行業協會,由合作經濟組織帶領農户連市場建基地,提高種植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引導和鼓勵合作經濟組織為農户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幫助產銷雙方信守合同和契約,規範生產經營行為,為馬鈴薯產業的規模化、規範化發展提供組織和制度保障。

(六)加快建設保鮮貯藏設施,支撐產業發展。鼓勵企業、合作組織和農户大力發展貯藏設施,構建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貯藏體系。一方面,立足於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建設,提供相應的貯藏設施。另一方面,按照產業化經營的需求,為避免收穫期集中上市帶來的收購、運銷等方面的不便,建設相應的儲藏設施,以調劑市場供應,實現均衡上市,確保加工企業的原料需要和持續生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9o7ev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