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學習總結 >

國中英語學習總結

國中英語學習總結

國中時期的英語是基礎,沒有打好基礎,以後學將會很困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中英語學習總結。請閲讀,上公文站,發現學習。

國中英語學習總結
國中英語學習總結一

九年級是國中學習生活的關鍵年級,學習內容多,要求高,強度大。一年後(實際上約10個月)同學們就要參加會考,進入狀態越早,就會越主動,效果就會越好。

九年級的狀態是指: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擁有足夠的學習動力,具有強烈的自信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時間安排合理,學習效率高;學習得法,不搞題海戰術,既會學習,又會考試。

抓好三個環節

預習:九年級學習忙,時間緊,但預習工作不可忘。課前要熟悉課文中生詞的音和義,基本搞懂課文內容,尤其要記下難於理解的問題。帶着這些問題,有的放矢地聽課,聽課的效率就會提高。

聽課:課堂是獲取知識和培養能力的主渠道,學習時間大多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因此掌握科學的聽課方法,提高聽課效率,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的關鍵所在。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可以明確聽課目標,掌握聽課的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課堂上,通過聽、説、讀、寫的訓練,掌握詞、句、段、篇等基本知識,培養聽、説、讀、寫的基本能力。因此上課不僅要認真聽,更要多説,多讀,多寫,多思。也要捕捉講課重點,儘可能當堂消化。

複習:温故而知新,課後複習可以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消化和理解,並強化記憶,達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

複習要及時。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在學習開始的一段時間,不僅遺忘得快,而且遺忘的內容也多,因此趁熱打鐵,及時複習非常必要。對課文中的重點,難點、關鍵句可用有色筆註上記號,以便經常複習。

如,單詞要掌握“音、形、義、性、變”。即單詞得讀音,拼寫,詞義(有的單詞要掌握英語釋義)、詞性和同(近)義詞、反義詞,加前綴、後綴得變化等。又如,句型不僅要弄懂,而且要會用,能舉一反三。還要悟出關鍵所在。

複習要拓展思路。要將新學的內容和已學過的有關內容加以比較,找出其中的聯繫和區別,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舉一反三,同時適當參閲輔助讀物,拓展思路,豐富知識。如,學習過去將來時,過去完成時,可與已學過的一般將來時,現在完成時進行比較。

複習要梳理知識。在複習過程中,對已理解的知識要加以綜合分析,概括提煉,抓住關鍵,鎖定要點,串連知識,觸類旁通,從而充實自己的學習成果。如,對國中所要求掌握的八個時態,可以按照“用法--構成--時間狀語”三要點進行歸納整理。

備一本訂正集

每位同學可以備一本錯誤訂正集,把練習、測驗和考試中的錯誤,有選擇地摘錄在錯誤訂正集上,並寫上正確答案和原因分析。對一些重要的知識點或題型,可在題號前打★,以引起注意;對一些超綱題,可不摘錄或在題號前打△ (判定是否超綱,可參閲第二學期下發的《英語學科教學基本要求和訓練》)。

同學們在整個九年級學習中,不可操之過急,要細水長流,知識的掌握要日積月累,碰到困惑要正確面對,做到每堂課有收穫,一點點接近預定目標。

國中英語學習總結二

無可置疑,英語老師們普遍感到了網絡所到來的便利與優越,但我也感覺到了英語教師最關注和迷惑的是關於教學模式的選擇,即落實到具體操作上出現了一種盲目性和無序性,因為這畢竟是一項嶄新的課題,尚無章可循,筆者在課程整合的實驗中借鑑了許多專家的優秀經驗,結合本校的實際,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了大量的嘗試和有效的探索,效果還是令人滿意的。依據網絡本身的特點和教育本身的規律,網絡教育與英語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的選擇可以通過以下幾個環節來實現:

一、利用網絡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興趣出自好奇.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通過聯繫生產,生活實際,選擇貼近生活,具有時代特點的事例.圖文並茂,形象生動地創設優美的情境,做到有物有意,使學生置身其中,以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知識的濃厚興趣,引發學生的思考.

例如,在教學國中英語人教版一年級下冊 Unit 9 It’s raining 時,我製作了大量有關天氣和季節方面的圖片.首先鏈接了一個四季的配樂的詩歌朗誦,讓學生感受到四季氣候的特點.接着播放了幾個畫面: wind-颳風, rain-下雨, snow-下雪, cloudy-多雲, sunny-晴天.同時在播放時,點擊相關的單詞,可以朗讀數遍,學生跟讀幾遍.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學了這幾個單詞,自然而然地引領學生融入英語學習的情境之中,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為後面內容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利用網絡優勢,探究教學內容

學生主動地獲取由教師彙編整理並放置在網絡上的相關資料以及其它的網絡資料,在獲得基本知識之後,在課堂教學中,圍繞着相關的問題進行自我探究或集體討論,教師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和引導學生的討論,使教學過程由傳統的傳承型轉變為探究型。

在教授國中英語人教版第三冊的第3課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時,這個單元提出的是廢氣,廢水,垃圾污染的問題;,我有意拋棄了傳統的講讀教學過程,設計出了下面這樣一個探究式的教學過程:1、問題收集:由教師和學生提出問題,整理歸類,供以後研究學習討論;2、選擇探究方向:學生憑興趣自由選擇教材中的一種污染來進行探究,探究方向相同的學生組成一組,以便分工協作,發揮團體優勢;3、資料查詢及討論:由學生利用各種渠道(圖書館、因特網等)查找所需的資料,然後組內進行集體討論;4、成果彙報:由各組選出一名代表彙報本組探究學習中的心得體會及研究成果;這樣的教學過程,極大地挖掘出了學生探究學習的潛力,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踴躍發言,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種學習樂趣。

三、活用網絡教學,培養協作能力

教育信息化意味着教師不再擁有控制知識的“霸權”,傳授知識的途徑和方式將走向多元化,網絡將代替教師的部分職能,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將由傳統的“教師-學生”關係轉向合作與對話,因此,教師在未來的教育過程中應該學會以一位輔導型和探討型的對話姿態出現的web教師,實現教學活動的協作化,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功能。

以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為例,我採用“參與協作式”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主要目標,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所提供的影視資料,自行選取鏡頭,設計劇本,人人試當“編劇”,結合所給的圖片、動畫、錄像、人物對白等,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創造,把靜態的文字轉變為動態的畫面,使被動的學習變為主動的創造。為了達到激發學生創造思維的目的,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1) 演示從影視庫中剪接下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影視資料(圖片、動畫、錄音、錄像等),要求學生每四人為一組,根據所見資料,編成電影劇本。

(2) 抽查學生所編劇本,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出來,讓大家分析改編後劇本的優缺點,重點放在對細節描寫、場面描寫、對話描寫把握的精確與否上。

(3) 讓學生根據劇本排練成課本劇,自編自演,通過角色的扮演充分體驗人物情感和文章的所折射出來的人生況味。

(4)學生談感受與體驗:我專門以此為專題在論壇上組織了一次討論會,要學生暢談體驗和感受。

事實證明,由於採用編劇的新形式,加上多媒體教學軟件的優化組合,學生興致盎然,熱情高漲,氣氛活躍。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極大的開發,他們既能根據特定的時代背景和人物心態,給劇中人物配上適合的對白、動作等,還能指出何處可加上一些合適的人物神態和舞台佈景,以配合人物的不同的內心感受。他們層出不窮的好點子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由此可見,學生的可朔性是極強的,關鍵在於怎樣發揮多媒體形象性直觀性的長處,並與教學形式實現最優組合,引導他們挖掘自己的潛能,促使他們的創造能力得到開發和加強,使之成為教學過程中的自覺的參與者和合作者。

四、整合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

1、教學理念有了轉變。開展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研究,最關鍵的問題是有效促進了教師自身理念的更新與轉變。即由過去的以“教”為主的傳統英語教學舊模式,改變為現在的以“學”為主的“整合”教學新模式,樹立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觀,從而使學生由過去的被動“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學習狀態,轉變成為現在的自主式與開放式的主動學習狀態,極大地改變了死記硬背式地學習抽象的英語知識、思維活動受到嚴重壓抑的狀況,充分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特別是調動了他們的思維積極性,有效提高了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為學生的自由、和諧、全面發展提供了可能,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

2、教學資源得到豐富。通過整合,把英語學科和信息技術有機地融為一體,強調信息技術服務於具體的任務,學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學生使用計算機獲取、處理信息就像使用電話、鉛筆、橡皮那樣自然,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鍛鍊,培養學生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

3、教學模式得到創新。創新精神是創新的前提,也是創新的源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課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實驗中,把計算機作為認知工具,採用"任務驅動"和"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構建新型教學模式,通過各種各樣的主題"任務"驅動教學,有意識地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相聯繫的橫向綜合教學。我根據學生特點,利用網絡環境優勢,發揮多媒體及網絡交互性強、資源豐富的優勢,創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每個學生都有主動參與、自我表現的機會,通過互查、互評、互幫、互學等活動,為學生共同尋求答案、解決疑難問題提供了舞台,

提高了創新能力及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4、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得到提高。傳統學校教育強調的只是書本知識、對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課堂教學的小環境與學生豐富多采的家庭、社會生活的大環境嚴重脱節,面對信息時代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通過整合,把以教科書為中心轉向利用多媒體組成的教材體系和社會大課程中。學生可以方便的獲得書籍、光盤、網絡上的信息及軟件,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習,以此提高實踐能力,為終生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5、理想的英語學習環境得到營造。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理論都要求教師要為學生學習創設情境、協作、交流與自主建構知識意義的良好學習環境。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由網絡提供的多媒體的文本、圖形、圖像、動畫、影視等視頻信息與解説、擬音、音樂等音頻信息,這種多媒體信息的集成功能為學生學習英語學習知識創設了圖文並茂、形神兼備的課文情境,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英語課上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不僅大大提高了他們對課本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與感悟能力,從而形成思維的敏捷性、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以及獨創性等良好的思維品質。促進了學生的自我實現,發展了他們的個性品質與智慧潛能。

綜上所述,在Internet網絡的學習環境下,“發現式、探究式”教學是學生掌握學科內容的最基本方法,是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的最重要的一種教學策略,也是我們國中英語教學改革所致力追求的。其最終目標,就是教學“以人為本”的哲學回歸,就是最大限度地使學生能夠自主探索,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發揮個性,培養情感,使之英語素養得到訓練和昇華,為孩子後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內在的動力源泉。

標籤: 國中英語 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xuexi/qxkje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