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學習總結 >

半期學習總結(精選3篇)

半期學習總結(精選3篇)

半期學習總結 篇1

昨天我們進行了期中測試,今天我已經把我們班的試卷全部批改完了,這次的考試我們把整個班級的學生一分為二,一半留在我們自己的班級,另一半到了五年級的一個班級進行考試,這樣就可以真正檢測到孩子們的真實成績,通過這樣嚴格的測試,我發現了我們班孩子在數學上存在的一些問題,我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半期學習總結(精選3篇)

首先最令我痛心的就是孩子們都存在着計算的錯誤,這是我沒有料想到的,因為計算題是最基本的練習,方法算理孩子們都會,不需要太費腦筋思考就可以做出來,之所以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就是孩子們不夠細心,粗心馬虎是孩子們的慣病,也是通病,這就是孩子們在平時的作業中不夠認真造成的壞習慣,一個人一旦養成了粗心的壞毛病,那麼在多麼嚴格的考試時一樣也會粗心的。

再就是孩子們計算練習的太少,學生要減負,好像就是不用搞大量的題海戰術,不能讓孩子做大量的重複性練習,但是沒有一定量的練習,孩子們就沒有計算質的提升,就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計算錯誤,很多孩子後面多麼難的應用題算式都列對了,但是最後計算結果反而錯了,我真的為這些孩子感到惋惜!面對孩子們的這些情況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孩子們出現的問題當然有孩子們自身的問題,但是我不能把責任都推給孩子,推給家長,我自身的教學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我要尋找原因不斷地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教學習慣和思路。

於是我就孩子們計算出錯的問題,和同事進行了深刻的探討,同事説:“今年我在我們班級搞了一個實驗就是每日十題,每天不定時也不確定什麼方式,就是讓孩子們在一個專用練習本上練夠十道計算題,可以是豎式計算,也可能是脱式計算,或者是簡便方法計算,總是不限制題型,但是數量都是十道,這樣我們班的孩子計算能力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觀。”我一聽這個方法不錯,可以用來一試。

我想從下週開始我要搞一些靈活的計算實驗,比如同事的每日十題方案就是一個好的學習榜樣,我想可以讓孩子們之間進行作業的評比和監督,每週進行一次總結,如果一週下來每天的練習都是全對的話,那麼可以給這位同學記一個小紅星,十個小紅星進行一次物質獎勵,可以是練習本,也可以是孩子們喜歡的玩具等等。總是要對孩子們進行及時的鼓勵和督促,以用來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做練習,只有孩子們對自己平時的作業重視了,才能真正改掉應付、潦草對作業不負責任的壞習慣,有的孩子做完作業就以為萬事大吉,就可以大張旗鼓地玩了,好像自己已經完成了老師教給的任務,就可以不受家長的嘮叨和督促,但是究竟完成作業的質量怎樣呢?孩子們從不考慮,也不會主動去檢查自己的作業。

如果家長能夠及時對孩子進行監督和檢查孩子作業的話,就會發現孩子的家庭作業存在很多不該出現的錯誤,這就是孩子對孩子應付的心理在作怪,並沒有認真去完成作業,這就是孩子們的家庭作業不如課堂作業的原因,因為孩子回到家之後環境變得寬鬆了,孩子的心理就鬆懈了,就想着能夠早點完成任務好和小夥伴們一起玩,於是就寫起作業來如行雲流水草書亂飛潦草應付了事。

針對孩子的這種情況,我想我以後一定要多和家長及時溝通,讓家長在家庭裏一定要多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工作再忙,事務再多,也要對孩子們的家庭作業多一些檢查和督促,孩子畢竟年齡小,自制力差,沒有家長的督促他們就是喜歡貪玩不喜歡學習,而國小階段正是孩子們養成學習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不能讓孩子隨心所欲地玩,而養成一個對學習疲疲塌塌的壞習慣,如果孩子對學習就是這種態度和習慣的話,將來他長大了,到了國中和高中依然用這種態度去學習的話,那麼孩子的就不會有一個好學業,家長們到那時再失望後悔就晚了,教育最大的成功就是讓孩子們能夠養成一個受用一生的好習慣,希望我能夠挖掘我足夠的潛力和智力讓我們班的孩子都能夠愛上數學,愛上學習。改掉孩子們粗心應付的壞習慣。

半期學習總結 篇2

一、研究性學習課程設置的初衷

研究性課程設置的初衷是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課程改革説起。

教育部副部長王湛在談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時説:隨着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時期,面對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現行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弊端明顯地突現出來,教育觀念滯後,人才培養目標同時代的發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適應,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課程內容“繁、難、偏、舊”的狀況仍然存在,課程結構單一,學科體系相對封閉,難以反映現代科技、社會發展的新內容,脱離學生經驗和社會實際,學生死記硬背,題海訓練的狀況普遍存在,課程評價過於強調學業成績與選拔功能,課程管理強調統一,致使課程難以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以及它們對實施素質教育的制約和不良影響,正説明了推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針對性。同時指出:當前我們的教育改革,就是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入手,通過改革基礎教育課程,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改變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研究性學習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教育部教基字〔〕6號通知中説:研究性學習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的重要內容,是全體普通高中學生的必修課,它對於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老師教學方式的變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中也明確指出,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是:“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運用於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特別設立的教學活動作為必修課納入《全日制普通高中學課程計劃》將會逐步推行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並從制度上保障這一活動的深化,満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

教育部教基字〔〕6號通知中還説:“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必須走出課堂,走出校門,積極開展社會調查和實踐活動。”

從以上引文中我們不難看出,研究性學習課程設置的初衷,是基於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改變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質量這個最終目標的。為要能夠達到這一目標,通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來改變教師和學生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為了保障課程實施時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又具體地指出了“研究性學習必須走出課堂、走出校門”。當前,我們的研究性學習是否做到了這些呢。我們有必要對兩年多以來的研究性學習作一個回顧和反思。

二、研究性學習實踐的回顧

研究性學習是普通高中學生的必修課,每週3課時,每所普通高中學校都應該按課程計劃開課設節,可集中和分散使用。但是直到現在,我們許多學校在課表中沒有體現,有的將全部課時安排在課外活動中進行,實際上形同虛設。還有的學校乾脆把這三個課時分配給數學、物理、化學三科,意思是隻在這三科當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比較好的是安排1個或2個課時在正課(課表上)時間中,其餘安排在課外活動和其他課餘時間中進行。那種把研究性學習只分給幾個學科的作法是不妥的,因為,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不只是某幾個學科的事,應包括所有的學科,而且,研究性學習的問題,很多是跨學科綜合、交叉的。

研究性學習只安排在某幾個學科是不妥的,只安排部分教師實施,也是不妥的。研究性學習每週3課時,高中14大學科中,除體育、音樂、美術、勞動技術、信息技術這些科目本身就是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外,其餘9大學科都應安排研究性學習的課時,每期作16週上課時間計,全期共48課時,如果每週2節安排在正課中,每期有36節,則9大學科每科可以排4課時的研究性學習課。排課時,總課表上不分到學科,另用單列課表將研究學習的課時分配給每位任課教師。督促檢查,才能使研究性學習落到實處。

每個學科每位教師4節研究性學習課幹什麼?研究性學習課程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選擇不同的研究課題,獨立自主開展研究,從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一種課程。它是以問題為基礎,以探索活動為過程的一種綜合學習活動。目前在研究性學習的形式上有三種情況:

一是以課題研究為特徵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課題內容選擇的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於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範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於實踐方面,也可能偏重於理論方面。課題研究還包括項目(活動)設計類的課題。這種以課題為特徵的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通常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即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交流表達階段,相應地,對於這種學習的評價過程就分為開題評價,中期評價(對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流等),和結題評價。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組織形式又可分為個人研究、小組研究和班集體研究三種形式。

第二種,就是有人稱之為基於研究性學習理念的“研究性教學”,即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當前越來越多的學校熱衷於這種研究性學習的模式,即在一節課中鋪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討論、探索研究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儘管這種問題也會是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但多數只與某一個學科的知識有密切的聯繫。這種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與各自的學科教學緊密結合起來,這本身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如果放棄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的自主探索學習活動形式,那麼研究性學習就將背離它的初衷,而被納入“應試教育”的狹窄軌道,終究是沒有什麼前途的。反過來,如果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與走出課堂、走出校門的研究性學習密切結合,則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會更加體現研究性學習的價值與性質。因為,研究性學習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和探究能力。

第三種情況,就是“帶研究性特點的”學科教學形式。就是教師在日常的各學科中,結合教學內容,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究,解決一些開放性問題,也就是將研究性學習理念滲透於學科教學中的作法。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研究性學習的價值和性質,對提高學科教學水平有積極意義。

綜合以上三種研究性學習的三種基本形式看,當前的重點仍然應是第一種形式。沒有第一種研究性學習形式的廣泛開展,就無法造成一定的氣勢和氛圍,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我們的教育理念。也正因此,教育部在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中特別強調“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必須走出課堂、走出校門,積極開展社會調查研究和實踐活動”。另外,研究性學習的許多問題是一個不斷研究的過程,不是一堂課或兩堂課所能解決的。但是,與此同時,當然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研究形式也可以有教室課堂上的教學組織形式,如前所述,活動評價中的開題論證,中期評價,結題論證,活動總結與交流都可以在教室課堂中進行。

半期學習總結 篇3

半個學期已經過去了,自己已經差不多適應了國中的學習節奏。半期考試自己覺得考得不怎麼理想。

後半學期應該更加努力,我覺得自己上半期的努力還不夠,各科都有缺漏,考試後,拿到成績單首先要總結一下錯誤出在哪裏,查漏補缺。而後半期則一方面要認真踏實的學好每一科。一邊補上半期沒學懂的知識。我上半期缺點主要有以下幾點,請老師監督我改進:

1、在考試前我並沒有深入複習,只不過是看了看書。

2、臨陣磨槍,突擊英語,平時不善於積累。

3、複習沒有重點。

主要拉分的是英語。其實,英語一直是我這幾科中最不理想的科目,我對此也非常的着急,所以我在今後的學習中會更加重視英語學習。

數學一直是我的強項,可這次發揮的不是令自己滿意,雖然及格了,但沒有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這是什麼原因呢?主要是自己思想上的問題,我總認為數學沒什麼,靠自己的功底完全可以應付,但是事實與自己所想的是完全相反的。經過這次考試,我也明白了,隨着年級的升高,我們所需要掌握的知識也在不斷的增多,我以前學的那些知識已經遠遠不夠,所以,數學既是自己的強項,就更不能落下,就更應該跟着老師好好的學。説到化學,我認為我比以前認真了,但解題的技巧掌握的還不是很好,以後在這方面還應加強。在化學的學習上,和數學有一些相同,都是解題方法。在語文方面,我還應該加強閲讀訓練,使自己的閲讀能力有所提高。

努力,是我們熟得不能再熟的字眼,但這兩個字就夠一個人做一輩子的了,而且它是永遠做不完的。所以我更應該珍惜時光,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xuexi/89rr8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