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項目工作總結 >

產業扶貧項目工作總結

產業扶貧項目工作總結

201X年,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大、xx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省關於扶貧工作的系列決策部署,深入開展“產業培育年”活動,狠抓特色產業培育,促進貧困羣眾脱貧增收,取得了良好成效。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產業扶貧項目工作總結

一、項目實施情況

201X年產業扶貧投入資金總量4.7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0.45億元,信貸資金1.14億元,產業帶動建檔立卡農户5.53萬人。目前,完成規模種植茶葉5.3萬畝,配套建設園區道路28公里,蓄水池63口。

二、主要做法

(一)立足基地優勢,培育特色產業。一是強化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堅持壯大一批、引進一批、新辦一批的思路,採取入股、聯姻、兼併等辦法,有效整合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資金、品牌、銷售網絡等資源優勢,注重培植和引進帶動能力強、產業關聯度大、輻射面廣的龍頭企業,通過制定優惠政策促進龍頭企業的發展,依託現有基礎,扶優扶強、優勢互補,不斷增強龍頭企業的行業帶動能力和示範引領能力,走規模化、集約化、集團化的發展路子;二是做優做實專合組織。創新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和農户的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推行“支部+協會+基地+農户”、“專合組織+基地+農户”等運行模式,藉助農村種養大户、營銷大户和龍頭企業的生產、加工、銷售優勢,發展各類專合組織;三是做精做細家庭農場。積極開展農業實用技術、職業技能、文化知識培訓,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推動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職業化。深入開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鼓勵土地承包經營權向家庭農場、專業大户有序流轉,引導城鎮小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家庭農場,支持外出務工農民、個體工商户、農村經濟人等返鄉從事農業開發、創辦家庭農場。

(二)注重回引創業,培育特色產業。一是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依託南江黃羊、通江銀耳、巴州川明參、恩陽蘆筍等獨特品牌優勢,大力開展小分隊招商、產業鏈招商、專業化招商等,重點在建設用地、財税扶持、金融支持和要素保障等方面,對招商企業予以充分優惠,並重獎投資額度大、銷售收入高、税收入庫多的有功企業。對招商落地企業,嚴格落實一個項目、一名掛聯領導、一個服務專班、一個責任單位、一套促進機制“五個一”推進機制,全方位服務招商企業。二是積極回引創業人士。借鑑招商引資管理辦法,建立完善全民創業就業優惠政策,建立在外創業成功人士信息庫,針對在外成功人士特點專門制定推介項目庫,積極回引在外成功人士回鄉投資興農,帶領鄉親增收致富。三是提升創業服務水平。成立創業服務中心,進一步加強就業服務網絡和平台建設,提升創業培訓、政策諮詢等服務水平,推動貧困羣眾創業。堅持就近就地轉移和勞務輸出相結合,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就業容量,積極拓展就業空間,積極引導農民朋友積極投身巴山新居聚居點、重點鎮、工業園區等重大項目建設,實現廣大貧困羣眾就地務工、家門口掙錢。

(三)強化服務保障,培育特色產業。一是強化政策扶持。設立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專項基金,重點從獎勵資金、項目整合、金融扶持等方面,切實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家庭農場、專業大户的項目和資金扶持。二是加大項目整合。整合新農村示範縣(區)、扶貧連片開發、鄉村道路、小農水等各類涉農項目資金,重點用於解決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特色產業基地等農業產業化發展項目建設中的道路、水利、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三是堅持用地優惠。對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在其所獲得經營權的土地上,按照審批規劃投資興建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和修建用於種養業生產和管理、服務的非永久性建築物、地面構築物的,其佔地按照農村三類建設用地或設施農用地辦理相關手續。

(四)創新建設機制,培育特色產業。一是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大力推行“土地入股、收益保底、產值分成”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股權量化、分紅、租金等方式帶動貧困羣眾增收。同時,探索反租倒包零租金機制,對農户入股的原承包地,在不傷害已栽植苗木的前提下自收自種黃豆、花生等矮杆作物,並免收租金。二是探索產權改革推動機制。圍繞構建現代農村產權制度體系,規範搭建縣(區)、鄉、村三級交易平台、投融資擔保公司和產權評估機構,頒發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農村集體土地建設使用權、農村房屋所有權等“八權一股”證書,規模流轉土地,促進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三是建立市場帶動機制。按照市場法則,堅持市場需要什麼就發展什麼的思路,重點打造特色優勢品牌。引進培育現代流通企業,大力發展連鎖、配送、專賣、會員制銷售等現代營銷業,積極開展“農超對接”、“農貿對接”,支持農產品進超市、進市場。深入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創新銷售方式,實現農產品線下實體營銷、線上網絡營銷、舉辦節慶營銷、借力境外營銷等相結合,增加銷售額。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龍頭企業規模小,輻射能力不強。我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起步晚,規模小,總體發展水平不高,產業化經營水平低,對貧困户的帶動能力較弱。

(二)產業基礎脆弱,抗災能力不強。我市地處盆周山區,立體氣候明顯,自然災害頻發,金銀花、核桃、茶葉、翡翠米等特色產業經常遭受乾旱、病蟲害等多種自然災害襲擊,產業基礎較為脆弱。

(三)市域經濟總量小,資金投入不足。我市所轄縣(區)均屬國定和省定貧困縣,市域經濟總量小,現代農業發展總體水平較低,農民收入普遍偏低,農業經濟和特色農業發展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四)產業經營水平低,現代農業體系不健全。因利益驅動,企業與農户彼此缺乏信任,產銷協作關係沒有真正建立,農村土地集中規模經營和有序流轉剛剛起步,與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還有一定差距。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經營集約化,在推動土地規模上求突破。認真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結合貧困山區實際,進一步完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等農村綜合改革,重點在税收優惠、金融貸款、“四荒”開發等方面突破,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依託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開展抵押、出租、轉讓、入股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轉,擴大生產規模。

(二)企業集團化,在增強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上求突破。樹立集團經營理念,打破地域界限,有效整合現有農產品加工資源,採取入股、聯姻、兼併等辦法,圍繞“六大”特色產業,以縣為單位,培育一批又發展潛力、輻射面廣、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集團,逐步改變企業各自為陣、單打獨鬥的局面,努力提高效益和帶動貧困羣眾脱貧致富的能力。

(三)品牌市場化,在提升農產品競爭實力上求突破。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全力打造“巴食巴適”區域品牌,儘快出台區域品牌管理使用辦法、積極爭創1-2個具有地域特色的優勢農產品馳名品牌和商標,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努力擴大特色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擴大貧困羣眾依靠特色農產品增收致富的路徑。

(四)經營標準化,在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上求突破。探索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制機制,培育新型農民,對未能升學的應屆農村國中、高中畢業生參加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農村是用技術,推動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職業化、技術化。鼓勵經營主體健全集生產、加工、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大生產體系。探索利益分配市場化機制,將生產者、加工者、銷售者和服務者之間通過市場機制聯結在一起,以追求產業整體利益,推動廣大貧困羣眾增收。

標籤: 扶貧 產業 項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xiaomu/x0jw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