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培訓工作總結 >

語文教師培訓總結(通用16篇)

語文教師培訓總結(通用16篇)

語文教師培訓總結 篇1

在7月2日全市的開班典禮上,我作為學員代表發言。坐在發言席上,我的心情無比激動,網絡培訓,是促進教師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我們要珍惜這次培訓機會,切實完成學習任務,努力做到:1.明確網絡培訓的目的和意義,妥善安排時間,切實完成規定的在線學習任務。2.認真收看課程視頻和閲讀課程電子講稿,積極參與網上和網下的各項業務活動,高質量完成課程作業。3.積極參與班級沙龍討論,發表、回覆高質量帖子,參與課程專家答疑活動。

語文教師培訓總結(通用16篇)

因為,培訓在假期,孩子也放假在家。所以,每天我早早起牀到菜市買菜,接着為孩子準備早餐,把孩子送去學琴。回來後便抓緊時間學習網上培訓內容,專家的教育新理念,讓我眼前一亮;名師的示範課,讓我感受到課堂呈現出的魅力;討論區的交流討論,讓我們思想的火花得到碰撞。

王榮生教授的《閲讀教學的兩個轉向》,讓我明確了語文課堂教學的要點:合宜的教學內容和有效的教學設計。王教授的講座,深入淺出,一個個鮮明的觀點、一個個生動的課例讓我受益匪淺,也為我今後的閲讀教學指明瞭方向——從關注“教學方法”轉向“教學內容”、從關注“教的活動”轉向“學的活動”。

鄭友訓教授的《詮釋活力課堂與有效教學》向我們解讀了什麼是一堂好課,作為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要努力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環境,清晰地授課,能確保學生學習的投入,並及時評估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

語文教師暑期培訓總結3篇工作總結特級教師李勤關於《教材解讀與處理》的講座,讓我們知道了教材解讀何以至關重要,併為我們指出了教材解讀的具體途徑——1.和作者對話,把握教材的核心主旨;2.和文本對話,用語文的眼光欣賞教材;3.和編者對話,把握教學意圖。

劉桂秋教授的《提升國小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一針見血地指出教師人文知識的學習狀況讓人堪憂:教師的閲讀行為越來越平面化;教師的閲讀內容越來越狹窄化;教師的讀書目的越來越功利化。反思自己,未嘗不是這樣:一年到頭,沒有讀過幾本書。即使讀書,也只是一知半解,或是為了幾篇讀書筆記,臨時抱佛腳。

專家的講座,讓我對教育教學有了更多的思考,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原來的沾沾自喜在專家的話語中,無處遁形。自己還很淺薄,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勝任一名國小語文教師。

培訓中的“課例觀摩”,讓我看到了一名優秀教師對文本的解讀、對課堂的駕馭。喬煒老師的《槐鄉五月》,以優美的語言,把學生引入“花朵、花美、花香”的世界,《槐鄉歌》的創編,使學生學文本,用文本,學生的語言得到有效的訓練和發展。何瓊老師的《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以“抓關鍵詞,理清脈絡”、“抓不同評價的矛盾點,感受平凡中的偉大”兩個環節的設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感悟能力。何老師的課,為我們呈現了不同的第一課時,可謂平實、高效。姜樹華老師的《鞋匠的.兒子》以三份活動單引領,層層推進,課堂“熱而不鬧,動而不亂”,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單”也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模式。

課程學習讓我們豐富了理論知識,拓寬了視野,“課程討論”、“班級研討”為我們提供了溝通、交流的平台,大家在這裏質疑問難,互相切磋,許多老師好的做法,為我們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這次網絡培訓如同一場及時雨,滋潤了每一位參培老師的心田。

在本次網絡培訓中,我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快樂。作為小組長,我和組內的成員互相鼓勵,互相提醒。對於組內成員的問題,我總會耐心解釋、盡力幫助,並主動和班級輔導員聯繫,反映問題。雖然,和一些老師未曾蒙面,但是,我們已然成為好朋友。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以此次培訓作為新的起點,一絲不苟地對待教學工作,做一個快樂的讀書人,做一個幸福的研究者,做一個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的好老師。

語文教師培訓總結 篇2

暑期參加了鎮組織的新課程培訓,感到新課程的實施是前所未有的革命,是對舊教育理念、舊教育模式、舊教育傳統的反思,是現代先進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體現。通過學習我明白了最前沿的語文教改情況。現就新課程與語文教師的發展,談一談體會。

一、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

語文課程改革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的提出,是語文新課程的核心。例如重視民族精神、國際視野的形成;強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養;注重生命意識、環境意識、誠信意識、職業意識的養成。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意藴,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提高人文素養,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程還應該重視提高學生的民族精神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語文新課程把課本這本“小書”和生活這本“大書”融為一體,強調語文學科和生活的密切關係。《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課程的性質界定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這是一個非常有新意的提法,是與“語文素養”相吻合的。

語文新課程不僅繼承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重要的是強調了語文教學的實踐性。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社會交際工具。要教會學生掌握好工具必須引導學生到言語實踐活動中去鍛鍊、去領會,自己去獲得語文交際能力。學生的言語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實踐活動,其形式靈活多樣,儘量適應學生要求、符合學生興趣。主要反映在語文課改中淡化字詞句篇基礎知識和文體知識的教學,但不是説教師在課堂中不教這些知識,而是教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與生活中學會運用語言,這是一種不同以往的新的理念。

二、新課程下的師生關係

語文新課程中的師生關係是新型的師生關係。有一位專家説:“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老師首先是學生的學習夥伴,其次才是學生學習指導者、引導者、誘導者、輔導者。”語文教育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它既不是教師一味傳道授業解惑,學生一味地服從老師,也不是教師只能造就學生,圍着學生轉,而是師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語文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消極的,不再是被灌輸的器皿,不再是課堂的聽眾,而是具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思想活躍的、充滿生命力的學生;教師不再是站在學生的對立面居高臨下,教學就是教師和學生的平等對話

教師不管在上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還是研究型課程,都應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樣使得學生人人都必須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另外教師在教學反饋中,要善於評價學生學習地過程,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和效果。

三、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師

教學,是實施“課程標準”的主渠道;課堂,是實施“課程標準”的主陣地。把傳授語文知識作為語文教師的全部職責,這一直是語文教師教學思想中的誤區。在語文新課程的教學活動中,要學習語文知識,也要培養語文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要新奇感轉化為未知欲。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課程資源,開發課程資源。有一位領導説:“無論是課堂內還是課堂外,無論是條件好或差的學校,處處有課程資源,時時有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是可以再生的,教師要善於運用課程資源,教材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一定要用足用好。”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尤其是新教材的實施中,要求教師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所提供的空間,體現教師不僅是課程實施的主體,事實上,新教材的實施過程,就是教師發展、提升自己素質和能力的過程。我們教師不僅要承擔起培訓者的責任,更要充分發揮“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應明白:“語文教育是事業,貴在淡薄名利,默默無聞;語文教育是科學,難在持之以恆,求是求真;語文教育是藝術,美在享受母語,陶冶身心。”

語文教師培訓總結 篇3

20xx年x月x日至x日,我有幸參加了南靖縣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繼續教育培訓活動,我反覆認真地閲讀了高培雄老師主講的“關注《國小語文新課標》”,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説某某能寫一手好字,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相反,説某某的語文水平差,往往就説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但儘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説説寫寫。“能説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脱應試教育的模式。國小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閲讀背誦

俗語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閲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有位教師在執教一篇遊記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採用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後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台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着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穫不少,但是由於缺少了對文本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於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九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説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説:“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會有效結合“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髮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於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語文教師培訓總結 篇4

有幸擔任語文二班其中的一名輔導老師,參與了兩期的培訓學習,對於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一次難忘的成長經歷,因此,我倍加珍惜。

説實話,這是我第一次擔任繼續教育輔導教師,開始,內心不免有些忐忑,好在,身邊都是特別優秀的教師,他們的幫助引領,他們的耳濡目染,讓我才有信心完成此次的培訓與學習任務。

嚴謹認真的行政班主任任老師,可敬可愛的學科班主任朱老師,以及聲名遠播的何老師,才華橫溢的範校長,加上特別親切的首席專家劉校長,他們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與精湛高超的學術造詣令人佩服!

當然,還有優秀的參培教師們,應該説,今年的參培教師整體素質特別高。兩期的培訓學習中,僅我們二班就湧現出許多出類拔萃的老師來,他們熱愛語文教學,他們教學藝術高妙,他們善於總結提升,而且他們多才多藝,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許多。

本次的培訓學習形式主要分為專家引領、磨課研課、展示評價幾個模塊,大致回顧一下培訓學習內容吧!

(一)專家引領

專家引領主要是以講座或報告的形式進行的,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培訓內容大體一致。

總體來看,此次培訓學習主要是圍繞上好模擬課展開的,所以,講座內容的甄選也主要是為老師們瞭解模擬課、上好模擬課服務的。比如:語文課標解讀、如何備好一節課、如何上好微型課、輕鬆上好語文課、如何實現有效的閲讀教學、統編教材下的閲讀教學等都是為了指導教師有效的備課,從而上好模擬課,上好語文課。包括信息技術方面的指導與講座,也是為更好的服務教學設定的。

除此之外,大家還聆聽了師德教育、鄉村教師成長方面等專家講座,第二期還新增了一節有關幸福生活、快樂工作的專題講座。可以説,培訓內容十分豐富,而且特別符合教師學習的需求,帶給我們大家諸多的借鑑與思考。

從這些專家的講座中,我也進一步明確了語文教學的目的,瞭解了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知道了影響有效教學的幾個因素,明白了講好微型課的幾個關鍵點,而且對教師的職業素養提升有了新的認識,可謂獲益匪淺!

(二)磨課研課

我覺得對於大部分參培的一線老師來説,磨課研課應該是最令老師們難忘的,也是最能見證自身成長的一個環節。

兩期的培訓,每一期都有不少於三次的磨課、研課及參與式討論活動。從一開始的自由選課,展示診斷,到後面的同課異構,研磨修改,再到最後的精彩展示,每一位老師都在不斷打磨課堂的同時,修煉着自己,提高着自己。特別是幾輪研磨,大家共同推薦出的代表小組進行展示的優秀教師,更是如破繭成蝶一般,歷經辛苦,終得圓滿。

我負責的主要是三、四年級的磨課研討。第一次是參培教師展示自己任選的一節課,學科輔導老師點評診斷。因為要對十幾位老師的模擬課進行具體評價與指導,理論知識欠缺的我主動申請了協助。雖説有幾年的模擬課實戰經驗,我擔心的是自己的理論水平有限,評課時不能準確到位。

還好,劉校長請來了高春玲老師,真的特別謝謝春玲姐,她高深的專業素養,令人佩服!後來還有張春芝老師幫助,她們都是真正專家級的水平,與她們一起培訓學習,真的十分幸運!

二次磨課是同課異構的形式,大家要圍繞同一個課題進行教學設計,大家在自己設計的基礎上共同進行打磨,研討,改進,然後製作課件準備下一次展示。

第一期我們組選的是部編版四年級上冊《普羅米修斯》一課,大家藉助電子課本,多方面整合資源,然後小組內進行説課。教師們逐一把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流程,設計意圖等進行介紹,然後大家一起交流,逐步改進完善,為的就是後面的精彩綻放!第二期因為臨時加了一次講座,比上一期少了一個説課與研討的環節,不過時間雖短,大家經過共同磨課研課,展示與交流,打磨出的課堂也十分精彩。

第三次磨課主要就是推優了,在前面的基礎上,每個人圍繞同一個課題進行模擬上課,最後大家共同推薦出兩名優秀的教師,代表本組參加最後一次的展示。

應該説,通過磨課研課每個人都在成長,老師們短短几天時間內,要準備出一節課需要翻閲許多資料,付出許多辛勞。包括我在內,因為要參與指導與點評,加上自己三、四年級教的時間不長,所以我要把課標要求、教材內容,重點難點,結合部編版教材編排思路,認真做以梳理,既要把握整體,又要注意細節。和大家一樣,有付出就有收穫,感覺自己也成長了不少。

(三)展示評價

第一期,最終三四年級組有三名教師脱穎而出,孟桂英、張慧敏、劉慧娟,經劉校長同意,三人得以全部參加展示,我想,這對於他們應該是一次難得的磨礪吧!

所有參與最後展示的老師,大家都特別認真,許多老師當天為了調試課件,中午都沒顧上吃飯,甚至有些老師乾脆就沒有回家,令人感動!

最後的成果也是特別值得稱道的,老師們在一次次的打磨中,課堂日趨完美,能力逐步提升,許多老師的展示博得了大家的一致讚歎,幾天的辛苦也值得了!

第二期推選出的幾位代表同樣特別優秀,就比如陳鳳英、楊敏華、侯建梅、裴軍慶等幾位老師,他們的模擬課堂《少年閏土》、《母雞》、《迷人的九寨溝》、《山行》精彩紛呈,都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鑑的地方。

一、二年級的幾位老師也毫不遜色,短短的幾天時間裏,他們從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流程的設計到課件的製作,一直都特別用心地進行着打磨修改。

雖然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問題,但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進步,這無疑比什麼都珍貴。

展示評價環節需要輔導老師評課,這又是對我的一次考驗,在班級與老師一起自由説説評評還好,真正在台前正兒八經地點評,感覺自己依然底氣不足,關鍵還是缺乏理論支撐。所以那幾天時間,我除了把課程標準完完整整地讀了一遍,把涉及的教材內容通讀了一遍,把劉校長講的怎樣上好微型課的筆記認真做了温習,還在微信讀書上把原來沒有讀完的《好課是這樣磨成的》、《語文案例教學論》兩本書重拾起來,認真研讀。

真正體會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了,看來以後無論做什麼,絕不能再這樣臨陣磨槍了,老老實實認真讀書,用知識武裝自己,才可以不懼挑戰!

一個月的時間匆匆而過,無論如何,總算圓滿完成了輔導任務,而且,自己也在學習中得到了鍛鍊,同時認清了自己的不足,明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真的感覺特別充實。

語文教師培訓總結 篇5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肩負着培養祖國接班人的重任,我們要做到:“給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正如竇桂梅老師所説:“讀書一生”、“海納百川。”教師這一行業更需要有擠的精神!擠時間思考、擠時間看書、擠時間學習、擠時間寫作!擠時間總結。只有在不斷總結、不斷反省、不斷修正的努力下,教師的各項水平才能得到提高。經過培訓後,我覺得教師絕對不是一桶水這麼簡單,它應該是一條有源頭的溪流。我認為,教師只有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時代前進和知識發展的步伐,才能勝任複雜而又富有創造性的教育工作。“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不斷否定自己,才能不斷進步,擁有的知識才能像‘泉水”般沽沽湧出,而不只是可憐的“一桶水”了。

得到通知,我們參加了teta—XX年的教師培訓,問問老師朋友們:為什麼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簡稱teta?是英文簡稱吧?t- teachers 教師 ; e- education 教育 ; t -technology 技術;a-是什麼?或許是authorware軟件(培訓的意思吧?)

培訓活動帶給我的收穫卻是無限的。我參加的是國小語文的培訓,整個培訓過程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各級專家的專題報告,有特級教師的教學展示,有名師與培訓教師的在線輔導、答疑和專家講評。也有學員的互動討論,更有專家的指導、引領。通過理論的培訓學習,現場教學片段的觀摩,使學員們從知識到理論到實踐都來了一次觀念的洗禮。因此,對我們很多老師來講,這次培訓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是一個很好的引領。

在培訓中,是專家們的精彩講座一次次的激起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我以前的教學工作中存在着不少問題,有思想怠慢的問題、有理論和信心不足的問題、也有操作不得法的問題。各位專家的講座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受益匪淺。下面就是我在這次培訓中的一些體會:

一、對課堂教學行為的重新認識與思考

課堂是教師教學生命力的所在地,也是學生智慧的發源地之一。

(一)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

傳統意義上的課堂,就是教師講,學生聽,老師很少審視自己的教學是否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不夠關注學生的參與度是否與自己有關。當學生出現與課堂教學不一致的行為時,只是一味怨學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適應了學生心理特點,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其特點之一,就是每節課後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改進教學,以增加課堂教學的魅力,達到及時調控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目的,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二)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學生獲取知識的結果,遠遠比不上他獲取結果的過程重要。讓學生在學習上有所發現,有所體驗,重要的前提是給予他在學習和研究知識的過程中主動思考與積極探究的時間與空間,這樣,他的體驗才是幸福而自信的。如:“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親歷閲讀過程”等。

(三)要學會欣賞學生

教師要在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育觀念,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做到這一點,教師要學會欣賞每一位學生,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學生在老師的關注中,不僅會喜歡老師,喜歡上課,產生融洽和諧的師生情感,還會在課堂上積極表現,快樂愉快地去學習。

二、提升了理論水平,認識到科研的重要性

作為新教師,我們沒有多少教學經驗,理論水平低,對自己的工作不善於總結歸納,現在,通過對教育研究的理解,基本上能用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在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把握了教改方向,堅定了探索新路子的信心,並增加了教育科研的意識,認識到不能只做教書匠,而要做新時期的教育家,特別是有關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我們不但認識了它的重要性,也掌握了一些實際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綜合性學習將帶給學生超越課本的新的只是領域,教師要認真對待。

三、認識到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目標

這次培訓,就自身更新優化而言,樹立了終身教育(學習)的思想。以前總以為搞繼續教育沒有學到什麼新知識,所以總覺着耽誤時間,不如讀讀書,備備課,這次,通過聽取了報告,真正認識到了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目標,提高了對繼續教育的認識。學然後知不足,這是我的一個體會。在培訓中,專家的耐心指導、學員的激烈討論都給我不少啟發。通過培訓,感覺以前所學的知識太有限了,看問題的眼光也太膚淺了,工作方法也太單一了。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把這次學得的經驗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做到課前有預設、有準備,課堂上不呆板,給與學生寬鬆的學習氛圍,課後抓反饋,進行反思,有必要的還要進行課後輔導,促自身的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斷飛躍。

培訓結束了,再次感謝專家的指導,同時也感謝我們的輔導老師,道一聲:“你們辛苦了!謝謝!”

語文教師培訓總結 篇6

七月流火時節,我從神農架林區下谷中心學校興致勃勃地來到華中科技大學,帶着教學實踐中的困惑,前往“湖北省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培訓班,參加了短暫、緊張、為期十天豐富的專業培訓。

酷日炎炎,暑氣逼人,武漢38度的高温,是令人窒息的燥熱。然而各位教育專家的循循善誘、娓娓道來卻春風化雨,盪滌了所有的炎熱,也滋潤着我焦渴的心靈,我乾癟的行囊,漸漸變得充盈豐滿。

從寧靜的鄉鎮到了繁華的城市,炎熱的夏天看到了學校老師和工作人員的熱情招待和服務,學校優雅的環境中,享受了大學生的生活。來自各個地方的名師、專家、教授的講座,從他們的身上透捉一種知識的力量,教育藝術的魅力。教學成果交流多,學員們在課後交流的一個焦點便是互相詢問教學最新成果,課程資源開發等等,教師們如數家珍般一一詳述。學員們在交流中一方面可以展示多年來的成果,贏得大家的認可;另一方面,可以在交流當中博採百家之長,吸取他人經驗,不斷完善和豐富自己的教學成果。

田蘭老師的《教師職業形象與職業語言》的講座,帶給我陣陣清涼,她以身垂範,我被她那感染力極強的語言魅力所驚歎,被她那抑揚頓挫的語調所折服,被她那優雅大方的體態語所吸引,更被她那入情入境的朗誦技巧所震撼。而且告訴我們什麼是良好完善的教師職業形象,如何打造標準規範的教師語言,讓我領悟到了教師職業的魅力。

朱幼菊老師主講的《課堂教學觀摩及反思》,她深入淺出,侃侃而談,在她幽默機智的談吐中,讓課堂煥發出無盡的生機和活力。在她的引導下,我們明白瞭如何在教學實踐中行之有效地提高國小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最讓我難忘的是蔣卉老師。她為人和藹可親,言談裏閃爍着靈光。她語言樸實,卻字字精當,句句中肯,鮮活生動的課例展示。為我打開了一扇緊閉的門窗,展示了一幅幅雋美的畫面。她把既折磨人又枯燥無味的文字變成了賞心悦目的數字。更讓我倍感耳目一新:原來教學是一門相當“活”的學問,教學是真真切切的藝術,是紮紮實實的藝術。

在這極其短暫、令人留戀的10天裏,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理論都得到了充實和提高,對課堂教學有了全新的感悟:

一、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在課程的基本理論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在這個“素養”是一個嶄新的概念。蔣卉老師在語文教學課堂評價中,教給了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方法,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藴育點”,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

二、新課程下的師生關係,新課程中的師生關係是新型的師生關係。蔣卉老師説:“把學習和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老師首先是學生的學習夥伴,是學生學習指導者、引導者、誘導者、輔導者。”語文教育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它既不是教師一味教訓,學生絕對服從老師,也不是教師只能造就學生,圍着學生轉,而是師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師引導、學生探究。

三、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師,傳授語文知識作為語文教師的全部職責,在教學活動中,要學習語文知識,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要新奇感轉化為未知欲。激發學生興趣,培植學習語文的自信心。“無論是條件好或差的學校,處處有課程資源,時時有課程資源是可以再生的,尤其是新教材的實施中,教師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提升自己素質和能力的過程。

這十天的學習,自始至終都給我一種脱胎換骨、煥然一新的感受,教育專家的講課,給我們指明瞭今後前進的方法;教育教學的實況,給我們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參考;優秀教師的報告,令我再次受到心靈的震撼,同各位專家們面對面的交流,讓我疏通了許多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疑難、困惑。這十天的學習,對於我而言,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金鑰匙!

總之,教育是事業,貴在淡薄名利,默默無聞,為教育事業發展無私奉獻自己的一切,持之以恆,求是求真。語文教育是藝術,美在享受、陶冶身心。我相信在這短暫的學習之中,將真正讓我們學着重新認識自己,學着不斷實踐反思,最終達到我們心中的目標!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現在起,把我學到的新的方法、新的教學理念努力地運用到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竭力打造一個全新的自我,做一個教育的.先行者。用我的努力和付出、追求和信念去營造為農村基礎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

語文教師培訓總結 篇7

20--年8月,林區實驗國小組織全校教師在實驗國小本部進行師德集訓,通過這三天的培訓活動使得我受益匪淺,對我來説,來得及時,來得實在,我覺得受益非淺,深受啟迪。這次培訓的內容十分豐富,對教師個人職業發展和教師職業生涯的規劃都做出明確的定義,教師的成長曆程和教師的職業發展離不開教師的培訓和再學習,從理論上提高教師的執業水平,從科學發展的角度來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不僅是教師自身的需求,而是社會發展的要求。在本次的師德培訓中,通過聽報告以及老師的講座,使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作為教師,不僅要有愛心和責任心,更要學會跟孩子溝通,跟家長溝通,多瞭解孩子需要什麼?而不是一味的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

一、教師要有愛心。

教育是愛的事業,冰心老人曾説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這種愛是教育的橋樑,是教育的推動力,這種愛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博大無私的愛,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其實,當老師的,總是想當個好老師,都知道要對學生付出愛心,用愛滋潤每一個孩子的心田。雖然有時也會因學生的調皮而埋怨,因他們的退步而急躁,因他們的違紀而失態,雖然有時也感到很累,很煩,但心中總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我是老師,我要給這些尋夢的孩子引路,在他們心裏寫一本最美的書。這強烈的意識激勵我以真誠去擁抱每一個學生。

二、教師要有責任心。

有人説,教師工作是一個無底洞,有看不見的深度,摸不着的廣度。這就要求一個有志於教育事業的教師,為了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必須愛崗敬業,樹立教書育人的社會使命感責任感。要熱愛教師職業,把它看成是一種事業,這樣才會為教育事業不懈努力,並在工作中時時感到苦中有樂,時時有一種幸福感,這樣才能保證所任教的學科取得優異的成績,讓同學們學得舒心,家長滿意,領導信任。教師的成長是有規律的,要健康的成長就要遵循這幾個規律。職業理想是成功的要素,要把個人的奉獻與自身價值的實現聯繫起來。教育理念是成長的關鍵,我們要與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的知識水平是成長的基本要素,教育實施能力是成長的核心要素,環境是成長的外部要素。影響教師成長的主要因素有教師的工作態度,組織教育能力,和人際關係。作為教師要關心集體,團結合作,相互理解,相互關心,尊重前輩,誠懇待人,信守諾言。

三、教師要學會與孩子及家長溝通。

老師告訴我們,要把教育看成是生命與生命的交流,人不是生活在道理中的,而是生活在情感與生活中的。我們要學會站在家長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因為我們與孩子是社會關係,所以內心有一定的標準,規則,會理性的去看待問題。但家長與孩子卻是親緣關係,是以情感為準則的,他們為了孩子,什麼都可以但當。所以,我們在與之溝通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問題,這時候,作為老師,要學會改變與家長溝通的視角,要從同理性的角度與之看待問題,去了解我們的孩子需要什麼,家長最關注的其實不是孩子的成績,而是孩子的生命,孩子的健康成長。同時,通過觀看四個視頻,老師講了生命的長度,生命的寬度,生命的厚度,讓我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讓我今後的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孩子的成績,更要關注他們的成長。

語文教師培訓總結 篇8

4月11日至12日,久盼的貴州省國小語文吳永龍鄉村名師工作室研修活動終於如期開展了,我心裏特別高興。通過這兩天的學習,我們大家的腦海又一次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雖説時間短,才是兩天的學習活動,可活動的內容卻十分豐富,既有優秀教師的授課,又有名師的講座,還有大家心與心的交流。通過活動,使我在教學技能和教育理論等方面又有了較大的收穫。現將我此次培訓學習心得講述如下:

一、準時參加活動,不因私事誤學。

11日早晨6點20分我從家冒着牛毛細雨出發,7點50分到達凱裏市第二十一小參加久盼的貴州省國小語文吳永龍鄉村名師工作室研修活動活動。對於參加名師工作室研修活動,我十分重視和珍惜,和全體成員學員一樣,按時參加各項活動,因為它是我們成長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平台,它可以進一步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優秀教師展風采,引領方法傳技能。

此次活動中,共安排了三位特別優秀的老師為大家展示了三堂公開課,這三堂公開課都是圍繞口語交際與習作這方面的內容來進行的。

一直以來,我很想學習別人上看圖作文的方法,沒想到這一次的學習真讓我夢想成真了。上午的第一節課,凱裏市第二十一小副校長楊順香老師為大家展示了二年級的《看圖寫話》,楊老師首先通過引導學生從天空到地面、從遠到近進行仔細觀察,並説出想到的詞語。其後又引導展開想象,除了看到的以外,又來把圖上沒有畫的內容想出來。看着楊老師一步步的深入引導,看着學生一步步的完成老師佈置的觀察任務,我心裏特開心,這是讓我大開眼界,為楊老師得心應手的高超的授課技能所折服。第二節課是凱里九小副校長楊正敏老師為大家展示的。她教學的是口語交際《長大以後做什麼》。我歷來都害怕上口語交際課,真的很難上。可聽了楊正敏老師的課,看她教的那麼得心應手,那麼輕鬆,真是讓人回味無窮。這一課我也上過,可我一開始就讓學生直接説,並沒有指導學生先認識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職業,上起來效果很不好。由此看來,我們的教育教學技能還有待提升,我們要多學習啊!

三、名師講座傳精髓,理論開啟智慧門。

研修活動中,凱裏市師資培訓中心副主任馬麗娟主任和貴州省國小語文鄉村名師吳永龍校長為大家準備了豐盛的大餐。大師就是大師,他們的講座使我們受益匪淺。

4月11日下午,凱裏市師資培訓中心馬麗娟副主為教師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專題講座——《教師如何上好課》。講座中,馬主任用教學中一個個真實有趣的案例對我們進行指導,大家聽得認認真真,深怕錯過精彩的細節。通過馬主任的仔細講述,使我們明白: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們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有認真的態度,更要有嚴謹的工作作風和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把課上的活靈活現。

在這兩天的培訓中,吳永龍校長為大家進行了《如何抓住細節寫作》、《如何做一個有温度的語文教師》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三個專題講座。這三個講座都體現了吳校長的豐富經驗,特別是12日上午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中的教學技能一、技能二、技能三講的有聲有色。講座中,他大家帶着任務觀看竇桂梅老師的一堂展示課——《皇帝的新裝》,看完後,大家還要交流觀課後的收穫。大家都積極發言,陳述自己的所見所想所感。竇桂梅老師嫻熟的教學技巧和令人難忘的表情着實讓我產生了無限的思考。

四、破解困惑有新招,交流之中有提高。

12日下午,工作室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關於教學中的困惑的交流活動,在活動中,各位老師們暢所欲談,把自己心中留存多年的困惑説了出來,並得到了大家的真誠幫助,破解了教學中的一個個困惑,使大家又一次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和提高。

總之,通過這一次的集中研修活動,讓我懂得,距離一名真正優秀的人民教師還有很遠的路程,我想,只要積極接受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管理理念,不斷練就教育教學基本功,不斷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我相信,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在名師工作室老師的指導下,我會成長起來。

語文教師培訓總結 篇9

20xx年x月x日至x日,我有幸參加了南靖縣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繼續教育培訓活動,我反覆認真地閲讀了高培雄老師主講的“關注《國小語文新課標》”,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説某某能寫一手好字,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相反,説某某的語文水平差,往往就説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但儘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説説寫寫。“能説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脱應試教育的模式。國小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閲讀背誦

俗語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閲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有位教師在執教一篇遊記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採用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後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台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着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穫不少,但是由於缺少了對文本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於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九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説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説:“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會有效結合“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髮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於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語文教師培訓總結 篇10

7月4日-6日,我參加了天寧區教體局組織的20xx年江蘇省“名師送培”國小語文教師暑期培訓活動,非常感謝學校領導和語文團隊給了我這次學習機會。我也非常珍惜這次的學習,整個培訓過程雖不足三天,內容卻是極為豐富,形式多樣,使我有了很大的收穫。這次培訓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我們常説,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裏,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我非常有幸聆聽了幾堂專家的講座(南師大黃偉教授的《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反思與實踐》、江蘇省小語會袁浩會長的《新課標視域裏國小生語文學習中常見問題與對策》、南京市教學研究室芮瓊主任的《閲讀課堂教學中表達的診斷與設計》、洪澤縣教育局副局長、洪澤縣實驗國小校長李建成的《讓我們通過建構教學主張促進自己更好成長》、南京曉莊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王宗海主任的《動態掃描得言教學》),這對我今後的教學工作是一個很好的引領。本次培訓中幾位專家以他們深刻、睿智、幽默的見解和指導不時讓我有豁然開朗的感悟。他們的精彩講座一次次的激起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我以前的教學工作中存在着不少問題,有思想怠慢的問題、有理論和信心不足的問題、也有操作不得法的問題。各位專家的講座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受益匪淺。下面就是我在這次培訓中的一些心靈感觸,與大家分享:

一、對課堂教學行為的重新認識與思考

課堂是教師教學生命力的所在地,也是學生智慧的發源地之一。

(一)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

1.傳統的課堂教學,就是教師講,學生聽,老師很少審視自己的教學是否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不夠關注學生的參與度是否與自己有關。當學生出現與課堂教學不一致的行為時,只是一味怨學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適應了學生心理特點,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其特點之一,就是每節課後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改進教學,以增加課堂教學的魅力,達到及時調控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目的,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南師大的黃教授也提出:國小語文教學就應該教得具體、細緻、落實、平易、家常,而不是越高越好、越深越好! “落實”就是要求我們每一個國小語文教師紮紮實實地將課堂落到實處,而不是上完一堂課就什麼事兒也沒有了,還要從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反思、不斷更新自己。

(二)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學生獲取知識的結果,遠遠比不上他獲取結果的過程重要。讓學生在學習上有所發現,有所體驗,重要的前提是給予他在學習和研究知識的過程中主動思考與積極探究的時間與空間,這樣,他的體驗才是幸福而自信的。如:“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親歷閲讀過程”等。芮瓊老師在講座中也提出:“表達能力是觀察、記憶、思維、創造和閲讀的綜合運用能力,是各種學習能力和智力的尖端反映。”“言語表達的組織形式設計(也應該是“面向全體、充分實踐、多維互動”)”這樣的表達才是“真實、有效”的。因此,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對於學生回答問題後的評價,不要過於表態,要不然就會形成一種跟風習慣。

案例: (數據表明:教師講得多,學生説得少)

(三)要學會欣賞學生

教師要在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育觀念,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做到這一點,教師要學會欣賞每一位學生,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學生在老師的關注中,不僅會喜歡老師,喜歡上課,產生融洽和諧的師生情感,還會在課堂上積極表現,快樂愉快地去學習。芮老師在《閲讀課堂教學中表達的診斷與設計》中也提到,在關注小組內問活動狀態時,應該做到理解、尊重、寬容、敏感,為學生創設一個有安全感的交際環境。重視、關注學生的語言、閲讀表達,為學生營造學習氛圍。

二、提升了理論水平,認識到教研的重要性

作為新加入新基礎行列的教師,我沒有多少教學經驗,理論水平低,對自己的工作不善於總結歸納,現在,通過對教育研究的理解,基本上能用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在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把握了教改方向,堅定了探索新路子的信心,並增加了教育科研的意識,認識到不能只做教書匠,而要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師,特別是有關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我們不但要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也要掌握一些實際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綜合性學習將帶給學生超越課本的新的只是領域,教師要認真對待。袁會長在講座中指出,我們應該努力想化為行為,化為意識,但教育不夠,體系不足,這也是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實現這種意識。20xx年新修訂的《新課標》強調堅持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堅持把握語文課程標準的特點;堅持了三維目標,不可分離,缺一不可;堅持了讀的重要性。

三、認識到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目標

這次培訓,就自身更新優化而言,樹立了終身教育(學習)的思想。以前總以為搞繼續教育沒有學到什麼新知識,所以總覺着耽誤時間,不如讀讀書,備備課,這次,通過聽取了報告,真正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目標,提高了對繼續教育的認識。學然後知不足,這是我的一個體會。在培訓中,專家的耐心指導、學員的激烈討論都給我不少啟發。通過培訓,感覺以前所學的知識太有限了,看問題的眼光也太膚淺了,工作方法也太單一了。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把這次學到的經驗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做到課前有預設、有準備,課堂上不呆板,給予學生寬鬆的學習氛圍,課後抓反饋,進行反思,有必要的還要進行課後輔導,促自身的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斷飛躍;建構自己的教學主張,並能用自己的教學主張去提升自己。

四、給培訓平台的建議

人 這次培訓確實給了我們許多指導,但本人覺得培訓班培訓的時間和空間都有限,短短的三天時間是不夠的。國小語文教師培訓不應該只是本門學科的提高,來參加培訓的語文老師大多數還兼任了班主任一職或是其他學科,比如《思想品德與社會》、《綜合實踐》等課程,因此,我認為:班主任工作、心理學、教育學、教師自身的修養以及思品等方面是不是都要學?希望專家商討一下,以後能給我們更廣闊的培訓平台?期待下次的培訓中……

語文教師培訓總結 篇11

這次也是學校來組織我們語文老師去參加了培訓,語文的一個教學方面,還有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很多關於上課相關的知識,也是讓我有很多收穫,自己也是有一些心得體會。

語文的教學其實並不是那麼的容易,想要做好,我們的準備工作也是要做足,這次培訓也是重點的講解了如何去做好教案的準備,如何在課堂之前的準備做好,這樣不但是課堂更加的順利進行,同時也是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去應對課堂上出現的問題。特別是我們對於課堂的一些問題,一些知識點,必須要熟悉,雖然國小的知識並不是特別的難,但是那只是對於我們老師來説,但對於學生們來説,如何把這些知識講細,講得更加的淺顯,也是需要我們花費時間去做好的,只有是在課堂之前做好了準備,再來上課,也是能上的更好一些,老師也是列舉了很多的例子也是讓我們看到,優秀的老師是怎麼去準備一節課的,要做的東西也是很多,和我自己相比起來,我也是感覺這次培訓讓我懂得了更多,我要去優化的也是蠻多的。

課堂的講解要更加的生動一些,雖然語文所教學的是我們的母語,但是也是不能鬆懈,覺得學生們能學得好的,也是有學生對於語文的學習沒有那麼大的興趣,而想要他們主動的去學習,也是需要我們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更加的生動,讓他們感興趣,培訓之中,也是聽了一堂示範課,從課堂的教學,以及學生們的表現來看,我也是體會到,一名優秀老師的課堂真的和我有很大的不同,要學的方面也是有很多。這次的培訓讓我更加的意識到自己和其他優秀老師的差距,更懂得了要做好這份語文教學的工作,自己也是要多學,培訓裏學到的我也是要去運用,多去思考,感受。從而讓自己的課堂能教的更好。

通過這次的培訓,我也是意識到,自己的教學其實也是有挺大的提升空間,讓我更明白,除了做好工作,也是需要自己不斷的去學,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水平提高,能讓學生們更喜歡我的課堂,會去更自主的學習,這樣才能把學生們給教好了。培訓里老師也是反覆的跟我們説了很多,學習的重要性,不單單是學生們,其實我們更需要去學習,只有我們的知識儲備更多,教學的方法更多,那麼才能真的更好的去把學生教好的。

語文教師培訓總結 篇12

通過本次培訓,豐富了我的教育思想,開闊了我的眼界和工作思路,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更激發了我教好語文的熱情和信心,我會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一路前行。現將我這次培訓的收穫與體會總結如下:

一、教師要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

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一桶水。專家們的講座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他們用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旁徵博引給學員們講述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通俗易懂,讓我們深受啟發。那麼在工作中,我們面對的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這使我更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

加強學習不僅僅只專業方面,要擴充到各個領域,不斷的提升自身的修養和素質。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還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瞭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認識,淨化靈魂。

培訓其實是一個反思、進步的過程,這十幾年的教學生涯,讓我已經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變的除了愛抱怨,還是抱怨。抄不完的筆記,頻繁的檢查,刻薄的制度,一項又一項的任務以及家長的難纏,學生的愚笨,領導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麼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機器,不再有靈感。把教師當成了一種謀生的職業。對工作有的是厭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過這次的培訓,走進教學大師們的心靈世界,感歎於他們思維的敏捷,語言的風趣豐滿,獨特的教育視角,健康樂觀的人生觀,豐富的教育經驗……激起了我內心中的心絃,觸及到我思想的深處,我一次次禁不住問自己我該怎樣做?做什麼樣的教師?怎樣做一名優秀的教師?與優秀老師、與教學大師相比,我自身不足很明顯。這次培訓,對於我來説是一次難忘的充電機會。不僅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學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也明白了“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去愛我們的學生,怎樣讓我們的學生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的成長。更懂得只要我們教師是一個幸福並快樂着工作的人,才會讓學生感受到幸福並快樂,才能培養出更多的社會需要的幸福並快樂的人。

三、加深反思,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

通過培訓,我認識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一定離不開反思。反思讓我認識了自身在教育教學上的不足,反思也讓我認識到了怎樣才能做好一名教師。好的語文教師是一座橋。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課本,學生與社會之間的橋。在教學中,教材是語文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並把這些知識遷移,運用到自身發展中去,教師這座橋就是為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汲取知識養分而鋪設的一條通道。我們的任務就是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理解教材,運用好教材。我們不能把我們對教材的認識強加給學生,而是要給學生髮揮的餘地。同時也要承認學生對教材理解的差異性,總之,教師要扮演好橋的角色,就是讓教師不要越權代替學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論。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與教材交流。也就是説,教師應該是學生與教材聯繫的紐帶。在課堂上,教師應該作為引導者出現,而不是主導者。那麼,教師如何能扮演好橋的角色呢?在參加了市國小語文骨幹教師培訓班,認真聆聽了專家的先進理念,聆聽了許多特級教師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後,我想,首先,要提起學生對教材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習的首要條件。只有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否則,橋就搭不成,或者就是橋搭成了學生也不願意通過。這一點我認為應從減輕學生閲讀時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感悟上入手,要讓學生感受到閲讀教材是一種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負擔。教材是磚,要用來引玉,而不是作為單純的任務來完成。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時不要讓學生感到閲讀就是為了回答問題和做“條塊”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閲讀是為了感受一種美。其次,我們要設計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學生髮現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藝術美和思想美,使學生感到教材不僅是知識的載體而是藝術,思想的結晶,要讓學生萌發從教材中感受到這些東西的慾望,最後我們在教學中重點教給學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獲取他們需要的新知識並加以運用,以達到葉聖陶先生所説的:“教是為了不教”的終極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他將永遠不會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更談不上成為教育專家。我們當然不必要人人都能成為教育專家,但時時反思自己的教學,將自己的教學經驗成功地記錄下來,對我們年輕教師來説,都是一種寶貴的經驗,都是一種不可估量的財富。

語文教師培訓總結 篇13

近期,我參加了縣級國小語文學科繼續教育,培訓中燕小豔老師“怎樣上好微型課”的報告,讓我對微型課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安亞妮老師結合教材內容,給我們講述瞭如何指導學生閲讀理解記敍文,其他帶課老師的報告,也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在理論上對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會,此次培訓,讓我收穫很多,現做小結如下:

一、使我們充分認識了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意義。

在實行教師聘任制的今天,每個教師都應做好“能者上、庸者下”的思想準備。加強繼續教育學習是教師適應競爭上崗的迫切需要。一個教師要在教師工作崗位上佔有一席之地,在競爭上崗中處於優勢地位,就必須加強學習,使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加強教師繼續教育學習是教師適應學生思想日趨活躍複雜的客觀要求,為了避免學生誤入歧途,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教師必須及時瞭解各方面的信息,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善於運用先進的教育方法,消除學生受到的不良影響,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二、轉變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學生一定能成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的未來,而不是個人眼前的榮譽和利益,應立足於學生的成長,教師的教育觀念是其從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這種期望不僅是教師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學生髮展的重要因素,是實現“人人成才”的一個重要基礎,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三、不斷虛心學習、調整、充實、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

完善教學能力,明確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技術,更是藝術,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行為,教育行為是在教師自我臨近下的一種有選擇的技術,是根據在教學實踐中積累起來的有關教學的經驗,知識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

總之,這次學習引發了我很多的`思考,也讓我收穫了很多的知識。然而,憧憬未來,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畢竟這些思考和理論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去嘗試和運用,並最終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東西,我想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

語文教師培訓總結 篇14

10月22至24日,學校給予我們五位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想到平時工作的繁忙和無以名狀的無奈,我踏上了學習的征程,希望去體驗另一種生活。

山東省高密市朝陽學校舉行全國20所名校課改示範現場的同課異構活動。我校的兩名老師分別作了一節語文和一節數學課。初到高密,就感受到分外的熱情,校長親自接應,讓我忘記了旅途的疲勞,忘記了我已翻山過海,來到了祖國的黃海邊。連同出租司機都熱情地説:“轉的時候先看後買,這樣不後悔。”使我從心頭感受到山東人的真誠,這種良好的人文素質是多麼的寶貴,值得我們所有中國人去傳承。

朝陽國小地處開發區,教學樓整齊,操場寬闊,給人一種非常大氣的感覺。走進校園,孩子們那純真的笑臉和親切的老師好,讓你感覺不到自己是在做客。走進教學樓,真是處處皆文化,走廊中有學生的、老師的作品,有各種養成習慣的體醒,有他們教學模式的板塊,也有師生的各種活動。當我問到孩子們:“我們那兒也有和你們一樣優秀的三年級學生,你們敢不敢和他們比?”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説:“敢!”這另我心頭一震。是的,難道我們培養學生還有比自信更重要的東西嗎?這似乎給我上了一課,我好像明白了些什麼。

聆聽了龍源學校李孟老師的《孔子拜師》,他們對課堂熟練的駕馭能力,對教材的.努力挖掘,對學生的尊重和期待,讓我想起張豔霞

老師來。她們都是在用自己的學識和學習方法來教學生,而不僅僅走過場。桓水實驗國小的老師在作課時,始終體醒學生抓住個別字來理解詞語的意思,也許這才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吧。我校的老師把“四一”模式演繹的淋漓盡致,都值得大家讚賞。

好事成雙,更有幸的是接受了龍源學校劉校長和王校長的甚情歡迎,我在心中説:“杜校長,這次又給您攤上事了。”與王校長談了她們正在研究的課改內容,讓我覺得他們永遠站在了老師和學生的角度,是在幫助孩子們成長的更好,幫助老師們走得更遠。我們似乎也應該在做點什麼?更觸我心的是,王校長告訴我:“信念要堅持。”有時候,我們真的發現自己無能為力時,不經意間就放棄了好多,錯過了好多。本以為實現了所有的夙願,原來才是夢想開始的地方。做個心中有孩子的老師,做個有教育情懷的人。想着這些,我堅定的踏上返程的路。

本次學習雖然短暫,但每個人的收穫卻頗多,正可謂文題所寫“短暫的學習,豐碩的收穫。”是的,這樣的學習,這樣的收穫,讓我倍感身心愉悦。

語文教師培訓總結 篇15

7月14、15日,我參加了在昌樂二中召開的全縣語文教師培訓會。會上,聽取了四位教師的報告,他們分別是--區幸福街的王安存,壽光聖城街道西關的張麗,我的同事張秀紅,--市實小的張雲傑。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通過培訓,我受益匪淺,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下面是我的點滴體會:

一、要正確面對工作中的挫折。

張麗老師和張雲傑老師在報告中都提到了自己有些坎坷的教學經歷,談到這些,他們沒有抱怨,而是認為,正是這些坎坷的經歷,才讓自己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張雲傑老師説:“不要抱怨生活對你的不公,坎坷也是一種財富。”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迪。

人的一生中,挫折和失意是難免的。在教師的工作中更會經常遇到挫折和困難。如需要不能滿足,動機不能實現,教育學生的方法受挫,管理班級的效果不佳,課堂教學不如人意,所教學生成績不理想,在教學考核中得分不高,評先晉職中未能入圍……如果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價值,理解自己所從事工作的意義,想辦法悦納自己的職業,就能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態,走出精神的低谷。這兩位老師的經歷告訴我們,如果你把教師職業當作一種事業而不僅是一個飯碗,把教育崗位當作一種創造性地實現自身價值的途徑而不是一種負擔,那麼我們從工作中得到的就會是歡樂,而不是煩惱和悲傷。

二、語文教學要返璞歸真。

現今的語文教學或多或少存在費時多,收效卻不高,教師辛苦,學生乏味,老師講得多,學生讀書少,語文學習實效差,最終形成“課內損失課外補,老師學生都辛苦”的現象。這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背離了語文教學的宗旨。所以,張雲傑提出:“語文教學要返璞歸真,要回歸本位。”“要教學生一生有用的語文。”這裏所講的“真”,即語文教學的本質。那麼,如何迴歸語文教學的本質呢?

首先,重視通過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

古代的語文教育特別注重通過誦讀來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古人在這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已經做為格言流傳到今天。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等,講的都是誦讀對於理解和感受語言所起的重要作用。

有人認為古代的誦讀就是強迫學生死記硬背,其實學生根本不理解,這是一種僵死的教學方法,應當全盤否定。於是,他們又走向另一個極端,課堂上完全由教師包辦代替,教師講的頭頭是道,學生聽的昏昏欲睡,一篇文章學完了,學生幾乎沒有通讀一遍課文,課堂上聽不見書聲琅琅,只聽見教師泛泛的講解,致使語文教學失去了生機和活力。

誠然,強迫學生誦讀記憶有其不合理的因素,但是李白假如沒有做到“五歲觀六甲,十歲觀百家”,他也不可能在盛唐詩壇上獨放異彩,名垂史冊。事實證明,視聽兩種感覺器官的相互協調是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況且課堂上教師無休止的分析也未必使每個學生都聽得懂,因為還有一個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的問題,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給學生一些誦讀的時間,讓學生在誦讀中印證教師的講解,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學生則會自覺規範自己的口語和書面語,表達能力不就提高了嗎?

其次,重視模仿,強調創新。

大凡古代有成就的作家,多是以模仿起步。《朱子語類》上説:“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即久,自然純熟”。可貴的是,古人不但重視模仿,而且還強調在模仿的基礎上創新。清代學者唐彪在評論韓愈和歐陽修時説:“韓師孟,今讀韓文,不見其為孟也;歐學韓,今讀歐文,不覺其為韓也;若拘以模仿,如邯鄲之學步,里人之效顰,所謂師其神,不見其貌,此最為文之真訣”。由此可以推測,古代的語文教學重視讓學生通過模仿提高寫作能力,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我們今天的作文教學提倡讓學生寫真話,寫心裏話,這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學生能寫出真心話,並不等於會寫文章。寫文章還要講究章法、技巧,這就需要引導學生模仿好文章在結構、表現手法等方面的優點。葉聖陶先生對此早有過精闢的論述,他説:“課文就是例子。”因此,模仿是溝通閲讀和寫作的一道橋樑。事實上,許多老師也這樣做了,但是他們只知道讓學生機械地模仿課文,沒有做到古人所説的“師其神,不見其貌”,缺乏創新精神。古人在這方面的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借鑑。

再次,注重文道統一,提倡文以載道。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認為“不學詩,無以言”,又説:“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孔子在這裏講的雖然是詩歌的教化作用,但也可以推測,古代的語文教育是把“文”和“道”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文道統一”的確是語文教學應該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

我們所提倡的“文道統一”,就是兼顧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把語文知識教學和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機地融為一體。可惜的是,有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重“文”不重道,只傳授知識,不重視育人,或者人為地把文和道割裂開來,將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課”,或者在課文課上加一個長長的思想教育的尾巴,搞穿靴戴帽式的對號入座,這些做法都有悖於“文道統一”這一教學原則。

三、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許多大作家一談起之所以“成名立家”,無不一致認為,那是得益於孩提時期大量地看書。可見,多讀書能提高寫作能力是古往今來人們的不謀而合。課外閲讀是語文教學在課外的延伸,加強課外閲讀能讓學生多渠道多形式攝取信息,能開拓學生視野,豐富生活,培養創新精神。所以,語文教師要開動腦筋,激起孩子們的閲讀興趣,讓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在閲讀中增長自己的知識,豐富自己的人生。

語文教師培訓總結 篇16

一、運用經典的魅力

濰坊幸福街國小的王安存主任為我們講了經典誦讀的重要性。最近幾年國學經典課程已被提到很重要的位置上來,社會上也舉辦了一些“國學班”“國學啟蒙館”之類的輔導班。從去年開始,我們學校專門開設了國學課程,每週一節,每天早晨走進校園你就會聽到教室裏傳來朗朗的誦讀聲,每到這時我彷彿感覺自己又走進了幾百年前的私塾,彷彿看到孩子們搖頭晃腦誦讀的樣子。走在書香校園裏,有着經典的浸潤,幸福感油然而生。

今天聽了王主任的報告,讓我在經典誦讀的教學上豁然開朗,她強調經典誦讀要做到“理解、記憶、運用”同步進行,一直以來,我採用誦讀經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讀成誦”的教學方法。結果發現,孩子們記憶的很快,我們四年級學生誦讀了《道德經》,在不理解的情況下,孩子們背誦得很快,可見孩子們的記憶是非凡的,但是我卻發現,孩子能熟練誦讀,卻不會運用,不會運用的原因就是不理解。而今天王老師的報告如一盞明燈,給我指明瞭方向。

除此之外,我深知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應該具有一定的文學積澱,才能在課堂上出口成章,在教學上才能遊刃有餘,所以在孩子們背誦經典的同時,我們老師應持之以恆地背誦,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儲備下受用不盡的才華,才能做一名呢合格的語文教師。

二、追求心靈的財富——專業成長

我們參加骨幹班培訓、新秀班培訓、校本教研,以及外出聽課學習等等,應該追求的是自身的專業成長,並非為了外在的榮譽證書,或者外在的功與名。我們應該追求生命本質的東西,專業成長正是內在於我們心靈的財富,專業智慧,專業能力,專業經驗,如金一般的寶貴。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有智慧的教師,比任何榮譽證書都更有人生價值。

三、積極學習,積澱文化素養,提高文本解讀能力

聽了張雲傑、張秀紅、郭美玲老師的報告,讓我覺得作為老師必須順應時代的要求,不斷學習,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

學習正是每一個有所成就者的不二法門。誰永遠保持學習的熱情,誰就能永遠保持青春活力。什麼時候放棄了學習,什麼時候就開始停滯不前,甚至倒退。我們常常發現自己失去了讀書學習的興趣,覺得沒什麼好看了,好像什麼都知道了。這是個危險的信號,我們開始固步自封了。

一個語文教師,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文本解讀的能力,它直接制約着教師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教學設計的能力。教學設計的水平是文本解讀能力的直接體現。老一批特級教師令人驚歎的便是極高超的文本解讀能力,而文本解讀能力背後,則是深厚文化素養的支撐。文本解讀三個層次:課文説了什麼,課文怎樣説的,課文為什麼這樣説。

提高文化素養,我們已經失去了優勢,因為大多數國小語文教師都不是大學中文系科班出身的,這是無法追回的遺憾。但先天不足後天可補,那就是學習。學習是不管什麼時候開始都不遲的,廣泛閲讀經典,閲讀名著,日積月累,仍可期待。人的一生,其實是不斷積累的過程。文化素養也是,文本解讀能力也是,教學智慧也是。只要我們有心學習用心積累,總能一步一步走得更遠,走得更高。

正是一直以來的積澱,才成就今天的你我。我們應該樹立一生備課的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早就疾呼:“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正是取決於此。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窮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思考。”

要想幹好工作,當好教師,就要靜下心來,留一點時間學習,找一點時間學習,擠一點時間學習,來陶冶我們因繁雜生活而麻木了的惰性,來矯正我們因忙碌而迷失了的方向,來開啟我們因機械工作而掩飾了的心扉。要做好老師,就要讀好書,善學習,學而不厭,持之以恆,才誨人不倦啊。

四、心存理想,堅持實踐

《國小語文教師》刊出了《管建剛和他的作文教學革命》,管建剛是江蘇吳江愛德雙語實驗國小副校長,蘇州市學術帶頭人。他的作文教學革命説起來很簡單,就是辦一份班級作文週報,名叫《評價週報》,配一本評價週記。評價週記分為兩部分,一是每日簡評,二是每週一稿。他的作文教學革命逐步構建了三大系統,動力系統、助力系統、保障系統。動力系統第一年等級評獎,第二年積分活動,第三年稿費活動。

他的成功並不在於他的作文教學革命有多創新,而是他堅持做了8年,辦了300多期的《評價週報》!這是一種令人震撼的精神力量!正如他自己説的:“一件事情,當你堅持做8年,你會遇到很多問題和困難,你必須解決這些問題和困難才能堅持下去。解決這些問題和困難的同時,也就是教育智慧孕育和誕生之際。”

這是一種什麼精神,這是一種打井的精神!契而不捨,金石可鏤!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是缺少靈感,缺少的正是靈感之後的堅持不懈!淺嘗輒止,見難即退,正是我們不能成為大家的根本癥結所在。平庸,就是這樣形成的。

任何偉大的事情,都是想了之後做出來的。只有想是沒有結果的!更重要的是要實踐,堅持不懈的實踐,不斷加以反思的實踐!

雖然僅僅培訓了兩天,但它對我來説卻又是一次觀念的洗禮,理論的提高,技能的增長。我們如果能夠心存理想,堅持實踐,此生必有所成,必有所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peixun/ey33j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