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精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通用8篇)

精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通用8篇)

精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1

本次期會考試題型、題量、分值分配及比例基本按照會考模式。非選擇題20道20分,佔40%。由於本次考試為閉卷形式,非選擇題根據中招試卷結構中的五道題減少為四道大題,分值仍為30分,佔60%。本次考察七年級下冊1-12課內容,主要考察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兩單元中我國古代由隋朝至元朝的發展歷程。

精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通用8篇)

本次考試中年級最高分49,最低分3分。其中,班級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年級2844%12%一班2845%8.3%二班3054%26%三班2750%5.5%四班2842%11%

本次考試發現學生答題中出存在的突出問題與九年級較為相同的有以下幾點:

(1)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準確、不牢固:題中出現的歷史事件、人物貢獻等缺乏基本的瞭解,七年級第一單元中有涉及很多的人物,比如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涉及他們在位期間的稱謂問題分別對應“貞觀之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開元之治”,其實很容易記,但是因為前三課的內容比較集中,學生就把這些知識點搞混。

(2)缺乏對知識的理解認識:很多學生存在錯誤的認識,以為歷史只要死記硬背就行。其實不然,大多數學生害怕碰見考察時間的題,就是因為在死記硬背的情況下,很難將知識點進行串聯,造成知識的分段記憶。在這種情況下,將各個事件對號入座當然很難。並且,這種記憶方法,很難將考察綜合能力的題拿下。

(3)審題不仔細、不認真:七年級試卷中22題的第2問,在以前練習的時候出現過,但是進行了些微的更改將考察作者作品的部分刪除,但是部分學生不審題,完全靠印象寫答案,將“三吏”、“三別”寫上。可見其考試過程中極其不認真。

(4)答題過程中書寫不認真:部分成績比較偏後的學生,在考試過程中,態度不認真,非選擇題部分僅寫幾個字,字體潦草、卷面也不整潔。也有部分學生答題的時候馬虎、粗心,出現添字、漏字的現象。比如“吏”與“史”兩字多次強調,但是在試卷中仍是有很多的學生寫錯,“安吏之亂”、“詩吏”一大片。

(5)多次強調的知識仍有學生寫錯,説明部分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沒有集中精神,認真聽課,在講解習題、學案的過程中,沒有及時的更正自己的錯誤。

今後改進的措施,主要針對存在問題有以下幾點:

(1)提醒學生重視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會考現在實行開卷形式,注重對知識的變形與組合,這就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綜合分析、實踐、創新能力。但是這些都離不開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只有對知識熟練掌握,才會有能力的不斷提高。因此,在今後的學習中還是應該強抓基礎知識的過關。

(2)注意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想要獲取高分就需要有較高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在平時的課程中對學生多做引導,使其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尤其在導學案的教學中,利用小組的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對於審題不仔細、不認真;答題過程中書寫不認真兩個問題,則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平時做作業的時候對其提高要求。講解習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的審題方法,抓住關鍵詞,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有針對的去回答,避免偏差與疏漏。

精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2

一、均率統計(略)

二、試題分析

本試題分兩大塊,(一)是單項選擇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二)是非選擇題,有簡答題16,材料題17、18,探究題19.

這份試題,覆蓋面廣、基礎性強,立足於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試卷中基礎題約佔75%,基本上沒什麼難度,都是課本上的知識點,應用、綜合類試題約佔25%,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根據所學知識拔高、探究。整體來看,試卷中無偏題、怪題。

三、答題情況分析及存在問題

(一)單選題

8題:李白和杜甫詩歌藝術特色不同的原因在於,兩人生活的時代不一樣,這個知識點,學生教容易忽視。

11題:經濟重心的南移是在宋朝,課堂教學時,沒有給學生細分。所以,好多學生選擇北宋。

14題:題中的材料,反映的是北宋的社會經濟狀況,學生們不能

很好的對三個有效信息,進行歸納分析,所以造成失誤。

(二)簡答題和材料題

16題:本題較簡單,考察的都是死知識,但是對於運河開通的影響,有的學生還是答不到點上。語言組織和答案要點的把握有欠缺。

17題:考查科舉制的知識。本題較簡單,主要的失誤在於對科舉制特點的歸納。一方面是學生的歸納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是由於自己的對這個知識點的講授不到位。

18題:學生用事例説明唐太宗的外交政策時,語言的組織不當,丟了分。

(三)探究題

19題:學生基本都能拿滿分,答案比較死。失分點主要集中於,宋朝海外貿易興盛的表現上,學生的答案要點不完整。

四、努力方向

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根據目前命題的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後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歷史教學在注重基礎知識傳授的同時,必須注意培養學生初步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特別是綜合、歸納、分析、比較以及發散思維和語言表達等能力。

2、課堂上精講多練,空出時間讓學生識記背誦,給方法,給時間,給結構,增效果。

3、加強學生應試能力的訓練,形成良好的答題習慣,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失誤。

4、加強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歷史學科術語,全面、完整答題的能力。

精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3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税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

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精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4

一、考點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税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

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5

本次期會考試題型、題量、分值分配及比例基本按照會考模式。非選擇題20道20分,佔40%。由於本次考試為閉卷形式,非選擇題根據中招試卷結構中的五道題減少為四道大題,分值仍為30分,佔60%。本次考察七年級下冊1-12課內容,主要考察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兩單元中我國古代由隋朝至元朝的發展歷程。

本次考試中年級最高分49,最低分3分。其中,班級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年級2844%12%一班2845%8.3%二班3054%26%三班2750%5.5%四班2842%11%

本次考試發現學生答題中出存在的突出問題與九年級較為相同的有以下幾點:

(1)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準確、不牢固:題中出現的歷史事件、人物貢獻等缺乏基本的瞭解,七年級第一單元中有涉及很多的人物,比如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涉及他們在位期間的稱謂問題分別對應“貞觀之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開元之治”,其實很容易記,但是因為前三課的內容比較集中,學生就把這些知識點搞混。

(2)缺乏對知識的理解認識:很多學生存在錯誤的認識,以為歷史只要死記硬背就行。其實不然,大多數學生害怕碰見考察時間的題,就是因為在死記硬背的情況下,很難將知識點進行串聯,造成知識的分段記憶。在這種情況下,將各個事件對號入座當然很難。並且,這種記憶方法,很難將考察綜合能力的題拿下。

(3)審題不仔細、不認真:七年級試卷中22題的第2問,在以前練習的時候出現過,但是進行了些微的更改將考察作者作品的部分刪除,但是部分學生不審題,完全靠印象寫答案,將“三吏”、“三別”寫上。可見其考試過程中極其不認真。

(4)答題過程中書寫不認真:部分成績比較偏後的學生,在考試過程中,態度不認真,非選擇題部分僅寫幾個字,字體潦草、卷面也不整潔。也有部分學生答題的時候馬虎、粗心,出現添字、漏字的現象。比如“吏”與“史”兩字多次強調,但是在試卷中仍是有很多的學生寫錯,“安吏之亂”、“詩吏”一大片。

(5)多次強調的知識仍有學生寫錯,説明部分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沒有集中精神,認真聽課,在講解習題、學案的.過程中,沒有及時的更正自己的錯誤。

今後改進的措施,主要針對存在問題有以下幾點:

(1)提醒學生重視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會考現在實行開卷形式,注重對知識的變形與組合,這就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綜合分析、實踐、創新能力。但是這些都離不開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只有對知識熟練掌握,才會有能力的不斷提高。因此,在今後的學習中還是應該強抓基礎知識的過關。

(2)注意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想要獲取高分就需要有較高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在平時的課程中對學生多做引導,使其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尤其在導學案的教學中,利用小組的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對於審題不仔細、不認真;答題過程中書寫不認真兩個問題,則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平時做作業的時候對其提高要求。講解習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的審題方法,抓住關鍵詞,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有針對的去回答,避免偏差與疏漏。

精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5

試題結構及特點:

這次試卷的總成績是100分,考察北京版教材第1課至第11課的知識。

題型分為三種:選擇題(9分),填空題(11分),材料解析題(5分)。

選擇題和填空題考察同學們對歷史基礎知識的識記,檢測同學們的學習態度,而材料解析題考察的是同學們對歷史知識及材料的理解及運用能力,更注重對同學們進行能力的培養。

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學生答題情況較好,一班的及格率達到100%,優秀率是93.2%;一、二班的及格率達到100%,優秀率是100%。三班及格率100%,優秀率68.2%。同學們在選擇題上得分較高,説明基礎知識掌握較好,而填空題相對較弱,更多的情況是漢字書寫錯誤,這就説明了同學們的語文功夫存在着欠缺。材料分析題同學們答的很好,能用流利的文字表達自己的見解,失分很少,這就證明了教師在平常對學生們的能力培養起了一定的作用。

如何改善?

1、加強審題訓練,尤其是做過的題有必要反覆聯繫,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進行這樣有針對性的訓練。關鍵是找好關鍵詞,對基礎知識掌握到位。對題乾和選項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而不是淺嘗輒止。對於認真審題答對習題的同學給予表揚。每個同學要善於發現自己審題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總結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改正。比如有的同學説做題一快就忘了審題。我們答題的目的是把我們會的知識以某種方式呈現出來,而不是求答題的速度快慢。所以對審題問題要高度重視。告訴自己審題審題再審題。

2、加強大題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進行前伸後延。進行有跨度、有聯繫、有對應的綜合複習,採用形象視圖、逆向思維等方式,查缺補漏,重點內容仍然作為重點複習。課上現場讓學生翻書答題,每節課至少做一道大題。老師巡視,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解決,共性的問題統一強調,這樣學生就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做到有針對性的彌補和改善。對做過的同類的習題進行整理總結。在總結中昇華提高。

3、計劃好複習的步驟,按照步驟一步步將學過的知識作系統的回顧,都有助於在自己的能力和現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因此不必緊張焦躁,應該冷靜地思考自己的弱點在哪裏,針對弱點制定計劃,有條不紊地加以實施,輕鬆備考,切忌東一頭西一頭亂撞,顧此失彼,亂了方寸,到頭來事倍功半。“為什麼”上多下功夫。要特別注意選擇題的深度、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多角度、多層次、有跨度的問法,千萬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那樣會耗費大量時間卻不得要領。

精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6

一、試卷質量分析: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落下帷幕,此次考試試卷結構合理,分為四部分:單項選擇、判斷並改錯、填空題和材料解析題。其中選擇題50分,判斷並改錯、填空題分別為10分,材料解析題30分。試卷難易度適中,比較注重基礎,同時也充分考慮能力的考察。在強調基礎知識的原則下,考察學生運用史學知識、史學理論分析史學現象的能力,並形成科學的唯物史觀。是一套有水平的測試題。

二、學生答題情況:

此次試卷位七年級學生入校第一次進行系統的歷史測驗,有點主要體現在絕大多數學生的字跡整齊、乾淨,基礎知識掌握紮實,學生的能力得以體現;但在此次的考試中也發現諸多問題:

1)選擇題部分:學生失分點主要集中在18題、24題。

2)非選擇題部分,判斷並改錯、填空兩個題學生答得比較差。反映了學生基礎知識不夠紮實,粗心。

3)材料解析題回答情況較好,但反映的問題是不能認真審題,錯字、別字問題較嚴重,期中“葵丘會盟”的“葵”錯誤率高

三、測試結果:

最高分100分,最底分低於60分。平均分為84.1分,優秀率60.5%。

四、教學反思:

期會考試結束了,為了今後的教學能取得更大的成績,需要總結經驗教訓,下面就這次期會考試的情況作以簡單分析:

(一)、教師方面:

1.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加強對學生能力方面的培養,加註重學以致用的原則。

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以後在這方面多下功夫,提高培優和不差的效率,整體提高教學質量。

3.在讀圖題上多加練習。學生的讀圖題都做得不是很好,可以看出來,讀圖能力欠缺,要帶領學生分析歷史圖片,進一步提高能力。

(二)、學生方面:

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

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

4.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繫。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後的措施:

1、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採取及時反饋抽查。

2、加強課後的鞏固記憶程度,採取做練習的方法。

3、這裏打造德育課堂,少講精講,讓學生多學習多探究多思考,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學習歷史要紮實、牢固、脈絡清晰。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會努力探索,大膽嘗試,與課改同步,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自己的教學工作做得更好的

精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7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作用:測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主要著作《五禽戲》。

5.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書中闡述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德高尚,醫術高明,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精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總結 篇8

不論從事何種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實效,務必先從自身的工作計劃開始。有了計劃,才不致於使自己思想迷茫。下文為您準備了七年級期中歷史試卷分析。

一、參考人數:

參加此次月考的兩個班共有106人,缺考二人。

二、成績統計:

兩個班的及格人數62人,及格率61.76%,優秀率25.49%。最高分98,最低分24分。總體來説,此次考試成績比第一次月考有所進步。

三、試卷分析

1、試卷類型:本次考試為閉卷,其中單選題25題,分值為50分;問答題4題,分值為50分。

2、試題特點:試卷題目中,容易題約佔75%,中檔題20%,稍難題佔5%,總體偏易。根據本校七年級年級的總體教學進度和學生掌握水平,本次月考試卷注重對學生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鑑於農村中學七年級學生知識面較窄的狀況,材料均直接從教材上選取,主要是考學生對課本的熟悉程度和歸納概括能力,適當地涉及了對學生分析歸納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較小,涉及知識點較少,主要以七年級歷史下冊1-14課的內容為主。

3、暴露問題:

(1)基本概念記憶不準確。學生基本歷史概念掌握不好,易混點區分不清。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素之一,無數個概念、知識點構成了我們所學的一本歷史書。試題對概念的考查基本上是直問直答,沒有設太多難點。對分析能力的考查最後也歸於基本概念,仍然是在比較淺的層面上提問。整張試卷有80%都屬於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考查,但仍有許多同學做錯,説明在記憶方面學生仍沒有下足功夫,僅憑大致的印象和常識難以應付全部題目。

(2)歷史思維能力欠缺問答題是學生的弱項,考試時失分很多。歷史學習要求學生能用辯證的歷史的思維來思考問題,分析歷史事件要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更要放在整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大部分七年級年級學生缺乏歷史思維能力,且從材料中獲取信息,概括歸納能力差,在答題時表現為凌亂、囉嗦、不完整,造成失分,就失在不能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而是憑主觀意向隨意答題。

四、教學反思

1、強化基礎知識教學,講授新課時注意細化知識點,複習時則要突出重難點,加強對學生記憶能力的訓練。

2、豐富學生課外知識,充分利用圖書室的課外讀物,擴充學生知識面,課上也可適當將講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小故事。

3、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除了完成對課本知識的講解,要創造各種機會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對史料的分析能力,答題時分析歸納,組織語言的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jingxuan/rwpk4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