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八年級下冊語文總結(通用8篇)

八年級下冊語文總結(通用8篇)

八年級下冊語文總結 篇1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工作總結

八年級下冊語文總結(通用8篇)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1)、(2)班的語文教學工作。由於各種因素,兩個班的語文基礎較為薄弱,在學初的月考中,(2)班不及格的人數近三十人,低分甚至只有二十幾乃至十幾分。(1)班成績好的學生也是寥寥無幾。面對這種現狀,我感到壓力很大。我想,對於這些剛剛進入八年級的學生,我的教學方法也應適時地調整,要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語文聽、説、讀、寫等各個方面能力的訓練,從基礎入手,慢慢把學生們引入文學這扇大門。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課堂教學中,努力體現教育新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與培養能力的主要陣地。為上好每一節課,我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並結合兩班學生不願開口説話,不能主動回答問題,對語文缺乏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等特點,採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努力貫徹當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創設輕鬆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踴躍發言,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探究式課堂模式,挖掘教材與學生的嘗試因素,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勵後進生,提供更多的機會給他們,使他們也能取得進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現在本班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學習興趣比較濃厚。

二、以抓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突破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1、重視朗讀、培養朗讀習慣。

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朗讀感悟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充分發揮早讀的作用,每天給學生布置任務,要求他們高聲朗讀相關課文內容,並採取領讀、自由讀、賽讀等多種朗讀方式來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和熱情。一學期下來,使學生充分地熟悉每一篇課文。對於課標要求背誦的內容(如古詩文、現代文必背語段),我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選出組長負責訂背課文,要求每個學生背書必須過關;之後再進行全班性的默寫訓練,並互批,出現錯誤馬上訂正,我特別注重幫助學生辨別常常出現的錯別字。未過關的同學留下達到要求為止,做到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經過長期的訓練和嚴格的要求,學生的基礎已有相當程度的提高。

2、重視書寫,培養學生規範書寫的習慣。

從學生的作業和作文中,可以發現兩個班學生的書寫極不規範,寫錯字、別字,字跡潦草的同學比比皆是,這不僅僅影響學生語文學習質量,更能影響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在作業中,我重視對學生書寫的嚴格要求,對於學生作業中存在的上述問題,一一指導糾正,甚至讓學生重寫,課堂中也注意提醒,並利用文化餐對學生進行寫字指導,課外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書寫。一學期下來,從很大程度上改善學生書寫的狀況。

3、重視積累,培養學生良好的積累習慣。

新課標特別強調積累,積累所涉及到的內容十分豐富:常用字的音、形、義,文學常識,名著閲讀,經典詩文的背誦默寫,閲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所必備的有關知識等等。因此,學期之初,我要求每一個學生都準備一本“採蜜集”。採集自己在閲讀過程中的好詞佳句,並能加以品味賞析,談談自己的閲讀感受。這樣長期下來,學生的閲讀能力、感悟能力、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4、重視閲讀,培養學生閲讀思考的習慣。

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朗讀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使這些精彩美文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日》的閲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這樣品評:“學習這篇課文,你認為文中什麼地方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説一説。”此時的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

5、重視寫作,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針對兩班學生寫作基礎差,在學初,我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為寫作積累素材。同時,利用好每天的課前三分鐘,讓學生口頭作文,這樣既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為寫作做一些積澱。而且讓學生堅持寫讀後感。另外,加大對學生的作文指導力度,並進行專題訓練,尤其是審題、立意的訓練。現在看來,學生的寫作水平還是有一定的提高。

三、加強培優轉差工作,促進全體學生得以發展。

兩班學生兩極分化嚴重且後進生面大,為促使每位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我"抓兩頭,扶中間",注重培養優生的特長,同時,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組,利用結對子形式,以優生來帶動後進生。尤其對後進生,加強課外輔導工作,利用課餘時間與他們談心,幫助他們尋找自身存在的問題,並給予鼓勵,課堂中為他們創設回答問題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樹立後進生學習的信心,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提高。一學期下來後進生的隊伍在逐步減少,班級的總體成績有明顯提高。

四、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科研活動,促進自身水平的提高。

為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本學期我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組織的教研活動。在學校組織的河東北片教師示範課活動中,我虛心學習老教師的教學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並且做示範課。在教研組開展的讀書活動中,我還閲讀一些教學書籍,作記錄,寫感受,收集最新的教學信息,獲得最新的教學理念,使我獲益匪淺。

總之,本學期以來,我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不斷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長處,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並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的實踐中,使每一節課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工作即將結束,我在這學期的課堂教學中能夠滲透新課標理念,不斷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見解。在教學部的安排下,深入學習、鑽研探究式教學,並作一定量的理論學習筆記,學習中,獲益非淺。能夠按照計劃完成教學工作,備課及時,作業量適中,批改指導及時具體。根據語文教研組的安排,積極參入語文研修課的上、聽、評課,從其他教師身上取長補短,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中,能夠尊重學生,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本學期教材,除文言文外,大部分課文由學生根據自學的模式自學,教師點撥指導,通過嘗試,學生的自學能力有一定的提高,重要的是他們獲得學習實踐的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習的興趣。學習過程中,學生在語言上形成一定的積累,增加閲讀,掌握一定的閲讀方法。當然,學生的閲讀面還顯得窄一些,閲讀的量還需加大。另外,在作文的訓練指導上還有待提高。

課堂教學的同時,我也在不斷的思考,現就“課堂提問”這方面的思考作一個小結,敬請指導!

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我一直圍繞着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作着深入的思考和積極的實踐,也通過自身的經歷深深的感知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課堂語言的精練到位,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提高,對提高語文課堂效率,進而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眾所周知,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閲讀教學來實現的,而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設計,可謂是關係到閲讀教學組織成敗得失的一項重要工作。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入、思考探索的課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學而不思則罔”,學生如果不動腦,怎能期望有收穫呢?然而,對於涉世未深、知識還不豐厚的國中生來説,想讓他們直接從文本當中激起閲讀興趣,從而獲得知識上的教益,得到美的享受,那是不切實際的。因為,教師在教學之前,學生在閲讀課文時,思想上往往是困惑迷茫的,常常不知道作品好在何處,應該學習借鑑什麼,即使偶爾有一些美的感受體驗,也是憑直覺,無法用言語加以表達,處於一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點撥,而教師有效的引領學生領悟文章主旨,真正讓學生在心靈上觸動、在閲讀理解能力上提高,靠的不是滔滔不絕的講解,而是一些精當的、具有啟發性的和探索性的提問,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切合學生與課文實際、引人深思的教學提問,有助於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掀起感情波瀾,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然而,語文閲讀教學中還存在着大量的無效提問現象,如:“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之類的問題讓學生回答,表面上來看,學生興致勃發,情緒高昂,課堂氣氛熱烈,實際上,這樣的提問非常簡單,沒有多少思考的餘地,對促進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關注課文是沒有好處的。

那麼,如何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首先,所提問題要難易適度。既不能過於膚淺,沒有思考的餘地,又不能太艱深,讓人難以琢磨,無從下手。太淺,索然無味,提不起學生的興趣;太深,學生答不,不僅達不到教學目的,反而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事與願違。問題的難度應以水平較高的學生經過思考或討論或稍加提示點撥可以答出為上限。

其次,所提問題要圍繞教學目標,切合學生實際,緊扣教材訓練要點及文章精彩之處。

第三,設計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對於理解或鑑賞性材料的提問,要不受“標準答案”的束縛,讓答案具有多維性,力爭引起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獨立精神。

第四,科學地確定問題的指向,切忌提“漫談式”的問題,單求課堂“熱鬧”,弄的最終不知所問所答是為何而來。

第五,培養學生生成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認識,把學生推向主體,很多問題由學生自己生成,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怎樣發現問題;當學生的問題提得過多過雜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篩選整合,隨着問題的解決,正確對待不斷產生的新問題。

第六,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並鼓勵學生不斷產生新疑。

總之,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溝通師生教與學的橋樑,是傳授知識的有效途徑。提問得法,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效率;提問不當,不僅對教學無益,而且會堵塞學生思路,窒息課堂氣氛。因此,教師應重視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八年級下冊語文總結 篇2

x年第二學期在緊張匆忙中結束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本人承擔的八下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建設教學方式,建構課堂活力

教學課堂始終應當重視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激活對前人所積累之經驗的生活體驗,激發求知慾望。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驅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本人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處理各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始終採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小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間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教室中再沒有陰暗冰冷的“死角”,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二、引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以實施課程改革的高標準為出發點,反覆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討,研究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以及啟發思維、訓練方法為主的自讀課文閲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課運作方法等,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作為探究的心得,本人也撰寫了教學論文(札記).

三、優化教學手段,強化學習效率

現代教育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點,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正好為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為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平台。教學中,我一改過去課堂上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內容上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結構上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狀況,仔細研究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調動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使他們能夠在自主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擴展創造性思維。

四、紮實多樣訓練,夯實語文技能

新課程改革促使教師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由是,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覆的訓練過程。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板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硬筆書法每日一頁,字詞聽寫“循環放映”;擴大積累——課外閲讀每日一篇,讀書筆記(摘記)天天都寫;訓練能力——閲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指導,反覆錘鍊;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和會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創新,鼓勵放飛思想,大膽發揮……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並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國中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覆的訓練過程。

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硬筆書法每日一頁,字詞聽寫“循環放映”;擴大積累――課外閲讀每日一篇,讀書筆記(摘記)天天都寫;訓練能力――閲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指導,反覆錘鍊;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和會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創新,鼓勵學生放飛思想,大膽發揮……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八年級下冊語文總結 篇3

本學期,仍由我擔任八年級181、183班的語文教學。到本學期初為止,我已經有了兩年半的教齡,對備課、授課等教學步驟基本熟悉,但半年下來,反思本學期的教學,發現存在很多不足。下面是我對自己本學期教學工作作的總結:

一、本學期教學實施的措施和成效

1、認真寫教案、備課、及時反思。

從教已經兩年半了,屬於半新不舊老師,有很多人説我們這個年齡都成了“老油條”了。曾記得校長説過,從教三年的老師,基本上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基本上是掌握教學套路,有成熟的教學方法了。我很害怕,我教了快三年了,但我也不知道我在幹什麼。我對教學還是很陌生,我不懂得什麼方法,我不知道一節課應該如何去上,已經很努力去備課了,但還是上不好。難道我真的不適合教書。我深知既然做了這一份工作,我必須要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因此,儘管是自卑,還得要繼續努力,認真對待自己的教學。認真執行學校對我們的要求:教師必須要寫好教案。

對很多老師來説,寫教案是很繁瑣的工作,現在有些老師為了應付學校,潦草完成教案。其實,教案就是老師的上課思路,主要內容,在寫教案的過程已經是備課了,加深對內容的熟悉。所以,我總是認真對待寫教案這工作程序。備課。每備一節課,我都會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根據這個目標,我還會思考用那種教學方法更適合這節課。發現哪些字詞含糊不清或哪句話不懂的,我會弄清楚。發現有爭議性的問題我會請教同事老師,直到弄清楚後才放心去上課。每上完一節課,我會及時地認真地反思。反思上課存在的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如何處理會更好,哪些方面是我備課沒有顧及到的,我的教學狀態如何,教學語言是否恰當,板書等是否有問題等待。希望以後能有所進步。

2、重抓文言文教學。

文言文的古人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由於跨越的時代太長,學起文言文來有些困難,所以歷來都有“中學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作文”的説法。文言文是每次期會考試、期末考試、會考必考的內容之一,而且佔的分數比例不小,可見,文言文是教學的重點之一。而我也一直重視文言文的教學。在講授文言文的時候,備課特別認真。每上一篇文言文前,我都看幾遍課文,反覆的熟讀課文,然後找出自己存在的疑問,再來看教參。找出重點的字詞,難理解的字詞。以便更有效地實施教學。做好準備後,我還指導學生預習,教給他們預習的內容及方法。尤其叫他們多讀。課後還督促他們複習,鞏固知識。

3、鼓勵多讀、多思、多積累、多寫。

語文知識浩如煙海,要學好語文,光讀幾本語文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大量地閲讀課外書籍,從書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現在的學生,每天的作業很多,很多學生都以此為藉口,説自己沒有時間讀課外書,於是我建議學生每天要抽出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來讀書。我常跟他們説,看課外書也是在學習。還建議他們在讀書時還把自己喜歡的詞、語句摘錄下來。有感受的話,立刻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這樣,知識面才得以擴大,也有利於寫作水平的提高。

二、不足之處。

1、教學熱情下降,教學業績下降。

儘管盡力去教學,但很多原因導致教學的熱情漸漸的下降。班主任工作繁瑣,我越來越浮躁,越來越容易發脾氣。情緒不好,備課的效率也低了,備課不好,上課也自然不好,上課不好,心情又不好,這樣形成了惡性循環,因此心態開始發生了變化。加上,現在學生學習態度也懶散了,沒有以前那麼聽話,那麼勤奮,紀律又差,看到他們,我都不大樂意上課了,一想到上課就討厭,再也沒有以前的熱情。加上自己怎麼教都教不好,真的有些灰心,心理上拒絕上課,後半部分的課文有些隨便應付而過。我也知道這樣不好,因為這樣自己的心也過意不去,可就是無法改變。所以,後半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得非常不好。

2、不懂作文教學。

學生怕寫作文,老師也怕教作文。作文教學這一塊,是我最弱的,教起來沒有方法。或者説我根本就沒教過。平時學生寫作文都是應付式的',改完後,我也沒什麼時間來指導。每次考試,評講作文時總是簡簡單單地説出問題所在,然後讀幾篇範文,就這樣子完事。也可能是我這樣隨意的講解,反而誤導了一些學生,他們寫出來的文章都模式化了,思維沒得到開拓,不會審題,語言又不美。期末考試,學生的作文非常差。面對這些,我除了責怪外,真的無能為力。我也迷茫着。

3、忽略生字詞教學。

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教學生字詞有些幼稚,覺得這些很簡單,學生尤其尖子班學生自己看看就行,可後來發現,我的想法錯誤了。字詞看起來很簡單,學生的確看看就懂,但問題是不是任何學生都會主動花時間去讀去積累。長期下來,學生就有很多字詞不會的了。另外,積累這些生字詞對寫作很重要,熟悉這些詞語並加以運用到寫作中,文章會變得有文采。很多學生都是在寫作的時候搜腸刮肚都找不到一個詞,就是因為平時積累太少詞彙。所以,教學生字詞絕不可忽視。可等我真正領悟到這些的時候已到了期末。有些可惜。

三、努力方向

針對以上的不足,我會繼續思考,繼續學習,看書探討,尋找更好的方法。在以後的教學裏,爭取在作文教學這一塊得到進步。

以上就是我對本學期教學工作做的總結。在未來的日子裏,我會嚴格要求自己,繼續努力工作,改正缺點。爭取教學上取得更大好的進步。

八年級下冊語文總結 篇4

1【主題思想】

本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虛構了一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描繪出一幅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的生活圖景,以此來寄託作者的社會理想,反映了當時人民厭惡戰爭的情緒和追求和平生映了當時人民厭惡戰爭的情緒和追求和平生活的美好願望。

2【文章結構】

發現桃林(無意)-景色優美

進入桃源-所見-優美的環境-安定的生活

所聞:與世隔絕的世界

所歷:熱情淳樸的民風

辭別桃源:不復得路

3【文學常識】

《桃花源記》是陶淵明的五言古詩《桃花源詩》前面的一篇小記,相當於詩的序言。“桃花源”是作者理想生活的藍圖。“記”有記敍的意。 是古代常見的文體之一 。

《桃花源記》大約作於永八年級年(421),即宋武帝劉裕弒君篡位的第二年。此時陶淵明歸隱田園已經16年了。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於蒼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晉宋易代之際,東晉王朝統治集團生活荒淫,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在動亂的社會裏,陶淵明的-一腔抱負無法實現。同時,東晉王朝的門閥制度,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沒有

施展才能的機會。元熙二年(420)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採取陰謀手段,殺死晉恭帝。殘酷的現實更加深了陶淵明對現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也不願意干預這種現狀,只好藉助創作來抒發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情趣。

語文閲讀理解解題技巧

(一)先看問題,帶着問題讀作品

做閲讀理解題時,建議先瀏覽一下問題,看看這篇文章主要的問題是什麼,帶着問題有目的性的瀏覽文章,可以加快解題的時間,有目的性的閲讀,而不是盲目的閲讀,不然讀完整篇文章也沒有抓住重點。

(二)快速粗略閲讀,整體感知全文

根據試卷上的問題,快速粗略閲讀,把握文章大意,瞭解基本信息,瞭解文體,理清文章的層次和段落,把重點畫下來。

(三)精讀原文,找“原話”

所謂的找原話就是找到文章作者説的關鍵字、詞、或者句子,答題時可以利用文章的原話來提取答題的重要信息,更有甚者有些試題完全就可用原話來回答,或者引用部分文章的原話來回答,保證答題的準確率,碰到採分點。

語文閲讀理解答題技巧

1首先閲讀全文、把握主旨

閲讀理解是必須要經過閲讀的,國中閲讀理解一般是以敍事、敍人類的文章,在做閲讀理解的時候首先要先通讀一下全文,先閲讀懂大概的意思是什麼,然後理清文章作者的思路,學會歸納每一句每一段、每一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

閲讀的事實一定要注意,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含義,閲讀理解的最基本含義就是要閲讀者去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意思,理解上去了才能做出答案。

2學會概括某段中的大意

閲讀理解解題的時候首先要學會概括出一段話中的一個意思,同時能找出文章中某段話與某段話的意思有沒有緊密的聯繫,也就是找出所謂的中心意思。

國中生在閲讀的時候能夠找出中心語句,並且同時要在理清句與句之間關係的基礎上抓住貫穿全段的中心意思,用自己的話準確概括,抓住文章中心的主題,才是做閲讀理解的關鍵。

3聯繫問題去閲讀

閲讀全文之後就要開始進入做題階段了,國中生在做閲讀理解的時候應該學會帶着問題去閲讀,並且能在短文中尋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學生在閲讀的時候可以採用“倒讀法”,因為這種方式閲讀節省了很多閲讀的時間,並且,倒讀可以直接的去理解題目和文章中敍事的人物、或者地點,可以一目瞭然。

同時在閲讀的時候要學會在文章中做標記,在做閲讀理解的時候把有用的地方,或者某一句有用的句子給劃出來,對於存在疑問的句子也可以做一下重點標記。可以有效的幫助到在答題中解決問題。

八年級下冊語文總結 篇5

一、課文內容梳理

《桃花源記》是作者借虛構的故事表現自己的社會理想。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閒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樸自然的化外世界。這個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説,無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簡淨筆觸,恰如其分地表現出桃花源的氣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當然,這種理想的境界在當時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過大同社會的構想,藝術地展現了大同社會的風貌,是不滿黑暗現實的一種精神寄託。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敍了作者出行、遊覽、返回的全過程,特別是對小石潭秀麗景色的描寫,細膩而生動,讀之如置身其境。

《核舟記》使用從中間到兩頭,先整體後局部,從正面到背面的空間順序和總-分-總的敍述順序介紹了“核舟”的形象,表現了作者對王叔遠精湛技術的讚美和對民間藝術的讚揚。反映了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偉大成就。作者用生動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點,讚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藝,同時也高度讚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關雎》寫的是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寫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展現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全詩籠罩了一層悽清落寞的情調,給人以隔霧觀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朦朧”和“距離”正是這首詩的動人之處。

《蒹葭》是一首懷念情人的戀歌。作者的思念對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間阻隔千重,詩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無限惆悵的心情。

二、課內文言文梳理

桃花源記

(一)課文字詞詳解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①為業。②緣溪③行,忘路之④遠近。⑤忽逢桃花林,

①為業:作為生計。為,作為。②緣:沿着,順着。③行:前行,這裏指划船。④遠近:偏義詞,這裏指遠。⑤忽逢:忽然遇到。

①夾岸數百步,中無②雜樹,③芳草④鮮美,⑤落英⑥繽紛。漁人⑦甚

①夾(jiā):沿,靠。②雜:別的。③芳:指花。④鮮美:新鮮美好。⑤落英:落花。一説,初開的花。⑥繽紛:繁多的樣子。⑦甚:很,非常。

①異之,復②前行,欲③窮其林。

①異:驚異,詫異。這裏是“對……感到驚異”的意思。②前:向前。③窮:盡。

①林盡水源,便②得一山,山有小口,③彷彿④若有光。便⑤舍船,從口入。

①林盡水源:林盡於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盡,到了盡頭。源,源頭。②得:看到。③彷彿:隱隱約約,形容看不真切。④若:好像。⑤舍(shě):離開。

①初極狹,②才③通人。復行數十步,④豁然開朗。土地平⑤曠,屋⑥舍

①初:開始。②才:僅僅、只。③通:通過。④豁(huò)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開闊敞亮。豁然,開闊敞亮。開朗,開闊明亮。⑤曠:寬闊。⑥舍(shè):房屋。

①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②屬。③阡陌交通,

①儼(yǎn)然:整齊的樣子。②屬:類。③阡(qiān)陌(mò)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交通,交錯相通。

雞犬①相聞。②其中往來③種作,男女衣④着,⑤悉如外人。

①相聞:可以互相聽到。②其中:那裏面。③種(zhòng)作:耕種勞作。④着(zhuó):穿着。⑤悉:全,都。

①黃髮垂髫,②並③怡然④自樂。

①黃髮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②並:一起。③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④自樂:自得其樂。

見漁人,①乃②大驚,問所③從來。④具答之。便⑤要還家,⑥設酒殺雞

①乃:於是,就。②大:很,非常。③從來:從……地方來。④具:詳細。⑤要(yāo):同“邀”,邀請。⑥設:準備,設置。

作食。村中聞有此人,①鹹來②問訊。自③雲④先世避秦時亂,率⑤妻子⑥邑人

①鹹(xián):全,都。②問訊:詢問,打探消息。③雲:説。④先世:祖先。⑤妻子:妻子兒女。⑥邑人:同鄉的人。

來此①絕境,不②復出③焉,遂與外人④間隔。問今是何世,⑤乃不知有漢,⑥無論魏晉。

①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②復:再,又。③焉:於之,從這裏。④間隔:隔絕、不通音訊。⑤乃:竟然,居然。⑥無論:不要説,更不必説。

此人一一為①具言所聞,皆②歎惋。餘人各復③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④辭去。

①具言:詳細地説。②歎惋:感歎。③延:邀請。④辭去:辭別離開。

此中人①語云:“②不足③為外人④道也。”

①語(yù):對……説,告訴。②不足:不值得,不必。③為:向,對。④道:説。

①既出,②得其船,便③扶④向路,處處⑤志之。⑥及郡下,⑦詣太守,説⑧如此。

①既:已經。②得:找到。③扶:沿着、順着。④向:先前的。⑤志:做記號。⑥及:到。⑦詣(yì):拜訪。⑧如此:像這樣(的事情)。

太守①即②遣人隨其往,③尋向所志,④遂迷,不⑤復⑥得路。

①即:立即。②遣:派遣。③尋向所志: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所志,所做的標記。志,做的標記。④遂:終於。⑤復:再。⑥得:找到。

南陽劉子驥,①高尚②士也,聞之,③欣然④規往。未⑤果,⑥尋病終。後遂無⑦問津者。

①高尚:品德優異。②士:對男子的美稱。③欣然:高興的樣子。④規:打算,計劃。⑤果:實現。⑥尋:隨即,不久。⑦問津:問路。這裏是“訪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二)重點句子翻譯

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漁人)順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記了路的遠近。

2、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在溪流的)兩岸幾百步,其中沒有別的樹,芳草新鮮美好,落花紛紛。

3、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漁人對此感到十分驚異,再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

4、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漁人)便看到了一座山。

5、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土地平坦開闊,房屋很整齊的樣子。

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子之類的。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的聲音可以互相聽到。

7、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在那裏(人們)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衣着,都像桃源外的人。老人和孩子們個個都安閒快樂。

8、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人)就邀請(他)回到(自己)家裏,備酒殺雞做食物(來款待他)。

9、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村裏(的人)聽説有這個人,都來打聽消息。

10、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村人)自己説(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帶領妻子兒女和同鄉的人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11、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從此)不再從這裏出去,於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絕了。

1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村人)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説魏朝和晉朝了。

13、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

這個人向(桃花源中人)詳細地説了他所聽到的,(村人)都感歎、惋惜。

14、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他的人各自又都(把漁人)邀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食(來款待他)。

15、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村人告訴(他)説:“(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説。”

16、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但願望)沒有實現,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後就(再也)沒有人訪求(桃花源)了。

(三)課文分析

1、漁人行蹤:發現桃花源——拜訪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再尋桃花源。

2、世外桃源描述:①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②人人各盡所能地參加勞動,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③風俗淳樸,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友好;④沒有剝削,沒有動亂,平等、和諧、自足的幸福生活。

3、對陶淵明寫世外桃源的評價:作者在文中虛構了一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那裏沒有壓迫,沒有戰亂,人人安居樂業,自由安樂,彼此和睦相處。①這是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託了陶淵明的社會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美好意願。②“桃花源”是個虛構的理想社會,既反映了人民反對剝削壓迫、反對戰爭的願望,也批判了當時的黑暗現實,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③但在當時的階級社會中這只是一個不能實現的空想,也是作者隱逸、逃避現實的思想反映。

4、【感受桃花源的美麗】桃花源美在何處?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人情美。

【感受桃花源的神祕】桃花源神祕在何處?

①桃林神祕: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②山洞神祕:彷彿若有光,形狀奇特。③林中人神祕: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④結局神祕:不復得路,探訪未果。

【感受桃花源中的幸福】桃花源中的幸福表現在何處?

①黃髮垂髻:怡然自樂(和平安定、豐衣足食)。②男女:往來種作(沒有戰亂,安居樂業)。③漁人(側面烘托):村中人殺雞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5、漁人離開桃源後,還寫太守與劉子驥先後探訪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麼?

①讓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出來作證,故事更顯得亦真亦幻,增添傳奇色彩。②暗示這是一個虛構的無法實現的理想世界。

6、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説明桃花源是虛構的?作者虛構這樣一個地方的目的是什麼?

①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②未果,尋病終。

描繪無剝削壓迫,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寧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同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表達了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小石潭記

(一)課文字詞詳解

①從小丘②西行百二十步,隔③篁竹,④聞水聲,

①從:自,由。②西:名詞作狀語,向西。③篁(huáng)竹:竹林。④聞:聽到。

①如鳴珮環,心②樂之。③伐竹④取道,⑤下見小潭,⑥水尤清冽。

①如鳴珮環:好像佩帶的珮環碰撞發出的聲音。珮、環,都是玉飾。鳴,發出聲響。②樂(lè):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之:代水聲。③伐:砍伐。④取:這裏指開闢。⑤下:名詞作狀語,向下,在下面。⑥水尤清冽(liè):水格外清涼。尤,格外。冽,涼。

①全石以為底,②近岸,③卷石底以出,④為坻,⑤為嶼,

①全石以為底:以整塊的石頭為底,此句為倒裝句“以全石為底”。以為,作為。②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③卷(quán)石底以出:石底周邊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卷,翻卷。以,而。④為坻(chí):成為水中高地。⑤為嶼(yǔ):成為小島。

①為嵁,為巖。②青樹③翠蔓,④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①為嵁(kān):成為不平的巖石。②青樹:青葱的樹木。③翠蔓:翠綠的藤蔓。④蒙絡搖綴(zhuì),參差披拂:(樹枝藤蔓)蒙蓋纏繞,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魚①可百許頭,②皆③若空遊無所依,④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①可百許頭: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許,表示約數。②皆:全,都。③若空遊無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空,在空中。④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下,向下照射。澈,穿透。布,照映。

①佁然不動,②俶爾遠逝,③往來④翕忽,似與遊者相⑤樂。

①佁然:靜止不動的樣子。②俶(chù)爾遠逝: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俶爾,忽然。逝,離開。③往來:來來往往。④翕(xī)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疾。⑤樂:逗樂。

潭①西南②而望,③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④勢⑤犬牙差互,⑥不可知其源。

①西南:向西南。②而:連詞,連接狀語和動詞,不譯,表修飾。③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鬥,像北斗星一樣。蛇,像蛇一樣。明滅可見,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④勢:形勢,形狀。⑤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差,交錯。⑥不可知:不能夠知道。

坐潭上,①四面竹樹②環合,③寂寥無人,④悽神寒骨,

①四面:四周。②環合:環繞合抱。③寂寥(liáo):寂靜寥落,靜悄悄的。④悽神寒骨:感到心情淒涼,寒氣透骨。悽,使動用法,使……感到淒涼。寒,使動用法,使……感到寒冷。

①悄愴幽邃。②以③其境過④清,不可⑤久居,

①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幽靜深遠,瀰漫着憂傷的氣息。悄愴,憂傷。幽邃,幽靜深遠。②以:因為。③其境:這裏的環境。④清:悽清。⑤久居:長時間停留。居,停留。

①乃記②之而③去。

①乃:於是,就。②之:指代遊小石潭這件事。③去:離開。

①同②遊③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④隸

①同:共同,一起。②遊:遊玩。③者:……的人。④隸(lì):追隨、跟隨。

①而②從者,崔氏二③小生,④曰恕己,曰奉壹。

①而:表修飾。②從:動詞,跟隨。③小生:年輕人。④曰:名叫。

(二)重點句子翻譯

1、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

隔着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珮環碰撞發出的聲音,(我)心裏對此感到十分高興。

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開闢出一條小路,往下露出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

3、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塊的石頭為底,靠近潭岸的地方,石底周邊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

4、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青葱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蒙蓋纏繞,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5、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裏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

6、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魚)呆呆地(愣在那裏)一動不動,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8、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流兩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不能夠知道溪流的源頭(在什麼地方)。

9、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坐在潭邊,四周有竹子樹木環繞合抱,寂靜寥落,空無一人,(那氛圍)令人感到心情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瀰漫着憂傷的氣息。

10、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因為它的環境過於悽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於是記下當時的情景便離開了。

(三)課文分析

1、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文中突出表現了小石潭的什麼特點?作者對小石潭的感受是什麼?

本文按遊蹤順序來寫: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記錄同遊者。

文中突出表現了小石潭全石為底、潭水清澈、游魚活潑、源流曲折、環境悽清的特點。

感受:①發現小潭——“心樂之”,愉悦的心情。②觀魚時——“似與遊者相樂”,愉悦的心情。③觀魚後——“悽神寒骨,悄愴幽邃”,抑鬱憂傷的心情。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最終又無法解脱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為了擺脱抑鬱的心情。此刻過於清冷的環境更激起他“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

2、本文主旨:本文描繪了小石潭的石、水、魚、樹,着意渲染了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氣氛,抒發了作者被貶後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愴的心緒和貶居生活的孤悽悲涼。

3、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一切景語皆情語。”你能説出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嗎?遊覽到最後又是怎樣的心情?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境?(一“樂”一“憂”怎麼解釋?)

作者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悽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脱這種抑鬱的心情,尋求短暫的快樂。他喜歡清脆悦耳的水聲,因而“心樂之”,觀魚時他覺得魚“似與遊者相樂”,心情是愉悦的;但這種快樂畢竟是暫時的,看到小石潭悽清的環境,不禁觸景傷懷,憂傷、淒涼的心境便會自然流露出來,心中無比悲痛。這從“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一句中可以看出。

4、作者描寫小潭源流時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麼特點來寫?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及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來説,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__這裏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徵。

5、請説説“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一句的妙處。

正面寫了游魚,側面寫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寫魚,對水隻字未提,但水清魚靜的優美畫面卻展現在了讀者面前。

6、文中側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語句:①全石以為底。②皆若空遊無所依。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全石、游魚、陽光、影子)

7、文中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8、文中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語句: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核舟記

(一)課文字詞詳解

明有①奇巧人曰王叔遠,能②以③徑寸之木,④為宮室、器皿、人物,

①奇巧人:指手藝奇妙精巧的人。奇巧,奇妙精巧。奇,奇妙。②以:用。③徑寸:直徑一寸。④為:做。這裏指雕刻。

以至鳥獸、木石,①罔不②因③勢④象⑤形,各具⑥情⑦態。⑧嘗⑨貽餘核舟一,

①罔(wǎng):無。②因:順着、就着。③勢:(原來的)形狀。④象:模擬。⑤形:形象。⑥情:神情。⑦態:姿態。⑧嘗:曾經。⑨貽:贈。

①蓋大蘇②泛赤壁③雲。

①蓋:表示推測的句首語氣詞。②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覽。③雲:句末語氣詞。

舟首尾長約八分①有②奇,高③可二黍④許。中⑤軒敞⑥者為艙,

①有(yòu):同“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餘數。②奇(jī):零數、餘數。③可:大約。④許:上下。⑤軒敞:高、寬敞。⑥者:……的地方。

①箬篷②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③啟窗而觀,④雕欄⑤相望焉。閉⑥之,

①箬篷:用箬竹葉做的船篷(名詞作狀語)。②覆:覆蓋。③啟:開。④雕欄:雕刻着花紋的欄杆。⑤相望:(左右)相對。⑥之:代“窗”。

則右刻“山高月小,水①落石出”,左刻“清風②徐來,水波不③興”,④石青⑤糝⑥之。

①落:水位下降。②徐:慢慢地。③興:起。④石青:用石青(名詞作狀語)。⑤糝:用顏料等塗上。⑥之:代“字的凹處”。

船頭坐三人,中①峨冠②而多③髯者④為東坡,佛印⑤居右,

①峨冠(guān):高高的帽子。②而:表並列。③髯(rán):兩腮的鬍子,也泛指鬍鬚。④為:是(判斷動詞)。⑤居:處。

魯直居左。蘇、黃①共閲一②手卷。東坡右手③執④卷端,左手撫魯直背。

①共:一起,同時。②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懸掛的橫幅書畫長卷。③執:拿。④卷端:指手卷的右端。

魯直左手執①卷末,右手指卷,②如有所語。東坡③現右足,魯直現左足,

①卷末:指手卷的左端。②如有所語:好像在説什麼似的。語,説話。③現:露出。

各①微側,②其兩膝③相比④者,各⑤隱卷底衣褶中。佛印⑥絕⑦類彌勒,

①微側:略微側轉(身子)。②其:代“蘇、黃”。③相比:互相靠近。比,靠近。④者:……的地方。⑤隱:隱藏。⑥絕:極,特別。⑦類:像。

①袒胸露乳,②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③不屬。

①袒:裸露。②矯(jiǎo)首昂視:抬頭仰望。矯,舉。昂,仰。③不屬(shǔ):不相類似。屬,類。

①卧右膝,②詘右臂③支船,而豎④其左膝,左臂掛念珠⑤倚之——珠可⑥歷歷數也。

①卧:卧倒。②詘(qū):同“屈”,彎曲。③支:支撐。④其:代“佛印”。⑤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⑥歷歷:分明可數的樣子。

舟尾橫①卧一②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③椎髻仰面,

①卧:擺着。②楫(jí):船槳。③椎(zhuī)髻(jì)仰面:束成椎形髮髻,仰着臉。

左手倚一①衡木,右手②攀右趾,③若④嘯呼狀。居左者右手⑤執蒲葵扇,

①衡:同“橫”。②攀(bān):扳。③若……狀:像……的樣子。④嘯呼:大聲喊叫。⑤執:拿。

左手撫爐,爐上有壺,①其人②視端容寂,③若聽茶聲然。

①其:那。②視端容寂:眼睛正視着(茶爐),神色平靜。端,正。容,神色。③若……然:好像……的樣子。然,……的樣子。

①其②船背稍夷,則題名③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④甫刻”,

①其:代“核舟”。②船背稍夷(yí):船的頂部較平。背,指船頂部。夷,平。③其:代“船背”。④甫:男子美稱,多附於字之後。

①細若蚊足,②鈎畫③了了,④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⑤丹。

①細:(筆畫)細微。②鈎畫:一鈎一畫(名詞)。③了了:清楚明白。④其:代“字”。⑤丹:硃紅。

①通計一舟,②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

①通:總。②為:雕刻。

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①並篆文,②為字共三十③有四。④而計⑤其長

①並:連詞,和。②為:雕刻。③有(yòu):通假字,同“又”。④而:但。⑤其:代“核舟”。

①曾不盈寸。②蓋③簡桃核④修狹者為之。嘻,⑤技亦⑥靈怪矣哉!

①曾(zēng)不盈寸:竟然不滿一寸。曾,竟然。盈,滿。②蓋:原來。③簡:挑選。④修狹者:長而窄的桃核。修,長。⑤技:技藝。⑥靈怪:神奇。

(二)重點句子翻譯

1、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來的)樣子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個個具備神情姿態。

2、嘗貽餘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他)曾送我一個核舟,(刻的)是蘇軾泛舟遊赤壁(的情景)。

3、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

中間高起而寬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箬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着它。

4、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推開窗户來看,雕刻着花紋的欄杆左右相對。

5、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中間(戴着)高高的帽子、(長着)濃密鬍子的人是蘇東坡。

6、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各自隱藏在手卷下邊的衣褶裏。

7、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

佛印極像彌勒佛,敞胸露懷,抬頭仰望,神情跟蘇、黃不相類似。

8、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左臂掛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9、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那人的眼睛正視着(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10、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不滿一寸。

11、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原來是挑選長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哎,技藝也真神奇啊!

(三)課文分析

1、“核舟”的精湛技藝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體積小,刻的東西多,刻得極為精緻,人和物各具情態,有意境。

2、核舟介紹順序:船艙——船頭——船尾——船背,空間順序。

3、文章先寫核舟的正面,次寫它的背面;寫正面先寫舟的中間部分,次寫船頭,最後寫船尾。分析這樣安排寫作順序的原因。

一是核舟的中間部分是艙,高起而寬敞,十分引人注目,艙邊的窗又竟然可以打開、關閉,由此説起能夠引發讀者的興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蘇軾《赤壁賦》《後赤壁賦》中寫景的名句,可以使讀者通過想象感知蘇軾當年泛舟遊赤壁時的優美環境。

4、《核舟記》的結尾處詳盡地説明了核舟上所刻的內容。《口技》結尾處也有這麼一段:“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兩文均用數字結尾,作者的意圖相同嗎?為什麼?

相同。結尾都用列數字的方法,都是為了表現藝人技藝之高超。

5、王叔遠為什麼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這些文字,而不是諸如花草鳥獸之類的內容?

為了和核舟“大蘇泛赤壁”的雕刻主題相吻合,使作品有一定的意境,有無限的想象空間。

12、《詩經》二首

關雎

關關,在河之。淑女,君子好。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譯文:關關鳴叫的雎鳩鳥,站在水中的沙洲上。姑娘美麗又善良,她真是我的好配偶。水中荇菜長短不齊,姑娘在船的左右兩邊撈取。姑娘美麗又善良,我日夜都把她追求。追求的願望難實現,我日夜都把她思念。思念之情綿綿不盡,我翻來覆去難成眠。水中荇菜長短不齊,姑娘在船的左右兩邊採摘。姑娘美麗又善良,我彈琴鼓瑟對她表示親近。水中荇菜長短不齊,姑娘在船的左右兩邊挑選。姑娘美麗又善良,我敲鐘擊鼓使她快樂。

難點化解,美點追蹤:全詩可分為三章。首章為第一節,以灘頭水畔的一對雎鳩鳥的叫聲起興,引出男主人公的一片情思。“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統攝全詩。第二章為第二、三兩節,此章以纏綿悱惻之情,直率地寫出男子追求心上人未果,日夜不安、苦悶焦灼的相思之苦。男子追求不到心上人,便日夜思念她,心上人採摘荇菜時“左右流之”的苗條、優美身姿時時浮現在他眼前,使他夜不能寐,輾轉反側。這一章既有“悠哉悠哉”的心理描寫,表現男子綿綿情意,思念不絕,又有“輾轉反側”的動作描寫,突出男子內心狀態的不平靜,把一個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形象寫得非常傳神。第三章為第四、五兩節,寫男子因苦惱而成夢,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親近她,愛慕她,為她彈琴鼓瑟,敲鐘打鼓,取悦於她,歡喜之情溢於言表。情到極處必生幻,第三章出現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歡快、熱鬧的場面,這不啻是個戲劇性的轉變。“琴瑟友之”,以彈琴奏瑟,喻其相會相處時的和諧愉快。“鐘鼓樂之”則是結婚時的熱鬧場面,這無疑是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寤寐求其實現的願望。幻想當然並非現實,但幻由情生,也是極自然的。這一愛情心理的描寫,極富浪漫情調,也進一步突出了男子對心上人的愛慕思念之深。

全篇以“求”字為中心,用細膩生動的筆法描繪了男子對意中女子由“一見鍾情”到“日夜思念”,再到“幻想結合”,將求之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現得淋漓盡致,表現了追求愛情中的苦與樂,感情熱烈、真摯、率直、淳樸,歌頌了純真的愛情,表現了勞動人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蒹葭

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河畔蘆葦碧色蒼蒼,深秋白露凝結成霜。我那日思夜想之人,就在河水對岸一方。逆流而上尋尋覓覓,道路險阻而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蘆葦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曬乾。我那魂牽夢繞之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邊。逆流而上尋尋覓覓,道路坎坷艱險難攀。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沙洲中間。河畔蘆葦更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之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頭。逆流而上尋尋覓覓,道路險阻迂迴難走。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水中沙洲。

難點化解,美點追蹤:“古之寫相思,未有過之《蒹葭》者。相思之所謂者,望之而不可即,見之而不可求;雖辛勞而求之,終不可得也。於是幽幽情思,漾漾於文字之間。吾嘗聞絃歌,弦止而餘音在耳;今讀《蒹葭》,文止而餘情不散。”

第一章八句:以蒹葭起興,展現一幅河上秋色圖:深秋清晨,秋水淼淼,蘆葦蒼蒼,露水盈盈,晶瑩似霜。這境界,是在清虛寂寥之中略帶淒涼哀婉色彩,因而對詩中所抒寫的執着追求、可望難即的愛情,起到了很好的氣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接着展示詩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尋河對岸的“伊人”。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絕不通,意味着追求的艱難,造成的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雖望穿秋水、執着追求,但“伊人”都縹緲阻隔。可望難即,故而詩句中盪漾着無可奈何的心緒和空虛惆悵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並列的兩個層次,分別是對在水一方、可望難即境界的兩種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洄從之,道阻且長”,這是述寫逆流追尋時的困境:艱難險阻無窮,征途漫漫無盡,示意終不可達也。“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這是描畫順流追尋時的幻象:行程處處順暢,伊人時時宛在,然而終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順流,百般追尋,執着之意可見;不是困境難達,就是幻象難近,終歸不得,悵惘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體而充分的展現。

全詩三章,每章只換幾個字,這不僅發揮了重章疊句、反覆吟詠、一唱三歎的藝術效果,而且產生了將詩意不斷推進的作用。從“白露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這是時間的推移,象徵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尋時間之長;從“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從“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這是地點的轉換,象徵着伊人的縹緲難尋;從“道阻且長”到“道阻且躋”再到“道阻且右”,則是反覆渲染追尋過程的艱難,以凸現抒情主人公堅持不已的精神。重章疊句,層層推進。

容易出現的錯別字:注意內的字。

【理解記憶】

1、小夥子一般都喜歡美麗而又賢惠的姑娘,《關雎》一詩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兩句就是佐證。

2、《蒹葭》中能印證“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尋找追求的詩句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3、《蒹葭》中於濃濃的秋涼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悽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三、名著導讀

(一)選擇性閲讀

《傅雷家書》

【作品簡評】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家、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於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教育他們先做人、後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因此傅雷夫婦也成為全中國父母的典範。

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許多強烈的感染和啟迪……

《傅雷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的問題。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以自身的人生經驗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傅雷也對兒子的生活進行了有益的引導,還以相當多的篇幅談美術,談音樂作品,談表現技巧、藝術修養等。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如何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傅雷説,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和傅敏的愛卻沒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温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

該書由於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因此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捲的白雲,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

【人物性格】

傅雷:嚴謹、認真、一絲不苟,對親人(主要是兒子)和國家有着無私的熱愛,有良知,正直,為人坦蕩,秉性剛毅。

傅雷夫人(朱梅馥):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聰:刻苦用功,先做人、後成“家”,生活有條有理,嚴謹,熱愛音樂,同時也是個熱愛祖國的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懇懇,默默無聞,不因有父親和哥哥的光環而驕傲。

【家書名言】

1、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2、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

3、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4、多思考人生問題、宇宙問題,把個人看得渺小一些,那麼自然會減少患得患失之心。結果身心反而會舒坦,工作反而會順利。

【理解記憶】

1、傅雷是我國著名翻譯家,他曾翻譯過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台》。他認為中國最好的文學批評是《人間詞話》。

2、傅雷是一個嚴厲、盡責的父親,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海外後,仍通過書信的方式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悉心指導,這些家信匯編成書,就是《傅雷家書》。傅雷的兩個兒子分別是傅聰、傅敏。

3、《傅雷家書》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的問題。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4、《傅雷家書》信中傅雷對兒子的生活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如何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

5、“我一生任何時期,鬧戀愛最熱烈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對文學的忠誠。文學第一,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

6、傅雷教導兒子“感之不深,當然愛之不切了;愛之不切,彈出來當然也不夠味兒;而越是不夠味兒,越是引不起你興趣”時,是以什麼為例子?以聽莫扎特的音樂為例。

7、傅聰雖然在外地演出,但傅雷始終關注兒子在音樂道路上的成長,他使用什麼方法提高兒子的藝術修養?

通過書信把真情傳遞給遠方的孩子,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真誠地指導,而且還暗暗透露了對兒子的牽掛和愛。

8、對於唐宋人吟詩唱詞,中間常加“泛音”,傅雷有怎樣的看法?

傅雷認為加泛音的唱才有音樂可言。後人把泛音填上實字,反而是音樂的大阻礙。崑曲之所以如此費力、做作,中國音樂被文字束縛到如此地步,都是因為古人太重文字,不大懂音樂;懂音樂的人又不是士大夫,士大夫視音樂為工匠之事,所以弄來弄去,發展不出……

9、傅雷在給傅聰的家書(1959、8、16)中,曾告訴兒子學習不僅僅在音樂方面,還要在行為、禮節方面多加註意,請舉例。

“在飯桌上,兩手不拿刀叉時,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擱在自己腿上或膝蓋上。你只要留心別的有教養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盤下,叮叮噹噹的!出台行禮或謝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過去那樣太嚴肅。這與羣眾情緒大有關係,應及時注意。只要不急,心裏放平靜些,表情自然會和緩。”

10、傅雷在給傅聰的家書(1959、10、1)中,告誡兒子過多的音樂會麻痺人的感覺,使表演缺少生氣與新鮮感,從而損害自己的藝術,長此以往,大有成為鋼琴匠,甚至奏琴的機器的危險。

11、傅雷告訴兒子什麼才是兒子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藝術與人生的最高境界?

能掀動聽眾的感情,使他們如醉如狂,哭笑無常,而自己屹如泰山,像調度千軍萬馬的大將軍一樣不動聲色。

12、傅雷知道兒子大賽在即,在1954年12月27日的家書中告訴兒子“不用着急,……我們大家都有信心;主要仍在於心理修養、精神修養”,他囑咐兒子應有怎樣的心態?

“得失置之度外”“勝敗乃兵家之常”。

閲讀理解的步驟

1、首先要通讀全文,對於全文有一個大致的瞭解,這是第一部。

2、要知道全文一共幾個自然段,這個脈絡要搞清楚,否則很不好做。

3、要找出全文的重點自然段和文章的中心思想,這個是最重要的。

4、根據題目的要求,鎖定段落尋找答案,讓自己的題目做正確。

5、閲讀技巧和方法的提高不能侷限於閲讀練習題,應該在平日裏進行大量的閲讀練習。

6、對於閲讀要懷着自己興趣,不斷的思索,讀出自己的觀點,提高閲讀的水平。

現代文閲讀試題答題技巧方法

1、基本要領:整體把握,抓住關鍵語句,在文中找答案2、步驟:(讀文章共兩遍)

第一遍:通讀全篇,大致瞭解。先整體粗略閲讀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閲讀時憑感覺劃出自認為重點的詞語、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審清題意,回讀原文。看一遍題目,確定回答問題的閲讀範圍,再結合試題(順藤)找到相關的段、句,截取關鍵性文字;找出或歸納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細,並回讀檢查]

最後:理清要點,認真答題。根據答題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煉。

八年級下冊語文總結 篇6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參加新教材培訓到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反覆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啟發思維,訓練方法為主的自讀課文閲讀方法、以感知DD探究DD反思DD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DD探究DD創造DD創新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智慾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始終採用整體感知DD合作探究DD反思質疑DD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

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

應試教學課堂總是教師比比劃劃,總是在如何把知識線條明晰化上動心思,在學習中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其接受知識的過程間接而單一。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點,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正好為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 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 提供了一個 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學中,一改過去課堂上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內容上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結構上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狀況,仔細研究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調動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使他們能夠在自主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擴展創造性思維。

四、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教師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本領。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 教育的意旨並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 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國中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覆的訓練過程。

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DD硬筆書法每日一頁,字詞聽寫“循環放映”;擴大積累DD課外閲讀每日一段,讀書筆記(摘記)天天都寫;訓練能力DD閲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指導,反覆錘鍊;作文訓練DD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和會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創新,鼓勵學生放飛思想,大膽發揮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八年級下冊語文總結 篇7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136班的班主任,語文教學工作。 該班成績好的學生寥寥無幾。面對這種現狀,我感到壓力很大。我想,對於這些進入八年級的學生,我的教學方法也應適時地調整,要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語文聽、説、讀、寫等各個方面能力的訓練,從基礎入手,慢慢把學生們引入文學這扇大門。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課堂教學中,努力體現教育新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與培養能力的主要陣地。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並結合學生不願開口説話,不能主動回答問題,對語文缺乏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等特點,採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努力貫徹當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創設輕鬆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踴躍發言,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探究式課堂模式,挖掘教材與學生的嘗試因素,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勵後進生,提供更多的機會給他們,使他們也能取得進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現在本班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學習興趣比較濃厚。

二、以抓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突破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1、重視朗讀、培養朗讀習慣。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朗讀感悟的重要內 八年級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彙總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歷史。因此,我充分發揮早讀的作用,每天給學生布置任務,要求他們高聲朗讀相關課文內容,並採取領讀、自由讀、賽讀等多種朗讀方式來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和熱情。一學期下來,使學生充分地熟悉每一篇課文。對於課標要求背誦的內容(如古詩文、現代文必背語段),我把班級學生分成了若干小組,選出組長負責訂背課文,要求每個學生背書必須過關;之後再進行全班性的默寫訓練,並互批,出現錯誤馬上訂正,我特別注重幫助學生辨別常常出現的錯別字。未過關的同學留下達到要求為止,做到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經過長期的訓練和嚴格的要求,學生的基礎已有了相當程度的提高。

2、重視書寫,培養學生規範書寫的習慣。從學生的作業和作文中,可以發現學生的書寫極不規範,寫錯字、別字,字跡潦草的同學比比皆是,這不僅僅影響了學生語文學習質量,更能影響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在作業中,我重視對學生書寫的嚴格要求,對於學生作業中存在的上述問題,一一指導糾正,甚至讓學生重寫,課堂中也注意提醒,並利用文化餐對學生進行寫字指導,課外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書寫。一學期下來,從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學生書寫的狀況。

3、重視積累,培養學生良好的積累習慣。 新課標特別強調積累,積累所涉及到的內容十分豐富:常用字的音、形、義,文學常識,名著閲讀,經典詩文的背誦默寫,閲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所必備的有關知識等等。因此,學期之初,我要求每一個學生都準備一本“採蜜集”。採集自己在閲讀過程中的 好詞佳句,並能加以品味賞析,談談自己的閲讀感受。這樣長期下來,學生的閲讀能力、感悟能力、理解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4、重視閲讀,培養學生閲讀思考的習慣。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朗讀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美文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

5、重視寫作,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針對兩班學生寫作基礎差,在學初,我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為寫作積累素材。同時,利用好每天的課前三分鐘,讓學生口頭作文,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為寫作做了一些積澱。而且讓學生堅持寫讀後感。另外,加大對學生的作文指導力度,並進行專題訓練,尤其是審題、立意的訓練。現在看來,學生的寫作水平還是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加強培優轉差工作,促進全體學生得以發展。學生兩極分化嚴重且後進生面大,為促使每位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我"抓兩頭,扶中間",注重培養優生的特長,同時,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組,利用結對子形式,以優生來帶動後進生。尤其對後進生,加強課外輔導工作,利用課餘時間與他們談心, 幫助他們尋找自身存在的問題,並給予鼓勵,課堂中為他們創設回答問題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樹立後進生學習的信心,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提高。一學期下來後進生的隊伍在逐步減少,班級的總體成績有了明顯提高。

四、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科研活動,促進自身水平的提高。 為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本學期我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組織的教研活動。在學校組織的教師示範課活動中,我虛心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教研組開展的讀書活動中,我還閲讀一些教學書籍,作記錄,寫感受,收集最新的教學信息,獲得最新的教學理念,使我獲益匪淺。

總之,本學期以來,我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不斷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長處,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並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的實踐中,使每一節課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八年級下冊語文總結 篇8

1、詞類

(1)實詞:表示實在意義,能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獨立成句。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

(2)虛詞:一般不表示實在的意義,基本用途是表示語法關係。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歎詞和擬聲詞。

2、短語

(1)並列短語:由兩個或由兩個以上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等並列組成的短語,基本結構有名+名、名+代、代+代、動+動、形+形、數量+數量。

(2)動賓短語:動詞後邊帶上一個受動詞支配的詞,組成一個短語,這種短語叫做動賓短語。基本結構:動+名、動+代。

(3)補充短語:包括動補短語和形補短語兩大類。

(4)介賓短語:由介詞和它的賓語構成的短語。

(5)“的”字短語:由動詞、形容詞、動賓短語加上“的”構成。基本結構:動詞+的、形容詞+的、動賓短語+的。

還有“主謂短語”和“偏正短語”。

3、語素

(1)自由語素:可以獨立成詞,位置自由。如“分、好、高、低”;

(2)半自由語素:不能獨立成詞,只能組合,位置自由。如“話、習、確、民”;

(3)不自由語素:不能獨立成詞,位置固定。如“者、第、阿”。

4,語法知識點

語法=詞法+句法;語法是連接古今漢語的時空隧道。

閲讀古文的三大障礙:眼花繚亂的詞類活用;體系龐雜的文言虛詞;紛繁變幻的文言句式。但是,理解了漢語語法,這一切都不再是障礙。所以,學語法不是為了懂語法,而是為了讀懂文言文。

理解漢語的詞類,能見詞判性;會分析古今句子的結構,一眼識別古文中的倒裝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jingxuan/qzok6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