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國小數學工作總結4篇大綱

國小數學工作總結4篇大綱

本文目錄國小數學工作總結最新國小數學教師個人工作總結國小數學實踐性作業的研究工作總結-2018上學期國小數學教師工作總結範文

隨着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材的改革,“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新教育已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引起廣大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愈來愈顯得重要。

國小數學工作總結4篇大綱

本人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該文就“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幾點做法和體會表述

一、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

(一)克服對創新認識上的偏差。一提到創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離教材的活動,如小製作、小發明等等,或者是藉助問題,讓學生任意去想去説,説得離奇,便是創新,走入了另一個極端。其實,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等等都是創新。一個人對於某一問題的解決是否有創新性,不在於這一問題及其解決是否別人提過,而關鍵在於這一問題及其解決對於這個人來説是否新穎。學生也可以創新,也必須有創新的能力。教師完全能夠通過挖掘教材,高效地駕馭教材,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再去主動探究。讓學生掌握的方法,瞭解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創設寬鬆氛圍、競爭合作的班風,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

羅傑斯提出:“有利於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地教學模式。因為這種課堂教學往往過多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中,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鬆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於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取長補短。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於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鍊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是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這是營造創新環境發揚教學民主環境的表現在班集體中。學生在輕鬆環境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學生敢於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佳的想法,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集體創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讓有的學生處於明顯的從屬地位,都是應細心把握,責任確定到每個學生,最大限度調動學生潛能。

(三)教師應當充分地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解疑,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

教師運用有深度的語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批判性質疑是創新思維的集中體現,科學的發明與創造正是通過批判性質質疑開始。讓學生敢於對教材上的內容質疑,敢於對教師的講解質疑,特別是同學的觀點,由於商榷餘地較大,更要敢於質疑。能夠打破常規,進行批判性質疑,並且勇於實踐、驗證,尋求解決的途徑,是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必備的素質。

培養學生對複雜問題的判斷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隨時體現。設計一些複雜多變的問題,讓學生自己的判斷來加以解決,或用辯論形式訓練學生的判斷能力,使學生思維更具流暢性和敏捷性,發表出具有個性的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每堂課裏都要進行各種總結,也必須有意識地讓學生總結,總結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培養學生總結能力,即鍛鍊學生集中思維的能力,這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是相輔相成的,集中思維使學生準確、靈活地掌握各種知識,將它們概括、提取為自己的觀點、作為求異思維的基礎,保障了求異思維的廣度、新穎程度和科學性。培養總結能力,課堂教學中要將總結的機會盡可能地放給學生,如總結一個問題總結一堂課的內容;總結一次討論的結果;總結一次辯論的正、反意見等。每次總結,都挑選多位學生髮言,要求他們説出自己的獨特理解,不要眾口一詞,隨聲附和。總結完後,讓學生提出自己發現的更深層次的問題,進一步延伸,拓展思維。

二、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説:“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

(一)利用“學生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興趣產生於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問題,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問題高低適度,問題是學生想知道的,這樣問題會吸引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衝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慾,學生因興趣而學,而思維,並提出新質疑,自覺的去解決,去創新。

(二)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創新的興趣。

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在學習中屢屢失敗,會對從事的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針對不同的羣體開展幾何圖形設計大賽、數學笑話晚會、邏輯推理故事演説等等,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它們不同的特長,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感受自己勝利的心理,體會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機會和快樂,培養創新的興趣。

(三)利用數學中圖形的美,培養學生的興趣。

生活中大量的圖形有的是幾何圖形本身,有的是依據數學中的重要理論產生的,也有的是幾何圖形組合,它們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宜充分利用圖形的線條美、色彩美,給學生最大的感知,充分體會數學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在教學中儘量把生活實際中美的圖形聯繫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生活空間的設計中,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慾望,驅使他們創新,維持長久的創新興趣。

(四)利用數學中的歷史人物、典故、數學家的童年趣事、某個結論的產生等等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學生一般喜歡聽趣人趣事,教學中結合學習內容講述數學發展的歷史和歷史上數學家的故事,象數學理論所經歷的滄桑,數學家成長的事蹟,數學家在科技進步中的貢獻,數學中某些結論的來歷,既可以瞭解數學的歷史,豐富知識,又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學習其中的創新精神。

三、教師是保護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監護人”

(一)分清學生錯誤行為是有意的,還是思維的結晶。

學生早求知的過程中屬於不成熟的個體,在探索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是難免的,也是允許的。教師不要急於評價,出示結論,而是重在幫助弄清出現錯誤的原因,從而讓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去承認並且改正錯誤,與文過飾非相比在對待錯誤的態度上,這個不正是一種創新態度嗎?作為教師對發展中的個體要以辯證的觀點,發展的眼光,實行多元化的發展的評價。從客觀上保護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比如:教學中常見的“插嘴”,可理解為學生的不遵守紀律,也可以理解為學生思維快的表現,這就要看他們的動機是什麼,再作結論。

(二)多給學生一些鼓勵,一些支持,對學生的正確行為或好的成績表示讚許。

學生時期自我評價能力較低,常常默認教師的評價,而且常以教師的評價衡量自己在羣體中的地位。同時,又常從成人的表情或語言判斷對其的評價,帶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師應對學生正確行為表示明確的讚揚,使學生明白教師對他們的評價,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學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學中宜常使用表揚的語氣詞,如:“很好!”“太棒了!”“不錯”“有進步”等等表示你的關注和讚許。

(三)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兒童與生俱來的天性,好奇是思維的源泉,創新的動力。因為好奇,學生有了創新的願望,努力去揭開事物的神祕面紗,這種慾望就是求知行為在孩子心靈中點燃的思維的火花,是最可貴的創新性心理品質之一,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好奇程度呈遞減趨勢,而創造性人才的特點卻是永駐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審視整個世界,每一個成才的人,必須保持這顆好奇的童心,教師對教學中學生好奇的表現應給予肯定。比如:對於學生“打破沙鍋問到底”精神,應加以愛護和培養。

教學實踐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師的主導,也需要學生的主體,只有師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學相長。

最新國小數學教師個人工作總結國小數學工作總結(2) | 返回目錄

在我的意識裏,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師,沒有顯赫的戰功,沒有驕人的業績,只是在***國小這塊沃土上默默地耕耘着。

如果説有什麼追求或目標的話,那就是努力要求自己能成為一名學生喜愛、家長尊重、同事信任、領導放心的“好教師”。

基於對自身的這種定位,一直以來,我堅持以“勤學、善思、求實”為指南,認真、務實地走過每一天。因此,今天用文記錄下來的也不是什麼個人總結,而是自己工作這段時間以來的一些想法與做法。

一、完善自身建設,提高師德修養。

“愛校、愛生”是我多年來堅持的信念。而“對每一個學生負責”,並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更是我作為教師的基本準則。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染他們、影響他們,讓他們不僅學會知識,更學會做人。

對學校的各項活動,我都傾盡全力,盡我所能。我剛到咱們***國小時學校要求我接三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教了一年之後,學校要求我重新再接兩個三年級班,一班和三班。剛剛和這兩個班的學生建立起了感情,和兩個班的班主任工作配合的也很融洽,沒想到一年之後,學校又要求我改教三班和四班,由於種種原因,當時四班的數學成績是全年級最差的,當時我心裏非常不情願,但是我也深深懂得“個人服從集體”“哪裏需要我就到哪裏”的道理。

因此,我二話沒説,就盡我所能進行教學,而四班的數學成績也由年級最後一名逐步提高,在上學期南市區的調研考試中獲得了南市區第二名的好成績。

二、不斷努力奮進,提升業務水平。

過去的五年,是我在國小數學教壇上不斷探索,摸爬滾打的五年,同時也是我不斷進步的五年。在一次次聽課和培訓研討中,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身發展的方向。

因此,我經常向其他教師請教教學上的問題,多次積極參加市、區、學校組織的現場教研活動、培訓等,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參加遠程教育培訓,每學期都認真完成上級領導分配的各項任務;及時歸納總結培訓學到的知識。結合自身的情況,我努力探索,大膽嘗試,逐步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思路。

在備課方面,不斷學習新課標,刻苦鑽研教材教參,積極摸底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個體差異,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做到既備教材教參,又備學生;在課堂教學方面,更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合作探究,建構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切實履行新課標提倡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位置;在課外輔導方面,耐心細緻,培養優生,幫扶後進生,使每個學生都擁有自信、擁有成功,在快樂中學習,從快樂中得到發展,我也多次承擔學校、區公開課任務。

三、與班主任、家長密切配合。

經常與班主任互相溝通,反映學生平時的學習、活動、生活情況,共同管理好學生;積極主動地與家長聯繫,瞭解學生在家裏、在社會、在假日的情況,並向家長報告學生在校的表現,互相溝通,共商教育孩子們的方法,使學生能健康發展。

發現個別學生問題時,主動與家長聯繫,併力爭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子方法,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步,共同培育好青少年一代。

國小數學實踐性作業的研究工作總結國小數學工作總結(3) | 返回目錄

一年多來,本人在學校領導和有經驗的教師的指導幫助支持下以及課題組成員的通力合作下,對研究課題進行的非常順利,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己重點進行了閲讀、研討、備課、示範、總結、撰寫等活動。對學生重點進行了蒐集、調查、統計、測量、繪畫、製作、設計等實踐操作活動。現將研究工作中的實施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設計多變,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一)作業設計興趣化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不用老師多講,學生也會自覺認真地完成作業。要讓學生有興趣,教師設計的作業就應該形式新穎,充滿情趣,吸引學生。例如:製作物品可以與傳統的節日相結合,製作的物品除了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賞識和贊同外,最終可以寫上祝福的語言送給父母或親人,讓他們的能力得到家長的認可,讓學生的內心更興致。

(二)作業設計層次化 。

學習能力先天有差異,為避免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對不同水平學生的要求應該有所側重。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段進行層次化作業設計。例如:根據學生個體的能力設計“階梯式”作業,讓“吃不了”的同學做簡易的,讓“吃不飽”的同學做複雜一點的。

(三)作業設計多樣化 。

實際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善於開發活動資源,博採眾長,設計靈活多樣的作業內容。新的作業設計應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實踐,參與學習。例如:週日的調查統計與“數學週記”同時進行。

(四)作業設計綜合化 。

1.課內外聯繫。

國小教材的內容雖然豐富,但是知識相對固定。因此,課內必須與課外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內、課外通過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理解、應用和趣化所學的知識,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2.校內外溝通。

在佈置作業時,有計劃、有目的地讓學生操作體驗,培養學生做生活的主人;讓學生通過廣播、電視、網洛等現代視聽手段擴展數學學習的渠道,讓他們豐富數學生活,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實踐者、設計者。當今社會各種信息發達,國小生應從這裏入手,收集資料,組織材料,寫“數學週記”、“小論文”,去設計有利於自我發展的“大作業”,去開發應用廣泛的“大數學”。

二、展現實踐性空間,發展學生

1.以數學實踐性作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數學實踐性作業由於沒有基本的模式約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集體智慧自由地完成作業,為學生提供了積極參與和自主探究的實踐過程。豐富的實踐過程中,藴藏着眾多的創新因素,學生必須創造性地進行探索實踐,這樣就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提高,創新潛能得以挖掘。

2.以實踐性作業為學生開發自由探索的空間。

實踐性作業因其形式的多樣、內容的廣泛和可伸縮性,給學生提供了自由發展的空間。每位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能力與生活經驗,結合自身的條件選擇練習的內容。在靈活、自主的氛圍中,他們的潛能得到開發,個性特長得到發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培養學生勤於實踐、善於生活的能力。

3.以數學實踐性作業發展學生綜合能力。

傳統的作業往往只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而實踐性作業需要進行觀察、操作、製作、調查、估算、分析、歸納和整理等等,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同時,數學實踐性作業具有很強的綜合性,一次數學實踐活動可能要涉及許多數學以外的知識,並需要合理地運用這些知識實現實踐活動的目標。另外,由於數學實踐性作業已經跨出了課堂,僅僅依靠思維能力是無法完成作業的,還必須通過與人交流、尋求合作等活動方式來完成,因此,能夠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實踐性作業需要學生進行觀察、操作、調查、製作……。在觀察操作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發展,在調查實踐中,學生的合作能力得以鍛鍊,在作業的欣賞中,學生的評價能力得以提高,知識學習與能力發展通過實踐性作業有效的統一起來了。

4.以實踐性作業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實踐性作業把書本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踐融為一體,為學生提供了運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為學生了解社會、改造社會創造了條件。通過實踐性作業,能培養學生有意識地去接觸周圍的事物,並學會用數學知識去解決一些生活問題。數學的應用意識增強了,他們的綜合素質也就隨之提高了。

5.以數學實踐性作業突破傳統教法和教材內容的範圍。

傳統的作業往往只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而實踐性作業需要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實踐活動,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形成和提高。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充裕的時間、自我發展的機會,真正實現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通過課題的研究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實驗學生得到了發展,但還存在差距,因此自己不能安於現狀,必須敢於爭先。將繼續發現課堂教學中的新問題,運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解放思想,不斷探討研究新問題,使自己成為一名研究、創新型的教師。

-2018上學期國小數學教師工作總結範文國小數學工作總結(4) | 返回目錄

隨着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材的改革,“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新教育已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引起廣大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愈來愈顯得重要。

本人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該文就“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幾點做法和體會表述如下:

一、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

(一)克服對創新認識上的偏差。一提到創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離教材的活動,如小製作、小發明等等,或者是藉助問題,讓學生任意去想去説,説得離奇,便是創新,走入了另一個極端。其實,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等等都是創新。一個人對於某一問題的解決是否有創新性,不在於這一問題及其解決是否別人提過,而關鍵在於這一問題及其解決對於這個人來説是否新穎。學生也可以創新,也必須有創新的能力。教師完全能夠通過挖掘教材,高效地駕馭教材,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再去主動探究。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方法,瞭解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創設寬鬆氛圍、競爭合作的班風,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

羅傑斯提出:“有利於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地教學模式。因為這種課堂教學往往過多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中,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鬆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於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取長補短。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於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鍊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是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這是營造創新環境發揚教學民主環境的表現在班集體中。學生在輕鬆環境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學生敢於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佳的想法,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集體創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讓有的學生處於明顯的從屬地位,都是應細心把握,責任確定到每個學生,最大限度調動學生潛能。

(三)教師應當充分地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解疑,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

教師運用有深度的語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批判性質疑是創新思維的集中體現,科學的發明與創造正是通過批判性質質疑開始。讓學生敢於對教材上的內容質疑,敢於對教師的講解質疑,特別是同學的觀點,由於商榷餘地較大,更要敢於質疑。能夠打破常規,進行批判性質疑,並且勇於實踐、驗證,尋求解決的途徑,是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必備的素質。

培養學生對複雜問題的判斷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隨時體現。設計一些複雜多變的問題,讓學生自己的判斷來加以解決,或用辯論形式訓練學生的判斷能力,使學生思維更具流暢性和敏捷性,發表出具有個性的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每堂課裏都要進行各種總結,也必須有意識地讓學生總結,總結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培養學生總結能力,即鍛鍊學生集中思維的能力,這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是相輔相成的,集中思維使學生準確、靈活地掌握各種知識,將它們概括、提取為自己的觀點、作為求異思維的基礎,保障了求異思維的廣度、新穎程度和科學性。培養總結能力,課堂教學中要將總結的機會盡可能地放給學生,如總結一個問題總結一堂課的內容;總結一次討論的結果;總結一次辯論的正、反意見等。每次總結,都挑選多位學生髮言,要求他們説出自己的獨特理解,不要眾口一詞,隨聲附和。總結完後,讓學生提出自己發現的更深層次的問題,進一步延伸,拓展思維。

二、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説:“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

(一)利用“學生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興趣產生於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問題,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問題高低適度,問題是學生想知道的,這樣問題會吸引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衝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慾,學生因興趣而學,而思維,並提出新質疑,自覺的去解決,去創新。

(二)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創新的興趣。

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在學習中屢屢失敗,會對從事的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針對不同的羣體開展幾何圖形設計大賽、數學笑話晚會、邏輯推理故事演説等等,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它們不同的特長,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感受自己勝利的心理,體會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機會和快樂,培養創新的興趣。

(三)利用數學中圖形的美,培養學生的興趣。

生活中大量的圖形有的是幾何圖形本身,有的是依據數學中的重要理論產生的,也有的是幾何圖形組合,它們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宜充分利用圖形的線條美、色彩美,給學生最大的感知,充分體會數學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在教學中儘量把生活實際中美的圖形聯繫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生活空間的設計中,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慾望,驅使他們創新,維持長久的創新興趣. (四)利用數學中的歷史人物、典故、數學家的童年趣事、某個結論的產生等等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學生一般喜歡聽趣人趣事,教學中結合學習內容講述數學發展的歷史和歷史上數學家的故事,象數學理論所經歷的滄桑,數學家成長的事蹟,數學家在科技進步中的貢獻,數學中某些結論的來歷,既可以瞭解數學的歷史,豐富知識,又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學習其中的創新精神。

三、教師是保護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監護人”

(一)分清學生錯誤行為是有意的,還是思維的結晶。

學生早求知的過程中屬於不成熟的個體,在探索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是難免的,也是允許的。教師不要急於評價,出示結論,而是重在幫助弄清出現錯誤的原因,從而讓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去承認並且改正錯誤,與文過飾非相比在對待錯誤的態度上,這個不正是一種創新態度嗎?作為教師對發展中的個體要以辯證的觀點,發展的眼光,實行多元化的發展的評價。從客觀上保護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比如:教學中常見的“插嘴”,可理解為學生的不遵守紀律,也可以理解為學生思維快的表現,這就要看他們的動機是什麼,再作結論。

(二)多給學生一些鼓勵,一些支持,對學生的正確行為或好的成績表示讚許。

學生時期自我評價能力較低,常常默認教師的評價,而且常以教師的評價衡量自己在羣體中的地位。同時,又常從成人的表情或語言判斷對其的評價,帶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師應對學生正確行為表示明確的讚揚,使學生明白教師對他們的評價,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學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學中宜常使用表揚的語氣詞,如:“很好!”“太棒了!”“不錯”“有進步”等等表示你的關注和讚許。

(三)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兒童與生俱來的天性,好奇是思維的源泉,創新的動力。因為好奇,學生有了創新的願望,努力去揭開事物的神祕面紗,這種慾望就是求知行為在孩子心靈中點燃的思維的火花,是最可貴的創新性心理品質之一,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好奇程度呈遞減趨勢,而創造性人才的特點卻是永駐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審視整個世界,每一個成才的人,必須保持這顆好奇的童心,教師對教學中學生好奇的表現應給予肯定。比如:對於學生“打破沙鍋問到底”精神,應加以愛護和培養。

教學實踐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師的主導,也需要學生的主體,只有師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學相長。

標籤: 國小 數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jingxuan/k8rgv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