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教學工作總結 >

-一年級數學教學總結

-一年級數學教學總結

本學期繼續以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深化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課堂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活動為主線”,運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全體學生的數學素質。

-一年級數學教學總結

本冊教材共有九個單元,九個單元的內容,只有1、4、6單元知識間有着密切的聯繫。像2單元看鐘表,3單元是方位與圖形,五單元是人民幣的認識,7單元是釐米、米的認識,8單元是統計。所以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能把教學目標僅僅定為在知識與技能等顯性目標上。

本教材的編寫特點仍然是選取學生熟悉的內容為素材,由“情境串”引發出“問題串”把解決問題與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融合為一個過程,`強化了對學生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我們組老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教材的編排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新的教學理念,提倡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一種寬鬆、和諧、愉悦的環境中學習。我們是這樣做的:

1、學習新課標、樹立新觀念

開學初,我們認真研讀了數學課程標準,領會了其思想和要求,樹立新的教學觀念,用課標指導教學實踐,在運用教材的實踐中理解課標。新教材改變了傳統的呈現方式,形成了“實際問題---建立模型---解釋應用”的模式。我們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只要有利於實現教學目的,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改造.如:在教學“文體用品”

一課時,我們先讓學生在家準備一些文體用品,並寫標價,第二天到課堂上,我們分小組將這些物品收集起來,每組選兩名售貨員(仔細認真),其餘當顧客,模仿作買東西的遊戲。這樣的教學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中體現新課改、新理念的精神

a、以愛心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和信心。興趣是激勵人們積極從事某種活動的內在動力。在教學中始終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對數學知識探索的願望。①尊重和愛護學生。②讓成功走近學生。數學學習上的“成功”是一個相對概念,並不是每次數學考試都得滿分才算“成功”。平時注重讓每一位學生正確對待自我,學會自我競賽,自覺地記住以往學習數學的成績及表現,現在比過去進步了就是勝利,就是自己在數學學習上的一次“成功”。嚐到了數學學習“成功”的甜頭,進一步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b.學具操作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讓學生在動手中獲取知識,使學生動手、動腦又動口。讓學生動手憑直觀獲得感知,讓學生動腦,把感知內化為表象,讓學生動口,經過抽象進行概括:①如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時27+35,指導學生先擺幾根小棒,再擺幾根小棒,怎樣擺能讓學生一眼看出27和35,滲透一一對應,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應該先算什麼?7+5夠10根怎麼辦?學生會把10根再捆成一捆,你把這一捆放在哪?和誰對齊?滿十向十位進位的初步印象。②讓學生動腦思考,這樣讓學生動手操作,把獲得感知進行內化,使學生既看到了“滿十進一”的演示過程,又理解了“進位加”的方法,在腦海中喚起並形成表象。在以後的練習中,讓學生聯想前面分層次進行操作,説口算方法、思考填空,把操作、思維、語言表達結合起來,抽象概括出“進位加”的口算方法。

c、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新課標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説過:“良好的習慣是人在他的神經系統中所儲存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這足可以説明,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今後的發展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國小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的重要職責。

①培養學生認真看圖、學會思考的習慣

在數學課中,應使學生把“看、思、練”結合起來。從兒童一入學就應該帶領學生逐步學會看懂圖、式、文,再引導學生弄清術語,理解關鍵詞語,引發學生思考。隨着學生年齡和抽象能力的不斷提高,對課本內容提出更明確而具體的要求,讓學生養成先閲讀思考後做作業的習慣。

②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一)作題時,首先學生應讀懂題目要求,正確理解題意。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注意培養學生讀題、理解題的能力,明確題目中究竟要我們做什麼、怎麼做,然後再進行計算。(二)教會學生觀察題型。(三)審題既要看全題,又要看運算過程出現的新情況,如豎式計算裏又有小括號這樣解題的順序就改變了。正確的審題能夠保證正確、迅速的解題,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③培養學生勤於動腦,善於思考的習慣

學生學習數學這一活動,歸根到底是思維的活動,只有勤於動腦,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形成各種數學能力。教師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個人的見解,主動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促使思維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況下,學生想出比較新穎獨特的解題思路,大多是在整個思考過程的後半段時間內形成的,如果教師過早的作出評價,往往會挫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不利於學生思維的進一步拓展。如要求學生用數學語言準確的表達17-8所表達的意義,學生一般表達為17減去8得多少,但如果教師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時間,啟發學生從減法的運算名稱、意義等多角度進行思考,就會促使學生積極動腦,踴躍發言。(1)被減數是17,減數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幾就是17?(5)17減去多少與8同樣多?所以,課堂上教師要善於觀察,多方引導,恰當把握時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④培養學生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和自覺檢查的習慣

學生的作業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良好的作業習慣包括:態度認真、及時檢查驗算、書寫工整、獨立完成、富有創見等。從學生剛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養正確的書寫姿勢,要求書寫工整、格式規範。從數字的書寫到算式的書寫都要嚴格要求。獨立完成作業是發揮作業應有作用的切實保證,要經常表揚那些能夠克服困難並認真檢查作業的學生,防止和糾正抄襲別人作業的壞習慣。

標籤: 一年級 教學 數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jiaoxue/ln0rn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