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教學工作總結 >

教學觀摩工作體會總結(精選5篇)

教學觀摩工作體會總結(精選5篇)

教學觀摩工作體會總結 篇1

十月份,初登講台的我參加了在全校範圍內開展的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並進行了現場觀摩。這次的教學觀摩,對我的觸動很大,讓我學到了很多。

教學觀摩工作體會總結(精選5篇)

1、舉例的藝術。

在大專的教課過程中,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注意例子的選取,教學內容的組織非常重要。自己是教經濟學的,對於某一問題,需要舉例説明。舉什麼樣的例子能説明問題,這很重要。有一個英語老師,對班上調皮的男生説到:大家喜歡打遊戲嗎?如果英語學的不好,你就看不懂遊戲叫你下一步該做什麼。這使我明白了,教學的過程中,要儘量舉學生生活當中的例子,這樣學生才容易接受,容易理解。

2、啟發式教育。

在講課的時候,怎樣組織語言,啟發學生的想象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於教學也極為重要。一個語文老師講的故事:一隻小羊在河邊喝水,狼出現了,同學想象一下羊會怎麼樣?會被吃掉,還是會逃跑?將故事的結局交給學生去想去討論。教育學家陶行之曾説:在課堂上,教師的任務,不是自己講多少,而是要想辦法讓學生開動腦筋去想,這才是教學的目的。

3、欲速則不達。

教師站在講台上,都怕自己講的知識太少,學生沒有吃飽。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所講內容的多少,還是要有所把握。我自己一站在講台上,就想把自己知道的全部講出來,而忽略了語言的速度,整堂課幾乎沒有停頓。這讓學生一下子很難消化。所以,不管心情是多麼急迫,都要有話慢慢説。

4、巧用課件。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教學在學校被廣泛應用。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那些課程需要採用多媒體教學,更有助於學生理解,我認為應該根據所講課程的內容來確定。例如:物理上的震動,數學當中的極限,這些抽象的知識,在多媒體當中,應用動態效果來講解,學生能夠更直觀的明白和了解。用多媒體教學,是現今一種常用的教學方式,但是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巧用多媒體教學,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通過這次教學觀摩,我從同事的身上學到很多,相比之下,也看到了很多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們年輕教師,在教學方面經驗不夠豐富,還應向老教師多學習、多交流、多探討,儘快的提高自己,為辦好E大學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學觀摩工作體會總結 篇2

11月9日,我有幸參加了由湖北省學習學研究會主辦,通城縣教學研究室協辦的《走進名師的真實課堂、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活動。在這一天的時間裏,觀摩和聆聽了三位蘇派國小語文特級教師的精彩授課和專題講座,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 聽他們的課就是一種享受,一種勝教十年書的感受。置身於課堂閲讀和寫作教學中,他們氣定神閒,信手拈來,或與生促膝談心,或激昂文字,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不願離開。更讓聽課的教師們贊 歎不已。

在林老師的《霧凇》閲讀教學,我記得他對一名學生説過這麼一句話,“把你的喜歡讀到臉上去,我相信聰明的你一定能讀好。”頓時,讓學生緊繃的心絃突然鬆開了,學生的激情立刻得到釋放;朱老師的課外話題,老師叫某某,老師今天來和大家一起學習,大家高興嗎?等話題,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這些高超的教學技巧和方法都是 我今後要努力的方向。

老師們那紮實的語文功底,廣博的語文知識,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遊刃有餘的課堂駕馭能力,無不讓學生學得輕鬆,讓聽課的老師歎服。林春曹老師的閲讀教學的學習氣氛使我受益非淺,他那言意兼得的教學途徑和課堂意境,使學生長久佇立、流連忘返,沉浸在美的薰陶當中。

讚歎、稱頌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他們為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為什麼學生會聽得樂此不疲?我想,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這些名師的數學功底非常紮實,語文素養很高,深入研讀教材。2駕馭課堂教學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設計,形成自已穩定的教學風格。在聆聽了他們精彩的課堂展示後,我覺得今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1、做個有心人,平時要多讀書、多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養,尤其是知識方面的積累和課堂語言的錘鍊。這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根本所在,只有教師自己的業務素養提高了,才會創出實效的教學方法來。2、要在備課上下真功夫。自己先對文本真的有自己的認識和感受,然後再根據學生的情況,確定相應的教學重點和教學方法。3、從教學內容總體出發確定好每節課的具體的三維教學目標,真正明確每節課的知識、能力、情感目標。再精心確定每個環節的具體任務目標,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方法。4、注意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多媒體使用要合理恰當。5、教書、育人為先,教師要目中有人,時時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及時培優扶差,讓所有的學生始終在進步的狀態中。這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保證成績的重要渠道

總之,這次聽課活動,不僅是享受,也是一種提高,不光是聽課,也是在發現自己,反思自己,在反思中教學,在教學中成長,今後我會用自己的行動做更好的詮釋

教學觀摩工作體會總結 篇3

3月26日,我參加了陽城縣演禮中學、西河中學國中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聆聽了三位教師的精彩授課,尤其是西河中學物理教師陳澤民執教的《慣性及其應用》,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在陳老師的精心準備和組織下,一節令人耳目一新的生動物理課堂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置身於陳老師的物理課堂教學中,他或組織指導學生實驗操作,或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或激發學生積極發言,或與學生促膝互動交談,或與學生共享成功喜悦,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依依不捨。更讓聽課的教師們讚歎不已。

陳老師的課,亮點之一就是實現了角色的轉變。他徹底打破了傳統教學中的“滿堂灌”和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的格局,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和主人。實驗操作和活動讓學生親手做,課文中的物理知識讓學生親自通過閲讀找,學習中遇到的困惑讓學生讓學生自己提,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讓學生自己總結、概括和歸納,課堂練習題讓學生自己解決,自己講解,自己糾錯……而他一節課並沒有説幾句話,但句句點撥到位,總結概括精闢。

亮點之二就是體現了學科特點。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幾乎每一節課都有“活動”、“探究實驗”、“觀察”。慣性現象雖然學生司空見慣,但學生並不理解,對它的原理十分陌生。陳老師為了能讓學生能夠認識並理解慣性,組織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和器材做了幾個慣性實驗,讓學生描述看到的現象,然後告訴學生以上所看到的現象都是慣性現象,學了本節知識就可以解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類似現象,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而且也體現了物理知識來源於生活。

亮點之三就是能夠以訓練為主線。要想讓學生真正掌握一節課所學到的知識,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訓練,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既能讓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陳老師的課自始至終都沒有放棄了對學生的訓練,有對實驗現象的描述訓練,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培養的訓練,質疑習慣和能力的訓練,利用慣性知識解釋慣性現象的訓練,課堂達標訓練等。通過多種訓練既讓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也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亮點之四就是師生、生生大互動,課堂氣氛掀高潮。精彩的課堂不是“靜”,“動”的課堂最精彩。因為課堂只有通過“動”,才能讓師與生生與生得到心與心的溝通和情與情的交融,才能讓師生間生生間的思維得到碰撞,認識產生共鳴。陳老師的課在各個環節都有頻繁的互動,這種互動不是由教師控制的,而是自發的,油然而生的。或遇到問題和困惑時,或發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時,或釋疑解惑時……課堂上到處都在自發的互動交流、爭辯、探討,整個課堂像一鍋開水,徹底地沸騰起來了。

陳老師那紮實的物理功底,豐富的教學經驗,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遊刃有餘的課堂駕馭能力,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課堂上學生們積極踴躍的精神,認真過硬的書寫,勇於探索的態度,口若懸河的回答,無不讓聽課的老師歎服。而讚歎、稱頌之餘,更多的是深深的沉思,他為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為什麼學生會聽得樂此不疲?我想,①觀念得到了轉變是最根本的。課堂教學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新理念。②愛鑽研,善於動腦子、想辦法。陳老師的物理功底非常紮實,學科素養較高,能深入研讀教材。③駕馭課堂教學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設計,形成自已獨特的教學風格。

總之,這次外出觀摩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課改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更新觀念,以人為本,鑽探教材,積極投身於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實踐,博採眾長,踏着名師的足跡,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為芹池鎮的教育事業儘自己一點綿薄之力。

教學觀摩工作體會總結 篇4

經過半個月的網課學習,我感受到了線上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方式大有不同,線上教學可以説是一個全新的.教學模式,全靠自己自覺。我們的老師採用了“學習通”平台學習+線上討論等方式授課。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吸收知識,每次上完課,老師們都會收集學生們的課程反饋,開展線上答疑,講解課程重點、難點。課後,同學們參與老師佈置的討論話題,進一步強化學習效果。在學習過程中,偶爾會遇到服務器卡頓等問題,老師們積極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法,如錯峯學習,更換平台,開直播課等,保證了同學們線上學習的效果。疫情當前,我們應該積極配合學院安排,按時完成線上教學,勤勉自律,學好知識,為奪取防控鬥爭勝利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學觀摩工作體會總結 篇5

教師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是校本教研的三個核心要素,而個人反思又是核心要素的必要基礎。因工作關係,瞭解到一些中國小校教師教學反思的情況,呈現出的風景不容樂觀。

其一,定時式。學校明確規定某時段為全校教師集中進行教學反思時間,明確地點和主持人,整個流程如同召開會議,主持人作開場白,然後依次進行。這當中“次”的出現也有幾種情況,一是有校長、主任在場,校長、主任一般“帶頭”反思,頗有點論資排輩的感覺;一種是青年人先反思,青年人資歷淺,理當“老實”些,態度積極些;一種是大家都長時間沉默,不知是職業倦怠,還是打不開話匣子,最終大家推舉代表反思幾句,因為記錄上空白是交不了差的。

其二,定量式。學校明確規定每個教學時段反思的篇數,教學常規檢查也以數字式公示,因為數字與數字的比較最能剌激人。於是乎,無病呻吟,七拼八湊,總能贏得數字上的攀升。只可惜,白費了老師的筆墨和時間。

其三,定主題式。學校明確教學反思的主題,讓大家必須圍繞略顯政治化、理論化、公式化的反思主題去“暢所欲言”,如“你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你的課堂教學語言存在哪些不足”、“你怎樣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等等,大有自我檢討,現場表態發言的味道。

以上乍看上去管理者是在抓“反思”,實質上為反思的形式化設置了温牀。反思應當出於內需,不應當當作一種機械的工作環節。因而,管理者要從管人先管心的角度,統一教師的思想,將個人反思當作自身專業成長的一種實現形式,賦予滿腔熱情和積極心態。反思應當源於實踐。管理者不是立足於“圈”住教師,而是引領教師聯繫教育案例和課堂教學事情,結合新的課程理念進行思考:應該怎樣教?還可以怎樣教?怎樣教更有效?擺幾道反思主題,讓教師往裏面“鑽”是不可取的,因為教師是課程實踐的主體,也應當成為教學反思的主人,才能實現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的自主式良性循環。

反思要給教師以空間。管理者要理解教師工作的辛苦,充分參考教師的工作量,不宜命令式設定教師反思的時間。一天工作已經很疲勞,身心需要調整,你硬是要求教師坐下來反思,既達不到反思的效果,也不顯人文關懷。反思要有輕鬆自由的氛圍。提倡教師間對話式相互反思,討論、爭論、辯論,達成方法的優化,理念的提升。如若管理者參與其中,那請你轉換角色,不要輕意作總結式講話或板着面孔,端坐其間,擺出領導的架式和威嚴。反思不要一味追求量的疊加。反思是出於內心的,緣于思考的。不是每堂課教完都有反思,每天下來都有反思。這一點理論上或許是對的,現實上是不可能的。教師畢竟不是純理論工作者和教學研究者,因而,學校管理者只能鼓勵教師多實踐,多反思,不宜下指標,定任務。況且,文字的東西不是教師專業成長狀態的唯一呈現方式。

評價學生要求多幾把尺子,評價教師何嘗不應如此?反思要有課程理念作支撐。反思的深度和效度需要教師掌握基本的課程理念來實現。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多讀書,讀好書,要求學校管理者多購書,購好書。有的中國小管理者要求提得振振有辭,偏偏捨不得為教師打開讀書之門,不妨盤點一下圖書室,有幾本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書?摸摸圖書架,是否積滿灰塵?反問自己:你是一個真正引領教師讀書與反思的管理者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jiaoxue/87vg8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