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教學工作總結 >

國小音樂教學工作總結3篇

國小音樂教學工作總結3篇

本文目錄2018國小音樂教學工作總結國小音樂教學工作總結學年下學期國小音樂教學工作總結

一、優化音樂課的教學結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培養學生創造作準備。

國小音樂教學工作總結3篇

在“應試教育”時期,由於受教育觀念,教師素質及學校設備條件的影響。音樂課雖然較語文、數學等知識性的課有趣些,但仍然受到“重知輕能”的思想束縛,至使音樂課的教學一直陷入“教師帶,學生跟”的泥潭裏,並逐步演變成“為唱而教,為教而學”的“唱歌課”。這種不但枯燥泛味,而且嚴重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對音樂課的教學也毫無積極性可言。與素質教育的精神大相徑庭,必須全面糾正。因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成為當務之急。為此,我慎重選擇了“愉快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摯愛中,採用學生自己喜愛的方式,主動學習。為較快的順利實現學習興趣轉變這個目標,我因勢利異的發揮音樂課本身就有的“愉悦”特牲,加上經常採用出其不意的教學創意,很快的就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確保學生對音樂課有常上常新的感覺,我屏棄了“一本教材,一張嘴”進教室的舊法,不斷的變換引用風琴、口琴、收音機、影碟機、甚至多媒體電腦等教具輔助教學。同時,在授課中,不在限於教會學生唱,而是把識譜知識、樂器伴奏、配樂遊戲、音樂欣賞、音樂舞蹈等各種能力的培養用為教學任務。讓學生既長知識又長能力,讓學生自始自終興趣盎然地主動參與。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發現學生們不但對上音樂課的興趣明顯增強,而且還激發了他們對語、數等多門功課的興趣。原來,他們把對音樂課學習的熱情情不自禁地帶到了語文、數學各科學習及日常生活之中。這説明:音樂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二、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音樂是多種基本手段的綜合表現,他是有由旋律、節奏、速度、力度、音色、調式等要素有機的結合而成的。同時,音樂作為心靈的語言,是音樂家通過現實生活而發出的感受,並用音樂語言傳遞給人們。因而,教會學生欣賞音樂,讓他們用心靈從音樂中領悟喜、怒、愛、恨、哀、樂等情感,也就是説教會學生欣賞音樂就顯得非常必要。在教學中,我主要是讓 學生學會用“耳”、用“心”、用“感情”去欣賞音樂。如從高亢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中,可以激發起學生的鬥志和愛國之情;從內涵深厚的勞動號子中,可以感受到對勞動的熱愛以及對敬業精神的鼓舞;從各種曲調悠揚的動聽的“民歌、山歌、小調”中,不但可以感受到美,還能夠引導學生對學習、演奏及創作產生慾望。這種慾望,既包含了與作者心靈的共鳴,也包含了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實踐意識。這種意識,就是創新的動力。

三、在音樂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引導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形成強烈的創新精神。

好奇心是創造的前奏,也是創造性的原動力。因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保護學生的好奇心,並引導好,使之成為創新思維的源泉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認真完成好的“課題”。根據物體振動產生聲音並在空氣中傳遞的這個原理。我先放影了“人是如何發聲的”錄像片,在順着這一原理,幫助學生培養出“鑼鼓、笛、琴是如何發音”的好奇心;接着,對學生的好奇心進行積極引導,讓學生根鋸“吹、拉、彈、奏”等到不同使用方法去嘗試製作幾種小樂趣。不久,有的學生帶來了“柳葉笛、草迪、土吉它、竹梆子”等樂器十餘種,也有的學生圖省事不動腦筋,隨意找來一些破瓶罐作為“打擊樂器”充數。對此,我不但沒有批評,而是很耐心的指導他們加以改造。使之能夠打擊出多種不同的聲音。這一舉動,不但很好的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還為學生的下一次創新實踐提供了參與的動力,初步形成了創新精神。

四、“激活”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的創造思維插上助飛的羽翼,促進創造力的形成。

想象是學生異常活躍、大膽的思維活動。是人們在創造活動中獨立建構新形象的過程,音樂作為一種以時間上的流動音響為物質手段來塑造的藝術形式,無論在時間、空間及物質形態上都有廣闊的想象餘地。想象作為創新的基礎,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每當上新課之時,我都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作三種“奇想”。一是讓學生想象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及作者的內心情感;二是想象這首歌曲用什麼樂器伴奏更理想;三是想象改變曲調、唱法或者更換歌詞會同樣動聽嗎?在三次奇想中,要求學生做到“異中求同”,即方法、形式不拘一格,但要求給人有“美”的感受。這種開放式的想象,實際上就是讓學生去實踐、去創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定的創新意識。如在“鑼鼓、風琴、梆子、二胡”等樂趣伴奏;還有的同學採用不同的節奏、旋律及音色來演奏。課堂上不但妙趣橫生,而且在這種大膽的想象、實踐中培養出了學生的創造力。

五、讓學生積極動手實踐,堅定信念,培養積極進取的精神。

據研究證明,手的活動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敢於感想的無畏精神和堅定到底的意志品質都有幫助。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的創造力在他們的手指上。”這充分説明動手實踐是創造力培養的關鍵。傳統的音樂教學多是動口不動手,這就是限制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因而,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就必須讓學生養成動手又動口的好習慣。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手有足夠的活動空間,要儘可能地讓學生站立起來學習。並引導他們根據對歌曲的認識,用手打節拍;根據自己對歌取得想象理解用手錶達情感;有時,還要製作一些樂器給歌曲配樂、配節奏。這些動手的活動,都不失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值得一提的是:十個手指演奏樂器的過程就是一個創造美,完善美的過程,無論是管樂器、絃樂器、還是打擊樂器都離不開雙手的實踐訓練。即使是同一首曲子,也可以因為手的指法,手指移動快慢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效果,學生在訓練中就嚐到了創造的樂趣。在這樣不斷重複的練習探索過程中,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積極的探索與實踐創新精神。

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成為學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而且為許多學生及家長所重視。音樂教育的意義和各種功效也被廣泛認可。在音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欣賞、歌唱歌曲,從而產生的情感交融,不僅可以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展,淨化人的心靈,而且可以用來陶冶人的德性,具有德育功能;通過思維的實踐,可以促進大腦兩個半球的協調發展,具有益智功能;通過音樂語言動作的協調配合,可以促進身體機制的協調發展,具有健體功能。這些功能得以綜合發揮,即形成了推動時代發展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當然,要實現這種能力的完美培養,還有待於我們在教育界中不斷努力探索。

國小音樂教學工作總結2018國小音樂教學工作總結(2) | 返回目錄

我擔任的是國小音樂學科的教學,在參加全國新課程實驗教學改革工作中,我不斷學習、勇於創新、大膽實踐、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做到與時俱進。在教學過程中,我嘗試讓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以培養智力因素(歌曲,樂譜,節奏等)與非智力因素(興趣,情感,性格,意志等)相結合為原則,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為重點,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學生對音樂感受能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基礎。

一、注重音樂審美體驗

我在每節課的教學設計中都比較注重一音樂審美為核心的這個基礎理念,這一理念常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的魅力,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並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對音樂律動的參與放在重要位置。

首先,我從自身的點滴做起,一方面,上課是注意歌聲美,琴聲美,語言美,教態美,服飾美等,讓學生從教師的身上體會到美,從而使學生喜愛老師,進而喜歡上音樂課。另一方面,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音樂創造等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藴涵於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情感的共鳴,使音樂藝術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二、給學生適當的時間、活動空間及思維空間

在教學過程中,我每節課至少要留五分鐘時間,讓學生表現自己,鼓勵學生在他人面前自信的表現,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每節課還設計一些值得研究、可討論的問題。讓學生創造性的思考回答。注重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並且從不用教師的思維定勢去約束學生,應尊重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及理解,讓學生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三、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主要是通過提供開放式的音樂情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是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一種有效的途徑。通過小組學習,學生們從中可挖掘自身的潛力。如:組織能力、交際能力、合作意識、團結精神等。我上課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項音樂活動,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結精神。

四、注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以往的音樂課有個誤區:把創造單純看成是作曲。我覺得音樂課中的創造可以多種多樣,豐富多彩。如:根據音樂編動作,創造新詞,用聲音創編故事等等。就如同用鈴鼓發出聲音,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創造,讓全班同學想一種不同的敲擊方法讓鈴鼓發出聲音,讓全班同學一起來進行創造性學習。

學年下學期國小音樂教學工作總結2018國小音樂教學工作總結(3) | 返回目錄

XX-XX學年下學期國小音樂教學工作總結

一學期來,我工作認真踏實,在每一節課上課前,都要查閲大量的資料,瞭解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知識點,然後進行細緻地備課,而且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反思,優化課堂教學,在愉快的教學中取得一定的效果。同時,也虛心地向其他優秀教師學習好的經驗,好的教學方法,進而嘗試着運用到自己的教學過程中。現就本學期的教學作一次簡單的總結。

一、熟讀教材,因材施教,根據實際合理安排教學計劃。

開學初,本人對教材進行全面分析,對教材的目的、目標都進行了正確的把握。並根據二年級、五年級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取捨,合理地安排好學期教學計劃。在對學生有了初步分析以後,各個年級的學生在接受能力,知識基礎與興趣上都是不盡相同的,所以我制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整體音樂素質方面有了較大的提高(尤其在節奏上面),學生的音樂接受能力也增強了,使音樂教學取得了較高的質量。

二、在教學中多采用啟發、引導式,運用多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興趣。

在教學中,學生開始時是處於一種被動狀態下的,但教學畢竟是教與學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該是主動地學。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是從“要我學----我想學----我要學”這一過程轉變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一方面,我在教學模式上採用一些適當的發問,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並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啟發,誘發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另一方面,我通過大量的實物展示與課件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課堂教學地優化。

三、在教學中添加一些遊戲表演、增加趣味性。

音樂教學中,在比較枯燥的欣賞和樂理課上,學生的興趣比較低落,教學比較難開展。本人就大膽的在這些教學中加入適當的遊戲表演,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四分音符(學生用“走”來感知);八分音符(學生用“跑”來感知)。

通過我的努力,在這學期的教育局督導檢查中,我的授課和教案都得到了優。當然,我在教學中也存在這樣和那樣的不足,但我會盡最大的能力和努力改正不足的地方,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從而更好的體現教育“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生命教育”的指導思想。我相信,通過努力我在今後的工作會做得更好。

秋季國小音樂教學工作總結國小音樂教學工作總結(4) | 返回目錄

時間飛逝,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現已結束在此對其進行如下總結來自我反思、發現不足以求進步。這學期我被安排上一、四、六年級的音樂課,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培養學生懂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樂的能力,通過藝術形象,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使他們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在教學中。

一、課堂教學注重激發、培養興趣

音樂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藝術活動來調動人的興趣,打動人的情感,讓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鑑於這一特徵,“新標準”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可是在現實音樂教學中,也有學生對它興趣索然。每堂課安排5分鐘的時間進行自由表演,讓孩子們展示自己的本領,這個項目學生非常喜歡。

二、課堂組織中的不足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當學生的行為表現受到教師的肯定、激勵和讚賞時,他們就會產生愉悦、積極主動的情緒體驗,就會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人人都積極參與,並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和創新思維,需要教師用愛心鼓勵他們大膽探究,大膽創新。要允許學生根據教學任務有獨立的創作和實踐,讓每個學生的思維不受限制,對學生每一個思維的閃光點都給予充分鼓勵。 在活動中,我會創設平等、民主、愉悦的環境,能夠在課堂中點燃學生的求知火焰。但有時把握不住學生音樂課上總是亂糟糟的使金渾身解數也“鎮”不住他們。

三、用心啟迪

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音樂教育並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是教育人、培養人,但我們決不是把每個孩子都有培養成音樂家,而是為眾多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們着想,鼓勵他們成為積極的,有一定音樂能力的音樂愛好者,使他們從音樂中享受到喜悦、樂趣,從音樂中得到啟迪,使他們的智力得到開發,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併為他們今後的成長髮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教師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平等相處,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並讓美的音樂去觸動他們的心絃,讓音樂與孩子的心靈靠得再近一些吧!

標籤: 教學 國小 音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jiaoxue/6ozy7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