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個人工作總結 >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精選20篇)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精選20篇)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 篇1

今學期我擔任歷史教學。由於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精選20篇)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

一方面,由於我校地處邊疆貧困民族地區,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弱,剛到一個新的學習環境,同學們還不能適應。另一方面,有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佔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説:“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我在講授《絲綢之路》的時候,這課的主題是“絲綢之路”,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準備了大量的教具,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當講完課的時候,我拿出準備好的錄象帶,讓學生觀摩學習,學生特別用功,教學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沒有認真備課的時候,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好,與此相比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課,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為有時我並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並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衝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後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採取有利方法解決當中困難。

歷史這一門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歷史,就要讓學生喜愛歷史,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歷史人物故事,讓他們更瞭解歷史,更喜歡學習歷史。

因為歷史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我把這批同學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採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第二組是肯學,但由於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搞提高;第三組是紀律鬆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餘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後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因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在上課時,我堅持課後瞭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採取強硬背誦等方式,提高他們的能力。

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後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由於經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在各位領導老師,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今學期我擔任歷史教學。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 篇2

我是一名歷史老師,古人以史為鏡,所以時常總結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幾乎就是我們的習慣,更何況,學習歷史還可以提高我們的素養。對於歷史老師來説,歷史教學應該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有興趣,感興趣。而不是一味的照着書本讀書。本學期即將結束,現就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一個總結。

本學期,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年級領導與老教師們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訓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認真備課。

備課室每個老師上課之前都要做的事,但我備課不僅備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還要備教材備教法。即,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學生要學得好,在上課的時候就要將老師所教授的知識聽進腦海中。所以我們老師講課要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語文課,就連以前極討厭語文的學生都樂於上課了。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

老師並不是萬能的,我們也和學生一樣,每天都在學習中。所以,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並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認真批改作業。

作業的存在是為了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加深印象,並將學習過的東西以自己的語言説出來。所以如何佈置作業也很重要。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各大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在課後,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並認真細緻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後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後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鬆,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雖然國家早就推行素質教育,但受現實情況的限制,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存在的不足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國小的知識系統還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所以在國中的學習顯得有些吃力,這些都有待以後改進。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 篇3

春秋戰國(東周)

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時期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1、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開始到公元前476年結束。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是齊國的齊桓公,他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使國家日益強大。最後一個霸主是越王勾踐。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戰國時期的主要諸侯國有齊、楚、秦、燕、趙、魏、韓,史稱“戰國七雄”(各主要諸侯國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東齊、上中下是趙魏韓)。趙、魏、韓是由春秋時期的晉國分裂而來的。

4、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實行商鞅變法,戰國時,地處最西邊的諸侯是秦國。

5、我國最早的音樂教育制度形成於西周。最早出現鐵農具的時期是春秋時期

6、戰國時,秦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變成“水汗從人,不知饑饉”,有“天府之國”美稱。

7、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漢字源於甲骨文,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稱鐘鼎文。雕塑藝術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已發展到很高水平。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商朝。

8、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經》裏;莊子是戰國時道家學派的繼承人物。

9、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詩經》,編訂了《春秋》,其言行記載在《論語》中;戰國時期的孟子是孔子學説的繼承人物,他們主張實行“仁政”,認為“民為貴,君為輕”,反對連年不斷的兼併戰爭。

10、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墨子,他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權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現實需要進行改革,以法治國。

12、孫武是春秋晚期齊國傑出的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一書;戰國時傑出的軍事家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13、戰國時期,許多思想家對社會變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書立説,宣傳自己的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秦漢時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滅亡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結束了

春秋戰國時期割據局面。(書P44秦始皇像)。

2、秦朝規定全國規範的文字是小篆,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圓形方孔錢。秦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寧。

3、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在大澤鄉爆發,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

4、公元前202年,劉邦(漢高祖)建立西漢,定都長安。

5、西漢初年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文帝與景帝兩代,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重視發展農業,輕徭薄賦,減輕刑罰,提倡節儉,社會比較安定,經濟發展迅速,出現文景之治的局面。休養生息的政策實行,促進了西漢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6、漢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促成大一統局面的出現。

7、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著名學者是西漢時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建立東漢,定都於洛陽。劉秀在位時,政局漸趨穩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國力日益強盛,史稱為“光武中興”。

9、西漢時的播種工具是耬車;東漢時出現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車;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內冶鐵,比歐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領冒頓單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統一的奴隸制軍事政權,第一次實現了對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大統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漢時期漢武帝派衞青、霍去病北擊匈奴。

12、西漢時期漢元帝把王嬙(王昭君)出塞嫁給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從而密切了漢匈關係。

13、西漢武帝時期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標誌,成為當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開始。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經營了30年,幫助西域各族擺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復和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繫。

14、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出發往西,經甘肅的河西走廊及當今的新疆地區,遠達中亞,南亞,西亞,以至地中海東岸各國和南歐、北非等地。開闢絲綢之路功勞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張騫。

15、成書於西漢的《周髀算經》和東漢的《九章算術》是著名的數學著作,對世界古代數學的發展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16、東漢時期著名的醫學家有張仲景和華佗,張仲景寫的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被後代奉為醫學經典,張仲景被尊稱為“醫聖”。華佗創制麻醉劑“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術的醫生,被後世尊稱為外科鼻祖,他還編成鍛鍊身體的“五禽戲”。

17、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張衡發明了能測量地震的地動儀。

18、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道教是東漢時期興起於我國本土的宗教。

19、西漢傑出的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是一部不朽的史學名著,敍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3000多年曆史,《史記》是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20、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是我國古代藝術珍品。秦始皇陵兵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藝術寶庫,是秦漢時期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 篇4

經歷了兩個月的登台授課後,我們小組十一人的課堂教學技巧更加純熟,教學設計也越來越體現出新課標的理念。感慨良多、收穫良多,現在把我們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心得體會大致歸納如下:

一、趣味性。

相比高中的歷史課堂教學來説,國中的教學更注重趣味性。提高每一節課的趣味性,使學生不僅從做中學,而且樂於做,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收穫知識並掌握方法、體驗歷史。楊妙如在講授《燦爛的青銅文明》一課時,播放關於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紀錄片,通過讓學生在觀賞紀錄片的過程中提取關於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體積、重量的信息並概括其特點,感受商周時期中國青銅技術的高超與青銅文明的燦爛。黃鸝在講授《中華文化的勃興(二)》一課時,通過讓學生為孔子與老子等思想家設計名片的方式,使學生識記這些思想家的姓名、國籍等史實。

二、直觀性。

通過形象直觀的照片、地圖、影視素材,甚至實物,不僅能夠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真實感,促進學生從做中學,而且能夠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幫助學生對史實理解得更深刻。楊妙如在講授《“秦王掃六合”》一課時,通過演示分別使用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多種文字拼寫而成的育才中學校訓,使學生體會到統一文字的必要性。鄧銘興在講授《古代希臘民主政治》一課時,通過演示古代希臘地形圖,並引導學生在閲讀教材與觀察地形圖的基礎上概括古代希臘地理環境的特徵,培養學生識圖並構建論據的觀察能力。

三、多樣性。

增加歷史課堂教學上的趣味性與直觀性,就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兩個月的教育實習使我們明白,目前無論是國中生,還是高中生,都普遍反感以前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而希望能夠在歡快有趣的課堂中學習。黃鸝在講授《中華文化的勃興(二)》一課時,使用了角色扮演法,讓學生扮演孔子及其弟子,並展開關於“仁”與“禮”等思想觀點的討論,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孔子的思想主張。陳曉清在講授《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一課時,使用了情境創設法,讓全班學生來擔任古羅馬的法官,利用課堂上所學的新知識判決案例,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的遷移運用能力。方文珊在講授《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一課時,播放了《大國崛起》中關於德國引發兩次世界大戰的片斷,羅列兩次世界大戰的傷亡情況,使學生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性,同時引導學生理解德國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與其政治體制的確立過程之間的關係。現實性。儘管學生希望教師使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但更希望這些教學手段能夠滿足自己的現實需要。在大學聯考指揮棒的調控之下,即使是不把歷史列入會考科目的國中,也充斥着考試競爭的氛圍,提大學聯考試成績成為學生最大的現實需要。這就意味着教師在絕大部分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是以知識與能力目標的落實為主要教學目的,時刻注意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國中部的實習隊員常常利用每一節課的最後五分鐘主導學生在教材中划起重要的知識點。高中部的實習隊員則幾乎每一節課都是一邊引導學生探究出新知識,一邊緊扣教材主導學生做筆記。這些做法都是為了符合學生現階段的現實需要而不得不採取的教學措施。

四、有效性。

教學手段多種多樣,選擇的手段必須針對具體的教學目標而言,活躍氣氛只是輔助性的效果,不能為了活躍而活躍。同時,為了儘可能減少一節課中因教學手段太多而造成的課堂教學環節彼此鬆散的情況,要儘可能地發揮每一個教學手段的有效性。陳俊傑在講授《古代希臘民主政治》一課時,參考夏輝輝老師的教學設計而創設了《雅典公民帕帕迪的一天》的情境,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新知識解析帕帕迪的所見所聞。為了進一步提高這一虛擬情境的有效性,不使其僅僅是具備檢測效果的教學環節,陳俊傑在之後繼續利用帕帕迪的所見所聞,引導學生從中概括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徵,豐富了這一教學環節的有效性。

五、貼近性。

正如《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描述歷史課程性質是“使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學習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所以設計拉近歷史與學生現實所見所聞之間聯繫的教學環節,能夠使學生更貼近歷史、感受歷史,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有利於該性質的落實。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 篇5

自入川以來,歷三年有餘,獨今年倍感時間飛逝。轉眼至年末,忙併快樂着!新生入校時之情景仍歷歷在目,恍如昨日。

吾輩平日自詡此心仍如少年,生活於我每一刻皆是嶄新閃亮,然不惑之年已飄然而至,“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偶遇困厄之事,猶豫徘徊,抑或茫然彷徨,與年少之輩無異,今年購書頗多,熟讀精度之書又幾何?

蓋天性使然,絕非讀書治學之良才,“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已成絕響,凡此種種,不可勝數,恕不贅述,思之,羞愧難當!!!

言歸正傳,本期蒙年級領導厚愛,擔任歷史學科組長,內心惶恐不安,恐有辱使命。本人才疏學淺,管理之能力更是付之闕如,常有如履薄冰之感,絕非虛言。

本期歷史組共有同仁九人,老中青梯次配置,各有所長,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互相提攜,關係融洽,新進老師三人,雖為新進,但都有較長教學之經歷,實為新人中之老人,本學期歷史組主要有兩項工作可圈可點,不足之處也不諱言,彙報如下:

一:學科素養的培養

本學期歷史組最大之任務,是加強教師學科素養之培養,現今什麼翻轉課堂,生本教育,素質教育,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等等花樣翻新,名目繁多,目不暇接,但歸根到底,教師能站穩講台,傳道受業解惑者,學科素養也!沒有紮實之學科素養,不博覽羣書,不瞭解本學科學術研究前沿,不把讀本學科的學術書籍視為第一要務,其安身立命之教學工作實乃空談。

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不大量閲讀學術書籍,想為人師表,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皆為誤人子弟之碌碌無為之輩。為此,我身先士卒,多次在集體備課上強調讀書之重要性,並建議同仁每月有計劃購買學術書籍,(本人這學期購書50本左右,花費兩千餘元,在我號召之下,其他老師等都大量購書)並經常集體討論讀書心得,歷史組讀書風氣漸濃,學術討論漸成風氣,望長期保持下去。

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平原先生有言:教受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之功力,此言如黃鐘大呂,吾輩應該銘記在心!否則課堂之上,面對學生一雙雙如飢似渴求知之眼神,現實中,家長殷切望子成龍之心情,吾輩又應如何應對?捫心自問,應該“老牛已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二:不打折扣毫不妥協的圍繞學生展開教育教學工作

開學伊始,集體備課時本人就屢次提及,多次闡述,學生不是工廠之產品,不能流水化生產,學生是有血有肉的鮮活生命,高中生更是不同於一般學生,處於少年向成年過度之特殊時期,思維敏捷,又內心敏感,興趣廣泛,又自我封閉,求知慾強,又難以為繼,明白道理,又認識膚淺等等不一而足。這就要求教師,做學生之良師益友,充分尊重學生,平等交流,善於傾聽學生之傾訴,每一位教師都是心理學教師,都是學生之心靈導師。

學生是赤子之心,理應以誠相待,不應敷衍了事,更不能惡語中傷!嚴禁體罰學生,更不能侮辱學生,其實很多教師都是應試教育中體罰方式之受害者,影響終身!學生畢竟未成年,很多錯誤都是預料之中的事情,誰沒年輕過?我們那時所犯錯誤還少嗎?理解萬歲,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作為教師讓他們放任自流,沒有積極干預,積極疏導,以至於積少成多,終成大疾!至於學生成績上不去,更要從自身找原因,是不是備課不充分,是不是講課方式欠佳,時長聽有老師埋怨講過多次,學生仍不會,那直接可以斷言,你講課方式出了極大問題,責任不在學生,出在教師本事,孔夫子雲:“吾日三省吾身”,別説每日,更遑論三省,教師本人有沒有一星期省一次?執筆至此,血熱直抵頂樑門,深感汗顏,教師應“身正為師,學高為範”!!!

不足之處:

1.集體備課時爭鳴還不夠充分,集體備課是集思廣益,對事不對人。應該敞開心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2. 沒有分梯度教學,各層次班級用統一模式,同一個班級,也沒有理清梯度,眉毛鬍子一把抓,教學效果不好!

3. 培養優生的意識不強,沒有跟班主任及時溝通,不清楚班級哪些是優生,應提前予以培養。

4. 教師對閲讀學術書籍,加強學科素養的意思還不強,意識不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5. 集體團隊意識還應繼續加強,不應該單打獨鬥,閉門造車!

希望在下學期,在不足之處狠下功夫,找準脈搏,打通任督二脈,在搞好教學的同時,把二中和諧友善融洽的集體氛圍繼續保持下去。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 篇6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1、從重視傳授知識為主到重視培養創新人才,強調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

過去那種重知識輕能力的做法帶來的弊端越來越為人門所認識到,在新的課改中就強調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勇於反思並作出獨立、獨特的判斷。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

2、從讓學生掌握知識到留住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我們是系統的學系統的忘”。學完就忘,這是不止一人告訴我的尷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特別關注這個問題,要求課程的內容、教材的選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學生的評價等都要有利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培養,有利於他們的終身學習。

3、精英教育發展成為全人發展的大眾化教育。

在課程標準中,明確講到其總體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編寫上,則拋棄了過去的“難、繁、偏、舊”的內容和專業化、成人化的內容,真正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特點。

4、從注重內容的完整性、系統性、科學性的科學主義傾向轉為更加註重人文主義,人文精神,注重科學和人文的整和。

在新的課標的課程目標設置上,更加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培養對祖國曆史文化的認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理解、寬容和尊重”、“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

5、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把握時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

二、 教學方法和觀念的改變

1、變結論式教學為過程教學,寓學法指導於教學過程之中。

歷史課本中有許多現成的結論,如……的歷史意義、對……的評價等,學生有的並不贊同,有的不明所然。這就要求教師將得出結論的過程、自己的思維過程儘量的暴露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分析、討論中來,引導他們主動發現和探究知識。

2、由傳授型嚮導向型的轉換

以前課堂上的情況是:45分鐘老師一個人講完,滔滔不絕、一氣呵成,還生怕學生沒聽夠,生怕知識點沒講透,生怕考點沒講到。老師挺喜歡講的一句話是:只要你們跟着老師的上課、複習的步伐,你們一定能考一個好成績。學生則一個個無精打采,小話不斷,呵欠連天。課改之後,老師的角色更多的象一個導演,在教學過程中起的是組織、引導、示範和協調的作用。我們要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引導學生學習,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將他們從被動接受知識和死記硬背中解脱出來,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讓他們改變學歷史只要背就行的觀念。

3、利用課本中的活動課和學習與探究內容,有計劃的開展歷史課的研究性學習。

新的歷史課程改革在內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許多的學習與探究的內容和4節活動課,這些內容不注重結果,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社會實踐等活動。要達到理想的目的,教師必須在導字上下工夫了。

三、 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

1、自主(參與式)學習:各種各樣的調查表明,歷史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但歷史課卻是學生不喜歡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的學是被動的、消極的,不是通過自己的活動和實踐而是通過老師的灌輸被動的來獲得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大部分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課改要求這種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2、合作學習: 新的課改體現了學生的合作學習。在新的課改目標中有一點是讓學生樂於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事實上增設的學習與探究課説明了這一點。

3、探究性(創新)學習:在新的課改中強調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去感悟。為此,新的課標提出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建議,鼓勵學生勇於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學習通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歷史問題。在評價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於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的。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 篇7

本次寒假歷史作業佈置的比較全面,都以基礎知識和基本題型為主,難度適中。不僅包括上學期期末試卷的內容,另外還有學業指導手冊上六、七、八、九單元上的知識點,絕大多數同學能按時完成。現在總結如下:

一、總體情況

1、同學們能夠按照寒假作業的計劃安排準時並保證質量的完成任務。在上交的各班作業中,一班、四班的作業整體完成較好。

2、學生及家長能認真對待假期作業的完成。從一些學生的作業本上看出家長檢的痕跡,這些學生往往有一個比較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

3、書寫工整規範。很多同學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書寫工整、格式規範、答題完整。

4、作業的過程中主動接受家長地監督,家長的評價,在很多上交的假期作業中都有家長的.簽名和建議。

5、學生在假期中,參與了一些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生活中尋找歷史,如:到商場購物、觀燈展、做家務、調查春節習俗等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更給學生們的快樂寒假增添了不少情趣。

二、存在的問題

1、個別同學雖然上交作業但完成情況不理想。

2、有少數的同學有漏題的現象。有的空幾題,有的漏掉幾頁,這是不好的,是偷懶的壞習慣的滋生!

3、學生作業書寫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學生錯字較多。隨意性較大。

2、學生的歷史思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4、作業規範性還需進一步加強。

5、作業題的選擇需精心,提倡舉一反三的練習。

6、善於使用激勵性、指導性語言。其實,評語也是老師和學生進行溝通

三、整改措施

1、教會學生理清歷史發展線索,抓住學習重點。歷史發展的線索就是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繫,所以引導學生在這紛繁複雜的歷史知識中理清發展線索,提示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繫,十分重要。還要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重點,應該讓學生學會如何確定重點。

2、要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興趣。愛因斯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通過設疑,創設一種有趣的思維意境,從而剩激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無疑會便教學事半功倍。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認識、分析、概括和評價,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教學效果較好。

3、教師加強集體備課,精心設計作業,自己事先做一遍,進行預測重點和難點。平時加強批改,好的習慣從平時養成。

總之,適量性、科學性、規範性是我們佈置作業的原則。認真、規範、高效是我們批改作業追求的目標。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做,就能做到更好。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 篇8

一、聽課。

從教育實習工作之始,我們十一人分別在國中部與高中部就開始了聽課工作。除了對應的原任歷史教師外,我們還聽了包括八年級級、九年級級、高二級與高三級歷史教師的課,囊括了七年級上冊、八年級上冊、九年級上冊以及三個必修模塊,博採眾長。除了擁有豐富經驗的在職歷史教師外,我們還互相聽課,彼此提出建議,共同進步。這不僅包括了國中部之內與高中部之內的聽課,我們還經常彼此交流,國中部的實習隊員到高中部聽課,高中部的實習隊員到國中部聽課。除此,我們小組還共同前往廣州市第十中學與沙滘中學,聆聽來自其他實習小組成員的公開課。在授課期間,我們仍然堅持聽原任歷史教師或者同班隊員的課,充實自己的教學設計,力求保持每個班教學的連貫性。集百家之所長,我們每人至少寫下了十五篇聽課記錄與評課記錄,作為以後教學工作的參考範例。

二、備課。

在通過聽課吸取歷史教師們豐富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開展了彼此的備課工作。我們通過細心領會課程標準、研讀各類教學參考書籍、詢問原任歷史教師、集體備課討論等方式,把心理學、教育學、中學歷史教學法的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之中,編寫好每一課的詳細教案,製作好每一課的課件。而且,對於我們編寫的教案和製作的課件,我們會分別交予原任歷史教師與李芳清老師,在他們的指導下再進行修改,草稿即成,又復毀之,經過多次修改後才正式定稿。

試講。光在老師們的指導下修改教案和課件是不足夠的,我們還會經過多次試講,請原任歷史教師或李芳清老師指正,才敢把自己的.教學設計運用到真正的課堂上。譬如《古代希臘民主政治》一課,高中部的每位隊員都試講了至少兩遍,互相吸收彼此的經驗,跟原任歷史教師和李芳清老師反覆討論,才最終落實教學設計。

三、授課。

俗話有“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之説,我們經過反覆地完善教案、修改課件、模擬試講後,終於站上講台,一展平生之所學。在國中部,每位隊員每週授課一節,每節四或六個課時,實習期間共授課五節,課時約二十六個;在高中部,每位隊員實習期間共授課三到五節,課時六個。僅僅把原來的教學設計運用到真實的課堂上是不夠的,我們每位隊員都秉着高度的責任感以及樂學的心態,靈活地進行課堂反思和課後完善。譬如丁智勇在講授《大一統的漢朝》一課時,感覺自己整個授課過程比較悶,於是在“獨尊儒術”的難點處理上設計了一個話劇來提高趣味性,在接下來的授課中形成了活躍的課堂氛圍。又如李捷盈在講授《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一課時,出現較嚴重的拖堂情況,於是在非教學重點環節減少不必要的解釋,終於在一課時內完成了完整的教學。

四、説課。

除了日常的從備課、試講到授課以外,針對以後教師招聘中必不可少的説課競賽,我們在李芳清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兩次説課。李老師根據我們每位實習隊員的優缺點進行點評,提出建議,並鼓勵我們在實習結束後繼續進行説課演練。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 篇9

這學年已悄然已過,一學年來,本人擔任八年級6至11六個班歷史教學。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中,把新課程標準的思想、理念和課堂教學的新思路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收到很好的效果。現將一學年的歷史教學工作述職如下:

一、加強學習,提高改進教學的手段

我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充分運用學校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抓實常規,保證教育教學任務全面完成。嘗試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為,併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紮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

從點滴入手,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鬆愉悦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向40分鐘要效益;分層設計內容豐富的課外作業,教法切磋,學情分析,讓學生進行學法交流,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期中質量檢測,班上抓單元驗收把學生分層聯包,優生每人跟蹤一名差生督促完成學習任務。強調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優化題目的設計,真正將考試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提高改進教學的手段,及時查漏補缺,培優輔差,立足課堂,夯實雙基。

二、落實基礎知識,重視改進教學方法

由於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的發展和興趣、特長等不盡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組織教學時,應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出發,併兼顧學習有困難的和學有餘力的學生。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特別予以關心,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困難,使他們經過努力,能夠達到大綱中規定的基本要求,對學有餘力的學生,要通過講授選學內容和組織課外活動等多種形式,滿足他們的學習願望,發展他們的歷史才能。嘗試新教學方法,實施三步式教學步驟。

第一步,教師在課前先佈置學生預習,同時要指導學生預習,提出預習要求,並佈置與課本內容相關、難度適中的嘗試題材由學生先自學完成。第二步,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梳理新課知識,指出重點和易錯點,解答學生預習時遇到的問題,再設計提高題由學生進行嘗試,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成功,調動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可激勵學生自我編題。努力培養學生髮現、得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將實際問題上升為歷史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第三步,課後複習,及時查漏補缺,加強輔導。

三、做好培優補差的輔導工作。

輔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歷史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要關注他們在歷史課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歷史學習中去。我先培優,以優幫差,層層輔導,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 篇10

要想讓八年級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所以老師講課的時候多關注不同類型的學生。對於優生,有的聰明男生很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務必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我班裏的學生韋璐就是這樣的,他聰明好動,腦子轉的可快,有時候我剛把題打出來他就明白結果了。但是他就是不細心,考試做題很快就是很少全做得對。所以我就用這點來教育他不要總認為自己聰明就能夠不虛心學習。如果打擊他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於優生上課就應多關注一些。

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但是他們聽着聽着就走神了,不明白老師講到哪裏。對於這類學生我就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回答問題時也多叫他們起來回答,這樣反覆幾次他們的注意力就稍微集中些了。

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定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着。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期望,嚐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比如我的學生何華鳳就是這樣的學生,她的基礎很不好,上學期在班上的成績幾乎都是倒數了。這學期來了我能感覺到他想用心學了,於是我上課時一些簡單的問題就多提問她,課堂演板時也多叫她來完成。這樣做就是讓她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她,覺得自己還是很有期望的。用愛心温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我覺得這樣還是有效果的,她的成績在一點點進步,以前不交作業的狀況沒了,整個人上課精神狀態也很好。

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習好的學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很值得推廣。我在班上跟學生們説主要是抓基礎,至少書上的例題和習題要做到每題過關。班上大部分學生都做不到,但是巫春燕和姚玉婷兩位同學卻能堅持下來。兩個人互相比着學,她們專門準備個本子把書上的例題和習題全都做了一遍,而且對於上課老師講的各種題型都記錄下來。她們的本上對於每道題幾乎都有説明,這樣的題該怎樣做、用什麼方法、思考角度等等,十分詳細。難怪每次考試兩人都是班上的前幾名,我就把他們的方法在班上推廣,期望一些追求上進的同學也能做到。

新課標明確告訴我們,評價已不再是教師的專利了,就應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互相質疑、互相欣賞、互相幫忙才能把學生吸引住。整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主體用心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但是我也在教學中也有很多的困惑,因為我學的不是歷史專業,所以對整個教材沒有一個完整的認知體系。而且老是有學生抄作業現象,我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來解決。對於一些有嚴重偏科此刻的學生,儘管我也找過他們談話,但是這類學生就直接告訴我,老師我不喜歡歷史,我學不會啊。我真是不曉得該怎樣辦,期望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能探索到好的辦法吧。半期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這半期的教學工作很苦,很累,但在不斷的摸索中,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今後我會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 篇11

一、隋唐科舉制度:

P20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時期創立並完善了科舉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

二、武則天

北:P13—15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統治時期,不拘一格選拔普通地主中的優秀人才。注重減輕農民負擔,採取各種措施促進社會生產斷續發。當時,人口明顯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史稱有“貞觀遺風”,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三、“開元盛世”

P15唐玄宗統治前期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

四、唐與吐蕃的交往:

P28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聯姻,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鑑真東渡

(一)遣唐使

P3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文化交流的使團;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曆法、書法藝術、建築藝術以及生活習俗等帶回本國,對日本的生產、生活與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鑑真東渡

P33鑑真到達日本除講授佛經,還詳細介紹中斬醫藥、建築、雕塑、文學、書法、繪畫等技術知識,對中日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貢獻

(三)玄奘西行

P35玄奘是唐朝的高僧,為了求取佛經精義,他西行前往佛教聖地天竺。玄奘是第一個系統地把天竺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並介紹到中國的人。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 篇12

“以人為本”,就是以教師為本和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本就是要相信教師、尊重教師、依靠教師、發展教師,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使教師心情愉快地高效地工作。以學生為本就是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依靠學生、發展學生,尊重學生生命成長的規律和合理需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適合學生的發展,一切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們不僅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更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應有的基礎。教師和學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和學生應首先認識清自己的位置,並作好必要的角色準備。

一、教師方面

1.作好充分的課前備課: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構建高效的化學課堂,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新課標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做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所以,充分的課前準備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備整個的課堂設計,並對課堂作好必要的預設。其實,真正的備課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在更廣闊的天地裏不斷地學習和積累,用自己的一生來準備每一節課,這樣方能做到厚積而薄發,為實現高效課堂打好堅實的基礎。

2.激發活躍的課堂狀態: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於活躍狀態,積極地探索知識並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就是一節高效的課。在組織課堂教學的各環節中,教師要時刻牢記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要精心設計能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徹底改變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注入式”傳統教學模式。教師要由“演講者”轉變為“編劇”和“導演”,創造一種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做中學”的情景,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

3.提供科學的學法指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創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學生方面

1.培養課前預習習慣:預習不止是把書本看看,還要思考一些基本的問題:是什麼?為什麼?這樣行嗎?跟以前的知識有什麼聯繫?等等。預習了,聽課就有的放矢,會抓重點,攻難點,課堂自然就更加高效。

2.培養課堂學習習慣:上課要做到“聲聲入耳、字字入目、動手動腦、用心學習”,討論問題時要主動參與、積極發言、積極思考,達到課堂高效收益。

3.培養課後鞏固習慣:堅持先複習後做題。複習是鞏固和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把所學知識認真複習一遍,該記憶的記住了,該理解的理解了,然後再做作業。

課堂教學中只有教師的“一頭熱”是很難產生高效課堂的。所以,良好的師生關係既有利於提高課堂效率 。所以,我們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少一份抱怨,多一份讚賞,讓他們在輕鬆、愉悦的課堂情境中高效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 篇13

本學期本人任教初x級兩個班的歷史課。一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本學期的時光就這樣過去了,本學期我在思想上嚴於律己,時時以一個好教師的標準來約束自己,鞭策自己,力爭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進步,得到提高。積極參加政治學習,深刻剖析自己工作的不足,找出自己與其他教師的差距,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理論修養。同時,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領導和老師們做好校內外的各項工作。

回顧一學期的工作,想説的真是太多了。現作如下小結: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積極參加政治學習,關心國家大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遵守勞動紀律,團結同志,熱心幫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確,態度端正,鑽研業務,勤奮刻苦;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為人師表,有奉獻精神。

二、教學方面

1、備課

開學初,積極參加教研室組織的教研活動,在師校教研員的指導下進行集體備課,仔細聽,認真記,領會精神實質。然後根據要求,提前備好課,寫好教案。

為了上好一節課,我上網查資料,集中別人的優點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為了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所學的知識內容,我積極查找課件,製作課件,準備、製作教具。複習階段,我把每一單元的知識框架、重點內容寫在黑板上,為的就是讓學生有個清晰的複習印象。

2、上課

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有難度的'問題找優等生;一般問題找中等生;簡單些的總是找學困生回答。桌間巡視時,注意對學困生進行面對面的輔導,課後及時做課後記,找出不足。

3、輔導

我利用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不明白的耐心講解,教給他們好的記憶方法,好的學習習慣,做到對所學知識鞏固複習,及時查缺補漏。並與家長聯繫,及時溝通情況,使家長了解情況,以便在家裏對孩子進行必要的監督。

4、作業

根據減負的要求,我只在雙休日佈置適量作業,作業總是經過精心地挑選,適當地留一些有利於學生能力發展的、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作業。

三、遵守紀律方面

本人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有事主動請假。在工作中,尊敬領導、團結同事,能正確處理好與領導同事之間的關係。平時,勤儉節約、任勞任怨、對人真誠、熱愛學生、人際關係和諧融洽,從不鬧無原則的糾紛,處處以一名人民教師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言行,毫不鬆懈地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四、業務進修方面

隨着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業務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學之餘,還擠時間自學中文本科並積極各類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初步掌握了多媒體課件製作。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多下功夫加強對個別差生的輔導,相信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穫!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 篇14

本學年我擔任中學八年級的歷史工作教學。由於八年級的歷史是會考必考科目,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年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年的教學情況總結。

一、主要工作:

1、凸現現代課程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本期利用各種機會加強業務學習和教科研理論學習.學習筆記達4000字左右。

2、深入學生實際,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特徵,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興趣,愛好及方法等.

3、針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課前積極參加集體備課,或突破難點,或選擇教法和學法,或設計作業,或營造情景。

4、積極參加歷史教研室組織的出謀劃策,集思廣益的聽課,評課活動

5、積極主動地參加其他教研組和學校組織開展的公開課,青年教師彙報課,校優質課評比活動。聽課節數達20節左右。

6、及時瞭解每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7、開展課外輔導,課外活動和研究性學習活動,如

(1)、歷史人物訪談。

(2)、交流歷史學習方法、經驗。

(3)、歷史專題報告會。

(4)、觀看愛國主義影視片。

(5)、學習方法,複習方法指導。

(6)、社會生活情況調查。從而培養了學生興趣,拓展其視野,並與同組教師交流心得。

8、努力開展課題研究,圍繞《現代教育技術與歷史課堂教學的整合》,羣策羣力鑽理論,查資料,重實踐。

9、努力突出歷史教學的過程和方法,拓展歷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充分發揮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和育人功能。

10、通過多樣化方法和現代化手段,努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二、主要工作成績:

1、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方法,為今後的教育教學奠定了更好的基礎。

2、本人的公開課,取得較好成績,受到本組同事好評。

3、課外活動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了做人,掌握了歷史知識。

4、課題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加強了學習資源與學生學習方式、教學要素、教學環節的整合,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歷史的環境和氛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此外,學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 篇15

尊敬的領導:

這學期已悄然已過,一學期來,本人擔任八年級6至11六個班歷史教學。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中,把新課程標準的思想、理念和課堂教學的新思路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收到很好的效果。現將一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述職如下:

一、加強學習,提高改進教學的手段

我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充分運用學校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抓實常規,保證教育教學任務全面完成。嘗試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為,併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紮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

從點滴入手,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鬆愉悦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向40分鐘要效益;分層設計內容豐富的課外作業,教法切磋,學情分析,讓學生進行學法交流,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期中質量檢測,班上抓單元驗收把學生分層聯包,優生每人跟蹤一名差生督促完成學習任務。強調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優化題目的設計,真正將考試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提高改進教學的手段,及時查漏補缺,培優輔差,立足課堂,夯實雙基。

二、落實基礎知識,重視改進教學方法

由於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的發展和興趣、特長等不盡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組織教學時,應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出發,併兼顧學習有困難的和學有餘力的學生。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特別予以關心,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困難,使他們經過努力,能夠達到大綱中規定的基本要求,對學有餘力的學生,要通過講授選學內容和組織課外活動等多種形式,滿足他們的學習願望,發展他們的歷史才能。嘗試新教學方法,實施三步式教學步驟。

第一步,教師在課前先佈置學生預習,同時要指導學生預習,提出預習要求,並佈置與課本內容相關、難度適中的嘗試題材由學生先自學完成。第二步,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梳理新課知識,指出重點和易錯點,解答學生預習時遇到的問題,再設計提高題由學生進行嘗試,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成功,調動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可激勵學生自我編題。努力培養學生髮現、得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將實際問題上升為歷史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第三步,課後複習,及時查漏補缺,加強輔導。

三、做好培優補差的輔導工作。

輔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歷史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要關注他們在歷史課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歷史學習中去。我先培優,以優幫差,層層輔導,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 篇16

新課程標準需要教學方式的轉變,而教學方式的轉變最終卻要落實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中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關鍵期,中學生的知識、個性和社會性都比國小生有了一定的發展,他們已具備初步的分析和辯證思維能力,在歷史教學中應努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不僅有利於學生自身學習的進步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將為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

1、根據歷史課的特點,巧設懸念,引發興趣。歷史有自己獨特的特點,歷史事件總是互相聯繫並且大多是因果相聯的。歷史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引發學生“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面分解”的慾望。歷史教師在各個知識點的銜接上巧設懸念,學生會不自覺地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疑問,迫切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和原委,在這種心理驅使下,學生會學習熱情高漲,積極進行探究從而獲得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2、教學中適當穿插簡短的歷史故事,強化學習興趣。歷史事件背後總有一些野史傳説和故事,這正是國中生最最感興趣的。教師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穿插一至二個軼聞趣事,來滿足學生的獵奇心。久而久之,學生就產生了學習歷史如同看故事的感受,這種心理能驅使學生主動尋找歷史書籍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能力也相應提高。

3、給學生成功的體驗,成功是興趣的源泉。學生在完成學習目標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所有的經驗和智慧,去攻破學習中的難點,難點一旦攻破,學生會非常興奮,教師要及時幫學生把興奮上升為成功體驗,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鼓勵,成功的體驗將激發學生興趣和自信心,激勵學生繼續走向成功。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 篇17

本學年,本人任教九年級年級二個班的歷史課,一學年來,能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畢業班的教學工作。

一、激發興趣,發揮潛能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習就有了動力。歷史學科內容豐富多彩、圖文並茂、趣味性強、又通俗易懂。在教學中採用做些簡單的小遊戲、講故事、辯論賽等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歷史課變得生動了、有趣了,學生自然而然就喜歡上這門學科了。

進入九年級後,學習任務更加艱鉅,學生無法做到面面俱到。他們對歷史學科的興趣逐漸削弱,如何讓學生在諸多的學科中重視它呢?我只能激趣了,每次統考後,我會在課堂上表揚一些學生,一種是優等生,讓他(她)們介紹成功經驗;一種是進步較大的學生,尤其是後進生,我會給予更多的表揚和鼓勵。

讓更多的學生明白:只要端正學習態度,認真地按老師的要求去做,你就會取得理想的成績。別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同學們逐漸有了競爭意識,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立足課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大部分學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課上帶着耳朵聽,他們挺樂意的,一讓他們動筆,就開始偷懶。從九年級開始,我就注重培養學生做課堂筆記的習慣。我採用課堂筆記本和歷史作業本合二為一,有效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

由於歷史學科採用開卷考試的方式,在教科書上勾劃重、難點顯得尤為重要。我要求學生用紅筆或彩筆勾劃,並註明考點的項目:如明治維新的內容,使學生一目瞭然。上課時,我邊講,邊巡視,提醒和督促後進生和調皮的學生勾劃課本。

臨近期末,九門學科進入都進入大複習階段,各科作業接踵而至,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我只能立足於課堂這塊主陣地,緊緊抓住45分鐘,儘量讓學生多讀、多寫。下課時,人人必須完成課堂訓練,交給老師後才能離開教室。課堂上抓緊分分秒秒,關注每位學生,課堂效率明顯提高了。課後也沒有作業,學生負擔減輕了。

三、夯實基礎,注重解題方法的指導

萬丈高樓平地起。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基礎是根本。沒有基礎,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抓好基礎題,這樣既節省時間,又能出成績。九年級世界歷史的內容,繁雜且瑣碎,讓學生將所有的考點背出來,對於絕大多數的學生是不太現實的做法,尤其是從202X年開始,歷史學科實行開卷考試。

對學生而言,記憶是一件看似簡單可實際上最為困難的事。我首先採取全面進攻,把會考考點整理好,並在重要的內容下做好標記,印發給學生,再把考點逐題改編為小問答,讓學生當堂訓練,熟悉會考的每一個知識點。

每隔一段時間,我就讓學生練習一遍,同樣一張小問答,我一般讓學生訓練三、四遍。一而再,再而三地訓練,學生對考點由陌生逐漸熟悉。對於重要的章節,我則採取重點進攻,讓學生把重要的內容識記下來,課堂上再默寫。學生通過小問答題的反覆訓練,基礎知識夯實了。

紮實的基本功是應對考試的第一步,僅僅訓練小問答是遠遠不夠的。會考的選擇題和材料題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包括閲讀、理解、分析、比較、綜合等能力。第二步就是針對會考題型進行有效訓練。題目是千變萬化的,關鍵是掌握解題方法。我十分重視解題方法的指導,如尋找關鍵詞語、 先讀問題,後讀材料等等,幫助學生提高應試能力。

四、專項訓練、專題複習,培養綜合能力

期會考試結束後,我主要進行專項複習,把近三年來的全國各地的會考題按選擇題、非選擇題兩大項進行分類,再按世界近代時間段進行整理,讓學生進行訓練。學生感到往年的會考題比平時訓練的題目要難一些。這是二輪複習了,我對學生的要求更高了,要求學生最好閉卷完成選擇題,這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同學們躍躍欲試,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嘗試這種做法。

歷年會考題經常涉及歷史知識的縱橫聯繫,這對歷史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對學生進行專題複習。沒有相關資料,自己動手,上*查詢、結合考綱,整理、編寫歐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世界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運動兩次工業革命的比較等七個綜合性專題,再配以相關的練習題。隨着時間的推移,學生日漸疲憊、鬆懈,學習狀況大不如前。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以前採用多寫字,少讀書的方法。

現在我只能改變方法,讓學生少寫字而多讀書了。歷史學科處處都有綜合題。我通過查詢、收集、整理,自編出會考綜合題複習資料,比較全面地概括了世界歷史所涉及的綜合題。專題複習使零散的知識更加條理化、系統化,便於學生對歷史知識融會貫通,培養了歷史學習的綜合能力。

五、注後進生的成長

後進生所佔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成績的提高。如何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這是我們面臨又一個棘手的課題。後進生需要老師傾注更多的愛心、給予更多的理解,來驅散他們內心的孤獨和自卑。轉化一個後進生談何容易,需要老師極大的韌性。他們屢教不改,讓老師頭疼、甚至想到放棄,但欲罷不能。《士兵突擊》中的一句經典台詞是不拋棄、不放棄。我們每個人面對困難挫折時,不應該輕言放棄。轉化後進生要多動腦、想辦法,因勢利導、因人而異、把握時機等。後進生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一過程中他會出現動搖、反覆,老師不能輕易放棄,而要堅持不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每次考試後,對於學習進步較大的學生,尤其是後進生,我會給予更多的表揚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從而增強努力學習的信心。我常常利用課餘時間與後進生交流,共同尋找考試失敗的原因,探討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自我調整與改進。期會考試後,我常常利用業餘時間對後進生進行個別輔導,主要是加強基礎題的訓練。

以上是我對本學年曆史教學方法的一些探索和嘗試。九年級學生所用的複習資料絕大部分都是我們自己整理、編寫的,工作量雖然很大,卻很實用,而且在教學中基本做到了紮實、細緻、到位,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揚長避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為學生在今年中招考試會考出優異成績和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而不懈努力!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 篇18

歷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推廣,對廣大老師和學生來説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首先是對新的教材體系不太適應,其次是對新增加的教學內容比較陌生,第三是教材容量過大,讓大家有點措手不及。大家普遍的感受是有點不會教、教不會了。

從新舊教材的對比上來看,舊的歷史教材總體上來説信息量較小,分析深刻,在體系編排上無論是世界史還是中國史,無論是古代史還是近現代史,都是以時代為線索,而在某一時間段內分析其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各個領域的發展變化。新教材則容量大、信息廣,分析比較淺顯,其體系則是分別以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為線索,再以時間為紐帶去闡述古代中國、近代中國和世界在這些領域的發展變化,有專題史的思想。和舊教材相比,是大相徑庭,所以老師們會有很大的不適應。

從學生方面的因素來説,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的普及,現在的學生與上世紀的學生已有很大的差別。現在一個學生每天獲取的信息量遠遠超過教師,同時,現在的學生視野開闊,思維敏捷,遇到問題總是窮追不捨。因此,我們的教師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要正視學生的這一變化。

從時代的變遷上來説,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的飛速發展,時局的變化,對人才的要求 越來越高,不但要求你對本專業的知識有精準的掌握,還要求對其他學科的知識有充分的瞭解,不但要求你掌握好漢語,而且要求你掌握好最基本的英語,現在出現了許多邊緣性的學科,單靠某一學科的知識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總之,新的時代需要新的人才,一專多能的人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在教學實踐和觀摩學習中,我對新課程標準下的歷史教學有了下面一些體會。

首先:處理好教材。新教材的容量比較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處理教材就顯得至關重要。我覺得在處理新教材的內容時要有取有舍,純記憶的東西可點到為止,而對較難理解的內容要進行重點突破。就如有的老師所説的:現在主要是如何使用好新教材而不是如何教好新教材。另外,新教材的體系沒有舊教材的體系那麼容易把握,似乎每一個專題與前一個專題和後一個專題之間都沒有必然的聯繫,這樣,每個知識點之間都是孤立、分散的。其實不然,只要你認真鑽研,善於把握,它們之間也有着密切的聯繫。

如必修三的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這一專題的四節課講的是儒家思想的產生、正統地位的確立、新發展及受到批判;而專題三“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三節課即講的是向西方學習技術、制度、思想一個過程,也是儒家思想受到衝擊、動搖的一個過程。這樣,兩個貌似無關的專題卻清晰的敍述了整個儒家思想的發展過程。如果教師在講課前心中沒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那麼在上課的過程中就不會遊刃有餘。簡言之,需要我們教師能有效的把握處理教材。

其次,提高自身的素質。新課改下,我們的教師首先要學習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學觀,要運用新的教育理論武裝自己,按新時期教育規律辦事,以最經濟的時間、最合理的辦法提高工作效率。

新教材除容量大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涉及的知識面特別廣,對有些知識,我們可能比較陌生,比如繪畫藝術裏的表現主義、印象主義、立體派,還有古代哲學、物理學,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不斷地去充電,大量獲取其他學科方面的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量,提高自己的素質,許多地方要和教材、學生產生共鳴,只有“熟”才能生“巧”,連教師自己都搞不清的問題而去給學生講解,學生是不會喜歡去聽的。

第三,教學過程中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深入淺出,優秀的教師要盡力的把複雜的問題講簡單,而不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如必修三講的是思想文化史,講到每個階段的思想文化出現的背景時,我們都會分析這一時期的經濟、政治、階級、社會狀況,也就是説: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的經濟政治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簡單地説就是:就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用哲學的觀點來解釋就更簡單,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歷史素養,增加歷史知識的儲備,同時要注重文史哲的有機結合。

最後,注重啟發式教學。舊教材下,我們教師喜歡錶演式的上課,一節課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感覺把教材分析的入木三分,很有成就感。或許舊教材下,這樣的教學方法是可行的,但在新課程標準下,我們應更多的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儘量使用多媒體,充實教學資料,注重情景問題的設置,問題的設置最好是歷史與現實的有機結合,如在講羅斯福新政時,我們可以把它和當前的金融、經濟危機相結合,從而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如在講到網絡的雙重作用時,我們可設置:假如你是牛郎、包拯、比爾·蓋茨、本·拉登,你會用網絡做什麼,這樣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跨越時空,可激發學生去自主探究。

總之,新教材、新課程標準下,我們教師無論是在知識的儲備,還是在教材的處理、教學方法的改進上都需要不斷的去探索,改進。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 篇19

一學年度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本學年按照教學計劃以及新的《歷史課程標準》,已經如期完成了八年級歷冊的教學任務。教育是愛心事業,為培養高素質的下一代,本人時刻從現實身心健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於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面對人生,而對優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佳績。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典範,讓學生樹立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去發展自己的觀念,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作為教八年級歷史課的老師,明白自己對教材的生疏,故在課前做到認真備課,多方面去搜集相關進行資料。為提高每節課的進行效果,教學質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採用多媒體教學,如:投影、幻燈、漫畫、錄音等多樣形式。通過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下面就分幾個方面來説一説我在這學期教育教學方面的心得和體會,總結如下:

一、 備課—— 周到細緻,找準重、難點

作為中青年教師,能認真制定計劃,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上好公開課,並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國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現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經常上網查資料,集中別人的優點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為了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所學的知識內容,我還積極查找課件,製作課件,同時進行教材分析,爭取把第節課都備到完美。複習階段,我把全書及每一單元的重點內容、知識點的內在聯繫予以概括。總結,給學生一個明確的學習思路。並精心印發了一些歷年會考、期末試卷中出現的最新題型,及時地讓學生明確考試的方向。

二、上課—— 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

歷史這一門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歷史,就要讓學生喜愛歷史,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歷史人物故事,讓他們更瞭解歷史,更喜歡學習歷史。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上課後及時做課後反思和寫教後感,找出不足之處及時加以改進。

三、作業佈置——有針對性和有層次性.

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和作業負擔,每次佈置作業時,我都會精心地挑選,認真地選擇一些有利於學生能力發展的、有利於學生髮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作業。作業批改後,我又能及時給予講解;對於作業錯誤教多的學生,我利用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不明白的耐心講解,及時查缺補漏。這樣雖然作業量不多,但是作業的質量很高,學生通過不多的練習既掌握了知識,又提高了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八年級歷史教學工作總結四、輔導——面向全體,關注個別。

在課後,我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視優生忽視後進生的思想和做法。在課後的輔導中我加大了對後進生的輔導力度。我對後進生的輔導,主要是學習思想的輔導,在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的同時,不斷的給予鼓勵和支持,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漸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事實證明,我的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在今年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上課進度過慢以致於學生沒多少時間複習,這可能跟之前學生搞很多活動衝了一些課影響了教學進度有關,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好複習這個環節。第二:由於經驗不足,課外活動的開展因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總體效果亦有不盡如人意。

總之,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成績已經成為過去,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將一如既往地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鑽研教育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為我校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國中歷史教育工作總結 篇20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處理好教和學的關係,促進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大膽質疑、認真調查、深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並關注個性差異,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創設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教育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因此,在國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那麼,在國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怎麼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呢?

一、精心設計導入,激發探究慾望

一節課的開頭直接影響到這節課的教學效率。如果教師在教學時照本宣科,學生就會產生厭煩情緒,在課堂上昏昏欲睡。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開頭要講究藝術性,把學生引入一個良好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想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挖掘和教學內容相關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導入,使導入新穎、有趣,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創新思維的發展,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歷史課堂是不是生動有趣對學生是否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有很大關係。一堂成功的歷史課,任何一個環節都是不可缺少的,都需要教師精心準備和設計。在上新課的時候,教師要有過渡性的導語,要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在複習舊知識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回答問題,進而引入新授內容,好的導入能讓學生對教學內容充滿探究慾望,還能明確教學的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營造創新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創新潛能,教師應把學生的潛能挖掘出來,使其轉化為創新能力。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濃厚的創新教育氛圍,鼓勵學生大膽發表他們的想法,發展他們富於創造力的潛能。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人,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能否營造寬鬆的教學氛圍是能否激發學生創造靈感、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因為激發學生創造靈感比灌輸給學生知識更為重要。因此,在國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營造創新氛圍,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去探究問題,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嘗試,大膽創新,培養學生質疑和多思的良好習慣。只有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環境,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通過“實踐”課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在實踐課上,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收集資料和整理資料,並在課堂上和其他同學共同探究歷史問題。教師要定期讓學生自主設計歷史教學過程,要選擇和歷史教學進度想符合的歷史主題,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引導學生課前自己蒐集歷史資料,並對資料進行歸納總結。在課堂上教師要發表自己的觀點,組織學生討論、探究、質疑。在課下,學生要總結學習心得,教師要鼓勵學生撰寫歷史小論文。這樣的教學方式大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能深刻理解教學內容。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學習歷史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以史為鑑,產生了探求歷史發展的軌跡的慾望,從而總結歷史發展規律,努力探索歷史和現實的碰撞點,成為課堂上的主人、時代的主人。在實踐課上,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了歷史學習能力,還培養了蒐集歷史資料的能力、正確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應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對歷史現象的再認再現能力,最主要的是提高了歷史思維能力,能用客觀的眼光去分析和闡述歷史知識,揭示歷史本質,預測歷史進程。

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實踐課堂上,只有師生呼應才能演出一台好戲。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説、敢想、敢質疑,敢創新,調動全體學生的內在動力,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進而真正發揮實踐課的作用。實踐課雖然使學生成為了課堂上的主人,但是教師要發揮自己在課堂上的核心作用。教師要指導學生選擇研究課題,為學生推薦相關的參考資料,把握課堂教學的方向,發現問題及時指出並糾正,指出學生評價的不足之處,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和學生觀。教師要通過實踐課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引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大膽放手,利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自主探究歷史問題,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嘗試機會,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歷史的無限樂趣,從而提高其學習能力。

五、滲透其他學科知識到歷史教學中

教師應與時俱進,積極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轉變自己的角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對待學生一視同仁,要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手段,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發展,同時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廣泛涉獵知識,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歷史學科有很強的綜合性,在國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只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把其他學科知識融入到歷史教學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這樣才能彰顯歷史課堂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國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實踐,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應結合歷史教學的發展規律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知識的有效途徑,着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更好地獲取歷史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gerenfanwen/grk80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