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學習心得專題 >

十八屆三中全會無比重要性的心得體會

十八屆三中全會無比重要性的心得體會

從中國共產黨十四次至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歷史經驗看,一中全會的主要任務是選舉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和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二中全會主要是黨政機構改革,四中全會主要是黨的建設問題,五中全會主要是發佈五年規劃,六中全會是文化、文明建設等問題,七中全會則主要是修改黨的章程。而三中全會往往鎖定發展和改革,是出台重要改革和體現新領導施政綱領的會議。

十八屆三中全會無比重要性的心得體會

此外,我們知道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住房改革、入世都是在政府換屆時實施的。因此,政府的大換屆往往是改革的時間之窗,因為新舊人員交替的時候,改革的阻力會相應減小,而操作力度和實施程度也會有所提升。當前也恰好是政府換屆時期,為改革的順利進行提供了空間。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要意義可見一斑。

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的講話,以及十一屆三中全會至十七屆三中全會出台的文件及部署的改革情況,我們預計十八屆三中全會將覆蓋六大內容,呈現如下五大特點。

目標:加快完善並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七屆三中全會,市場化改革逐步推進,並且有很強的傳承性,十八屆三中全會將以建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主要目標。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改革的歷史起點,是次會議提出“把全黨工作的着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建議”,自此,中國進入全面經濟建設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新時期。

十二屆三中全會,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全面展開。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規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質、任務和各項基本方針政策,是指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會議提出“推動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的改革”,表明改革正式由農村走向城市和整個經濟領域。

會議的突破性進展體現在:第一,明確提出實行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第二,指明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改革思路;第三,推進價格體系和分配製度的改革。指出價格體系的改革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成敗的關鍵。應建立合理的價格體系,充分重視經濟槓桿的作用;建立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認真貫徹按勞分配原則。

十三屆三中全會,治理經濟環境和整頓經濟秩序,為改革的推進掃除障礙。通過了《關於價格、工資改革的初步方案》、《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堅持改革、開放總方向的前提下,認真治理經濟環境和整頓經濟秩序,治理經濟環境主要是壓縮社會總需求,抑制通貨膨脹,整頓經濟秩序,就是要整頓目前經濟生活中特別是流通領域中出現的各種混亂現象。

十四屆三中全會,掀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新篇章。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該決定是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規劃,是中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行動綱領。提出了八個方面的改革內容,即企業改革、市場體系建設、宏觀調控體系建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改革、農村改革、對外開放、科技體制改革和法制建設。

突破性進展體現在,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要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十五屆三中全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農業和農村跨世紀發展的目標和必須遵循的方針,對中國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制定了推進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政策措施。

十六屆三中全會,繼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的改革是對以往改革的傳承,此次會議的突破性進展體現在:第一,提出了“五個統籌”(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首次強調了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第二,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在所有制和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認識上實現了又一次重大突破;第三,提出建立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首次為民營資產提供了保護,明確了法律沒有明令禁止的領域非公有經濟都可以進入,為資產的規範流動掃除了障礙。

十七屆三中全會,農村改革進一步深入。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會議最大的突破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提出“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當前是改革開放35週年,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週年,完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0週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是改革全面推進、繼續深化的重要時間點。

十八屆三中全會預計將以加快完善並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部署相關改革。

黨的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商品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十三屆四中全會後,提出建立適應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計劃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會議上提出“逐步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形成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作為下一個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着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透漏出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是又一個傳承市場化大方向、全面部署改革的重要會議。

貫徹五位一體原則,內容覆蓋六大方面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貫徹五位一體的原則,與十四屆三中全會和十六屆三中全會主要涵蓋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相比,十八屆三中全會將以經濟體制改革為核心,同時兼顧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的六條基本上構建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的核心框架。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的第一條是對改革大方向的定位,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建立全國統一市場體系;第二條是針對市場主體的改革,提高微觀主體的活力;第三條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提高宏觀調控水平,推進政府轉型。這三條構成了經濟體制改革的主體,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對經濟體制改革要涉及的主要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的第四條是有關社會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標是增強社會發展活力;第五條是有關社會制度建設的,保障羣眾權益,涉及民生、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中華勵志網"這兩個部分構成社會體制改革的主體,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社會領域改革預計主要體現在這兩條中。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最後一條是關於政治和政黨建設的,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主體。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政治體制改革以及加強政黨建設的論述,預計主要體現在此。

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將是十八大報告的具體貫徹執行

對於經濟體制改革,十八大報告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

而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會議上的講話提出“第一,進一步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形成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要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作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着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第二,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活力,為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不竭動力。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增強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發展活力,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完善財税體系,發展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微觀基礎的活力。第三,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以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為抓手,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所呈現的基調是與十八大報告是一脈相承的。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微觀要放活,政府要轉型。

微觀主體放活,一方面要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另一方面要繼續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是決定着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的關鍵,相關的配套改革預計主要有:

(1)打破壟斷,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電信、電力、石油、石化、基礎設施等領域;

(2)財税體制改革,繼續推進結構性減税力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高企業活力。

(3)鼓勵創新,提高科技對生產的帶動力,如十八大報告所提出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政府轉型也是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十八大報告中已經提出非常具體的改革方向,預計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繼續貫徹執行:

(1)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2)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3)加快改革財税體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完善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的公共財政體系,構建地方税體系,形成有利於結構優化、社會公平的税收制度。

(4)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健全部門職責體系。

(5)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優化行政層級和行政區劃設置,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縣(市)改革,深化鄉鎮行政體制改革。

(6)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7)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要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

對於社會體制改革,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進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會議上的講話中的第四條和第五條,是有關社會制度建設方面。他提出“進一步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要通過社會體制改革創新,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最大限度增強社會發展活力,充分發揮人民羣眾首創精神,使全社會創造能量充分釋放、創業活動蓬勃開展。”“進一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通過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羣眾各方面權益。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鬥、經濟社會不斷髮展的基礎上,通過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權益,讓全體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

相關的改革重點體現在:

(1)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完善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初次分配機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深化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保護勞動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規範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2)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要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和完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放心保)制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3)重點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衞生、藥品供應、監管體制綜合改革,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羣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衞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機制,完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機制。"中華勵誌網"鞏固基本藥物制度。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衞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衞生服務體系,深化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辦醫。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提高醫療衞生隊伍服務能力,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改革和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

(4)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發展現代農業。

(5)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6)改革徵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7)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此外,生態文明建設,也將成為社會體制建設的重要一環。

對於政治體制改革,十八大報告提出“必須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會議上提出:“進一步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改革開放任務越繁重,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越要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中華勵誌網"要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實到實處,增強全黨特別是領導幹部理想信念的堅定性,完善黨內製度體系特別是民主集中制,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

二者所傳遞出的基調也是完全一致的。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是作為新一屆領導對未來的改革方向的高度概括,而講話所反映出來的改革領域和方向與十八大報告是一脈相承的,可以預計,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是十八大報告的具體貫徹執行。

更注重社會公平、正義和和諧改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僅體現在經濟指標上,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還體現在諸多社會指標上,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除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外,還體現在“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為此,必須以十八大報告中的八項原則為指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堅持和平發展、堅持黨的領導。”更加註重中國社會公平、正義和和諧改革。

更加強調保障社會公平正義是十八大報告的重要看點之一,自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目標以來,我們將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鬥、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

同時,“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更注重改革制度的整體性、系統性、配套性

首先,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改革具有整體性。

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將更加重視頂層設計,推動自上而下的改革,而以前,我們更多是單個領域的逐個推進。三中全會報告的核心是建成市場經濟體制,推進的改革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等各個方面。

其次,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改革具有系統性。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延續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的改革佈局,五位一體的改革佈局是一個有機整體,互為條件、缺一不可。

按照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彭森的提法,經濟建設是根本,是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物質前提。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生產力,創造豐富的物質財富,才能為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政治建設對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保證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才能為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文化建設是靈魂,只有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才能為經濟、政治、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社會建設是條件,加強社會建設,發展社會事業,健全社會保障,加強社會管理,構建和諧社會,才能為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利的社會環境和條件。

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為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提供和諧的生態環境。只有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才能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最後,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改革具有配套性和協同性,要逐步推進。

改革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並不意味着改革要同時推進,同時實現改革目標。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的改革方方面面,非常龐大,每項改革推進的條件也是不盡相同的,要做好改革之間的配套和協同。

比如提高微觀活力,需要打破壟斷,需要政府簡政放權,需要實施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需要推進要素價格改革等;保障居民權益,需要改革社會保障制度,進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也需要加大環保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

要做好改革之間的配套和協同,逐步推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xinde/7p7m7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