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學習心得專題 >

紀念建黨90週年宣講材料

紀念建黨90週年宣講材料

錘萬鑿出深山 歷史選擇了共產黨

紀念建黨90週年宣講材料

中國百年現代史,是處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雙重壓迫下的屈辱史。清王朝時被迫與帝國主義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就達1100多個。與八國聯軍簽訂的《辛丑條約》,賠款高達白銀4.5億兩。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掠奪走的國寶達150萬件,列強在中國獲得了駐軍、內河航運、自由傳教、海關管理、設立租界等特權,日本與袁世凱簽訂旨在直接控制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的所謂“二十一條”。面對多災多難、命垂一線的中華民族,魯迅先生悲憤地寫道:“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鑑湖女俠秋瑾寫道:“莽莽神州歎陸沉,救時無計愧偷生。”“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羣才。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多少愛國志士為了救國救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最著名的反抗鬥爭有兩次:一次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經歷了14個年頭,被殘酷鎮壓下去;另一次則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統治,但沒有能夠改變中華民族屈辱的命運。所以毛澤東説過:“多次奮鬥,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國家的情況一天比一天壞,環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懷疑產生了、增長了、發展了。”正當中華兒女在苦悶中探求摸索,在黑暗中搏鬥的時候

發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俄國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1917年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農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第二件事是“五四運動”;第三件事是,從1919年6月5日起,上海六七萬工人舉行聲勢浩大的罷工,以支援學生,隨後擴展到20多個省100多個城市,一些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開始往民間去,到工人中去,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了政治舞台。

“五四”運動後,陳獨秀、李大釗公開呼籲創建工人階級統一的政黨。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經過協商,於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參加大會的12名代表,來自7個共產主義小組,代表53名黨員。當大會進行第六次會議時,有一男子闖進會場,自稱是走錯了地方。與會代表當即決定中斷會議,分頭轉移。十幾分鍾以後,法國巡捕趕來,卻撲了空,代表們當夜轉到浙江嘉興南湖,在一艘遊船上開了最後一次會議,通過了黨綱,選舉了領導機構。

大會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為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鬥目標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政權,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1921年7月1日,滿目瘡痍的中華大地上誕生了中國共產黨,歷史會記住這個日子,人民會記住這個日子。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它像光芒四射的燈塔,指明瞭中國人民的鬥爭方向。她從成立那天起,兩大任務就落在肩上:一是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

九十年風雨兼程,説不盡坎坷滄桑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大家熟知愛唱的一首歌,它講述了共產黨創建新中國的豐功偉績,也表達了全國人民對黨的深深感情。

解放前的舊中國,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像三座大山一樣,壓在中國人民頭上。1927年以前,代表它們利益的是北洋軍閥;1927年以後,主要是國民黨統治集團。

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於1949年10月1日宣佈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她肩負的第一個任務。

這28年的革命鬥爭我們忘不了。

忘不了第一次大革命後堅定的決心

黨建立以後,以極大的熱情從事工人農民運動,其中最有名的一次是“五卅運動”。 1925年5月30日,上海工人為抗議日本資本家槍殺工人、共產黨員顧正紅,舉行集會講演和示威遊行,遭到英、日等國軍警鎮壓,全國人民長期深埋在心中對帝國主義的怒火一下子爆發出來了,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全國有一千七百萬人蔘加了這次運動,反對帝國主義的浪潮席捲全國。廣州發動了由25萬工人蔘加的省港大罷工,表示“與帝國主義決一死戰”。在這些工人運動中,黨的隊伍進一步壯大,黨員人數由“四大”時的996人發展到一萬多人,形成了萬眾一心的大好革命形勢。在黨的推動下,國共兩黨合作完成了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的工作,並着手進行了以直接打擊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為目標的北伐戰爭,即第一次大革命,我們所唱的“打倒列強除軍閥”的歌就是這件事。

北伐軍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僅用半年時間,就取得了驚人的進展。到1926年底,先後殲滅了吳佩孚、孫傳芳兩部主力,控制了除蘇、浙、皖以外的南方各省。北伐軍所到之處,受到人民熱烈歡迎,也燃起了人們心中的希望。

在北伐戰爭中,尤其是以葉挺為團長,由黨領導、黨員為主體組成的獨立團,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功勛卓著,號稱“鐵軍”。

隨着革命形勢高漲,蔣介石反共反人民xx的狼子野心也日趨暴露。1927年3月,他在上海決定以暴力實行“清黨”。4月12日,早有準備的大批青紅幫武裝流氓,冒充工人糾察隊,向駐在上海總工會等處的工人糾察隊發起突然襲擊,強行收繳了工人糾察隊的槍支,上海總工會委員長、共產黨員汪壽華被大流氓杜月笙騙去祕密殺害。第二天,10萬工人集會講演,並進行遊行示威,走到寶山路時,反動軍隊向人羣開槍,當場槍殺100多人,傷者不計其數,路面上血流成河。隨着“四一二”xx政變,反動派在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廣西等地也發起了“清黨”,大肆搜捕槍殺共產黨員,僅廣東就達XX多人,包括著名的共產黨員蕭楚女等。持續三年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就這樣失敗了。國民黨在“寧可錯殺三千決不放過一個”的口號下,對共產黨人、革命羣眾大開殺戒。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產黨員和革命羣眾被殺害的達31萬多人,其中黨員有二萬六千多人,一些著名的黨的革命活動家如趙世炎、羅亦農、向警予、陳延年、夏明翰、郭亮都在其中,當時一片白色恐怖。郭沫若在《請看今日之蔣介石》中寫道:“蔣介石已經不是我們國民革命軍的總司令,蔣介石是流氓地痞、土豪劣紳、貪官污吏、賣國軍閥、所有一切反動派、xx勢力的中心力量了。”

儘管大革命失敗了,但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號已深入人心,黨在羣眾中的影響日益擴大,黨也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得到了鍛鍊,為以後的鬥爭準備了條件。正如毛澤東所説:“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並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擦乾淨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首,他們又繼續戰鬥了。”

忘不了萬水千山只等閒的長征路

“四一二”大屠殺後,黨採取了一系列的實際行動對國民黨實施反擊。一是在1927年8月1日發動了“南昌起義”,僅用四個小時,就佔領了南昌城,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它猶如一聲春雷,鼓勵了迷惑中的羣眾,“八一”成了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標誌,成了她的誕生紀念日;二是在8月7日,召開了事關共產黨和革命前途根本問題的“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的總方針,這給處在思想混亂、組織渙散中的共產黨人指明瞭新的出路;三是毛澤東於9月回到湖南發動了秋收起義,並將起義部隊帶入江西井岡山,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始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實踐;四是建立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並實行土地改革。有80萬無地農民分得了田地,被毛澤東形容為:“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至1930年3月,全國已有紅軍13個軍6XX多人,並建立了多塊革命根據地,形勢日趨好轉。對此,國民黨於1930年10月至1934年連續五次對中央蘇區進行了圍剿,兵力從10萬,20萬、30萬、40萬到50萬,前三次圍剿在毛澤東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指揮下都取得了全面勝利,並使根據地進一步擴大,擁有21座縣城、5萬平方公里、250萬人口。第四次圍剿時,蔣介石親自任總司令,而毛澤東又被錯誤地剝奪了軍事指揮權,李德、王明等人不顧實際瞎指揮,要實行“正規戰”、“禦敵於國門之外”,進行死打硬拼。經過近一年的戰鬥,第五次反圍剿宣告徹底失敗,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徵。當8萬中央紅軍在湘江突破國民黨第四道封鎖線時,遭到國民黨幾十萬軍隊的圍堵,在敵眾我寡、兵力十分懸殊的情況下,紅軍戰士拼死血戰,最後只剩3萬人馬,湘江水竟血染成紅色而不能飲用,當地人“三年不食湘江魚”,紅軍遭到最大的慘敗,受到最大的損失,有的師全軍覆沒,黨、軍隊、革命幾乎遭到滅頂之災。

紅軍長征途中,於1935年1月15日召開了遵義會議,撤換了黨和軍隊的錯誤領導,遵義會議後,逐步重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使革命轉危為安,轉敗為勝,在重要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中央紅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甘蘇區,歷時13個月零2天,縱橫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裏,爬過18座山脈,其中5座終年冰雪覆蓋,渡過24條河流,趟過600里人跡罕見的茫茫草原,經過大小戰鬥300多次,佔領62座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組織的包圍。毛澤東有《長征》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雖然到達陝北後,紅軍總數不足3萬,但這是經過千錘百煉留下的革命種子、骨幹力量,其意義是不可估量的,星星之火,必將燎原!從此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篇章。

忘不了抗日戰爭的轟轟烈烈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製造了“九一八”事變,用四個月時間就侵佔了東北三省,而國民黨卻調集30萬軍隊繼續對陝甘寧邊區進行“圍剿”,蔣介石親自於1936年12月到西安逼迫張學良、楊虎成進攻紅軍,張、楊在屢勸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無效的情況下,便軟禁了蔣介石,史稱“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不計前仇,為了全民族的最高利益,進行調停和平解決,迫使蔣介石答應“停止剿共,聯紅抗日”,從而結束了十年內戰。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又製造了“盧溝橋事變”,發動了對華全面侵略戰爭,在共產黨努力下,真正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開赴前線和敵後,開展對日作戰。1937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一線伏擊日軍板垣師團,殲敵一千餘人,擊毀汽車一百餘輛,繳獲大批槍支彈藥,這是自抗日戰爭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獲得的重大勝利,它宣告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神話的破產,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勝利信心,也極大地提高了共產黨、八路軍的威望。

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軍投入一百多個團約20萬兵力,發動了“百團大戰”。共進行大小戰鬥一千八百二十四次,斃傷日偽軍二萬五千多人,俘日軍二百八十多人,偽軍一萬八千人,繳獲了大批軍用物資,沉重打擊了日偽的囂張氣焰。

1941年至1942年,日本侵略者對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使用兵力在千人以上到萬人的有132次,萬人以上到七萬人的有27次,在同一地區反覆掃蕩的達三四個月,所到之處,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並施放毒氣,製造無人區。為了反掃蕩,我敵後軍民運用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破襲戰,水上游擊隊、武工隊等方式,使敵人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這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洗雪了中華民族的恥辱,成了中國由弱到強,重新振興的轉折點。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新四軍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國共產黨也在戰爭中壯大成為有一百二十萬黨員的大黨,抗日根據地面積達一百萬平方公里,人口近一億,人民軍隊發展到一百二十萬人,民兵一百二十萬,我們黨也在鬥爭中成長成熟起來。

忘不了那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抗日戰爭勝利,蔣介石堅持獨裁內戰的方針。他假惺惺連發三次電報邀請毛澤東到重慶“共同商計”各種問題。在談判過程中,國民黨不時對解放區進行軍事進攻,美國也幫助國民黨把大批軍隊運往華北、華東、東北、華南各地,並於1946年6月,以佔國民黨總兵力80%約160萬的兵力,向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並狂叫三個月內或五個月內消滅共產黨。

這時的共產黨已不是1927年無法還手無力還手的黨了。黨以人民戰爭這一法寶,對國民黨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在農村,堅決地實行土地改革,在城市,堅決地依靠工人階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軍事上,實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方針,我們看到的電影《南征北戰》可説是最透徹的寫照了。

在經歷了戰略防禦、戰略進攻、戰略決戰三個階段之後。1948年12月30日,毛澤東發出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偉大號召,強調“用革命的方法,堅決徹底乾淨全部消滅一切反動勢力。”並以“農夫和蛇”的寓言告誡人們發揚痛打落水狗的精神。4月21日至22日,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千里戰線上,進行了渡江戰役。4月23日,解放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中心南京,宣告了統治中國二十二年的國民黨統治徹底覆滅。隨後解放軍各路大軍向中南、西北、西南各地勝利大進軍,終於全部解放了中國大陸。

1949年9月,在北平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毛澤東在開幕詞中宣佈“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確定《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國旗為五星紅旗,首都為北京,國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首都30萬羣眾在天安門廣場集會,舉行開國大典,毛主席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着一百多年來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勾結起來,奴役中國使中國四分五裂的歷史結束了,黨也完成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第一個神聖使命,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也揭開了共產黨領導人民使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新任務。歷史無可辯駁地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九十年風雲鉅變,道不完偉業輝煌

我們偉大的黨迎來了90華誕,我們偉大的共和國已走過62年光輝歷程。

九十年代的改革風景線,引來了八方惠風,四海春光。

我們的祖國從未有過像今天一樣的發達興旺,繁榮富強。

當我們品嚐到改革的果實時,我們忘不了抗日的小米加步搶。

當我們欣賞開放的風景圖畫時,我們忘不了舊中國的貧窮落後,遍體鱗傷。

取得偉大成就的29年

建國初期,國民黨丟下來的是一個千瘡百孔,一窮二白的爛攤子,黨和政府面臨着軍事的、經濟的、國際和黨內的種種考驗,新生的人民政權能否站得住腳是國內外都十分關注的大問題。就以經濟而言,當時生產萎縮,交通梗阻,民生困苦,失業眾多,工業生產減少了70%,年鋼產量才15萬噸,糧食僅11318萬噸,人均國民收入僅27美元,不足亞洲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都在等着看共產黨的笑話。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並沒有被這些困難所嚇倒,在從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29年中,我們經歷了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七年,開始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十年,動亂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和在徘徊中前進的二年。但可以説,這29年,其本質主流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中前進,社會主義事業在曲折中發展的29年,是深刻影響新中國歷史發展的29年。這29年的成就包括:第一,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人民翻身當家作主人;第二,經過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第三,開展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兩彈一星”等科研成果是最集中的體現;第四,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人民羣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顯著提高;第五,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進行了抗美援朝、援越抗美、西藏平叛等重大斗爭,捍衞了國家主權,進入了聯合國,恢復了中美、中日邦交,積極促進世界和平與進步事業,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第六,黨的領導地位不斷鞏固,黨的組織日益壯大發展,成為領導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力量。1952年至1978年工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率為8.2%,國內生產總值按不變價格計算,1952年為679億元,1976年增加到2943.7億,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水平,農民從1952年的62元增加到1976年的125元,城市居民同期從148元增加到340元。29年的歷史,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從根本上改變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世界上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

滄桑鉅變的33年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是建國以來在黨的歷史上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對黨、國家、全國人民有決定意義的關鍵性會議,實現了具有深遠意義的歷史性轉折。這次會議標誌着中國從此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歷史時期。

33年來,在“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第一要務”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國的經濟一直保持着平穩較快的增長,從1978年至XX年,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60倍,“十一五”收官之際,已躋身於世界第三。2011年以來,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國內又遭受了雨雪冰凍,汶川、玉樹大地震,西南大旱,舟曲泥石流,洪澇等一系列災害,但經濟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人均gdp比XX年翻一番,到2011年二季度,中國的gdp超過日本,躍居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和財政收入分別達到2.4萬億美元和6.9萬億元,位居世界前列,在全世界500種工業產品中,中國有220種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解放前,我國只能用自己造不出來的“洋火”、“洋油”、“洋釘”,而現在,我們擁有了不少“世界之最”,速度最快的高速鐵路,“和諧號”列車——時速達486.1公里,運算速度最快的計算機,“天河一號”——每秒運算2507萬億次,還有高空風力發電,三峽水利框紐工程等等。人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175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達5153元,全國有8億户用上了移動電話,中央還拿出1.6萬億元,解決困難羣體生活,國家實行義務教育,改革醫療制度,讓老百姓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

新中國的發展,也讓世界驚歎。滄海桑田,神州鉅變。看今日之中國,兩彈一星舉世震驚。神舟飛船,直上雲天。南極雪野,科研正熱。萬里邊防,紅旗招展。一座座現代化的城市,拔地而起。一條條現代化的高鐵,神州布遍。世博盛會,我們承辦。百年奧運,我們夢圓。作為一個當代中學生,唯有用刻苦努力的學習,唯有用不斷地進步報答我們的祖國。毛主席説過:“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讓我們迅速行動起來,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來,在不久的將來,讓我們肩負起建設祖國、創造歷史的神聖使命!

90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科學的思想路線,深入研究中國國情,不斷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實踐中探索自己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新中國成立後,在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設的規律,試圖走出一條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實行改革開放,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制定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逐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是因為不斷在奮鬥中探索、在探索中奮鬥,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才有了正確方向,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艱辛努力才取得了巨大成功。

九十年的風風雨雨,鑄就了黨的信念,

九十年的坎坎坷坷,使我們的步伐更加堅定!

我們在探索中找到了閃光的目標,

我們在追求中鑄造出新的輝煌!

於是您數以萬計的英雄兒女,在鮮紅的黨旗下前進,再譜風流之歌,重寫英雄篇章!

萬眾一心,我們緊跟黨的方向;披荊斬棘,我們的腳步邁向遠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xinde/3nkj0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