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緬懷抗疫英烈哀悼活動心得體會寫作素材

緬懷抗疫英烈哀悼活動心得體會寫作素材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在抗擊疫情的嚴峻鬥爭中,一批醫務人員、幹部職工、社區工作者因公殉職,許多患者不幸罹難。

緬懷抗疫英烈哀悼活動心得體會寫作素材

今天,北京天安門、新華門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所在地,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以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中南海懷仁堂前氣氛莊嚴肅穆,門楣上懸掛着黑底白字橫幅“深切悼念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習近平等佩戴白花,來到這裏,神情凝重面向國旗肅立。

10時整,防空警報鳴響,習近平等向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

3分鐘,180秒,哀思充滿心間。

英雄的祖國,英雄的人民,書寫了人類歷史上可歌可泣的抗疫篇章。

3分鐘,180秒,警報響徹神州。

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征程中又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

這一刻,湖北、武漢和全國各地,人們靜立垂首、萬分悲痛。汽車、火車、艦船鳴笛聲聲、久久迴盪。

英雄走好!今天,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國家以最高的祭奠向英雄哀悼,人民以最深的懷念為英雄送行。

逝者安息!今天,江水嗚咽,山川悲鳴,祖國母親肝腸寸斷,億萬同胞淚飛如雨。

互聯網上、朋友圈中,人們自發參與哀悼活動,追思之情綿綿不絕。

舉國哀悼,是對逝者的尊重與緬懷,也是對生命的關愛與珍視。

一位武漢市民説,我們不會忘記那些逝去的生命,從悲痛中重振,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告慰。

一位援鄂醫療隊的“90後”黨員説,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這就是我們從這場戰“疫”中汲取的力量。

慎終追遠,這莊嚴肅穆的儀式,寄託着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情,也昭示着慨然前行的奮發之志。

逝者安息、生者奮進!

國旗半垂,汽笛長鳴,舉國同哀。

2020年4月4日,全國性哀悼活動舉行。上午10時,防空警報鳴響,習近平等向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3分鐘。

這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對生命的最高尊重。截至4月3日24時,境內因新冠肺炎病亡人數為3326人。數字背後是一個個曾經鮮活的生命,是與我們血脈相連的同胞,曾經並肩作戰的同袍。今天,以國家的名義,深深哀悼,是向逝去的生命致哀,是向堅韌不屈的生命致敬,是向人間大愛的致謝。

這是一個國家和民族信心力量的最強凝聚。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全面戰、阻擊戰中,“眾志成城”是最堅固防線。它讓我們更加堅信,只要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就一定能夠應對前進征途上的各種複雜局面,戰勝各種可能出現的艱難險阻。今天,以國家的名義,深深悼念,把英雄的不屈奮鬥寫入史冊,標註成珍貴的民族記憶,是哀思,也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戰“疫”仍在繼續。我們沉痛祭奠,願逝者安息;我們肅立默哀,願生者奮進,化悲痛為力量,攜手並肩應對挑戰,開創充滿希望的明天。

為了生命,我們必將全力以赴!

沒有轟轟烈烈的語言,只有實實在在的行動。這些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中華兒女,是這場戰“疫”當之無愧的英雄。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他們平凡而又偉大的人生。

英雄走好!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醫務工作者、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志願者……面對洶湧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一羣又一羣平凡的人,在危難中挺身而出,在重壓下義無反顧。

沒有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他們捨生忘死、前赴後繼,把熱血和生命都獻給了國家和人民,把無盡的緬懷與思念留在了神州大地。

今天,全國上下以崇高的敬意緬懷抗疫英烈,以深深的哀悼追思逝世同胞。

一束黃菊祭英魂,一杯濁酒思親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以身殉職的英雄,有的是直接參與一線救治工作的白衣戰士,有的是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公安幹警,有的是用真心真情扶危助困的社區工作者。面對疫情和危難,他們都是最美逆行者,用生命踐行使命,用熱血守護家園。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用臨危不懼的氣概點燃新時代的航燈,用赴湯蹈火的精神鑄就新時代的脊樑!

春風送暖,又到清明時節,告慰抗疫英烈和逝世同胞的最好方式,就是繼續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不斷鞏固舉國戰疫成果。經過艱苦努力,以武漢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目前全國絕大多數地區已是低風險地區,復工復產安全有序進行,多個省份已經陸續開學復課。3月25日零時,湖北按下了“重啟鍵”,武漢以外城市解除離鄂通道管控;3月28日起,武漢市軌道交通重啟,久違的“頭班車”鳴笛出發;4月8日零時,武漢將“解封”,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時隔兩個多月,一個漸漸鮮活起來的武漢和湖北,穩步走進了明媚的春天。

戰疫成果來之不易,鞏固發展國內疫情防控向好形勢更需全力以赴。當前境外疫情呈加速擴散蔓延態勢,國內疫情輸入壓力持續加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是疫情防控工作重中之重。我們要繼續毫不放鬆抓緊落實各項疫情防控工作,迎難而上,主動作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以戰疫必勝的信念堅決打贏防疫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面對新冠病毒這個全人類共同的敵人,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中國已對近百個國家及世衞組織、非盟等國際組織提供緊急援助,包括提供檢測試劑、口罩等醫療物資。中國對外力所能及提供援助的同時,也呼籲國際社會開展合作,攜手抗疫。

一部人類文明史,也是一部人類與疾病、災難不斷抗爭的歷史,在這個艱苦卓絕、不屈不撓的抗爭過程中,人類文明不斷取得進步和提升。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抗疫英烈和逾3000名同胞為此付出了生命,這個代價不能白白付出。我們必須加倍努力奮鬥,認真總結經驗,不斷提高防疫減災水平,不僅以此告慰逝者,更為生者創造健康和諧的幸福生活。

逝者已逝,英魂長存,慎終追遠,催護新生。讓這深深的哀悼,濃濃的追思,化作生者前行的強大力量,讓我們踏上決戰疫情新徵程,前赴後繼直至全勝。

下半旗誌哀,是對逝者表達哀悼與追思的一種儀式,這個儀式是鄭重的、嚴肅的、深沉的。正如部分媒體報道,風中飄蕩的半旗旗角,栓繫着人們的目光,也栓繫着人民的情感。

魂斷最是春來日,一齊彈淚過清明。清明節,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為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誌哀,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於清明節舉行下半旗誌哀儀式。

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我們的同胞做出了很大犧牲,有人甚至付出了生命,國家也付出了很大代價。清明節是追思故人的節日,在此節點下半旗誌哀,讓儀式更顯莊嚴肅穆,也表達了全國人民對抗擊疫情中的犧牲烈士和去世同胞的追思。

新冠肺炎疫情波及範圍廣,在疫情中我們有同胞因為感染新冠肺炎去世,還有些同胞是為了保衞他人的生命而犧牲,下半旗是整個國家對他們的一種哀悼。這也表現出國家對人民的重視,體現出國家對因疫情逝去的生命的尊重。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在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時,我們迎來了追思懷遠的清明節。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4月3日發佈公告,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從上午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慎終追遠,民歸德厚。作為中華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承載着人們對逝去故人的祭奠和思念,對禮俗社會人倫情感的尊重,因而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節日。清明節祭祀先人,是中國傳統社會“敦倫盡分”的環節,也是中國傳統禮俗文化不可或缺的功能。

清明祭奠先人是不可或缺的傳統習俗,但祭祀的方式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特徵。與往年不同,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雖然當前國內疫情傳播被基本阻斷,但境外疫情仍在瘋狂肆虐,無症狀感染者等國內疫情防控的不確定因素也仍然存在。因此,民政部和許多地方政府大力推廣網絡祭掃等非現場祭掃方式,減少人員聚集,這是為了公共安全的理性倡議,得到了各地羣眾的自覺支持。

清明節不僅藴含着獨特的民族文化底藴,同時也反映着鮮明的時代精神特徵。現代社會交通和信息高度發達,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樣化,早已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推動傳統節日習俗的現代化轉變。近年來,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推動移風易俗,倡導綠色殯葬,提倡以敬獻鮮花、植樹綠化、網絡遙祭等更加綠色環保的方式祭祀先人。在消除山火等風險隱患的同時,也建構和重塑了現代文明生活方式的節日儀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相比於清明祭掃燒紙燃鞭等傳統習俗,用一顆虔誠和敬畏的心,表達對先人的緬懷和感恩,更接近清明節的本來含義。祭奠先人是為了更好地前行。逍遙文稿整理,對每一個普通人來説,清明節祭奠逝去的親人是接受一種孝親感恩的倫理薰陶;對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説,清明節祭祀英雄烈士更是一種民族精神的文化鍛造。

在這次巨大的疫情災難面前,不少家庭失去了至親,更讓人感念的是還有一大批白衣執甲的醫護人員,他們以“逆行”踐行使命,用生命守護生命。我們虔誠祭奠所有在這場戰疫中逝去的英靈,同時也衷心祈願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從疫情的陰影和恐慌中走出來,帶着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收拾行裝,重新出發。

天地清明,人間有情。其實,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清明節除了祭奠先人、寄託哀思之外,同時還有踏青遊春的文化內涵,古人也曾留下“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等經典詩句。氣清景明,萬物萌發,這是生命輪迴的節令啟迪,正像這段時間我們常用來相互告慰和勉勵的那句: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zy7eq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