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關於頤和園的美文:皇家御苑頤和園

關於頤和園的美文:皇家御苑頤和園

本站:頤和園代表着我國古代園林工藝的頂峯,優美的風景和風光令人心曠神怡,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皇家御苑頤和園》。

關於頤和園的美文:皇家御苑頤和園

藍天,暖陽,如果沒有風,北京的冬天會跟秋天一樣可愛。

即便有風,也阻擋不住我奔跑的腳步。

從頭到腳全副武裝,把自己包裹的像只北極熊,穿着高跟皮鞋就着西北風大冬天來頤和園逛園子的除了我,也沒有誰了。

公交車上望去,冬天的北京顯得不那麼擁擠了,葉子落光了,露出了光禿禿的枝幹,露出了藍藍的天空,路上的人行色匆匆,大街頓時空曠了許多。

公交車一路直達頤和園北門。

進了園子才知道,儘管風大,遊客並不少。適逢一個導遊正在給廣東的幾個客人講解,我便隨着他們一起遊園。

作為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始建於金代,佔地面積290公頃,主要由昆明湖和萬壽山兩大部分組成,其中水域面積佔全園的3/4。歷經幾個朝代,到了明代,這裏已經出現了“十里青山行畫裏、雙飛白鳥似江南”的美景。清代乾隆皇帝為了給其母慶賀六十大壽,不僅拓展湖面,又在山前、山後修建了不少建築,特別是長廊的修建更是神來之筆。乾隆皇帝把昆明湖挖成壽桃形,寓意向其母獻壽,又把甕山改名為萬壽山,並把此處園林稱為清漪園。1860年,英法聯軍入京,將清漪園、圓明園在內的“三山五園”燒成一片焦土。1885年,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重修園林,並改名為頤和園,取“頤養沖和”之意。

頤和園主要分為三個功能不同的區域,以仁壽殿為中心的政治區;以玉瀾堂、宜芸館及樂壽堂為中心的生活區;以長廊、昆明湖、蘇州街等為主體的遊覽區。園內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台等都已成為頤和園的代表性建築。

從北門進入,首先是正對仁壽殿的巨石,從正面看像是一個老壽星,面向仁壽殿,好像是給慈禧太后祝壽。在大殿前陳列着銅製的龍、鳳、香爐、太平缸等。龍鳳的位置與其它地方的陳設位置不一樣。在古代帝王的宮殿、園林內的龍鳳等吉祥物,陳列方式應該是龍在上,鳳在下;龍在內,鳳在外。在這裏因為慈禧太后卻成了“鳳在中央、龍陪兩旁”的格局。

導遊很幽默,帶着大家邊走邊普及園林知識,由仁壽殿左側的“抑景”,講到“對景”“添景”“借景”“框景”“障景”“漏景”,當你在兜兜轉轉中感覺乏味的時候,眼前豁然開朗,萬壽山、昆明湖……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此時的湖面結了一層薄薄的冰,在太陽的映照下,昆明湖好似一面明亮的玉鏡。遠處的萬壽山、佛香閣、十七孔橋,近處的柳枝、殘荷,讓你恍若穿越到了大清帝國。如果再來點雪,我想這銀裝素裹下的皇家園林就是一幅意境最佳的水墨丹青了。

沿着昆明湖畔前行,右邊就是著名的長廊,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一眼望不到頭。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上方的橫檻上畫着人物、花草、風景,徜徉其中,真的是“人在廊中走,景在身邊移”。

導遊説,文革中,頤和園被列為四舊,紅衞兵跑到頤和園,揚言要挖掉萬壽山,填平昆明湖。最先被毀的就是長廊的彩畫,後來被人刷上了白漆,文革結束後,還原這些彩畫時,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損。

在頤和園停留時間較長的還是生活區。這裏是慈禧遊歷頤和園時皇帝及皇后住的地方,緊鄰昆明湖,玉瀾堂以“湖水似玉、波瀾起伏”為意境,是當年光緒皇帝居住的地方。宜芸館,是皇后居住的地方。導遊在還原史實的過程中不失時機的講了很多市井傳説。

玉瀾堂為生活區的正殿,兩側有配殿,東為霞芬室,西為藕香榭。玉瀾堂的後面是通向宜芸館的穿堂門。導遊提醒大家看向門後,透過門上的窗户,我們看到的是一堵牆,其實不只配殿,連通向宜芸館的後門也被封死,這就是當年光緒皇帝被囚禁的地方。因為戊戌變法的失敗,光緒皇帝從此失去了人身自由,在這樣的方寸之地,光緒皇帝每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空,做了整整十年的囚徒皇帝,於1920xx年含恨而死。

宜芸館是皇后在頤和園居住的地方,居住在這裏的主人是大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后——隆裕皇后。這位隆裕皇后是慈禧的弟弟桂祥的女兒,傳説這是位醜皇后,與光緒皇帝只有夫妻之名,既不得皇帝的寵,也不受她的姑母慈禧太后的待見,但是這位備受屈辱的皇后卻用她的手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辛亥革命後,她被推上了歷史的舞台。面對各方的壓力,她束手無策,只有退位一途。1920xx年2月12日,她代表大清王朝簽發了最後一道上諭——《退位詔書》。從此,清王朝268年的統治宣告結束。

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終將阻擋不了歷史的車輪,一切終將在滄桑起伏中化作過往雲煙。多年後,繁華落盡,洗盡鉛華,不過給後人留下笑柄罷了。

風愈來愈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zy779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