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學習建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學習建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説到預習,我們並不陌生,從上學開始,老師就要求我們預習。預習,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是學好新課,取得優良成績的基礎。如果不搞好課前預習,上課時就會倉促上陣,心中無數,不得要領。但從實際情況看,大多數同學並沒有真正理解預習的重要意義,或者沒有真正掌握預習的方法。因此,不是缺乏預習就是所進行的預習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殊不知,預習是學習跑道上的起點,起跑不搶先,後面的長途又怎能輕而易舉地領先呢?

學習建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無論什麼課程,你不提前預習,上課時都不能達到好的效果。因為沒有預習,就不能瞭解本課的重點、難點,不能知道自己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聽講時只能是被動接受,再怎麼認真,也不可能有非常高的效率。所以説,不會預習,就談不上上課認真聽講。

即使有些同學確實上課聽講時很認真,但,由於你對課堂內容的陌生,我想,課堂上大概就有一半的時間你在揣摩老師剛才説的話是什麼意思,是被動接受,而不能像有預習的同學那樣,是在深化。一個是剛剛接受,一個已經在深化,你想想,那你不是掉隊了嗎?課堂上一半時間讓你來掉隊,你樂意嗎?

概括而言,預習主要有這樣幾點作用:

1、提高聽課效率。通過預習,就可以知道自己哪些內容懂了,哪些內容還不懂,因此聽課的時候能夠抓住重點和難點,集中精力加深理解;

2、減輕聽課壓力。在預習中,通過了解本節的中心內容、重點、難點與疑點,做到心中有數,增強了課堂聽講的針對性。上課時重點理解與記錄老師補充的內容及自己預習中沒理解的部分,這樣可以提高筆記的效率,節省筆記時間;

3、鍛鍊自學能力。預習本身就是一種自學,在預習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強化的是獨立思考,從而可以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自學能力,養成自學習慣。

會不會預習,能不能堅持預習,往往成了學習成績好壞的重要前提。

◎預習的關鍵在於掌握知識結構

◎要選擇好預習重點

◎要安排好預習的時間和內容

◎要掃除學習新知識的障礙物

◎預習應在課本或筆記本上留下痕跡

◎預習中應自覺完成部分自選練習題

◎要根據自己的實際,不要全面鋪開

◎要學會使用工具書

預習的關鍵在於掌握知識結構

大家都上過討論課,或者曾經在課堂上發言吧。如果事先沒有預習,這時候就只能光聽別人説,自己説不出來。所謂預習,就是事先瀏覽下次要學習的內容。現在的課堂討論越來越多,需要有充分的基礎知識作後備。事先有準備,課堂上才能有的説。

那麼,應該如何進行預習呢?預習,並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不必透徹地明白所有內容,只要帶着一種輕鬆的心態,瀏覽一遍明天上課要學習的部分就可以了。只要瞭解明天要學什麼,就算是很好地完成預習了。這看似簡單,但經過這樣一個過程,上課聽講時就會快速明確地領會老師講課的重點。

可以在上課的前一天,或者開始上課之前,閲讀教科書,進行預習。需要注意的是,需要看的是教科書,而不是參考書,如果用參考書進行預習,不僅會大量增加學習內容,效果也不明顯。

在看課本的時候,不需要閲讀所有內容,只要把大標題、小標題以及圖表等看一遍就行。預習的重點不是學會知識,而是掌握整體結構。預習的作用就好象第二天你要去旅行,提前先看看地圖。在看地圖時,你要明確自己要去的地方叫什麼名字,在什麼方位,與哪些地方相臨,從什麼地方出發,路上大致經過哪些地方。這些都知道了,第二天出發,就會心中有數。也可能有迷路的時候,但因為大方向不會錯,所以可以逐步打聽找到終點。但如果沒看地圖,第二天必然暈頭轉向。甚至連打聽路都不知道從何説起,這樣自然很難找到目的地。

這樣説,是指預習的首要任務是大致弄清楚即將展開學習的章節的主要內容、學習目的、學習思路、整體結構,不要求你花很多時間去摳得很細。這些弄明白了,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如果在某些小地方遇到了“坎”,也不是非常可怕,你完全可以暫時跳過去,先跟上教師的整體進程,保證和“大部隊”在一起,這樣,你的學習就永遠不會比別人落下太多,不會掉隊。

預習時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標記出來。在上課的時候,就可以重點聽老師講解這部分內容。

預習,可以增強課堂上的自信和參與感,而且,也能更加享受課堂時間。

要選擇好預習重點

一般來説,除了教師安排的具體預習任務要完成外,預習的重點,應該放在自己的弱勢科目上,或者是某些課內聽課任務重、非得靠課前預習來輔助完成聽課任務的科目。也就是説如果不預習,聽課就很困難,或者效率低,那麼就一定要安排預習。反之,如果不預習,聽課也能很順利,收效高,則不安排預習也無妨。

當然,預習的重點,也不一定全在弱勢科目上。有些科目教師要求預習,或者教師教得不容易讓人理解,或者教師講課跳躍性強,或者教師講課只揀教材內容中重點部分講,在這些情況下都要求同學們應該預習。總之,預習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需要。

各學科預習的重點不同,老師經常會提出具體要求。拋開這些具體預習不談,對七年級的同學而言,在第二天新課開始之前至少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明天所上的科目是什麼?每個科目該講授什麼內容了?自己可能會在哪些地方遇到困難呢?

要安排好預習的時間和內容

要根據教師的教學進度、教材本身的內在聯繫和難易程度,確定預習的內容和時間。自學能力較強的同學,可以提前一星期自學下星期要學的新課,也可以先初步學習一遍新教材,然後在上課之前(一天或一星期)再自學一下(次日或下星期)要學習的內容。預習的時間,一般安排在完成當天功課之後。當然,時間的安排要服從整體計劃。預習的時間要根據實際來安排,不要因預習佔用過多的時間而打亂了學習的整體計劃。時間多時,可多預習一點,鑽得深一點;時間少時,可少預習一點,鑽得淺一點。有些疑難問題解決不了是正常現象,預習不可能將全部新內容學透。

要掃除學習新知識的障礙物

很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常常是因為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突然用到了以前學過的某個舊知識,但這個知識自己印象已經很膚淺甚至想不起來了,而老師又很少就這些內容花費太多時間帶同學們温習,自然會影響學習效果。

新教材與學過的舊教材是連續的,新知識是建築在對舊知識的理解基礎之上的。因此,預習的任務之一就是及時消滅這些障礙物。在預習中要有意識地想一想,學習這些新內容需要用到哪些舊知識,這些知識自己是不是存在問題。如果是,就要在預習時及時複習,加以鞏固和彌補,為第二天的新課掃平道路,新課的學習自然就順利多了。如果舊知識的缺陷過多,就應該利於課餘時間,系統地進行補習。

預習應在課本或筆記本上留下痕跡

俗話説:“不動筆墨不讀書。”預習也是一樣,必須養成勤動筆的習慣。在預習的過程中,你哪些地方明白了,哪些地方存在疑問,哪些地方有了感受,都應在課本上做出批註或在筆記本上加以整理。動筆的過程,就是掌握新知識的開始。一般來説,預習筆記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每一課(或每一章節)中的學習重點、整體結構、內容摘要(包括自我練習);二是每一課(或每一章節)中包括的幾個緊密聯繫的主要問題;三是通過自學思考尚未解決的疑難問題;四是所查資料中有關內容的摘抄,並註明出處;五是主要心得體會,包括對新知識的理解、對疑難點的初步思索等。當然,這五個方面不一定每次筆記都記全,要從實際出發,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靈活處理。有同學認為,做預習筆記的話一定會延長時間。其實恰恰相反,預習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而把自己預習的初步成果整理成筆記,在聽課、複習和完成作業時就會自如多了。這就需要我們把接觸新知識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種種思維的火花及時記錄下來,從而提高自己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當然,預習的初始階段,難度會感覺稍大一些,可簡單處理,要準備一支鉛筆,在對要預習的章節內容有了大概的瞭解之後,要用鉛筆邊讀邊寫寫畫畫。努力在課本上勾勒出重點內容,並寫出自己初步學習的點滴思考。這些寫在書上的痕跡是留待上課時進行驗證的,它可以督促自己在聽課過程中更加專注,肯定不會心不在焉。當然,用鉛筆只是便於隨時塗改。

預習中應自覺完成部分自選練習題

對學有餘力的同學而言,結合課前預習,做些自選練習題,及時驗證自學效果,對達到預習的目的也很重要。因為在獨立完成練習的過程中,可以使自己預習的實際結果凸現出來。還可以進行一些必要的而又可能做到的實際操作、現場觀察、調查研究,以豐富感性認識,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增強學習新內容的興趣。

要根據自己的實際,不要全面鋪開

預習的好處固然很多,但需要一定的時間,為了保證預習的質量,我們最好先從基礎學科(語文、數學、外語、理化)或個人感到困難的學科中選出一兩門進行試點,取得經驗後再逐步展開。對於個人的優勢學科或較易掌握的內容可以不預習或少預習。

要學會使用工具書

預習的目的是解決學習中的困難,要努力通過查閲工具書或相關的圖書資料把一些模糊的問題弄清楚,無形中,自己的知識面會不斷得以拓展,學習能力也會不斷提高。因此,在你的案頭,擺放好常用的工具書,例如“漢語大辭典”、“英漢詞典”等,以便自己需要的時候伸手就能夠取到,對學習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xoqyp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