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七夕節(3篇)

七夕節(3篇)

七夕節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説:“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裏,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七年級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説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人們傳説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七夕節(3篇)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工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七夕的小資料大家都知道了嗎?是不是很有趣?我也想聽聽你們的資料,可以告訴我嗎?如果想,就讓我聽聽,好嗎?

五年級:孽火

七夕節

七夕是我們村裏喜慶的日子,家家户户都把客人請到家裏作客,整條村子都喜氣洋洋的。

那一天來臨了,家裏就把桌子和椅子通通都拿出來擺齊,然後請酒樓的廚師和雜工來做菜,如果是自己做的會忙不來,就情來幫忙哦!

那家酒樓的菜真的很好,他們非常認真的,細心的去做好每一道菜,菜做出來了,我目瞪口呆的,多麼完美啊!很多路過的客人都圍觀起來,其實是我們一家和許多家的人一起請他們來的,因為酒樓的老闆也接上門為客人服務的,所以他們就來了。到了吃飯了,入席我們家的客人,看到了桌上的菜説:“賣相很不錯噢。”吃完後他們更加讚歎不已,我覺得做菜的廚師和雜工是非常辛苦的,我們在這裏吃、喝,他們卻在清潔做完菜的工具,很不適合,我們在高興,他們在工作,所以我就拿了兩瓶大大的汽水出去送給他們喝,讓他們心裏高興,我們也開心了。

走到小街上,看見有些人在擺地攤賣東西,擺的都是琳琅滿目的玩具,精緻的飾品和晚上會更亮的熒光棒,許多的小朋友都買了自己喜愛的玩具和其它的東西,擺地攤的東西真的非常的多,購買的小朋友也越來越多,小街上就非常的熱鬧!

到了晚上,晚飯也非常的豐富,非常的美味,客人也吃的很開心,晚飯結束後,我們搬着椅子去村裏的籃球場看粵劇團的演出,每到七夕節,我們村都有粵劇看做三個晚上,這是我們村裏的村委會請回來的,我們把椅子拿到前面,這樣就看得非常清楚了。到了八點,粵劇團開場了,表演的人出來了,每個人都化了粧,很好看,劇也非常精彩,在粵劇表演中,我有一個人非常敬佩的,他就是那個粵劇團裏的文武生兼花旦,他不但唱得棒,還會唱女聲,非常棒,戲也做的精彩不已,大家都喜聞樂見,多開心啊!粵劇看完了,大家都戀戀不捨的,非常期待明晚粵劇團的演出,我非常想去後台問那文武生拿張簽名照,因為他實在太棒了,可惜我沒有去,因為實在太晚了,我要回家了,我也不想去打攪他,他演出了也非常的辛苦,非常的累,就這樣,這個充滿喜慶、快樂的七夕在晚上的十二點悄悄的走了,走得無聲無息了。

七夕這個節日,讓我們整條村子充滿喜氣,讓來到家裏的客人充滿歡樂,讓小朋友們充滿聲,這個節日是永遠都忘不了的!

聯安國小四年級:天瓶

七夕節

由於地域文化的差異,同一個七夕節,全國各地的節日活動內容也各不相同,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特色。

在江蘇嘉興塘匯鄉古竇涇村,有七夕香橋會。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着的線香)搭成的長約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樑,裝上欄杆,於欄杆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着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説中的鵲橋傳説衍化而來。

在陝西,七夕夜女孩子們則要用稻草紮成個一米多高的“巧姑”之形(又叫巧娘娘,即織女),並讓她穿上女孩子的綠襖紅裙,坐在庭院裏;女孩子們供上瓜果,並端出事先種好的豆芽、葱芽(即“種生”,婦女們稱巧芽芽),剪下一截,入擴一碗清水中,浮在水面上,看月下的芽影,以占卜巧拙;並穿針引線,競爭快慢;舉行剪窗花比賽,以爭智巧。

在福建,婦女、女孩子們擺設香爐和各式祭品:茶、酒,花瓶中插花,還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和織女用的脂粉。祭拜雙星後,即把獻給織女的脂粉分成兩半,一半投向屋頂給織女,一半自己梳粧美容。相傳與織女共用脂粉,可使自己的美麗容貌保持不衰。而五子的擺設,寓有求生育之意。婦女們並吃茶食瓜果,玩乞巧遊戲。

在廣東,最重視七夕節的是清代、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

的盛況,民間多稱“拜七姐”。據參加過民國年間的“拜七姐”活動的老人回憶,廣州西關一帶,尤為盛行“拜七姐”。活動一般是在少女少婦中進行(男子與老年婦女只能在一旁觀看,並行禮祭拜而已),預先由要好的十數名姐妹組織起來準備“拜七姐”,在六月份便要將一些稻穀、麥粒、綠豆等浸在瓷碗裏,讓它們發芽。臨近七夕就更加忙碌,要湊起一些錢,請家裏人幫忙,用竹篾紙紮糊起一座鵲橋並且製作各種各樣的精美手工藝品。到七夕之夜,便在廳堂中擺設八仙桌,繫上刺繡台圍(桌裙),擺上各種精彩紛呈的花果製品及女紅巧物,大顯女兒們的巧藝。有用剪紙紅花帶圍着的谷秧、豆芽盤,盤中點着油燈,燈光透出彩畫薄紙燈罩,豔彩奪目;有精心佈置的插花,幽香四溢的白蘭、茉莉、素馨及其他鮮花插在銅瓷花瓶裏;有茶匙般大的荷、玫瑰、夜合、山茶插在小盆中,一朵真的配一朵假的,真假難辨;還有把蘋果、桃、柿等生果切削拼疊成各種鳥獸等形狀的果盤;寸許長的繡花衣裙鞋襪及花木屐;用金銀綵線織繡的小羅帳、被單、簾幔、桌裙;指甲大小的扇子、手帕;用小木板敷土種豆粟苗配細木砌的亭台樓閣,總之是越細緻越顯得巧。又用米粒、芝麻、燈草芯、彩紙製成各種形式的塔樓、桌椅、瓶爐、花果、文房四寶及各種花紋和文字的麻豆砌成的供品;還掛一盞盞的玻璃或彩紙的花燈、宮燈及柚皮、蛋殼燈(上雕山水花鳥圖案),動物形燈。最惹人愛的,是女兒們用綵綢扎制的精美的雛偶,即布娃娃。雛偶有牛郎、織女及一對小兒女的形象,一般放於上層,下邊是吹蕭彈琴舞蹈的小兒形象,慶賀雙星相會之意。還有“西廂”、“紅樓”、“楊門女將”

等成套的戲劇人物形象(也與瓷塑雛偶,是家長買給小兒女作節日禮物的)。另外,當然也少不了陳列化粧用品,如小胭脂盒、鏡、彩梳、絨花、脂粉等,既供織女使用,也供女兒們自用。還有蠟制瓜果、小動物等。此外就是甜鹹點心、茶、酒、瓜子、花生等食物,必不可少的是燭台、香爐、插上香燭,並用最好的檀香點燃。

標籤: 七夕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xo7wl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