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天壇導遊詞(精選20篇)

天壇導遊詞(精選20篇)

天壇導遊詞 篇1

大家好!今天咱們一起來到了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天壇。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祭祀建築,建於明代永樂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

天壇導遊詞(精選20篇)

現在請大家跟隨我從北門進入。一進門大家就可以看見四排整整齊齊的綠松樹,中間這兩排是龍柏,兩旁則是高大的松柏。走過門洞,走上台階,就是著名的祈年殿。祈年殿四周的圍牆是方方正正的,而祈年殿本身從下至上都是圓形的,這代表了“天圓地方”。殿中有28根柱子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最長也是最精美、紅色雕金的四根柱子,位於中央,叫“龍柱”,又叫“通天柱”,代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第二種是位於中圈硃紅色的十二根柱子,叫“金柱”,代表一年中的十二個月。第三種是位於外圈與殿身成一體的十二根巨柱,叫“檐柱”,代表一天中的十二個時辰。第二種加第三種24根柱子代表了一年中的24個節氣,三種總共28根柱子代表了28個星宿。殿裏有八把椅子意味着有八個皇帝,前面放着他們的牌位。殿中有上貢的牛,桌上還有許多食物,都是用來祭祀的。等祭祀完成後就要把牛羊等動物放到殿外的燔柴爐裏燒掉。

接下來我們要從祈年殿南門直走先去皇穹宇和迴音壁,不過遺憾地告訴大家,由於以前有人不愛惜公物遺產,在迴音壁上亂塗亂刻,現在已經用鐵柵欄封上了,希望大家參觀遊覽時要愛護公物遺產。之後我們再去圜丘,大家可以站在天心石上吼兩嗓子,聲音可非同一般呀,一定是又濃厚又洪亮。

現在我們就出發了……

天壇導遊詞 篇2

親愛的遊客們,大家好!歡迎來到北京著名的旅遊景點——天壇。我是你們的導遊丁培爾,大家能夠叫我丁導。

天壇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始建於明朝,是我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29處景觀之一。下面請大家跟着我,一齊去參觀天壇的主體建築——祈年殿。

祈年殿建於1420年,是天壇最早的建築物,也是北京旅遊的標誌。1751年修繕後,改名為祈年殿。數年後按原樣重建,就是我們此刻看到的樣貌。祈年殿四周的圍牆是方方正正的,而祈年殿本身從下至上都是圓形的,這代表了“天圓地方”。

殿中有28根柱子,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最長也是最精美、紅色雕金的四根柱子,位於中央,叫“龍柱”,代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第二種是位於中圈硃紅色的十二根柱子,叫“金柱”,代表一年中的十二個月。第三種是位於外圈與殿身成一體的十二根巨柱,叫“檐柱”,代表一天中的十二個時辰。第二種加第三種24根柱子代表了一年中的24個節氣,三種總共28根柱子代表了28個星宿。據説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設計建造的。天壇的美景説也説不盡,看也看不完,大家能夠細細欣賞。

天壇公園是文化遺產、名勝古蹟,遊玩時請注意愛護文物,不要亂塗亂抹,並注意環境衞生。兩小時後我們大門口見,祝大家玩得開心!

天壇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天壇是明朝永樂皇帝建成的祭天聖殿,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圓南方,寓意天圓地方。乾隆年間,將大祀殿改為現在祈年殿,將屋頂改為藍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羣。

這一祭天聖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聯軍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了八國聯軍的蹂躪,新中國成立以後,這裏成了着名的旅遊景點,還有很多健身的人們。

現在就讓我們沿着當年皇帝登壇的線路開始遊覽。

現在我們是沿着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在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壇有兩道圍護牆,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説法。每道牆都有四組門,門的大小都不一樣,這是因為中門是皇帝專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從左側的進入;而其他的官員只能從右邊最小的門通過。來到圜丘壇下,我們馬上就要開始登壇了,不過要請您留心數一數,每一層壇面有多少台階。到了最高層,大家都會發現,壇上所有的階數,都是九或九的倍數。這些難道都是巧合麼?當然不是,因為古人認為九的極陽數。所以工匠們變用這個數字來賦予圜丘壇的“崇高”之意。

謝謝你們來北京天壇,歡迎下次再來啦!

天壇導遊詞 篇4

天壇是中國帝王的專用祭壇,歷朝歷代帝王在國都都有類似的專用建築,用來祭天。

這裏看到的是明、清兩代的天壇。

古人見到天高遠莫測,虛空浩渺,它日明月輝,斗轉星移,冬去春來,寒來暑往,行雲布雨又雷迅風烈。既有一定規律,又變化萬千。對人類來説既可以賜福,又可降災,是決定世間萬物的至高無上的主宰。連人間的最高權威者——皇帝,也只好自稱為“天子”。

在科學尚不夠發達的古代,“祭天”最主要是表達對大自然的崇拜與尊重,同時也表達了古人想掌握大自然的願望。另外,“祭天”也是一種禮儀,通過嚴肅、繁細的禮儀,突出帝王的地位,強調帝王是上天的代表,是王權神授,從而強調帝王在人間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xx年),它位於北京正陽門外東側,佔地面積273公頃,南為方形,以象徵“天圓地方”。周圍築壇牆兩道,將全壇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內壇又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北部叫“祈谷壇”,南部是“圜丘壇”。天壇正是“祈谷壇”、“圜丘壇”兩壇的總稱。

一、圜丘櫺星門外

“圜丘”有兩道壇牆圍護,每道牆均設有四組櫺星門,共二十四座,稱“雲門玉立”。穿過櫺星門,可以看到一座圓形漢白玉石台——圜丘。圜丘始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石台共分三層,在我們登壇的過程中您可以親自數一數,每層究竟有多少級台階?

二、圜丘台上

我們終於登上了最高層,也就是第三層台面。您可能已經注意到,每登上一層都同樣要踏過九級台階,我們在低頭看看這枱面上所鋪的石板,中心一塊圓形的叫“天心石”,其外共環砌着九圈巨大的扇形石板,從中心向外第一圈是九塊,以後每圈依次是九的倍數,直到最外面的第九圈,恰好是八十一塊。好!讓我們抬起頭來看一看台面周圍的石欄板,各方向也都是九塊;再仔細看中層和下層石欄板,各方向依然為九的倍數。圜丘上下到處藴藏着“九”這個神祕的數字,究竟是為什麼呢?

原來,根據古代因陽五行之説,天屬陽,地屬陰;奇數屬陽,偶數為陰。所以理所當然“九”這個陽數中最大的數就是“天數”了。

再注意這下大上小的三層圓形石台的直徑,如果測量一下就會知道,它上層直徑是九丈;中層直徑是十五丈;下層直徑是二十一丈,不僅全為陽數,而且三層台面直徑相加之和等於四十五丈,恰為“”之數,連皇帝也為此稱為“之尊”。這樣巧妙的設計,使虛無縹緲的天,通過重疊的圓形和無數個“九”的組合,體現了古代匠師們的高超技藝。

好了,講了這神壇的奇妙建築,我再給您介紹一下祭天大典的情景:每年冬至日是皇帝舉行祭天大典的日子。大典時,這枱面北側供奉“皇天上帝”神位,其東西兩側依次供奉皇帝列祖列宗的神位。台南廣場上排列着龐大的樂隊、舞隊。皇帝身着祭服,在莊重的中和韶樂的襯托下,跟隨導引官的恭導登上祭壇。樂奏九章,典儀九程。九項禮儀進行完畢,各神位前所供的貢品分別送到燔柴爐焚燒,以示送到天上,大典就全部結束了。於是,皇帝回到紫禁城 等待上天的降幅。

需要特別一提的是,這枱面中心的“天心石”,也就是皇帝恭讀“祝文”的所在石板。它有一種奇特的聲學現象,在這裏“讀祝”聲音特別洪亮,猶如加裝了擴音器一般。至今,這聲學現象仍不減當年,您不妨也站在上面試一試,體會一下那神奇的效果。

三、 琉璃門外

我們面前這座建築羣叫“天庫”,它的三座琉璃門磚體均為澄槳石磨磚對縫精心砌築,頂上覆蓋天 青色琉璃瓦。檐下樑枋斗拱不用木材,全部是琉璃燒製,造型考究,巧奪天工。

四、天庫院內

這座圓形院落就是“天庫”,是平時供奉“上天”及諸神位的地方。大典時將神位請上圜丘,平時就供奉在這裏。我們眼前聳立的就是“皇穹宇”大殿。它始建於明嘉靖九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皇穹宇大殿是一座圓形單檐的傘形建築,高17米,直徑達19米,高大又十分精巧玲瓏。它上有一個藍色琉璃屋頂,正面是木雕菱花門窗。建築飾最高等級的合璽彩畫,整體坐落於一座3米高的圓形漢白玉石須彌座上。登殿台階中鑲嵌着一塊巨大的“二龍戲珠”漢白玉浮雕。雙龍一左一右,一升一降,栩栩如生,為古代雕刻佳作。好!讓我們沿着東側石階登上大殿。

五、皇穹宇大殿

這座大殿以內外兩環大柱承重,各為八根,殿鎏金斗拱向內收縮,承託圓形的天花藻井。藻井中心繪金龍圖案,叫“金龍藻井”,是非常精美的藝術作品,給人莊重祥和的感覺。

殿內正北位有一圓形石座,踏過九級石階,在最高位置陳列的金龍神龕內供奉着“皇天上帝”神版,稱正位。殿內東西兩側供奉的清朝前八先皇的神版,這些神位叫做“配位”。它們分別是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另外,天庫內東西兩側建有配殿,分別供奉着“日月星辰”和“風雲雷雨”諸神神位,稱“從位”。

六、迴音壁、三音石

下面,我給您講一講這天庫中名列中國四大聲學建築之首的“迴音壁”。兩個人分別站在院內東西兩座配殿後面,面北講話,雖然相距四、五十米,又有兩座配殿相隔,卻能夠清楚的聽到對方的聲音,就像打電話一樣,十分有趣。原來,這磚牆弧狀的牆體是由堅實的澄漿磚磨磚對縫,精工砌制的。牆面堅硬光滑,是聲波良好的反射體,還有精確的圓弧曲率的作用,因此保證了在牆一端發出的聲波,沿着牆面連續反射向前傳播而且損失又極小,所以能清晰的傳到另一端聽者的耳邊。

“三音石”是皇穹宇殿前正前方的第三塊石板,如果您站在那塊石板的中心,只要用力擊掌一次,您就能聽到從四面八方傳來的三次迴音。“三音石”也因此而得名。

七、九龍柏

天壇內共有柏樹六萬餘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柏就有四千株,它們是神壇的襯托。我們面前的這株古柏是一株五百多歲的檜柏。有趣的是它那直立粗大的樹幹和其它古柏的紋理不同,樹幹表層溝壑扭曲形成的造型,猶如九條蟠龍纏繞嬉戲,升降沉浮。這就是傳説中的“九龍迎聖”的古蹟。

八、成貞門

我們又回到了這條軸線上,面前這座高大的磚券門名叫成貞門,是圜丘和祈谷壇兩壇的分界。好!現在我們一道穿過這座成貞門,進入天壇的北部——祈谷壇。它是皇帝每年孟春(農曆正月)上辛日舉行“祈谷禮”的場所

九、丹陛橋

告別圜丘壇,我們走在一條寬闊的大道上,它將兩個獨立的祭壇連接起來,並組成統一的一條軸線,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壇的唯一通道。

丹陛橋橋面縱向以石條劃分為左、中、右三條路面。中間最寬的大理石路叫“神路”,是上帝專用的,任何人不能使用。皇帝只能使用東側的磚路。西側的磚路為大臣所用。 這個禮制規定和剛才我們看到櫺星門是完全一致的。走出一段路,我們會想到這分明是一條大道,為什麼叫做“橋”呢?首先,它比兩側地平面平均高出四米,在前面的大道下邊有一條券洞式的通道,是讓牛羊從那裏通過。它們將被趕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殺,然後製成祭祀供品。這個通道也被人叫做“鬼門關”。

説話間我們已經走出了一大段路程,您是否感覺到這條大道北高南低?您不妨回頭望望走過的路,這種感覺就更加明顯了。沿路向北走,在古柏的簇擁下,使您步步登高,不斷向上,一步一步向天庭走去。

十、具服台

現在您看到的這座石台叫“具服台”,也叫更衣台。它的面積25米見方,據説在“祈谷禮”大典前,皇帝就早早來到這裏等待。屆時,具服台上臨時支搭一方形黃段子的屋帳,俗稱“小金殿”。皇帝步入屋帳,脱去身上明黃色的龍袍,換上專用的天青色祭服,洗手恭候大典開始。典禮結束仍步行回到這裏,更衣後起駕回宮。

十一、祈年門

我們來到了祈年門,透過祈年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祈谷壇的中心建築——祈年殿。好!請隨我走進門內稍停一下,聽我給您介紹一下祈谷壇。

祈谷壇是一組龐大的建築羣,它包括祈年門、祈年殿、東西配殿、皇乾殿等一系列建築。我們面前的祈年殿是一座宏偉而極富中國風格的獨特建築,鎏金寶頂。三層出檐的圓形攢尖屋頂覆蓋着象徵“天”的藍色琉璃瓦,層層收縮。檐下木結構均飾以最高等級的“和璽彩畫”。其門窗採用菱花圖案,高貴莊重。下為三層圓形漢白玉精雕的石基座,層層向下,向外展開,看上去上下形狀統一而富於變化,色彩對比強烈而又不失和諧。我們自上而下的欣賞,使人感覺宏偉壯麗、神聖莊重;自下向上看去又給您層層旋轉、上升騰飛之感,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今天,祈年殿的光輝形象已成為古都北京的象徵。祈谷壇的環境給人以上屆的氛圍,難怪天壇英文譯名的意思為“天上的廟宇”、“上帝的宮殿”。

十二、祈年殿前

祈年殿座落在直徑90米,高6米,佔地約4000平方米的巨大的三層圓形石基座上。在中間台階上分別裝飾着一塊巨大的石浮雕,它叫做“殿前丹陛石刻”。三層石雕有着不同的內容:下層主題是“瑞雲山海”圖案;中層為“雙鳳山海”;上層是“雙龍山海”圖案。現在,請您把視線向石基的左側展開,就會發現石基的各層石欄的望柱頭和出水口的裝飾內容和丹陛石刻相對應。這三個主題寓意鳳飛祥雲之上,是古人對“天”的美好想象。另外,石基座各層台面的朝南方位都陳列有銅製香爐,典禮開始時在爐內燃燒起檀香木塊,一時香煙升起,異香四溢,正可謂“千尺爐煙天外轉,不是天宮四天宮”。

十三、祈年殿上

登上這漢白玉高壇,我們終於踏上了上帝的宮殿——祈年殿。請您走近些,我們來瞻仰一下這神聖寶殿的內景。大殿殿頂鑿井滿飾龍鳳和璽彩畫。青綠為底,飛金走彩,富麗堂皇。整個建築斗拱支架,卯榫疊插,堪稱中國木結構建築的傑作。

承託這三層巨大屋頂重量的是殿內的28根大柱。中間四根高19.2米,叫“龍井柱”,代表四季春、夏、秋、冬;在龍井柱外圍是12根金柱,代表一年的12個月;最外圍與門窗相連接的12根檐柱,代表一日的12個時辰;外圍兩層大柱共24根,象徵農曆的24節氣;殿內的28根大柱則代表28星宿。您看,殿內的結構充滿着對“天”的認識和寓意。

我們再注意一下大殿地面的中心,那裏有一塊直徑為88.5釐米的圓形大理石。這塊石板上有清晰的天然墨色紋理。珍貴的是這紋理竟和殿頂藻井中心的“龍鳳呈祥”浮雕圖案相同。這一為人工雕刻,一為天然形成,一上一下垂直相對,相映成趣,是鎮殿之寶。

讓我們把視線移到殿內的陳設上來。這是按照清代咸豐年間的歷史原貌來進行恢復的。殿內正面的雕龍寶座上供奉的是滿漢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後護金龍屏風。兩旁石台上奉安的是清朝前八代皇帝的神牌。以先祖先黃配祀上帝,用以強調“敬天法祖”的思想。神版前是供桌,上面陳列着古代的祭器,裏面裝有各種祭品,案前的木匣裏還陳放着一頭小牛犢,所陳供品十分豐盛。

祈谷大典是在農曆正月上辛日清晨進行,那時天還沒亮,神壇內外點燃壇燈用以照明,殿內則更是燈火輝煌,燭光搖曳,隆重而又神祕。

大殿開始時,207名樂舞生列隊殿外月台上,霎時鼓瑟齊奏,鐘磬齊鳴,八佾起舞,韶樂中和。在典雅祥和的氛圍中,皇帝身着藍色祭服,恭謙誠肅的步入神殿,向皇天上帝和列祖列宗行“三跪九叩”的大禮,祈求上天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然後將所有供品送到祈年門外東側的燔柴爐和鐵燎爐內焚燒,以示送上天庭。大典完畢,皇帝起駕回宮。

好!祈年殿是我們欣賞古壇神韻的高潮,也是這次天壇遊覽的尾聲。下面,我們將沿着一條長300米的長廊走向公園東大門。

十四、長廊

這條長廊自東至西共有七十二間,是將宰殺犧牲的宰牲亭以及製作祭品的神櫥連接起來的運輸通道,用以保持祭品的清潔,不被風沙雨雪所污。

好!參觀到此結束了,讓我再一次感謝您的光臨,並請您把天壇的祝福帶給您的家人和朋友。歡迎再次光臨,祝您一路平安!

(本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天壇導遊詞 篇5

大家好:

我是北京天壇導遊——劉雪琪,大家可以叫我劉導。今天我將陪同大家觀光遊覽北京天壇。

我們現在看見的就是天壇。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祈禱豐收的場所,也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處壇廟建築,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長1600米。總面積為273萬平方米,並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象徵“天圓地方”。

現在請大家跟我往裏走。這裏是祈年殿,它高38.2米,直徑24.2米,坐北朝南,一整個大殿都是木質的,其中雕有金龍的四根代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其餘的代表十二個月和十二個時辰。

再往裏走就是迴音壁了,城壁使用磨磚砌成的,牆頭覆蓋着藍色玻璃瓦。迴音壁具有奇特的迴音效果,一個人靠牆説話,傳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對方聽得清清楚楚,堪稱奇趣,造成一種“天人感應”的神祕氣氛。大家不防試一試。

請大家往回音壁的外圍看,那是一株500餘歲的檜柏,由於樹幹紋理非常的奇特,好像九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它叫九龍柏。大家可以和它合影留念。

各位遊客朋友們,今天北京天壇一日遊就快結束了,大家玩得開心嗎?希望下次有機會還能為大家做導遊。

評語:這篇導遊詞突出的特點是:結構清楚,很有條理,行文語言流暢。開篇向旅客作禮貌問候,並進行了自我介紹。然後介紹天壇,作者先介紹天壇的用途及用數字介紹其輪廓,接着詳細介紹天壇祈年殿、迴音壁、檜柏。讀完之後,讓人不由得產生“到此一遊”的美好願望,激發旅客的興趣。

天壇導遊詞 篇6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叫常舒升,大家可以叫我小常,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是以前皇帝拜天的地方——天壇。

明朝的永樂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座用於祭天的聖壇。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在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

現在我們正沿着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壇有兩道圍護牆,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的説法。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枱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裏朗讀的聲音非常洪亮,而且現在這裏也是一樣的,各位遊客可以體驗一下這神奇的效果,也像當年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説自己的美好的願望。我們繼續往裏走,也許您剛才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像北京的一個天然氧吧。而在這許多的古柏當中,有一株500餘歲的檜柏,就是迴音壁西外的這棵九龍柏,樹幹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他九龍柏一點也不過分。

中國古代有正式的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20xx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歷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重要的政治活動。而祭祀天地建築在帝王都城建造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最完美的藝術去建造,在封建社會後期營建的天壇,是中國眾多建築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天壇建於1420年,朱棣用工十四年與紫禁城同時建成,名天地壇。嘉靖九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與嘉靖十三年,改成天壇。清乾隆,光緒帝重建改建後,才形成現在天壇公園的格局。

朋友們,我就講到這了,下面的兩個小時由大家自己遊玩不要隨地吐痰,不要亂刻亂畫等現象,再見!

天壇導遊詞 篇7

大家好,我是這次旅遊的導遊,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導!

現在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壇,所以我先給大家將一些注意事項:“禮貌、衞生、秩序、眼看手勿動、禁止亂塗亂畫”這五點,記得哦!

乘客們,旅遊景點已到,請大家有秩序的下車!現在我們來到了天壇的正門,這裏是皇帝前來祭祀時進出的大門。現在,就讓我一一地為大家介紹吧!

天壇,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位於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種面積為273萬平方米。天壇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壇,圍牆分內外兩層,呈回字形。北圍牆為孤圓形,南圍牆與東西牆成直角相交,為方形。這種南方北圓,通稱“天地牆”,象徽古代“天圓地方”之説。

以上就是天壇的故事,時間不早了,現在,大家自由參觀拍照吧!--轉眼間,我們的北京天壇一日遊又結束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車回家吧!

天壇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

下面我要給大家講講天壇的傳説,此刻大家抬頭看一下這就是美麗的天壇,從遠出看是個八角形寶塔。

天壇是王屋的主峯,高峯聳寺深古縱橫,一峯突起,萬峯臣伏,唯我獨尊,從南向北看中間高,兩邊低,好似屋頂像王者之屋,稱王屋山。天壇原名叫瓊林台,因皇帝在山頂設壇祭天,後人為了紀念,該為天壇。為了紀念皇帝老師華蓋對皇帝指點,把天壇峯前的山叫華蓋峯。

我們走過天壇,又來到了望景寺,那裏能夠這人觀賞天壇的風景。

天壇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禮貌保護單位。於北京正陽門,東南方自,為明清兩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壽年專用祭壇,是世界上此刻規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築羣。總面積273平方米。1918年作為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壇為三層圓形石台,壇區佔地20萬餘平方米。因此;明清時期北京的天壇與歷朝代郊壇有一脈相承的淵源。

天地壇遂改稱為天壇。消沿明制,天壇一稱沿用至今。從乾隆八年1743年起,對天壇建築進行了多次修理,天壇最後構成了南北兩壇,規制嚴謹的盛郎風貌。

天壇到處有美麗的風景,説也説不盡,期望你有機會細細遊賞。

天壇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大家好:

我叫任喆恬,是你們這次天壇之旅的導遊。現在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去天壇的路上,在這裏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天壇:

天壇位於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穀豐登的地方。它的嚴謹的建築佈局,奇特的建築結構,瑰麗的建築裝飾,被認為是我國現存的一組最精緻、最美麗的古建築羣。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好了,我們已經到了天壇公園,請大家跟我出發吧!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祈年殿。殿高33米,直徑24。2米,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築之一。1751年重建祈年殿,更換藍瓦金頂。1887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擊中,焚燒。因楹柱為檀香木,香飄數裏!

下面我們來到天壇南半部的圓丘壇,它始建 於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繞以紅色宮牆。子牆內部各有一大門,每座門上題有滿漢合壁門額。內中央處,就是祭天台(也叫拜天台),即圓丘台。

咦,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自從我們進入天壇,到處樹木葱鬱,尤其在南北軸線和建築羣附近,更是古柏參天,樹冠相接,把祭壇烘托得十分肅穆。

好了,我的介紹到這裏就結束了,下面大家可以自由參觀。

天壇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北京天壇。我叫“湯採璇”,你們可以叫我“湯導遊”。希望大家玩得開心,玩得愉快!

朋友們,現在到的地方就是北京天壇。大家往上看,有三個想似UFO的天壇。這麼大,真是氣魄雄偉!

天壇在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位於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總面積為273公頃,是明清兩代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築。天壇1961年,國務院公佈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天壇佔地272萬平方米,整個面積比紫禁城(故宮)還大些,有兩重坦牆,形成內外壇,主要建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縱軸。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朝乾殿、祈年門等。

“各位遊客,今天的行程就到這裏,歡迎大家有時間再來細細遊賞。”

天壇導遊詞 篇11

面我要給大家講講天壇的傳説,現在大家抬頭看一下這就是美麗的天壇,從遠出看是個八角形寶塔。

天壇是王屋的主峯,高峯聳寺深古縱橫,一峯突起,萬峯臣伏,唯我獨尊,從南向北看中間高,兩邊低,好似屋頂像王者之屋,稱王屋山。天壇原名叫瓊林台,因皇帝在山頂設壇祭天,後人為了紀念,該為天壇。為了紀念皇帝老師華蓋對皇帝指點,把天壇峯前的山叫華蓋峯。

我們走過天壇,又來到了望景寺,這裏可以這人觀賞天壇的風景。

天壇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明保護單位。於北京正陽門,東南方自,為明清兩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壽年專用祭壇,是世界上現在規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築羣。總面積273平方米。192019年作為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壇為三層圓形石台,壇區佔地20萬餘平方米。因此;明清時期北京的天壇與歷朝代郊壇有一脈相承的淵源。

天地壇遂改稱為天壇。消沿明制,天壇一稱沿用至今。從乾隆八年1743年起,對天壇建築進行了多次修理,天壇終於形成了南北兩壇,規制嚴謹的盛郎風貌。

天壇到處有美麗的風景,説也説不盡,希望你有機會細細遊賞。

天壇導遊詞 篇12

尊敬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北京天壇!

北京天壇,在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位於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總面積為273公頃。天壇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天壇這一羣古建築物,可以説是世界聞名的。祈年殿啊,皇穹宇啊,圜丘啊,迴音壁啊,都是人們熟悉的名字。遊客們!現在我們來到了祈年殿的前面。您向前看,祈年殿是不是三重頂圓殿,殿頂覆蓋上青、中黃、下綠三色琉璃?這是寓意天、地、萬物。祈年殿內石板地面的中心有一塊直徑88.5釐米的圓形大理石,上有天然的龍鳳圖紋,即為龍鳳石,與殿頂藻井中央的木刻龍鳳浮雕上下對稱,相映成趣。 有趣的是大理石的石面上的墨色紋理頗像是一條行龍和一隻飛鳳。龍紋色深,角、須、爪、尾樣樣俱備;鳳紋色淺,嘴、眼、羽毛,隱約可辨,俗名“龍鳳呈祥”石。關於龍鳳石還有一美麗的傳説,相傳這塊大理石上原來只有鳳紋,而殿頂藻井內只有雕龍。天長日久,龍鳳竟有了靈感,金龍常常飛下來和玉鳳相會。不料有一次龍鳳正在相會,卻趕上一個皇帝來祭天,金龍來不及飛回,皇帝跪在石上行禮時,將痴情的金龍和玉鳳雙雙壓到圓石裏面去了。從此,有了這一龍一鳳的龍鳳石。

走完了祈年殿,現在我們來到了迴音壁。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是中國迄今保存較完好的具有迴音效果的古代建築,迴音其實是聲音反射作用的結果。中國各地某些半圓形拱門、拱橋、英國倫敦聖保羅教堂等都是聲學與建築學結合的產物。怎樣?是不是很有趣?現在我們一起走進來看一看吧!遊客們,你們知道怎麼使用迴音壁嗎?其實,迴音壁有迴音的效果。如果一個人站在東配殿的牆下面朝北牆輕聲説話,而另一個人站在西配殿的牆下面朝北牆輕聲説話,兩個人把耳朵靠近牆,即可清楚地聽見遠在另一端的對方的聲音,而且説話的聲音迴音悠長。現在讓大家自由參觀20分鐘,然後集合,請大家注意以下事項:

1、不要亂丟垃圾

2、不要隨地吐痰

3、不要亂塗亂畫

20分鐘已經到了,現在請您自做安排遊玩,謝謝!

天壇導遊詞 篇13

親愛的遊客們,你們好嗎?我是你們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劉導,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明朝永樂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於祭天的聖壇,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

現在我們正沿着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牆,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説法。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剛才所説的枱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裏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而且現在這裏也是一樣的,各位遊客不妨體會一下這奇特的效果,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説自己美好的願望。

也許您剛才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好像北京一個天然的氧吧。而在這許多古柏當中,有一株500餘歲的檜柏,就是迴音壁西牆外的這棵九龍柏。它的樹幹紋理非常的奇特,佈滿了溝壑,而且旋轉扭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它九龍柏真是一點也不過分。請大家不要攀爬樹木,注意自己的言行,這是一個神聖的地方,我們要保持寧靜的心態,

解放以後天壇不僅成了着名的旅遊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裏的不光是旅遊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為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今天的遊覽結束了,希望這次遊覽能讓大家記住、在大家的心裏留下深刻的回憶。

希望大家下次再來哦。

天壇導遊詞 篇14

好了,現在我們以及那個在天壇裏面了,我看好多遊客都比較好奇,那大家注意聽我講解。

請大家隨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圜丘往北就是皇穹宇,它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由八根金柱、八根檐柱支撐起殿頂。在皇穹宇殿到大門中間的石板路上有三塊石板,叫三音石。在皇穹宇門窗關閉且附近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在第一塊石板上擊掌會有一聲迴音,在第二塊石板上擊掌會有兩聲迴音,在第三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三聲迴音。

不過,三音石的迴音還不算最神奇的。大家看到這面圍牆了嗎?它長193。2米,高3。72米,厚0。9米。圍牆的弧度十分規則,牆面極其光滑整齊,所以能很好地折射聲波。只要兩個人分別站在牆的東西兩頭,一個人靠牆説話,另一個人將耳朵貼在牆上,就可以清晰地聽到對方説的話,而且聲音悠長,所以它被稱為“迴音壁”。

我們今天只是遊覽了天壇公園裏的一小部分,希望您有機會再來遊賞。我的解説就到這裏,下面大家可以自己遊賞、拍照留念。天壇公園是文化遺產、名勝古蹟,遊覽時希望大家不要亂扔果皮紙屑,不要亂塗亂劃,做一個文明遊客。祝您遊覽愉快,謝謝!

天壇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大家好!

我叫任,是你們這次天壇之旅的導遊。此刻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去天壇的路上,在那裏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天壇。

天壇位於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穀豐登的地方。它的嚴謹的建築佈局,奇特的建築結構,瑰麗的建築裝飾,被認為是我國現存的一組最精緻、最美麗的古建築羣。天壇不僅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好了,我們已經到了天壇公園,請大家跟我出發吧!此刻我們看到的是祈年殿。殿高33米,直徑24。2米,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築之一。1751年重建祈年殿,更換藍瓦金頂。1887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擊中,焚燒。因楹柱為檀香木,香飄數裏!

下面我們來到天壇南半部的圓丘壇,它始建於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繞以紅色宮牆。子牆內部各有一大門,每座門上題有滿漢合壁門額。內中央處,就是祭天台(也叫拜天台),即圓丘台。

咦,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自從我們進入天壇,到處樹木葱鬱,尤其在南北軸線和建築羣附近,更是古柏參天,樹冠相接,把祭壇烘托得十分肅穆。

好了,我的介紹到那裏就結束了,下面大家能夠自由參觀。

天壇導遊詞 篇16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北京天壇。我叫“湯採璇”,你們可以叫我“湯導遊”。希望大家玩得開心,玩得愉快!

朋友們,現在到的地方就是北京天壇。大家往上看,有三個想似UFO的天壇。這麼大,真是氣魄雄偉!

天壇在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位於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總面積為273公頃,是明清兩代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築。天壇1961年,國務院公佈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天壇佔地272萬平方米,整個面積比紫禁城(故宮)還大些,有兩重坦牆,形成內外壇,主要建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縱軸。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朝乾殿、祈年門等。

“各位遊客,今天的行程就到這裏,歡迎大家有時間再來細細遊賞。”

天壇導遊詞 篇17

旅客們,大家好!我叫倪嘯,我很高興成為大家的導遊,本次我們去的地方是北京天壇!

北京天壇是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於祭天的聖壇,佔地面積達到了273萬平方米。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在一開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壇,直到明嘉靖年間在北城修建了地壇,才分開的,並且新增了圜丘壇,用於孟冬祭天,把原來的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專門用於孟春祈谷,當時殿宇屋頂已經是三重檐了,從上至下的藍黃綠三色瓦分別代表了天地萬物。而在乾隆年間,有將大享殿改為現在的祈年殿,而將屋頂瓦片都改成了藍色的琉璃瓦。從而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羣。

可是這樣一個祭天聖地,卻也曾經在1860年時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繼而在1920xx年的時候又遭到了八國聯軍的蹂躪。在1920xx年袁世凱登基的時候也曾經在天壇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鬧劇。在1920xx年,天壇最終還是以公園開放。解放以後天壇不僅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裏的不光是旅遊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為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現在就讓我們沿着當年皇帝登壇的路線開始此次遊覽。

天壇導遊詞 篇18

大家好,我是這次旅遊的導遊,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導!

現在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壇,所以我先給大家將一些注意事項:“禮貌、衞生、秩序、眼看手勿動、禁止亂塗亂畫”這五點,記得哦!

乘客們,旅遊景點已到,請大家有秩序的下車!現在我們來到了天壇的正門,這裏是皇帝前來祭祀時進出的大門。現在,就讓我一一地為大家介紹吧!

天壇,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位於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種面積為273萬平方米。天壇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壇,圍牆分內外兩層,呈回字形。北圍牆為孤圓形,南圍牆與東西牆成直角相交,為方形。這種南方北圓,,通稱“天地牆”,象徽古代“天圓地方”之説。

以上就是天壇的故事,時間不早了,現在,大家自由參觀拍照吧!--轉眼間,我們的北京天壇一日遊又結束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車回家吧!

天壇導遊詞 篇19

各位朋友:

大家辛苦了!

過一會兒,我們將參觀天壇,現在我先為大家做個簡單介紹。天壇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總面積273公頃,經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築宏偉壯麗,環境莊嚴肅穆,是明、清兩代“祭天”、“祈古”的場所,壇域北呈圓形,現為方形,寓意“天圓地方”。四周環築,壇牆兩道,把全壇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築集中於內壇。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皇穹宇、元樑、長廊等,還有迴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蹟。天壇集明、清建築技藝之大成,是中國古建珍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羣。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下面我要給大家講講天壇的傳説,現在大家抬頭看一下美麗的天壇,從遠處看是個八角形寶塔。

天壇中王屋的主峯,高峯聳寺深古縱橫,一峯突起,萬峯臣伏,唯我獨尊,從南向北看中間高,兩邊低,好似屋頂象王者之屋。你王屋山。天壇原名瓊林台,因皇帝在山頂設壇祭天。後人為了紀念,該為紀念皇帝老師華蓋對皇帝指點,把天壇峯前的山叫華蓋峯。

我們走過天壇,又來到了望景寺,這裏可以觀賞天壇的風景。

天壇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説也説不盡,希望你有機會細細遊賞。

天壇導遊詞 篇20

我國北京天壇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明保護單位。於北京正陽門,東南方自,為明清兩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壽年專用祭壇,是世界上現在規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築羣。總面積273平方米。1920xx年作為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天壇是明朝永樂皇帝建成的祭天聖壇,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圓南方,寓意天圓地方。乾隆年間,將大祀殿改為現在的祈年殿,將屋頂瓦片改成藍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羣。

這一祭天聖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聯軍的洗劫,1920xx年又遭到八國聯軍的蹂躪。新中國成立以後,這裏成了着名的旅遊景點,來這裏的除了旅遊者,還有很多健身的人們。

標籤: 導遊詞 天壇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kowq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