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有關長城的文章散文:悠悠秦長城

有關長城的文章散文:悠悠秦長城

編者按:山城固原的名勝古蹟有很多,其中就有戰國秦長城,它是山城最古老的風景。

有關長城的文章散文:悠悠秦長城

山城固原的名勝古蹟有很多,讓人賞心悦目的地方也不少;像檀香縈繞的東嶽山,風景宜人的古雁嶺,山水相依的小西湖,老少皆宜的遊樂園,回鄉風味的二十里鋪,地方特色的博物館,等等。這些各有千秋的景觀都以自己的迷人風采吸引着南來北往的遊客,為山城的美麗增添了亮色;而橫亙於古雁嶺北麓扼山城北門的長城樑,形似蛟龍,宛若遊蛇,蜿蜒數百里,實屬山城最古老的風景。

長城樑,官名“戰國秦長城”,鄉語“明莊樑”。這後者的稱呼大概是因為當地曾經是明氏人家的羣聚地吧,而前者的稱呼大概與大秦帝國有關係吧。不管稱呼若何,眼前這段長城多半修築在山巒北坡,依山就險,因坡取勢,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帶多用夯土築成,山地則多用石砌或土石混築,東西走向,長約百二十里,高達4米,基寬近5米,頂寬約2米。當時,長城是用來抵禦來犯之敵的防護牆;而千百年後,長城卻成了人們觀賞遊玩的場所,那些曾經讓人丟魂喪魄的甬道、炮台、哨所和烽火台等都失去了原來的功效和模樣,甚至有些地方的長城遺蹟已經蕩然無存了。

提起戰國秦長城,我們還得在歷史的長河裏走一趟。

洪荒時期,獫狁族和軒轅族本屬華夏一族,只是兄弟間不和睦分手罷了;軒轅族退居依山傍水的黃河南岸,獫狁族則雄踞黃河北岸的遼闊草原。從此倆兄弟隔河相望,形同陌路;但是,河南岸的居民逐漸學會了農耕學會了經商學會了禮儀越來越富有越文明越強大了,河北岸的居民依然保持着遊牧風格不思變通不思進取不思革新越來越貧窮越落後越弱小了。而人類的歷史總是在野蠻和文明的碰撞中不斷向前發展的,任何一種新事物的出現都會受到舊事物阻撓的。獫狁民族弱於軒轅族便心生嫉妒,於是越河而戰入村搶劫的事時有發生。

若是一個社會一直處在戰爭的陰影裏,國無寧日,民不聊生,生靈塗炭,怨聲載道,那這個國家就很危險了;而要擺脱這種困境,就得興正義之師討伐不義之師。商武乙三十五年,季歷率師“伐西落鬼戎,浮十二翟王”,迫使戎族部落遠移蒙古草原。武乙三十年,季歷又伐義渠戎“乃獲其君以歸”,迫使義渠戎等族臣服於商周。

後來西周王朝建立,帝王們只顧了自己的王權建設,忽視了犬戎的存在,野心勃勃的犬戎族便伺機在漠北壯大了自己的實力,他們不但不朝貢,反而公開與周王朝作對。周宣王怒,派尹吉甫於公元前820xx年率六師“薄伐獫狁,至於大(tai)原”。當時的大原就是現在的固原地區,隸屬於犬戎族。或許是周王朝念及手足情沒有斬草除根,義渠戎便在與中原人的長期鬥爭中學會了游擊戰術。王師來伐他們就逃,王師撤走他們便騷擾;尤其周平王時朝廷內亂迭起,義渠戎便趁機會拔城掠地,兵臨鎬京,周平王遷都洛邑,犬戎族卻堂而皇之地在黃河北岸建立了第一個草原方國,即義渠戎國。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在義渠戎國強大的同時,渭水流域的秦國已悄然崛起。公元前620xx年,秦穆公採用戎使由余計策攻伐義渠,“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這樣以來,義渠戎國的對手便由東周國變成秦帝國了。

當時,秦帝國雖然沒有能力全殲義渠戎國,但對其打擊力度毫不手軟。秦惠文王七年,“義渠內亂,庶長操將兵定之”。秦惠文王十一年,秦軍進一步迫使義渠君向秦廷稱臣並置義渠為“縣”。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遊牧民族生來就是靠掠奪資源來維持生計的,只要他們還有一息生存的機會,戰爭就在所難免,這使得秦人很無奈。公元前272年,忍辱負重的秦昭襄王採用其母宣太后之計誘殺義渠王於甘泉宮。秦國趁機發兵攻滅義渠戎國,並在義渠戎國設立了隴西、北地、上郡三郡,而北地郡就是現在的固原地區,義渠戎國從此被徹底消滅。為了防止義渠戎死灰復燃,秦昭襄王效仿趙武靈王“北築長城以拒胡”。

從此後,固原地區便有了長城,秦帝國的西北邊陲才趨於安寧;然而,在那多事之秋,固原地區既是當年遊牧民族進軍中原的主要跳板,又是秦帝國用來控制遊牧民族南下的最好屏障。保護好秦長城,就意味着西北邊陲太平;只是固原地區百二十里的秦長城多以黃土夯築而成,堅固性比較差,胡人欲毀之是輕而易舉的。因此,戰爭不結束,固原一帶的秦長城就不得完善,西北邊陲也就不能長治久安。

直到始皇以一席而卷天下的時候,蒙恬將軍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固原地區和河套平原等諸多領地,然後又率軍修築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上萬裏的長城。胡人敗北,天下遂安;然而,始皇一朝駕崩,奸臣逆黨謀權篡位,忠臣良將死於非命,秦王朝一統天下的格局被打破,長城邊關的戰火又再度燃起。

往事不堪回首。千百年後戰國秦長城已經作為歷史遺蹟躺在了人們腳下,任憑歲月的風摧毀它的容顏,任憑時間的刀劃破它的體膚;但我還是喜歡到秦長城上走走,回想狼煙四起刀光劍影的動人場面,心血來潮時會撿一塊石子奮力向遠處投去,或者折一枝楊柳揮舞着向前衝去,那種“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豪邁便會湧上心頭;彷彿我就是當年那個“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熱血男兒,彷彿我就是當年那個“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的飛將軍李廣。

撫摸着秦長城的破磚碎瓦,我突然想到了孟姜女。據説這個神奇的女子哭一聲“我的夫啊!”一大片修築好的長城竟然“嘩啦啦”地傾倒。我們姑且不去探究這個傳説的真偽,單是從國家安全利益上講,孟姜女就不該有這一控訴;因為“國將亡矣,民安存焉?”從某種意義上講,長城就是國家的安全保障,國家安全沒有了保障,老百姓怎麼還能夠樂享太平呢?可是千百年來人們總是喜歡站在一個弱女子的立場上指責秦始皇的殘暴,以為強秦剝奪了民生民利和民權,孰不知大敵當前,早一天修築好長城就會早一點太平。如果大家都像孟姜女之夫萬喜良一樣消極怠工,長城何時才能修築好?敵人揮師中原的隱患又何日才能徹底解除?何況,有人類就會有戰爭,而有戰爭就會有死亡。死了一個萬喜良孟姜女就哭倒了一大片長城,那麼因戰爭而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們陰魂何安?他們的妻子兒女如果也站在長城邊哭訴又若何?

中國的長城既是古代帝國強大的象徵,又是天下一統的代名詞。據説人類歷史上最早航拍到的古建築物其中就有中國的長城,今天我們讚美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不倒的脊樑,難道就沒有一個人想起過蒙恬將軍叱吒風雲的場面?難道就沒有一個人回想過始皇揚鞭鎮四海的威武?

歷史是一面鏡子。目睹千瘡百孔的長城遺蹟,我更加敬佩那些躍馬揚鞭的英雄,也更加懷念那些視死如歸的勇士;回頭看看現在的國人,似乎文化中缺失一種古韻,生命中缺少一種膽識,生活中缺乏一種骨氣。這是我們冥頑不化,還是數典忘祖,抑或是不思進取?

注:

大(tai)原:固原的最早稱呼,後改稱“義渠戎”、“北地郡”、“蕭關”等。

作者:羅萬軍,網名風輕雲淡

公眾號:東方散文雜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k8473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