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重陽節的傳説反思

重陽節的傳説反思

重陽節的傳説是我們語文教師的教學內容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重陽節的傳説反思,歡迎閲讀。

重陽節的傳説反思

重陽節的傳説反思一

一、激情的老師點燃了學生的激情,成就了激情的課堂.

課如其人.我的課堂,激情永遠不會缺席.熱情開朗、積極樂觀的我,總是用一顆陽光的心來愛孩子,愛教育.我一直喜歡白居易的這句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喜歡看雲的這句“要想讓學生有所感悟,教師必須首先要有感。”更喜歡“要想讓學生走進文本,教師必須先走進文本。”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課初,我用自己飽滿的情緒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領他們身心愉悦地走進文本中。課中,引導學生體會桓景斬妖除魔的原因時,我聲情並茂地講解:“是這可怕的瘟魔,讓原本一個個和和睦睦的家庭變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讓學生從特意營造的氛圍中與主人公同呼吸,萌生出對瘟魔的憎惡。桓景除魔時精彩段落朗讀時,我的“激動”也刺激學生“動”了起來。課尾,我引導孩子回憶這美麗動人的傳説故事,鼓勵他們在學會複述能力的同時,把這個傳説講給你想告訴的人。“在很久很久的將來,我要把這個美麗的傳説告訴我的後代……”這充滿童真童趣的話語,不正是激情課堂的最佳詮釋嗎?

一堂課,老師激情飽滿,身心投入,學生神采飛揚,鮮活靈動,課堂能不迸發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嗎?

二、個性朗讀拉近了老師、學生、文本的距離,三者交融為一體。

《課標》指出,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讀中獨特的個性體驗。設計教案時,我尤其注重孩子朗讀能力的訓練。側重找出本文中關鍵的句、段進行理解、體會、朗讀。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尊重孩子的個別體會,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在體會的基礎上聲情並茂地讀。本文中,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的過程是重點。我讓孩子們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並試着寫出自己的體會。在抽生個別談了體會後,將自己深刻的體會放到句子中讀。

三、追問讓課堂迸發出不可漠視的非凡魅力。

課堂需要追問,需要巧妙地有策略地追問,這樣或許會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四、對學生學法指導貫穿課堂始終。

學生是主體,學生的學是關鍵,怎麼樣在公開課上也能如平常課,展現出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呢?

不足之處:

一、找到了語文知識訓練點,但沒落實到位。(典型的想到沒做到)

在重難點的突破上,有點平均使力,教案設計得雖然不錯,但實際操作中卻出現卡殼。

二、預設很巧妙,生成卻更精彩。

一堂課,課前精心巧妙的設計,會令授課者做到胸有成竹,但同時,過度的關注預設,卻往往會被死的教案牽着鼻子走,而忽略了現場生成的精彩。

教學機智是一種教育智慧。它需要我們教師具備觀察的敏鋭性,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尤其需要意志的果斷性。它是我們迅速地瞭解學生和機敏地影響學生的教育藝術。看來,在修煉自己這方面的能力時,還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呀!

三、精雕細琢雖華美,順其自然更顯真。

公開課,為了讓課堂出彩,教案的精心設計,課件的精美製作,時間的合理分配,學生的積極性……所有問題總是紛沓而至,哎,自然而然就少了很多本真的東西,也少了許多原滋原味的語文課堂味兒。常常豔羨那些能輕鬆自如立於講台,能收放自如地揮灑於課堂上,能把“語文老師站上講台就姓語”演繹得淋漓盡致。但也知道,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心中有“底”,紮實的語文功底!

重陽節的傳説反思二

《重陽節的傳説》講述了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由來,文章生動傳神,引人入勝,反映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益學生民俗文化素養的良好素材。

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教材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注重從以下幾方面展開教學: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良好的故事情境,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視野,吸引學生注意力。我利用自制課件,把教材內容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出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加強朗讀、注意引導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注意採用多種形式(範讀、領讀、自由讀、分組讀)讓學生細細體味文中藴含的情感,進而讀出感情,讀出味道來。

3精讀感悟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如何突出這一重點呢?我在教學中,先讓學生動手畫出描寫桓景的句子,初步體會桓景的精神品質,然後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最後全班師生共同交流感受,逐步加深學生對課文重點的理解,達成了教學目標。

4突出單元教學重點,指導複述

本單元的導語明確提出“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複述故事情節”的要求。指導學生複述故事情節,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可以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對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十分注重學生複述方法的指導,首先幫助學生理清故事脈絡,整體把握故事內容,然後引導學生抓住細節,把故事複述得更生動,更吸引人。

重陽節的傳説反思

重陽節的傳説是本書最後一單元的一節精讀課,內容主要講了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由來,課文分為三個部分,先交代了桓景為降妖救人,歷盡艱辛,拜師學藝;接着寫桓景是怎樣除掉瘟魔的;最後講了重陽節的一些風俗。讚揚了桓景斬妖除魔、為民除害的精神,課文內容較淺顯易懂,通過課堂效果及自我反思我總結如下:

1、用一首小詩來總結全文,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板書既能總結全文,又能使學生有所收穫,而且板書都是通過教師的一步步引導而得出的,對於這樣的效果學生會記憶猶新,而且對課文的理解會更有幫助。

2、本文用了兩種拓展方式,一個是回憶傳統節日及風俗,另一個是找出相對應節日的古詩,這部分的課堂效果非常好,學生積極性極高而且課堂參與度也有所提升。對於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學生還是有表達的慾望的。這是我從中得到的體會,通過這樣的設計及教學反應,讓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古詩,而且將一些節日的習俗進行了整理和回顧,讓學生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能充實教學內容。

3、充分地把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讀中獨特的個性體驗。課文比較簡單,所以課堂上利用大量的時間讓孩子們去讀,學生們通過讀,能更進一步地體會桓景拜師學藝和為民除害的決心。問題設計連貫,緊跟課文思路,設計清晰,學生們理解起來也很有條理,能夠緊跟老師的步伐。拓展恰到好處,課堂上適當拓展了一些民間傳説,學生們興趣很濃,激發了學習興趣。

4、任何內容的感知都應該建立在讀熟、讀懂的前提下,而本課的設計卻恰恰少了很多讀,在課堂上原本用來讀的時間也用來去分析了,所以學生有些感受還是沒有説出來,這就是因為讀的少的緣故,有些問題是老師告訴要讀出什麼感覺,然後讓學生去讀,這樣就是把教師自己的體會強加給學生,學生在沒能理解的情況下當讓不會出現讀的好的情況了。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就是讀書的效果和作用,在以後的課堂上,教師應該側重讓學生讀,給學生足夠讀的時間,在對學生的讀加以指導和評價,這樣自此基礎上的分析及感受都會大有提升。

5、對於重點問題及語句的分析教師先提出問題,但是很少有人會回答,在教師啟發後效果還是一樣,出現這樣的效果我覺得一方面和學生的積累少有關還有教師的引導方式及引導的語言不到位,在教師沒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做出的預設有時是不準確的,當課堂出現幹啟不發的狀態時就是教師的教學設計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

標籤: 重陽節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g93vd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