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致辭 >主持詞 >

百年路——百年校慶光盤解説詞

百年路——百年校慶光盤解説詞

題記:

百年路——百年校慶光盤解説詞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學的優良傳統是什麼呢?一是愛國,二是革新,三是嚴教,四是勤學。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愛國史,革新史,奮進史。它是愛國者、革命者的搖藍,專家、學者的淵藪。她的優良傳統是一個精神體系,是我們獨有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百年路》

——隆重紀念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學建校百週年

湘北平原美麗富繞,人傑物華,它傍洞庭依武陵,一條彎彎曲曲的沅水浩浩蕩蕩橫貫東西,向大地顯露它那博大的胸懷。在沅江岸畔有一座有2008多年曆史的古城,在古城中有一座歷盡百年滄桑的殿堂,它就是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學。今天她高舉着愛國、革新、嚴教、勤學的大旗,從喪權辱國的條約中,從戰火紛飛的炮火中,從改革開放的探索中,從中華名校的讚歌中,披戴着歷史的滄桑,昂首闊步地走來了,迎來了她輝煌的百年華誕。

回首往昔,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一九OO年“庚子之亂”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其時民生凋蔽,國勢阽危,清政府為挽救垂死的命運,又次第恢復“戊戌變法”期間的部分新政,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改革教育制度。

時任常德知府朱其懿與因“戊戌黨案”遭貶的翰林院庶吉士熊希齡,順應時勢,國勢,民勢需求,創辦常德市第一中學前身——湖南西路師範講習所,隨後又決定成立湖南西路師範學堂。

它一建立,就一改我國過去陳腐的教育觀念和教育體制,毀科舉,興科學,以國家急需造就人才。按西學開設課程,聘海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擔任教師,對於開通湖南的學風起了很大的作用,被時譽湘西北“成德達材”的“最高學府”。

學生在這裏學習現代科學知識的同時,還接受進步思想的薰陶,在他們中間公開、半公開閲讀進步書籍。如康有為的《新學偽經書》、嚴復的《天演論》、鄒容的《革命軍》等。進步學生對革命理論莫不振聾發聵,心醉神服 ,聲稱必須進行根本改革以拯救國家。如宋教仁、蔣翊武、覃振、李燭塵、翦伯贊(圖像上附人物説明)等在校就投身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謀求中華民族解放運動中,他們的業績永遠彪炳在中國近代冊上。

一九一二年湖南省西路師範學堂改為湖南省公立第二師範學校,改監督為校長,由湖南省政府委派,並在教學上率先改革創新,教白話文、寫白話文章、學注音字母。二師教育還十分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性,走出去,請進來,學生每每出省實踐時,均由當時政府官員或社會名流訓導,顯得極為神聖。

二師學生以天下為己任,以當教師的為光榮,在學生論壇上,學生熱情的説:師範教育為國家國民教育之母……國家的興盛,社會的進步,政治的刷新,科學的發達,生活的改良,全賴師範教育之發達也……。

二師進步學生最早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成立了湘西北第一個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組織——馬克思學説研究會,第一批學生參加共產黨,組建第一個共產黨基層組織——中共常德特別支部。二師有許多學生為中國的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而年青生命,如滕代順、滕代勝、龍在前、徐才益、陳公厚、於狀龍。也為國家培養了一批革命家、軍事家、學者專家如:粟裕、滕代遠、辛樹幟、舒新城、付統先、卓炯等(圖像附人物介紹),二師既是培養師資,造就一代學人的著名學府,又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二師師生在中華大地表演的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歷史活劇, 象一柱熊熊燃燒的火炬照亮了後學革命的征程。

一九二七年春,省立二師奉命與省立第二中學,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合併,設立湖南省第二初級中學。一九二八年春,又改為湖南省立第三中學,至1934年冬,又奉令改為湖南省立常德中學。

常德中學在歷史發展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逐步由師範教育向普通教育轉軌,在造就師資的同時,培養當地行政人員。二、從嚴治校,形成了“招生嚴,擇師嚴,執教嚴、管理嚴”的辦學方略。三、制定了“敬、勤、勇、公”校訓,明確規範學生行為。四、“常德中學校歌”誕生,育人目的得以昭示,五、形成了理科優長的辦學特色,當時在湘西北學生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學數學去省常,學外語去雅禮”。

常德中學處於抗日戰爭時期,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為了不使國家教育中斷,建設和抗戰後繼無人,學校當局決定西遷瀘溪,學生自背行李,腳穿草鞋、徒步跋涉到瀘溪後,住茅草屋,吃鹽菜湯,點桐油燈,讀自編自制教材,天上有飛機轟炸,地上有蟻蟲叮咬,但師生們在校長向玉楷的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仍然樂教、樂學不疲。他們在茅屋校舍的門上豪邁寫道:雖是竹籬茅舍,誰能入室登堂。表現了“天將降大任於斯,心先苦其心志”甘為吃苦的樂觀主義精神。1938年李振軍、粟澤沅、劉仲明、李明鬆、李源、楊俊、全運清、陳俊、羅拉等手持李記今老師給毛澤東的信奔赴延安參加革命。學生薑月齋畢業後,參加敵後游擊隊,1943年炸燬日寇青山機場,叫敵人聞風喪膽,常德中學生生為中國抗日豐碑增光添彩(文件資料)。

公元1940年,全省劃定學區,常德屬於第四戰區,故常德中學改為湖南省立第四中學,開始男女兼收,初步改變“男重女輕”的狀況。

這一時期名師濟濟,使學校教學質量在省內首屈一指(李先治等人圖片資料),督學陳有覲 在一九四八年視察後説:四中師資隊伍 之齊,教學能力之高,為各校所未見。

因為革命形勢發展很快,進步師生積極參加支前迎解工作。1949年7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常德城,常德宣告解放,省立四中學生積極參軍參幹,有的班達到30多人以上,現任中紀委常務副書記曹慶澤、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紹富等就是從迎解激流中湧出,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1953年省立四中正式更名為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學,定為省重點中學,第一任校長沈克家懷着“要把一中辦成全國,乃至全世界第一流中學”的夢想,勵精圖治,使學校規模迅速擴大,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開創了學校發展新的輝煌時期。新華社主任記者、原高87班學生陳雅妮在她的《夢中的校園》中寫道:

“忘不了那長長的槐蔭衚衕和女伴一週二次(學校規定週三、週六才能出校門)無所顧忌地走出校門,去播撒一路嘻鬧和歌聲

“忘不了那高大的《文與道》版報,每次的選題都讓人出其不意,如同嚼橄果一樣回味無窮

“忘不了那灑滿的陽光的教室走廊,冬日裏擺滿了複習題的課桌,雖然光線有些刺目,卻給清苦的學子們帶來了無限暖意

讚許,親筆題詩贈送母校:“今昔情況已不同,正須師友滿堂紅,幹勁鼓足勤教學,滾滾桃源始潤東。”這年大學聯考成績居全省第一。

1960年3月,該校黨支部書記劉伯強代表學校出席全國文化、教育羣英會,受到國務院的嘉獎。

風雲突變,1966年—1976年,常德市一中經過了十年浩劫的痛苦歲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鄧小平同志“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示,象春風、象春雨、象春天的初升太陽,滋潤、温暖了這塊即將乾涸的土地。

學校面對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立足改革,開拓進取,羣策羣力全面躍進(校風、學風、教風、牌匾)。學生全面發展,雋秀蔚起,一大批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人才如雨後春筍不斷湧現。常德市一中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實際的辦學道路,再次蜚聲於海內外(羅孟志、吳碧霞等圖像)。2008年9月18日,湖南省委書記楊正午,代省長張雲川率湖南各地州市主要負責人來學校視察,對學校辦學思想,辦學業績,育人環境大加讚許,稱讚學校工作在全省具有典型的示範作用。讓獎牌作證。

1985年學校被團中央評為全國“活躍中學生活”先進學校,1989年被授予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先進單位,1990年被授予全國先進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992年被湖南省政府首批授予“省重點中學”光榮稱號。1993年被授予全國中學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2008年被教育部首批授予“全國現代技術教育實驗學校”。2008年我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德育先進單位。

教師在國家級、省級課堂教學比賽中有一人獲全國一等獎第一名,有32人獲省一等獎,有5人獲一等獎第一名,有9個教研活動被教育部、省、市列入國家級重點課題。學生在國際、國家級獲獎83人次,省級406人次,其中國際金牌2枚,全國金牌3枚,學校男子排球隊連續三次獲省運會三連冠。(陳繼紅、劉豔、陳平等圖像)

(字幕)

學校還先後被評為:湖南省培育體育後備人才重點學校。湖南省文明衞生單位、湖南省綠色學校、湖南省藝術教育先進單位、湖南省國中奧林匹克競賽先進單位、湖南省園林式單位、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動示範基地、湖南省優秀家長學校,併成功的承辦了全國第九屆中學生田徑錦標賽等。中央、省、市媒體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學生雜誌社、湖南日報、湖南教育電視台、常德日報、常德電視台就我校辦學取得的成績,都給予了充分的報到。

常德市一中為什麼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績呢?1、有深刻的“立足基礎、追求和諧”的教育理念;2、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3、有敢為人先的教改勇氣;4、有大教育、高投入的恢弘氣魄。

當你走進常德市一中的校園,綠草茵茵,鮮花鬥豔,大樹蔽日,碧水盪漾,建築典雅大方,佈局合理規整。徜徉其中,一種温馨、和諧的美不禁盪漾在你的周圍。在短短五年的時間裏,學校投資5000多萬元,使學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增教學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新增現代技術教育設備1000多萬元,圖書館藏書已達17萬冊。校園中洋溢着濃濃的文化氛圍,富有啟迪意義的楹聯、標語牌矗立在高樓,領袖、偉人、科學家的畫像懸掛在教室、圖書館的走廊。文化長廊,奇石異草,都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着學生。在這裏,你似乎可以感覺到,每一塊牆壁都在和你説話。

如果説,優美的環境,先進的設施是育人的基礎,那麼,“立足基礎,追求和諧”則是學校改革開放以來辦學思想最濃厚的凝澱。學校一方面強調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提出了“正規辦學,全面育人”的辦學方針和“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的培養目標,強調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另一方面,立足於校情基礎,在教育環境的建設中,在教育管理的深化中,追求傳統與現代的和諧,追求人文與科學的和諧。在行政上特別注重把幹羣、師生、同志、同學關係的和諧,把它看成學校發展的重要的基石。

育人為先,師資為本。建立一支“高學歷、高素質、高水平”“立德、主動、立言”教師隊伍,是學校師資建設的目標和方針。為此,學校採取了七項措施,加強

幾百名學生,深入社會進行調查,針對社會的各個方面寫下了上千篇頗有見地的調查報告,展示了學生勃勃的青春風采。

標籤: 解説詞 校慶 光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i/zhuchi/r89k3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