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致辭 >致辭致謝 >

教師節老師致辭例文

教師節老師致辭例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下午好:

教師節老師致辭例文

又是一年長空鳴雁,又是一年蘆花飛揚,又是一年雨雪霜風,又是一年桃李飄香。縷縷醉人的秋風,又一次送來了我們自己的節日。在這裏預祝各位領導、我朝夕相處的兄弟姐妹、以及親愛的同學們,節日愉快!並真誠地祝願大家能把今天的快樂延伸到今後的學習工作中,以良好的心態過好今後的每一天,品味今後的每一天,充實今後的每一天,直至美麗我們的一生。

今天我們一起,快樂着我們的快樂,幸福着我們的幸福!風雨同舟,我們已牽手走過了兩千多個日日夜夜。雖説步履匆匆,卻不敢有半點懈怠,有半點自足,用一顆顆無私的愛心,為年輕的實驗中學譜寫了一篇篇動人的樂章……

七年來,會考成績在全縣遙遙領先,省級優質課非我們莫屬,各科的競賽選手幾乎全成了實驗中學代表隊,我們的學校也因此獲得了100多個獎項。

記得去年春天,我帶領獲得全省第三名的韓曉萌到北京參加中央電視台希望英語大賽。望着報到處那一個個護照,我的心裏陡然生出了幾許忐忑不安。我們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能和這些“海歸派”相提並論嗎?沒想到的是,當我拿出我們那土的掉渣的户口本,竟讓報名處的老師大吃一驚:“你們來自縣級中學?”原來我們的學生是全國唯一一個縣級選手!我滿懷信心地告訴曉萌:“看到他們眼中的敬佩了嗎?我們既然能憑着實力,從青島來到北京,就是要見識一下拿着洋文護照的選手到底有多麼厲害!別害怕!勇敢地走上去,你身後,有媽媽,有老師,還有我們的實驗中學為你吶喊助威!”當曉萌以全國26名的成績結束比賽,很多人帶着懷疑來驗證我們的身份時,我和曉萌大聲地告訴他們:“我們來自山東博興實驗中學,我們的校長叫周奎齊!”

工作在實驗中學,我們自豪;生活在實驗中學,我們驕傲!因為是實驗中學的老師,不論走到哪裏,我們説話有底氣!校園的整潔美麗,領導的高瞻遠矚,老師們的愛崗敬業,學生們花季雨季的青葱歲月,都讓我深深迷醉。“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因為我們對實驗中學的愛由心底萌發,從肺腑湧出。任憑歲月更迭世事滄桑,任憑青春流逝憔悴紅顏,我和我的同事們會固守心中的這份情愫,我的學校我的愛。

“緊張的早晨,繁忙的白天,不眠的夜晚,再加上疲倦的週末”,人們常常這樣來描述教師的生活。在實驗中學,且不説辦學理念超前、管理有方、日理萬機的決策者們,且不説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為學校的發展、學生的成才出謀劃策的中層領導,單看看這些埋頭苦幹、任勞任怨、勤勤懇懇、不計個人得失的老師們,他們從早到晚,忽略了孩子,忽略了家庭,甚至忽略了自己,為了學校,為了學生,無怨無悔的奉獻着一顆顆無私的愛心。

有人説,老師是園丁,間苗澆水,無微不至,語重心長。是啊,我們沒有華麗的舞台,沒有簇擁的鮮花,三尺講台一塊黑板就是我們揮灑人生的天地。面對幾十雙迷惘而渴求的眼睛,我們義無反顧地用自己如歌的聲音,播灑愛的陽光、智慧的甘霖。伴着粉筆發出的旋律,學生學會了用靈魂去歌唱,用真誠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當歲月變成星辰,歷史成為滄桑,我們依然守着講台,放飛着希望。

有人説,老師是火炬,燃燒自己,義不容辭,把黑暗照亮。是啊,當花紅柳綠,鶯飛草長,我們依然固守清貧,培育桃李芬芳;儘管我們也會兩鬢成霜,年輕的心卻從未改變模樣;儘管我們已咽喉紅腫,靜脈曲張,可是卻不聲不響;儘管我們也為柴米油鹽煩惱焦慮,但內心的憂傷卻從不寫在臉上;儘管我們也會當爹做娘,三尺講台卻仍然是我們的主戰場。

有人説,老師是蠟燭,蠟炬成灰,無怨無悔,甘守清淚兩行。是啊,因為我們知道,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註定我們的夢想和榮譽與學生一起成長,學生是幸福的,我們就是快樂的;學生是進步的,我們就是欣慰的;學生是成功的,我們才是優秀的。

今天早晨,收到了幾個賀卡,有幾句話是這樣寫的:輕輕的一聲問候,不想驚擾您!只想真切知道您的一切是否安好?老師,注意身體!媽媽,為了我們,保重自己……聽到這樣的問候,您感動嗎?您還覺得累嗎?兄弟姐妹們,為自己自豪吧!我們不是演員,卻有固定的忠實的觀眾;我們不是雕塑家,卻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貴的藝術品;我們不是偉人,但我們的身上凝聚着學生滾燙的目光。

愛我們的工作,愛我們的學生吧!當教師雖苦雖累,但卻有他人體味不到的快樂和歡欣。如果失去的歲月可以重來,青春的年華可以再次度過,我依然可以毫不猶豫的選擇教師這個崇高而神聖的職業。誠然,“筆墨繞身,口舌生涯。”我們沒有豐功,沒有偉績,我們不可能像歌星那樣一夜之間名揚五湖;我知道,我永遠都得那麼平凡,平凡得像一片綠葉,一株小草,一杯淡茶,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愛教育,愛學生的愛心不老,我們人生的枝頭一定會年年盛開萬紫千紅的桃李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i/zhixie/pwvj7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