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致辭 >獲獎感言 >

優秀論文獲獎感言範本

優秀論文獲獎感言範本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獎感言

優秀論文獲獎感言範本

首先,我很榮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是一項全國性的榮譽,理論經濟學界獲此殊榮的博士平均每年只有1個。能夠在眾多競爭中獲此大獎,這是學術界多位前輩和同仁對我的最有分量的鼓勵。之前的幾位獲獎者已經在經濟學界嶄露頭角,他們以優異的成績為這一獎項增光添彩。能夠加入他們的行列,共同為推進中國經濟學教育和科研水平的普及與提高,幸甚至哉。事實上,“優博”是對我學生時代發表記錄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褒獎,此前我從未因學術論文而獲得過學校的獎勵。當然,我不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個人通過努力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獲得了名利,並利用名利去進一步推動理想的實現,這是一種激勵機制。已逝的著名經濟學家拉豐(jean laffont)就曾感歎,如果能夠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會更有利於他在法國傳播現代經濟學。重要的是,名利是一種工具,而不是目標本身,或者至少不是全部目標。

其次,我很高興。在信息不對稱的世界裏,每個參與競爭的人都要努力發射表明自己類型的信號。感謝我的博士論文導師楊瑞龍教授,他給了我一個表明自己類型的重要機會。在各種獎項也存在激烈競爭的中國經濟學界,“優博”仍然是一個可置信的信號,這讓我非常高興。莫洛(dwight morrow)説:“這個世界有兩類人,一類是做事的,另一類是坐享其成的。如果有機會,盡力成為第一類人,因為那裏競爭更少。”如果一個人可以少花費點精力去博取名聲作為類型信號時,當然可以用更多精力去做事了。我也為楊瑞龍教授感到由衷地高興。我想此時此刻,沒有什麼比自己的弟子第二次獲此殊榮更能表明一個導師的突出成就了。當然,在世俗的體制下,我仍然需要通過其他信號來表明自己的類型。中國的經濟學改革任重道遠,需要很多青年人為之奮鬥,這些青年人仍然需要發射信號。我們希望有更多類似“優博”的獎項可以公平地提供給青年人,作為他們研究水平的充分統計量。

最後,我很慶幸。我出生於江西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學業並補貼家人。很少有人比我更深刻地體驗了貧困對於學術理想的考驗。我是幸運的,因為據説“優博”會有一個課題資助,這樣可以暫時緩解我在經濟上的窘境,讓我對未來的生活又多了一份希望。然而,還有千千萬萬的青年學子和青年學者,他們廢寢忘食,研究水平和成就未必遜色於我,卻沒有獲得“優博”的運氣。我們真心希望,將來有一天,所有願意從事學術研究的青年學子,都可以安心學習和研究,而不是日日為眼下和未來的生計而憂慮。人們應該明白,財富和智商並不是正相關的,因此教育應該為有志於學術研究的窮人提供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機會。我深信,真正的經濟學是普適的,也是實用的,經濟學者的努力終會贏得遲到的掌聲。

論文獲獎感言分享

XX年12月7日在中國銀監會和《金融時報》聯合主辦的“XX年中國農村金融論壇”上,我的《從我國農產品產業鏈集羣的全球定價權來看三農投資》一文榮獲優秀論文獎,這確實是件高興事,因為發表經濟論文是常事,但榮獲經濟論文獎到是稀缺事。一般獲獎者總是對那些給他幫助過的人進行感謝,在此我也不例外,首先感謝父母,她們給了我生命來榮獲這個獎,另外感謝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先生,他是我的良師益友,多年前他對我的論文進行過評價,他説你的數篇文章寫得很好,是關於宏觀經濟方面的,當我就怎樣寫出上乘論文向他請教時,他説先對那個行業的歷史研究現狀進行簡要陳述,然後提出你的觀點,用詳實的數據、論據、事實、理論來鋪陳就可。

肖老師的話很好,可是我心裏對於三農研究受到了阻礙,國內學術界三農研究我覺得精細有餘視野狹窄,於是我把研究了幾年的三農問題暫時放到一邊,研究起印度經濟和世界宏觀經濟,在這兩個領域相繼發表了數篇論文,但心裏依然有三農情節,在研究印度經濟和世界宏觀經濟時心裏總是經常與三農相聯繫,終於在XX 年12月7日有了這篇三農研究的獲獎經濟論文。

通過這篇論文的反思,使我想到僅僅從三農資料來研究三農不足取,要從全球視野來研究三農可能更加到位。如果説對獲獎有什麼重要的感言,這大概算一個吧。不過從我用全球視野研究三農的路徑轉變回憶中,想起經濟學術界海龜派的一些研究方向的轉變。

記得某海龜派人士説,國外研究經濟的學者進入中國後,大部份人放棄了國際研究,做起了本土研究,然而還有少部份人身在中國心在國外,放棄國際研究心裏不甘,還有就是怕在中國發展不行後又難以回到國際研究,這少部份人裏就有一位來中國某大學經濟研究部門工作過一段時間,後來去香港的一個大學商學院工作了,他心裏就是擔心將來國內發展沒前途,又回不到國際研究的老行業中去,所以他選擇了後者。

但是從我對世界宏觀經濟的研究後迴歸對三農問題進行國際化視野的研究,發現國際研究與國內研究並非老死不相往來,兩者同時研究可能比原來的單一研究可能研究得更到位。管理學大師彼德.杜拉克説他最好的論文永遠是下一篇,為啥?因為他每過兩三年就學習一門新課程,那麼這是否是證明多項研究更擁有優勢?XX年初xx説中國缺乏哲學社會科學與經濟學打通的人,這是否進一步説明多項研究多視角立體透視能研究得更到位?

如果説獲獎感言有什麼感觸的話,我想多項研究能使任何一個單項研究更到位,不知本人所説是否恰當,願求教於同行和各界朋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i/huojiang/8nj76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