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致辭 >畢業感言 >

關於高中畢業感言100字集錦

關於高中畢業感言100字集錦

今天的畢業不僅是對昨天的總結,更是對明天的呼喚。

關於高中畢業感言100字集錦

有人説:沒有開始,就沒有結束。我們,三年前在這裏開始,三年後又在這裏結束。三年的光陰,多少人在生命中來回穿梭,卻只留下背影?我們經過了彼此相遇,又經過了彼此分離,這期間,我們是否抓住了一些、又放棄了一些?所以我們學會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在這三年中,我們不只收穫了知識,還有友情。那些在你落寞時陪在你左右的,是朋友;那些在你迷惘時給你信心的,是朋友;那些在你懈怠時給你動力的,是朋友;那些在你難過時對你微笑的,依舊是朋友。是他們讓我走的更遠,走的更快樂。在這三年裏我們不僅褪去了身上的青澀,更使我們披上了霞光!我們從一個孩子過度到一個青年人,這當然不只是稱呼上的變化,更是成人的洗禮。我們明白自己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也真正明白了,生活其實沒那麼容易。

你回首今天所付出的這一切時,就會發現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人生就像是裝滿巧克力的盒子,你永遠也不會知道接下來會吃到什麼味道。可是不要因此膽怯,人總要嘗試些什麼。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完,但是不要忽略那些陪在你身邊,最真摯的感情,如果先在你最珍惜的人在身邊,請握緊她的手。給她感動。

生活中,就是不斷有人離開或進入的。於是,看見的看不見了;記住的遺忘了。 生命中,也是不斷有得到和失去的。 於是,看不見的看見了;遺忘的記住了。回憶是沒有任何力量的,但是它可以温暖我們的心,就讓這三年的一切,剪輯成一部黑白電影,永遠保留下來,在落寞的時候供我們回憶、取暖。我很喜歡朋友常説的一句話:“我們都是隻有一隻翅膀的天使,只有互相擁抱才能飛翔。”

説到這淚流滿面,閉上眼好像那就是昨天,真是“物換星移,人事匆匆。”啊!真想再和大家打成一片,真想再和大家一起歡聲笑語。沒關係,就算分開也沒關係,大家都明白大家的心。就讓這些快樂的記憶封存在這裏,回頭望望,千絲萬縷~

再見了,給我友誼的好朋友!

再見了,給我教誨的老師們!

願我的同學們永遠快樂,願我的同學們永遠幸福。

畢業已經來臨,感謝大家三年來的照顧。在這裏,我不僅學到了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認識了你們,我早已當你們為我的家人了,我們一起奮鬥,一起努力,走過了一千多個日夜。我知道,這將是我這一生最值得寶貝的回憶。畢業了,這不是奮鬥的結束,而是另一番奮鬥的開始,在這裏,我祝願大家以後的路更精彩,更輝煌!

書香三溢的圖書館,情誼融融的宿舍,人頭攢動的食堂,窗明三淨的教室,還有風雲叱吒的綠蔭場,都能勾起我無數回憶。依然清楚地記得第一次邁進學校校門,第一次穿過校園小道,第一次起晚了飛奔着去上課,第一次坐在教室裏如飢似渴地尋求心中的聖地,第一次與天南海北的同學促膝談心,第一次看到了校園裏如詩的朝陽……清楚地記得講台上老師奮筆板書的身影,宿舍裏歡快地抱作一團的情形,還有賽場上用力揮舞着的助威旗幟……每一處建築、每一張桌椅、每一寸草木,都是我三年青春歲月的見證,鏤刻了我無數或悲傷或快樂的心情故事。

春去冬來,花謝花開。高三,人生的起跑線,我,不能輸!在似箭如梭般的歲月中,我們一路夢想一路追求,即使歲月一掠而過,我們也脣角飛揚。面對會考的臨近,深深的情把我們聯在一起。朋友,時光不倒帶,歲月不重來,俯仰之間,那些散落的回憶,落在夢境裏又湧上來,而我們,已不再是當年懵懂追夏的小孩。

朋友,畢業了,心中有太多不捨,往事歷歷在目,彷彿剛發生一般。記得你們的一言一行,記得你們説過的每一句話。無奈無奈,老師説有聚有散。我們不要悲傷,今天的分別只是為了明天的重逢,莫悲切。

同學錄上我們個個都寫下了這樣的話:希望高中還是同學。其實,這,只是我們的自我安慰罷了。明明就要分開,卻還希望在一起。

為了前途,為了明天的重逢,讓我們忍住心中的悲哀,努力把。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吧.

高中美好的三年即將逝去,中間有太多的獲得與失去,回首望去,只見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孩在成長的道路跌跌爬爬,時而原地跺腳,時而抱足哭泣,時而興奮前行,時而回首凝望。我不能説這是收穫的三年,但也不能否認這三年來自己得到的一切。一個個所謂的計劃總是自己的蹉跎中步步落空,一個個天真的想法總是在現實中沉沙折戟,目標的缺失讓自己在這個象牙塔中一直碰壁,不得方向。

儘管撞的鼻青臉腫,但從中間的各中苦澀之中,原先那個繭中的自己逐漸褪掉沉重的外衣,吃力的從粘液中抽出尚未成形的翅膀。

獨自前行的人生旅途是註定蹣跚的,很高興這三年的路途中有這麼朋友,老師,知己一路攙扶柔弱的我走過,很高興他們給予我的每一點建議,幫助甚至是刺痛,如果身邊沒有他們,我的高中三年將會喪失很多光彩。

展望未來,我希望自己是一個更為理性,計劃,自信的自己,踏着三年的所得與教訓,在人生的旅途中繼續摸索前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i/ganyan/ppdwq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