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精英人物 >

王其鑫:發達不忘領路人 把CSR帶到上海

王其鑫:發達不忘領路人 把CSR帶到上海

2月24日,午後,北京中民大廈某會議室,100多人在談論“環境保護與企業社會責任”——一個時尚而難免枯燥的話題。

王其鑫:發達不忘領路人 把CSR帶到上海

王其鑫坐在主席台上,以“台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中國首席代表”的身份。

輪到王其鑫演講了。他站起來,卻沒有走向演講台,而是拿起話筒,站在U字型的會議台前,面對台下聽眾即興講述起“新上海人”的故事。

“有人問我,你是專程從台灣來參加這個會嗎?我説我是一個典型的新上海人,我是從上海過來的。90年代初,我們全家就搬到上海定居,那時候發生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

王其鑫的語氣很平靜,普通話也挺標準。如果不是他自己提示自己是“新上海人”,也許大家都不會想到他原來是一個台灣人。

“我有兩個孩子,老大當時到上海實驗國小讀一年級,他是那個學校裏的第一個台灣學生。後來到了國慶節日,老師讓小朋友們畫一幅畫慶祝國慶,我兒子畫了一個雙色氣球,大家都看不懂。我兒子説,這個雙色氣球在國慶節一定要有的。”

顯然,王其鑫的小故事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興趣,大家開始專注於演講台上傳來的信息。王其鑫畫龍點睛地補充了一句:“在我兒子的世界裏,兩岸已經統一了。”

在場的人紛紛點頭,睡意全無。看來,這個不愠不火、儒雅謙恭的演講者不會令人失望。

王其鑫繼續講述另外一個更好玩的故事:“我的父親是遼寧人,他是 國民黨員,1948年到台灣。他請孫女給他唱歌聽,那時候我女兒還在上幼稚園,她就唱了一首剛剛學會的《我的爺爺是個老紅軍》。”

大家都樂了。王其鑫回到演講台,開始正式報告他所代表的台達電子的環境責任表現。

初到上海闖天下

實際上,除了“台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中國首席代表”這個非營利頭銜,王其鑫還有一個營利性的身份——中達電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論壇結束後,在《公益時報》記者的要求下,王其鑫繼續講述全家人從台灣人到“新上海人”的故事。

王其鑫説,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的大趨勢促成了自己在滬的落户生根。

那一年,他32歲,他的大兒子剛上國小。

“我們一家大小頂着雙方長輩的反對,以近乎移民的心情來到上海定居。”

記者從一組題為《新台商在上海》的報道中瞭解到,王其鑫選擇上海是因為這裏“更貼近改革的中央”。

王其鑫愛讀史書勝過讀管理經典。他認為,中國歷史的發展有一定的循環,總是從混亂、整頓到盛世。從鴉片戰爭到現在已經經歷了一個半世紀的混亂、落後、屈辱。現在,他相信中國到了走向新紀元的時候。

“我隱約感覺到,這是個充滿希望的時代。在中國大陸,我感到自己更貼近改革的中央……台北是温馨的,但台北不在這場改革的中心。”

也許正是為了貼近“改革中心”,王其鑫一家來到上海後就沒有回去的念頭。

他的事業,也在朝着期待的方向發展。

1992年9月,王其鑫被派到上海,出任台達公司與斯米克公司合資的中達斯米克公司總經理。當時的大陸剛開始走向“市場經濟”,台達董事長鄭崇華一再為他卸壓解憂:最初兩年,先熟悉熟悉情況,適應適應環境再説。

創業初期,公司不到10個人,整天天馬行空想點子,王其鑫形容當時是“傻傻的”尋找“可以做的事業”。但是由於對市場特性不熟悉等原因,兩年後,他們的項目就宣告放棄。

王其鑫家居浦西,公司位於浦東,一江之隔使他對城市道路交通十分敏感。回想當初,王其鑫説:“當時我最擔心的是要面對“寧要浦西一張牀,不要浦東一套房”的瓶頸,好不容易找來的人才會不會因上下班交通不便而流失呢?我身為總經理,對此深有體會,原來上班40分鐘的車程,一堵車就延誤了1-2小時,公司要加強管理,自己必須身先士卒,早上8:30上班,往往天一亮就往公司趕。”

王其鑫最擔心的事沒有發生。對於黃浦江的立體交通發展,王其鑫用“目不暇接、眼花繚亂”來概括。他常常扳着指頭、如數家珍地告訴台灣來的朋友:近幾年上海發展之快,已非世界上任何一個城市可比。

交通順暢了,王其鑫所在的公司也在日益發展壯大。現在,上海中達斯米克電器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更名為中達電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在全國各地設有30多個分公司和辦事處,主要為中國最具成長潛力的通信及自動化市場提供設備和服務,其產品涵蓋動力、寬頻網絡、機電自動化、視訊設備等4個方面。產品通過ISO9002和ISO14000國際質量和環境體系認證。

發達不忘領路人

在台達電子公司做了近三年董事長特別助理的王其鑫對台達董事長鄭崇華一直心存敬仰,即使是在大陸作報告,也“實事求是”,毫不隱瞞領導人鄭崇華先生的表率作用。

“領導人的率先提倡是至關重要的,台達集團的企業社會責任是鄭崇華先生親自提倡的,他本人也是身體力行地一直在提倡環保觀念。”

在王其鑫的大力推崇下,記者瞭解到,作為年產值超過200億人民幣的世界著名的開關電源生產企業的前任董事長,鄭崇華先生確實在企業社會責任領域大有作為。

前兩年,他從美國進口了一輛豐田環保車,這個車型在台灣沒有人代理,所以買主必須要負擔很高的關税,鄭崇華先生所支付的價格是在美國購買原車的3倍。

“為什麼他還要進口這部車呢?原因是這個車每100公里耗油只要3公升。這是一個消除空氣污染的一個創新,所以他是在作一個環保的示範。”王其鑫介紹,台灣的汽車雜誌專門為此採訪了鄭崇華先生。

“他現在將近70歲了,已經不怎麼過問公司的事情,但是隻要是跟環保、社會教育有關的活動,他都要親自參加。”

由於鄭崇華先生的身體力行,台達公司履行社會責任就上行下效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記者得知,除了企業之外,鄭崇華先生也把自己的資產捐出來設立了非營利性的基金會,即台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

過去幾年,台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陸續舉辦了很多公益活動,包括去年的“621夏至關燈活動”,目的是提醒市民節約能源,口號是冬至吃湯圓,夏至關燈火。台灣的市民特別響應這個活動,那天晚上所有的燈火都關上了,最主要是對他們觀念的做法。

去年,基金會還舉辦了6次大型户外活動展出,一共有20000多名學童來參與。其他方面,台達基金會也提供一些節能計劃,舉辦一些兒童環保夏令營、綠色地球等活動。

把CSR帶到大陸

王其鑫説,對企業本身來講,CSR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社會上乃至於國際商家非常關注的課題,“全球有CSR協會,有關部門也發表了一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撰寫綱領。去年初,我們也順應了潮流,在台灣公司總部設置了一個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委員會,具體來管企業社會責任的政策編寫。去年夏天,我們公佈了可能是台灣第一份企業社會責任的報告,據我們瞭解,在全球前250大企業中,大概已經有70%的企業出了這樣的報告,在大陸和台灣都還比較少,我們在這方面是率先奉行的企業之一。”

在大陸,台達也陸續推廣了一些計劃。

“我們每一年都要捐款。這幾年大概平均在80萬美金左右。”王其鑫説,在大陸,台達主要從事科技教育、環保等方面的公益事業。

“最早從2000年開始,我們跟6所大學合作,包括清華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我們支持每個學者30萬獎金,鼓勵他們科研開發。從2003年開始,我們增加了北京交大和哈爾濱理工大。我們特別鼓勵這方面的開發。”

除此之外,台達也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贊助。王其鑫強調,台達所有的贊助和捐助都是不加任何附加條件,也不要求出名,完全是公益的行動,比如支持清華大學的環境與法研究中心,也是鼓勵他們多做一些這方面的研究。

“因為按照歐美一些先進國家的經驗,環境與法是起到相當大的作用的。在環境保護方面,政府、企業、公益團體三方面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我們很高興能給他們做這方面的支持。”

北京的自然之友也得到了台達基金會的資助。王其鑫説,他是在一次電視節目中看到自然之友的介紹,為樑從誡的精神和作為深深感動,所以決定資助自然之友。

最後,王其鑫提綱挈領總結這次以“企業社會責任”為主題的談話:“可持續發展已經是全世界勢不可擋的理念。既然這樣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了,企業推行環保就能夠有效的贏得員工的認同,這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們公司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在不少記者眼裏,採訪王其鑫這位精力充沛、台大經濟系畢業、經美國花旗銀行打造、而立之年來滬創業的“中達”掌門人是一種享受。

確實,在半個小時的專訪中,本報記者體會了《數字化》期刊記者周天柱對王其鑫的評價:“那標準的普通話、醇厚的男中音,説起其公司和上海發展便如數家珍,一五一十,侃侃道來。”

一席話後,記者感覺到,在這位兒女已經在美國上大學的父親身上,台灣似乎已經成為遙遠的記憶,而上海才是他事業騰飛的地方。當然,從台灣到上海的跨越中,台達是他永遠的橋樑。(程芬)

來源:公益時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renwu/ylq4l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