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暑假《聊齋志異》讀後感500字範文

暑假《聊齋志異》讀後感500字範文

聊齋志異,是家喻戶曉的一本著作,記載了虛幻的妖魔故事,充滿了對那個世界的嚮往,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暑假《聊齋志異》讀後感5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暑假《聊齋志異》讀後感500字範文

暑假《聊齋志異》讀後感500字(一)

清末,有一“鬼狐居士”,其《聊齋志異》流傳於後世,謂之蒲松齡。鬆齡怪異,喜以鬼狐為記,故得名。鬼、狐、精、怪,在人看來是不及人的,那麼鬆齡為什麼要用它們做為素材呢?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然而只要是別的“東西”,便一目瞭然。待他們將這些“東西”嘲笑一番,卻恍然大悟:哦,原來這就是我們自己。

以比較幼稚的分法,鬼狐精怪也就分那麼兩類:要麼是好的,要麼是不好的;要麼是奸詐的,要麼是真誠的;要麼是深邃的,要麼是無知的。它們的分類的確比較明顯,人可就不一樣了。

人有時看狐,覺得狐比人好;而狐看人,又覺得狐不如人。在人看來,鬼狐自由;在鬼狐看來,人活得踏實。在人看來,鬼狐法力無邊;在鬼狐看來,平凡是福。於是,人認為鬼狐沒有要“成人”的理由,然而,鬼狐們卻為此而絞盡腦汁。

鬼狐之中,道行高的,此志不渝;道行不足的,前仆後繼。不少的鬼狐有著悲慘的下場,或是魂飛魄散,或是含恨而終。對於它們來講,成人的道路是那樣的崎嶇,那樣的艱險。多少得道高僧,多少降妖術士,他們本著“狐是狐,人是人”的“公理天命”,狠狠地擋在了鬼狐們成人成仙的路上。可是鬼狐們屢敗屢戰,就算屍骨無存,也在所不惜。人們看來,鬼狐們是那樣值得同情的角色,那些所謂降魔服妖的道士和尚又是那樣的多管閒事、冷血無情。儘管如此,人們卻仍是對鬼狐們敬而遠之,他們怕它們那種追求時的頑固,追求時的陰險,追求時的不惜一切。鬼狐們的追逐已經不是可以輕易放下的慾望,而彷彿有這一種不知名的力量在支配著它們。那種不知名的成人或是成仙的慾望,逐漸集結成了一種盲目而可怕的追求。在它們的心中,就有這麼的一個信念: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人”字,是一種奢侈。於是,或是誘惑,或是驚嚇;或是勾魂,或是索命;或是投之以情,或是殺之以暴。然後,鬼狐們得以換上了人的衣裳,嘗著人間的疾苦,經歷著人世的生老病死,而無怨無悔。

而活在塵世中的人,卻為了得到鬼狐所拋棄的長生不老,千辛萬苦。為了得到鬼狐所不屑一顧的高超法力,不惜上刀山、下油鍋。

有時候覺得,要是兩者可以一開始便將角色對換,那也許就沒有了不必要的悲劇。其實,即便將他們的角色對調,結果還會是一樣的,因為兩者都會追逐對方的角色。

在沒有鬼狐的現實社會中,人卻有著同樣的追逐。只要人與人之間沒有絕對的平等,那麼這種追逐便無休無止。過著幸福小日子的老百姓們,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升官加祿。而那些位高權重的人,在心底卻嚮往著平凡的日子。於是,在這兩者之間,便是一種思想追求上的迴圈。窮人一旦變成了富人,便會懷念窮人的生活;富人若不幸變成了窮人,也自然會回想那富人的生活。當然,在這之前,有一段艱苦的追逐,甚至有痛苦的悲劇。

其實這種無謂的追逐也不只是存在於像窮人和富人這樣有著明顯差距的兩者之中。人,總是這樣的觀念:別人的東西總是比自己的好。就是兩樣完全相同的東西,在一個人看來,也會覺得對方的比較好。於是便有了這樣的一種人,他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東西,甚至是性格。在尋覓之中,他們看不見原來的自己。他們將別人的優點看成是不可多得的優點,卻將自己的亮點一味地抹殺。有朝一日,當他們真正地變成了另外的一個人,也許就只會對著往昔的日記問到:陌生人,你到底是誰?

就像《聊齋志異》中的鬼狐精怪,追逐的低手,卻是遺忘的高手。

倘若鬼狐安心做它們活得如浮萍一樣的鬼狐,人安心做他們平凡甚至於庸俗的人,世上當然是能太平些許。但那停歇了的追求,那所謂的安寧,卻會使塵世不但少了些引人的故事,更是沒有了進步的光彩。現實之中,亦當如此。

再讀《聊齋》,再得後感。不去感慨鬼狐精怪的報恩復仇,不去嘆息人世間的世道炎涼,不去討論人怪之間的孰對孰錯。偶得謬感,不知所言。

暑假《聊齋志異》讀後感500字(二)

走到床前,一陣冷風吹過,讓我不禁想起了那讓人毛骨聳立的《聊齋志異》。翻開書,開啟鋪滿灰塵的第一頁,那記載著歲月的灰塵更把我拉進了一個陰森恐怖的境界。我蜷縮在床的一角,發現這裡是多麼的靜。直立在街頭的路燈這是也一閃一閃的,我把被子蓋過肩頭,帶著既興奮又害怕的感覺開始用眼睛從書本上掃過。“她把門窗輕輕地攏上,拂起那長長的袖子走到郎君的身旁,用她那帶著香味的手絹拭去他頭上那豆大的汗珠。忽然,一個黑影在輕薄的窗前來回踱步……”我的心懸到了喉嚨。各種奇形怪狀的畫面在腦海中陸續放映。這時,手心裡已滿是那溼漉漉的汗。原來這些情景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不可能發生的,可是作者卻以生動形象的手法將他們一一列舉了出來,讓人感到懸殊、緊張與恐懼,怪不得使它成為了人們喜愛的書之一。“喬郎,我們生生世世永不分離!”最後又以溫馨、激昂的語句將文章結尾。這真讓我感受到想象力的無窮力量。

生活中處處有想象,就像是在大街上,你也會想到人們的摩肩接踵;在湖邊,想到魚兒在水中歡快的玩耍;天空中的白雲在和小鳥談話……我更是一個想象力豐富的人,我在黑暗的小巷我會想到有一隻青面獠牙的魔鬼向我伸出長長的手,在小草叢生的草地上與小草交談,,這些便是我在寫作上充滿靈感,使文章更生動。誰說想象力不重要?就是想象力使《聊齋志異》成為中學生必讀的書目之一。

想象力隨處可在,哪怕是一絲的靈感,我們也要把它想象成無窮無盡的。就讓想象力把我們帶領到夢幻王國中去吧,或許那裡有屬於我們的太陽!

暑假《聊齋志異》讀後感500字(三)

聊齋”是清朝貢生蒲松齡的書屋,“聊齋志異”由此得名。書中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給我們塑造了善良可愛的狐仙花妖、神異靈怪,人鬼之間、神怪之間的私情,表現了新穎脫俗的想象,瑰麗多姿的圖景,生動傳神的感情。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數《阿寶》、《蛇人》了。

《阿寶》訴說的是一位大富豪的女兒與獸醫孫子楚的一段刻苦銘心的愛情故事,《阿寶》裡塑造的阿寶形象純樸真實,從驕傲無禮的大小姐到勤勤檢檢操持家務的良婦,真是感人。而,《阿寶》力的孫子楚形象也描寫的很傳神。我很喜歡這一段:阿寶問媒婆什麼事,媒婆說:“是為孫子楚來求親。”阿寶笑著說:“他要是去了多餘的指頭,我就嫁給他。”這顯然的一句就能體現出阿寶的傲慢,但孫子楚聽了阿寶說的話,什麼都沒說,立馬斬下了自己多餘的那個指頭,哪怕是疼得鑽心,也心甘情願。這句也體顯出了孫子楚的痴情。《阿寶》裡幾乎每一句都能反映出主人公倆性格的特點。

《蛇人》介紹的是一位蛇夫和兩條蛇之間的感情故事,那是一種動物與人之間的感情,它就如親人與親人之間那種不可分離的感情。當一條蛇在毫不留情地傷人時,是它的主人不顧生命危險救了上山遊玩的人們,原本以為,這位蛇夫活不了了,但在千鈞一髮時,那蛇停了下來,一下纏在了蛇夫的身上,像它小時候那樣。是時間的關係,讓蛇這種冷血動物也產生了感情,它對蛇夫那種依戀就如孩子對父母的依戀一樣,是一種不可取代的感情。

這兩個故事,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我認為這是最最精彩的,雖說《聊齋》是愛情小說,但他的寫作筆法很獨特,幾乎每一句都離不開主人公的性格特點,我一定要好好學學。

暑假《聊齋志異》讀後感500字(四)

今天,我懷著興奮的心情讀了中國古典十大名著之一——《聊齋志異》,它是講了中國古代靈異、志怪小說的集大成者,它可以說是歷來人們茶餘飯後的經典話題。

我在這本書中,無比喜愛一個故事——嶗山道士。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古時的一個小縣裡有個姓王的書生,他自幼便很仰慕道學,聽說嶗山有很多仙人,就揹著書籍,準備去求道。但在求道途中,十分累人,師傅自身的法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絕。可是,師傅就是不將法術傳給王生,王生再也忍受不住了,就對師傅求了一個穿牆之術,在回家演練時,卻一頭撞在了家中的牆上。

我在讀了《聊齋志異》後,悟出了一點道理——書中,字裡行間無不飽含作者對人生、社會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在現實生活中也能取之學習,它還含有一些道理。

在作者的筆下,原本應該非常邪惡可怕的妖魔鬼怪不但都有情有義,而且還很可愛可敬!花姑子一家雖然是獐子精,卻知恩圖報,得知自己的救命恩人死了,他們竟然在閻王面前跪了整整七天七夜,寧願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也要讓恩人活下去。如此重情重義,怎能不讓人感動呢!

此外,《聊齋》表面上在講鬼、妖、魔、狐之類的故事,而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與黑暗,在康熙時期的中後期,也就是蒲松齡所在的那個年代,貪汙成風,贓官比比皆是,清官又能有幾個?在作者寫的《促織》一文中,秀才成名被狡猾的小吏推選上去做了里正,專門負責蒐羅名種的蟋蟀,可要知道,一隻蟋蟀就可讓好幾戶人家傾家蕩產,老實的成名不忍向老百姓搜刮,便經常遭到縣官的毒打……我無法想象也不明白,一隻小小蟋蟀居然可以控制別人生死,更令人感到荒唐的是,古代的科舉考試就像是兒戲一樣可以被隨意的踐踏和賞贈。但在這裡,我不禁深深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於正視現實的精神!

暑假《聊齋志異》讀後感500字(五)

《聊齋志異》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最不得不提的是涉及到狐狸形象的小說,數量高達80餘篇,在全書中佔有很大的分量。蒲松齡筆下的狐狸千姿百態,性格不同,經歷不同,結局也不相同。小說中既有情深意重的狐女,也有心腸歹毒的狐妖,她們的加入使得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而令我印象較深的當屬《鴉頭》一文。

先看看《鴉頭》中的女主人公鴉頭吧。

鴉頭與大部分化身人形的女狐一樣,擁有媚人的外表。鴉頭一出場,作者寫道“秋波頻顧,眉目含情,儀容嫻婉,實神仙也。”而書生王生在見到貌美如花的鴉頭之後,“至此惘然若失”。女性外貌嬌美,容易吸引男性的眼光,兩人的這一次對望,王生被鴉頭的外貌所吸引,鴉頭也從王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生路。

鴉頭雖然身為狐妓,卻是潔身自好,雖遭老鴇毒打,也不輕易屈服。她遇到忠厚老實的王生,逃離妓院後便嫁與他為妻。鴉頭重情,不僅是在愛情上,還體現在鴉頭對親情的珍視。“母姊雖忍,要是骨肉,但囑勿致傷殘”,這是鴉頭在交給兒子的信中所寫的,縱使母親跟姐姐都心腸歹毒,但鴉頭仍囑咐兒子,不要傷害他們。鴉頭身為狐妓,卻有著高尚的品格,對丈夫的情深、對親人的豁達,較於蒲松齡筆下的很多“人”,更像是美麗善良的天仙。

而對於男主人公王生,作者蒲松齡沒有花過多的筆墨進行描寫,而在我看來,王生雖是救鴉頭出火坑的恩人,性格上卻與一般儒生無異。鴉頭面對鞭打堅貞以對,王生面對挫折卻是以淚眼相對。王生渴望與鴉頭一起,但在鴉頭問道“君傾囊博此一宵歡,明日如何?”的時候,王生不但沒有好的計謀,反而“泫然悲哽”,顯得懦弱無能,雖是忠厚,卻也愚笨。

王生身上也有值得肯定的優點。當王生得知與自己私奔的女子不是人而是狐狸時,王生並沒有嫌棄,反而從容接受,不覺害怕,可謂勇敢;當王生遇到落魄的舊識趙東樓時,沒有落井下石,反而將他邀回家,最後還送予金錢,可謂善良;當王生失去妻子時,他“徘徊愴惻,眠食都廢,急詣六河,翼得賄贖”,可謂情深。身為一介儒生,王生在性格上雖不出彩,但也算得上是安分踏實的“好人”了。

《鴉頭》一文中,鴉頭身為狐妓卻情深意重、足智多謀,王生為一介儒生雖不免懦弱,卻也勇敢、重情重義,王孜為狐狸與人類的後代,從桀驁不馴到溫和如處……每個人物都有其鮮明的性格特徵,使得小說更具傳奇色彩,尤其鴉頭這一角更是出彩,正因為《聊齋志異》中有各種各樣的狐女形象,才使得整部作品更為出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zhuanti/redian/yl6kd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