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學習韋壽增事蹟心得體會2篇

學習韋壽增事蹟心得體會2篇

學習韋壽增事蹟心得體會(1)

學習韋壽增事蹟心得體會2篇

在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徵地一線,韋壽增因勞累過度,永遠地沉沉睡去。年僅31歲的生命,一瞬間天人永隔,讓人扼腕痛心。韋壽增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方式,詮釋新時期國土人對黨、對祖國、對人民、對國土資源事業的無比忠誠,展現出新時期國土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光輝形象,譜寫出一曲催人奮進的時代讚歌。

韋壽增的事蹟和精神,為廣大國土資源系統幹部職工,尤其是基層幹部樹起價值標杆。國土資源工作涉及面廣、關聯度高,關係國計民生,涉及各行各業,中央重視、社會關注、公眾期待。同時,隨著資源形勢和經濟形勢的發展,國土資源管理面臨著保障發展和保護資源的兩難局面,承受著雙重壓力。在這樣的大氛圍中,各級國土資源部門積極改革、探索創新,主動轉變職能,以極大的熱情服務經濟發展,以執著的精神守護耕地紅線。常言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作為國土資源所所長,韋壽增堅守一線,苦幹實幹拼命幹,直至不幸倒在了為保障重點工程建設徵地的路途中。韋壽增是全系統幹部職工的好榜樣,也是千千萬萬國土資源系統幹部職工的代表。

一滴水可見太陽的光輝,一顆貝殼可見大海的美麗。從韋壽增身上,我們看到了新時代國土人的群體形象,看到了國土資源系統幹部隊伍的精神風貌,看到了國土資源系統幹部職工對國土資源事業的無限忠誠。韋壽增用短暫而豐滿的人生,交出了一張閃耀著黨性光輝和公僕情懷的精彩答卷。在這張生命答卷上,我們看到了共產黨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優秀品質和優良作風,看到了堅定理想、為民造福的政治品格,看到了艱苦奮鬥、與時俱進的敬業精神,看到了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公僕情懷,看到了嚴於律己、清正廉潔的道德情操。

當前,包括國土資源系統在內的全國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正在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xx近日在國土資源部調研機關黨的建設和創先爭優活動時指出,要緊緊圍繞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進機關作風、創新機關黨建工作、提高幹部素質創先爭優。徐紹史部長在傳達中央領導同志講話時指出,要振奮精神,再接再厲,持續提升國土資源管理和黨建工作水平。全系統廣大幹部職工要以韋壽增同志為榜樣,不怕吃苦,甘於奉獻,精誠敬業,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工作激情,立足崗位創先爭優,為國土資源事業改革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以“先進”為榜樣,俯首甘做“孺子牛”

近期,我區掀起了一股深入學習韋壽增、陳積釗、蘇建華等同志先進事蹟的熱潮,他們的先進事蹟在廣大黨員幹部中廣為傳頌,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反響。

韋壽增、陳積釗、蘇建華等三位同志是我區自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以來樹立的一批比較具有影響力的先進人物,他們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有來自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村幹部,有普通鄉鎮站所的負責人,也有來自地級市的副廳級黨員幹部;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立足本職崗位、愛崗敬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工作千頭萬緒,相對也比較艱苦,部分黨員幹部在基層工作一段時間後逐漸失去了工作熱情,存在敷衍、麻痺的情緒,工作呆板、缺乏創新,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浪淘沙”,部分黨員幹部經過基層工作的千錘百煉,最終從基層走上縣、市等部門的領導崗位,但一小部分幹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驅使下,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出現偏差、私慾膨脹,不斷腐化、墮落,最終脫離廣大群眾,成為了人民的罪人,在社會上產生了惡劣的影響。

學習韋壽增事蹟心得體會(2)

一幅是報紙上刊登的韋壽增生前的證件照。照片裡,韋壽增的眼神纖塵不染,略帶幾分疲憊,但絕無半點埋怨。我忘不了那雙眼睛。

另一幅是一棟石砌的老房子,很破舊,老式的木板門、面積很小的隔板窗,牆角散亂地堆放著一些石頭,乍一看很像是土地整治前的廢棄民房。這就是韋壽增生前的住所。

編輯這篇稿件是個難忘的過程。韋壽增的一個個故事像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我眼前擦過,他的形象在我的腦海中也越來越清晰起來。有好幾次,我都覺得只有在小說和影視劇裡才會有這樣的人物,因為現實生活中這種人太少太少了。

正因為如此,韋壽增值得我們每個人敬佩和學習。在我看來,起碼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他對工作的投入。與印象中很多先進人物相比,韋壽增沒有得到過什麼榮譽證書和獎章,甚至不曾說過一句豪言壯語。作為一名基層國土所所長,他從事的是最基礎也可以說是最不起眼的工作,默默無聞,不會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但韋壽增就像頭勤奮而執著的老黃牛,毫無怨言、踏踏實實地幹著,將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也許,這份投入來自於基層國土資源工作面臨的巨大壓力;但我想,更多地還是來自於強烈的責任心和對工作的熱愛。因為只有最真的愛才會不求回報,只有滿懷最真摯的愛,一個人才會由衷地產生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韋壽增在最短的時間內,由一個食品專業出身的門外漢,成長為精通業務和法規政策的行家裡手,甚至還成了分管領導的顧問

我們也不難理解,無論其他工作有多忙,對每一處地災隱患點的巡查、監測,韋壽增都一定要親力親為,並堅持不懈;

我們還不難理解,對所負責的圖表,只要有改動或不夠整潔的,韋壽增都要再工工整整地抄寫一遍,再拿給群眾簽字,哪怕熬夜抄寫,哪怕每次多跑幾十公里地,也在所不惜。

……

我始終相信,投入到工作中的韋壽增是幸福的。因為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當看到自己的付出換來領導和群眾的認可,換來事業的點滴進步,那種成就感和滿足感是難以言表的,那種幸福感勝卻無數證書和獎狀。

韋壽增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還有他耐得住清貧。

在編輯稿件過程中,我曾給作者陳國章去了電話,聊起採訪時的情景,陳國章有些激動,他對我說,當我走進韋壽增在安寧鄉的家裡時,我呆住了。屋子裡很小很暗,水泥地板,沒有一件像樣的電器,木床上的單子都是破的,真可以說是家徒四壁。

就像陳國章所描述的那樣,韋壽增家境很困難,父親和妹妹都有病在身,孩子很小,正是用錢的時候。他在縣城蓋新房的8萬塊錢都需要走銀行貸款,因為經濟拮据,房子沒有裝修就住了進去;他的那輛摩托車一騎就是十幾年,老化的配件修了壞,壞了修,但從不捨得換新的……

即便如此,當礦老闆承諾每月給他1萬元的好處費,只需他執法時網開一面時,韋壽增斷然拒絕了,甚至從鄉里趕到徵地現場的20元車票費,他都不願讓公家報銷。

作為獨子,韋壽增是家裡的頂樑柱。他們家很需要錢,可韋壽增堅持一條原則:寧可窮也不能幹違法的事。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這樣的堅持,值得我們敬佩、學習和懷念。

記得有篇文章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當你離開這個世界時,有多少人會為你哭泣?我想,假如眼淚是一筆財富,那麼韋壽增一定是富有的。因為他的事蹟足以讓瞭解和不瞭解他的人為之動容,為之淚流滿面。生如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這便是韋壽增短暫的一生留給我的印象。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蹟,就是要把韋壽增、陳積釗、蘇建華等幾位同志作為日常工作之中的一面“鏡子”,時刻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作為工作職責,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蹟,就是要學習他們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的樸素情懷和愛崗敬業、艱苦奮鬥、勇挑重擔、無私奉獻的工作熱情;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蹟,就是要立足本職崗位,樹立起崗位的榮譽感和使命感,不斷加強黨性修養,真正俯下身子,心甘情願的做人民群眾的“孺子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zhuanti/redian/re897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