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從資訊經濟學看ASP——資訊系統實現方式的比較

從資訊經濟學看ASP——資訊系統實現方式的比較

【編者按】從商品誕生以來,如何東西都有兩種方式獲得:自己生產/租用。資訊系統在發展過程中也是租用和自己購買建立兩種方式互動領跑的……

從資訊經濟學看ASP——資訊系統實現方式的比較

aidc釋出的2003年asp市場調研和預測報告中,預測未來的全球asp市場增長將放緩。但是在it系統的外包和業務流程外包兩大塊市場中,基於業務的asp市場增長速度超過48%,而it系統的外包市場漲幅只有18%,而目前it系統外包市場22億美元,業務流程的外包市場只有11億美元,可見結構的變化是導致整體asp市場放緩的主要原因。但是基於業務的asp市場快速增長和未來強大的生命力是勿庸置疑的。

從商品誕生以來,如何東西都有兩種方式獲得:自己生產/租用。資訊系統在發展過程中也是租用和自己購買建立兩種方式互動領跑的。60/70年代,ibm的大型主機動就數百萬美元,很少有企業能夠承受如此之高的費用。ibm採用的策略就是租用方式,而以後的各類it系統的外包租用市場也日益壯大。作為業務流程外包的最早形式可能是企業會計職能的外包,由此誕生諸多的會計事務所和財務公司。

企業的管理資訊系統由於主要作用範圍在企業內部各個職能部門,涉及的資訊又是企業核心的機密,多數企業選擇自己建設資訊系統。但是今天hp,,accenture頻頻結下數十億美元的it外包大單,說明現在的環境變化了,而企業對待資訊系統的態度也在悄悄的改變。更有作為跨企業的資訊系統,如協同商務、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等系統是選擇自建還是asp方式的外包租用呢?

我們空口無憑,還是用最根本的經濟來說話,對比一下兩種不同的資訊系統實現方式的經濟學上差異。

一、成本結構

資訊產品的一個主要特徵就是它的生產集中於 “原始拷貝成本”。一旦第一套軟體被生產出來,生產另一套軟體的成本就微乎其微。當第一份資訊被生產出來,多拷貝一份的成本幾乎為零。資訊的生產成本很高,但是複製成本很低。用經濟學的語言來描述,就是資訊產品生產的固定成本高、複製的可變成本低。這種成本結構產生了巨大的規模經濟:你生產得越多,生產的平均成本越低。資訊生產的固定成本的絕大部分是沉沒成本。

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現在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幾乎都已經建設了自己的資訊系統,企業一旦建好了自己的資訊系統,就意味著那套系統已經完完全全地屬於企業所有了,不可能再複製一套相同的系統。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每一個企業都在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而企業的人力、物力資源都是有限的,如此高額的投入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是不合算的。

二、規模效益與單位成本

資訊具有明顯的網路效應,網路效應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正反饋。正反饋使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引起極端的結果。如果更多的人使用網景瀏覽器上網的話,製作網頁的人就會更多地照顧使用網景瀏覽器上網的人,這樣一來,就會有更多的人使用網景瀏覽器,因為用別的瀏覽器會有許多站點看不了。

網路遵循一個規則,這就是梅特卡夫法則:如果一個網路中有n個人,那麼網路對每個人的價值與網路中其他人的數量成正比,這樣網路對所有人的總價值與n×(n-1)成正比。對於資訊系統而言,網路效應也同樣起作用。同樣一套系統使用者越多,它的效益越大,形成規模和叢集效應。而隨著系統網路效用加大,系統的單位價效比也就越高,最後資訊系統本身的成本在整個業務運營中將幾乎可以忽視。然而,現在大多數企業的資訊系統都是自己建設,不同的資訊系統都採用了不同的硬體裝置,使用不同的技術標準,這就使得各個資訊系統之間的資訊交流變得非常困難,成為了一個個資訊孤島。資訊系統的規模效應和網路效應體現不出,資訊系統的成本在企業的業務運營中佔有很大的比例。

隨著計算機技術及其應用的日益成熟,許多資訊產品和服務已經成為了商品。“當一種通用的功能性需求普遍存在於顧客或客戶(尤其是某一特定行業的公司)中,並且可靠的、高質量的服務可以在市場中以競爭性的價格被廣泛獲取時,就可以將該種產品或服務當成是一種商品。”資訊科技及系統的商品化的轉變促進了規模經濟的發展,並明確了它們的非戰略性或應用性地位。在價格和服務質量方面的相互競爭,使外包商通常能達到成本最小化所必須的規模,而且許多資訊系統職能的非戰略性地位也允許它們被外包出去。

三、轉移成本和使用者鎖定

轉移成本衡量了顧客對某一位供應商的鎖定程度。當企業決定投入多少搜尋新顧客和如何對已有顧客進行定價的時候,它必須能夠衡量顧客的轉移成本。當從一種品牌的技術轉移到另一種品牌的成本非常高時,使用者就面臨鎖定。轉移成本和鎖定在資訊系統中是很普遍的,在資訊系統的使用和出售中,充分地預見到轉移成本和鎖定非常關鍵。資訊系統是一個高投入的專案,一個資訊系統的投入少則幾百萬元,多則上千萬甚至上億元,這麼高的成本投入意味著企業如果要更換自己的資訊系統,那將是一筆很高昂的轉移成本,事實上,企業一旦自己建設資訊系統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鎖定。當企業被鎖定後才發現原來建設自己的資訊系統耗資如此之巨大。準備退出的時候,將面臨著兩難的選擇,選擇退出就意味著高昂的轉移成本,而選擇繼續建設同樣也會消耗大量的資源。

四、追加投入和it黑洞

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資訊系統,企業在建立了自己的資訊系統後,由於客戶需求的變化,必須不斷地對自身的資訊系統進行調整,還必須根據自己的生產情況不斷地對資訊系統進行改進。在這個生產柔性化的時代,這種改進必將隨著客戶需求變化的加快而越來越頻繁。技術的不斷進步,軟、硬體產品和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甚至一兩年內就更新換代,使得企業的資訊系統迅速貶值,並且技術的不斷髮展也在要求企業必須對資訊系統進行不斷的升級,而資訊系統的升級也使得企業必須不斷地為這個系統投入更大的成本,這似乎越來越像一個黑洞蠶食著企業的資源,制約著企業的發展。組織總是持續處於一種擁有充足的不斷老化的裝置和人員技術,而缺乏關鍵性的前沿技術和硬體設施的狀態。

外包提供了這樣一種途徑:即組織可以減少與戰略導向不相適宜的人力資源及裝置資源,同時可以用最新的資源滿足組織的最新需求。外包租用方式由於平臺維護由專業的廠商進行,平臺的維護和裝置追加只在伺服器端進行。成本可以在眾多的使用者所攤薄。

五、資訊不對稱與博弈

企業建設資訊系統時候,企業和資訊廠商處於博弈,而且是資訊不完整情況下的單一博弈過程。企業對資訊系統的理解相對很少,這必將導致博弈結果的不平衡,企業永遠是輸家。而解決方案有兩種,引入第三方形成多方博弈態勢或者重複博弈。第一種方案就是引入監理、資訊系統諮詢商參與企業資訊化建設中。但是由於目前中國的資訊化建設市場和監管機構還很不規範,監理更多是表象上的,而且目前多集中在電子政務等政府招標工程。監理公司的中立還存在很大疑問。而第二種方案就是允許企業選擇合適的建設夥伴,可以低成本或無成本的退出。但是目前企業資訊化市場,企業不可能通過重複博弈來使自己建設資訊系統的風險減小,因為企業購買資訊系統只可能是一個一次博弈的過程,絕不可能是重複博弈。由此可見,企業通過購買的方式建立資訊系統的風險是非常大的。而asp外包租用方式,使得企業可以以很低成本進行重複博弈,而達到最終的雙贏均衡。

從以上經濟學分析。我們可以輕易得出結論“在情況允許的條件下,資訊系統選擇asp方式實現比自建要更優”。

而資訊系統本身的發展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我們的結論。

資訊系統的應用模式已發生了根本變化,資訊系統必須基於internet技術,應用方式主要是瀏覽器方式。伺服器集中式管理,實現了開發環境與應用環境的分離。在使用者的應用端採用相對統一的瀏覽器(web風格的介面),便於實現跨平臺的應用和多媒體資訊服務,操作簡單,減少了培訓的要求。所有的軟體、應用功能程式和資料庫等集中在一些伺服器端加以管理,便於軟體的開發、安裝、分發和版本控制,同時提高了系統的安全可靠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zhuanti/redian/re86q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