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博物館調查報告(精選4篇)

博物館調查報告(精選4篇)

博物館調查報告 篇1

一、參觀時間

博物館調查報告(精選4篇)

20xx年10月18日,星期五

二、參觀地點

廣東省博物館

三、參觀過程

10月18日,週五下午2點,我和另外一位同學從學校出發,乘坐地鐵前往廣東省博物館(以下簡稱省博物館)。經過大概1個小時的車程,我們成功到達省博物館。在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裡,我們參觀了“旗裝雅韻”——清代滿族服飾展、“紫石凝英”——端硯藝術展覽、“毛利碧石”——紐西蘭文化藝術珍品展,以及“異趣同輝”——館藏清代外銷藝術精品展。其中我們參觀的重點是“旗裝雅韻”——清代滿族服飾展。直到五點,省博物館的閉館時間到了,我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再次搭乘地鐵返回學校。

四、參觀感想

我們這次參觀的是省博物館的新館,坐落於廣州新城市中軸線——珠江新城中心區南部。其設計運用“寶盒”的理念,採用鋼筋混凝土核心筒承載巨型鋼桁架懸吊結構體系。由於展館是由巨型鋼桁架懸吊出來的,中間沒有一根結構柱,為陳列展示提供了很好的條件。這是我們第一次來到省博物館,從館外看,方方正正的,的確像一個“寶盒”,再走近看,就感覺一個“寶盒”迎面而來,壯觀而巨集偉。灰色與紅色的色調讓省博物館充滿了歷史的氣息,神祕的氣氛。

走進館內,入眼便是寬闊的大堂,四周掛著紅燈籠,滿滿的中國傳統氣氛;抬頭望去,每一層均呈四方環形,既整齊又別緻。除了一個個展覽廳外,館內還設有紀念品區、用餐區、咖啡廳以及幾家小商鋪,果真是設想周到,參觀、休閒、購物皆不誤。

根據我們事先的瞭解,知道目前有一個關於服飾的展覽備受關注,所以我們毫不猶豫地往該展廳走去。雍容華貴的旗袍、威武氣派的馬褂、別緻美觀的旗鞋,這些只在古裝戲裡看到的華美服飾,我們均在“旗裝雅韻”——清代滿族服飾展中一一親眼目睹。清代,是中國古代服飾。

文化發展的繁榮時期,是服飾歷史上繼“胡服騎射”、“開放唐裝”之後的第三次突變。無論款式品種、衣著特點都直接影響了我國近、現代服飾文化的演變和發展,是中國服飾發展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清初,滿族統治者為鞏固其在全國的統治地位,三令五申,強制廣大漢族軍民“剃髮易服”。滿族長期騎射生活所形成的旗袍、馬褂、箭袖、旗鞋、剃髮垂辮來取代漢族自古形成的寬袍、大袖、蓄髮、綰髻的傳統裝束,儘管在清代服飾的演變和發展中,也吸收了漢族服飾的某些特點,但在清代整個服飾的發展當中,仍沒有離開過滿式衣冠的結構和風格,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服飾,對我國服飾的發展和演變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從八旗甲冑到各式佩飾,從異彩繽紛的民服到品秩有序的官服,我們看到了滿族服飾的民族特徵和地域特色。

在我看來,服飾是會對人們產生影響的,這是一種文化軟力量,在潛移默化的過程慢慢地改變著人們。比如,在清初,滿族統治者為鞏固其統治,強制要求剃髮易服,甚至採用瞭如“留髮不留頭”等鐵血手段,可見其重要性。就是因為漢族文人知道改變服飾、剃髮等會讓他們忘記國仇家恨、數典忘祖,所以才寧死不屈;就是因為滿族統治者知道通過服飾的改變能同化漢人為其所用,所以才堅決實施“剃髮易服”。而服飾的變化,也正正體現了民族融合、文化融合。如受漢族文化的影響,滿族女子中也漸漸出現“三寸金蓮”,寬大直筒的旗裝慢慢變得纖細顯腰身;滿族男子也開始喜歡手持摺扇,好一副文人雅士的樣子。

而旗裝服飾中的花樣、飾品工藝,也在不斷地體現著古代人們的生活習慣、生活場景、美好祝福。如女子衣衫上多繡有彩蝶、花草、石榴瓜果等,寓意多子多福、幸福安康;男子服飾上多繡有竹、鬆、鶴、鷺、虎等,寓意勇猛果敢、長壽多福。而官服,則更能體現出服飾的妙處了。在清代,文武官員朝服和常服的樣式、色彩、質料、紋樣等均有具體規定,甚至在穿著方法上也有法定形式。

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補服、蟒袍等。品秩差別主要看冠服頂子、蟒袍以及補服的紋飾。冠後插有翎枝,其制六品以下用藍翎,五品以上用花翎;百官蟒袍,一品至三品繡五爪九蟒,四品至六品繡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繡四爪五蟒;補服,自親王以下皆有補服,其色石青,前後綴有補子,文禽武獸。文官一品飾仙鶴,二品飾錦雞,三品飾孔雀,四品飾雲雁,五品飾白鷳,六品飾鷺鷥,七品飾鸂鶒,八品飾鵪鶉,九品飾練雀;武官一品飾麒麟,二品飾獅子,三品飾豹,四品飾虎,五品飾熊,六品飾彪,七品八品飾犀牛,九品飾海馬。根據官員的不同服飾,我們可以判斷出他的官職屬性和官位高低。服飾總有著它獨特的一面,展覽中的每一件旗裝都透露出歷史的文明,在這裡我們能看到清代曾經的繁華,更能看見中國清代文化的蘊含。

離開“旗裝雅韻”——清代滿族服飾展的展廳後,我們又參觀了“紫石凝英”端硯藝術展覽、“毛利碧石”紐西蘭文化藝術珍品展,以及“異趣同輝”館藏清代外銷藝術精品展。在參觀中,我們看到了許多平時不太瞭解注的事物,看到了許多歷史悠久、價值匪淺的珍品,更瞭解了許多不同於、不侷限於課本的歷史知識。

博物館調查報告 篇2

國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建設如火如荼的展開著,各地依據自身優勢和實際情況紛紛建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吸引創意企業形成集聚發展的態勢。我們選取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礎較好、具有明顯資源特色優勢,並且政府明確提出要鼓勵、支援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後期之秀廣東省為考察物件,分析我國目前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狀況。這個經濟大省相較於北京、上海等文化之都,它有著其獨特的優勢和廣闊的資源支援。我們這次選取了廣州和深圳這兩個具有特色的城市進行考察,和深入的剖析。

廣州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也較為迅速,它成為4個國家網路遊戲和動漫產業發展基地之一,已初步形成了以網路遊戲、動漫、手機遊戲和與遊戲相關的產業鏈。截止20xx年底,廣東全省已建、在建和規劃待建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67個,入駐企業4000多家,園區數量和入駐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各省市前列,其中廣州市佔據了34個。這些園區大致可分創意設計(含動漫設計)、展示交易、旅遊休閒和工藝製造四大類,其中,創意設計類占主導地位。

深圳市很早就提出了文化立市、創意深圳的口號,積極構建創意設計之都,在鞏固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發源地地位的基礎上,加大對影視動漫製作、印刷、傳媒、文化旅遊業的.投入,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正逐步走向高階化。截至20xx年9月,深圳市規劃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20個,其中田面設計之都創意產業園、世紀工藝品文化廣場、怡景國家動漫畫產業基地、漢玉立體藝術創意園等4個園區位被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為第二批廣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深圳市現有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基地的經營主體以企業為主,僅3家由政府管理,其他均以企業為主體進行營運管理,民營企業已成為深圳市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的主導力量。

我們選取了其中的一些代表性的地方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一、廣東省博物館

廣東省博物館於1957年開始籌備,1959年正式對外開放,是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以及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主要配置有展館、藏品保藏系統、教育服務設施、業務科研設施以及安防、公共服務、綜合管理系統等。目前館藏品已達16萬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404件,二級文物7273件,三級文物12606件,自然標本、化石4萬餘件(套)。展館分為歷史館、自然館、藝術館和臨展館四大部分。新館陳列展覽以廣東歷史文化、藝術、自然為三大主要陳列方向,在展陳內容編寫上遵循功能、經濟、創新、資訊、科技、藝術、合理的原則,充分反映了嶺南文化的獨特個性和廣東省博物館的館藏水平。廣東省博物館新館以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為建設目標,立足廣東,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力爭成為廣東乃至全國都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心。

二、關山月美術館

關山月美術館是以我國著名國畫家、教育家、嶺南畫派大師關山月先生名字命名的政府全額撥款的國家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以收藏和研究關山月及其所處的20世紀中國美術作品為特色,具備國家美術館的各項功能。建館以來,根據自身特點和美術館發展的長遠目標,確立了以關山月藝術研究為核心,兼顧20世紀中國美術及當代藝術研究的學術定位,舉辦了人文關懷關山月人物畫作品專題展、激情歲月毛主席詩意和革命聖地作品專題展、建設新中國20世紀50—60年代中期中國畫專題展等一系列學術專題展覽,並出版了一系列的學術研究成果。 關山月美術館佔地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100平方米,擁有8個室內標準展廳、一箇中央圓形大廳和一個戶外雕塑廣場。展廳總面積4000平方米,展線總長600米,可同時或分別舉辦不同型別、不同題材的大型藝術展覽。展廳採光柔和,視野開闊,頗具氣派。此外還擁有配備了先進的中央空調、恆溫恆溼和自動防火、防盜監控系統、設施完善的大型現代化藝術品收藏庫、6層多功能辦公大樓、會議廳、學術報告廳、貴賓休息室、茶藝館、餐廳、藝術家畫廊和國際藝術家交流之家等配套設施,是當代藝術家、學者進行作品展示、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的一個理想場所

三、考察心得

這些天的廣州之行,整體來給我夢一般的感受,讓我見識到了我從沒見過的東西。

博物館調查報告 篇3

一、兩博物館概況:

首都博物館新館是一座擁有最先進設施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新館的展覽陳列以首都博物館歷年收藏和北京地區的出土文物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歷史、文物、考古及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鑑國內外博物館的成功經驗,形成獨具北京特色的現代化展陳。首都博物館以其巨集大的建築、豐富的展覽、先進的技術、完善的功能,成為一座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地位相稱的大型現代化博物館,並躋身於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博物館行列。

首都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在國內外舉辦了許多頗受好評的歷史文物陳列展覽,如:《北京歷史文物陳列》、《元大都歷史陳列》、《老北京春節民俗展》、《館藏曆代陶瓷、書畫真偽辯識展》、《北京歷史文化展》等數百項。內設: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文物庫房、社會教育區、業務科研區、行政辦公區、綜合服務區和地下車庫等。新館以完善的功能,先進的設施,躋身於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博物館行列。使文物收藏、展覽、修復、研究、教育、交流融為一體。

首都博物館新館不僅是一座重要的文化設施,同時也是北京地區文物保護、文物研究、面向公眾和廣大青少年傳播愛國主義精神、歷史及科學知識的基地,還是北京市舉辦禮儀和慶典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人民群眾旅遊和休閒的理想去處。建築設計重視博物館的特定功能要求,力圖以清晰的、簡明的、富於邏輯的方法處理好各功能區間的關係。主要的功能區分為:展陳區、社會教育區、綜合服務區、業務科研區、地下停車庫、行政辦公區、安全保衛區、藏品庫區、裝置區。

文物安全的環境監控:首都博物館採用恆溼不恆溫的先進、獨特的智慧化空調系統,將文物庫房和展廳的相對溼度的變化幅度控制在2%以內,極大地保證了文物存放安全;同時又使展廳溫度隨外界自然氣溫有一定幅度的浮動,獲得較好的對人舒適度。

觀眾現場服務:在博物館各大門內、大廳均安裝調查導覽系統,讓公眾自由地瀏覽、查詢博物館的基本情況和調查資訊。售票驗票系統出售本館的全價、優惠價等各種調查券,能夠自動識別調查券的真偽、面額,並允許觀眾當天即使中途臨時出館、仍可返回繼續調查。資訊化服務:資訊科技將以往歷史的音視訊資料數字化所建立音視訊節目資料庫和點播系統,可讓觀眾通過計算機螢幕或者電話撥號自由地點播想收聽、收看的曲藝、戲曲節目。多功能報告廳:通過數字化網路、電臺、電視網(有線/無線)和現場視訊直播、資料網路互動式播發、後期電子出版物製作,實現現場會議與網路會議的相結合。網際網路使用者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通過瀏覽本館區域網的方式實時地參與現場學術討論。展廳不同型別展廳相對獨立,既便於觀眾有選擇地調查、縮短調查路線,又便於安防管理。寬闊的展廳面積和充足的

高度,也為豐富多樣的展陳設計提供了理想空間。3000餘平方米的臨時展廳將為國內、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提供一流的展示平臺。智慧化溫溼度控制系統、安防消防系統,為舉辦最珍貴級別的文物展提供了條件。

數字放映廳超寬視角弧形銀幕,可播放高清晰數字影片,該裝置解析度為國內外目前最高;目前第一部影片是《輝煌的北京》;今後將製作立體數字影片。

為每一位調查的遊客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以完善先進的裝置設施為基礎,以人性化服務理念為原則;

接待服務擁有多語種服務諮詢、物品寄存櫃、公共飲水臺、休息座椅、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場等。併為殘障人準備了殘障人電梯、輪椅、殘疾人電話;為嬰兒準備了嬰兒室、童車等。同時配備了6臺為殘疾人士或不方便行動的人使用的觸控式螢幕。導覽與講解服務為觀眾免費提供多語種導覽圖、展覽的中英文版展覽彩頁;提供多語種講解員講解、專家講解專場;觸控式螢幕查詢電腦、多語種智慧化語音導覽機,以及在全國率先採用的多語種個人掌上電腦(pda)導覽。休閒經營服務餐廳、咖啡廳、茶室、紀念品商店、書店、自動取款機、郵筒、公用電話等設施對觀眾開放。

北京自然博物館位於首都南城中軸線上的天橋地區,背靠世界文化遺產天壇公園,面對現代化的天橋劇場,具有特殊的文化環境。

北京自然博物館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4,000平方米,展廳面積8,000平方米。自然博物館有四個基本陳列和一個恐龍世界博覽。館藏文物、化石、標本10餘萬件,大型整體古哺乳動物化石數量居世界第二,黃河古象化石、恐龍化石名揚海內外。動物陳列按系統發育順序展示了現生主要動物類群,反映了動物界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水生到陸生、從簡單到複雜的演化歷程。植物陳列展示了原核生物的細菌、藍菌,真核生物的藻類、真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的大量標本及生態照片,展現了諸位的多樣性,再現了植物演化的歷程,反映了植物對動物、人類的生存所具有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古生物陳列踏著史前生命的足跡,通過大量的化石標本展示了脊椎動物從水生到陸生、由變溫到恆溫、由卵生到胎生的演化歷程。人之由來陳列展示了由猿到人的歷史程序,以及個體的人十月懷胎的誕生過程,勾畫出人類自身的發展軌跡。恐龍世界利用高科技手段將恐龍復原,配以聲光電,讓觀眾彷彿回到了億萬年前的遠古生態環境中,因而成為孩子們最喜歡的樂園。

、博物館的歷史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北京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蘊藏著豐富的文化遺產。但同時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北京也充滿著競爭活力和令人窒息的壓力。對於生活於鋼筋水泥森林的現代人來說,實在是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來調節一下神經,細細體會一下先人們的勤勞和智慧,瞭解我們生活的城市曾經發生過什麼,有過怎樣的輝煌。於是在一個晴朗的週末,我走進了位於北京長安街上的首都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古今交融,大氣十足。從外面看主要由矩形圍合結構、橢圓形外立面和金屬屋頂三部分組成。據瞭解,這種設計源自於對歷史與未來的描繪,傳統的材料與現代的材料並置,傾斜的青銅體破牆面而出,生出文物發掘的意象;懸挑的大屋頂融入中國傳統出簷的設計手法;懸掛式框架磚牆模糊了古代城牆與現代幕牆的界線;廣場的起坡烘托了巨集偉的巨構,也取材於皇家宮殿高臺建築的手法。充分體現了博物館溝通古今的功能,使人在進入館內欣賞文物之前就油然而生一種對歷史的崇敬和嚮往。

進入寬敞的大廳,迎面一座大型景德街牌樓,這塊牌樓是新首博中最大的文物,原來豎立在歷代帝王廟前,後來被拆除,但所有的構件一直保留著,如今重新復原,被很好地安置於博物館內。可惜的是,調查時由於準備不足,我沒有仔細地觀察一下這座精美的文物。因為印象中文物都是殘破不堪晚景淒涼的,它這般光鮮亮麗地站在我面前,我反而以為是現代人的仿作。環顧館內,會發現這裡設施新,場地大,北部有綠色文化廣場,東部有下沉式竹林庭院,翠竹環繞其間,陽光溫和地灑在地面,你會感到一種歷史情懷撲面而來,緬懷歷史,這樣的環境是再適合不過了。館內主要是圓形展館(也就是我們前文所說的傾斜的青銅體的室內部分)和方形展館兩大部分,分別進行古都歷史文化篇,城建篇,民俗篇,瓷器,玉器,佛像,書法繪畫等十幾個展覽。根據興趣,我主要選擇了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古都北京城建篇和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進行了詳細調查。

歷史文化篇的展覽運用大量珍貴的文物向我們展現了北京自史前原始部落開始,經過封建王朝,走向民主共和的過程。一對出土於房山琉璃河1193號大墓的青銅酒器克盉和克罍是北京最早建城歷史的實物證明,刻在其器蓋內壁上的銘文證實了燕國始封地就在琉璃河鎮的董家林村,這就是北京歷史上最早的城。還有東胡林人的項鍊、骨鐲,老山漢墓出土的鳳紋棺罩,金陵鐵劍,修復白塔寺時意外發現的密封冊、經書,科舉考試的試卷和作弊的夾帶,乾隆皇帝的緙絲龍袍等,各種珍貴文物,無不讓人流連忘返。館內通過聲、光、電等各種高科技的運用,再現了元大都積水潭碼頭、明北京保衛戰、五四運動、開國大典等歷史畫面和經典鏡頭,這樣一個展覽看下來,我們彷彿沿著時空隧道走了一遭,又一次看到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交融和各族人民的勤勞智慧,見識到了我們祖國豐富燦爛的歷史文化。同時,北京也展現了其作為一個千年古都的歷史滄桑和文化底蘊。城建篇則著重從地理格局、城市建設方面介紹了北京城的演變,展現了其西擁太行,東臨渤海,北依燕山,面南稱王的霸氣。永定門城樓的木牌匾、已經消失的清代大理院建築模型、記錄著等級制度的6種清代宅第大門146元件文物與大量圖表、照片構成的展廳記錄著北京城建築歷史的沿革。最讓人興趣盎然的是老北京民俗展,在這裡,由四個專題洞房花燭美姻緣、降龍誕鳳添人丁、古稀大壽福如海、爆竹辭舊迎新春組成的展覽,反映了老北京生活中的物質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產,同時展現了老北京的商業文化和衚衕文化。復原製作的實景門樓、四合院大門的實物、門墩、上馬石等衚衕實物,讓人如臨清末民初的老北京。在衚衕人家,以一位老北京的回憶自述,串聯起人生禮俗的種種事項。在婚禮廳,鮮豔的洞房,精美的傢俱,還有各種婚慶的用具擺放整齊,讓人彷彿置身於一個真正的婚禮現場。而年俗專題裡一組精緻的麵人則給我們展示了老北京人過年的喜慶和熱鬧,請佛龕、請財神、買窗花、花炮、黃曆、風箏、買年畫,對聯,花燈,還有精巧的麻將和牌九,大人小孩可以說都各得其樂。展覽還佈置了一塊兒童遊戲區,裡面擺放著毽子、兔兒爺、九連環、七巧板、陀螺等老北京的玩具,以及《三字經》、《百家姓》等書籍,小朋友可以免費在這裡玩耍。

由於時間不允許,對青銅藝術、瓷器藝術、佛像藝術等其他展覽,我只能是走馬觀花地看了一遍。雖然與它們只能是匆匆的一面之緣,但那種平靜之下的震撼力必定會在我心頭留下最強烈的烙印。作為一個外地人,我十分羨慕北京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不光是在博物館裡看到的這些,即使走在大街上,有名的景點、文物也是俯拾皆是,在這樣一個城市的人們裡一定生來就有種與眾不同的氣質。回頭想想自己的家鄉,那是一個安靜閒適的海邊小城,雖然有著優美的環境和宜人的氣候,但是作為一個城市,歷史卻太過短暫,顯然文化底蘊不夠豐富,因為也就少有文人墨客聞名於世了。與我同去博物館的朋友也是老鄉,去的路上還說前幾天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評價家鄉是文化沙漠,這種狀況的確讓人痛惜。但是一個地方文化的發展不是一日之功,必定是幾代人的`積累和付出,所以我深切感受到不管在哪裡都要奮發圖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以期將來有一天能回報家鄉對自己的哺育,為家鄉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其實,無論以前人們曾有過多麼的輝煌的文明,都無一例外地將被歷史的煙塵所湮沒,人類在不斷地創造著新的文明,也在不斷破壞著舊的文明這是永恆的法則。於是,我們就通過博物館這個途徑去尋找這些文明的蹤跡。而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文明發展史,人們通過文物與歷史對話,穿過重重時空的阻隔,俯瞰歷史的風風雨雨。從小裡說,這是源遠流長的地方歷史的重要見證;從大里說,這是維繫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紐帶。在首都博物館裡,無論走到哪裡,都會為我們祖國燦爛的歷史文明而感到驕傲和自豪。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博物館都被建立成愛國主義基地。在這裡,面對曾經的輝煌和強盛,想不愛國都難,同時,館內先進的裝置也讓人歎為觀止。比如,目前世界上首次用於博物館的全息立體放映技術、標準的多媒體影院、休息區觸控式螢幕導覽系統、音視訊節目資料庫和點播系統,甚至觀眾可以通過電腦或者電話撥號自由地點播所希望收聽、收看的曲藝、戲曲節目。通過歷史的和現實的雙重作用,每一個進館的人都會激盪起深深的愛國情懷,當然,對我們的首都北京也是充滿崇敬。

然而,在這些崇敬與熱愛之後,我卻突然而生一種惆悵。縱然新舊更迭是歷史不變的規律,永恆的法則,那我們就可以真的肆無忌憚地破壞與重建了嗎?有多少靜靜躺在博物館的文物本還應該站在自己原來的崗位上,並沒有到壽終正寢的時候?難道所有的歷史都將化為文物、音像、圖片和記憶?作為歷史文化名城,老北京的歷史不應該僅僅在博物館裡看到,更應該就在我們生活的周圍。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老北京離我們遠去的速度越來越快了,拆遷、危改、市政建設一點點的把老北京吞噬掉了,然後把它的殘垣斷壁變成文物裝進博物館,但博物館裡的老北京收藏和現實中的老北京畢竟不是一回事。我們實實在在生活其中的北京失去了這些老的東西,北京歷史文化名城又從何談起呢?在城市的飛速發展的背後,我們的歷史又在承受怎樣的災難啊!在新華社記者王軍所著的《城記》一書中,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一批文弱的讀書人為保護歷史遺產所進行的艱苦的鬥爭。據說,上世紀50年代在那座精美的景德街牌樓被拆除的時候,樑思成曾經痛哭不已。而毛主席給的評價是北京拆牌樓,城門打洞也哭鼻子。這是政治問題。

今天,我們看犧牲掉那許多歷史記憶而建造起的新北京城,似乎並沒有多麼讓人舒心。交通擁堵,環境汙染,資源缺乏,甚至有許多人在公開或私下地討論著遷都的問題。一方面是大量的文物古蹟被拆毀,另一方面城市的發展卻湧現出許多弊端。我們不禁要重新認識這樣一個問題:現在的城市究竟該怎麼發展才能獲得雙贏?而其實巴黎很早就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巴黎為了完整保護老城,在1958年將城市的新的發展放到了老城之外的拉德方斯建設。新城既有工業,又有辦公樓、事務所和其他公共設施,以便為居民創造各種各樣的就業機會。情報、通訊、行政管理、文化、商業和娛樂等設施被安排在了新城的中心區,使得新城居民能在工作、生活和文化娛樂方面享有與巴黎老城同等的水平。由於新城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美好風光,營造了優美的環境,所以較之老城,更具魅力。同時,巴黎政府力圖保持老城特色,新建築的建造和老建築的改造都要經過嚴格審批,一些不重要的老建築改作他用時,內部可以變化,但老的外牆必須保留,以維持老城的整體效果,每年還要斥巨資維護它的古建築。我們的近鄰印度首都新德里也是這樣的情況。德里是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過去的城市,據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記載,公元前1000多年以前,班度族曾在此建都。它又是印度歷史上7個王朝的遺址,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物,可以說是印度歷史文物的寶庫,這一點與我們的首都北京市多麼的相似。而新德里是於1911年在舊德里南面的荒野陸續興建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它現在已經成為印度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同時也是一座環境優美的花園城市。這樣的規劃,既給了新城充足的發展空間,也有效地保護了老城的歷史文化遺產。其實這樣的設想我們不是沒有過,五十多年前,樑思成和陳佔祥共同提出《關於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區位置的建設》(史稱樑陳方案),兩位富有前瞻性的建築師本著古今兼顧,新舊兩利的城市規劃原則,大膽進言:把中央行政中心放到西郊,為未來北京城的可持續發展開拓更大的空間,自然延續城市社會結構及文化生態;另一方面,提出平衡發展城市的原則,增進城市各個部分居住與就業的統一,防止跨區域交通的發生,設想了一套新北京和老北京輝煌歷史遺存相映成趣、攜手發展的城市藍圖。只可惜,當一個純粹的城市規劃問題上綱上線為一個政治問題時,一個時代的悲劇也就不可避免要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留下它的傷痕和烙印。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時至今日,我們的決策者們仍然沒有深刻意識到這其中的錯誤。不僅僅是首都,在中國的許多地方,都發生著這樣的悲劇,比如杭州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杭州繁衍生息,史稱良渚文化。杭州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是我國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杭州更是大自然賜予的人間天堂,尤其是西湖,正如蘇東坡七絕所賦水光瀲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詩情畫意境界,無論是每一天陰晴顯晦、雨雪霧靄的天氣變化,還是春、夏、秋、冬的季節變異,她都顯得十分出眾,賦予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然而,在20xx年11月1日的《南方週末》上,我卻看到了西湖邊即將聳立起一座85米的高樓的訊息。在利益的誘惑下,現在西湖岸邊被越來越多試比高的摩天大樓擠佔,從西湖往東看,早就沒有可以與其風景相媲美的粉牆黛瓦中式建築了。現代化的程序,使得西湖失去了原有的韻味。不難想象,如果不加限制地發展下去,早晚有一天,西湖也要成為一個歷史名詞,被我們供奉在博物館中,靜待著後人觀賞憑欄感嘆了。

英國偉大的哲學家和科學家曾經告訴我們讀史使人明智,我們中國也有句古話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的發展告訴我們一切的真相,其實走進博物館就是一次讀史的過程,而且這種過程更直觀,更讓人印象深刻。一個城市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東西可能很多,但是真正關鍵的遺產卻只是一小部分,而這很少的一部分卻在城市發展的名義下被無情地摧毀,這對於一個城市來說,無異於切斷了歷史的聯絡,割斷了生存的命脈。就在今天,我還看到由於南水北調工程造成了許多文物遭到損壞的新聞,面對許多文物工作者無奈的面孔,我想我們該怎麼向子孫後代交代?為什麼歷史在我們的手裡斷層?我想博物館的作用不在於僅僅是緬懷先人,回顧歷史,更大的意義在於指導我們今後的工作。現在,保留一座完整的老北京已經是無從談起,支離破碎的老北京也在迅速消失。首都尚且如此,別的城市可想而知。如果每個城市都失去了其自身的特色和歷史的傳承,我們的國家將如何自立於世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啊!亡羊補牢,尤未晚矣。歷史不能重來,是時候讓我們更投入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制定合理的規劃,科學統籌城市的發展了,唯有如此,才能給我們的後代多一些身臨其境的機會,少一些辛酸的懷念和紀念。

北京不是樑思成的故鄉,但是北京消失的時候,他最心痛。希望五十年後,歷史將證明你是錯誤的我是對的這句話不要成為永恆的畿語。

博物館調查報告 篇4

一. 博物館簡介

博物館籌建與1953年,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也是全省考古勘探,發覺和文物保護研究的中心。目前擁有各類館藏文物20餘萬件,其中國寶級文物16件,國家一級文物800餘件。珍貴的有反映湖北地區革命鬥爭史實的實物和領導人的信札、手稿以及照片、報刊;太平天國的紀年武器和城門石刻;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佈告、入城證和一部分文獻。

在歷史文物方面,最突出的是出土文物,包括石器、陶器、青銅器、漆器等,尤以屈家嶺文化、楚國曆史和古代樂器等方面的藏品最為典型,其中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和隨縣出土的曾侯乙大型成套編鐘極為珍貴,出土以來一直受到中外學者珍視。 該館建館以來,舉辦各類陳列展覽近百個,主要有《湖北省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展覽》、《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陳列》、《湖北戰國秦漢漆器展覽》、《董必武同志紀念展覽》、《新四軍第五師革命鬥爭史展覽》 等。其中《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陳列》,陳列了從該墓出土的1萬餘件文物中挑選的青銅器、漆器、兵器、樂器等精品600件,並吸收了多年來有關曾侯乙墓研究的科學成果,內容豐富,形式設計亦較新穎。主要出版物有《京山屈家嶺》、《雲夢睡虎地秦墓》、《隨縣曾侯乙墓》。

二. 地理位置與周邊環境

博物館位於風景秀麗的武昌東湖濱,佔地6.5公頃。四周交通便利,周圍建築迎合了博物館建築的外觀風格,因此使博物館顯得與周圍環境十分協調。另外,博物館與湖北省藝術館相臨,與之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三. 省博物館建築特點

省博物館總平形式採用了對稱的形式,主館綜合館位於正中,兩邊楚文化館與編鐘館相對而建,與主館形成了一個三面圍合的空間,空間與入口處的大型集散廣場相連,在空間上形成了一個大於小的對比。展廳圍合的空間形成了一個庭院,庭院中設有水景與有裝飾作用的交通坡道,這個坡道以橋的形式形成了一個參觀導航樞紐將參觀的友人引入各個館內。各館之間既不干擾,有將各館緊密聯絡起來。因此,此博物館有著濃郁的中國古典建築的佈局特點,但在建築外觀上又符合現代建築的風格,也體現了展覽性建築的特徵。

另外,主館位與地勢較高的平臺上,兩個小館地勢相對較低。所以在立面上形成了高低錯落。豐富了人的視覺感受。博物館內部平面佈局方面,也有其獨特的一面,編鐘館與楚文化館都有兩層,一層入口均是大廳,左右兩邊分別為出入口,由入口進入展廳,展廳內部均為走廊式。參觀流線簡單,便捷。展櫃分佈在四周與中心,中間留出走道。這樣的佈局正好體現了展覽性建築的內部佈局特色。我各熱認為編鐘館是整個博物館中最有特色的一個,也是處理最恰當的一個展覽館。編鐘體形較大,因此不能與其他文物一同展出。所以,將編鐘展廳佈置在最中心的位置,一層與二層連通,這樣就給編鐘提供了一個大型的空間,遊客在一層可以看到編鐘的各個面,在二層又可以俯視編鐘,這樣的處理,將功能與遊客的觀賞範圍融合在一起,恰到好處。

在室內的裝飾方面,編鐘館在大廳出採用了比較粗糙的裝飾材料烘托出楚韻楚風的文化氣息。而楚文化館大廳採用了比較光滑的裝飾材料,與編鐘館形成強烈的對比。另外,燈光果在室內裝飾方面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兩個展館都採用人工照明,整個展覽廳靠展櫃中燈光采光,製造了一種獨特的氣氛,是參觀的人在心裡上與文物融合在一起,彷彿也走進 當時的生活當中。以往博物館建築必須有自然採光,但是省博物館的人工採光更能體現出這個博物館建築所要展現給人們的一種文化氣息。所以,在博物館建築設計中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而選擇不同的採光方式來達到不同的.效果。

綜上所述,省博物館的建築特色在我們心裡對博物館建築有了一個更具體化的體現。也讓我們在其中能吸取其精華部分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創造,與構思,設計出自己心中的完美博物館。當代博物館的發展已經逐漸現代化,但是面對展的內容不同,我們要做的是更好的現博物館建築能否能否在迎合當地文化地域特色的基礎上尋求與現代生活相結合。所以此的省博物館參觀給我們一個很好的舉例,也讓以後的博物館設計有了一個最理想的初步構思與規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zhuanti/redian/kzlqd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