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趵突泉導遊詞(精選19篇)

趵突泉導遊詞(精選19篇)

趵突泉導遊詞 篇1

您好!我叫蘇琳斐。今天就由我帶大家去趵突泉遊覽美麗的風景吧!希望大家能夠玩得開心!最後,提醒大家一句:一定要愛護環境噢!

趵突泉導遊詞(精選19篇)

趵突泉也叫天下第一大泉,是七十二名泉之首,位於泉城廣場西頭。聽說關於趵突泉和大明湖還有一個故事!大明湖的門匾上的大明湖中的“湖”這個字的三點水多一點,而趵突泉的門匾上的那個“趵”字缺少了一點。這是因為趵突泉是上游,大明湖是下游,所以趵突泉的泉水流進了大明湖裡。

進了趵突泉的大門繞過一座假山,就是一個大魚湖,裡面養滿了金魚。有紅的、黃的、黑的……,瞧!這些金魚從水裡游來游去是多麼得快活呀!

從魚池向北走就是金線泉。這個金線泉可真特別,像是一條線。裡面的泉水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金燦燦的光。

從金線泉向西南走就是最清澈的泉,趵突泉。趵突泉就是因此而得名的。裡面的三股泉水就像三座小山峰,三股泉水往外冒的時候還發出咕咚咕咚的聲音,就像一曲美妙的音樂。

趵突泉裡的美景說也說不盡,希望這一次的旅遊給您帶來快樂!

趵突泉導遊詞 篇2

大家好!歡迎四班的同學們遊覽趵突泉風景區。今天,我給大家當導遊,希望同學們玩的愉快!

趵突泉主要以觀泉、賞魚、品茶、文化為特點,它小巧玲瓏,又古樸典雅。

進了東邊的大門,就來到趵突泉公園內,裡面綠樹成陰,花草茂盛。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趵突泉,以他為中心所構成的趵突泉群是濟南四大泉群之首。

往裡走,可以看到漱玉泉、金線泉、臥牛泉等等名泉。

再往深處走,我們來到了舉世聞名的邊,它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譽。有許多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讚美泉水的佳作。

池中有三股泉眼晝夜不停的向外噴湧,還有很多魚在池子裡歡快地遊動,它們一會兒沉入水底,一會兒浮出水面。

泉水清澈見底,像碧玉似的,平均每年在十八攝氏度,冬天,水面上泛起一層薄霧,雲霧潤蒸,帶給人們一片仙境,這也是舊時濟南八景之一。

趵突泉太美了!說也說不清,希望大家有時間經常到這裡細細遊賞。

趵突泉導遊詞 篇3

有句俗話說得好:“趵突泉乃天下的一泉!”趵突泉乃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另外兩個名勝是千佛山、大明湖。下面,我先來講一講趵突泉吧!

一走進趵突泉公園,前方就出現了一座山石,讓人感覺很巨集偉的樣子。可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急著找“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我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圖示,說是趵突泉在北面,我想也沒有想,就拉著媽媽和奶奶走。越走越不對勁呀!媽媽說:“我們好像走錯了。”我說:“不可能走錯了,我記得就是這個方向呀!難道路標知錯了?”

想著向著,前方突然出現了一個湖,湖的旁邊還有一座假山,從假山上面留下來的水形成了一個小瀑布,可好玩了。我禁不住誘惑,拿起手裡的照相機,拍下了這一幅畫面。我還感覺這張相片拍得不錯呢!我還想拍張魚在水裡遊的照片,不過因為水面上有粼粼波紋,拍下來也看不清楚的,於是,我就沒有拍下來。

我也有點相信走錯了,於是,我們轉了個360度的彎,回頭向回走。走了好一會兒,只見人開始越來越多。我心想:看趵突泉的人一定很多,在路上的人自然也就多了呀!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剛走一會兒,就看見了趵突泉。

我二話不說,我拿起照相機,把眼睛瞄準鏡頭,把鏡頭調整調整到最好,然後食指一按拍攝鈕,一張趵突泉的相片就完成了。

趵突泉的水可清呀,輕的可以看見那五顏六色的小金魚在泉水裡游來游去;趵突泉的水可真甜呀,古代曾傳說喝了泉水可以長生不老呢、刀槍不入呢!只有天上的神仙才能治服得了。看水面上有很多水泡,有大的、小的、多種多樣。有上來了一條小金魚,一定水泡,一瞬間,水泡炸了。人生也不過如此,我們要抓住你顯眼的一刻,任意的去炫耀自己,一旦過了這一瞬間,你將像白開水一樣,喝到嘴裡,無色無味。

聽了我的介紹,你喜歡趵突泉了吧!那就來看一看吧!裡面還有個好看的呢!

趵突泉導遊詞 篇4

趵突泉位於濟南市歷下區,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五龍潭。面積158畝,是以泉為主的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特色園林,國家首批重點公園。該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

趵突泉是泉城濟南的象徵與標誌,與濟南千佛山、大明湖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趵突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位於濟南市歷下區,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五龍潭。面積158畝,是以泉為主的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特色園林,國家首批重點公園。該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

趵突泉是泉城濟南的象徵與標誌,與濟南千佛山、大明湖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趵突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導遊詞 篇5

尊敬的遊客,你們好。歡迎來到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公園。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濼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158畝。建於1958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

從東門進入,沿著小道走,小道的旁邊有許多泉,有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臥牛泉。柳絮泉等等。

趵突泉在公園的西側,是全園的中心,由亭。堂。廊。榭構成。在泉池中央有三個小雪堆一樣的水柱,那就是趵突泉。泉池西側有個亭子,叫觀瀾亭,建於1461年。兩旁有兩塊石碑,一塊上寫著“趵突泉”三個大字,另一塊上寫著“第一泉”三個大字。趵突泉三窟併發,聲如隱雷,到了冬天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像一層薄煙,這就是濟南八景之一“雲霧潤蒸”。

這天下第一泉據說還有一個傳說:乾隆每次南巡都要帶上玉泉水,但喝了趵突泉的水後,感覺無比甘甜。逐將攜帶的玉泉水換成了趵突泉水,並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旁邊就是“呂祖廟”

萬竹園是趵突泉的園中園,位於公園西鄰,佔地18畝,由13個院落組成。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有園內。

好了,遊覽到此結束了,謝謝。歡迎再次光臨。

趵突泉導遊詞 篇6

趵突泉導遊詞

各位遊客,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趵突泉遊園賞泉。

我們公園始建於一九五六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現居市中心,位於濼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圍泉池眾多,構成了趵突泉群。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臥牛泉、皇華泉、柳絮泉、老金線泉、洗缽泉、尚志泉、螺絲泉、滿井泉、無憂泉、白雲泉、望水泉、東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龍池泉、白龍灣等,構成了四大泉群之首。作為眾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獨特象徵。

我們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全園共規劃為十個景區,這就是趵突泉景區、三大殿景區、尚志堂景區、漱玉泉景區、東門入口區、楓溪景區、滄園景區、白雪樓區、南門入口區、萬竹園景區,總面積近百畝。

趵突泉景區在我們公園內西側,是全園構圖中心,由亭、堂、廊、榭組成了一個封閉空間,高低錯落的建築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著噴突騰湧的趵突泉,人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泉景,被譽為濼水之源,在史書上第一次出現是《《春秋》》上關於魯桓公和濟襄公談判兩國邊界一事的記載。魯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齊國和魯國因邊界爭執發生戰爭,次年春,魯桓公到齊國談判邊界問題,會齊侯(齊襄公)於濼。濼,濼水的源頭,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為人所知已經有二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當然那時濼水之源,名字並不叫趵突泉,北魏時,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廟,谷稱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學家曾鞏始稱為趵突泉,並流傳至今。但是,宋朝.金代曾有人稱叫“溫泉”、“檻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這個名字精當傳神。

趵突泉,三窟併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湧若輪”稱“趵突騰空“。“雲霧潤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到了嚴冬早晨,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象一層薄煙,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樑畫棟,這一切與淡淡的薄霧,構成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奇特景觀為濟南八景之一,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多有讚美。諸如宋代曾鞏、蘇軾、金代元好問,元代趙孟府、張養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讚頌的美文。

趵突泉東西之間的這座南北向的小橋,名曰來鶴橋,原為木橋,明代萬曆初所建,天啟末年重修,濟南解放後擴建公園時將其改建為石橋。橋南首的彩繪木牌坊是原先的樣貌,牌坊匾額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舊跡”,“蓬山”指傳說中東海神山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為何稱“蓬山舊跡”?意為東海神山但是傳說而已,誰也沒有見過,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狀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話中的蓬萊仙山一般,所以稱其為“蓬山舊跡”。泉池西側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觀瀾亭,此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亭西牆壁上嵌刻的兩塊石碑,一塊“觀瀾”兩個大字,取自《《孟子.盡心》》“觀水有術,必觀其瀾”,為明代書法家張欽的墨跡。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王鍾霖的手筆。亭東泉池中這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鐫三個雄健大字:趵突泉,為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細心的遊客有的可能會發現突轉成了“突”,缺了兩點,傳說勁挺柱湧的三股水把“蓋子”頂掉了,才使“突”字轉成了此刻這個樣貌,當然這只是形容泉水勢強,人們的一種遐想。泉池南岸透窗臨池榭廊是解放後所建,近年來成了“閒時墨客會名優”京劇名流演出的舞臺。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幾

淨的建築就是有名的蓬萊茶社,又稱望鶴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閏章曾寫詩歌曰:“仰而見山之青,俯而見泉之潔,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潛蛟出蟄兮,飛虹蜿蜒”。說明這個地方在當時是極目遠眺,俯首凝視,觀賞領略遠近山水之美的絕妙境地。據說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那裡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略趵突泉的萬般風韻。當品嚐到趵突泉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換為趵突泉的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泉的水,空負濟南遊之說。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緊挨濼源堂的兩座大殿,統稱呂祖廟,也叫“呂仙祠”、“呂公祠”、“呂祖閣”。

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軸線上,自成院落,是一組較大的古建築群。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稱“呂祖閣”,第二大殿祀呂洞賓的教師鍾離權,稱“鍾離宮”,上層祀文昌,第三大殿是鬥母殿。最南的大殿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簷,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聯,“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是趙孟府的泳泉句,由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榮先生書寫。一大殿始建於北宋熙寧年間,南殿臨濼水的源頭,故稱“濼源堂”,北殿應對歷山故稱“歷山堂”,解放後恢復為“濼源堂”。遊客們看到中間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紀念大舜的兩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據《水經注》》記載:“濼水谷謂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證明在1500年前就建有此祠。此刻的祠是明代建築。娥英祠後面的“三聖殿”是清代建築。在院落內花格透牆鑲嵌著的30餘方石刻都是明清時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內這尊石碑,前書“激湍”二字,後《再題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兩個皇帝在同一石碑題詞作詩,在國內極為少見,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僅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脈不可多得的史料。

各位遊客,那裡是尚志堂景區。尚志堂原是“金線書院”(亦名尚志書院),由金線泉得名,同治九年,山東巡撫相寶禎建書院,手書額“尚志堂”,“尚志”是“仁義”的意思。堂後設齋舍數十間,門口寫著“金泉精舍”。此後,相繼改為“校士館”、“師範傳習所”、“存古堂”,是專門培養科舉人才的機構。院外三面小溪環抱,泉水深淙,沿屋穿廊,使整個院落顯的敞中有蔽,鬧中有靜。北廳房為主建築,背後有修竹、芭蕉相掩。西廊的冬青樹叢,掩映道路,構成綠廊。院內名石“待月峰”屬宋代壽山艮嶽遺物,上面佈滿月形透洞,每當皓月當空,月光穿過洞穴,灑在池邊水中,景觀奇特,故有詩讚詠:“精靈俊逸玉玲瓏,神工鬼斧渾然成,一輪三十六輪月,變幻俱在此石中”。(竹石軒)尚志堂院中栽植的白玉蘭,紫玉蘭,初春花開,芳香撲鼻,人們還把該院稱作“玉蘭院”。

漱玉泉景區與尚志堂景區相鄰。東側高近4米,重約8噸的太湖石,挺拔露骨,筋絡明顯,紋理凹凸,具有皺、痩、透的優點,名叫龜石,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之物。別小看這塊石頭,它是重要文物,現鳳、龍、麟稱為四大靈石,是唯一儲存下來的一塊名石,極為珍貴,稱為鎮城之石,堪稱泉城第一名石。傳說在這塊石下留影將可健康長壽。這方名石立於這蒼松翠竹之間,宛若一幅立體山水畫軸。龜石北面隔路處的假山建於六十年代,泉溪環繞,山徑盤曲,青松垂蔭,登高望下可一覽園內外景色。漱玉泉是大家看到的這個呈長方形,四壁欄杆皆有漢白玉石砌成,潔白溫潤,清澈可見的泉池。您們看,泉水從石壁上平展溢位,狀如水晶簾幕,經過一片雲集的亂石斜濺,活潑歡騰地瀉入這方遠二十餘公尺的池塘裡,其聲琅琅,響若漱玉,相傳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妝打扮。漱玉泉對面的這座民族形式的小院落,是為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堂”。這是根據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邊的歷史記載,按照民族風貌六十年代的建築。院內由正廳溪亭、疊翠軒、迴廊、大門構成,奇峰聳立,松竹掩映,整個院落顯得樸實清幽。門樓、正廳、迎門屏風前後均為當代文豪郭沫若民題字。正廳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

漱玉集中金石錄裡文采有後主遺風”的對聯體現著郭沫若大師的文才。院內東墻壁嵌刻的20方石刻墨跡出自啟功、蔣維崧等著名書法家之手。紀念堂正廳,迎門聳立的李清照全身塑像,為著名雕塑家王照善等人創作。廳內陳列的李清照生平事蹟、各種版本的著作和書畫家為紀念堂所作的字畫極為珍貴難得。漱玉泉景區名泉眾多,除了千秋飛流的漱玉泉,還有春城飛花的柳絮泉、千載神奇金線泉,古樸如鏡皇華泉,水聲聲情馬跑泉等諸多名泉。您們看,天資慧質的李清照難道不正是這名泉爭流的優美環境和晶瑩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嗎?東門入口區建築中採用了許多“建築小品”。運用障景手法,迎門疊山,避免一覽無餘,山高4米,寬13米,長30米,氣勢磅礴,青條披扶,松柏儲澗。山後溪流環抱,山中洞壑幽深。遊人可繞繞山穿洞進入南側景色開朗的楓溪區。楓溪開闊狹長,透視線達120餘米。前景為向島榭,中景為曲橋,遠景是假山,山後跌瀑布,兩岸植花木,景深悠悠。

趵突泉東南的滄園,是一九五六年為紀念明代嘉清年間濟南的著名詩人,也就是“後七子”之一的李攀龍(滄溟)所建,因其自稱滄海一勺,故為滄園,共三廳兩院,外廊環繞,曲廊相圍,園內植有奇花異木,陳列有各種盆景,如果在冬季,蒼松滴翠,修竹婆娑,臘梅盛開,恰似一幅立體歲寒三友圖。滄園,內設王雪濤畫,王雪濤是當代著名畫家,善長小寫意,與潘天壽、李苦禪等齊名,展室內珍藏著200餘幅珍品遺作,供遊人長期觀賞。

白雪樓景區西臨無憂泉,東靠楓溪島、南沿新泉池,白雪樓位於景區中心。原先的白雪樓是明代萬年間所建,樓是五間兩層,坐北朝南,前面出廈,落地木鬲,起初稱“歷山書院”、“白雪書院”直到嘉慶八年,樓上房簷下方有“白雪樓”匾額。光緒年間,在此居住的膠州人匡源在門的上方又雕刻了“李滄溟先生祠”的匾額。房舍後為李姓居住,擴建公園時被拆除。白雪樓是李攀龍的讀書處。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居士,歷城人,是明代著名文學家,中國文學史上後七子之一,被尊為“宗工巨匠”,蔚為一代詞宗。倡導文學復古運動,寫過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詩和絕句,人稱“為三百年絕調”,著有《滄溟先生集》,考中進士後去陝西任按察司提學副使。嘉靖三十五年,因與巡撫殷中丞意見不合,辭職東歸,後起復為浙江按察司副使,轉河南按察使,卒於官。白雪樓景區藤蘿掩蔭,地形開闊成了趵突泉的文化娛樂中心,每一天絲絃悠揚,古箏陣陣,專業劇團為遊客獻上他們精心創作的節目,聽曲觀泉別有一番情趣。

趵突泉南大門佔地1575平方米,東西長47.5米,南北深13米,主門高8.4米,設計新穎,古今結合,造型別致具有傳統風格和地方特色,韻味十足的垂花門,配以懸山歇山鉤連幹革塔屋面,門樓飛簷,前後丹柱,雙脊比翼。紅柱、綠瓦,盎然古意。石級、圍欄、平臺典雅莊重。門前方池總長29米,寬9米,池內吐水吐雨,人造噴泉珠濺玉。大門內外顏額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取自康熙、乾隆手跡,門內側“濼源門”集書聖王羲之之字。抱柱前“噴珠屑玉水瀾翻,盈魯育齊相鼎峙”的楹聯摘取自乾隆的詩文筆跡。整個建築空間通透,園景顯露,景色交融,流線貫通,迎門假山上的紅楓、耐冬、青松、翠竹與大門相映增輝,優美和諧,有關專家認定,趵突泉南大門堪稱中國園林第一門。是濟南又一重要景觀。

萬竹園是趵突泉的園中園,位於公園西鄰,是一座環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園林勝景,它佔地18畝,以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外有白雲、白龍、東高、望水、登州、杜康諸名泉,是一處獨具風格的私人庭園。萬竹園之名始見於元朝,明代隆慶四年(1570)宰相殷士儋歸隱濟南,居萬竹園易名為“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清朝康熙年間,濟南著名詩人王蘋購得此園,又易名為“二十四泉草堂”,取園內望水泉居濟南二十四位之意。到了民國初年,軍閥張懷芝佔據該園,歷經數年修建方成今日規模,一九八四年正式對外開放,一九八六年,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在園內,李苦禪珍藏的書畫、文物及本人作品共400餘件長期展出,供遊人觀賞,萬竹園也稱李苦禪紀念館。萬竹園由四部分組成,前、東、西三園成品字形排列,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礎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格,利用牆、廊、溪、橋等對空間進行分割,構成了層層迭迭的院落。這個園子現有186間房舍,各院廳房都在一條中軸線上,曲廊環繞,院院相連,樓、堂、亭廡參差錯落,樑、額枋等處彩繪和雕刻的人物、鳥獸巧奪天工,細膩逼真。進門假山為清末民初遺物,萬竹園以竹為基調,各色名貴花木繁多,如玉蘭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等。萬竹園是個不可多得的園林,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國傳統民居圖集》》,它無論從園林藝術,還是從歷史文物來說,都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趵突泉導遊詞 篇7

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歡迎你們到泉城濟南來旅遊!在濟南停留期間,由我來接待你們並帶給服務,我期望我的講解能使大家在濟南玩得開心,過得愉快。這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近11萬平方米。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2700年的歷史,水溫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

此刻我們看到的這座白牆灰瓦、出簷卷山、捲棚式的民族風格的建築就是趵突泉公園的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題寫的。進了大門,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座迎門假山,大家明白為什麼要迎著大門建假山嗎這是古代造園的一種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說以山為主,迎門疊石,似透非透,成為公園門口處的自然屏障,與山石後的溪流成山環水行之勢,同園中其他景物相分離。這座假山的石塊全部採自於濟南南部山區,石質、色澤、紋理都能夠同江蘇無錫的太湖石相媲美。過了晴雨橋,大家再往前走,就看到這塊石姿優美,紋理自然,高4米,重8噸的龜石了。它最初為元代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張養浩酷愛自然山川,棄官歸隱濟南後,以山猿、野鶴、山石為友。此龜石有“瘦、皺、漏、透”的特點,在此與它合影,有長壽延年的吉祥之意。

趵突泉

請大家隨同我一齊往前走,此刻我們來到的地方是馬跑泉。為什麼叫馬跑泉呢據說這泉水是由北宋時期的抗金將領關勝的戰馬刨出來的,故此得名。相傳,關勝是梁山泊農民起義將領,後為濟南總兵劉豫的部將,驍勇善戰。金兵南侵時,誓死不降,奮勇抗金。在一次激戰中,敗走西城,口渴難忍。他的戰馬仰天長嘶,前蹄奮力刨地,泉水奪地而出,後人為紀念此泉,稱它為馬跑泉。

再往前走,我們來到了漱玉泉景區。“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濟南書畫家關有聲的手筆。“漱玉泉”三字的來歷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在古代人們常把女子的牙齒稱之為“玉”,而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此梳洗打扮,因此而得名;另一種說法取自於李清照所著的《漱玉集》;還有一種說法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轉化而來的,形容嘩嘩的泉水沖刷著玉石的樣貌。我們此刻看到的是李清照紀念堂,建於1979年。紀念堂兩旁是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對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寫得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聯是“漱玉集中金石錄裡文采有後主遺風”,是對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為丈夫《金石錄》所作的序的高度讚揚。掛在門廳內的匾額“一代詞人”也是郭沫若手書的。

李清照是我國傑出宋代傑出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人。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的文官,是位著名的文學家,博學多才。母親也是一位狀元的女兒,知書達禮。李清照自小受到家庭的影響,加上天資聰慧,酷愛讀書,成為當時著名的文學家。李清照18歲時,與當朝史部侍郎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婦倆相互支援,作詩填詞,研究金石書畫。靖康之難後,北宋滅亡,金兵南侵,李清照夫婦被迫南下。途中趙明誠病死。晚年的李清照一向過著無依無靠、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冷冷清清、悽悽慘慘中度過了她的餘生。李清照的詞以靖康之難為分界線,前期的詞大多是歌詠自然,讚美生活,描述夫妻恩愛、思念。如“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而後期的詞作大多是抒發國家之恨和悲嘆自身命運悽苦的。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再往西走,就到了金線泉景區。金線泉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並稱為濟南四大名泉。“金線”的構成,是由於兩岸泉水相對湧流,流勢均衡。當太陽照射到池底,平靜的水面上就會顯示出一條聚成的水線,金光閃亮,像遊絲一般,忽隱忽現,隨波盪漾,蜿蜒多變。老金線泉的“金線”已難看到,新金線泉的“金線”也務必在水勢旺盛,陽光照射角度恰當時才能看到。

再繼續往西走,我們就來到了尚志堂,又叫“金線書院”,因金線泉而得名,舊時指官家或私人藏書和講學的地方。尚志堂院中栽滿了白玉蘭、紫玉蘭,每到初春,玉蘭花爭相綻放,芳香撲鼻,故尚志堂院也稱玉蘭院。

出尚志堂西行,便到了濼源堂。大家請看堂前上的楹聯:“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這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趙孟頫對趵突泉奇景的最好寫照。濼源堂北面的建築是娥英殿,是為紀念虞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的祠堂。娥英殿北面是三聖殿景區。三大殿院內的花格透牆上鑲嵌著30餘方石刻,全部為歷代名人的詩篇佳作。個性值得一提的是院內這座罕見的“雙御碑”,是清代康熙皇帝的“激湍”石刻和乾隆皇帝的《再題趵突泉作》。

我們此刻已經來到了趵突泉景區,站在來鶴橋上了。來鶴橋原為木橋,為明萬曆年間歷城知縣張鶴鳴所建。1956年開闢趵突泉公園時,修建了這座石橋。大家請抬頭看這一朱漆木牌坊上的字“蓬山舊跡”,另一面是“洞天福地”。據記載,過去人們曾把趵突泉的三股水柱,比作蓬萊仙山,即神話中得三座神山:蓬萊,方丈,瀛洲。想登蓬萊山求仙的人到處尋找仙山,當他們來到趵突泉邊,看到三股水柱,其狀如山且不能攀登時,猛然醒悟仙景在此,故立“蓬山舊跡”坊。如果你能到泉東面望鶴亭茶社一坐,一邊品茶,一邊賞泉,則更能體會“潤澤春茶味更真”的意境了。

趵突泉泉池呈長方形,東西長30米,南北寬20米,周圍繞以石欄。池邊俯視,一泓碧水,清如明鏡;三泉湧濤,勢如鼎沸。歷代文人學者都對趵突泉留下了諸多詠贊。如元代散曲家張養浩“三尺不消平底雪,四時常吼半空雷。而能再現趵突泉泉水全貌的,還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趵突泉賦》。那麼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獨特景色是怎樣構成的呢濟南的泉水來源於濟南的南部山區。濟南的南部山區主要由奧陶紀碳酸鹽的石灰岩構成,石灰岩被水溶解侵蝕,構成溶洞和裂隙,吸收地表的降水和徑流,並由南向北潛流。當這些地下水流至市區時,遇到濟南東、西、北面質地堅硬隔水的火成岩阻擋,水流超多彙集,構成強大的靜壓力,在低窪的市區湧出地表,構成天然的湧泉。趵突泉泉水甘美,用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襲人,極為爽口。據說乾隆下江南時,出京帶玉泉水,到濟南時帶趵突泉水,以備飲用。

站在觀瀾亭上,能夠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東巡撫都御史胡纘宗書寫的。亭後的石刻“第一泉”三個字是清代王鍾霖書寫。“觀瀾”石刻二字是明代山東左布政使張欽書寫。泉池南面的水榭、漏窗與北岸的濼源堂相互襯托,構成對景。

此刻我們來到的地方是滄園和白雪樓景區。滄園,原名叫“勺滄園”,取“滄海一勺”之意。那裡原是明代著名詩人李攀龍的讀書處。明萬曆年間按察使葉夢熊曾在滄園西側建“白雪樓”,紀念李攀龍。此刻我們已經穿過了楓溪區,又回到了趵突泉公園的東門口,這天的講解就到那裡,有不妥之處,請多多包涵並留下你們的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趵突泉導遊詞 篇8

我們公園始建於一九五六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現居市中心,位於濼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圍泉池眾多,形成了趵突泉群。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臥牛泉、皇華泉、柳絮泉、老金線泉、洗缽泉、尚志泉、螺絲泉、滿井泉、無憂泉、白雲泉、望水泉、東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龍池泉、白龍灣等,構成了四大泉群之首。作為眾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獨特象徵。

我們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全園共規劃為十個景區,這就是趵突泉景區、三大殿景區、尚志堂景區、漱玉泉景區、東門入口區、楓溪景區、滄園景區、白雪樓區、南門入口區、萬竹園景區,總面積近百畝。

趵突泉景區在我們公園內西側,是全園構圖中心,由亭、堂、廊、榭組成了一個封閉空間,高低錯落的建築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著噴突騰湧的趵突泉,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泉景,被譽為濼水之源,在史書上第一次出現是<<春秋>>上關於魯桓公和濟襄公談判兩國邊界一事的記載。魯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齊國和魯國因邊界爭執發生戰爭,次年春,魯桓公到齊國談判邊界問題,會齊侯(齊襄公)於濼。濼,濼水的源頭,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為人所知已經有二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當然那時濼水之源,名字並不叫趵突泉,北魏時,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廟,谷稱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學家曾鞏始稱為趵突泉,並流傳至今。不過,宋朝.金代曾有人稱叫“溫泉”、“檻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這個名字精當傳神。

趵突泉,三窟併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湧若輪”稱“趵突騰空“。“雲霧潤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到了嚴冬早晨,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象一層薄煙,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樑畫棟,這一切與淡淡的薄霧,構成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奇特景觀為濟南八景之一,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多有讚美。諸如宋代曾鞏、蘇軾、金代元好問,元代趙孟府、張養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讚頌的美文。

趵突泉東西之間的這座南北向的小橋,名曰來鶴橋,原為木橋,明代萬曆初所建,天啟末年重修,濟南解放後擴建公園時將其改建為石橋。橋南首的彩繪木牌坊是原來的樣子,牌坊匾額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舊跡”,“蓬山”指傳說中東海神山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為何稱“蓬山舊跡”?意為東海神山不過傳說而已,誰也沒有見過,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狀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話中的蓬萊仙山一般,所以稱其為“蓬山舊跡”。泉池西側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觀瀾亭,此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亭西牆壁上嵌刻的兩塊石碑,一塊“觀瀾”兩個大字,取自<<孟子.盡心>>“觀水有術,必觀其瀾”,為明代書法家張欽的墨跡。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王鍾霖的手筆。亭東泉池中這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鐫三個雄健大字:趵突泉,為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細心的遊客有的可能會發現突變成了“突”,缺了兩點,傳說勁挺柱湧的三股水把“蓋子”頂掉了,才使“突”字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當然這只是形容泉水勢強,人們的一種遐想。泉池南岸透窗臨池榭廊是解放後所建,近年來成了“閒時墨客會名優”京劇名流演出的舞臺。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几淨的建築就是有名的蓬萊茶社,又稱望鶴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閏章曾寫詩歌曰:“仰而見山之青,俯而見泉之潔,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潛蛟出蟄兮,飛虹蜿蜒”。說明這個地方在當時是極目遠眺,俯首凝視,觀賞領略遠近山水之美的絕妙境地。據說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這裡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略趵突泉的萬般風韻。當品嚐到趵突泉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之 北京玉泉水全部換為趵突泉的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泉的水,空負濟南遊之說。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緊挨濼源堂的兩座大殿,統稱呂祖廟,也叫“呂仙祠”、“呂公祠”、“呂祖閣”。

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軸線上,自成院落,是一組較大的古建築群。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稱“呂祖閣”,第二大殿祀呂洞賓的教師鍾離權,稱“鍾離宮”,上層祀文昌,第三大殿是鬥母殿。最南的大殿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簷,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聯,“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是趙孟府的泳泉句,由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榮先生書寫。一大殿始建於北宋熙寧年間,南殿臨濼水的源頭,故稱“濼源堂”,北殿面對歷山故稱“歷山堂”,解放後恢復為“濼源堂”。遊客們看到中間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紀念大舜的兩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據<<水經注>>記載:“濼水谷謂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證明在1500年前就建有此祠。現在的祠是明代建築。娥英祠後面的“三聖殿”是清代建築。在院落內花格透牆鑲嵌著的30餘方石刻都是明清時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內這尊石碑,前書“激湍”二字,後<<再題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兩個皇帝在同一石碑題詞作詩,在國內極為少見,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脈不可多得的史料。

趵突泉導遊詞 篇9

尊敬的遊客,你們好。歡迎來到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公園。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濼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158畝。建於1958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

從東門進入,沿著小道走,小道的旁邊有許多泉,有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臥牛泉。柳絮泉等等。

趵突泉在公園的西側,是全園的中心,由亭。堂。廊。榭構成。在泉池中央有三個小雪堆一樣的水柱,那就是趵突泉。泉池西側有個亭子,叫觀瀾亭,建於1461年。兩旁有兩塊石碑,一塊上寫著“趵突泉”三個大字,另一塊上寫著“第一泉”三個大字。趵突泉三窟併發,聲如隱雷,到了冬天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像一層薄煙,這就是濟南八景之一“雲霧潤蒸”。

這天下第一泉據說還有一個傳說:乾隆每次南巡都要帶上玉泉水,但喝了趵突泉的水後,感覺無比甘甜。逐將攜帶的玉泉水換成了趵突泉水,並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旁邊就是“呂祖廟”

萬竹園是趵突泉的園中園,位於公園西鄰,佔地18畝,由13個院落組成。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有園內。

好了,遊覽到此結束了,謝謝。歡迎再次光臨。

趵突泉導遊詞 篇10

各位團友,大家好!歡迎來趵突泉公園遊覽。趵突泉公園建於1956年,是一座以泉水為主景,具有江南蘇州園林特色的自然山水公園。公園因被譽為七十二泉之首的趵突泉而得名。同時在趵突泉周圍泉池眾多,散落著漱玉泉、皇華泉、馬跑泉、臥牛泉、金線泉等37處名泉,組成趵突泉泉群,它與五龍潭泉群、珍珠泉泉群和黑虎泉泉群並稱為泉城四大泉群,並位居四大泉群之冠。趵突泉公園雖然身處北方,但造園手法細膩,把自然美和人工美巧妙結合,創造了“天人合一”的園林意境,可謂“到濟南不遊趵突泉不成遊也”。趵突泉公園和千佛山、大明湖並譽為濟南三大名勝。

各位團友,趵突泉公園有東、南、北三個門能夠進入,我們來到的這個門是公園的南門。

大家此刻看到的這個南門建於1995年4月,佔地約1575平方米。它採用古建築中重簷結構,主門高達8.4米,氣勢恢弘,被譽為“中國園林第一門”,因位於濟南最繁華的濼源大街、經七路身旁,因而成為濟南的又一景觀。

進了南門,我們首先來到的是滄園。滄園,原名“勺滄園”,取“滄海一勺”之意。之所以取名滄園,還因為園子的對面是白雪書院的舊址,也就是明代著名詩人,人稱“後七子”之一的李攀龍的讀書處。李攀龍,是濟南歷城人,他倡導文學復古運動,寫下了不少出色的五言、七言律詩和絕句,人稱“三百年絕調”。他自號“滄溟居士”,並給自己的著作取名《滄溟集》,因而後人把他的讀書處命名為“滄園”。滄園是一座園中園,佔地2500平方米,園內的建築和整個公園的其它建築在風格上持續了一致,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園內植有各種奇花異木,陳列有各種盆景,十分值得觀賞。此刻園內有王雪濤畫展。王雪濤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擅長小寫意,與著名畫家李苦禪、潘天壽齊名。大家能夠在裡面欣賞到他的200多幅作品。

滄園西側的這座兩層的仿古建築就是1996年新建的白雪樓。原先的白雪樓是當年李攀龍在任陝西按察副使時因與巡撫殷中丞意見不合辭職後在趵突泉邊建的,1960年公園擴建時因白雪樓破舊不堪,把它拆除。此刻的白雪樓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樓南面的正廳內陳放著李攀龍全身坐姿像,樓上懸掛的“白雪樓”匾額由清仁宗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李攀龍的弟子金光悌所書。樓前的《重修白雪樓記》由當代徐北文先生書寫。樓的北面採用戲臺形式,樓前有一排排座椅。每到節日期間,公園都會邀請一些專業和業餘劇團在那裡舉行戲曲和曲藝、雜技表演,那裡成為公園舉辦民族文化活動的主要場地。

趵突泉導遊詞 篇11

各位同學,歡迎大家來趵突泉公園賞泉。

趵突泉公園始建於一六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位於濼源大街西首。公園內泉池眾多,有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等,構成了四大泉群之首。

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全園共規劃為十個景區,總面積近百畝。趵突泉,三窟併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湧若輪”稱“趵突騰空”。“雲霧潤蒸”的奇特景觀為濟南八景之一。

還有一個趵突泉的傳說呢:

傳說很久以前,濟南有個叫鮑全的人,父母病故後向一和尚學醫,救了許多人。那時濟南沒有水。一天,鮑全遇到了一位老者,老者看他整天為人治病,就說:“泰山上有個黑龍潭,潭裡的水能治病。”鮑全來到泰山黑龍潭,拿了一個白玉壺盛水,裡面的水永遠也喝不完。鮑全回到濟南後,為很多人治好了病。州官聽說後派人來搶,鮑全把壺埋在了院子裡。公差挖到了白玉壺,卻搬不動,一用力,只聽“咕咚”一聲,突然 “呼”地竄出一股大水,水花撒滿全城,落在哪裡,哪裡便出現一眼泉水,從此濟南成了有名的泉城。人們看泉水向外冒的樣子,就把它叫做“趵突泉”。

同學們,這就是美麗的趵突泉公園,希望大家常來遊玩!

趵突泉導遊詞 篇12

各位同學,歡迎大家來趵突泉公園賞泉。

趵突泉公園始建於一九五六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位於濼源大街西首。公園內泉池眾多,有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等,構成了四大泉群之首。

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全園共規劃為十個景區,總面積近百畝。趵突泉,三窟併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湧若輪”稱“趵突騰空”。“雲霧潤蒸”的奇特景觀為濟南八景之一。

還有一個趵突泉的傳說呢:

傳說很久以前,濟南有個叫鮑全的人,父母病故後向一和尚學醫,救了許多人。那時濟南沒有水。一天,鮑全遇到了一位老者,老者看他整天為人治病,就說:“泰山上有個黑龍潭,潭裡的水能治病。”鮑全來到泰山黑龍潭,拿了一個白玉壺盛水,裡面的水永久也喝不完。鮑全回到濟南後,為很多人治好了病。州官聽說後派人來搶,鮑全把壺埋在了院子裡。公差挖到了白玉壺,卻搬不動,一用力,只聽“咕咚”一聲,突然“呼”地竄出一股大水,水花撒滿全城,落在哪裡,哪裡便出現一眼泉水,從此濟南成了有名的泉城。人們看泉水向外冒的樣貌,就把它叫做“趵突泉”

同學們,這就是秀麗的趵突泉公園,期望大家常來遊玩!

趵突泉導遊詞 篇13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李庭宇!是本次旅遊的嚮導哦!請多多指教!今天我帶領大家一起來遊覽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

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趵突泉吧!趵突泉位於濟南市中心區,趵突泉南路和濼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158畝,是以泉為主的特色園林。

其實,所謂的趵突就是指跳躍奔突的意思。大家看,這三股水南邊的一股最大,它從中間湧上來,又從兩邊落下,靜靜地散到泉面。在這濛濛的細雨中,泉面上飄浮著淡淡的薄霧。向下看,水很深,卻能看見泉底銀色的魚兒在閃閃發光。趵突泉還有檻泉、娥英水、三股水等別名。趵突泉水是從地下的石灰岩溶洞中湧出來的。有一句詩是這樣的:雲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這就是描寫趵突泉跳躍奔突的狀態的。相傳乾隆皇帝出京時,帶的是北京玉泉水,到了濟南品嚐了清澈透明、味道甘美的趵突泉水後,便立刻改帶了趵突泉水,並封它為天下第一泉。來,我們也品嚐一下吧。

趵突泉兩岸立著兩塊石碑,大家隨我的手看。左邊的一塊上面刻的是趵突泉三個字,是明朝的胡瓚宗書寫的,而右邊的一塊上刻的是“第一泉”三字,是清代的書法家王仲霖書寫的。趵突泉邊還有一個土黃色三角形的小亭子,就是觀瀾亭。大家往這兒看,泉旁還在滿了柳樹,多美啊!好,我們再去別處走一走。

現在我們來到了金線泉,這泉很小,挨著柳絮泉。如果沒有下雨而是晴天的話,會看見從池底不停地往上冒氣泡,形成一條線,在陽光下的某個角度,線會是金的。

趵突泉還有許多美麗的景色和景點,大家可以自己去細細遊賞,願雨中的景物會給你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好了,現在就出發吧,要注意安全呦!

好了,今天的趵突泉之旅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支援!謝謝大家!

趵突泉導遊詞 篇14

各位遊客,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趵突泉遊園賞泉。

我們公園始建於一_六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現居市中心,位於濼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圍泉池眾多,形成了趵突泉群。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臥牛泉、皇華泉、柳絮泉、老金線泉、洗缽泉、尚志泉、螺絲泉、滿井泉、無憂泉、白雲泉、望水泉、東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龍池泉、白龍灣等,構成了四大泉群之首。作為眾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獨特象徵。

我們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全園共規劃為十個景區,這就是趵突泉景區、三大殿景區、尚志堂景區、漱玉泉景區、東門入口區、楓溪景區、滄園景區、白雪樓區、南門入口區、萬竹園景區,總面積近百畝。

趵突泉景區在我們公園內西側,是全園構圖中心,由亭、堂、廊、榭組成了一個封閉空間,高低錯落的建築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著噴突騰湧的趵突泉,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泉景,被譽為濼水之源,在史書上第一次出現是<<春秋>>上關於魯桓公和濟襄公談判兩國邊界一事的記載。魯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齊國和魯國因邊界爭執發生戰爭,次年春,魯桓公到齊國談判邊界問題,會齊侯(齊襄公)於濼。濼,濼水的源頭,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為人所知已經有二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當然那時濼水之源,名字並不叫趵突泉,北魏時,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廟,谷稱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學家曾鞏始稱為趵突泉,並流傳至今。不過,宋朝.金代曾有人稱叫“溫泉”、“檻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這個名字精當傳神。

趵突泉,三窟併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湧若輪”稱“趵突騰空“。“雲霧潤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到了嚴冬早晨,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象一層薄煙,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樑畫棟,這一切與淡淡的薄霧,構成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奇特景觀為濟南八景之一,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多有讚美。諸如宋代曾鞏、蘇軾、金代元好問,元代趙孟府、張養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讚頌的美文。

趵突泉東西之間的這座南北向的小橋,名曰來鶴橋,原為木橋,明代萬曆初所建,天啟末年重修,濟南解放後擴建公園時將其改建為石橋。橋南首的彩繪木牌坊是原來的樣子,牌坊匾額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舊跡”,“蓬山”指傳說中東海神山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為何稱“蓬山舊跡”?意為東海神山不過傳說而已,誰也沒有見過,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狀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話中的蓬萊仙山一般,所以稱其為“蓬山舊跡”。泉池西側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觀瀾亭,此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亭西牆壁上嵌刻的兩塊石碑,一塊“觀瀾”兩個大字,取自<<孟子.盡心>>“觀水有術,必觀其瀾”,為明代書法家張欽的墨跡。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王鍾霖的手筆。亭東泉池中這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鐫三個雄健大字:趵突泉,為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細心的遊客有的可能會發現突變成了“突”,缺了兩點,傳說勁挺柱湧的三股水把“蓋子”頂掉了,才使“突”字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當然這只是形容泉水勢強,人們的一種遐想。泉池南岸透窗臨池榭廊是解放後所建,近年來成了“閒時墨客會名優”京劇名流演出的舞臺。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几淨的建築就是有名的蓬萊茶社,又稱望鶴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閏章曾寫詩歌曰:“仰而見山之青,俯而見泉之潔,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潛蛟出蟄兮,飛虹蜿蜒”。說明這個地方在當時是極目遠眺,俯首凝視,觀賞領略遠近山水之美的絕妙境地。據說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這裡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略趵突泉的萬般風韻。當品嚐到趵突泉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換為趵突泉的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泉的水,空負濟南遊之說。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緊挨濼源堂的兩座大殿,統稱呂祖廟,也叫“呂仙祠”、“呂公祠”、“呂祖閣”。

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軸線上,自成院落,是一組較大的古建築群。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稱“呂祖閣”,第二大殿祀呂洞賓的教師鍾離權,稱“鍾離宮”,上層祀文昌,第三大殿是鬥母殿。最南的大殿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簷,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聯,“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是趙孟府的泳泉句,由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榮先生書寫。一大殿始建於北宋熙寧年間,南殿臨濼水的源頭,故稱“濼源堂”,北殿面對歷山故稱“歷山堂”,解放後恢復為“濼源堂”。遊客們看到中間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紀念大舜的兩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據《水經注>》記載:“濼水谷謂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證明在15_年前就建有此祠。現在的祠是明代建築。娥英祠後面的“三聖殿”是清代建築。在院落內花格透牆鑲嵌著的30餘方石刻都是明清時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內這尊石碑,前書“激湍”二字,後《再題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兩個皇帝在同一石碑題詞作詩,在國內極為少見,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脈不可多得的史料。

趵突泉東南的滄園,是一_六年為紀念明代嘉清年間濟南的著名詩人,也就是“後七子”之一的李攀龍(滄溟)所建,因其自稱滄海一勺,故為滄園,共三廳兩院,外廊環繞,曲廊相圍,園內植有奇花異木,陳列有各種盆景,如果在冬季,蒼松滴翠,修竹婆娑,臘梅盛開,恰似一幅立體歲寒三友圖。滄園,內設王雪濤畫,王雪濤是當代著名畫家,善長小寫意,與潘天壽、李苦禪等齊名,展室內珍藏著200餘幅珍品遺作,供遊人長期觀賞。

白雪樓景區西臨無憂泉,東靠楓溪島、南沿新泉池,白雪樓位於景區中心。原來的白雪樓是明代萬年間所建,樓是五間兩層,坐北朝南,前面出廈,落地木鬲,起初稱“歷山書院”、“白雪書院”直到嘉慶八年,樓上房簷下方有“白雪樓”匾額。光緒年間,在此居住的膠州人匡源在門的上方又雕刻了“李滄溟先生祠”的匾額。房舍後為李姓居住,擴建公園時被拆除。白雪樓是李攀龍的讀書處。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居士,歷城人,是明代著名文學家,中國文學史上後七子之一,被尊為“宗工巨匠”,蔚為一代詞宗。倡導文學復古運動,寫過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詩和絕句,人稱“為三百年絕調”,著有《滄溟先生集》,考中進士後去陝西任按察司提學副使。嘉靖三十五年,因與巡撫殷中丞意見不合,辭職東歸,後起復為浙江按察司副使,轉河南按察使,卒於官。白雪樓景區藤蘿掩蔭,地形開闊成了趵突泉的文化娛樂中心,每天絲絃悠揚,古箏陣陣,專業劇團為遊客獻上他們精心創作的節目,聽曲觀泉別有一番情趣。

趵突泉南大門佔地1575平方米,東西長47.5米,南北深13米,主門高8.4米,設計新穎,古今結合,造型別致具有傳統風格和地方特色,韻味十足的垂花門,配以懸山歇山鉤連幹革塔屋面,門樓飛簷,前後丹柱,雙脊比翼。紅柱、綠瓦,盎然古意。石級、圍欄、平臺典雅莊重。門前方池總長29米,寬9米,池內吐水吐雨,人造噴泉珠濺玉。大門內外顏額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取自康熙、乾隆手跡,門內側“濼源門”集書聖王羲之之字。抱柱前“噴珠屑玉水瀾翻,盈魯育齊相鼎峙”的楹聯摘取自乾隆的詩文筆跡。整個建築空間通透,園景顯露,景色交融,流線貫通,迎門假山上的紅楓、耐冬、青松、翠竹與大門相映增輝,優美和諧,有關專家認定,趵突泉南大門堪稱中國園林第一門。是濟南又一重要景觀。

萬竹園是趵突泉的園中園,位於公園西鄰,是一座環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園林勝景,它佔地18畝,以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外有白雲、白龍、東高、望水、登州、杜康諸名泉,是一處獨具風格的私人庭園。萬竹園之名始見於元朝,明代隆慶四年(1570)宰相殷士儋歸隱濟南,居萬竹園易名為“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清朝康熙年間,濟南著名詩人王蘋購得此園,又易名為“二十四泉草堂”,取園內望水泉居濟南二十四位之意。到了民國初年,軍閥張懷芝佔據該園,歷經數年修建方成今日規模,一九八四年正式對外開放,一九八六年,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在園內,李苦禪珍藏的書畫、文物及本人作品共400餘件長期展出,供遊人觀賞,萬竹園也稱李苦禪紀念館。萬竹園由四部分組成,前、東、西三園成品字形排列,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礎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格,利用牆、廊、溪、橋等對空間進行分割,構成了層層迭迭的院落。這個園子現有186間房舍,各院廳房都在一條中軸線上,曲廊環繞,院院相連,樓、堂、亭廡參差錯落,樑、額枋等處彩繪和雕刻的人物、鳥獸巧奪天工,細膩逼真。進門假山為清末民初遺物,萬竹園以竹為基調,各色名貴花木繁多,如玉蘭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等。萬竹園是個不可多得的園林,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國傳統民居圖集》,它無論從園林藝術,還是從歷史文物來說,都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趵突泉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各位先生、小姐,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趵突泉遊園賞泉。

好,各位,到此,我的導遊講解就結束了,二個小時的相處,非常感謝各位對我工作的配合,希望大奇山之行能給各位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也希望大奇山的美帶給你一份美麗的回憶,再見。

我們公園始建於一九五六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現居市中心,位於濼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圍泉池眾多,形成了趵突泉群。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臥牛泉、皇華泉、柳絮泉、老金線泉、洗缽泉、尚志泉、螺絲泉、滿井泉、無憂泉、白雲泉、望水泉、東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龍池泉、白龍灣等,構成了四大泉群之首。作為眾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獨特象徵。

我們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全園共規劃為十個景區,這就是趵突泉景區、三大殿景區、尚志堂景區、漱玉泉景區、東門入口區、楓溪景區、滄園景區、白雪樓區、南門入口區、萬竹園景區,總面積近百畝。

趵突泉景區在我們公園內西側,是全園構圖中心,由亭、堂、廊、榭組成了一個封閉空間,高低錯落的建築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著噴突騰湧的趵突泉,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泉景,被譽為濼水之源,在史書上第一次出現是<<春秋>>上關於魯桓公和濟襄公談判兩國邊界一事的記載。魯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齊國和魯國因邊界爭執發生戰爭,次年春,魯桓公到齊國談判邊界問題,會齊侯(齊襄公)於濼。濼,濼水的源頭,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為人所知已經有二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當然那時濼水之源,名字並不叫趵突泉,北魏時,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廟,谷稱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學家曾鞏始稱為趵突泉,並流傳至今。不過,宋朝.金代曾有人稱叫“溫泉”、“檻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這個名字精當傳神。

趵突泉,三窟併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湧若輪”稱“趵突騰空“。“雲霧潤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到了嚴冬早晨,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象一層薄煙,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樑畫棟,這一切與淡淡的薄霧,構成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奇特景觀為濟南八景之一,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多有讚美。諸如宋代曾鞏、蘇軾、金代元好問,元代趙孟府、張養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讚頌的美文。

趵突泉東西之間的這座南北向的小橋,名曰來鶴橋,原為木橋,明代萬曆初所建,天啟末年重修,濟南解放後擴建公園時將其改建為石橋。橋南首的彩繪木牌坊是原來的樣子,牌坊匾額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舊跡”,“蓬山”指傳說中東海神山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為何稱“蓬山舊跡”?意為東海神山不過傳說而已,誰也沒有見過,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狀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話中的蓬萊仙山一般,所以稱其為“蓬山舊跡”。泉池西側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觀瀾亭,此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亭西牆壁上嵌刻的兩塊石碑,一塊“觀瀾”兩個大字,取自<<孟子.盡心>>“觀水有術,必觀其瀾”,為明代書法家張欽的墨跡。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王鍾霖的手筆。亭東泉池中這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鐫三個雄健大字:趵突泉,為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細心的遊客有的可能會發現突變成了“突”,缺了兩點,傳說勁挺柱湧的三股水把“蓋子”頂掉了,才使“突”字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當然這只是形容泉水勢強,人們的一種遐想。泉池南岸透窗臨池榭廊是解放後所建,近年來成了“閒時墨客會名優”京劇名流演出的舞臺。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几淨的建築就是有名的蓬萊茶社,又稱望鶴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閏章曾寫詩歌曰:“仰而見山之青,俯而見泉之潔,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潛蛟出蟄兮,飛虹蜿蜒”。說明這個地方在當時是極目遠眺,俯首凝視,觀賞領略遠近山水之美的絕妙境地。據說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這裡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略趵突泉的萬般風韻。當品嚐到趵突泉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之 北京玉泉水全部換為趵突泉的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泉的水,空負濟南遊之說。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緊挨濼源堂的兩座大殿,統稱呂祖廟,也叫“呂仙祠”、“呂公祠”、“呂祖閣”。

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軸線上,自成院落,是一組較大的古建築群。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稱“呂祖閣”,第二大殿祀呂洞賓的教師鍾離權,稱“鍾離宮”,上層祀文昌,第三大殿是鬥母殿。最南的大殿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簷,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聯,“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是趙孟府的泳泉句,由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榮先生書寫。一大殿始建於北宋熙寧年間,南殿臨濼水的源頭,故稱“濼源堂”,北殿面對歷山故稱“歷山堂”,解放後恢復為“濼源堂”。遊客們看到中間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紀念大舜的兩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據<<水經注>>記載:“濼水谷謂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證明在1500年前就建有此祠。現在的祠是明代建築。娥英祠後面的“三聖殿”是清代建築。在院落內花格透牆鑲嵌著的30餘方石刻都是明清時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內這尊石碑,前書“激湍”二字,後<<再題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兩個皇帝在同一石碑題詞作詩,在國內極為少見,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脈不可多得的史料。

趵突泉導遊詞 篇16

來濟南也有將近兩年的時間了,可是工作太忙,一直沒有時間去看一看,直到去年年末的時候開始有幸參與到孩子研學的工作中後,才開始慢慢的認識濟南,認識濟南的文化。

濟南被稱為泉城,據統計有四大泉域,十大泉群,733個天然泉,在國內外城市中罕見,是舉世無雙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館,除“泉城”外濟南也被常被稱為“泉都”。

而趵突泉呢,又被稱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更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譽。說是“七十二名泉”其實確切資料並不是這樣,只是古時候七十二是一個非常吉利的數字,用七十二來概括罷了。

第一次認識趵突泉,記得還是在國小的課本里面,老舍先生筆下的《趵突泉》是我對它的第一印象。只知道泉裡面有幾個咕咕咚冒水的眼,別的就在也記不得了。

下午兩點多鐘,濟南的日頭正毒,我騎著我的共享單車晃晃悠悠來到了趵突泉的門口,停好車買好了票就踏入了素未謀面的趵突泉。

邊走邊看,來到了一個賣手工藝品的商店裡面,裡面有摺扇、圓扇、香袋等手工藝品,隨手拿過來看了看,其中一柄摺扇上面畫的是元代畫家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

描述的是濟南東北華不注山和鵲山一帶的秋景,畫境清曠恬淡,有一種恬靜而悠閒的田園風味。索性就買了一柄,在炎熱的天氣帶來些許清涼,也可以遮擋一下毒辣的陽光,聊勝於無。

穿過一道道長廊和水榭,來到了李清照的展廳,正中間是她的畫像,兩邊的牆壁是一些李清照的作品,還配上了精美的水墨畫,很符合李清照在詩中的形象。

展廳裡面還有一些展櫃,正對的展櫃裡面收藏了很多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銅鏡,據說李清照趙明誠夫婦熱愛收藏古玩字畫,不知道會不會是他們曾經收藏的古玩。在西邊的展櫃還有趙明誠的《金石錄》的展覽,我仔細看了半天,只能看個大概,因為很多字我都不認識。

往東邊走,那邊有李清照的蠟像展覽,蠟像李清照被刻畫的特別清秀,很像臆想中李清照的樣子,出於各種美好的設想,大家都覺得詞寫的這麼好的一個女孩也一定是一個美女。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是濟南歷下人,進士出身,是大文豪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

由於家庭,特別是父親李格非的影響,李清照少年時代便工詩善詞。 李清照的成長,這與她所處的自然環境也是分不開的。

十八歲時,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婚後,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而且兩個人還都喜歡金石古董,夫妻倆難得還擁有共同愛好,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

後來李清照在回憶與趙明誠初次遇見時所作的《點絳脣·蹴罷鞦韆》也是將小女生姿態寫的活靈活現,“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見到有客人進來,她根本顧不得穿鞋,踩著襪子就往屋子裡跑,就連頭上的金釵也在匆忙中滑落下來,狼狽滑稽卻又萌態盡顯。含羞跑到門口,一回頭,見是一位翩翩少年郎,便忍不住多看了幾眼,為防止被發現,就假裝在嗅青梅。

婚後她同趙明誠互相砥礪,進行詞的創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陽節,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當官的丈夫:“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

趙明誠接到後,歎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了五十首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有三句算得上佳句。”

趙明誠問是哪三句,陸德夫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李趙二人也被活活拆散,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後來因為時局動盪,李清照離開故鄉。南渡過江的時候看到對面的項羽墓,寫下了一生中很少見的豪放詩作“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南渡過江的途中錢財損失的很嚴重,加之南渡過後,丈夫趙明誠也很快去世,無依無靠,家破人亡,山河飄搖,這紛繁的愁緒令她一步步地邁上了文學的聖殿,留下了很多諸如《武陵春》“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這樣的詩句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老舍筆下的“趵突泉”

不過此時的趵突泉已經不像課本中寫的那樣會咕咚咕咚冒水了。

只有幾個小小的漣漪,倔強的宣告著他曾經存在過。

趵突泉的展廳裡面有曾鞏的詩作,當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曾經在濟南擔任知州

來趵突泉遊玩的時候寫下了:

一派遙從玉水分,晴川都灑歷山塵

滋榮冬茹溫嘗早,潤澤春茶味更真

已覺路傍行似鑑,最憐沙際湧如輪

層城齊魯封疆會,況託娥英詫世人

踱步來到的趵突泉的南門,在西面有一個萬竹園。天氣炎熱,想來竹子生長的高,遮天蔽日,肯定是一個納涼的好去處,於是決定去竹林中小坐片刻。沒想到坐了沒有五分鐘,身上就被叮了大大小小四五個包。

看來這竹林美歸美,不能常待啊,除了蚊蟲叮咬,對身體也不好。明朝的心學大師“王守仁”,年輕的時候因為“格物致知”,在竹林中呆了三個月,弄得自己一病不起,而且也因此染上了困擾一生的肺病。

早前聽人說,趵突泉裡面還有元曲大家張養浩的一塊太湖石之前不知道,還特意上網去查詢。

通過多方資料的對比,終於找到了張養浩的遺物——龜石。

元朝當年陝西大旱,張養浩被派去賑災,為此事鞠躬盡瘁,最終死在了賑災途中。因為多年的賑災經歷,張養浩也留下了那首著名的《山坡羊·潼關懷古》。

隨著夜幕降臨,許多場館裡面也紛紛亮起了燈,我也該回家了。

最後信步來到李清照的紀念館,細細瞻仰片刻。對這位一直很敬佩的女詞人默唸道:

“李清照你好,我走了”

趵突泉導遊詞 篇17

Hello,大家好,很有緣我們相聚在一起,我是你們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周導,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聞名天下的第一泉——趵突泉。它位於濟南市的中心。

這個公園始建於1956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在趵突泉公園中,有幾個非常著名的泉:金線泉、漱玉泉、臥牛泉、皇華泉、龍池泉、白龍灣等。這些泉和一些別的泉形成了趵突泉群。

漱玉泉是我們公園裡的名泉,是七十二大名泉之一,大家看“漱玉泉”三個字,是已故的濟南書畫家關友聲的手筆。宋代著名的愛國女詞人李清照在此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洗打扮,因而得名。

下面我們來到的是趵突泉主景區,泉水四季常溫,保持在十八攝氏度。趵突泉歷史悠久,古稱濼,趵突泉,三窟鼎立,“泉源上奮,水湧若輪”。

我們右前有幾塊石碑,大家看一下,不知有所注意“突”字上少了三個點呢?據說這表達了人們的一種願望,希望趵突泉永噴無盡,故意寫成這樣的。聽老人說,用趵突泉的水泡茶味醇色鮮,素有“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遊”之說。這水如仙水一般,所以也有喝趵突泉水長生不老之說。

各位朋友,今日之旅到此結束,下面大家可以隨便看看,但記住“除了照片,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

趵突泉導遊詞 篇18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正門

進入公園前,首先看到的是位於公園東門口的“趵突勝景”坊,牌坊高7.5米,柱間總寬9.3米,造型為:四柱三間沖天挑擔式。白牆灰瓦、捲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築的大門就是趵突泉公園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 三大殿景區 原為著名文學家曾鞏所築,北殿現稱三聖殿,祭祀中國始祖堯舜禹;中殿是娥英祠,祭祀舜的兩個妻子娥皇和女英;南殿是濼源堂,因其臨濼水而得名。楹柱上有元代趙孟 的詠泉佳句“雲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三大殿院內有罕見的“雙御碑”,記載了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題詞詩文,康熙題詞激湍乾隆題《再提趵突泉作》。

趵突泉景區

趵突泉歷史悠久,古稱濼,春秋時,魯桓公曾會齊侯於濼,宋代大文學家曾鞏始稱“趵突泉”。站在觀瀾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纘宗書寫的,如果你細心點也許會發現“突”字少了上面的那一點。“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題寫的,細心的遊客會注意到“突”字上少了兩個點。一種說法是表達人們的願望,希望泉水永遠噴湧沒有盡頭。一種說法是講趵突泉水流旺盛,把突上的點沖走了,順著護城河流到了大明湖,所以大明湖的“明”字上多了一筆。

漱玉泉景區

如同晴天下雨般的漱玉泉,最初為元代著名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留下來的龜石,紀念關勝的馬跑泉,來源於漱石枕流的漱玉泉,還有李清照紀念堂,有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裡文采有後主遺風。”

趵突泉導遊詞 篇19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正門

進入公園前,首先看到的是位於公園東門口的“趵突勝景”坊,牌坊高7.5米,柱間總寬9.3米,造型為:四柱三間沖天挑擔式。白牆灰瓦、捲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築的大門就是趵突泉公園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三大殿景區原為著名文學家曾鞏所築,北殿現稱三聖殿,祭祀中國始祖堯舜禹;中殿是娥英祠,祭祀舜的兩個妻子娥皇和女英;南殿是濼源堂,因其臨濼水而得名。楹柱上有元代趙孟的詠泉佳句“雲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三大殿院內有罕見的“雙御碑”,記載了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題詞詩文,康熙題詞激湍乾隆題《再提趵突泉作》。

趵突泉景區

趵突泉歷史悠久,古稱濼,春秋時,魯桓公曾會齊侯於濼,宋代大文學家曾鞏始稱“趵突泉”。站在觀瀾亭上,能夠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纘宗書寫的,如果你細心點也許會發現“突”字少了上面的那一點。“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題寫的,細心的遊客會注意到“突”字上少了兩個點。一種說法是表達人們的願望,期望泉水永久噴湧沒有盡頭。一種說法是講趵突泉水流旺盛,把突上的點沖走了,順著護城河流到了大明湖,所以大明湖的“明”字上多了一筆。

漱玉泉景區

如同晴天下雨般的漱玉泉,最初為元代著名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留下來的龜石,紀念關勝的馬跑泉,來源於漱石枕流的漱玉泉,還有李清照紀念堂,有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裡文采有後主遺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zhuanti/redian/7wkvk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