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中秋節端午節演講稿 >

有關端午節的演講稿(精選12篇)

有關端午節的演講稿(精選12篇)

有關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有關端午節的演講稿(精選12篇)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端午節的特點就是吃粽子。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粽子,有的是自己包的,有的是超市買的。我非常喜歡吃粽子。我還聽過一個粽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因政治政治主張不被採納,反遭小人誣陷,含恨抱石自投泊羅江,當地老百姓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粽葉包米的東西粽子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後,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粽子和端午節是親密朋友。因為我喜歡吃粽子,所以我也喜歡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訊息說“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訊息,中國人除(本站提供)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眼瞅著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著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有關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3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黨中央,國務院對傳統節 日高度重視,要求把傳統節日搞旺,20xx年,國務院又將清明,端午,中秋三個 傳統節日納入國家法定節日,使傳統法定節日增加到四個,這有利於保護傳統文化。中國傳統節日凝聚著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是展示和傳播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形式。

根據中央文明辦的部署和要求,在端午節期間,我們xx省組織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系列活動,以紀念屈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主要內容,廣泛 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引導人們增加愛國情感,提高科學意識,共樹文明新風。今天,xx省文明辦,xx市文明辦,xx區文明辦,xx區教育局等有關部門在美麗的金殿公園舉辦"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大型民俗活動"。

這次活動包括中華經典朗誦,文藝表演,詩歌朗誦,傳統遊戲,知識競賽等等,內容豐富多彩,形式生動 鮮活,參加這次活動的主體是我們的青少年學生。通過舉辦這樣的傳統節日活 動,目的是加強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知識的普及工作,增強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和了解,讓廣大青少年瞭解傳統,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 聚中國人的心,長中國人的根,鑄中國人的魂,進一步在廣大青少年中進行愛國 主義教育,增進愛國情感,樹立報國之志,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 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使我們青少年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最後,祝大家端午節快樂!謝謝!

有關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訊息說“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訊息,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20__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眼瞅著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謝謝大家!

有關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我今天帶來的演講是《幽幽端午情》。

各位同學,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起源於戰國時期,歷經多個朝代,有著20xx多年的歷史。今天,就讓我們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節日吧。

讓我們穿越時空,看看春秋戰國時期動人的故事。根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楚懷王的大臣,他提倡舉賢薦能和富國強兵,主張聯合齊國抵抗秦國。結果,他因貴族的強烈反對而被免職,被趕出成都,被流放到沅湘流域。

流亡期間,他寫了《離騷》、《天問》、《九歌》》等著名詩歌,為國家和人民憂心忡忡。公元前278年,秦國軍隊入侵了楚國。他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他的心像被刀割一樣痛苦不堪。

五月五日,屈原寫完《懷沙》之後,抱著石塊投入了汩羅江。屈原死後,楚國人民非常悲痛,於是他們在江上划龍舟,驅散河裡的魚,用蘆葉包住餡料然後投入江裡,以免魚吃掉屈原的遺體。後來,為了紀念屈原,五月初五被定為端午節。

在端午節,我們怎麼能忘記吃粽子呢?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諸多的花樣。

每年五月,中國每個家庭都要泡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粽子有各種各樣的餡,而棗在北方是常用的。南方有豆沙、水果、鮮肉、蛋黃等餡,其中以浙江省嘉興市粽為代表。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千百年,並傳播到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國家。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句俗話展示了端午節熱鬧、快樂的景象。今天的端午節不僅是紀念屈原,更是展現了人們和諧、幸福的生活。

最後,我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有關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6

各位同學:

端午節就要到了,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淚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划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裡,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著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xx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謝謝大家!

有關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曾教過我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今天,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吃著姥姥送給我們的粽子,心裡愜意極了。可是,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下面就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據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的一個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民,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但是卻遭到壞人的陷害,去除官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他鄉。在流放途中,他得知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絞,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是,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他的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江。

屈原死後,楚國的百姓非常難過,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等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

20xx年端午祭被韓國公佈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後,對我國是一次深刻的教訓,所以從20xx年開始我國也開始把端午節列為法定節假日,讓大家過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也讓我們以自己的方式紀念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

在我的家鄉,就有端午節吃粽子、菜餃、糖糕、麻葉和雞蛋的習俗,還有大人會做香囊和五色彩線給孩子佩戴在身上,說是辟邪;家家戶戶的門上也會插一些艾草。

怎麼樣,我的家鄉就是這樣,你們的家鄉呢?

有關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8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著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

有關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有許多豐富的節日習俗:元宵節要吃湯圓、炸癩蝨;中秋節要吃月餅、供月華……而今天我要說的,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

那麼,端午節有什麼習俗呢?讓我來告訴你,端午節那天我們要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吃鹹鴨蛋、掛艾草……習俗多種多樣。其中,我最喜歡的活動就數吃粽子和賽龍舟了。

關於端午節吃粽子,還有一段傳說呢!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積極革新政治,卻受到陳封舊貴族的打擊,最終於五月初五懷著悲憤、絕望的心情投汨羅江。善良的老百姓為了不讓魚蝦損傷他的軀體,紛紛用箬葉包粽子,投入江中。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在端午節這一天裹粽子、吃粽子。

粽子不僅來歷奇異,而且餡的種類也有很多。粽子內鹹餡兒有蛋黃、豬肉等等,甜餡兒有紅豆沙、棗子等等。種類之多,令人眼花繚亂,垂涎三尺。眼花繚亂的粽子,個個都是我的最愛。

說完了那香噴噴的粽子,再來說說精彩紛呈的賽龍舟活動吧。彩繪的龍舟,整齊的著裝,如潮的人群,那熱烈的場面實在是令人振奮。

龍舟賽開始了。舵手們意氣風發,隨著鼓手擊打出富有節奏的激越鼓聲,划船的姿勢整齊有力,小舟如離弦之箭飛速向前,令人不由地生起一股敬佩之情。兩岸上擠滿了觀眾,吶喊聲如同響雷一般,震耳欲聾。噼噼啪啪的鞭炮也響起了,熱鬧的氣氛頓時漲到了最高潮,我陶醉了,陶醉在龍舟賽力與美的比拼中,陶醉在聲震雲天的鼓聲中……

端午節,一個熱鬧的節日,一個蘊含著豐富民俗文化的節日。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10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我今天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我懷想,滔滔汨羅水,悠悠數千年,拳拳赤子心,感天動地情。我彷彿看到:戰國時,楚王寵信奸臣,屈原仗義直言,卻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抱著一塊巨石投汩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聽說屈原投江了,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湖面上大小船隻往來穿梭,百舸爭遊,蔚為壯觀。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中,只為了餵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屍體不被吞噬。

也許,這古老的傳說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但是,我想起xx年曾經有一篇報道讓中國人震驚了!遼寧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學教授烏丙安給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傳送一份急件,說據可靠訊息,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同學們,你們不覺得這是天大的笑話嗎?如果有人告訴你,幾年後中國人想要划龍舟、吃粽子、過端午節,需要向別的國家提出申請,你一定會說:“開什麼國際玩笑!”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這還了得?一場“保衛端午節”的論戰在民間悄悄發起。有人說:“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堅決捍衛這一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有人說:“我對端午節一直情有獨鍾,每年這天都要吃棕子看賽龍舟。如果端午節真被別國搶去了,我會覺得特別彆扭。”還有人說:“我們的端午、中秋、元宵、重陽等傳統節日本來就在聖誕節、情人節等洋節的大舉進攻下漸顯頹勢,如果連端午節今後都改姓了洋,真是愧對祖宗啊。”後來經過查證,韓國申報的是他們本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祭”,並不是想搶我們的傳統節日。不過,韓國的申報,可以說給我們提了一個醒:韓國保護端午祭的經過至少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對本土文化態度的轉變有多麼可貴。因此,這也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們去保衛祖宗的“遺產”,去體悟它們的彌足珍貴。

同學們,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已經納入我國法定假日的議案。我認為,以立法手段保護傳統節日是積極傳承民族文化的一種舉措。但同時我也覺得,申報和立法只是一種外在的行動模式。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一種從內心生髮出來的力量和自信。有了這種內驅力,民族的傳統文化就能得到延伸與豐富,民眾的心態也會變得健康、美好和開放。

怎樣才能讓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內在的驅動力。內在的驅動力從哪裡來?提高國民教育,加強個人的修行。整體的國民教育得到提升,國民就會對本民族的文化資源有一種廣泛的認同。個人的修身齊家到一定層次,民族文化的種子就會在心靈生根發芽。能在個人的心靈生根發芽的文化資源,就會鮮活而永恆。

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因為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

由端午節想到屈原,想到了端午之爭,想到保護民族文化關鍵在於教化。這些就是我今天站在國旗下的感悟。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謝謝。

有關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11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在我國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傳說,在五月初五這天,屈原得知楚國被秦國打敗後,他心想:我連國都沒有了,活著還有什麼用呢?於是,屈原跳進汨羅江裡而死了。為了找到屈原,漁民們划著舟找他,因為汨羅江太大了,漁民們沒有找到他。為了讓魚蝦不吃屈原的屍體,他們用粽葉包成了肉粽子,扔進了江裡,讓魚蝦去吃。

端午節前一天晚上,媽媽也和外婆在泡粽葉、泡糯米、泡紅棗。第二天一大早,媽媽把我從床上拉起來,讓我洗了手去和外婆學包粽子,我早就想學包粽子了,所以趕快洗了手就坐在外婆的旁邊。外婆教我:“先用兩片粽葉把它弄成三角桶的,放上一顆紅棗,放一點糯米把那顆紅棗蓋住,然後再放幾個棗,用糯米把三角桶裝滿,再把粽葉蓋住,用繩子繫好。”外婆包了一個完整的粽子,我覺得好簡單,也試了一下,可是我把紅棗放進去,放了一些糯米,糯米就漏了出來。外婆說:“彆著急,慢慢來。”於是,一個、兩個、三個……我試包了好多個粽子,終於成功包了一個。

我喜歡吃粽子,更喜歡端午節,因為在端午節裡,我學會了一項新本領一一包粽子。

有關端午節的演講稿 篇1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從這些傳統節日中我們依稀可以看見古代人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今天是x月x。再過九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所以我今天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

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投汩羅江而去。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

也許,這古老的傳說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記得有一篇報道讓中國人震驚了!據《人民日報》報道,遼寧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學教授烏丙安給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傳送一份急件,說據可靠訊息,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同學們,你們不覺得這是天大的笑話嗎?如果有人告訴你,幾年後中國人想要划龍舟、吃粽子、過端午節,需要向別的國本文來自本站,你一定會說:“開什麼國際玩笑!” 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這還了得?一場“保衛端午節”的論戰在民間悄悄發起。有人說:“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堅決捍衛這一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有人說:“我對端午節一直情有獨鍾,每年這天都要吃棕子看賽龍舟。如果端午節真被別國搶去了,我會覺得特別彆扭。”後來經過查證,韓國申報的是他們本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祭”,並不是想搶我們的傳統節日。不過,韓國的申報,可以說給我們提了一個醒:一個國家對本土文化態度的轉變有多麼可貴。因此,這也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們去保衛祖宗的“遺產”,去體悟它們的彌足珍貴。

同學們,端午之爭讓我們對傳統歷史文化資源有了一種憂患意識,並且引發了一些相應的行動。怎樣才能讓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內在的驅動力。內在的驅動力從哪裡來?教化。提高國民教育,加強個人的修行。整體的國民教育得到提升,國民就會對本民族的文化資源有一種廣泛的認同。個人的修身齊家到一定層次,民族文化的種子就會在心靈生根發芽。能在個人的心靈生根發芽的文化資源,就會鮮活而永恆。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yanjiang/zhongqiu/oy3rj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