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勵志演講稿 >

以名人為主題的演講稿全新集合(精選5篇)

以名人為主題的演講稿全新集合(精選5篇)

以名人為主題的演講稿全新集合 篇1

我講的題目是《幸福的哲學》。

以名人為主題的演講稿全新集合(精選5篇)

我一輩子幸福感最強烈的時候,是什麼時候?主要是兩段時光。一段是談戀愛的時候。

我在上國中的時候,就暗戀一個女生,她坐在我後面三四排的樣子。上課的時候我就老是回頭去看她,後來慢慢地我就想讓她知道我在看她,老去盯著她看,她也知道了。只要我回頭看她,她就臉紅了。我現在還記得她的樣子,圓臉,經常穿一件綠色的衣服,那時候腦子裡面老是在打腹稿,寫情書,怎麼樣給她寫情書。九年級的時候,她坐在我旁邊,那時候我就特別幸福。

然後我十七歲進了北京大學,那個真正是進入了青春期了。有一天我突然發現,世界上有這麼多漂亮的姑娘,頓時覺得這個世界美好極了,人生美好極了。那個時候我寫了很多很多詩,都是愛情詩,但是沒有物件的。或者說看見一個可愛的女孩,就來寫一首,其實我不認識她。她盯我一眼,我心跳半天,回去寫一首詩。

愛情確實是人生幸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兩個人相愛,不管愛了多久,可能後來分手了,但是你們在一起相愛的那段時間,都是美好的。如果說最後分手了,你們不要互相埋怨,都要感恩,感謝對方給了你一段美好的日子。現在很多人往往是怨,互相埋怨,我覺得沒有必要。那有的人就說了,他說當然愛是美好的,但是他對我不是愛,他是騙了我。那我說,你也不要埋怨,你應該怎麼樣?你應該蔑視他,他不值得你愛,也不值得你怨。怨也是一種很重的感情,你要節省感情,不要浪費在他身上。

什麼是愛?愛就是在人世間尋找一個最親的親人。一個好的婚姻能夠經受住漫長歲月的考驗,那就不但是美好的幸運的,而且是偉大的,這是人生的偉大成就,能夠得到這麼偉大成就的人是很少的。

這是一段時間。那麼還有一段時光就是養孩子,自己當了父親。有時候她媽媽看見我拿著奶瓶在那裡給孩子餵奶,非常陶醉的樣子,她就說:“你不要以為你在給孩子餵奶,這個奶水就是從你身上出來的。”我當時就回了她一句:“我說我真的感覺我整個變成了一個大奶瓶了。”但是畢竟不一樣,她是真正用自己的身體在那裡給孩子哺乳,我看的真是羨慕得不得了。

其實人生中的幸福,那些最本質的幸福是很簡單、很平凡的。我們總是想去到遠處尋找幸福,你可以去創造不平凡的事業,可以去創造卓越,去創造輝煌。但是,如果說你事業上非常風光,可是你的家庭生活一團糟,你根本沒有時間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我覺得你的人生是有重大缺陷的。

無論你多麼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吃晚飯,餐桌上一定要有笑聲歡語,這個比有車有房有錢重要得多。一個人錢再多,他的車、他的房再豪華,如果沒有這些,我說他是很可憐的,他在這個世界上是個孤魂野鬼。所以這是我講的第一個觀點,要珍惜平凡的生活。

你要享受生命,享受生命單純的快樂。你要享受你的智力,享受老天給人的這些得天獨厚的稟賦,這是做人的幸福。

我認為最重要的智力品質是什麼?一個就是好奇心,對事物、對世界、對知識充滿了興趣。其實我在我女兒身上就看得很清楚,她小時候好奇心非常強烈。我的女兒啾啾,她四歲五歲的時候,她問她媽媽,她說:“媽媽,雲的上面是什麼?”媽媽說:“雲的上面是星星。”她問:“星星的上面是什麼?”媽媽說:“星星的上面還是星星吧。”她說:“我問的是最後的最後是什麼?”媽媽說:“沒有最後吧。”她奇怪了,她回過頭來就問我,她說:“爸爸,這怎麼會呢?”她指指我們家的天花板,她的意思說天也應該有個天花板吧?也應該有個最後吧?這個問的是什麼問題?就是世界在空間上是有限還是無限的。

她又問她媽媽,她說:“媽媽,有一個問題你肯定回答不了。”媽媽說:“什麼問題?”她說:“你告訴我世界的一輩子有多長?”這是世界在時間上有限和無限的問題。她又問,她說:“媽媽,世界上第一個人是從哪兒來的?”媽媽說:“中國神話裡面說是女媧造的。”她馬上問:“女媧是誰造的?”對生命、對人類的起源追根究底,這是典型的哲學性的追問。

那麼又過了幾天,她問我一個問題,她說:“爸爸,在世界的另一個地方,會不會還有另一個我?”我一聽這個問題,我汗毛豎起來了。我說:“可能吧,說不定你還會遇到她呢。”她馬上非常生氣地打斷我,她說:“不會的。”然後轉過頭去跟她媽媽說:“媽媽,有一天當你老了的時候。”實際上她是委婉地說,當你死了的時候。她說:“當你老了的時候,在世界的另一個地方,又會生存一個人來,那個人長得跟你完全不一樣,但她就是你。”老天,她講的是輪迴,我的汗毛又豎起來了。

真的,孩子真不能小看,你們小時候一定也想過這種問題,提過這個問題,可能當時家長叫你不要胡思亂想。這哪是胡思亂想,這是最重要的問題,最根本的問題,想把人生的大問題弄清楚,要不生活得不踏實。有這種感覺的人,你就是有哲學天分的,看來我的女兒是有哲學天分的。但是自從進了國小以後,這樣的問題就越來越少了,問的都是作業怎麼做的問題了,一個哲學家就這樣被扼殺了。

那麼我們怎麼樣讓孩子的聰明保持下來?教育到底要達到什麼目的?現在的教育,它的目標太狹隘了,太可憐了。

英國有個哲學家叫懷特海,他說過一句話,他說什麼是教育?教育就是等你把你在課堂上學的東西都忘記了,把你為考試而背誦的東西都忘記了,那剩下的東西就是教育。

所以,我經常也跟家長們談,今天在坐的可能也有家長。做家長的應該怎麼辦?一條就是為素質教育加分,家庭裡面最重要的教育就是薰陶。家長自己是一個愛生活的人,愛讀書,愛思考問題,然後經常和孩子交流,在這樣一個環境裡面,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往那個方向發展,他的素質就會提高。

還有一點就是給應試教育減負,我的女兒啾啾,因為她在國小的時候基本上在班上都是第一第二,然後到了國中,排名就往下了一點,基本上是第四第五吧。我就說第四第五非常好,比第一第二好多了。我說:“你就保持這個,很好,爸爸非常滿意。”然後有一次期末考試,不小心考了一個全年級第一,我就批評她了,我說:“你怎麼考的?我們不是已經約定好了嗎?你怎麼就考了個第一,下不為例。”我是不想讓她因為考了第一,然後就有壓力了,以後還要爭這個第一。

其實所有的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我覺得有些家長愛的方法不對,從幼兒園、國小、中學、大學直至以後那個工作,恨不得給他全部都安排好,他以為他這樣做,就給了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告訴你才不是呢!孩子的未來絕對不掌握在你的手裡面,掌握在誰的手裡面?掌握在孩子自己的手裡。你要把孩子培養出一個好的素質、好的心態,讓他既能自己去追求幸福、創造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不可免的苦難,這樣你的教育就成功了。

這個時代我們談幸福談的很多,但是為什麼感到自己幸福的人其實不多?你沒有弄清楚人生什麼東西是最重要的最寶貴的,往往把那些次要的不太寶貴的東西看得太重要了,把你的全部力量都使在那裡,結果呢?得不到,你痛苦;得到了,你也並不幸福。

老天給了我們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這條命照看好,把這顆心安頓好,人生就是圓滿的,就是幸福的,我講完了。

以名人為主題的演講稿全新集合 篇2

隨著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執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在十三四歲時,霍金髮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裡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如飢似渴的投入到學習和研究當中,並最終成為一代大師,給不看好他的人當頭棒喝。  

霍金雖然身體的殘疾越來越重,但卻力影象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起來有些好笑,在他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後,他仍然堅持用唯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著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衝直撞”;  

威廉·霍金認為他一生的貢獻是在經典物理的框架裡,證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點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變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裡,他指出,黑洞因輻射而越變越小,大爆炸的奇點不斷被量子效應所抹平,而且整個宇宙正是起始於此。

以名人為主題的演講稿全新集合 篇3

思考是創造一個世界的首要工作。  

加繆斐塞司博士有一天午飯後坐在門前晒太陽,看見一隻貓在陽光下安詳地打著盹,很是悠閒。時間一分一分地流走,每隔一段時間,貓都會隨著陽光的轉移而不停地變換睡覺的場地。這一切在我們看來是那樣的司空見慣,可是卻喚起了斐塞司博士的好奇。貓為什麼喜歡呆在陽光下呢?貓喜歡呆在陽光下,那麼這說明光和熱對它一定是有益的。那對人呢?對人是不是也同樣有益?這個想法在斐塞司的腦子裡閃了一下。這個一閃而過的想法,成為聞名世界的“日光療法”的觸發點。之後不久,日光療法便在世界上誕生了。斐塞司博士因此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如果我們家的院裡也有這麼一隻睡懶覺的貓,我們也看到它一次次地趨近陽光,我們是不是能像斐塞司博士那樣去想問題呢?  

1910年,德國科學家魏格納因病臥床休息。在閒得無聊的時間裡,他茫然地看著牆上懸掛的一張世界地圖。一天,他突然發現,大西洋兩岸的地形好像是互補的,南美大陸東部亞馬遜河流域地區突出的部分,與非洲大陸西海岸的剛果、幾內亞陷入的部分正好對應,可以把它們完全拼合在一起。這個發現讓魏格納興奮不已,這兩個大陸是不是原先就是連在一起的?如果是的話,那又是什麼原因使它們分開了?魏格納立即著手蒐集大量的地質學、古生物學資料,終於推出了一個嶄新的理論:大陸板塊漂移說。

以名人為主題的演講稿全新集合 篇4

大家好!以下是俞敏洪的個人演講內容:

我還記得在我進入北京大學之前我從來沒有讀過《紅樓夢》,所以當我看到我的同學們讀了一本又一本的書,我盡我最大的努力趕上他們。結果,我在大學裡讀了將近800本書,這花了我五年的時間。

但是我仍然沒有趕上我的同學。我記得我的班長王強是個書呆子。現任職於新東方,兼任新東方教育研究院院長。每次他買書,我都跟著他。

毫不誇張地說,我們的同學當時在北京大學,這確實是閱讀量最大的班級之一。我們班當時很活躍,只有幾個詩人。後來,我們班有一位著名的詩人叫西川,他的真名是劉軍。

我仍然記得當時我們班在北京大學是一個優秀的小組。但是有一天晚上我們玩得很開心。結果,我們跳了一個面貼舞,在第二週被教育部批評。在那個時候,跳舞必須非常正式,男孩和女孩稍微靠近一點就會被認為是違反規則的。

所以你比我們快樂一點。不僅可以跳舞,還可以在校園裡手拉手散步,如果我們是男女同學手拉手在校園裡散步,我們就會被扔進未名湖,所以一般晚上12點以後在校園裡散步。

我記得我奮鬥了整整兩年希望能趕上我的同學的成績,但就像陸老師剛才說的,雖然你在大學聯考可能是在高中的時候,是第一名,但是太多的精英在北京大學,你可能會在非常高的智商,第一或第二。

因此,趕上我在北京大學的同學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過程。雖然我每天要比其他同學多學習一兩個小時,但在大二結束的時候,我的成績仍然是全班倒數第一。很勤奮也很沮喪,沒有女孩子來愛我安慰我。

這導致的結果是,我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得了一場重病,這個病叫做傳染性侵潤肺結核。當時我就暈了,因為當時我正在讀《紅樓夢》,正好讀到林黛玉因為肺結核吐血而亡的那一章,我還以為我的生命從此結束,後來北大醫院的醫生告訴我現在這種病能夠治好,但是需要在醫院裡住一年。

我在醫院住了一年,鬱悶了一年,讀了很多書,還寫了600多首詩,但是一首詩還沒有發表。從那時起,我開始喜歡寫詩,但我有豐富的感情,但沒有優美的寫作風格,所以我最終沒有成為一名詩人。

後來我覺得很開心,因為我發現後來真正成為詩人的人都有過一次意外。我們和海子一起寫詩,海子在當時是一個相對不知名的詩人。後來他寫了一首優美的詩,名叫《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們每個人都能背誦。後來,當我聽說他躺在鐵軌上自殺時,我哭了一整天。從那以後,我放下筆,不再寫詩了。

所以在我們班的畢業典禮上我說了這樣一段話,直到現在我的同學還能記得,我說:“每個人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是我們班的落後同學。”但我想讓同學們放心,我永遠不會放棄。你們五年幹成的事情我幹十年,你們十年幹成的我幹二十年,你們二十年幹成的我幹四十年”。

以名人為主題的演講稿全新集合 篇5

迷茫的年輕人們基本在面臨三種問題:

首先大學聯考的獲勝者,大多數不過22歲,他們找不到合適的方式解決任性的生存問題,無法維繫夢想,忽而扭頭去追尋平庸的生活。擁有很多現代社會欣賞的素質的好苗子,其實並不受傳統社會認可,但這幫人居然還在傳統社會受虐。已經想明白,有想法自己做事的,又普遍怯弱,不說能大刀闊斧地跨越階層,能做到理直氣壯的都不多。我之前蒐集了一圈問題,還想做個百分比,後來一看沒必要了,因為實在太雷同。比如說,基本上都覺得自己專業沒太多意義,都覺得工作不是自己想幹的,都覺得自己技能不明顯,被父母解決了溫飽的同時都會受到父母的控制,都想追求真正的夢想但又缺乏勇氣。只見到一個專業與職業對口的同學,但又覺得自己的行業是夕陽產業了。所以恐怕不是一個人的問題,是一整個時代的問題,或者說時代轉型的問題。

我們先說例行“完美模式學霸”的矛盾。我們每個人從小或多或少都被灌輸了一種“完美模式”。從小就是學霸,張口奧巴馬,閉口撒切爾夫人。眼不觀四路,耳不聽八方,考上名校,繼續考上名校或者是考上公務員,然後就齊家治國平天下,分分鐘上下幾千萬。名校又名校的年輕人發現,回國以後還是要一樣從零開始找工作,從零開始除錯技能,以前學那些基本上就用於陶冶情操,職業發展完全是一條全新的路。進入機關或者國企的年輕人,首先,確實很難(恐怕不只是很難)得到真實的“治國”的機會,年輕人會被讓搞新媒體(比如沒人看的網站或者公眾號),搞內部比賽文藝演出什麼的。自我實現價值感普遍偏低,空有一身武藝,報國無門的壓抑感。其次就是收入不高。

但是反觀那些善於吃喝玩樂的人,你後桌上竄下跳插科打諢的阿強,成了段子手,當上了月入50萬的廣告狗。隔壁班的學渣改名叫Marinda,成了時尚博主,全球各地看秀買鞋飛啊飛。讀了技校的小麗,嫁了煤老闆,幹了微商,搖身一變獨立女性了。我是國家的棟樑啊,但是為啥就是隻買得起二手小米手機啊。個別極端案例覺得社會欺騙了他,害了他。到最後,天子驕子們一個個窮瘋了,博士跳樓了。

這件事裡面有兩個問題。第一、大學“知識傳承”的功能是落寞的。首先,我們學到的往往是:1過時的知識。2可被技術替代的工具類知識。比如語言。3可被搜尋引擎顛覆的知識。第二、畢業以後進入到了階層板結沒有上升空間的工業社會。工業社會的年輕人主要的問題在於:在創造力最好的年紀,得不到重要的工作。階層板結,沒有上升空間。自我實現價值感也低。

在上一個十年,我們說大學生不如技校生,是產業結構的問題。現在,大學生應該早點去實習去工作,在一線職場裡研發新技能,是時代轉型的問題。來我們從頭梳理一下,我們從小到大,經歷多少個坑。第一個大坑——大學聯考。大學聯考本質是一場智商測試。任何知識容量有限的考試,都可以通過3——6個月反覆重複來習得。那有的人要說了,我考的不好,你的意思就是我是傻逼唄。你可能是被騙了,可能只是因為不遵守規則,被認為是壞學生,從此你就不學習了,但實際上,不遵守規則和finalexam其實是完全沒有關係的。這種loser的心態會在失利者心裡駐紮很久,造成一些長線的影響。

第二個大坑就是大學課程落後於社會發展。大學課程已經落後於工業社會。其次,工業社會已經飽和了。什麼意思,就是階層板結,你爸的階層徹底決定你的階層,你在工業社會蹦到死也沒有流淌的可能。再次,它又是一場需要出席和印象的忠誠度測驗。無法像大學聯考一樣從過程中解脫出來。第三個坑是,父母往往讓我們混淆“優秀”與“佔有社會資源”。特別是女生,這個世界,總是在鼓勵女生因為長相、才藝、家世這些和個人能力完全無關的事而感到自豪,鼓勵她們接近權威而不是成為權威,讓她們用一生去裝點世界,而不是改變世界。

我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我敬佩的非常有才華的人。他們能讓我健康成長,接受不錯的教育,衣食無憂。但他們會有一種對交易與機會的排斥,美其名曰知識分子的清高。我畢業的時候,家長都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路。But,他們在上大學讀師範的時候,隔壁老王在擺地攤,二十年後,隔壁小王一直是學渣,什麼也不用做,就可以在海邊烤太陽。我從三歲開始認字,看書,做手賬分配時間,當班幹部,研究考試攻略,考上重點高中名牌大學,爭取玩耍的時間,交換早戀的權利,爭取破壞規則的自由。我為什麼不能直接移民離開這些奇奇怪怪的規則。

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和成功瓜分社會資源,根本是兩件事。所以我再也不想成為哪門子“值得觀賞”的人,我就是想成為一個“隔壁老王”那樣的任性牛逼佔有資源的人。

第四個坑是,在現代社會、商業社會崛起的視窗機會裡,大多數人不具備任何商業素質。我們的文化裡沒有契約精神的傳統。沒有契約精神的本質,就是無法認賬,沒有誠信,沒有對等清晰的邊界,和收放自如的尊重。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裡會有一些類似於“點頭哈腰”“艱苦樸素”之類的觀念,但這些觀念放到講究契約的商業社會,很容易成為典型的“窮人思維”。

例如錢是怎麼來的。國小課本告訴我們就是:省,放一些半夜補褲子之類的畫面。錢是通過不斷的“交換”+“流通”來的。單方面省錢,會變得越來越窮,因為沒有交換,流通性也越來越弱。我從來就不是一個省錢的人,我一個月掙8000的時候就至少拿5000出去social,然後慢慢我變得一個月掙八萬了。我卡上有八十萬的時候,就定了一張100萬的車,但我是不是就變窮逼了,不會啊,我身邊有人有事有資源,拿到車以後,我已經有200萬了。每花一筆錢,都是為了撬動更大的籌碼,去進入更大的流通。

我們詳細說一下時代轉型吧。祖國已經被你爸媽建設完成了,沒有人需要你建設祖國。另外江山好好的,也沒有人需要你指點江山。一位熱心網友對我的演講現場提出強烈批評,我問她你多大在學什麼。25歲,是學城市規劃的。非常感謝你的建議。但說句實話,我覺得你很可能此生都無法得到一個真實的親自規劃城市的機會。因為這是工業社會該乾的事情。“這個立交橋不合理!拆了!換成大樓。”這件事可能市長都幹不了。這個時代已經不會再有任何鋼筋水泥的氣息。專業和職業對口的機率,也越來越鳳毛麟角。60、70後都圈地失效了,走70後的路,只會換來70後不需要你。什麼意思呢,你不具備獨特性,去置換那些掌握社會資源的人手中的資源。你只有等。咱們父母還在職呢。父母退休以後,還有叔,叔退休還有表哥,表哥退休了還有二表哥。

我們這一代人的機會是什麼?這輩子要做能做的是什麼?——用網際網路改變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的服務升級。“

這個時代一切偉大的公司,都在致力於提供更好的人與人連線,生活的便利,生活品質的提升。這就是時代的使命與機會。往大了能做出個陌陌滴滴打車,往小了說,能成為個-師,有一幫服務物件,賺一筆不錯的收入,可能會是生存的常態。所以那些會吃會玩會得瑟的人,突然之間,收入一下子比學霸高100倍了。愛吃的特色涼皮,複製擴張一下,能衝新三板上市了。

以上是三觀的部分。

然後補充一個基本素質 :”交換“+”利他“搞明白這一點,已經幹掉了90%的無頭蒼蠅。我微信未通過的好友請求能有幾十米那麼長,我喜歡反問甚至逼問一句,我憑什麼要加你?那些能答得上來的人,比只知道索取,喊著”想向你學習“的烏合之眾,不知強到哪裡去。

以下是方法論的部分。

一、在最擅長的”不務正業“裡重新發現有效技能。

二、和牛人大咖社交,想他們缺什麼,做他們沒時間、不擅長、做不了的事,跟他們產生交換。

三、跨界讓自己技能變得更明顯

四、利用網際網路放大影響力。

總之就是,天分技能化——>技能商業化——>疊加強風格和影響力製造溢價。

我當年學了一個沒用的專業,學霸優越感毀滅,每天窩在宿舍上網,瞎扯淡,成為一個憤青。當時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突然會覺得自己之前獲得過的所有的自信都是假的。Getlost,極度的落差感,算是人生中第一次體會到Loser的感覺,不想見任何人,覺得世界對你充滿了敵意,掩飾自己所有的真實想法。 一度有非常非常嚴重的抑鬱症,晚上睡不著覺,基本上有兩年沒有人在學校裡見過我。非常非常想退學。

第一個轉機來自於社交網路,我在社交網路上熟識了網際網路的各類亞文化,”創作適合網際網路傳播的病毒內容“,成為了自己新的技能籌碼。其次,我能通過社交網路,認識那些和校園裡不一樣的人,認識志同道合的網友,和懂得欣賞我那些不受傳統老師認可的特徵的人。大二那年好友遞給我一份辯論賽指令碼,我懷著一種暴力-的怨氣,拆解了整個臺本冠冕堂皇的邏輯,卻在表演中整個炸場了獲得滿堂喝彩。下一場比賽作為評委的張紹剛老師對其中一隊說,如果剛才那個女生在,你們一定會贏。

這基本上是第一次受到大學老師的肯定。我當時覺得,這個型別的審美和語言方式,在未來也許會成為一種潮流。

為什麼我大肆的強調社交,在一個規則沒有被建立好的時代,這些活生生的人,就是僅存的有效教科書。大一以後我幾乎就很少在課堂上出現。那一年我19歲,傳說中的移動網際網路元年。我覺得我不蠢,我敏感得很、深刻得很、機靈得很。但如果拿刀逼著讓我說到底會做什麼,又就是說不出來。有人跟我說,嘗試一點跟你人生相反的事情,比如學計算機。我覺得我需要一個榜樣。我不知道世界什麼樣,新聞上說誰最牛逼,我就去認識誰。當時只有一個念頭,只要有社交網路,世界上就沒有我無法認識的人。然後我找到了這個人。我的個人展示要足夠Special,不能跪舔。我還要對他有價值。於是我在很多人跪舔的裝逼博文下留了一句:你長得好像郭敬明。然後我們成為了朋友。

我逐漸認識了很多人,知道了網際網路發展的來龍去脈,見證了很多公司產品崛起的細枝末節。我去學怎麼做一個產品經理,我無時無刻不在分析他人的需求,變著法子把自己變成他們需要的人,不斷輸出閃光的idea去交換行業經驗。

這個時代的好種子,都能直接認識大牛,進入對的軌道,迅速開出花來。在這個世界,我體會到新鮮、年輕、性格、思想、才華都會受到尊重,沒有按資排輩,沒有矮人半截。”自由“與”尊嚴“這種事就像吸毒一樣,體驗過一次,就再也回不去了。

技能明顯的工科生,職業方向相對會更明顯。但什麼都明白,又什麼都不會的文科生,只有不斷的試,不斷地找戰場,找比較優勢。大三以後技能越滾越大,算有過階段性的天分作品化,能一人單挑創業公司的市場,有了幾千個業內V粉,獲得近萬的實習薪水。

後來去了奧美體驗生活,發現大公司成長節奏已經明顯過慢,有壓抑和要炸開的感覺。各種”不務正業“成為了我的通行證,我在微博教屌絲如何在陌陌搭訕,入口網站的市場部會給我發來Offer。我基本從來不上招聘網站,不海投簡歷,因為社交媒體的個人展示其實才是最好的簡歷。我用二度關係直接發私信,幾乎能得到所有我想要的工作。

我開始不再主動,我熟識別人要什麼,等著別人來找我。每一次跨級Social,我會提前想好段子,研究好每一個人的背景。我在所有偉光正的群聊裡負責跑題和熱場,然後在所有瞎扯淡後輸出理性資料和報告總結。創業以後單項技被無限拉長,不管熟識各種各樣的頂級榜樣,疊加上強烈的個人風格,產生過社會影響力。

創業其實也換過無數個方向,很多都胎死腹中沒有面世,新媒體營銷公司、導購app、開店、社交、女性社群……我雖然鄙視賣慘,但覺得還是想賣一下慘,當時搞黃了電視臺國企的各種工作,瞞著父母跑了,騙父母在公關公司。創業那會跟一般年輕人搞網際網路創業還不一樣,寫字樓裡,敲電腦加個班什麼的,而是真實的幹了很多體力活。

比如真實地蹲在馬路邊,親手給木板刷漆,扛箱子,跟一些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人群打交道,很破的小街上,旁邊都是賣涼皮的呀,菜市場啊,髮廊的啊,手機貼膜,城管,包工頭,對你稱兄道弟的,你也跟他們稱兄道弟。特別到冬天特別特別冷,一般要到夜裡1點鐘,鎖上,在寒風中走個20分鐘,剛畢業的時候,租一個挺小的臥室。夜深人靜的時候,覺得在家可以住大別墅,住的還沒有家裡儲物間那麼大,就還是會對人生產生一些懷疑。家裡人也是兩年後才知道。

後來就發現,這個世界根本不像其他人描述得那麼可怕,新世界存在足夠多的視窗機會,對年輕人足夠尊重與重視,甚至是一種極其缺人的狀態。後來取得一些階段性勝利,無數個熬夜的晚上以後,(主講創業前,創業的部分以後再說),開始在大多數事情上擁有足夠的談判籌碼和無數種可能性。終於能在23歲的時候能和眾多的一線企業家成為朋友,能拿到足夠的投資和40多個夥伴做最想做的事,能接到價值不菲的廣告,賺到第一個幾百萬,算是實現了短期內小範圍的財務自由。期間得到一份年薪百萬的正式工作。但不久後辭職了。總之我朝思暮想地想做一家解決核心痛點和連線的所謂偉大的公司。大學試錯時間我花了三年,創業以後找到真正天時地利人和的專案,也幾乎快花了3年。總之是20__天不間斷的撕裂式的高速成長。

有人說你那是個例。No,這是在時代紅利中的前幾個還算過得去的案例,而不是個例。如何獲得財務自由?首先,不管是月薪一萬一萬二一萬五,一般人都是攢不下來的,攢多少年也買不起房。但買房其實是一場負回報的投資行為。

薪水能保證通往牛逼之路的基本生活,不餓到冷到,但不能得到財務自由。通過一點一滴的勞動力交換,是農耕文明的生存法則。買房賣房是工業文明的生存法則。在現代社會,先要通過不斷的工作,具備有壁壘、有溢價、有風格的超強技能。這個過程有五年、十年、十五都不足為過。無技能貿然創業才是失敗的根本。然後需要醞釀、等待、積累大額價值的整體交換。參與了一個商業化優秀的產品。售賣一個作品,或參與一個牛逼事件的整體分紅。然後錢生錢,二生三,三生萬物。說白了只有兩點:與更強的人交換獲得回報。回報不與努力程度成正比,與不可替代性成正比。個人發展階段與回報對應表:

勉強能用——有體力。能夠運動。

能用——有技能,能完成事件的執行。

好用——有好sense+強技能,能完成”很有feel“的事件執行。

非常好用——好sense+強技能+風格,能完成”很有feel“+”極強的辨識度“的事件執行。

珍貴——好sense+強技能+風格+資源/影響力,能完成”很有feel“+”極強的辨識度“的事件執行,能調動資源獨立進入市場流通並得到認可。

牛逼——好sense+強技能+強烈的受歡迎的風格+資源/影響力。

能完成”很有feel“+”極強的辨識度“的事件執行,能調動資源獨立進入市場流通並得到大規模認可。

個人技能到了”珍貴“級別再去創業。

”牛逼“level才能做出作品。

成為一個”非常好用“的人,就能參與到一件牛逼事情的核心分紅。

很多技能還不到”能用“級別的為了逃避職場跑去創業,後來都死完了。

財務自由的幾種方式:

1、基於某種強需求的銷售工作

2、創業成功(技能型 專家型 平臺型)

3、作品的整體售賣。但對天分要求很高。

(大多數人可以通過努力成為金冠店主,但無法通過努力成為叫獸易小星。)

4、進入滴滴,陌陌這樣解決剛需與連線的優秀公司,且擔任比較重要(被需要且不可替代)的角色。

(這樣的公司應該遍地開花,應該很多很多)

總而言之,不斷的,連線、交換、進入流通。連線之後,產生交換。每一次交換,獲得更大的籌碼。籌碼再次進入流通後,產生更為廣泛的連線。僅此而已。方勵老師說過一句話:任性了才能有錢。這個世界非常公平。掉頭做自己,也許才能遇到豁然開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yanjiang/lizhi/kg0l6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