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競聘演講稿 >

教導主任競聘上崗演講稿(精選3篇)

教導主任競聘上崗演講稿(精選3篇)

教導主任競聘上崗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教導主任競聘上崗演講稿(精選3篇)

大家好!

感謝您們給我參加此次競聘的機會,下面我將自己的競聘報告彙報如下:

我於__年_月畢業於___師範學校,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自參加工作以來,我始終堅持戰鬥在教學一線,歷任畢業班班主任工作,自__年_月,開始擔任課改試驗班的班主任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以忘我的勤奮、努力、踏實、奉獻精神,在神聖的三尺講臺上,耕耘出一片“樂土”一片“綠洲”,同時也收穫著成功和喜悅。我多次被評為局級“先進工作者”、“三八紅旗手”、“優秀黨員”,連續兩年被評為原教育集團“明星教師”“課改教研先進個人”__年參加原教育集團課改論壇獲“先進個人”光榮稱號,多次參加科、局級示範課、研討課__年參加局東風地區數學研討課獲第一名。並參加局明星教師送教到校活動,通過這些鍛鍊機會我獲得了很多的教育教學經驗。

我的每一點滴進步與成績,與校領導的正確指導和全體教師的幫助與支援是分不開的,各項成績的取得使我更堅定了自己的教學目標,那就是“決不辜負可愛的孩子們,要盡我一切所能擦亮每一個學生的眼睛,用愛澆灌孩子們的心靈,使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為祖國的棟樑之才”在工作中我緊緊圍繞教學這個中心,紮紮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撲在學生身上,由於我的努力,有_名同學獲“宋慶齡基金會徵文”一等獎,5名同學獲“市級三好學生”,我班兩次獲市、局級“優秀中隊”我本人也榮獲“優秀輔導員”光榮稱號。

在不斷學習中進步,在不斷進步中積累,__年我被聘為小教高階,__年獲得了大專(中文)學歷,並先後通過了___省資訊科技等級考核和普通話水平測試。在課改教研實踐中,我不斷學習新課改理論知識及課改理念,不斷在教學中積累實踐經驗,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教學方法,且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憑藉著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成為學校的“青年骨幹教師”,撰寫的論文及經驗材料多次獲的省級、局級獎勵,我主動參與了我校研究課題《薄弱學校課堂有效教學(數學、語文)的.策略研究》的課題申報工作,總之,經過自己十四年來的教學實踐工作,使自己得到了很好的鍛鍊,積累了紮實的教育教學功底和經驗。

教導主任競聘上崗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

首先感謝各位領導為我提供了這樣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

從教__年來,我擔任過國小語文教師、數學教師、國小教研組長、班主任、教過體育、美術、也教過2年中學化學,最後我選擇了教國小,20__年選調入青園。當時的那份激情至今還在心中不停的迴盪。在青園走過的三年,正是因為有了在座的所有同事的支援與關愛,才讓我倍感工作的快樂與幸福。正是因為有了大家的彼此信任與真誠,才有我今天競聘教導主任的激情與勇氣。我非常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今天我要大聲的說:選擇青園,我不後悔!

在青園的三年中,我親眼目睹了學校在校領導、全體教師共同努力下歷經風雨,百折不撓的奮鬥歷程,深受鼓舞,我早就暗暗下定決心,為學校發展盡己所能。有一份熱發一份光。

今天,我參加教導主任崗位的競爭,主要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一是我有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精神。不管在什麼崗位我始終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高漲的工作熱情,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努力把工作做得最好。

二是有虛心好學,開拓進取的意識。從教以來,積極參加各類與教育教學有關的培訓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樹立現代教育理念。接受新鮮事物快,勇於實踐,敢於開拓創新。

教導主任競聘上崗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

首先,我想代表今天參加競聘的教師對各位評委、各位領導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謝,謝謝大家為競聘工作而付出的辛勤勞動。

我校實行中層幹部競聘上崗,我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本著鍛鍊、提高的目的,參與了這次活動,走上了競聘的舞臺,因為參與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鍛鍊,參與的經歷本身也是一種財富的積累。本人競爭的職位是定小教導處主任。希望通過競聘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作為一名教導主任,首先應該明確自己的職責, 教導處主任是教導處的負責人,在校長直接領導下,領導和團結全體工作人員,協助校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負責學校教育、教學等方面的經常組織管理工作,具體的來說很多很多,每個教導處都有張貼,在我看來,主要有:

一、做好校長的助手,充分發揮協助作用。

比如協助校長貫徹教育方針,完成教學任務,協助校長制定和組織實施學校的教育、教學工和計劃,考核制度等,經常進行檢查,定期進行總結。還有協助校長做好教師和有關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等。

二、處理日常教務行政工作。

組織學生入學,做好師生考勤考績,組織學生考試,督促閱卷,指導質量分析;進行排課、管理好學生的學籍等,還有做好資料的蒐集與整理工作。

三、組織、管理教育教學工作。

全面瞭解教師的思想狀況、業務專長和教學水平。協助校長選配教研組長。審查教研組的工作計劃和教師的教學計劃。檢查教師備課及教學情況、組織觀摩教學,通過聽課,參加教研組織活動,檢查學生作業、分析試卷以及召開學生座談會等途徑,瞭解和掌握教學情況。組織教師的文化和業務進修等等。

一所好的學校,好的管理理念必不可少,作為教導主任,立足定小的實際,我個人覺的,要樹立以下的管理理念:一是課堂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環節。(課堂教學的質量始終是一個學校、一個教師發展的根本途徑)。二是教學秩序、教學常規是教學質量的保證(一所好的學校嚴格的教學常規必不可少),三是教育觀念要不斷更新。教育管理觀念主要有:以人為本、以農為本、均衡發展、知識管理 。以人為本就是要以教師、學生為本,從制度到活動組織,再到評價體系,一一顯現。

以農為本的現代教育管理理念的基本內容包括:一是學校的階段性培養目標主要不是向高一級學校輸送“高材生”,而是造就熱愛農村、熱愛農業的“新型農民”;二是課程管理不是以主科為中心,而是文化課與活動課並重,強化勞動技術教育,讓勞動技術教育由一般性課程躍升為特色性課程,成為國家農村教育政策實施的突破口,展現其朝氣蓬勃、活力無窮的真面目,走出當前不利的學科歧視困難;雖然我們國小

能做的很少,但是我們可以樹立這樣的理念,我們椏小校本課程的研究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三是均衡發展,我理解的並非城鄉的均衡,那我們無能為力,但我們可以做到學校內部的均衡發展,教師均衡發展,避免骨幹流失的人才欠缺;學科均衡發展;學生均衡發展首先要合理分班,另外學生本身的科目要均衡;知識管理就是對存在於組織中的知識與技能進行有效地捕捉,以使這些知識和技能分佈到能夠幫助組織實現最大效益的任何地方的過程。知識管理注重學校的知識創新和知識文化的建設,強調培育和促進教師的成長,從而使學校獲得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優勢。知識管理就是要形成“創新——共享——共同發展”的有序過程。

基於以上的理念,我的教育管理措施主要有:

一、建立詳細的各類管理制度

從師德考核到教科研活動安排,再到考勤等,力爭做到有章可循,有則可守,同時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二、結合中心校的競聘,做好教師的競聘上崗工作,同時合理分班,減少差異,做到量才使用,發揮教師的最大能動性。

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的教學、發展機制堅持穩定和適當調整優秀學生、後進學生的原則,進行科學合理分班;今後教師執教鎮級及其以上公開課、評優課,除上級指名外,一般都要遵循“自願申報——說課——推薦上報”的程式,以確保教師公平競爭的機會。

三、多種形式組織教師學習現代課程改革方面的教育教學科研理論,進一步提高我校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科研水平。

可以結合學校的教研活動、多種形式的說課、賽課活動、看教學錄象、外出聽課、聽講座等形式。適當的時候,也要組織中老年教師上實施新課程的研究課、示範課,進一步總結中老年教師課改的經驗。

四、加強課題研究和教育教學反思的力度。

學校鼓勵教師以研究課題為先導,進行教學研究,科研興教,科研興校。尤其是個人課題,對於作出成績的教師在評優、考核、競聘中給予優先。另外還要加強教學反思,組織教師認真分析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成功之處,特別是要加強單元測試、調研測試、期末考試的反思工作,通過反思、研究,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改革教學評價體系。

改進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在關注學生學業成就的同時,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行為方式的發展。把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其他社會成員評價結合起來,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對教師的評價,除了對教學成績的考核以外,關注教科研,輔導學生,課堂教學等,也把學生評價、家長和社會評價結合起來

六、發揮綜合實踐活動的育人功能

教導處組織開發校本課程,合理設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教師在各學科中都要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每學期至少搞2項綜合實踐活動。

七、發揮資訊科技、網路技術在教育教學和管理中的優勢

進一步完善集體備課的機制與管理。提倡教師製作個人網頁,宣傳自己的科研成果。教導處帶頭使用計算機進行教育教學管理。

八、設一個教導處主任意見箱,定時開箱,加速資訊反饋,有問必答。

作為教導主任還要認真及時做好各種檔案的蒐集、整理、裝訂、歸檔工作。要作好資料的收集,我認為要做到:

一要全面系統,教導處的資料很多,有計劃、制度,有上級來文,有試卷收集,有學籍管理等等,要作好資料的收集,要分門別類,作好整理。

二要勤快,細心。定時整理,收集教師們該交的,定時歸檔。

三是管理資訊化。

以上是我對教導主任的一點兒個人見解,有不當之處,望各位評委、各位領導和老師多多包涵,批評指教。

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yanjiang/jingpin/xlq0w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