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發言稿 >

一年級下學期家長會發言稿示例

一年級下學期家長會發言稿示例

各位家長:

一年級下學期家長會發言稿示例

大家好!

感謝大家今天的光臨。孩子入學一晃已經一學期了,我向今天所有到來的或者沒有到來的家長表達我深深的謝意,感謝大家這一學期多來對我工作的支援,對學校工作的支援。如果沒有你們這樣的支援,孩子們不可能有這麼大的進步。 今天約請大家來,和我們老師一起,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前一段時間班級的一些情況,研究下一步面臨的任務,制定好措施,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做好學生的工作,使每位學生在本學期都能取得或多或少的進步。

一、 彙報上學期的情況

1、 在班級管理中樹立“愛”的基調。

在班級管理中,我比較注重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 我總是記住一句話“和孩子們交流,不妨身體低一點,聲音小一點,距離近一點,道理淺一點”。即使班裡個別好動好鬥的孩子,我也並沒有過分指責,我看到過一些文章,大意是說愛打架孩子,多半是因為“肌膚飢渴”。所以我總是細心去發現他們聰明、負責任的優點,以鼓勵為主,即使批評他也不會傷他的自尊,還在平日多給他愛撫,摸摸頭、拍拍肩,拉近師生的距離。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孩子們都比較願意親近老師。當然,這一點也得感謝家長,是你們在支援著我的工作,在孩子面前為教師樹立威信。曾有幾個孩子對我說:老師,我很喜歡你,我爸爸媽媽也很喜歡你。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學校的教育成果。假如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議論教師、指責教師,其結果往往削弱教師的威信,容易使孩子對教師產生懷疑和不信任,這不利於孩子的正常的成長,即使家長對教師的工作方式有意見,也要避開孩子,單獨與教師或學校友好地交換看法,以取得一致的教育方法。

2.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在長期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國小階段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低年級則是良好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所以我經常要求孩子們課間不追跑打鬧,做正當遊戲;同學間說話要有禮貌;愛護學校的公共財務,花草樹木。在學習習慣方面,我把學生的學習習慣分為一般學習習慣和特殊學習習慣。

低年級學生的一般學習習慣包括:上課習慣、課前準備習慣、作業習慣、預習(讀3點要求)和複習習慣以及文具的整理習慣和使用習慣等。我根據學生的特點,首先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學習行為訓練。如發言時要求學生做到三大:大膽、大方、大聲。

3、 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課文的能力。我認為孩子的能否對課文的朗讀感興趣,跟他能不能把課文有感情得朗讀出來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我總是要求孩子們入情入境、有滋有味地讀課文,最好再加上神態動作。一學期來,孩子們的語言感悟能力有了一定的進步。

我們班的學生比較多,而我管理班級的原則一般是,沒有特殊的事情,假如孩子的各方面情況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我就儘量不麻煩家長,我也幾乎不在家長面前告學生的狀。所以我作為班主任和各位家長的聯絡都不是很頻繁,其他老師和家長交流的機會就更少了。但是,家長又特別希望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所以,我反而希望家長能積極及時和老師聯絡,一般每週都可以打我電話,特殊情況每天打都歡迎。大家可以把家庭中的重大事件,孩子的身體狀況,思想表現,心理問題要讓我瞭解,以便教師做到心中有數,對症下藥。

二、 對孩子的期望值不宜過高

我覺得從我們的家長角度來說,家長要定位你的期望,你要客觀地看待孩子目前的水平。作為家長主要的工作應該是給孩子一些鼓勵和提醒。 實際上鼓勵的確能給孩子提供自信,這才是家長和老師們都應該做好的事。我曾經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很受啟發:

我越來越發現,當媽媽不能太要強,信了那句老話:“要強娘養出笨姑娘”。是的,為了孩子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為了全家的幸福和祥和,我決定不再做要強的娘。我現在能說出一百條理由,說服你不要再做要強的媽媽。

首先,太要強的媽媽對孩子容易苛刻,孩子很難體會驕傲和成功的喜悅。因為您老的標準太高,不夠完美的結果不僅不會得到您的鼓勵和肯定,而且極容易導致您的吹毛求疵,當要強的媽媽用挑剔的眼光審視孩子的作品,體味孩子的成長時,對母親而言,總是少了些滿足,而這樣教育的結果,總是容易讓孩子缺少自信而變的怯懦。因為,他多麼害怕失敗或者不夠完美的成功將會換來您失望或抱怨的眼神呀!所以,做個不太要強的媽媽吧,讓您的孩子放開手腳去做,當他迷茫或無助甚至是一敗塗地時,用您讚許和鼓勵的眼神告訴孩子:“已經做的很好了,再去試試,再去堅持”!

第二,太要強的媽媽對孩子容易急噪,孩子很難體會到循序漸進的快樂。要強的媽媽一般希望一眼就看到完美的結果,因此,對於必然存在於每個步驟中的缺憾總是難以容忍,最常聽到的就是:“這個字怎麼寫的還是這麼難看”!其實,拜託,請您翻開孩子前面的作業看看,現在的字比已往的規範多了!為孩子每一點滴的進步而欣喜吧,讓孩子在您的欣喜中確定自己努力的方向,確定自己要攻克的下一個目標,讓孩子在您的每一次肯定中深切體會成功的快樂!

第三,太要強的媽媽對孩子容易大包大攬,孩子缺少自主自立的機會。太要強的媽媽,總覺得早晨起床孩子自己穿衣服不夠快,於是三下五去二就為他搞定;總覺得孩子自己系的紅領巾不好看,於是麻利地一揮而就;太要強的媽媽甚至不願讓孩子受到批評(因為那樣她也會沒面子)而教會孩子簡單地撒謊(例如如果忘記帶紅領巾了就說自己還沒入隊呢,免的讓值周的記下來扣班裡的分,挨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抱怨),太要強的媽媽,總是讓孩子很體面,而孩子自己又什麼都不會幹!孩子缺乏自主性的意識培養,缺乏自立的鍛鍊,反正,是媽媽能幹,說什麼都算!所以,媽媽不要太要強,孩子自己的事情,做的好不好就讓他自己去鍛鍊吧!

第四,太要強的媽媽做事情急功近利,容易捨本逐末,但結果往往是欲速則不達。她總是希望一下子就看到期待的完美,於是就用盡方法策略去促成。這樣的一種情緒,很容易讓孩子只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的意義,而人生最大的美麗,就在於在生命進行的過程中用心體驗她的美麗。在任何人的眼睛了,任何一步就可以邁到的地方,風景永遠不是最美的。所以,要強的媽媽,應該以平和的心態,和孩子一起感悟創造生活的真諦。

第五,太要強的媽媽對生活容易失意,孩子容易有不良的情緒。比如,嫉妒,狹隘的攀比意識是要強媽媽的大敵。她多麼喜歡和別人評比然後戰勝別人呀!但是在人生的競技場上,誰都不可能永遠是第一。所以,她容易感染孩子有太多的失意,孩子也很難領會寬容的魅力!太虛榮的媽媽,讓孩子也跟你活的累!所以,要要強的媽媽,一定地注意孩子性格的培養,讓孩子健康地生活在友好、合作的天地了!

曾經,我很要強,我看孩子衣服穿的慢,臉洗的不乾淨就幫他穿衣,喂他吃飯,但當我看到同學家比他小一歲的弟弟吃的比他還好時,我終於明白了,飯,得讓他自己一口一口地吃,即使撒一地,要乾淨的話多收拾一遍而已。

曾經,我很要強,因為孩子其會考試不是我的想象,所以有些失望。可是,有一次,孩子看到我英語演講比賽二等獎的證書,不服氣地說,“哎呀,怎麼也沒拿個第一。”我告訴他,我的第二也很值得驕傲,是媽媽一路拼來的。完後我想,覺得自己的第二已經很不錯了,孩子的第三、第四、第五又何嘗不是他一路拼殺的結果呢?!從此,我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認可,我覺得,他真的很爭氣!

現在,我放開了手。我不怕他的衣服髒,只要他玩的開心;我不怕他沒有拿獎,因為他還有很多的機會;我不怕他收拾書包太慢,因為我要他自己去體會時間;我不再擔心他把飯粒撒了一地,因為他的肚子不再空虛;我不怕他字的不好,因為我看到他在刻苦地練習……我發現我的孩子每天都會給我數不清的驚喜!

我不再是個要強的媽媽。我卻發現我的孩子一天比一天要強,一天比一天優秀,我們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開心。發誓不再做要強媽媽的我,總是在別人不絕於耳的誇讚聲中,在心裡,醉了又醉。

所以,有什麼理由再去做那個自己累極了、別人煩透了的要強的媽媽呢

三、在家庭中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養成讀書的習慣。

孩子喜歡讀書,養成讀書習慣,可以培養聽力、理解力,成為“聽話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另一方面,聽多了故事的孩子,接觸各種文章的內容,表現能力及語言表達也很好。對於書中人物的言語、行動,小孩也會思考為什麼這麼說這麼做,思考力、解讀力也同樣得到培養。低年級的家長可以考慮小孩的年齡、發育、興趣,選擇好的圖畫書、故事書。家長還要注意,國小1年級還是幼兒園的延長教育,所以家長說給他聽、念給他聽是有必要的,千萬不要一概拒絕:“自己看!”最好念小孩自己想看的故事書給他聽,不要強迫小孩接受大人的選擇,不喜歡讀書的小孩,多半討厭看見許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家長可選擇適合幼兒的圖畫書,字型要大一點的。

2、養成寫字的習慣。

書寫能力是學力的指標,有的小孩雖然話說得很流利,卻不太會寫字,有的小孩寫字速度很慢,如果老師出的生字練習多一點,他就嘮叨半天,到中高年級就可能討厭作文,這是因為思考力、想象力、文字表現力不足的緣故。所以從一年級開始就得訓練寫字,例如小孩放學後,總向家長敘述:“媽媽,今天在學校……” 即使只是很簡單的幾句話,家長也可以準備一個日記本鼓勵他寫下來,慢慢的,家長可以問他:“為什麼這樣呢?”“你怎麼想?”“老師怎麼說?”等等,讓他漸漸將文章擴大,加長。一年級的孩子喜歡使用學過的文字寫字,家長看過之後要誇獎他、鼓勵他、並慎重地儲存起來。我們班有每個同學都有一本積累本,就是為孩子們塗鴉做準備的。

3、 養成做事情精力集中的習慣。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讓孩子邊學習邊做其它事。有的小孩總是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功課,這樣,學習不夠專心,注意力容易轉移。有的孩子精力不夠集中,家長可以採用這樣的方法培養孩子用眼睛聽的習慣:在安靜之處,將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不管什麼話題都沒關係,每天進行一次。只要視線相連線,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聽,只要每天持續不斷,就能培養出很會聽“話”的孩子。另外,家長注意,有的小孩玩得最起勁時不要叫他,因為這正是他最集中注意力的時候。

4、讓小孩有廣泛的興趣。

應該儘量培養小孩的興趣,對各種事物表示關心,一年級正是好奇心旺盛有活力的年齡,家長可以依照孩子興趣參加各項活動,讓孩子成為有個性有魅力的人。

5、必須限制孩子看電視、玩遊戲機的時間。

長時間看電視的小孩,會流利地和人交談,具有協調性。但問題也很多,很多調查都指出,看太多電視會帶來負面影響。有報告指出,看電視的時間越短,提出問題的積極性越佳。因為國小生聽看的節目,以娛樂性質的節目居多,不需要像讀書般認真思考發揮想象。只是一直坐在那兒,看著不斷變化的畫面,感到有趣而已。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被動的性格,持續盯著電視看的小孩,的確缺乏集中力,會變成不安定的小孩,這類孩子缺乏感動心的傾向,不大會思考問題,所以成績不好。“電視兒童”總顯得沒有活力,因此有些學者還主張,12歲之前的小孩不應該看電視。原則上不要邊看電視邊用餐、聊天,每天限制時間,而且規定完成功課才能玩,節目內容也必須注意,家長與孩子之間應該針對節目內容充分交換意見。

6、在生活中讓孩子學會忍耐。

家庭教育中,最容易被家長忽略的就是忍耐。能夠忍耐的孩子,在學業及社會生活上都容易獲得成功。所以不論運動或遊戲,讓孩子學習忍耐吃苦是很重要的,家長讓孩子忍耐飢餓、口渴、寒冷、疲勞等等身體的苦痛,一些昂貴的玩具叫孩子忍耐到生日或重要節日再買,這樣,孩子對於想要之物沒辦法立刻得到,可以培育出忍耐心,精神因此得到鍛鍊,使孩子擁有自信。在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受限制真是有點痛心,但是請家長記住:慾望很容易會得到滿足的孩子,因此不懂得珍惜。家長要對小孩的物質慾望嚴格,情緒欲求寬鬆。當他向你撒嬌時就抱抱他、摸摸他的頭、用心疼他。,當小孩忍耐痛苦的時候,大人也要忍耐,並請家長稱讚他!只要家長與孩子之間以愛心、信賴維持感情,孩子不但成績優異,而且擁有自信,也會受到朋友的歡迎和信賴。

四、 一年級下冊教材介紹

八組之後有五篇選讀課文。最後是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冊要求認識的字,是二會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冊要求會寫的字,是四會字。

1.識字寫字教學。本冊安排的550個要求認識的字,絕大多數是常用字。我們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識字。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鼓勵孩子擴大識字量,在生活中識字,在實踐中鞏固字。

2.閱讀教學。我非常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孩子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讓讀出感情。我們希望家長能夠在本學期更多關注孩子的朗讀能力的提高。甚至能夠陪著孩子一起讀,和孩子比賽讀、分角色讀或者一起演課本劇。

以上的彙報,只當是我一學期來向家長們上交的一份不盡人意的答卷,我一定虛心接受家長的檢閱,敬請各位多多指教。

最後祝各位家長工作順利,家庭幸福,再次感謝你們的支援。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yanjiang/fayan/k4k9v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