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發言稿 >

銀監局會議講話

銀監局會議講話

隨著經濟的發展,新的銀行機構和金融產品不斷增加,給銀監局的監管既帶來了機遇又帶來了挑戰。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銀監局會議講話,僅供參考。

銀監局會議講話
銀監局會議講話(一):

同志們:

上午劉明康主席對我國銀行業金融創新和監管工作做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我概括為四句話:一是總結了銀監會成立以來的中國銀行業金融創新和監管工作;二是明確了以競爭精神促進金融創新,以金融創新適應競爭需要的思路;三是闡述了支援金融創新的原則;四是提出了加強金融創新能力建設的要求。劉主席的講話是這次會議的主報告,大家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精神,努力貫徹落實。我這裡再作一些補充,談一些認識和看法,供大家參考。

“創新”這個詞現在相當時髦,各行各業都在講,見報的頻率也非常高。今天上午翻報紙,有一篇報道標題叫《法德邁出泛歐高速鐵路第一步》,是說法國和德國之間建成跨國高速鐵路,時速300公里,標誌著醞釀多年的泛歐高速鐵路夢想已經開始變為現實。這本身就是一種技術創新,火車從過去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再到電力機車,到現在的磁懸浮列車,每個階段都沒有停止過創新。受到這篇報道的啟發,我想今天主要講四句話:第一句話:金融創新的列車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

我們過去的銀行傳統業務就是存、貸、匯老三樣,而現在金融業務創新可以說是風起雲湧,方興未艾,像個人理財、資產證券化、衍生產品、電子銀行、銀行卡等等。過去我們沒聽說過的,沒見到過的,沒接觸過的新名詞、新業務、新事物現在是層出不窮。

據統計,到20xx年底,我國已經有69家中外資銀行獲得了衍生品的交易資格,比20xx年增加了12家;個人理財業務,有30家中外資銀行開辦了人民幣和外幣理財業務,理財產品募集量達到4000億元人民幣,其中人民幣理財產品募集量為2200億元,外幣理財產品募集量是230億美元;代客境外理財業務,共有11家中資銀行和7家外資銀行取得了資格,其中9家中資銀行和5家外資銀行共取得131億美元境外代客理財投資購匯額度;從20xx年7月首批銀行QDII產品上市後,11家中外資銀行共推出了14款QDII產品,人民幣認購額度達到25億元,美元認購額度達到1.2億美元;到20xx年底,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電子銀行業務交易規模達到了122萬億元,比20xx年增長了101%,其中網上銀行業務交易規模從20xx年的52萬億元增加到20xx年的94萬億元,增長了80.8%,電話銀行從20xx年的1.5萬億元增加到20xx年的2.2萬億元,增長了51.2%,手機銀行業務增長了2.7倍;銀行卡髮卡量從20xx年的9.6億張增加到20xx年的11.7億張,增長了22%,基本上人均一張,銀行卡消費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從20xx年的10%上漲到20xx年的17%,提高了7個百分點;資產證券化業務,繼20xx年末國家開發銀行和建設銀行首發71.9億元信貸資產支援證券後,國家開發銀行發行了第二期58.2億元的信貸資產支援證券,完成了第一階段試點工作;信達和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作為發起人,在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重整資產支援證券,其中信達公司優先順序證券發行量31億元,東方公司優先順序證券發行量是7億元;綜合經營方面,經國務院批准,工行、建行、交行發起設立工銀瑞信、建信和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公司,3家基金公司管理的證券投資基金,資產淨值從20xx年的300億元增加到去年的600億元。

報了一組數字,充分展示出銀行業金融創新業務的方興未艾,此起彼伏,金融創新列車距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實際上可以說已經行駛到我們面前了。

上述這些都屬於業務創新。還有機構創新,過去農村金融機構就是一個農村信用社,還有農業銀行,應該說競爭很不充分,活力十分有限。去年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緩解城鄉金融發展不平衡的矛盾,儘快解決農村金融服務不足問題,銀監會頒佈了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準入的政策,誕生了一批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資金互助社等新的金融機構,這是機構創新。

再談管理創新,我剛剛陪同國務院領導去浙江調研,瞭解浙江省的金融機構支援小企業發展的做法,開了一個座談會。浙江一些地方金融機構在支援小企業的做法上也有很多創新,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小額貸款”管理模式。

浙江地區山多、地少,商品經濟發達。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序的加快,農民失去土地,進入城市,繼續創業,一開始就缺少資金的支援。大銀行都不願意給這些失地農民貸款,浙江的一些地方金融機構就採取了一些特殊的政策支援了他們。我把它叫做“在垃圾當中找黃金”。下崗工人赤手空拳去找銀行貸款,大銀行當然不願意貸,但是這些下崗工人、失地農民凝聚著敢為天下先的創業精神,也有辦法,還有一種十分重視自己信譽的理念。對他們的這種精神和能力,當地的小銀行更為了解,因而有信心和魄力給予支援。

有一家肯德電焊機公司。公司初始就是20xx年前一個下崗的工人開辦的,他找到一家大銀行,申請貸三萬塊錢作為創業的第一筆資金,大銀行沒有貸給他。而台州商業銀行(當時還是一家城市信用社)貸了。現在這個肯德電焊機公司的產品已經佔領了歐洲74%的市場份額。當年被大銀行認為是規模小、成本高的下崗工人開辦的企業,現在成了黃金客戶。按照銀行的傳統的思維模式和管理辦法,這個企業當年沒有抵押,沒有擔保,甚至連財務報表都沒有,按多數銀行的做法,這筆款肯定不能貸,但是台州商行貸了,而且創造了更高的效益。這也可叫做“通過風險的低成本彌補經營的高成本”。小銀行面對小企業發放小額貸款,這個經營成本是高的,但是他們風險成本低,這種經營的高成本就被風險的低成本彌補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新理念。

還有就是服務上的“一小時精神”。他們介紹說:“一筆貸款辦完,老客戶十分鐘,新客戶兩天”。這些小銀行面對這些小客戶發放的小額貸款,既要執行大銀行總結出來的一套成功的一般性管理辦法,又要針對這些小客戶、小額貸款的特殊性。這些地區銀行與當地居民幾十年一起共事,瞭解他們的信譽和能力,對他們的還款能力和信譽認識比較清楚,所以稽核貸款的服務效率高。“十分鐘”可能誇張了點,但“一小時”就可以辦完老客戶的一筆貸款,這些都屬於管理上的創新。

再比如,他們提出說“絕對沒有不良貸款的客戶經理不一定是好的客戶經理”。不良貸款是我們傳統銀行經營管理中最忌諱的事情,但是他們認為:面對100個商機,我抓住99個,這99個商機獲得的利潤完全能夠覆蓋那一個不良貸款造成的損失,而且還有很大的盈利。如果對這100個客戶,有點白璧微瑕就盲目收緊,最後雖然不良貸款沒有,但是利潤也沒有產生;好像汽車沒有翻車,但是它也沒有開動。

再比如我總結的讓“制度生出靈魂”。制度是死的,是要靠人去制定,靠人去執行的,但是執行的人如果沒有真正理解制度的內涵就會直接影響執行的效果。比如制度規定要積極催收不良貸款,防止不良貸款,銀行員工如果就是抱著“你怎麼規定,我怎麼去辦”的態度,效果就不會好。而浙江的這些銀行內部形成了一種“不良貸款可恥”的企業文化。誰要是發放了一筆不良貸款,就會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要千方百計,想盡各種辦法把這個不良貸款收回來,所以這些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都是零點幾。制度生出了靈魂,形成了銀行文化,這也是管理上的創新。總之,業務創新也好,機構創新也好,管理創新也好,金融創新的列車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

第二句話:要做好上好車、管好車的準備。

銀監會成立以來,在機構編制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成立了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召開了杭州會議、北京會議和上海會議,釋出了《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體現出對於金融創新工作的重視和支援,通過這些研究和討論,也逐漸理清了一些工作思路,這些思路可以概括為九個方面:一、提出“鼓勵與規範並舉,培育與防險並重”的銀行創新與監管工作指導思想總體上講,金融創新對於我們還是比較陌生的一件事情,既要支援,又要防範可能出現的一些風險。創新業務不可能一點風險沒有,所以我們在20xx年杭州會議上提出“鼓勵與規範並重,培育與防險並舉”這個銀行創新與監管工作的指導思想。兩年的實踐證明,這個指導思想是正確的。

二、分析了新形勢下中資銀行面臨的“七個方面衝擊” 隨著我國加入WTO後銀行業市場的全面開放,我們將主要面臨著七個方面的衝擊,具體包括:第一是技術衝擊,就是金融電子化和資訊化的發展對傳統手工操作模式提出的挑戰。現在迅速普及的電子銀行業務、銀行卡業務已經完全不同於過去傳統的手工操作業務,已經對銀行業務的運作和管理模式帶來直接的衝擊。

第二是產品衝擊,如衍生產品、資產證券化、代客理財等新的銀行業務產品,從產品結構到經營方式都對傳統資產負債業務產生了重大沖擊。

第三是利潤生成和盈利模式的衝擊,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技術的出現直接導致商業銀行盈利模式的改變,創造出新的利潤增長點。新業務領域裡,銀行利潤快速增長,成本大幅下降,這對中資銀行過去依靠傳統業務維持利潤的狀況產生了重大沖擊。

第四是對體制的衝擊,金融創新要求商業銀行不得不向流程銀行轉變,實行扁平化管理,這對中資銀行傳統的按行政區劃設定分支機構的管理體制也帶來了重大沖擊。

第五是機構的衝擊,傳統的單一功能機構面臨著業務交叉、綜合經營的新形勢,現代化的銀行需要開展多元化的金融業務,這就必然會產生綜合性經營的金融機構。

第六是觀念的衝擊,技術和產品的創新要求我們不斷轉變觀念,開闊視野以適應創新發展的需要。

第七是對監管思路和監管體制的衝擊,隨著金融創新的發展,我們的監管體制如何適應,監管理念如何調整,監管手段如何跟進,這都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過去的監管主要是管准入,准入卡的很死,現在為了適應金融創新的發展要求,就需要適當地放寬准入,加強業務全流程的持續監管,即寬准入、嚴監管,這是我們監管思路和監管體制在新形勢下必須要實現的轉變。

三、對銀行業創新工作現狀做出“四個基本判斷” 在新的競爭形勢下,我們的中資銀行金融創新工作開展的怎麼樣,要有一個準確判斷。我去年概括了一下,叫“起了步、上了路、水準低、不平衡”。“起了步”是說基本都動起來了;“上了路”是說方向大體也是對的;“水準低”是指金融創新水平還不高,照搬複製式的創新比較多,屬於吃別人嚼過的饃,鸚鵡學舌性質的,有的銀行甚至是出於拉存款的需要來開展代客理財;“不平衡”體現在金融創新工作在東中西部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在大中小銀行之間發展的不平衡。

四、針對銀行業創新形勢提出“三個逐步到位”的要求 從銀監會的工作來講,我們提出了“三個逐步到位”的要求,即:認識逐步到位、組織逐步到位、工作逐步到位。對於“認識逐步到位”,我不多講了;“組織逐步到位”體現在我們成立了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各省局也根據具體情況提供了相應的組織保障;再一個就是要“工作逐步到位”,支援和鼓勵金融創新要靠大家認真去做工作,抓落實。

五、認清金融創新工作的三個有利條件雖然金融創新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新事物,在管理上相對傳統業務來講還比較生疏,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目前具備的許多有利條件:第一是國內銀行的資產質量已經明顯改善,八十年代我們的主要矛盾是通貨膨脹,九十年代的主要矛盾是不良貸款,目前我們面臨的主要矛盾就是推動金融創新。不良貸款的問題解決之後使我們能夠騰出時間和精力來考慮金融創新的問題;第二是國內銀行公司治理和內控制度的不斷完善為推動金融創新提供了有利條件;第三我們的銀行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人才儲備(當然目前還不夠,需要持續增加)。這三個方面都有利於我們推動金融創新工作。

六、劃分金融創新的廣義和狹義概念金融創新的含義是非常豐富的。我去年把金融創新劃分為廣義的金融創新和狹義的金融創新兩類。廣義的創新就是指發生在金融領域的一切創新活動,包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體制創新、機構創新、管理創新等;狹義的金融創新主要指金融產品的創新。我們所講的金融創新主要指狹義的金融創新。創新業務的概念也是相對的,我們當前所謂的一些創新業務,比如說電子銀行、銀行卡等,在發達國家已經比較成熟,是銀行的常規業務,但對於我們來講還是創新業務。

七、明確銀行業金融創新的六個重點領域對於銀行業金融創新,我們提出了“六個重點”,就是在下一階段,在狹義的金融創新範圍內,各商業銀行需要重點做好的,各銀監局需要重點支援和監管的六個方面。第一是加強對錶外業務,尤其是金融衍生產品業務的調查研究,做好市場風險的監管;第二是要規範理財業務,促進理財業務的健康發展;第三是電子銀行業務的監管;第四是銀行卡業務的監管;第五是推進資產證券化;第六做好商業銀行的綜合經營業務。

八、提出支援金融創新的監管原則我們的銀行監管工作過去主要習慣於市場準入的監管,而對於創新業務的監管還不熟悉,我提出要堅持“區分險情、允許探索、加強協調、逐步理順”的原則。

創新業務品種很多,有的風險較高,有的風險較低,監管工作不能一刀切。監管部門應積極鼓勵商業銀行開展新的業務,開發新的領域,給予試錯的機會。監管部門不能把市場準入作為控制風險的唯一辦法,要轉變監管理念,在新業務開展的過程中控制風險,通過不斷地監測和研究,瞭解業務風險,及時進行風險提示,不斷地糾偏糾錯,促進新業務走上持續發展的軌道。如果在新業務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就把它扼殺在搖籃之中,就永遠沒有金融創新的出現。當銀行新業務在這片土地上還沒有生長出來的時候,我們需要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商業銀行還沒有進行金融創新嘗試之前,不應該限制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在新業務尚未出現時就講這種話,新業務就永遠不會存在。而沒有金融創新,商業銀行就無法發展,也就無法總結相關的經驗和教訓,也就沒有更高的目標引導我們去學習、認識、提高。

九、釋出《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指導銀行業金融創新和監管工作去年銀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這是銀監會下一階段支援銀行業金融創新的重要宣言。《指引》的核心有四句話——鼓勵發展、強調規範、服務客戶、教育公眾。

“鼓勵發展”關鍵是“兩個注重”。一是作為監管部門,要注重簡化准入的審批程式,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工作效率,另一個是要強化持續性監管,注重對新業務整個流程的風險控制。

“強調規範”包括“七個要點”和“四個認識”。“七個要點”是合法合規、公平競爭、智慧財產權保護、成本可算、風險可控、注重風險管理、維護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利益;“四個認識”是指開展金融創新首先要做到認識你的業務,認識你的風險,認識你的客戶,認識你的交易對手。

“服務客戶”對銀行來講要堅持“三個要求”。第一是資訊披露的要求,商業銀行要向客戶準確、公平、沒有誤導地進行資訊披露,充分揭示與創新產品和服務有關的權利、義務和風險;第二是要履行對客戶的保密義務和盡職責任,為客戶提供專業、客觀、公正的意見,確保提供給客戶的金融產品符合其真實需求;第三是在產品售出後,要建立有效的客戶投訴受理渠道和處理機制,妥善解決與客戶之間的糾紛,提高金融創新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教育公眾”要遵循“兩個原則”。第一是維護利益原則,就是要維護金融消費者的利益;第二是“買者自負”原則,要推動金融投資者加強對“買者自負”這一市場經濟原則的認識,購買者從購買行為中獲得利益的同時,也要自己承擔相應的決策風險。

總而言之,以上九個方面是我們在前一時期工作中總結歸納出的一些基本工作思路。我們今年回過頭來再看這些基本工作思路,經過實踐的檢驗,應該說是適用的、正確的,要在當前以及今後一個時期繼續堅持下去,並不斷完善。

第三句話:乘著金融創新的列車向著現代金融企業的方向前進。

第一句話講的是車來了,第二句話講的是做好上車準備,第三句話就是乘上金融創新的列車前進。這裡我重點說說中間業務收入問題。

中間業務收入是衡量現在金融創新能力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在這方面國際銀行業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梯隊:國際市場中領先的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佔比已達到70-80%;一般的好銀行也達到50%;而像亞洲一些國家的好銀行,一般也達到40%。而現在國內商業銀行大體也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大中型銀行,就是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目前的中間業務收入佔比為17.5%,這是第一個層次;城市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佔比是3.67%,可以作為第二個層次;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水平是0.7%,這是第三個層次。在這種對比下,我們的銀行要在加入WTO後求生存,求發展,必須改變現在的狀況,增加非利息收入,增加中間業務收入。對此,我提出一個發展目標,請創新部和主要監管部門進一步進行論證。第一個梯隊,也就是大中型銀行從現在開始,從這次會議開始,經過20xx年左右的時間,包括5年的加速期和5年的衝刺期,達到國際銀行業的中等水平,也就是說中間業務收入達到40-50%,年均提高3個百分點左右;第二個梯隊就是城市商業銀行,要經過5年左右的時間,達到我國大中型銀行目前的水平,也就是由現在的3.67%提升到20%。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很不平衡,有的行現在已經超過了這個水平,有的行則比較差,參差不齊,要通過一定的政策引導,鼓勵先進,鞭策後進,實現整體上的提升;第三個梯隊就是我們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整體上處於一個熱身階段,現在是零點幾的水平,實際還沒有上場,要力爭經過5年左右時間達到10%的水平。上述指標不一定是硬性要求,但是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我們三個梯隊要在這5-20xx年的時間裡,乘著金融創新的列車,向著現代金融企業的方向前進。

第四句話,為前行的列車新增能源。

我們乘上了金融創新的列車,但要實現前行還離不開持續的動力支援,就像蒸汽機車需要煤、內燃機車需要柴油、磁懸浮列車需要電一樣,要有充足的能源保障。金融創新的能源是什麼,需要強調以下幾點:首先,要提高認識。“認識”這個東西既是虛的,又是實的,既是看不見的,又是看得見的,就是毛主席所講的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只有認識提高了,才會有實際的行動。像前面提到的浙江省的銀行的例子,首先是員工們樹立了“不良貸款可恥”的思想意識,清收工作就落到了實處,精神的東西就轉化為物質的成果。沒有這樣的觀念,清收工作就做不好。

第二,要理清思路。我們作為銀行監管當局推動這項工作,是從總的方面進行號召、引導並提出要求,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援,提高銀行的競爭能力。但是各個商業銀行的具體情況不同,優勢也不一樣,必須揚長避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不能是邯鄲學步,不能是東施效顰,應該學習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邯鄲學步是指本來自己的步伐走得挺好,卻不作分析論證盲目模仿別人走路,結果自己也不會走了。胡服騎射是指戰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能征善戰,都是短衣緊袖,而趙國傳統是寬袍大袖,不利於征戰,趙武靈王進行了改革,引入胡人的衣著,使得騎馬射箭都很方便。這個改革開始也遇到了很大阻力,但最終通過實踐證明是成功的。所以金融創新要充分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學習別人有用的東西,而不是簡單地照抄照搬。不能一家銀行辦理一種理財業務,所有的銀行也都跟著辦這種理財業務,要有自己的特色。

第三,完善政策法規。對於金融創新,銀監會在監管政策上作了許多完善,特別是准入政策上,對創新給予了很大支援。在此基礎上,各監管部和銀監局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於需要進一步改進的方面加強調查研究,對於風險可控的金融創新活動,要進一步完善法規政策,積極支援。

最後,加強人才培養。凡事都是人乾的,要大力培養人才,使其能夠適應競爭和創新的需要。

以上這些都是前行列車的能源,指導思想的能源、政策的能源、人才的能源等等,都是保障列車順利前進的必要條件。

祝願中國銀行業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更好地創新,更快地發展。

銀監局會議講話(二):

首先感謝銀監會辦公廳劉主任的厚愛,給我這次與大家交流的機會。我也樂於和大家交朋友,談談一些心得體會。

我以前也做過資訊工作,也管過資訊工作。資訊工作確確實實是要求比較高,難度比較大,為什麼呢?因為資訊本來就是要講最新的東西,就是要告訴資訊接受者所不知道的事情。那麼,哪有我們的領導或者資訊接受者會不知道多少事呢?這樣就給資訊工作者帶來很大的難度,並且是要年年報,月月報,有時是要週週報,這又給資訊工作者增加了很大的壓力,並且把這些直接的壓力傳導到了辦公室主任、資訊科長的頭上。其實資訊員、資訊科長、辦公室主任並不是資訊的源頭,不是資訊的製造者和策劃者,而僅僅是資訊的傳輸者。誠如胡書記剛才講的那樣,大家所做的,只是提供資訊工作的平臺。但是,這個工作一考核、任務一佈置,對資訊源頭沒有考核住,而是把資訊中間人給考核住了。所謂資訊中間人,就是資訊收集、整理、加工、傳播的人。在座的應該都是資訊中間人,那麼我們該怎麼來做好資訊工作呢?不同的資訊有不同的辦法,我想有以下幾點。

第一類是報出來的資訊。報出來的資訊是反饋類資訊。我覺得,最簡單的資訊就是反饋類資訊,反饋類資訊不是預先設定好的,而是對大政方針實施情況的反映。對這些反映的情況,我們就是要他報,可以定點報,也可以廣泛地報,特點就是求“快”。要快,有了快感,你這條反饋類資訊就成功了。比如法律法規的出臺、領導的講話、新的政策規定、一些會議、重大舉措出來以後,你要他報,報了以後要甄別一下。這個,可能是我們最簡捷的一個途徑。大政方針出來以後有什麼反映,要快報,不能我們坐在家裡想來想去。

第二類就是寫出來的資訊。寫出來的資訊是要動起來,即是動態類的資訊。從我們銀監機構來講,動態類的資訊不是報出來而是寫出來的。所謂動態類資訊就是對事物執行態勢的分析,比如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改革發展態勢分析。具體來講,比如存貸款的走勢、不良貸款雙降的走勢、經營績效的預測,這些都屬於動態類資訊。你要從中找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有的要寫出它的氣勢,有的要寫出它的走勢,有的要寫出它的趨勢。要從中提煉出來,突出一個“動”,要有動感,要有變化,要有反差,這樣它的特點就突兀而出。這個“寫”也不一定是我們自己來寫,比如你可以佈置給統計部門去寫,也可以佈置給監管部門去寫。再比如今年巨集觀調控出臺後,一些指標肯定有大的變化,從中找出一些有深意的東西,或者有什麼預期,你們告訴大家,讓他們去寫。

第三類是做出來的資訊。做出來的資訊是工作資訊。這個做不是要辦公室的人去做,而是要單位去做。工作資訊主要是反映工作進展狀況,是對工作進展情況的一種描述。各類工作都有個進展情況,在工作中的策略、方法、措施、成效,這類資訊大家都有同質性的特點,就是這類工作全國做得都一樣,這裡面主要是要挖掘新招。新招不是閉門造車、冥思苦想、搜腸刮肚得來的,而是你這個局做出來的。如果你這個局黨委工作上沒有個思路,那你再寫也寫不出來,所以說有的局長怪本單位的資訊工作上不去,你們就可以告訴他,這個是你沒做好,你沒做我怎麼寫得出來呢?所以這類資訊是做出來的,你就不能無病呻吟,不能成為無源之水,並且領導在做這個工作之初,就有了一個設計,有了一個佈置,你就按照他的設計和佈置,把它濃縮一下就是個資訊,而不是說這個工作做完了,我們再來看他當初是怎麼做的,這就有點晚了。每個領導在思考這個工作時,就要把它的特點講出來,比如全國性的會議召開之後,你這個省、你這個局是採取什麼方式來貫徹會議精神,以什麼地方為突破口來推進工作發展的。實際上,在推進前你就設計好了,把這個思路、設想整理一下就是一篇資訊,這個是做出來,寫是寫不出資訊的。資訊少了不應該怪寫資訊的這些人,至少我是這樣想的。材料寫不好你不能怪祕書,怪你沒有思路。我們有的領導講辦公室就是寫不好領導講話,其實,領導講話不在於文字、不在於標點,而在於思想、觀點、思路,這需要領匯出題目、主任出思路、科長出文字、辦事員出標點。領導如果不出題目、不定思路、不定大的方向,祕書從哪裡寫?科長出文字,就是把文字寫出來;辦事員出標點符號,就是說字斟句酌、文字校對的工作就由他來負責。我們辦公室寫東西也不要貪功,就是領導的思想我們的文字,寫作過程是對領導思想的完善,是對領導思想火花的焊接。他今天在這講個那,在那講個這,在不同的場合講的一些東西,你要把它串聯起來,這樣你這個辦公室主任就可以做得比較稱職。所以這類資訊關鍵看領導自己怎麼做。

第四類是評出來的資訊。前面講的是工作類資訊,評出來的資訊是經驗類的資訊。經驗類資訊是根據工作情況,對各種經驗技術的推廣。這類資訊為什麼是評出來的呢?經驗類資訊要出來不是靠你自己在那裡提煉挖掘出來的,弄個“這個法”、“那個式”,而是要有一定的形式對它進行肯定,在什麼會上有個交流,對你的那個經驗進行評說。有了交流評說,你那個經驗就成立,沒有評說、評論、評價、評議,你這個經驗就立不起來,所以說我們只要是發現哪個是有評說,有評議,我們這些做資訊組織工作的人就要去有的放矢地收集。比方說會領導對有些地方的做法評價不錯,如我們以前在江西婺源搞的小額農貸模式,開了個研討會,國際國內的人都來了,大家一評說你這是一個不錯的模式,這馬上就是一個很好的資訊,所以說資訊是評出來的。如果沒有人評說,你再說它好沒人認可你,你這個資訊照樣寫不出去,報不出去。

第五類是聽出來的資訊。聽出來的資訊可歸納為事件類資訊,就是對獨立的、偶發事件的報道。這個就要求我們資訊工作者必須當順風耳,聽到什麼地方出現了什麼事、反映哪裡出了個案子、哪裡出現擠兌、哪裡在經歷什麼改革。例如今年我們安徽就發生了這麼個事,詐騙分子利用114查號臺,註冊一個假銀行,然後進行詐騙。這個資訊我們聽到以後,馬上採取行動,把來龍去脈搞清楚,我們這個資訊上至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下至一些小報和網站,廣泛地、連續地報道了一個來月,這樣就形成了比較大的聲勢,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對我們銀監會的社會聲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才知道這個是管銀行的部門。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在報道中專門解說“這個就是專門監管銀行的部門叫銀監會,下面叫銀監局”,生怕別人懂,這樣就把銀監會為民監管的形象樹起來了。像這樣的資訊就是聽來的,你是可以去寫,你寫得出來嗎?你縱有萬卷詩書,你也寫不出來這樣警示社會公眾的資訊來,所以這類資訊就是要反映單獨的事件,如哪個地方出現擠兌、哪個地方有個非法集資、哪個地方正在進行比較重大的改革實驗,這樣的資訊你就可以聽到,聽到這些東西我們就去找。

第六類是查出來的資訊。查出來的資訊就是問題資訊,是通過調查歸納出來的資訊。問題類資訊就是對客觀存在的問題和矛盾的一種揭示,這種問題有工作中的問題,即我們主觀上的問題,也有客觀存在的問題,就是事情本身就會存在這個問題,存在這個矛盾,我們把它揭示出來了,讓資訊獲得者聞所未聞,正好他們要進行這項工作,對他就很有幫助,所以這類資訊就是靠調查歸納出來的,我們現在往往是一談問題資訊就不敢寫。其實問題類資訊不是寫告狀信,不是投訴,它是對存在的客觀問題的揭示、對矛盾的反映,主要是讓你在工作中來加以注意,或者是要制定政策來加以解決的,所以問題資訊應該寫,但不是刻意的、捅婁子似的,因為有時候有些看資訊的人他不一定懂得我們的主觀意願是什麼。所以這類資訊主要是在調查研究中發現的。

第七類是學出來的資訊。這類資訊可概括為理論類資訊,主要是對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一種傳播。比如,你到哪裡考察了一下,或者你自己在這個地方有個新的理論發現,有個新的方法探索。你出國考察也好,到外省考察學習也好,或者其他行業的借鑑也好,像這些東西,理論類的東西最主要要靠你去學,你可以從媒體上學,可以實地去學,也可以到外面考察學,回來以後和自己的實際一結合就是一條比較有用的資訊。

第八類是看出來的資訊。這類資訊可歸納為社會資訊,就是對社會現象影響的一種概述。比如社會上有個大的社會現象、或者社會事件、或者天災人禍,出現之後你就去觀察研究它會對金融產生什麼影響、對銀行產生什麼影響、對監管工作產生什麼影響,看了以後一思考,好的東西就出來了。比如非典爆發了有什麼影響、禽流感爆發了有什麼影響、因為這些都不是金融上的事,都是社會上的事,那個地方出現地震有什麼影響、這個地方發生洪水有什麼影響、海嘯有什麼影響。這樣其他的部門裡,例如大的集團陷入財務危機有什麼影響、它破產了有什麼影響。這樣的資訊是通過看得來的,你沒有人去觀察它去看它,這類資訊是很難寫出來的。

我想,作為採集、報送、整理、歸納和釋出資訊的辦公室,可以從上述八個方面去收集資訊,這樣就把任務分解出去了。辦公室的工作實際就是一個總承包和分包的過程,所以你的工作藝術在於合理分包,你在接受資訊任務後,只有合理分包,自己才能做得輕鬆,質量可能也有提高,特別是你的視野範圍擴大了。

關於下一步的資訊工作,我建議,一是要擴面,我們現在報的資訊主要是在銀監會系統之內,今後整個銀行業恐怕都要納入到我們的視野範圍之內,那麼他們好的資訊都應當成為我們的資訊報送點。二是要定向,每年給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定個方向,看他是報送哪一類的資訊,對內部部門也要分工,如你是報“聽”方面的,他是報“看”方面的,要有合理分工。三是要升級,就是我們要挖掘一些深層次的東西,進行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加工,今後我們資訊來源廣泛了,面大了,資訊質量可能自然就提高了。

今天主要講資訊工作,資訊工作是辦公室的主要工作,辦公室是領導機關的參謀部,你是他的耳目,是他的順風耳,是他的千里眼,是他的手腳器官的延長。辦公室方方面面的工作很多、也很雜,但真正體現你業績的,資訊工作恐怕首當其衝,因為這是你本職內的工作,所以把你本職內的工作分出去,讓大家都幫著你做,這樣你這項工作才能做好,你要起到一個組織作用。

辦公室工作千頭萬緒,但是做起來要忙而有序,辦公室工作就是四句話。第一句就是負責局務,就是負責組織正常辦公,管他領導在不在家,你要保證整個辦公秩序正常運轉,這就是你的成績。第二句就是參與業務,你不參與到業務中去,你這個辦公室就沒有多少地位。第三是處理事務,就是處理好日常事務,減輕領導層的負擔。第四就是搞好服務,使單位方方面面的工作聯絡協調起來。至於辦公室的工作方法,我想也是四句話。一是圍繞中心轉,辦公室工作千頭萬緒,凡是中心工作,你就衝在前頭,一定要圍繞中心工作轉。二是跟著黨委幹,或者叫跟著局長幹,一把手幹什麼你就跟著幹什麼,這樣你中心也抓住了,你所做的事情也是在領導中心的圈圈裡頭。三是衝在前頭喊,就是事情還在起步的時候,你要衝在前頭搖旗吶喊。四是退到後臺看,就是事情做完了,不要爭功,你要退到後臺看。這樣你這個辦公室就是有主有次,既有你表現的時候,也有你謙虛的時候,既有你露臉的時候,也有你在幕後當導演的時候。這樣大家對辦公室的工作可能就有比較好的評價。

謝謝大家!

銀監局會議講話(三):

2月10日,銀監會召開20xx年度銀監會系統法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暨監管法規培訓班,貫徹落實黨的xx屆四中全會和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xx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等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總結銀行業法治建設的基本經驗,提出全面推進銀行業法治建設的思路和方向。銀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尚福林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議強調,黨的以來,黨中央提出並形成“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他3個“全面”的關係,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尚福林指出,我們是銀行業改革發展的監管者、推動者、親歷者和見證者,深刻領會和全面貫徹四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是我們的首要政治任務和神聖職責使命,也是我們依法行政、依法監管的基本前提和根本要求。

尚福林強調,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要深刻認識我國銀行業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常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著力增強法治意識,著力完善銀行業法律規則體系,著力推進嚴格執法,著力強化執法監督評價,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促進提高依法監管和依法經營水平,積極推進銀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銀行業在法治的軌道上不斷提高金融服務水平,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尚福林就銀行業法治建設的思路和方向提出五項要求。第一,加強法治學習。要準確把握學習目標,通過學習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把學習效果落到監管工作成效上來;要發動全員學習,要求領導幹部要帶頭學;要改進學習方法,實現系統幹部學法制度化、常態化。

第二,提高立法的前瞻性和科學性。要確立科學的立法目標和任務,緊緊圍繞中央治國理政目標和國務院的總體部署及重大關切,確立銀行業立法目標任務;要明晰責任主體和邊界;要加強立法協調配合,加強與立法機關和國務院法制部門的聯絡,其他經濟金融管理部門的協調配合。

第三,加強執法的嚴肅性和一致性。要夯實執法組織基礎,推進監管執法組織架構改革,按照監管規則制定與執行相分離、審慎監管與行為監管相分離、行政事務與監管事項相分離、現場檢查與監管處罰相分離的原則,整合監管資源並向監管一線傾斜;要規範執法程式標準,建立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優化監管流程,對執法活動實行全過程記錄,提高監管執法的規範程度和公信力;要加強執法監督,建立對執法人員和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的責任追究機制,將執法檢查的結果納入依法監管考核體系。

第四,促進全員守法。牢固樹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推動銀行業規範經營,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落實普法責任。加大問責懲戒力度,維護法律的權威性,提高監管震懾力。當前要重點抓好“兩個加強、兩個遏制”,專項查處內外勾結詐騙客戶存款的案件,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處罰當事人和相關責任人,切實抓一批反面典型,深查嚴糾管理漏洞,為全行業重敲警鐘,確保客戶合法權益和銀行業合規經營。

第五,要抓住根本保證,加強組織領導。特別是要加強黨的領導,抓好任務落實,加強隊伍建設。

銀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曹宇主持會議。銀監會機關各部門負責人和各銀監局法規工作負責人在主會場參會,各銀監局主要負責人在分會場參會。全國人大會法工委立法規劃室和國務院法制辦財金司的主要負責同志應邀參會。

標籤: 銀監局 講話 會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yanjiang/fayan/393ove.html
專題